民事诉讼律师基础实务(中国律师实训经典·基础实务系列)

民事诉讼律师基础实务(中国律师实训经典·基础实务系列)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翟雪梅 著
图书标签:
  • 民事诉讼
  • 律师实务
  • 法律实训
  • 诉讼技巧
  • 证据
  • 庭审
  • 法律职业
  • 律师资格
  • 法律基础
  • 实务指南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0191881
版次:1
商品编码:11463672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国律师实训经典·基础实务系列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4-01
页数:313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民事诉讼是律师业务中最常见、最重要、最基础的业务之一,是绝大多数律师执业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律师似乎都会做民事诉讼案件,本书体例以律师业务流程为主,兼顾民事诉讼程序。内容包括概述,建立委托关系,一审程序中的律师实务,二审程序中的律师实务,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及公示催告程序中的律师实务,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律师实务,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律师实务,强制执行程序中的律师实务,案例实训。

作者简介

翟雪梅,北京市华城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主任、法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律师业务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律师学院客座教授,德国马普法律研究所访问学者。先后毕业于中国政法大学、香港大学和中国人民大学,2000年获法学博士学位。原任教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曾在香港高等法院实习。1993年取得律师资格。现为中华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律师协会会员,北京市律师协会企业法律风险管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律师协会女律师联谊会会员。

目录

第一章 民事诉讼律师实务概述1
第一节 律师代理民事诉讼的起源与特征2
第二节 律师代理民事诉讼的地位和范围6
第二章 建立委托代理关系14
第一节 接受委托前工作15
第二节 委托代理关系的建立30
第三节 律师收费39
第三章 一审程序中的律师实务44
第一节 第一审程序概述45
第二节 立案前工作55
第三节 立案74
第四节 开庭审理前工作81
第五节 开庭审理的程序82
第六节 开庭审理后工作95
第七节 审判中的特殊情形96
第八节 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102
第九节 诉讼文书的送达及效力103
第十节 第一审简易程序104
第四章 二审程序的律师实务108
第一节 第二审程序概述109
第二节 上诉案件的提起与提起条件111
第三节 二审程序的目标与诉讼策略116
第四节 第二审的审理程序117
第五节 二审程序的调解与和解121
第六节 二审程序的裁判122
第七节 二审裁判的效力124
第五章 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及公示催告程序中的律师实务125
第一节 概述126
第二节 选民资格案件127
第三节 宣告失踪和宣告死亡案件132
第四节 认定公民无民事行为能力、限制民事行为能力案件136
第五节 认定财产无主案件139
第六节 确认调解协议案件142
第七节 实现担保物权案件146
第八节 督促程序151
第九节 公示催告程序157
第六章 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律师实务163
第一节 审判监督程序概述164
第二节 申请再审169
第三节 再审审查179
第四节 申请抗诉186
第七章 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律师实务190
第一节 涉外民事诉讼概述191
第二节 涉外民事案件的管辖195
第三节 送达期间199
第四节 司法协助204
第八章 强制执行程序中的律师实务219
第一节 强制执行程序概述220
第二节 申请强制执行前的工作223
第三节 强制执行程序的开始、进行和终结231
第四节 强制执行措施236
第五节 执行的特殊情形252
第九章 案例实训260
案例一 黑暗中的一抹阳光261
案例二 本案应诉讼还是仲裁280
案例三 临时施工协议是否有效290

