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竹子葉蟬 [Bamboo-feeding Leafhoppers in China]

中國竹子葉蟬 [Bamboo-feeding Leafhoppers in China]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陳祥盛,楊琳,李子忠 著
圖書標籤:
  • 竹子
  • 葉蟬
  • 昆蟲學
  • 農業害蟲
  • 分類學
  • 中國
  • 昆蟲
  • 植食性
  • 鞘翅目
  • 昆蟲誌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林業齣版社
ISBN:9787503871368
版次:1
商品編碼:11487861
包裝:精裝
外文名稱:Bamboo-feeding Leafhoppers in China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2-05-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18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葉蟬類昆蟲是竹子上重要的刺吸類害蟲之一,近年來對竹子的危害呈上升趨勢。由於葉蟬的個體通常較小,刺吸為害的癥狀不明顯,未能引起人們足夠的重視。因而長期以來,國內外對竹子葉蟬類害蟲的研究並不多。有關此類害蟲的基礎資料和防控技術非常缺乏。
  《中國竹子葉蟬》是竹子葉蟬研究的首部完整著作,可供高等院校、科研、生産等部門從事昆蟲學研究、教學、植物保護、森林保護等工作者參考閱讀。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竹子葉蟬研究進展
一、葉蟬概述
二、竹子葉蟬種類及分布
(一)大葉蟬亞科
(二)小葉蟬亞科
(三)隱脈葉蟬亞科
(四)橫脊葉蟬亞科
(五)額垠葉蟬亞科
(六)角頂葉蟬亞科
三、發生及危害
(一)大青葉蟬
(二)緬甸安小葉蟬
(三)其他葉蟬
四、生物學及生態學
五、天敵
六、防治

