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华、夏炎、王思俭主编的《**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读本:数学》分为专题研讨篇与模拟测试篇。专题研讨篇由13个相对独立又有关联的专题组成。每个专题包含要点概括、热点透视、例题精析和巩固提升四个方面。“要点概括”源于教材,不拘泥于课程标准,注重知识的内在逻辑体系,并注意归纳提炼基本方法,举一反三;“热点透视”是对近年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归类梳理,力图展现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热点与动向;“例题精析”中精选了自主招生的典型考题,并作了详尽的分析和规范的表达,旨在让读者明确试题的考查方向、命题人的本意,力求理解透彻,触类旁通;“巩固提升”所选试题力求知识完备、题型新颖,体现自主招生试题的广泛性、复杂性和灵活性,巩固提升所选试题均附有答案与提示。模拟测试篇包含6份自主招生模拟试卷,试卷模式分别参照2011年“华约”、“北约”、“**”三大自主招生联盟数学试卷,供读者自行选用。
第一篇  专题研讨篇
  专题1  函数与方程
  专题2  不等式
  专题3  数列与极限
  专题4  解析几何
  专题5  三角函数
  专题6  复数与多项式
  专题7  平面向量及空间向量
  专题8  平面几何及立体几何
  专题9  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专题10  概率统计
  专题11  组合数学
  专题12  简单数论
  专题13  常用数学思想方法
第二篇  模拟测试篇
  2012年名校自主招生考试数学模拟试题一
  (参照2011年北京大学等十三校联考数学试卷模式)
  2012年名校自主招生考试数学模拟试题二
  (参照2011年北京大学等十三校联考数学试卷模式)
  2012年名校自主招生考试数学模拟试题三
  (参照2011年清华大学等七校联考数学试卷模式)
  2012年名校自主招生考试数学模拟试题四
  (参照2011年清华大学等七校联考数学试卷模式)
  2012年名校自主招生考试数学模拟试题五
  (参照2011年同济大学等九校联考数学试卷模式)
  2012年名校自主招生考试数学模拟试题六
  (参照2011年同济大学等九校联考数学试卷模式)
这本《父母的格局》让我彻底改变了对亲子关系的理解,让我看到了很多以往从未关注过的视角。 尤其是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陷入一种“控制”的误区,总觉得孩子的人生需要父母来规划,而忽略了他们本身拥有独立思考和选择的能力。这本书深入浅出地剖析了这种现象,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案例,让我看到了父母的“格局”是如何在不经意间塑造孩子未来发展的方向。我一直以为,只要给孩子提供最好的物质条件,报各种辅导班,就是尽到了父母的责任,但这本书让我意识到,格局的大小,比物质的丰裕更重要。它教会我如何放下自己的执念,相信孩子的潜能,如何为他们创造一个能够自由探索、犯错并从中学习的环境。以前我总是担心孩子走弯路,现在我明白,走弯路也是人生的一部分,而且正是这些弯路,会让他们变得更强大、更有韧性。书中关于“放手”的论述,更是让我醍醐灌顶,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去那些焦虑和不安,原来很多时候,我的不安源于不信任,不信任孩子,也不信任生命本身。现在,我更倾向于成为一个支持者和引导者,而不是一个决策者,我愿意花更多的时间去倾听,去理解,去发现孩子真正的兴趣和热情所在。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是颠覆性的,它不仅改变了我作为父母的认知,也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评分《父母的格局》这本书,给我最大的启发在于,它让我重新认识了“爱”的本质。 我一直以为,爱就是无条件的付出,就是把最好的都给孩子。然而,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真正的爱,需要边界,需要尊重,更需要智慧。它挑战了我过去那种“以爱之名”的控制欲,让我意识到,我以为的“好”,可能恰恰阻碍了孩子成为更好的自己。书中的许多观点,都让我惊叹于作者的洞察力,比如关于“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关于“延迟满足”的意义,关于“鼓励试错”的重要性。