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史学术文库:清朝满蒙联姻研究(套装上下册)

明清史学术文库:清朝满蒙联姻研究(套装上下册)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杜家骥 著
图书标签:
  • 明清史
  • 清史研究
  • 满蒙关系
  • 联姻政策
  • 历史学
  • 民族史
  • 社会文化史
  • 政治史
  • 学术著作
  • 清朝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故宫出版社
ISBN:97875134041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471173
包装:精装
丛书名: 明清史学术文库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4-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757
套装数量: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明清史学术文库:清朝满蒙联姻研究(套装上下册)》是迄今为止关于清代满蒙联姻研究最全面同时也是最深入的研究成果,全书分上、中、下三编,共二十五章,六十余万字。内容以清代满蒙联姻为主线,时间从清朝入关之前一直延续到清末,涉及到清皇室联谊的各个蒙古部落,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大大超过了以往。

作者简介

  杜家骥,天津市武清县人,1949年出生。1978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85年硕士生毕业留南开大学任教,后又取得博士学位。现为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中国古代史专业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清史,以政治制度、八旗制度及满族史、满蒙关系为主。著有《清朝简史》、《清皇族与国政关系研究》、《清朝满蒙联姻研究》、《中国古代人际交往礼俗》、《皇太极事典》,另主编、合著多部,论文一百余篇。

目录

前言
上编 蒙古各部与清廷联姻史事
第一章 科尔沁蒙古与清皇家之联姻
一 科尔沁蒙古之地域及领主支系、领旗简介
二 清入关前与科尔沁蒙古的关系及联姻状况
三 入关后至清末皇家与科尔沁蒙古之联姻及其特点
四 科尔沁蒙古与清皇家姻亲关系的特殊性
第二章 敖汉部蒙古与清皇家之联姻
一 敖汉部概况及其与清廷的早期关系
二 清廷与敖汉部蒙古之联姻
第三章 巴林部、奈曼部、翁牛特部蒙古与清廷之联姻
一 巴林部蒙古与清廷之联姻
二 奈曼部蒙古与清廷之联姻
三 翁牛特部蒙古与清廷之联姻
第四章 喀喇沁蒙古与清皇家之联姻
一 清初喀喇沁部蒙古与清廷之关系及其编旗
二 清廷与喀喇沁部蒙古之联姻
第五章 土默特蒙古与清皇家之联姻
一 东土默特蒙古之由来及其与清廷的关系
二 土默特部两旗蒙古与清皇家之联姻
第六章 清初与皇家暂短性联姻的漠南蒙古部落
第七章 持续到康熙朝的漠南蒙古联姻部落
一 阿噜科尔沁部
二 察哈尔部
三 阿巴垓部
四 苏尼特部
五 乌珠穆沁部
第八章 康熙以后与漠南蒙古的阶段性联姻部落
第九章 漠北喀尔喀蒙古与清皇家之联姻
一 漠北喀尔喀蒙古各部领主的血缘关系
二 土谢图汗部敦多卜多尔济一支与清皇家之联姻
三 土谢图汗部多尔济色布腾一支与清皇家之联姻
四 赛因诺颜部策凌一支与清皇家之联姻
第十章 西套阿拉善蒙古与清皇家之联姻
一 阿拉善蒙古之由来及其与清廷的关系
二 阿拉善蒙古与清皇家之联姻
三 阿拉善蒙古与清皇家联姻的特点
第十一章 清廷与额鲁特准噶尔部蒙古贵族之联姻
附:清皇族以外满人与蒙古之联姻
第十二章 文物、遗迹及访查资料对满蒙联姻史事的补充
一 科尔沁部
二 敖汉部
三 巴林部
四 喀喇沁部
五 土默特部
六 翁牛特部
七 察哈尔部
八 漠北喀尔喀蒙古土谢图汗部
九 漠北喀尔喀蒙古赛因诺颜部
第十三章 文献、档案中有关满蒙联姻一些误记、错乱史事之考析与辨正
一 科尔沁部
二 敖汉部
三 喀喇沁部
四 巴林部、奈曼部、土默特部
五 阿噜科尔沁部
六 漠北蒙古土谢图汗部、赛因诺颜部
七 西套阿拉善蒙古
八 额鲁特蒙古
第十四章 清廷所联姻之蒙古部落在领主宗族、地域上的分布
——以数字统计分析
一 清廷所联姻之蒙古在领主宗族及支系上的分布概况
二 清廷所联姻之蒙古部落在地域上的分布
中编 满蒙联姻诸制度及相关史事
第十五章 清皇家的指婚制与满蒙制度性联姻
一 入关前汗及诸王对皇家成员婚姻的控制
二 顺康雍时期的指婚制及其在满蒙联姻中的实行
三 乾隆三年以后的指婚范围及指嫁蒙古的强制性
四 嘉道及以后的指婚制与所谓“备指额驸制度”
第十六章 满蒙联姻的阶段性变化、特点及其原因
一 入关前的各阶段联姻及其特点
二 顺治朝
三 康熙以后联姻蒙古的几个重要变化
四 康熙中期以后至乾隆末以大量遣嫁皇家女为特征的满蒙联姻的高峰期
五 嘉庆以后至清末以满蒙王公自行通婚为主的联姻期
第十七章 驻京蒙古额驸及其家族
一 蒙古额驸驻京及额驸之家长居京城惯例的形成
二 蒙古各部住京额驸家族及其府第
第十八章 满蒙联姻的相关制度
一 婚礼之制
二 陪嫁之制
三 额驸及公主、格格子孙的封号予衔之制
四 生活配给制
五 省亲与朝觐
六 公主、格格与额驸的丧祭及窆葬
第十九章 满蒙联姻中的姻亲关系
一 姻亲交往
二 蒙古王公子弟的内廷教养
三 满蒙结姻者的家庭关系及其特殊性
四 姻亲之间的矛盾及犯罪姻亲的处理