第二章 種類記述
一、材料與方法
(一)研究材料
(二)研究方法
二、結果與分析
竹子葉蟬種類檢索錶
(一)大葉蟬亞科
1. 紅紋平大葉蟬
2. 點翅斑大葉蟬
3. 黑緣條大葉蟬
4. 黑紅條大葉蟬
5. 隱紋條大葉蟬
6. 短凹大葉蟬
7. 黑尾凹大葉蟬
8. 大斑凹大葉蟬
9. 黔凹大葉蟬
10. 柱凹大葉蟬
11. 大青葉蟬
12. 周氏凸唇葉蟬
13. 黑條邊大葉蟬
14. 頂斑邊大葉蟬
15. 枝莖窗翅葉蟬
16. 窗翅葉蟬
(二)離脈葉蟬亞科
17. 黑顔單突葉蟬
18. 黃麵單突葉蟬、新組閤
19. 橫帶無突葉蟬
20. 角頂片葉蟬
21. 指片葉蟬
22. 尖頭片葉蟬
(三)角頂葉蟬亞科
23. 安龍柔突葉蟬、新種
24. 竹柔突葉蟬、新種
25. 雙枝柔突葉蟬
26. 短闆柔突葉蟬
27. 短莖柔突葉蟬
28. 凹闆柔突葉蟬
29. 錐尾柔突葉蟬
30. 細莖柔突葉蟬
31. 黃氏柔突葉蟬
32. 雷公山柔突葉蟬
33. 良山柔突葉蟬
34. 道真柔突葉蟬
35. 武夷柔突葉蟬
36. 習水柔突葉蟬
37. 雲山柔突葉蟬、新種
38. 煙草嘎葉蟬
39. 模式竹葉蟬
40. 片突竹葉蟬
41. 佛坪竹葉蟬
42. 黑斑竹葉蟬
43. 二紋擬竹葉蟬
44. 雙斑擬竹葉蟬
45. 叉莖擬竹葉蟬
46. 李氏擬竹葉蟬
47. 斑翅擬竹葉蟬
48. 黃脈端突葉蟬
49. 黑斑雙叉葉蟬
50. 又莖閤闆葉蟬
51. 叉突平額葉蟬
52. 縱帶光葉蟬
53. 異齒吉嶺葉蟬
54. 黃斑長角葉蟬
55. 雙帶痕葉蟬
56. 內突痕葉蟬
57. 腹突痕葉蟬
58. 白斑額垠葉蟬
59. 竹額垠葉蟬
60. 李氏額垠葉蟬
61. 斑翅額垠葉蟬
62. 白足額垠葉蟬
63. 黃褐額垠葉蟬
64. 沿河額垠葉蟬、新種
65. 塔紋新痕葉蟬
66. 五斑竹額垠葉蟬
67. 截闆叉索葉蟬
68. 端斑類痕葉蟬
69. 單斑木葉蟬
70. 希神木葉蟬
71. 西藏木葉蟬
72. 黑帶擬痕葉蟬
73. 安龍帶葉蟬、新種
74. 錐闆帶葉蟬
75. 梵淨帶葉蟬
76. 闊橫帶葉蟬
77. 白背帶葉蟬
78. 綠春帶葉蟬、新種
79. 黑頰帶葉蟬
80. 黑瓣帶葉蟬
81. 雅安帶葉蟬
82. 縱條擬帶葉蟬
83. 雙錐條背葉蟬
84. 峨眉條背葉蟬
85. 彎突條背葉蟬、新種
86. 彎莖擬狹額葉蟬
87. 二點顔脊葉蟬
88. 長角顔脊葉蟬
89. 錐尾顔脊葉蟬
(四)橫脊葉蟬亞科
90. 景洪狹頂葉蟬
91. 白邊狹頂葉蟬
92. 黑尾狹頂葉蟬、新種
93. 黑緣狹頂葉蟬
94. 竹斜脊葉蟬
95. 黑色冠垠葉蟬
96. 白邊脊額葉蟬
97. 黑帶脊額葉蟬
98. 峨眉消室葉蟬
99. 甘肅消室葉蟬
100. 赫氏消室葉蟬
101. 昆明消室葉蟬
102. 中華消室葉蟬
103. 雲南消室葉蟬
104. 紅條凹片葉蟬
105. 麯突凸冠葉蟬、新種
106. 細綫內突葉蟬
107. 黃帶橫脊葉蟬
108. 淡色隱脈葉蟬
109. 斑駁錐頭葉蟬
110. 黑色錐頭葉蟬
111. 望謨副錐頭葉蟬
112. 綏陽擬片脊葉蟬
113. 橫紋擬隱脈葉蟬
114. 橫帶角突葉蟬
115. 綠春角突葉蟬
(五)鏟頭葉蟬亞科
116. 卡西亞長頭葉蟬
(六)葉蟬亞科
117. 彎片窄頭葉蟬
(七)圓痕葉蟬亞科
118. 片莖網脈葉蟬
119. 黑斑突脈葉蟬
120. 普氏叉突葉蟬
121. 大貫錐莖葉蟬
(八)小葉蟬亞科
122. 緬甸安小葉蟬
123. 竹白小葉蟬

第三章 物種多樣性及其危害
一、材料與方法
(一)調查時間
(二)調查地點
(三)調查方法
(四)種類鑒定
(五)危害情況判斷標準
二、結果與分析
(一)葉蟬類昆蟲種類
(二)葉蟬類昆蟲危害情況
三、結論與討論
(一)結論
(二)討論

第四章 緬甸安小葉蟬的生物學特性
一、材料與方法
(一)材料
(二)方法
二、結果與分析
(一)分類地位
(二)形態特徵
(三)分布、寄主及危害
(四)生物學特性

第五章 緬甸安小葉蟬的藥劑防治
一、材料與方法
(一)室內LC50測定
(二)野外藥效試驗
二、結果與分析
(一)室內LC50測定
(二)緻死效果差異性分析
(三)野外防效試驗

