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先生一部專著和兩部譯作都讀過,2006年齣版的《三國誌異文研究》即采用西方校勘學原理來觀照主題,而且真能用新眼鏡看齣新問題,與泛論附會的論著不一樣。用西方的知識遺産考察手稿,得齣韓寒並未剿襲結論的那篇博文尤其讓人印象深刻。結果本書譯序裏也用獨唱團來做瞭迴通俗實例。讀《校勘選》時有個疑問,即前數篇選文針對的主要是手稿研究,和中國的傳統學問類彆不大靠得上,如鬍適早早就聲張用西方遺産來科學化傳統研究,但看中華上古古籍整理本的前言,用的大都還是老方法(陳垣“科學化”後老方法),異文、譜係很少用。本書即選擇針對印刷齣版的“書誌學”,似仍有他山之石的意思在。但仍是高度理論化的作品,如果沒親聆講授,無演示、現場、模擬,則不甚瞭瞭,譯者也有對專用名詞的所指不大清楚的地方。1481
評分好書,買的真值,感謝京東。
評分總以為目錄學、版本學是中國纔有的學問。其實,西洋這方麵的傳統也很久遠,值得藉鑒。不錯的書。
評分西方的校勘學,版本目錄學之的精品之作。對於收藏鑒賞西文書之輩,更是指南。
評分——法國盧佛宮館長皮埃爾·羅森伯格,1998年
評分國外的文獻學,他山之石。
評分國外的文獻學,他山之石。
評分目錄
評分導論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