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专利法概述
第一节 专利与专利权
一、专利的含义与法律性质
二、专利权的特征
第二节 专利法与专利制度
一、专利法的概念和特征
二、专利制度的概念、特征及其作用
三、专利法的不同体系
第三节 专利制度的产生与发展
一、专利制度的起源
二、专利制度的形成与普及
三、专利制度的更新与发展
四、苏联和东欧各国的专利制度
第四节 我国专利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一、新中国成立以前的专利制度发展简况
二、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专利制度的发展
三、新中国第一部专利法及其特点
四、我国专利法的修改与完善
第五节 专利制度的基本理论
一、自然权利论
二、非物质财产论
三、报酬论
四、契约论
五、发明奖励论
六、利益平衡论
第六节 专利制度的检讨与未来
一、保护技术的法律制度概述:专利制度并非唯一有效形式
二、专利制度的问题与缺陷:知识经济时代的专利制度述评
三、专利制度的未来愿景:专利制度改革与发展趋势
第二章 专利保护的客体
第一节 发明
一、发明的概念
二、发明的属性
三、发明的种类
第二节 实用新型
一、实用新型的概念
二、实用新型与发明的区别
三、各国对实用新型的法律保护
四、我国实用新型专利制度的问题与完善
第三节 外观设计
一、外观设计概述
二、外观设计与实用新型的区别
三、外观设计的法律保护
第四节 计算机领域发明的专利性
一、计算机硬件发明
二、计算机程序发明专利性问题
三、我国对计算机程序的专利保护与策略选择
第五节 不授予专利权的客体
一、违反法律、社会公德或者妨碍公共利益的发明创造
二、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获取或者利用遗传资源,并依赖该遗
传资源完成的发明创造
三、不是专利法所说的发明创造
四、是专利法所说的发明创造,但不予专利保护
第三章 专利的主体
第一节 专利申请权人和专利权人
第二节 发明人与设计人
一、发明人与设计人
二、共同发明人与共同设计人:共有专利申请权的行使
三、发明人或者设计人的合法受让人
第三节 发明人或设计人的工作单位
一、各国关于职务发明创造权利归属的规定
二、我国专利法关于职务发明创造及其权利归属的规定
三、修订2000年《专利法》过程中对职务发明创造规定的争议
四、国家投资完成的发明创造权利归属的立法
第四节 外国人
一、在我国有经常居所或营业所的外国人
二、在我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营业所的外国人
第五节 同一种发明创造专利权的所有人
一、先发明制
二、先申请制
第四章 授予专利权的条件
第一节 发明、实用新型的专利条件
一、新颖性
二、创造性
三、实用性
第二节 外观设计的专利条件
一、新颖性
二、显著性
三、美感性
四、适于工业上应用
五、不得与他人在申请日以前已经取得的合法权利相冲突
第五章 专利的申请
第一节 专利申请的原则
一、书面原则
二、单一性原则
第二节 专利申请前的论证与决策
一、专利申请的必要性分析
二、专利申请的可能性分析
三、专利类别的分析与选择
四、专利申请时机的选择
五、申请国的选择
第三节 专利申请文件的要求与类型
一、专利申请文件要求
二、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申请文件
三、外观设计专利申请文件
四、遗传资源专利申请中的信息披露义务
五、涉及国防利益及国防利益以外的国家安全或者重大利益需要保
密的专利申请问题
第四节 专利申请的提出和申请日的确定
一、专利申请的提出和申请日的确定
二、专利申请优先权
第五节 专利申请的修改、分案与撤回
一、专利申请的修改
二、专利申请的分案
三、专利申请的撤回
第六节 涉外专利申请
一、外国人、外国企业和其他组织向中国申请专利
二、在中国完成的发明或者实用新型向外国申请专利的问题
三、中国单位或者个人向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转让专利申请权或者专利权问题
第七节 国际申请
一、进人中国国家阶段的手续要求及在中国的效力
二、国际申请文件修改与有关声明
三、关于生物材料样品保藏的规定
四、优先权与申请文件副本
五、申请文件的修改、订正与分案
第八节 专利申请及办理其他手续缴纳费用问题
一、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手续时应缴纳的费用
二、费用缴付方式
三、缴费时间要求
四、费用减缓问题
第六章 专利申请的审查和批准
第一节 专利申请的几种审查制度
一、形式审查制
二、实质审查制
三、延迟审查制
四、半审查制
第二节 我国发明专利申请的审查
一、初步审查
二、申请的公布
三、请求实质审查
