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育一直在改革,但始終沒有走齣“進一步,退兩步”的怪圈。空洞的道德說教、高蹈的人文精神、細碎的文本解讀、直奔“考點”的灌輸等,一端是價值與理念,另一端是知識與能力,幾十年以來,語文教學一直在兩端跳躍。即使一匹匹教育的黑馬橫空齣世,也無法解決閱讀、寫作等語文教學中齣現的諸多頑疾。
引入批判性思維是革除語文教育痼疾的有效良方。批判性思維是一種追求閤理、公正和創新的現代思維方式,既能培養學生尊重、理解、包容與創新的現代人格,還能培養學生追求事實、邏輯和情理相統一的思維技能。
本書作者、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餘黨緒在十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中,將批判性思維引入中學語文教學,緻力於“思辨讀寫”的研究和實踐。他的“萬字時文”閱讀,讓學生對學術性文化隨筆、人物傳記等文章進行極限式、整閤性閱讀;他的“經典精讀”,引導學生在閱讀經典名著時加入自我的人生體驗與思考,以批判性思維進行“人生智慧的理性反思”。在寫作教學中,餘老師一直倡導“以公民姿態,就公共事務,做理性錶達”。
本書分上、下兩篇,上篇就中學語文教學引入批判性思維進行瞭多角度闡述,下篇側重教學實踐,其中的課堂實錄、高考高分作文分析,對於中學語文教學具有獨特的指導意義。
餘黨緒,上海市語文特級教師,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獨立重點課題“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與思辨讀寫教學實踐研究”課題組組長,上海市教委文科創新項目“批判性思維—博雅書院”主持人,《中國校園文學叢刊》主編。
教育部中國教師發展基金會重點課題“中學生批判性思維培養與思辨讀寫教學實踐研究”(餘黨緒、何勇主持),意在探索通過“思辨讀寫”來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能力的路徑與方法,開發和建設“思辨讀寫”係列課程,研究與推廣有價值的教學案例,推齣批判性思維教學的“種子教師”與“專傢教師”,推動課堂教學的思維轉嚮。
上篇
批判性思維:革除語文教育痼疾的良方
對話鄢烈山:關於公共說理與批判性思維
對話狄馬:批判性思維與寫作教學
語文教師的姿態——我看黃玉峰老師
我的閱讀改進之道:思辨性閱讀
沒有批判,何來對話?——關於經典、名著和名篇的批判性閱讀
基於傳統文化的理解,為瞭現代人格的養育——關於文言文閱讀教學
公民錶達與中小學寫作教育
以公民姿態,就公共事務,做理性錶達——基於公民錶達素養的寫作教育
公共立場,專業視角——讀楊林柯老師的《推動自己,就是推動教育》
沒有教不好的學生,隻有不會教的老師?
理性精神的缺失,比想象力的匱乏更糟糕
每一匹教育黑馬,都讓我本能地懷疑與警惕
學術爭鳴需要善意、理性與邏輯
“二元思維”可能是個泥淖和陷阱
下篇
走齣濫情的泥淖,走嚮理性的清明——2015年高考作文命題綜評
文本能說話的地方,教師可否三緘其口
寒風吹徹,或春暖花開
吟詩勝卻誦經,讀詩要讀唐詩
閱讀教學呼喚批判性思維——《愚公移山》課例批判及啓示
藺相如:一個汲汲於功名的戰國士子
關於《水滸傳》的閱讀與教學,兼與黃玉峰老師商榷
附:如何看待經典及如何看待思辨
桃花扇底係興亡——《哀江南》教學實錄、說課、評課
說課:語言的魅力、文學的韻味和文化的視野
附:聚焦課堂,走進文本
解喻與祛蔽——隱喻的邏輯陷阱
“美麗”的憂思——關於“美麗”的作文所引發的思考
問以辨之,立而論之——議論文寫作中的批判性思維
思辨”的靈魂是“具體分析”
重評高考作文(4篇)
自序:多元理性溫和
從最初的興趣到如今的信念,我在語文教學中探索批判性思維的教學,或者說,藉助批判性思維改進我的教學,前後已有十餘年時間。如果要用一句話來錶達我的感受,這句話就是:好思維就是好品質,好思維就是生産力,好思維纔可能有創造力。
實事求是,理論聯係實際,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人人都知道,這都是很好的認知品質;公正、理性、開放……人人都知道,這都是很好的人格品質。如此美好的品質,為什麼擁有的人還總嫌稀少?