第六章 綜閤防治建議
一、農業防治
二、物理防治
(一)黃闆誘殺
(二)燈光誘殺
三、生物防治
(一)保護利用天敵
(二)生物農藥防治
四、化學防治
英文摘要
參考文獻
中文名索引
拉丁學名索引

前言/序言


探尋植物的隱秘訪客:一種不容忽視的生態力量 在中國廣袤的土地上,竹林不僅是重要的經濟作物和自然景觀,更孕育著一個復雜而充滿活力的生態係統。在這個係統中,微小的生命扮演著至關重要的角色,它們以植物的汁液為食,巧妙地融入這片綠色海洋之中。本文旨在探討那些以竹為主要寄主,在中國境內繁衍生息的葉蟬類昆蟲。它們雖然體型微小,卻對竹林的健康、生産力乃至整個生態平衡産生著深遠的影響。 葉蟬:植物界的“隱形吸血鬼”? 葉蟬,隸屬於半翅目(Hemiptera)葉蟬總科(Cicadelloidea),是一類形態各異、種類繁多的昆蟲。它們以其跳躍能力齣眾而聞名,但更值得關注的是其“口器”——一種特化的刺吸式口器,能夠穿透植物的錶皮組織,吸食韌皮部或篩管中的營養物質,即植物的汁液。這種獨特的進食方式,使它們成為植物生態係統中不可或缺的一環,但同時也可能成為植物病害的傳播媒介,或者對植物造成直接的生理傷害。 在中國,竹子作為一種生長迅速、分布廣泛的植物,為包括葉蟬在內的多種昆蟲提供瞭豐富的食物來源和棲息環境。竹林獨特的內部環境,如相對恒定的濕度、適宜的溫度以及豐富的揮發性物質,共同構建瞭一個適閤葉蟬生存和繁殖的微氣候。因此,研究中國的竹子葉蟬,不僅是對特定昆蟲類群的深入瞭解,更是對竹林生態係統功能和動態演變過程的探索。 中國竹林中葉蟬的物種多樣性與分布 中國的竹子種類繁多,地域分布廣泛,從熱帶的亞熱帶到溫帶都有分布,這為各種葉蟬的生存提供瞭多樣的生境。相應的,生活在這些竹林中的葉蟬種類也呈現齣相當的多樣性。不同地理區域、不同竹種的組閤,都會影響到當地葉蟬群落的組成和優勢種。 地理分布: 隨著科學考察的深入,在中國不同省份的竹林中,已記錄到不少於特定竹種的葉蟬類群。例如,在南方溫暖濕潤的竹林中,可能聚集著適應此類環境的葉蟬種類;而在北方相對乾燥的竹林中,則可能分布著耐旱或具有其他適應性特徵的葉蟬。這種分布格局,往往與氣候、海拔、竹子的種類以及周圍的植被狀況等環境因子密切相關。 竹種特異性: 某些葉蟬類群可能對特定的竹子種類錶現齣高度的寄主專一性。這意味著它們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如幼蟲和成蟲)都以某種或某幾種竹子為食,並在這些竹子上産卵、孵化和發育。這種專一性,可能是長期協同演化的結果,葉蟬發展齣瞭識彆和利用特定竹種的機製,而竹子也可能演化齣相應的防禦機製。然而,也有一些葉蟬可能具有較廣的寄主範圍,能夠取食多種竹子,甚至其他禾本科植物。 氣候與生境的影響: 氣候因素,如溫度、降雨量和濕度,直接影響葉蟬的生命活動,包括繁殖速度、越鼕方式和活動周期。高海拔地區、乾旱地區、沿海地區等不同的生境條件,也會孕育齣具有不同生態習性的葉蟬群落。例如,在一些海拔較高的山區竹林中,可能發現瞭適應低溫環境的葉蟬種類。 形態特徵與分類研究: 葉蟬的總科內部包含瞭數量龐大且形態各異的類群。它們在體型、顔色、斑紋、翅膀脈序以及生殖器官等方麵,都存在著顯著的差異,這些都是進行分類鑒定的重要依據。 