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烟气脱硫机械设备工程安装及验收规范(GB 50895-2013) [Code for Installa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of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Engeering]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烟气脱硫机械设备工程安装及验收规范(GB 50895-2013) [Code for Installa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of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Engeering]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编
图书标签:
  • 烟气脱硫
  • 脱硫设备
  • 机械设备
  • 工程安装
  • 验收规范
  • GB 50895-2013
  • 环保工程
  • 电力工程
  • 工业工程
  • 国家标准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计划出版社
ISBN:91580242166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547128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
外文名称:Code for Installation and Quality Acceptance of Flue Gas Desulphurization Mechanical Equipment Engeerin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烟气脱硫机械设备工程安装及验收规范(GB 50895-2013)》共16章和4个附录,主要内容包括总则,术语,基本规定,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地脚螺栓和垫板,设备、构件和材料进场验收,吸收塔,冷却器,除雾器,真空皮带脱水机,再生塔,吸附塔,解吸塔,脱硫反应塔,布袋除尘过滤器,设备试运转,安全与环保等。

目录

1 总则
2 术语

3 基本规定
3.1 安装
3.2 质量验收

4 设备基础、二次灌浆、地脚螺栓和垫板
4.1 安装
4.2 质量验收

5 设备、构件和材料进场验收
5.1 一般规定
5.2 设备
5.3 构件
5.4 材料

6 吸收塔
6.1 一般规定
6.2 基础质量验收
6.3 底梁、底板安装和焊接
6.4 底梁、底板质量验收
6.5 塔体安装
6.6 塔体焊接
6.7 塔体质量验收
6.8 塔体附件质量验收
6.9 充水试验
6.10 塔体内壁防腐质量验收
6.11 塔内件质量验收

7 冷却器
7.1 一般规定
7.2 安装
7.3 质量验收

8 除雾器
8.1 一般规定
8.2 安装
8.3 质量验收

9 真空皮带脱水机
9.1 安装
9.2 质量验收

10 再生塔
10.1 一般规定
10.2 安装
10.3 质量验收
10.4 溶液贮槽、地下储槽和分离器质量验收
10.5 贫富液换热器、再沸器、冷却器质量验收

11 吸附塔
11.1 一般规定
11.2 安装
11.3 结构质量验收
11.4 塔体质量验收
11.5 料仓质量验收
11.6 液氨储罐质量验收
11.7 旋转阀质量验收

12 解吸塔
12.1 一般规定
12.2 安装
12.3 结构质量验收
12.4 塔体质量验收
12.5 热气发生器质量验收

13 脱硫反应塔
13.1 一般规定
13.2 基础质量验收
13.3 结构质量验收
13.4 塔体安装
13.5 塔体质量验收
13.6 附件质量验收
13.7 气密性试验

14 布袋除尘过滤器
14.1 安装
14.2 基础质量验收
14.3 结构质量验收
14.4 本体质量验收
14.5 附件质量验收
14.6 滤袋质量验收

15 设备试运转
15.1 一般规定
15.2 静置设备试运行
15.3 风机试运转
15.4 运输、给料、搅拌设备试运转
15.5 阀门、泵试运转
15.6 除尘器试运转

16 安全与环保
附录A 分项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B 分部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C 单位工程质量验收记录
附录D 设备无负荷试运转记录
本规范用词说明
引用标准名录
附:条文说明