精彩书摘

编写说明

民事诉讼是律师业务中最常见、最重要、最基础的业务之一,是绝大多数律师执业的起点和重要组成部分,几乎所有的律师似乎都处理过民事诉讼案件,但每个律师对于具体如何处理一个案件,从思路到做法却千差万别。实践中,同一案件在不同地区的法院,在同一地区的不同法院,由同一法院的不同法官处理,甚至同一类案件在不同时期,人民法院受理、审理、判决时都会有不一致的做法,对律师工作也有不尽相同的要求。究其原因,大体上就是我国的民事诉讼程序还没有“标准化”,在民事诉讼法法条之外,还留有太多的空间供各级法院从立场、利益、形势、便宜等角度去理解和释义。因此,“非标准化”的民事诉讼再加上丰富个性的律师,民事诉讼律师实务“标准化”就更是难上加难。
律师执业有两点最为重要,一是知识,二是经验。知识可以靠学习获得,而经验却须亲自体会。我们编这本书的立足点是尽可能地梳理法律明确规定的知识,整理实务界达成共识的一些经验,试图让民事诉讼的初入门者少走弯路,少些挫败感,在处理案件过程中学习和养成律师的思维方式和工作风格,以运用一切合法手段最大限度地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并进而通过每一件个案的律师服务达到维护法律的正确实施和实现公平正义的终极目的。
本书体例以律师业务流程为主,兼顾民事诉讼程序。
第一章“民事诉讼律师实务概述”,主要从理论上阐述民事诉讼律师业务的源起、特征及范围等。
第二章“建立委托代理关系”,主要讲述律师从第一次接触案件、会见当事人,到如何判断是否属于民事诉讼案件,签署委托代理合同等。
第三章“一审程序中的律师实务”,包括了一审普通程序和一审简易程序,从立案前后、开庭审理前后、审判中的特殊情形到民事判决、裁定和决定的作出及送达,全面叙述律师代理一审案件业务内容。
第四章“二审程序中的律师实务”,讲述上诉案件的提起、二审的目标与策略、二审的审理、调解及裁判等程序中的律师业务内容。
第五章“特别程序、督促程序及公示催告程序中的律师实务”,本章涉及的内容在律师传统民事诉讼业务中还属相对少见,但是随着新民事诉讼法对该部分内容的加强,及社会政治经济生活的发展,该部分的律师业务将呈明显的上升趋势。
第六章“审判监督程序中的律师实务”,从申请再审、再审审查、申请抗诉等方面叙述了相关律师业务。
第七章“涉外民事诉讼程序中的律师实务”,重点论述了涉外民事诉讼案件律师业务中的特殊性部分,包括管辖、送达、期间、司法协助等。
第八章“强制执行程序中的律师实务”,这是民事诉讼律师业务除审理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本章从申请强制执行前的工作、强制执行程序的开始、进行和终结、强制执行措施及特殊情形等方面叙述了强制执行程序中的律师业务。
第九章“案例实训”中的三个案例,是本书作者之一赵亚光律师从多年的实践中精选出来的三个实际发生的案件,经过改编用于教学。案例涵盖一、二审和再审的诸多程序,包括了起诉状、上诉状、管辖异议书、法律意见书等众多法律文书,比较充分地展现了民事诉讼案件律师业务的全貌,内容生动,形式新颖。
本书作者都是有多年民事诉讼实践经验的资深律师、合伙人,也都曾经在高校全职任教和在政府机关工作。具体分工如下(以撰写章节先后为序):
翟雪梅:第一章、第二章;
赵亚光:第三章、第四章、第七章、第九章;
王君:第四章、第五章;
吴西彬:第五章、第六章、第七章;
张玖利:第八章。
全书最后由翟雪梅统稿。
由于实践工作千变万化,囿于作者自身的学识水平,本书在内容及文字表述上的缺点和错误在所难免,敬请读者诸君批评,有关意见和建议请发邮件到zhaixuemei0503@163.com。
编者
2014年2月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份关于《民事诉讼律师基础实务(中国律师实训经典·基础实务系列)》之外的,一份详细的、不包含该书内容的图书简介。 --- 《中国公司法前沿与疑难问题解析》 【图书简介】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下,中国公司的组织形态、运营模式以及治理结构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随着注册资本登记制度的改革、有限责任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的法律适用不断细化,以及新兴商业模式对传统公司法律框架的挑战,公司法领域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性和实践性。《中国公司法前沿与疑难问题解析》正是应运而生,旨在为公司法实务工作者、企业管理者、法学院师生提供一套全面、深入且具有前瞻性的实务指南。 