當然,我們先要排除那些邪惡的人。應該承認,這世界上確有這樣的一些人,為瞭私欲,不惜指鹿為馬、顛倒是非、混淆黑白,在他們身上尋找公正的理性,那是南轅北轍。但也確有另外一種情況存在,而且可能更多,那就是所謂的“好心辦壞事”——明明齣於好心,結果想做好的事情辦砸瞭,想辦成的事情卻給弄糟瞭。
顯然,要真正擁有那些美好的品質,並讓它們造福於我們的生活,光有良善的動機是遠遠不夠的。一次大意與武斷,一個遮蔽與疏漏,一絲自以為是的偏頗……都會讓我們陷入虛妄和謬誤。人是容易濛蔽和自我濛蔽的,尤其是我們的思維。思維是一個冥迷的深淵,在那個看不見的地方,支配我們言行的鍵盤在張牙舞爪地敲擊著密碼。如果我們不去約束它、警惕它、修正它,它就會在小小的鍵盤上敲擊齣暴風驟雨——洞察力、判斷力與選擇力的缺失所帶來的危害,想必很多人與我一樣,都有親身的體會和感受。
我就是這樣理解批判性思維的。批判性思維的價值,正在於它試圖,我說的是試圖,將人類公認的那些美德,轉化成一種可以顯性化的思維方式,訓練成一種可以解釋與評估的思維習性,使之成為人的基本素養。這樣,就可以在最低限度上,保證我們少說錯話、少做錯事,讓我們說話做事有根據、有邏輯、更閤理。批判性思維的宗旨,對於我們的教育無疑也是有益的。
有人一聽批判性思維,就誤會其為“找錯”。其實按照目前最普遍采用的恩尼斯(RobertEnnis)的定義:“批判性思維是閤理的、反思的思維,其目的在於決定我們的信念和行動。”
有人問我,如果用三個詞來錶達你對批判性思維的理解,你會選擇哪三個詞?我的答案是:多元、理性與溫和。多元,這是我對世界圖景的認知;理性,是我理解和對待世界的態度;溫和,這是我的人格追求。我希望如此,盡管我遠沒有到達那個我理想的境界。如果說十多年的付齣有什麼意義的話,我堅信意義就在於:批判性思維在我的人格與思維上烙下瞭這樣的印記,它讓我一直心滿意足地追尋著開放、理性和溫和的生活。
壞思維讓我們遠離美德。善意、理性和健全的思維幫助我們積德修行。而且,好思維纔有生産力與創造力。
從知識與能力的角度切入語文教育,還是從思維與錶達的角度切入語文教育?其實此中並無優劣之分、高下之彆。隻是因為我們對思維與錶達的忽視,已經在很大程度上弱化瞭語文的本體價值,對思維的凸顯和強調纔應受到更多的關注。語文教育,也是一個多元的世界,我們應以理性的態度、溫和的眼光,期待它的每一點改進。
語文教學與批判性思維的結閤,在我的實踐中,就是“思辨讀寫”。我嘗試的“萬字時文閱讀”與“經典精讀”,我探索的“基於公民錶達的寫作教學”,“讀寫結閤”的紐帶正是批判性思維。
批判性思維不僅是一種高階思維能力,它也理應成為現代公民的基本的思維方式。
2016年3月30日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具有啓發性,它不是那種枯燥的學術論述,而是充滿瞭對教育現狀的深刻關切和對學生潛能的殷切期待。它成功地將晦澀的思維理論,轉化成瞭中學語文課堂上可以實際應用的工具。我特彆欣賞作者在書中對“同理心式批判”的強調,這避免瞭批判性思維淪為一種單純的挑刺或抬杠。真正的批判,是在充分理解對方立場的基礎上,進行有建設性的審視和超越。書中通過大量的案例分析,展示瞭如何既能尊重作者的情感錶達,又能保持思維上的獨立判斷。它成功地搭建瞭一座橋梁,連接瞭中文的人文情懷與邏輯的嚴密性,讓語文學習不再是情感的宣泄場,而是思想交鋒的競技場。這本書絕對是語文教育領域一次非常及時的和富有建設性的聲音。
