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伤保险条例:实用问题版(升级增订版)

工伤保险条例:实用问题版(升级增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律出版社大众出版编委会 编
图书标签:
  • 工伤保险
  • 工伤赔偿
  • 劳动法
  • 法律法规
  • 实用指南
  • 工伤条例
  • 社保
  • 劳动保障
  • 升级版
  • 增订版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8819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9603
包装:平装
丛书名: 法律单行本实用问题版丛书
开本:大32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轻型纸
页数:249
字数:188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带着问题学习法律,以法律解决实务问题
★围绕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强调法律解决问题的功能
★【主体法律】【实用问题】【关联法规】【实用工具】四部分,涵盖法律法规及相关解释标准文本,罗列老百姓日常生活中疑惑的、常见的问题并进行简单明了的解答,体例清晰,适合阅读

内容简介

本书由四部分组成:一是《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专业、标准文本,并对重点条文进行了注解;二是与该法相关的实用问答,帮助读者更直观、通俗地了解法律规定,解答法律问题;三是与该法相关解释、配套规定的文本:四是实用附录(包括流程图表和文书范本)。读者既能看到标准的法律文本,又能以*短的时间、*少的钱、*快地找到问题的答案。

作者简介

法律出版社专业出版编委会是法律出版社大众出版分社牵头组织的,包括理论界、实务界和出版编辑在内的,专门从事法律专业知识读物、法律实用工具书出版的编辑委员会。该编委会旨在关注读者的法律实践需求,从读者的角度出发,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图书的实践性和操作性。