一、 结构与内容导览:跨越基础,直击前沿 本书并非传统意义上对《公司法》条文进行逐字逐句的解读,而是聚焦于实践中高频出现的争议焦点、法律适用模糊地带以及最新的司法实践动态。全书共分为六大部分,力求构建一个从公司设立、股权管理到争议解决的全景式知识体系。 第一部分:公司设立与组织机构的重塑 本部分深入探讨了当前公司设立程序中的重点难点。重点关注认缴制下股东出资责任的认定标准演变,特别是对虚假出资、抽逃出资等行为的界定与法律后果。此外,对于国有独资公司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的特殊法律地位及其僵局处理,也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在组织机构层面,本书剖析了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之间的权责边界与决策效率优化。特别对“董事的勤勉义务”和“高管忠实义务”的司法限缩与扩张趋势进行了实证研究,为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的风险防范提供了具体建议。 第二部分:股权的界定、流转与权利行使 股权作为公司资产的核心要素,其权利的边界界定历来是争议焦点。本书详尽分析了股权的物权化倾向与用益物权属性的冲突。在股权流转方面,重点解析了公司法第32条规定的“同等条件优先购买权”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细节,包括优先购买权的放弃、瑕疵行使的救济途径。此外,对于“显名股东”与“隐名股东”之间的关系认定,本书不仅梳理了历年来的司法观点变化,更结合最新的合同法解释,提出了处理此类纠纷的实务操作模型。 第三部分:公司资本、利润分配与减资重组 资本制度是公司法的基石。本书对资本维持原则的最新理解进行了深入阐释,重点探讨了在各类投融资活动中,如何合法、合规地实现资本的增减。关于利润分配,本书突破了僵化的按股分配模式,探讨了公司章程约定优先分配权的可行性与法律效力边界。在涉及公司减资时,本书详细列举了债权人保护的法定程序与非法定协商机制,规避了实践中常见的程序瑕疵风险。 第四部分:公司僵局的破解与解散事由的认定 公司僵局是影响企业生命力的重大障碍。本书将公司僵局的认定标准细化至股东人数、持股比例、决策机制等多个维度。对于僵局的救济,本书不仅介绍了法院强制解散的严格门槛,更提供了大量的非诉讼解决方案,如回购机制设计、引入新的战略投资者等。尤其对有限责任公司僵局处理的特殊性,提供了司法与协商并重的处理路径。 第五部分:公司人格否认制度的深化适用 人格否认制度是维护交易安全和中小股东权益的重要工具,但其适用必须极其审慎。本书通过大量判例分析,精确描绘了“人格混同”和“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的量化标准。特别关注了集团公司架构下,母公司对子公司的责任穿透问题,并针对实践中常见的“多重法人人格否认”的适用边界提出了独到见解。 第六部分:公司法与金融、科技前沿的交叉融合 本部分具有极强的时代性与前瞻性。它聚焦于公司法与其他法律领域交叉融合产生的新问题。例如,在新三板、科创板改革背景下,股份转让的特殊规定如何影响传统公司法框架;对于数据资产入股的法律效力认定;以及利用区块链技术进行股权登记和流转的法律可行性探讨。本章旨在为法律服务于创新驱动型企业提供理论支撑和实务指引。 二、 理论深度与实务操作的完美结合 本书的撰写团队由深耕公司法领域多年的资深律师、知名法学院教授及资深法官构成,确保了理论分析的深度与裁判标准的准确把握。不同于理论教科书的抽象论述,本书的每一部分都辅以“实务操作要点提示”、“典型案例裁判思路剖析”以及“风险预警清单”,使得读者能够迅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可执行的法律策略。 三、 目标读者群体 公司法领域执业律师: 帮助律师精准把握最新司法动向,应对复杂疑难案件。 企业合规与法务部门负责人: 为企业日常运营中的重大决策提供法律风险控制方案。 法院及仲裁机构专业人士: 提供裁判思路的参考与专业论证。 商学院及法学院高年级学生: 弥补课堂教学与真实业务场景之间的鸿沟,是理论走向实践的桥梁。 《中国公司法前沿与疑难问题解析》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是一部引导法律人理解和重塑现代公司治理结构的思辨之作。它将帮助读者穿透复杂的法律条文和不断变化的商业环境,真正掌握公司法的精髓与前沿。 ---