四、实质审查
第三节 我国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专利申请的审查
……
第七章 专利权人的权利与义务
第八章 专利权人的期限、终止和无效
第九章 专利权的限制
第十章 专利权的利用
第十一章 专利侵及期法律责任
第十二章 专利纠纷的解决
第十三章 有关专利的国际公约
主要参考文献
也就是说,知识产权是一种由行政权赋予的权利,如对发明专利与商标的保护就是如此。在授权的过程中,当然也就无法完全避免审查错误与授权的瑕疵,此时专利申请应被驳回或撤销。正因如此,与传统民事权利相比,专利权具有不稳定性。以实用新型专利为例,由于其授权未经实质性审查,权利的稳定性较差,经常出现原告以被告侵犯其实用新型专利权为由诉至法院,但被告却向专利复审委员会请求宣告该专利无效。这就带来民事纠纷与行政纠纷的交叉。
就发明专利或商标而言,尽管经过严格的实质审查程序,也无法完全避免授权瑕疵。因此,一旦发生专利权纠纷或商标权纠纷,当事人所涉权利常常被对方当事人以专利权无效或商标权无效予以抗辩,从而进人漫长的诉讼程序。这是专利权人在保护其权利时应考量的重要因素,也是专利权实现及其相关程序立法应关注的重要方面。
3.专利权是一种旨在获得市场力与垄断力的权利
众所周知,专利权是一种专有权,或称垄断权,即专利权专属于权利人所有,权利人在法定期限内享有垄断的权利,未经权利人许可,其他人不得利用,否则构成侵权。这种专有所要达到的目的是保障知识产权人对某种商品享有在市场上的垄断权,即控制该商品在市场上的份额,进而取得高额垄断利润。因此,市场份额是知识产权人的根本利益所在。基于激励理论,知识产权创造了市场权力。事实上,知识产权制度不仅保护权利人在市场中的权利,还通过法律的特别设置促使权利人尽快在市场中实现知识产权的价值(如商标不使用的期限限制等)。知识产权人为了维护自身的市场竞争优势,使其效益最大化,就会力图将知识产权运用至极限。在此过程中,一些权利人会运用知识产权控制、垄断相关产品的市场。
有观点从上述角度出发认为,专利的申请与授权应着重参考专利实施率,认为申请专利的情况应由市场来决定,政府不应给予过多“关心”或施加不当的政策影响,如给予资助或特殊奖励政策(如以申请或授予专利权的数量作为晋升职称或获得奖励的主要依据)等,否则会导致现实情况与政府制定政策的良好动机背道而驰。这种观点有合理之处,但专利权对市场的垄断与控制并非完全是通过实施来实现的,如“专利丛林”战略、专利收买战略即是不实施来控制市场的手段。因此,该观点有其局限性。
……
我一直认为,能够将专业领域的知识转化为普通大众易于理解的语言,是一项极具挑战的艺术。而这本书,无疑是这项艺术的杰出代表。它没有使用大量艰深的法律术语,而是用一种更贴近生活、更富有逻辑性的方式,引导读者一步步走进专利法的世界。我在阅读过程中,常常会因为某些观点或解释而产生豁然开朗的感觉。作者在阐述“发明创造”的条件时,举了大量生活中的例子,比如一个改良过的手机充电器,或者一种新型的烹饪方法,都能够清晰地展示出“新颖性”、“创造性”和“实用性”是如何被具体化的。这种方式极大地降低了阅读门槛,让我这个初学者也能轻松地把握核心概念。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探讨了专利申请的具体流程,以及在实践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这为我提供了非常实用的指导。读完这本书,我不仅对专利法有了理论上的理解,更对如何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这些知识有了更清晰的认识,这种实践性是我在其他同类书籍中很少看到的。
评分这本书绝对是一场知识的盛宴,虽然我并非法律专业的科班出身,但从这本书中我却能感受到编著者们在知识传递上的匠心独运。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和深入浅出的语言,将原本枯燥晦涩的法律条文变得触手可及。比如,在解释“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区别时,作者并没有直接罗列定义,而是通过一个生活化的场景——一个新型的茶杯设计,巧妙地说明了功能性创新与外观美学创新的界限。这种“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教育理念贯穿全书,让我在理解法律条文的同时,也学会了如何去分析和判断。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对于一些重要案例的剖析,并非简单地陈述案件事实和判决结果,而是深入挖掘了判决背后的逻辑和考量,让我得以窥见法律思维的形成过程。读完这本书,我仿佛醍醐灌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有了全新的认识,也更加理解了创新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绝不仅仅是一次阅读体验,更像是一次思维的重塑。