外形特徵: 葉蟬的體型普遍較小,但其背部通常隆起,頭頂和前胸背闆的形態以及翅膀的結構,是區分不同科、屬甚至種的關鍵。許多葉蟬的顔色鮮艷,具有獨特的斑紋,這可能與它們用於警戒、擬態或同種識彆有關。有些葉蟬的身體能夠很好地融入竹葉或竹竿的顔色,形成有效的保護色。 分類挑戰: 盡管葉蟬類群繁多,但對其中許多類群的分類研究仍有待深入。尤其是一些體型微小、形態相似的類群,需要藉助顯微鏡下的精細結構,如口器、觸角、足部以及雄性外生殖器的形態,纔能準確區分。這不僅需要分類學傢的專業知識,也需要積纍大量的形態學和分子生物學數據。 生活史與生態習性: 深入瞭解葉蟬的生活史和生態習性,是理解其種群動態、為害規律以及製定防治策略的基礎。 生命周期: 葉蟬通常經曆卵、若蟲(幼蟲)和成蟲三個主要發育階段。卵通常産在植物組織內或錶麵,如竹葉的葉脈、葉柄或竹竿的縫隙中。若蟲經過數次蛻皮逐漸長大,形態與成蟲相似,但缺乏翅膀。成蟲是具有繁殖能力的階段,能夠飛行和跳躍。 食性與為害: 如前所述,葉蟬主要以吸食竹子汁液為生。這種取食行為可能導緻竹葉失綠、黃化、焦枯,嚴重時影響竹子的生長發育,降低産量,甚至導緻竹子衰弱死亡。此外,葉蟬還可能通過其口器傳播植物病原體,如細菌、病毒或真菌,從而引起更嚴重的植物病害,加劇對竹林的損害。 繁殖策略: 不同葉蟬類群的繁殖策略各不相同。有些種類可能一年繁殖多代,尤其是在溫暖的季節;有些種類則可能一年隻有一代,並在特定階段(如以卵或成蟲越鼕)進入滯育狀態,以適應季節性的環境變化。瞭解其繁殖周期,有助於預測其種群高峰期,從而製定有效的防治措施。 天敵與協同進化: 在自然的生態係統中,葉蟬並非孤立存在,它們是復雜的食物網中的一部分。它們受到多種天敵的捕食和寄生,這些天敵在一定程度上控製著葉蟬的種群數量,維持著生態平衡。 天敵種類: 捕食性天敵包括一些捕食蟎、瓢蟲、草蛉、食蟲蝽等;寄生性天敵則主要是寄生蜂和寄生蠅,它們會將卵産在葉蟬的卵、若蟲或成蟲體內,幼蟲在宿主體內發育,最終導緻宿主死亡。鳥類、蜘蛛等也可能捕食葉蟬。 生態調控作用: 天敵的存在,是葉蟬種群數量波動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某些情況下,天敵能夠有效地控製葉蟬的爆發性增長,避免其對竹林造成毀滅性的破壞。研究這些天敵的種類、發生規律及其在調控葉蟬種群中的作用,對於發展綠色、可持續的竹林病蟲害防治技術至關重要。 對竹林生態係統的意義: 葉蟬作為竹林生態係統中的初級消費者,其存在對整個生態係統的功能和穩定性具有多方麵的意義。 能量流動與物質轉化: 葉蟬通過取食竹子汁液,將植物的能量和物質轉化為自身的生命活動所需,並成為更高營養級生物的食物來源,參與著竹林生態係統內的能量流動和物質循環。 生物多樣性: 葉蟬本身是竹林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們的存在,也為依賴它們生存的其他生物提供瞭食物基礎,豐富瞭竹林生態係統的物種組成。 生態指示作用: 某些葉蟬類群對環境變化敏感,其種群數量和分布的變化,可能反映瞭竹林生態係統的健康狀況或環境變化趨勢,因此可以作為潛在的生態指示物種。 潛在的經濟影響: 雖然葉蟬以植物汁液為食,多數情況下是對竹林的潛在威脅,但其經濟影響是多方麵的,需要進行辯證的看待。 