目录

工伤保险条例 (2010年12月20日修订)
实 用 问 题
第一章工伤保险的一般常识
1.什么是工伤?
2.什么是工伤保险制度?
3.《工伤保险条例》的覆盖范围是什么?
4.工伤保险费由谁负担?
第二章劳动关系的认定
5.劳动关系在工伤处理中的重要性
6.怎样证明劳动关系?
7.没有书面合同,如何举证证明事实劳动关系的存在?
8.如何运用符合要求的手机短信证明劳动关系?
9.企业能与未认定伤残等级的工伤职工解除劳动合同吗?
10.私自替班受伤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吗?
11.经用人单位同意替班受伤可以被认定为工伤吗?
12.提供短期劳务受伤算不算工伤?
13.“串岗”受伤是否属工伤?
14.出租车司机在运营中伤亡,能否证明是工伤?
15.保姆给雇主家收拾家务时受伤,是否按工伤处理?
16.家政服务人员工伤如何举证证明?
第三章工 伤 认 定
一、工伤认定的一般规定
17.什么是工伤认定?
18.在哪些情况下可以申请工伤认定?
19.提交工伤认定的申报材料都有哪些?
20.有关证明文书如何取得?
21.申报工伤的主体与时限是如何规定的?
22.工伤认定中的举证责任是如何分配的?
23.民事赔偿后,能否再申请工伤认定?
24.超过一年,是否还能申请工伤认定?
二、工伤认定的条件
25.未经劳动部门认定的能算工伤吗?
26.受伤地点与公司注册地不在同一个地点的,应该如何申请工伤认定?
27.工作时间擅自离岗遭遇车祸致伤是否属工伤?
28.是否职工在上下班途中受到的所有伤害都能被认定为工伤?
29.工作时间之前,在工作场所内从事预备性工作受到事故伤害的是否属工伤?
30.因工外出期间由于工作原因受到伤害是否属工伤?
31.因私推迟下班遭遇车祸受伤是否属工伤?
32.工作期间突发疾病死亡是否属工伤?
33.不是上班必经路线遭遇交通事故致害是否属工伤?
34.工作时间去卫生间摔伤是否属工伤?
35.见义勇为引发工伤是否有因工要求?
36.清洁工在非指定清扫区域出车祸是否属工伤?
37.提前上班遭遇车祸受到伤害能否认定为工伤?
38.在单位工作中的厮打能否认定为工伤?
39.在单位组织的旅游过程中受伤是否属工伤?
40.在工作中违章操作致害是否属工伤?
41.职工加班回家途中遭遇车祸身亡是否属工伤?
42.职工上班途中因无证驾驶而造成伤亡的,能否认定为工伤?
43.工作时间从事非本职工作而受到伤害能否构成工伤?
44.出差私自改道意外死亡能否认定为工伤?
45.由于工作劳累过度患病的能否认定为工伤?
46.罪犯在服刑中受伤,如何举证是工伤?
47.下班途中顺路取款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48.上班酒后驾车身亡,能否证明是工伤?
49.有酗酒史的职工在工作中突发疾病死亡,能否证明是工伤?
50.工人由于不安全因素受伤,如何证明是工伤?
51.休假期间返回单位工作时受伤,如何证明是工伤?
52.在职工食堂就餐发生事故致害应否认定为工伤?
53.工作间隙职工因自身过错发生事故致伤是否属工伤?
54.“老工伤”现在还能否申请工伤认定?
55.工作期间被他人打死、打伤应否认定为工伤?
56.下班后洗澡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57.职工因精神病导致“自杀”能否认定为工伤?
58.椎间盘突出如何认定为工伤?
59.上班途中被撞,没有交通事故认定书,能否认定为工伤?
60.单位组织旅游途中发生意外,应否认定为工伤?
61.因为职业原因中暑能否申请工伤认定?
62.没有按照公司要求在公司吃住而居住在外,下班途中受伤可以认定为工伤吗?
63.未做好安全防护措施导致受伤,算不算自残?
64.因自己的违法行为死亡的,能不能认定为工伤?
第四章劳动能力鉴定
65.什么是劳动能力鉴定?
66.谁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67.劳动能力鉴定机构是什么机构?
68.申请劳动能力鉴定的条件是什么?
69.工伤职工如何鉴定劳动能力?
70.工伤职工旧伤复发,能否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71.拒不接受劳动能力鉴定的,是否停止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五章职业病的认定
72.患职业病应否认定为工伤?
73.认定职业病应当满足哪些条件?
74.对于职业病诊断,应当综合分析哪些因素?
75.精神分裂症是否属于职业病?
76.未进行离岗前职业病检查的,能否解除劳动合同?
77.职工终止、解除劳动关系或者退休后被诊断或者鉴定为职业病的,其工伤认定及工伤保险待遇如何解决?
78.当事人对职业病诊断证明不服的,该怎么办?
第六章工伤认定的程序
79.应该向哪个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
80.配偶可以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吗?
81.职工可以自行申请工伤认定吗?
