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T35027-2014水电工程土工膜防渗技术规范

NB/T35027-2014水电工程土工膜防渗技术规范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能源局 著
图书标签:
  • 土工膜
  • 防渗
  • 水电工程
  • 技术规范
  • NB/T35027-2014
  • 工程建设
  • 规范标准
  • 水利工程
  • 土工材料
  • 渗漏防护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电力出版社
ISBN:155123222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98712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4
字数:300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NB/T35027-2014水电工程土工膜防渗技术规范》根据《国家能源局关于下达2011年能源领域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的通知》(国能科技[2011]27号)的要求,制定本规范。土工膜已广泛应用于水利、电力、环保、交通、农业等领域防渗工程中。本规范在调研和总结国内外防渗工程应用的基础上,借鉴有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完成编制,以满足水电工程土工膜防渗结构设计与施工等的要求。本规范总结了水电工程土工膜防渗材料种类、性能及其适用性,提出了土工膜防渗使用范围和材料基本性能指标。本规范对土工膜防渗的设计理论、原则和方法,重点对土工膜防渗结构、材料选择、接缝设计和周边连接设计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出了土工膜选材、防渗结构和构造设计要求。本规范还总结了土工膜防渗工程施工技术、质量检测和控制经验,提出了土工膜防渗工程施工技术要求、质量检测和安全监测要求。

前言/序言


工程施工技术与规范系列丛书:现代土木工程材料应用与质量控制 图书名称:现代土木工程材料应用与质量控制 所属丛书:工程施工技术与规范系列 作者团队:资深土木工程师与材料科学专家联合编著 出版信息:[此处填写出版年份和出版社信息,例如:2023年,建筑工业出版社] --- 图书内容概述:聚焦新时代土木工程的材料革新与可靠性保障 《现代土木工程材料应用与质量控制》是一部深入剖析当前土木工程领域主流与前沿材料特性的专业技术手册。本书旨在为土木工程师、材料工程师、工程监理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者提供一套全面、系统且高度实用的指导框架,特别关注材料的选用、性能评估、施工过程中的控制要点,以及最终的工程可靠性保障。 本书不涉及具体的水利水电工程的土工膜(如HDPE、LDPE、PVC等)在防渗(特别是针对渗漏控制、水力学特性、抗老化、抗穿刺、接缝处理等)方面的专门技术规范或详细设计参数,而是将视角聚焦于土木工程中更广泛的结构性、功能性和耐久性材料体系。 全书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共分为八个核心章节,以下是各章节的详细内容介绍: --- 第一章:土木工程材料学基础回顾与发展趋势 本章首先对传统土木工程材料(如水泥、骨料、钢筋)的微观结构与宏观力学性能进行基础性梳理,为后续的先进材料讨论奠定理论基础。重点在于材料性能的参数化理解,包括弹性模量、抗压强度、抗拉强度、蠕变特性等。 核心内容: 1. 传统材料的性能表征: 混凝土级配优化理论、钢材的冶金学基础。 2. 材料科学的最新进展: 纳米技术在建筑材料中的应用潜力分析(如纳米二氧化硅对混凝土微结构的影响)。 3. 可持续性与绿色化: 探讨低碳水泥替代品(如地聚合物)的研发进展、再生骨料的应用技术及环境影响评估标准。 本章不包含任何关于土工合成材料(Geosynthetics)的具体国家或行业标准引用,特别是与防渗功能相关的规范细节。 --- 第二章: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与施工控制 本章是全书的重点之一,详细阐述了如何设计和施工满足高耐久性和高强度要求的现代混凝土。 核心内容: 1. 高性能混凝土(HPC)与超高性能混凝土(UHPC)的配合比设计: 重点讨论纤维增强、减水剂优化和活性混合材料的引入。 2. 施工温控与养护技术: 针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温升控制模型、裂缝预防措施(如水化热分析)。 3. 新型外加剂的应用指南: 深入分析引气剂、早强剂、泵送剂等对方程时间、流动性和最终强度的影响机制。 4. 质量控制与无损检测: 包括回弹法、超声波透射法在结构物内部质量评估中的应用规范。 本章重点在于结构承载体的材料,不涉及任何涉及渗透性、水力隔断或土体加固的膜状材料。 --- 第三章:结构钢材与连接技术的可靠性评估 本章专注于现代桥梁、高层建筑等结构中广泛使用的结构钢材的选用、加工和连接方法。 核心内容: 1. 高强度钢材的选择标准: 包括屈服强度、韧性转变温度(NDTT)的确定。 2. 焊接工艺与质量检验: 探讨埋弧焊、气体保护焊在不同环境下的适用性,以及焊缝的无损探伤(UT/RT)标准流程。 3. 螺栓连接技术: 摩擦型连接与承压型连接的设计差异、预拉力控制与监测技术。 4. 钢结构防火与防腐蚀涂层体系: 耐候钢(Corten Steel)的表面氧化层形成机制与维护要求。 --- 第四章:新型土木工程材料(非结构性) 本章关注那些为提升工程功能性而引入的新型材料。 核心内容: 1. 自修复材料研究: 探索细菌诱导的碳酸钙沉淀技术在混凝土微裂缝自修复中的应用前景。 2. 智能传感器与结构健康监测(SHM): 光纤光栅传感器、压电材料在应力应变实时监测中的集成方法。 3. 高分子材料在结构防护中的应用: 例如环氧树脂、聚氨酯在防水层和耐腐蚀层中的配方选择和涂装厚度标准。 注意: 本章讨论的高分子材料主要集中在涂层和防护领域,不涉及作为主要防渗屏障的土工膜产品。 --- 第五章:地基处理与软土地基加固材料 本章详细介绍了如何利用先进材料改良和增强地基的承载能力。 核心内容: 1. 化学注浆技术: 水泥浆、化学浆液(如丙烯酸盐)的扩散模型与加固效果评价。 2. 复合地基处理: 塑料排水固结法(PVD)的铺设密度、施工工艺与固结时间预测(侧向约束效应分析)。 3. 高分子加筋材料的力学性能: 讨论土体与土工格栅(Geogrids)的界面摩阻系数计算,以及在路基和边坡稳定中的应用。 --- 第六章:材料进场检验与施工现场质量控制 本章强调了材料从采购到入场的全过程质量控制体系。 核心内容: 1. 材料采购的合格性审查: 制造商资质、批次检验报告(MTC)的核查流程。 2. 现场取样与标准试验方法: 混凝土试块的制作与标准养护环境要求;钢筋的拉伸与弯曲试验规程。 3. 隐蔽工程验收标准: 针对基础防水层施工前基面处理的详细检查清单(例如,表面平整度、清洁度要求)。 4. 偏差控制与不合格品处理程序(NCR)。 --- 第七章:工程材料的耐久性与寿命评估 评估材料在长期服役条件下抵抗环境侵蚀的能力是现代工程的关键。 核心内容: 1. 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与抗碳化深度测试。 2. 冻融循环对材料性能的退化模型。 3. 化学侵蚀(硫酸盐、海水)对材料的腐蚀机理与防护措施。 4. 加速老化试验设计: 如何通过短期试验预测材料的长期使用寿命。 --- 第八章:相关标准与法规体系导读 本章为工程师提供了一个快速查找和理解相关国家标准(GB/T)、行业标准(如住建部、交通部标准)的指南。 核心内容: 1. 结构工程材料标准体系框架介绍。 2. 试验检测方法的溯源与引用规范(例如,对应ASTM或ISO标准)。 3. 工程文件归档与材料可追溯性要求。 总结: 《现代土木工程材料应用与质量控制》是一本专注于结构材料性能、先进配方设计、施工控制和耐久性评估的综合性技术参考书。它覆盖了从传统到前沿的土木工程主体材料,致力于提升工程的安全性和经济性,其核心价值在于结构材料的内在质量控制,与NB/T 35027-2014所聚焦的特定功能性防渗膜在水利工程中的应用规范,是两个不同且互补的技术领域。本书严格遵循工程实践的逻辑,为读者提供了可立即应用到日常工作的技术指导。