為害方麵: 對於竹材生産、竹筍采摘等經濟活動,葉蟬的為害可能導緻竹材品質下降,竹筍産量減少,影響經濟效益。特彆是當其種群數量爆發時,造成的損失不容忽視。 科學研究價值: 另一方麵,對葉蟬的深入研究,可以為竹林病蟲害的綜閤防治提供科學依據,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降低生産成本,保護生態環境,從而間接帶來經濟效益。同時,一些葉蟬在科學研究領域具有重要的模型生物價值,其特殊的生理生化過程可能為生物技術、醫學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研究的挑戰與展望: 對中國竹子葉蟬的研究,雖然已取得一定的進展,但仍麵臨諸多挑戰,同時也充滿瞭廣闊的展望。 分類研究的完善: 許多葉蟬類群的分類地位尚不明確,需要大量的形態學、分子係統學研究來厘清其親緣關係,構建準確的分類係統。 生態學機製的深入: 葉蟬與竹子之間的相互作用機製,以及天敵對其種群的調控作用,還需要更深入的研究,以理解其在竹林生態係統中的功能。 監測與預警體係的建立: 針對主要的為害性葉蟬,建立有效的監測網絡和預警體係,能夠及時發現和控製其種群爆發,減少經濟損失。 綠色防治技術的發展: 探索和推廣生物防治、植物源農藥等綠色防治技術,是未來竹林病蟲害防治的重要方嚮,能夠減少對環境的汙染。 未來研究方嚮: 分子標記在葉蟬研究中的應用: 利用DNA條形碼、基因組學等技術,加速葉蟬的物種鑒定和係統發育研究。 行為生態學研究: 深入研究葉蟬的求偶行為、遷飛行為、寄主選擇機製等,為防治提供新的靶點。 病害傳播媒介的研究: 明確哪些葉蟬種類是重要的竹子病害的傳播媒介,以及它們傳播病害的詳細過程。 化感物質在葉蟬與竹子相互作用中的作用: 研究竹子産生的揮發性物質如何吸引或驅避葉蟬,以及葉蟬如何響應這些信號。 總而言之,中國的竹子葉蟬,是一類充滿魅力且具有重要生態和經濟意義的昆蟲類群。對其進行係統深入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我們更好地理解竹林生態係統的復雜性,也為保護和可持續利用竹林資源提供瞭重要的科學支撐。這一微觀世界的探索,必將為宏觀的生態保護和經濟發展帶來新的啓示。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著實吸引人,那種濃鬱的翠綠色調配上寫意的竹林剪影,讓人未讀其文,先聞其“竹”香。我本以為這是一本專注於園林藝術或竹文化鑒賞的圖冊,畢竟“竹子”二字在書名中占據瞭顯眼的位置,很容易讓人聯想到詩意盎然的東方美學錶達。我一直對竹子的堅韌與氣節非常崇拜,想象著書中會細緻描繪各種竹種的形態美,或許還有古代文人墨客詠竹的經典篇章,或者介紹竹子在建築、工藝上的巧妙運用。我尤其期待能看到一些高清的竹林攝影作品,能夠捕捉到那種清晨薄霧中竹影婆娑的靈動,或者陽光穿過竹葉灑下的斑駁光影,那種寜靜緻遠的意境,是現代都市生活中難得的心靈慰藉。所以,當我翻開扉頁,看到大量細緻入微的昆蟲插圖時,那種預期的心理落差是相當強烈的,它完全顛覆瞭我對一本以“中國竹子”命名的書籍的初始認知和美好想象。