82.用人单位不能举证证明不属于工伤的,应认定为工伤吗?
83.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做出工伤认定,应当以什么为依据?
84.工伤认定的时效期限是如何计算的?
85.单位对工伤认定不服,应该怎么办?
86.对工伤认定不服,职工可以提起诉讼吗?
第七章工伤保险待遇
87.哪些人可以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88.职工伤残等级应如何确定?
89.劳动者与用人单位达成工伤赔偿协议,能否以待遇偏低反悔?
90.一次性伤残补助金与一次性就业补助金可以同时适用吗?
91.因工致残,能否请求支付精神损失费?
92.工伤休养期间,职工是否仍然享受年终奖等在岗待遇?
93.工伤复发,如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94.企业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职工是否按国家规定享受有关待遇?
95.职工因工下落不明的,能否享受相应工伤待遇?
96.职工因工下落不明可享受怎样的工伤待遇?
97.是否所有康复性治疗的费用,都从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98.进行康复性治疗的医院能否任意选?
99.商业保险和工伤保险能否兼得?
100.工伤赔偿和侵权赔偿能否兼得?
101.人身意外保险能否代替工伤保险?
102.试用期内发生事故伤害,应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03.劳务派遣发生工伤,如何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04.已退休工伤职工死亡后,其直系亲属应享受的工伤保险待遇从哪个渠道支付?
105.当事人因工死亡后,其公婆是否有权享有死亡抚恤金和经济补偿?
106.职工因工死亡后,其工伤保险待遇应如何分割?
107.企业破产时工伤保险待遇如何落实?
108.用人单位分立、合并、转让的,应如何落实工伤保险待遇问题?
109.被确认为职业病后,职工应当如何主张工伤待遇?
110.未上保险的农民工能否享受工伤待遇?
111.工伤职工旧伤复发,能否申请劳动能力复查鉴定?
112.工伤职工旧伤复发,怎样依法享受工伤待遇?
113.退休人员返聘到用人单位发生工伤可否认定,是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114.实习人员发生工伤事故,能否享受工伤保险待遇?
第八章工伤事故救济及赔偿
115.职工被借调期间工伤的,哪个单位应承担工伤责任?
116.职工受到事故伤害,如果单位不认为是工伤的话,应由谁承担举证责任?
117.农村承包经营户请的帮工受伤,如何举证进行索赔?
118.劳动者与用工者是雇佣关系还是劳动关系,索赔途径有何不同?
119.《工伤保险条例》在工伤人员就医方面有哪些规定?
120.企业未尽工伤申报义务应承担怎样的责任?
121.企业内部承包发生工伤如何处理?
122.职工在两个单位上班,发生工伤如何处理?
123.发生工伤后,可否解除劳动关系?
124.建筑工伤,包工头与建筑公司怎样承担责任?
125.农民工所在企业不给上工伤保险,该如何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126.职工与侵权人达成赔偿协议,用人单位能否以赔偿数额过低来主张减少其应承担的工伤赔偿数额?
127.职工因他人侵权而受伤,用人单位进行工伤赔偿后是否有权请求侵权人承担赔偿责任?
128.劳动合同中“工伤概不负责”的霸王条款是否有效?
129.非法用工工伤如何处理?
关 联 法 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节录)(2010年10月28日)
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若干规定(节录)(2011年7月1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执行《工伤保险条例》若干问题的意见(2013年4月25日)
工伤保险经办规程(2012年2月6日)
部分行业企业工伤保险费缴纳办法(2011年1月1日)
工伤认定办法(2011年1月1日)
工伤职工劳动能力鉴定管理办法(2014年4月1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住房城乡建设部安全监管总局全国总工会关于进一步做好建筑业工伤保险工作的意见(2014年12月29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调整工伤保险费率政策的通知(2015年7月22日)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财政部关于做好工伤保险费率调整工作进一步加强基金管理的指导意见(2015年7月22日)