前言/序言


中华成百上千年的文明积淀,浩如烟海的典籍卷帙,无数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恢宏巨著,构筑了一个无与伦比的知识宝库。 这其中,有上古先哲对宇宙本源的叩问,有唐诗宋词的婉约豪放,有四大发明对世界格局的重塑,更有近现代知识分子为民族复兴所做的艰苦卓绝的探索与实践。 当我们翻开那些记录着中华民族辉煌成就与深刻反思的典籍时,会发现其内容之广博,涉及领域之精深,是任何单一技术标准或工程规范所无法比拟的。 一、 哲学与思想的深度探索 中华文明的核心驱动力,源于其深邃而成熟的哲学思想体系。不同于侧重于特定工业流程的规范,古代及近现代的思想典籍关注的是“人”与“社会”的根本问题。 先秦诸子百家的争鸣,如《论语》中对“仁、义、礼、智、信”的阐述,探讨的不是机械设备的应力计算,而是个体道德修养与社会和谐的基石。老庄的《道德经》和《庄子》,以其辩证的、超脱的视角,揭示了“道法自然”的宇宙观,引导人们思考无为而治的治理哲学,这与任何工程学中的强制性规范形成了鲜明对比。墨家强调的“兼爱、非攻”,更是对和平主义和普世价值的早期呼唤。 两汉经学的发展,如对儒家经典的注疏与阐释,构建了贯穿中国两千多年的社会伦理框架。魏晋玄学的兴起,则是个体精神对僵化礼教的挣扎与反思,关注的是生命个体的精神自由与存在意义。 宋明理学的集大成,如朱熹对“存天理,灭人欲”的强调,以及王阳明“心即理”的心学,深刻影响了士人的修身养性与治国方略,其探讨的内在逻辑和本体论问题,远超任何工程验收标准所涉及的物理层面。 二、 历史的宏大叙事与细节描摹 中国的史学传统绵延不绝,其著作的体量与广度,堪称世界史学之冠。《史记》开创的纪传体,不仅记录了帝王的更迭,更描绘了社会生活的全景。《资治通鉴》以编年体详述了从战国到五代的兴衰成败,总结了治乱兴替的规律。这些历史著作研究的是国家机器的运行逻辑、权力结构的演变、以及宏观历史趋势的必然性。这些内容与仅限于特定工业设备安装精度的规范,在知识谱系上处于完全不同的维度。 三、 文学艺术的审美高峰 中国文学的成就,是其文化软实力的核心体现。从《诗经》《楚辞》的源头活水,到唐诗的格律精妙、宋词的意境深远、元曲的通俗生动,再到明清小说的世情百态,这些作品捕捉了时代的情感脉搏、社会的风俗人情、以及人性的复杂面貌。例如,《红楼梦》对清代贵族家庭生活细节的描摹,对人物心理活动的细腻刻画,其艺术成就和信息密度,是任何技术手册无法企及的。这些文学作品关注的是审美体验、情感共鸣与文化传承,而非工程质量的量化指标。 四、 科技与手工业的早期结晶 虽然您的标准涉及现代工业技术,但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同样辉煌,且记录在案的典籍极为丰富。例如,《天工开物》详细记录了明代农业、手工业的生产技术,包括冶金、纺织、陶瓷等过程,是研究古代工程学的珍贵资料。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则系统整理了数千种药物的性状与功效,是医药学的里程碑。这些古代科技著作记录的是基于经验、哲学和长期实践的工艺流程,其知识体系与现代基于标准化、精确测量的机械安装规范,体现了不同的时代背景和技术范式。 五、 法律、制度与社会治理 从《唐律疏议》到后世的典章制度汇编,中国古代的法制思想和治理经验,构成了庞大的制度遗产。这些文献探讨了国家权力如何分配、如何约束臣民、如何维持社会秩序等宏大议题。这与特定工业标准中关于法兰连接精度、焊缝无损检测要求的具体规定,在知识层级和应用范围上存在根本差异。 总结而言, 一部涵盖中华文明精髓的综合性著作,其内容将是关于人类生存的终极追问、社会治理的宏伟蓝图、审美情趣的极致表达、以及对自然和生命深刻的体悟。它所承载的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的精神图谱、智慧结晶与历史记忆,其内容的广度、深度和人文关怀,是任何聚焦于特定领域工程实践与验收细节的现代技术标准所无法包容或取代的。这些经典,是民族精神的基石,是文化自信的源泉,而非仅仅是一套关于烟气处理设备的安装指南。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确实挺有意思,封面采用了一种沉稳的蓝色调,配上简洁的白色字体,给人一种专业、严谨的感觉。虽然我还没来得及仔细研读里面的具体技术内容,但光是翻阅目录和章节结构,就能感受到这份国家标准的厚重与全面性。它似乎不仅仅是一本技术手册,更像是一部工程实施的“路线图”。我注意到其中对于设备基础施工的描述似乎非常详尽,这一点对于初次接触大型环保项目安装的工程师来说,无疑是至关重要的“保命符”。毕竟,基础不牢,地动山摇,尤其是在涉及到高温高压和腐蚀性介质的烟气脱硫系统中,任何微小的地基问题都可能引发灾难性的后果。我对其中关于材料的兼容性测试和现场预制件的质量控制环节特别感兴趣,期待它能提供一套清晰、可操作的检验流程,让现场安装人员能够真正做到心中有数,手中有尺。这本书的排版也相当友好,图表和文字的穿插布局合理,不会让人在阅读复杂技术参数时感到视觉疲劳。