評分

拿到這本書時,我正在研究如何提升我後院那片小竹園的健康狀況,我主要關注的是病蟲害的防治,尤其是那些難以根除的頑固性害蟲。我急切地想從中找到一些關於竹子常見病害的圖譜或者針對性的有機防治方法。我對那種粗放式的農藥噴灑持保留態度,更傾嚮於生態平衡的解決方案,比如引進天敵或者改良土壤結構來增強竹子的自身抵抗力。因此,我首先尋找的是關於竹子葉片發黃、竹竿變色等直觀問題的解析,希望能有一部分內容是針對竹農或業餘愛好者的實用指南,講解如何在不破壞竹林生態的前提下,快速識彆並處理初期的健康危機。然而,這本書的側重點似乎完全不在於此,它的深度和專業性,明顯指嚮瞭一個更加細分的學術領域,這讓我這位追求實用“園藝秘籍”的讀者感到有些措手不及,它更像是一部嚴謹的博物誌而非一本園藝手冊。

評分

作為一名生物學愛好者,我對自然界中各種生物的演化和適應性策略總是抱有濃厚的興趣。我一直很好奇,在竹子這種特定、且具有高度一緻性的植物群體中,是如何催生齣專業化捕食它們的昆蟲種群的。我原本期望書中能涵蓋一些關於竹子化學防禦機製與昆蟲取食適應性之間“軍備競賽”的精彩敘述。比如,竹子為瞭抵抗特定的食葉動物,進化齣瞭哪些獨特的次生代謝産物,而這些昆蟲又是如何破解這些化學屏障的?或者,書中或許會詳細描述某種昆蟲在生命周期的不同階段,如何巧妙地利用竹子的物理結構來躲避鳥類捕食。這種宏觀的生態互動過程,遠比單純的物種描述來得引人入勝。我希望能看到一些關於物種分布格局的討論,探討氣候變化和竹林破碎化對這些高度專業化的昆蟲種群可能産生的長期影響,這纔是真正具有前瞻性的研究價值所在。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和排版透露齣一種非常典型的學術專著風格,圖文比例嚴謹,注釋和索引部分占瞭相當大的篇幅。這種風格通常意味著內容會極其詳實,幾乎涵蓋瞭該領域內的所有已知信息,力求麵麵俱到。我個人對於科學文獻的嚴謹性非常推崇,尤其在物種鑒定方麵,清晰的形態學描述和精確的分類學定位是至關重要的。我本來很想瞭解,鑒彆幾種形態高度相似的竹葉蟬物種,主要的依據是什麼?是翅脈的細微差異,還是口器結構上的獨特構造?我希望能看到那些教科書裏纔會齣現的,用高倍顯微鏡觀察到的精細結構圖解,這些細節纔是區分專業和業餘研究的試金石。如果書中能包含一個按地理區域劃分的物種分布圖,並附帶詳細的采集記錄和樣本數據,那將是科研工作者極大的福音,它能為後續的生物地理學研究提供堅實的數據基礎。

評分

坦率地說,我最初挑選這本書,是希望它能為我即將開展的關於“次生林生態修復”的研究提供一些基礎的參考資料,特彆是關於林下植被的生物多樣性維持方麵。我設想的是,這本書或許會提供一個竹林生態係統中的基礎食物網模型,用以評估引入或移除某一關鍵物種對整個係統的連鎖反應。例如,如果某種竹葉蟬數量激增,它會如何影響到以其為食的蜘蛛、瓢蟲乃至小型鳥類的生存?這種自下而上的生態調控機製的闡述,是我非常看重的。我更關注的不是單個物種的生物學特性,而是它們作為生態鏈中的一個環節,如何與環境及其他生物産生復雜的反饋關係。我希望看到更多關於功能群劃分的討論,而不是僅僅停留在形態分類學的羅列,畢竟,生態修復的最終目的,是重建一個功能完整的生態係統,而不僅僅是收集一套完整的物種名錄。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