关于进一步做好事业单位等参加工伤保险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 (2012年10月29日)
因工死亡职工供养亲属范围规定(2004年1月1日)
非法用工单位伤亡人员一次性赔偿办法(2011年1月1日)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雇工合同“工伤概不负责”是否有效的批复(1988年10月14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离退休人员与现工作单位之间是否构成劳动关系以及工作时间内受伤是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问题的答复(2007年7月5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职工外出学习休息期间受到他人伤害应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007年9月7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车辆挂靠其他单位经营车辆实际所有人聘用的司机工作中伤亡能否认定为工伤问题的答复(2007年12月3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劳动行政部门在工伤认定程序中是否具有劳动关系确认权请示的答复(2009年7月20日)
最高人民法院行政审判庭关于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进城务工农民因工伤亡的,应否适用《工伤保险条例》请示的答复(2010年3月17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2011年12月31日修正)
关于印发《职业病分类和目录》的通知(2013年12月23日)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工伤职工取得的工伤保险待遇有关个人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2〕40号)
实 用 工 具
1.工伤认定申请书
2.工伤认定申请受理决定书
3.工伤认定申请不予受理决定书
4.认定工伤决定书
5.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6.劳动能力认定申请书
7.职业病鉴定申请书
8.工伤认定流程图
9.工伤劳动能力鉴定流程图
10.工伤保险待遇及其计算简表
11.工伤赔偿时效简表
12.工伤保险经办业务用表表样
1.社会保险登记表(表2-1)
2.参加社会保险人员登记变动申报名册(表2-2)
3.社会保险变更登记表(表2-3)
4.社会保险注销登记表(表2-4)
5.社会保险验证审核表(表2-5)
6.工伤保险缴费基数申报核定表(表3-1)
7.缴费工资申报名册(表3-2)
8.缴费基数确认名册(表3-3)
9.缴费基数确认情况汇总表(表3-4)
10.缴费基数承诺书(表3-5)
11.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明细表(表3-6)
12.工伤保险费率浮动告知书(表3-7)
13.重新核定工伤保险费率申请表(表3-8)
14.工伤保险费率浮动情况汇总表(表3-9)
15.工伤保险缴费申报(核定)表(表3-10A)
社会保险费申报(核定)表(表3-10B)
16.参加工伤保险人员补缴申报名册(表3-11)
17.工伤保险费实缴清单(表3-12)
18.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汇总表(表3-13)
19.工伤保险缴费核定明细表(表3-14)
20.社会保险费催缴通知书(表3-15)
21.社会保险费还欠通知单(表3-16)
22.工伤职工异地居住就医申请表(表4-1)
23.工伤职工旧病复发治疗申请表(表4-2)
24.工伤职工转诊转院申请表(表4-3)
25.工伤职工康复申请表(表4-4)
26.工伤职工配置(更换)辅助器具申请表(表4-5)
27.工伤事故备案表(表5-1)
28.工伤职工登记表(表5-2)
29.工伤保险关系变动表(表5-3)
30.工伤医疗(康复)待遇申请表(表5-4)
31.工伤医疗(康复)待遇审核表(表5-5)
32.辅助器具配置费用核定表(表5-6)
33.伤残待遇核定表(表5-7)
34.一次性工亡、丧葬补助金核定表(表5-8)
35.供养亲属抚恤金核定表(表5-9)
36.工伤保险基金支出核定汇总表(表6-1)
37.工伤预防费支出明细表(表6-2)
38.工伤保险基金使用申请表(表7-1)
39.工伤保险储备金专项用款申请表(表7-2)
40.工伤预防费专项用款申请表(表7-3)
41.工伤保险基金支出退票明细表(表7-4)
42.追偿(退还)工伤待遇审核表(表9-1,表9-2)