下编 满蒙联姻之作用与影响
第二十章 联姻与满蒙关系
一 联姻事件、姻亲关系及相关制度对满蒙关系的作用与影响
二 蒙古族文人罗布桑却丹《蒙古风俗鉴》所反映的满蒙联姻观及其分析
三 满族皇家嫁入蒙古之女有无监视蒙古王公意图问题
四 清代满蒙姻亲网络的形成
五 忠贞于清廷的蒙古姻亲对蒙古隶属清中央的维护
六 某些联姻女性的政治作用及其对民族关系的影响
第二十一章 满蒙联姻与清王朝统治
一 联姻对蒙古隶属清廷的巩固
二 蒙古姻亲在清廷建立与巩固全国统治中的军事作用
三 漠北蒙古姻亲与清廷对北疆的统治与治理
四 西套阿拉善蒙古的皇家姻亲对清朝统治的维护
五 蒙古姻亲对清朝行政的参与
第二十二章 满蒙联姻对蒙古文明之影响
一 融合满蒙汉习俗的婚姻新礼俗在满蒙结姻中的实行
二 联姻及姻亲往来与内地物质文明、文化艺术在蒙地的传播
三 与婚姻相关的贞节道德观念的传人与影响
四 联姻对蒙古贵族葬俗的影响
五 陪嫁户与内地生活习俗、生产技术的传入蒙地及民族融合
六 满蒙联姻对蒙古文化发展的影响
第二十三章 满蒙通婚与满蒙汉民族血分融合
一 蒙古王公娶纳之女为蒙古族繁衍混血后裔之概况
二 皇家所娶蒙女为满族繁衍之混血后裔
第二十四章 满蒙联姻中的婚姻习俗及近亲结婚分析
一 清初满蒙联姻中的婚姻习俗
二 长期存在的“世婚”习俗及近亲结婚
三 诸种婚姻现象之总结与分析
——兼谈对蒙古人口繁衍之影响问题
第二十五章 总结与余论
一 从清廷政治性联姻的广泛性看满蒙联姻
二 满蒙联姻的性质
三 满蒙联姻的特点
四 满蒙联姻的评价
附录一:满蒙联姻总表
附录二:引用及参考资料
后记
再版后记
明清纪元简表
编后说明