我以前总是担心孩子在外面学坏,总是试图控制他们的社交圈,现在我明白,真正的安全感,不是靠隔离,而是靠内心的强大。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父母的格局,是为孩子搭建一个能够让他们自由飞翔的平台,而不是一个让他们感到压抑的牢笼。我开始反思自己过往的一些行为,比如在孩子做选择时,我总是忍不住插嘴,总是喜欢给他们“建议”,现在我学会了倾听,学会了提问,学会了让孩子自己去探索和发现。这本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了我为人父母之路上的迷茫,让我找到了更清晰的方向。它的阅读过程,与其说是学习,不如说是一次自我成长的契机,我看到了一个更成熟、更豁达的自己。
评分《父母的格局》是一本让我眼睛为之一亮的读物,它以一种非常独特且富有启发性的方式,重新定义了“父母”这个角色。 我以前总认为,父母的职责就是尽力满足孩子的一切需求,让他们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但这本书却让我看到了,这种“满足”背后的局限性,以及它可能对孩子造成的长远影响。作者提出的“格局”概念,并非空洞的理论,而是通过大量具体、生动的案例,展现了不同格局下父母与孩子互动的差异,以及由此产生的截然不同的结果。我尤其被书中关于“培养孩子的内在驱动力”的论述所吸引,我意识到,我过去过度关注孩子的外部成就,而忽略了激发他们内心深处的渴望和热情。这本书让我明白了,真正的“格局”,是看到并尊重孩子身上独一无二的潜能,是为他们提供一个能够让他们尽情发挥的舞台,而不是将他们塑造成自己想要的样子。阅读这本书的过程,就像是在进行一次深入的自我剖析,我看到了自己身上许多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它鼓励我放下过度的控制和焦虑,用一种更开放、更信任的态度去面对孩子的成长。我开始相信,当父母拥有了更广阔的格局,孩子的人生也会因此而绽放出更绚烂的光彩。
评分这本书《父母的格局》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启迪,更是一次深刻的自我觉醒。 我之前一直陷在一种“焦虑循环”中,总觉得孩子不够好,总觉得我做得不够多,这种无休止的担忧让我身心俱疲。直到读了这本书,我才明白,这种焦虑很大程度上源于我自己的不安全感,以及对“完美父母”的执念。作者在书中提出的“格局”概念,让我看到了更广阔的生命图景,它让我明白,孩子的成长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过程,我们作为父母,需要做的不是去“制造”他们的成功,而是去“培育”他们的内在力量。书中对“自主性”的强调,尤其让我印象深刻,我开始意识到,我过去很多时候都在试图剥夺孩子的自主权,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事,也希望他们按照我的想法去做。现在,我正在努力改变,尝试着给孩子更多的选择权,鼓励他们自己去尝试,即使失败了,我也能看到他们从中获得的宝贵经验。这本书让我明白,父母的格局,就是给予孩子空间去探索、去犯错、去成为他们自己,而不是复制父母的期望。它让我从一个“控制者”逐渐转变为一个“赋能者”,这种转变,对我自己和我的孩子来说,都是一次巨大的进步。
评分读完《父母的格局》,我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内心深处的某种纠结得到了极大的释放。 我一直以来都觉得,作为父母,我们应该为孩子挡风遮雨,为他们铺就一条通往成功的康庄大道,不能让他们吃一点苦,受一点委屈。但这本书却给了我一个全新的思考方向:什么是真正的“为孩子好”?它让我意识到,过度保护和包办,反而会剥夺孩子成长的机会,让他们在面对困难时显得束手无策。书中强调的“格局”二字,不仅仅是视野的开阔,更是一种内在的力量,一种对生命规律的尊重,一种对孩子独立人格的肯定。我尤其被书中关于“情绪教育”的章节所打动,我以前总觉得孩子哭了闹了就是不听话,现在我明白,情绪是孩子表达需求和感受的重要方式,而父母恰恰需要具备的是倾听和引导的能力,而不是简单粗暴的压制。这本书让我学会了如何与孩子建立更深层次的情感连接,如何成为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而不是高高在上的管理者。它鼓励我将目光放得更长远,关注孩子品格的塑造,关注他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关注他们应对未来不确定性的韧性。我开始尝试用更平和的心态去面对孩子成长中的挑战,不再将一次次的考试分数和排名视为衡量孩子成功的唯一标准。这本书就像一位智慧的长者,在耳边低语,教会我如何做一个更宽厚、更有智慧的父母。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