精彩书摘

  《工伤保险条例:实用问题版(升级增订版)》:
  40.在工作中违章操作致害是否属工伤?
  单位的规章是某一特定单位为实现其特定目的而设立的,无论是创制主体还是创制目的都具有很强的地域性,即被限定在某一单位内部,所以单位制定的规章的效力范围为本单位内部,这种规章不得违反《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因此,在工作中违章操作致害,只要符合《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就属工伤。
  41.职工加班回家途中遭遇车祸身亡是否属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上下班途中,受到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或者城市轨道交通、客运轮渡、火车事故伤害的,应当认定为工伤。这里的“上下班途中”既包括职工正常工作的上下班途中,也包括职工加班加点的上下班途中。因为职工加班是用人单位在保障职工合法休息权的前提下对工作时间的一种合法延长,职工在加班过程中的工作是职工本职工作的合法延续。因此,职工加班工作与平时正常工作一样受工伤法律、法规的保护。
  42.职工上班途中因无证驾驶而造成伤亡的,能否认定为工伤?
  《工伤保险条例》第16条规定:职工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得认定为工伤或者视同工伤:(1)故意犯罪的;(2)醉酒或者吸毒的;(3)自残或者自杀的。无证驾驶车辆虽然违反了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的规定,但不属于故意犯罪的行为。
  ……

前言/序言

增订再版说明

本套丛书上市以来,深受读者喜爱,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

为继续满足读者的需求,我们结合一些新的法律规定以及市场反馈的信息、意见,对本书进行了修订再版。

此次升级再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丛书的整体布局进行了优化调整。通过精选、优化合并和增补,此次出版的专题均与老百姓的生活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丛书的实用性更强。