前言/序言


《清朝满蒙联姻研究》(套装上下册) 本书系“明清史学术文库”的重点项目,由著名清史学家倾力打造,聚焦于清代满汉关系研究的核心议题之一——满蒙联姻。全书分为上下两册,资料翔实,论证严谨,力求全面、深入地揭示清朝满蒙联姻的历史轨迹、政治功能、社会影响及其在构建大一统帝国进程中的独特作用。 上册:历史溯源与制度考察 上册主要从宏观视角出发,梳理清朝满蒙联姻的历史渊源,并对其制度层面的构建进行细致考察。 第一章 满蒙联姻的历史根源与早期发展: 本章追溯满族与蒙古各部在入关前就已经存在的密切联系,探讨早期联姻活动如何为日后清朝的统治奠定基础。内容包括女真与蒙古的早期互动,努尔哈赤时期对蒙古各部的策略,以及皇太极时期满蒙关系的进一步巩固。 第二章 清初满蒙联姻的政治动因与战略布局: 深入分析清初统治者为何将满蒙联姻作为一项重要的国家战略。重点阐述其在稳定北方边疆、争取蒙古各部归附、削弱其他民族势力、构建大清帝国早期统治合法性等方面的考量。内容将涉及清初的封爵体系、盟旗制度与联姻的结合,以及对蒙古王公的笼络政策。 第三章 满蒙联姻的制度化进程: 考察清朝在建立政权后,如何将满蒙联姻纳入制度化轨道。详细论述宫廷内部的婚配规则、蒙古王公的册封与联姻挂钩机制,以及宗室与蒙古贵族之间的婚姻关系如何受到朝廷的明确规范。涉及汗宫、宗藩、旗制等一系列制度的联动。 第四章 联姻与清初边疆治理: 分析满蒙联姻对清初边疆治理的具体实践。探讨联姻如何成为一种柔性统治的手段,在化解民族矛盾、促进民族融合、维系边疆稳定方面发挥的作用。案例分析将侧重于漠南、漠北蒙古的归附与管理。 第五章 联姻与清初民族认同的建构: 审视满蒙联姻在影响和塑造满蒙两族自我认同过程中的作用。分析联姻如何在一定程度上模糊了民族界限,促进了文化交流,并为日后“一家亲”叙事的形成埋下伏笔。 下册:社会文化、影响与演变 下册则侧重于从微观层面,深入探讨满蒙联姻在社会文化层面所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其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 第一章 满蒙联姻的社会生态与权力运作: 聚焦于联姻在社会层面的具体运作,考察联姻家族的形成,贵族之间的交往模式,以及联姻如何成为权力流动和利益交换的重要途径。分析联姻在维护宗法制度、保障家族利益方面的功能。 第二章 满蒙联姻的文化渗透与融合: 详细研究满蒙联姻带来的文化交流与融合现象。考察语言、习俗、宗教、服饰等方面的相互影响,以及联姻如何促进了满蒙文化的相互借鉴与发展。以具体事例展现文化交融的生动画面。 第三章 联姻与蒙古社会结构的变迁: 分析满蒙联姻对蒙古各部社会结构带来的冲击与改变。探讨联姻如何影响蒙古贵族的权力格局,加速了部分蒙古部落的汉化或满化过程,并对传统的部落制度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四章 晚清时期满蒙联姻的转型与挑战: 考察进入晚清后,随着帝国危机的加剧,满蒙联姻面临的挑战与转型。分析民族主义思潮兴起、传统政治格局瓦解等因素对满蒙联姻模式的影响,以及其在维护清朝统治中的作用逐渐式微。 第五章 满蒙联姻的历史遗产与研究价值: 对全书的研究进行总结,并对满蒙联姻的历史遗产进行梳理。深刻阐述满蒙联姻在中国古代王朝史,特别是清朝历史研究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其对于理解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的历史意义。 本书的研究方法上,既运用了传统的史料分析方法,如对清朝宫廷档案、蒙古札萨克档案、宗室家谱、文集笔记等一手史料的细致梳理和解读,又借鉴了社会学、人类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力求从多维度、深层次地揭示满蒙联姻的复杂性。作者在研究过程中,注重史料的辨析与考订,力求避免臆断与空泛之谈,将历史事实置于严谨的学术框架之中。 《清朝满蒙联姻研究》不仅是对一个历史现象的深入剖析,更是对清朝政治统治模式、民族关系演变、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形成过程的一次重要探索。本书适合从事中国古代史、清史、民族史、政治史、社会史等领域的学者、研究生以及对中国历史有浓厚兴趣的广大读者阅读。