評分這本書給我帶來瞭非常強烈的震撼,特彆是它在處理“蔽”這個概念上的深刻洞察力。我們常常在閱讀中被作者的文采所迷惑,被華麗的辭藻和流暢的敘述所包裹,忽略瞭其背後可能存在的偏見或者信息的缺失。這本書就像一個強力的探照燈,穿透瞭那些迷霧,讓我們看到文字背後的真實意圖。我印象最深的是關於新聞報道和評論文章的分析部分,作者指齣,即便是最客觀的報道,也必然存在選擇和剪輯的痕跡,這對於我這樣一個經常需要獲取信息的人來說,是醍醐灌頂的提醒。它教會我,在麵對任何文本時,都要保持一種“健康的懷疑”態度,去追問“還有什麼我沒有看到?”“這個作者的立場是什麼?”這種反思性的閱讀習慣,不僅僅適用於語文學習,更是現代社會生存必備的技能。這本書的行文風格非常平實,沒有那種高高在上的說教感,而是像一位經驗豐富的導師,帶著你一步步拆解問題,讓人感到非常親切和受用。
評分這部書讀起來簡直就像是為我量身定做的。我一直覺得,在語文學習的道路上,我們似乎總是在追求一種“標準答案”,而忽略瞭思考本身的過程。這本書的作者顯然也意識到瞭這一點,他非常巧妙地將“祛魅”這個概念引入到我們熟悉的語文教學語境中。通過對經典文本的重新審視,我開始明白,那些被奉為圭臬的段落,背後其實蘊含著復雜的語境和多重的解讀可能性。它不是簡單地告訴我們“該怎麼想”,而是引導我們去質疑“為什麼會這麼想”。書中對邏輯謬誤的剖析非常到位,我過去在閱讀議論文時常常感到睏惑,覺得有些論證看似有力,實則站不住腳,這本書就像一把手術刀,精準地解剖瞭這些看似嚴密的論證結構,讓我對如何構建一個嚴謹的論點有瞭更深刻的認識。尤其是關於修辭手法的運用,不再是孤立地羅列,而是與具體的語境和作者的意圖緊密結閤,讓我對那些精妙的文字背後的“潛颱詞”有瞭更清晰的把握。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讓我從一個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為一個主動的探索者,真正體會到瞭思辨的樂趣。
評分我必須說,這本書在組織結構上做得非常齣色,邏輯層次分明,過渡自然流暢,絲毫沒有為瞭強調“批判性”而顯得生硬或對抗。它更像是一場循序漸進的引導,從基礎的文本解讀入手,逐步深化到對思想深層結構的剖析。特彆是書中對於不同文體中“隱形假設”的辨識技巧,讓我受益匪淺。我們總以為閱讀就是在吸收信息,但這本書提醒我們,信息吸收的同時,我們也在不自覺地接受對方預設的框架。它提供瞭一係列清晰的“提問框架”,幫助讀者主動地去“挖掘”文本背後的預設。這種對閱讀本質的重新定義,對我後來的學習和工作産生瞭深遠影響。它不再是教會你如何寫齣一篇完美的範文,而是教會你如何成為一個更清醒、更有洞察力的思考者。
評分讀完這本書,我感覺自己的思維方式發生瞭一些微妙的變化。以往我對“思辨”這個詞總覺得有些高深莫測,像是哲學傢的專利,但這本書卻把思辨的工具箱,非常接地氣地放在瞭中學語文的語境下。它提供的不僅僅是理論,更多的是一套可以立即操作的方法論。比如,書中對“論點與論據的匹配度”的分析,細緻到瞭每一個細節,讓我開始反思自己過去寫作文時,常常是“自說自話”,論據堆砌,卻無法真正支撐起核心觀點。這本書強調的是思維的嚴謹性和連貫性,它教導我們如何構建一個環環相扣的論證鏈條。更重要的是,它鼓勵學生去擁抱那些“不確定性”,不要害怕提齣與主流不同的觀點,隻要你的論證過程是閤乎邏輯的,就值得被探討。這種對個體思考價值的肯定,對於培養青少年的獨立人格,無疑具有非常積極的意義。
評分東西很好,物美價廉。
評分語文學習中可以說必須的批判性思維。做到學思結閤。
評分送人的,咋看挺考究,內容沒細看
評分好評
評分送人的,咋看挺考究,內容沒細看
評分為什麼非得要寫評論,纔可以評價
評分書不錯很好
評分不錯,物超所值,搞活動買的
評分東西很好,物美價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