作者并没有将专利法简单地当作一本工具书来讲解,而是通过引导读者去思考“为什么”和“如何做”,来激发读者自主学习的动力。在探讨专利的期限和失效机制时,书中并没有直接给出数字,而是通过对技术生命周期、市场竞争等宏观经济因素的分析,来解释专利制度设计的初衷和演变。这种分析方法让我明白了,法律条文背后蕴含着深厚的社会和经济逻辑。当我阅读到关于专利数据库的介绍时,更是被其信息量和检索技巧所震撼,这让我意识到,掌握专利信息本身就是一种重要的竞争力。整本书都散发着一种严谨又不失活泼的学术气息,它既有理论的高度,又有实践的温度,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知识的力量。
评分坦白说,我当初选择阅读这本书,是带着一丝忐忑的。专利法对于我来说,一直是一个相对遥远且复杂的概念。然而,这本书完全颠覆了我的固有印象。它以一种极其平实却又洞察深刻的笔触,为我打开了一扇通往全新世界的大门。作者在讲述专利权人享有的权利时,并没有仅仅停留在“禁止他人未经许可实施其专利”的陈述上,而是进一步剖析了这些权利在实践中是如何被行使和保护的,例如如何通过技术许可、转让等方式实现专利价值,以及在侵权行为发生时,专利权人可以采取的法律途径。书中还对一些常见的专利纠纷进行了案例分析,这些案例的选择既有代表性,又充满了现实意义,让我能够清晰地看到法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这种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让我对专利法的理解不再是碎片化的知识点,而是形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这种构建感是我在这本书中最大的收获。
评分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能够将一个相对抽象的法律领域,变得如此具象化和易于理解。我一直觉得,法律就像是一张无形的网,保护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而专利法更是其中至关重要的一环。作者在书中,并没有回避专利法中一些复杂的问题,比如专利的地域性、专利的类型划分,但他总是能够用一种非常清晰的逻辑来梳理这些概念,并且配以大量的实例。在讲述专利申请的国际化问题时,书中详细介绍了PCT申请以及马德里体系等内容,这对于有志于进行国际化布局的创新者来说,无疑是宝贵的指导。更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在结尾部分,还对未来专利制度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这让我看到了法律的生命力和适应性。总而言之,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对专利法的认知,让我不再感到困惑和迷茫。
评分还没仔细看,希望有帮助
评分买了虽然没有看完,但是质量还有配送速度真是没得说!赞
评分书不错,很够,知识也多。
评分而他们太过贪婪固执地以为可以再唱下去才知道后来的曲调是这样不堪。青春就是用来追忆的,所以作者写的故事是来纪念。不是感伤懊悔,而是最好的纪念。道
评分前些天我乘公交车去外婆家。车至中途,车厢内已座无虚席。此时,又上来一位抱小孩的中年妇女。靠近车门的一位年轻小伙子忙热情地站起来让座,只见中年妇女二话没说,径直坐下,随后有说有笑地逗起孩子来。我在对小伙子投以赞许目光的同时,心中也生出一种怪怪的感觉。 小伙子主动给带小孩的女同志让座,固然是理所当然的事,但我总觉得在“理所”与“当然”之间,似乎还少点什么——中年妇女是否应该向小伙子道谢呢? 付出,不一定渴望得到回报,但人人都希望得到认可,大至社会的认可,小到一个人的认可。假如那名中年妇女对小伙子说上一句感谢的话,相信小伙子心里会感到一种付出的快乐!芸芸众生,人人都应时时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得到了别人的帮助,别吝啬你的感激;获得了别人的尊重,也要学着去尊重别人。因为,尊重别人也是一种有道德的体现。
评分还没看,应该不错,大家之作
评分的青春岁月。现在相对而坐的是郑微和陈孝正,是郑秘书和陈助理是日渐消磨的人间里两个不相干的凡俗男女,犹如一首歌停在了最酣畅的时候,未尝不是好事,
评分可以
评分有很多学电脑的人认为,我有这个东西,一个礼拜可以帮你写一篇论文。而历史学家对这个看法不同,毕竟工具就是工具,不能取代人。所以为什么我尽量不去特别接触?因为还要有人没有喝醉酒,记得带大家回家。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