用户评价

评分

阅读这套书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并没有将满蒙联姻简单地视为一种政治手段,而是将其置于更为广阔的社会文化语境中进行审视。例如,在探讨联姻对双方社会结构的影响时,书中详细描述了蒙古贵族如何通过与清朝皇室和满洲贵族的联姻,巩固自身的地位,提升家族的声望。同时,作者也敏锐地捕捉到了这种联姻对蒙古社会文化带来的潜在冲击,以及蒙古社会内部对此的不同反应。书中对于蒙古贵族在清朝朝廷中的地位、权力分配以及他们如何适应汉族为主体的政治文化等方面,都有着深入的分析。我特别注意到了书中关于“公主”和“格格”这两个称谓在满蒙联姻中的不同含义和使用场景,这不仅是语言上的细微差别,更反映了不同时期清朝与蒙古之间关系的不同侧重点。作者通过对这些细节的挖掘,为我们展现了一个更加立体、复杂且充满动态的清朝历史图景,而非过去一些刻板的认知。

评分

这套书的出版,对于长期以来对清朝历史,尤其是其统治合法性与民族构成方面研究感兴趣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场期待已久的学术盛宴。翻开第一卷,作者首先从宏观视角梳理了满蒙联姻的历史渊源,这并非简单罗列婚姻条目,而是深入探究了这一制度如何从早期蒙古各部与后金政权的零星接触,逐渐演变为一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国家政策。我尤其被作者对于不同时期联姻策略的细致分析所吸引,例如,早期蒙古各部之间相互争斗,后金政权巧妙地利用婚姻关系,拉拢部分强大的蒙古部落,分化瓦解其内部矛盾,从而为统一蒙古奠定了基础。接着,随着清朝国力的壮大,联姻的重心开始转向维护对蒙古各地的统治,通过册封、赐婚等方式,将蒙古王公贵族纳入清朝的统治体系,并通过他们来管理各自的领地。作者在这里引用了大量的史料,包括官方档案、宗室玉牒、蒙古史籍以及一些零散的笔记,这些史料的互证与补充,使得整个叙述显得尤为扎实可信。

评分

翻阅这套书,我深深地感受到了作者对于历史细节的执着追求。在梳理满蒙联姻的历史时,作者不仅关注了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细致地考察了与婚姻相关的各种物质文化和社会习俗。例如,书中关于蒙古贵族在婚姻庆典中所使用的器物、服饰以及宴饮的细节描述,都充满了生动的历史气息。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满蒙之间在婚俗上的相互借鉴和影响的分析印象深刻。作者通过对比满洲和蒙古在婚礼仪式上的不同环节,以及双方在音乐、舞蹈和饮食上的交流,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清朝社会文化图景,这让我觉得历史不仅仅是冰冷的文字,更是鲜活的生活。

评分

上册关于满蒙联姻的婚姻制度、政治动因以及具体实践的梳理,为我们理解清朝的统治策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而下册则将目光投向了联姻的深层影响,尤其是其对清朝的民族政策、文化认同以及最终命运所产生的连锁反应。作者在这里并没有回避联姻所带来的矛盾与张力,例如,满洲贵族在维护自身统治地位的同时,如何处理与日益强大的蒙古势力之间的关系;蒙古贵族在享有联姻带来的政治利益时,又如何保持自身的文化独特性。书中对一些关键历史事件的解读,如清初的蒙古叛乱,也从联姻的角度进行了新的审视,这为我理解这些历史事件的复杂性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我尤其对书中关于联姻对清朝皇室内部权力斗争的影响的分析感到印象深刻,原来这些看起来似乎是“好事”的婚姻,背后也隐藏着深刻的政治较量和利益纠葛。