2.对丛书的体例进行了优化调整。经过调整之后丛书内容分为“主体法律、实用问题、关联法规、实用工具”四个部分,体例更清晰,也更符合读者的阅读和使用习惯。

3.主体法律部分增加了“条文注解”栏目,帮助读者对重点法条的理解。条文注解的内容均来源于相关的法律法规、司法解释以及全国人大等相关权威部门对法律的释义。

4.实用问题部分更加强调实用性。此次修改既根据新修订的法律法规对实用问题进行修正,又增加了老百姓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内容更丰富、问题更实用、解答更准确。条文注解侧重对重点法律概念和法律条文规定的延伸权威解读,实用问题部分侧重以通俗的语言对常见问题进行解答。

5.全面增补了实用工具部分,收录了常用的文书范本、流程图表,便于读者使用。

带着问题学习法律,以法律解决实用问题!希望本套丛书能够为广大读者带来切实的法律帮助。由于编者水平、精力有限,不完善之处在所难免,希望读者多提宝贵意见,以帮助我们修订、再版时加以完善。

宝贵意见请发至邮箱:dazhong@lawpress.com.cn.

编者

2016年1月1日
职场规则的明镜:劳动合同的法律实务与风险防范 一本深度剖析劳动合同全生命周期的实操指南 在当代商业环境中,劳动合同是构建和谐稳定劳动关系、保障企业合规运营和员工合法权益的基石。然而,从起草、签署、履行到解除,劳动合同的每一个环节都潜藏着法律风险与实务操作的复杂性。许多企业和人力资源专业人士常常在面对瞬息万变的法律环境和日益精细化的劳动争议时感到力不从心。 本书《职场规则的明镜:劳动合同的法律实务与风险防范》,并非仅仅停留在对《劳动合同法》条文的罗列和解释,而是聚焦于实战应用,为读者提供一套系统、深入、可立即操作的劳动合同管理与争议解决的“工具箱”。它旨在帮助企业和管理层真正理解“合同”背后的法律逻辑与管理艺术,将潜在风险转化为可控因素。 --- 第一部分:劳动合同的构建与精细化起草 章节聚焦:如何打造一份“无懈可击”的初始合同? 本部分将劳动合同的签订过程,视为一场严谨的工程设计。我们深入探讨了在信息爆炸和法律不断更新的背景下,如何超越标准模板,构建真正适应企业特点的合同文本。 1. 合规性审查的“红线”与“灰区”: 详细解析了劳动合同中必备条款的法定要求,重点剖析了在试用期约定、服务期限制、竞业限制条款中,哪些表述极易触发法律风险,并提供了规避高风险表达的具体建议。例如,如何界定“竞业限制的合理范围”与“地域限制的边界”,确保条款既能保护企业商业秘密,又不至于因显失公平而被劳动仲裁机构否决。 2. 非全日制与灵活就业的合同模式创新: 随着零工经济的兴起,传统的全日制合同模式已无法完全覆盖企业的用工需求。本章系统梳理了非全日制用工的法律特征、工时记录的特殊要求,以及如何设计兼职或项目合作协议,以清晰区分“劳动关系”与“劳务关系”,从源头上避免被认定为事实上的全日制用工而承担连带责任。 3. 核心条款的“量身定制”: 针对高管、技术核心人员和普通员工,合同条款的侧重点截然不同。我们提供了针对不同层级人员的定制化合同范本分析,包括知识产权的归属约定、保密义务的延伸性条款设计,以及股权激励或利润分享等复杂激励机制的法律包装。重点剖析了“职务发明”与“非职务发明”的界限,避免知识产权权属不清引发的长期纠纷。 --- 第二部分:合同履行中的动态管理与合规升级 章节聚焦:当劳动关系进入常态化履行阶段,如何有效管理与记录? 劳动合同的生命力在于其履行过程。本部分着重于日常管理中容易被忽视的合规细节,特别是随着数字化办公的普及,企业应如何妥善管理和利用电子记录。 1. 工时与休假管理的精细化操作: 不再泛泛而谈考勤制度,而是深入探讨了不定时工作制和综合计算工时制的申请流程、审批要件及实际执行中的难点。针对加班认定的灰色地带,如非现场办公、出差途中工作时间的计算,提供了详尽的证据链构建方法,确保企业在面对加班费诉讼时,能拿出有说服力的记录。 2. 薪酬结构调整与民主程序: 企业面临经营压力时,往往需要调整薪酬结构、奖金发放标准,甚至涉及降薪。本章详细阐述了依据《劳动合同法》进行“协商变更”和“单方变更”的法律界限。强调了在进行薪酬结构调整前,必须遵循的民主程序(如职工代表大会或全体职工讨论),以及如何通过书面通知和员工确认函,最大程度地降低因薪酬争议引发的解除合同风险。 3. 组织架构调整与合同效力的延续: 涉及企业并购、分立或业务重组时,劳动合同的承继问题是重中之重。本书提供了并购尽职调查中劳动法律风险的排查清单,并指导人力资源部门如何设计过渡期的员工安置方案,确保在法律主体发生变化时,原劳动合同的权利义务得以平稳、合法地转移。 --- 第三部分:劳动关系的解除与争议解决的实战策略 章节聚焦:如何依法、有据、平稳地结束劳动关系,并将争议风险降至最低? 解除劳动合同是争议的高发期。本部分是本书的实战核心,侧重于提供在不同解除情形下的具体操作步骤、风险评估和证据准备指南。 1. 协商解除:技巧与陷阱: 详细分析了“友好分手”的法律框架,包括经济补偿金的精确计算、离职协议(N+1或更高)的结构设计,以及关键的“保密承诺”和“不再追究”条款的有效性。特别指出在签署解除协议时,必须确保员工的知情权和自愿性,避免未来被认定为“胁迫签署”。 2. 过错性解除的“举证责任倒置”应对: 对于因员工严重违纪(如舞弊、失职)而依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单方解除的情形,本书提供了最高人民法院审判指导意见下的“四步举证法”。从初步调查、内部程序启动、证据固定到最终解除通知,每一步骤的程序合法性至关重要。强调了企业必须证明违纪行为的“严重程度”足以导致信任基础的彻底破裂。 3. 经济补偿金与赔偿金的计算与区别: 详细梳理了经济补偿金的适用范围、计算基数(特别是针对浮动薪酬的平均工资确认)以及支付年限的截止点。同时,明确区分了违法解除劳动合同所需支付的“赔偿金”与“补偿金”在法理上的差异,帮助企业在仲裁庭上准确抗辩。 4. 劳动争议的“止损”策略: 面对劳动仲裁或诉讼,本书提供了从劳动监察部门调解到仲裁前和解的全流程应对策略。指导企业如何有效地组织证据目录、选择合适的代理人,并就不同争议焦点(如工伤认定、未签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制定针对性的庭审答辩方案,旨在帮助企业在争议爆发时,能迅速进入“止损”和风险控制模式。 --- 《职场规则的明镜:劳动合同的法律实务与风险防范》,是献给所有人力资源总监、法务专员、企业主以及需要深度理解劳动法律实务的法律从业者的一本年度必读之作。它确保您的劳动用工管理,不仅合法合规,更能实现商业目标。通过阅读本书,您将掌握从宏观策略到微观执行的全套劳动合同风险控制体系。

用户评价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工伤保险的理解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以往看那些官方文件,总是感觉隔靴搔痒,很多东西停留在理论层面。这本书最大的亮点在于它的“实用性”,它真正触及了我们在实际生活中会遇到的各种问题。比如,书中详细阐述了工伤发生后,从报告、认定、医疗救治到后续的康复和待遇支付等一系列环节,每一步都进行了细致的讲解。更难得的是,它还针对一些复杂的情况,比如职业病认定、交通事故与工伤的界定、以及在特殊行业或岗位上发生的工伤如何处理等,都给出了深入的解读和参考意见。书中提供的案例分析也非常有代表性,让我能够通过别人的经历来更好地理解和预判可能出现的问题。总的来说,这本书不仅是一本工具书,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前辈在耐心指导,让我少走了很多弯路,对于处理和应对工伤相关事务,我感觉自己信心满满。