用户评价

评分

一直以来,我对民事诉讼这个领域都充满了好奇,但总觉得门槛很高,不知道如何下手。偶然间看到了这本《民事诉讼律师基础实务》,书名就透着一股扎实的实用劲儿,而且是“中国律师实训经典”系列,感觉非常有分量。翻开目录,发现内容涵盖了从案件的受理、证据的收集与运用,到庭审的策略与技巧,再到判决的执行等各个环节,几乎是面面俱到。其中关于证据规则的讲解,我特别感兴趣,因为我知道,证据是民事诉讼的生命线。书中不仅解释了各类证据的特点和收集方法,还举了大量的案例,分析了不同证据在庭审中的效用,这对于我这样没有法律背景的读者来说,简直是及时雨。我曾经在电视剧里看到律师们在法庭上唇枪舌剑,但总感觉那离现实很遥远,不知道真实的庭审过程是怎样的。这本书似乎就弥补了我的这一认知空白,它不仅仅是理论的罗列,更是对实务操作流程的详细拆解,让人能窥见律师们在专业领域内是如何思考和行动的。我期待通过阅读这本书,能够对民事诉讼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不再将它视为高不可攀的象牙塔,而是能从中汲取知识,了解其中的逻辑和规则。

评分

对于民事诉讼,我一直认为它是一个非常严谨且充满艺术的领域。一本好的实务书籍,不应该只是罗列条文,更应该能展现出律师在案件中的智慧和策略。《民事诉讼律师基础实务》恰恰做到了这一点。它在讲解基础概念的同时,非常注重对律师思维模式的培养。例如,在关于“诉讼风险评估”的部分,书中强调了要从多个角度去分析案件的利弊,包括证据的强弱、法律的适用、对方当事人的情况,以及可能的判决结果。这种前瞻性的思维方式,对于律师来说至关重要,能够帮助我们在案件初期就做出明智的判断,避免不必要的损失。我特别喜欢书中对“庭审策略”的探讨,它不仅仅是教你如何陈述事实,更是引导你去思考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化地展现己方的优势,并有效反驳对方的观点。它让我明白,庭审不仅仅是一场口舌之争,更是一场逻辑、证据和心理的较量。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仅提供了“做什么”,更重要的是教会了“怎么想”、“怎么做”,以及“为什么这么做”,这对于提升律师的专业素养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评分

作为一名在校法学生,对于即将踏入社会的法律实践,我总是怀有既兴奋又忐忑的心情。理论知识的学习已经让我对民事诉讼有了一定的了解,但总觉得隔靴搔痒,离真正的“实务”还有一段距离。这本《民事诉讼律师基础实务》的出现,无疑是给我打了一剂强心针。它没有空泛的理论说教,而是聚焦于律师在执业过程中会遇到的实际问题,并提供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书中关于“证据搜集与固定”的部分,简直是我的福音。我之前总是纠结于,什么样的证据才算有效,又该如何才能合法地收集到这些证据。《民事诉讼律师基础实务》从证据的分类、证明力,到搜集途径、固定方法,都进行了详尽的阐述,并配以大量的典型案例分析,让我茅塞顿开。它教会我,证据的收集不仅仅是“找到”,更是“找到对的”、“找到有效的”,并且要遵循合法的程序。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武林秘籍”,它揭示了民事诉讼这场“江湖”中的各种“招式”和“心法”,让我对未来的职业生涯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评分

接触到《民事诉讼律师基础实务》这本书,纯粹是出于对法律职业的好奇。我一直觉得律师这个职业充满了智慧和挑战,尤其是在民事诉讼领域,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其中的复杂性和专业性可想而知。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新手入门指南”,但它并没有因为“基础”而显得粗浅,反而从最根本的原理讲起,层层递进。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法律条文,而是结合了大量的现实案例,把抽象的法律概念变得生动形象。比如,在讲解如何申请财产保全时,它不仅列出了法律依据,还详细说明了申请的流程、需要准备的材料,甚至还提醒了一些可能遇到的实际困难和应对方法。这一点非常实用,对于想了解这个领域的普通人来说,能够清晰地看到律师在案件办理中的每一个环节是如何操作的。我曾经在处理一些法律纠纷时,感到无所适从,不知道该找谁,该怎么做。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对民事诉讼的整个流程有了一个初步的框架性认识,也让我看到了法律是如何服务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矛盾解决的。

评分

我是一名刚刚步入职场的年轻律师,深知理论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真正能决定职业生涯高度的,还是扎实的实操能力。市面上关于民事诉讼的书籍不少,但很多要么过于学术化,要么流于表面,真正能指导我们如何“上手”的书却不多。《民事诉讼律师基础实务》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一案一策”的强调,提醒我们每个案件都有其独特性,不能套用固定的模式。它详细剖析了如何根据案件事实、证据情况以及当事人的需求,制定出最适合的诉讼策略。这一点对于新人来说至关重要,避免了我们在实践中盲目摸索,走了不必要的弯路。书中关于庭前会议的准备、质证策略的运用、以及如何有效地进行法庭辩论的篇章,都写得极其具体,仿佛亲临其境。我曾经在一次庭审中,因为对对方证据的质证不够充分而感到力不从心,阅读了这本书后,我才意识到,质证不仅仅是指出对方证据的瑕疵,更需要围绕案件的争议焦点,有针对性地进行。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不是让你成为一个纸上谈兵的理论家,而是实实在在地教你如何成为一个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律师。

评分

我喜欢回忆,那些苦涩酸甜的回忆就是我无价的财富啊,我想我经常回忆就是不想把这么宝贵的财富丢掉,那些见证我成长的记忆会永远徜徉在我的脑袋里,让我变得不再幼稚。

评分

评分

我经常想,要是把我的回忆编成一本书,那该是多么长的一篇回忆录阿。

评分

但是又有人告诉我,一个人开始回忆的时候他已经老了。呵呵,我才不管这些,老就老吧,老得只有回忆那也许并不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情,况且我还是很羡慕老人的,一脸的沧桑,那得经历过多少风雨啊,人生的酸甜苦辣全都刻在脸上,多么让人敬佩。

评分

反正对于学习律师事务的人来说还是可看性很强

评分

不算太实用。

评分

基本可以的工具书

评分

要的,内容充实,印刷精美!

评分

还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