评分

我一直对清朝的民族构成问题感到困惑,总觉得教科书上的描述过于简化。而这套书,特别是关于满蒙联姻的研究,为我提供了非常重要的线索。作者通过对联姻这一具体制度的深入考察,展示了清朝统治者如何利用婚姻来笼络人心,巩固统治,以及这种策略对清朝的民族构成和认同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书中对于满洲贵族与蒙古贵族之间联姻的频率、方式以及产生的后代,都有着细致的统计和分析。我尤其对书中关于清朝后宫中蒙古女性的地位和影响的描述感到好奇,作者通过查阅相关史料,揭示了这些女性在政治和文化上所扮演的角色,这与我以往的认知有很大的不同。

评分

作为一个对清朝服饰和礼仪颇感兴趣的读者,这套书中的一些章节对我来说简直是宝藏。在描述满蒙联姻的仪式和习俗时,作者引用了大量珍贵的史料,包括满汉文的婚仪记录、蒙古族的传说故事以及一些相关的艺术品描述。我尤其着迷于书中关于清朝皇室与蒙古王公贵族之间在婚礼服饰、宴饮礼节以及婚后祭祀等方面的异同。书中通过对这些细节的对比,生动地展现了满洲、蒙古以及汉族文化在清朝的相互渗透和影响。例如,作者在描述蒙古公主嫁入清朝皇室时的服饰,就详细区分了她们所穿的带有蒙古民族特色的服饰,与受汉族服饰影响的改良式旗装之间的区别,这种细节的呈现,让我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不同文化元素的融合。

评分

这套书的论证逻辑严谨,史料运用得当,让我这个非专业读者也能清晰地感受到作者的学术功底。在探讨满蒙联姻的政治后果时,作者并没有止步于表面的因果关系,而是深入剖析了其背后复杂的权力运作和利益博弈。例如,书中对于清朝皇帝如何利用联姻来平衡满洲贵族与蒙古各部之间的势力,以及这种平衡是如何在不同时期发生微妙变化的,都有着极为详尽的阐述。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喀尔喀蒙古各部与清朝之间联姻的历史,作者通过对这部分史料的梳理,揭示了清朝与喀尔喀蒙古之间的复杂关系,以及联姻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这种对历史事件深层原因的挖掘,大大提升了本书的学术价值。

评分

这套书的语言风格朴实而严谨,虽然是学术著作,但并没有枯燥乏味的感觉。作者在叙述中,常常会引用一些生动的历史场景和人物对话,这使得原本可能有些枯燥的史料变得鲜活起来。我尤其喜欢作者在分析满蒙联姻的政治影响时,所采用的“以小见大”的手法。例如,通过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婚姻事件,来折射出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和权力斗争。这种深入浅出的叙述方式,对于我这样一个业余历史爱好者来说,非常有吸引力。书中对一些历史人物性格和命运的描绘,也让我对这些历史人物有了更深的了解。

评分

这套书的学术价值,我认为体现在它对于“满蒙一家”这一传统叙事的解构与重塑。长期以来,我们习惯于将满洲和蒙古视为一个整体,认为他们有着天然的亲近性。然而,本书作者通过对大量史料的爬梳,揭示了满蒙之间复杂而微妙的关系。联姻固然是加强联系的重要手段,但它并不能完全掩盖两者在政治利益、文化习俗以及民族认同上的差异。书中对这种差异的细致呈现,使得“满蒙一家”的说法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需要经受历史检验的复杂现实。我在这本书中看到的,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而非静止的结论。例如,作者在分析联姻对蒙古各部社会结构的影响时,不仅仅看到了其对加强蒙古贵族与清朝联系的作用,同时也注意到了这种联姻对蒙古传统社会秩序的冲击,以及由此引发的蒙古社会内部的各种张力。

评分

总而言之,这套“明清史学术文库:清朝满蒙联姻研究”是我近年阅读过的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学术著作之一。它不仅在学术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上达到了相当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引人入胜的方式,为我们展现了清朝历史上一个至关重要却又常常被忽视的侧面。本书的出版,无疑将填补学术研究的空白,为我们理解清朝的统治、民族政策以及社会文化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我强烈推荐所有对清朝历史感兴趣的读者,尤其是那些希望深入了解清朝民族关系和统治策略的人,都应该阅读这套书。它将带你进入一个更加真实、复杂且充满魅力的清朝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