评分

我一直认为,法律条文本身是冰冷的,只有结合实际应用,才能真正发挥其价值。《工伤保险条例:实用问题版(升级增订版)》正是做到了这一点。它没有仅仅停留在对《工伤保险条例》的字面解释,而是深入挖掘了其中蕴含的实际操作意义。书中通过大量生动的案例,将抽象的法律条文转化为具体可感的场景,让我能够更容易理解工伤认定的标准、伤残等级的评定、以及各项工伤保险待遇的计算和支付流程。对于一些初次接触工伤保险的朋友来说,这本书就像是一本“入门指南”,能够帮助他们快速建立起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对于有一定经验的人来说,书中对一些疑难杂症的深入剖析,也能提供新的视角和更精细的指导。我特别喜欢它在提到某些法律条文时,会顺带解释其背后的逻辑和考虑,这让我在理解的同时,也能够更好地把握其精神实质。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踏实感。在现实生活中,工伤的发生往往伴随着各种各样的不确定性和复杂性,而《工伤保险条例:实用问题版(升级增订版)》恰恰能够填补我们在这方面的认知空白。它以极其细致和严谨的态度,梳理了工伤保险的方方面面,从前期的预防,到中期的处理,再到后期的保障,每一个环节都考虑得十分周全。书中对于一些容易被忽视的细节,比如申报流程中的注意事项、证据收集的方法、以及与相关部门沟通的技巧等,都进行了非常详尽的介绍。我最看重的是,这本书并没有回避那些令人头疼的争议点,而是正面迎击,通过深入的分析和多角度的探讨,为读者提供了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这使得我们在面对可能出现的纠纷时,能够有章可循,不至于手足无措。

评分

这本书真的是我一直以来寻找的那一本!作为一名企业管理者,在处理员工的工伤事务时,常常会感到力不从心,尤其是在面对一些不常见的或者复杂的情况时。以往只能零散地查阅一些资料,效果并不理想。而《工伤保险条例:实用问题版(升级增订版)》就像是为我量身定制的指南。它不仅对《工伤保险条例》进行了全面深入的解读,更重要的是,它把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提供了大量在实际工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书中对于如何规范流程、如何避免风险、以及在处理工伤过程中如何更好地维护企业和员工双方的权益,都给出了非常中肯和有建设性的意见。我尤其喜欢它在处理一些争议性问题时,能够站在不同的角度进行分析,提出多方面的解决方案,这对于我们管理者来说,是非常宝贵的参考。这本书的出现,让我能够更专业、更有效地处理工伤相关事宜,大大减轻了我的工作压力。

评分

这本书真是让我惊喜连连!我一直对工伤保险方面的内容有些模糊不清,虽然看过一些官方发布的条文,但总觉得不够接地气,很多实际操作中的细节和疑难点并没有得到清晰的解答。这次入手了《工伤保险条例:实用问题版(升级增订版)》,简直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作者在解读条例时,并没有生硬地罗列条文,而是深入浅出地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将那些看似枯燥的法律条文变得生动形象。特别是关于工伤认定的流程、不同类型工伤的处理办法,以及在实践中经常遇到的争议点,书中都给出了非常详尽的分析和指导。我最欣赏的是,它不仅仅是告诉你“是什么”,更重要的是告诉你“怎么办”。无论是作为普通劳动者,还是在企业 HR 岗位上,都能从中找到自己需要的信息,而且是那种可以直接应用到工作中的实用建议。这本书的编排也很合理,逻辑清晰,很容易找到自己需要的部分。感觉像是请了一位经验丰富的工伤保险专家在身边随时解答疑问,这种感觉太棒了!

评分

很好

评分

还不错的呦

评分

刚好刚上京东做活动,买了好几本书,很划算。

评分

应该还不错,可以慢慢来看

评分

很实用,列举了很多实际案例,受用

评分

很好,可以学习点知识,很实用!

评分

有帮助

评分

很好,价格合适,下次还会回购!

评分

正版书,质量很好!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