评分

对于一个关注前沿技术的读者来说,我更看重的是标准对新兴技术和新材料的兼容性。现如今,新的高效吸收剂和新型防腐衬里材料层出不穷,这些新材料在焊接、密封和紧固件选择上的特殊要求,必须被纳入到国家层面的规范中。我非常好奇,GB 50895-2013是否对近年来应用日益广泛的高性能复合材料或新型合金设备预处理和安装工艺进行了前瞻性的指导?如果它仅仅停留在对传统碳钢和不锈钢设备的标准上,那它在未来几年的应用价值可能会逐步下降。一份优秀的国家标准,理应具备一定的“前瞻性视野”,能够引导行业向更耐用、更环保的方向发展,确保我们今天安装的设备,在十年后依然能满足日益严苛的环保排放新政。

评分

作为一名常年与工业自动化系统打交道的技术人员,我更关注的是工程验收环节的量化标准。我听说这份标准在“试运行”和“性能考核”部分下了很大功夫,这正是我所期待的。很多时候,安装规范更多地关注“怎么装”,但一个项目是否真正达到了预期的环保效率,以及设备在长期运行中能否保持稳定,才是决定项目成败的关键。我猜想,这本书里一定包含了大量的性能指标对比曲线图,比如二氧化硫脱除率的波动范围、浆液循环泵的扬程和流量的允许偏差值等等。如果这些指标能够细化到具体工况下的参数阈值,那么对于后期的运行维护部门来说,就提供了一个非常可靠的依据,避免了以往验收时那种“大家差不多都满意”的模糊状态。它应该能够帮助我们建立起一个客观、可量化的评价体系,让“合格”二字真正落到实处,而不是流于形式。

评分

翻阅资料时,我隐约感觉到,这份国家标准对于不同类型脱硫技术(如湿法、半干法)的安装差异性考虑得相当周到。例如,湿法脱硫中喷淋层和吸收塔内部构件的精确对位要求,与半干法炉内喷吹系统的布置复杂程度,肯定是天壤之别的。我希望它能清晰地划分出不同工艺路线下的“定制化”安装要点,而不是用一套笼统的通用规则来套用所有设备。特别是对于复杂的浆液处理系统,如结晶器和脱水设备的安装公差要求,如果能提供三维建模辅助理解的示意图,那对于跨区域、由不同承包商负责施工的复杂项目来说,无疑是极大的福音。它应当是指导我们如何“因地制宜”地将设计蓝图转化为现实工程的“百科全书”。

评分

从项目管理的角度来看,这份标准似乎在强调全生命周期的管理理念。我关注的重点是那些容易在项目初期被忽视的“软性”要求,比如安全文明施工的细则和对交叉作业的管控措施。烟气脱硫装置的安装往往是大型电厂改造或新建工程中的“手术刀”环节,涉及的管廊密集,与其他专业(如电气、热控)的交叉作业极多。我希望书中能有专门的章节论述如何通过标准化的流程,有效避免因工序冲突导致的返工和延期。如果它能提供一套基于风险评估的安装优先级建议,那价值就太大了。此外,对于设备吊装和高空作业的安全规程,如果能结合近些年的行业安全事故案例进行反思和改进,那这份标准就不仅仅是技术指导,更是一份沉甸甸的“生命保障书”了。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