用户评价

评分

从一个项目管理者的角度来看,我更看重规范的可操作性和可追溯性。这本规范在组织结构上非常清晰,章节划分逻辑严密,从设计阶段的参数确定,到施工现场的检验验收,再到后期的运行维护,形成了一个闭环的管理流程。我尤其欣赏它在“监测与验收”部分的设计。它不仅规定了竣工验收时必须达到的渗漏率标准,还详细描述了不同阶段的监测频率和设备要求。这对于我们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和控制预算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我们不再需要凭经验去猜测一个合理的监测投入是多少,规范已经给出了明确的基准。而且,规范的语言风格虽然保持了专业性,但相较于一些陈旧的国家标准,它的描述更加面向现代化的施工技术,比如对新型检测仪器的应用都有所提及,体现出与时俱进的态度。这份规范,真正实现了将复杂的科学理论转化为可执行的工程语言。

评分

说实话,我是一个对技术细节非常较真的人,尤其在接触到水利工程这种复杂系统时,任何模糊不清的描述都会让我感到不安。然而,这本规范在处理“接缝处理与质量控制”这一至关重要环节时,展现出了惊人的细致度。它没有用过于晦涩的术语来故弄玄虚,而是用近乎手把手的口吻,描述了热熔焊接、挤压焊接等不同工艺下,温度、压力和速度的精确控制范围。更有意思的是,书中还穿插了大量的“工程实例中的失败教训分析”,这部分内容对我触动很大。通过那些失败案例的反思,我更加明白了规范的每一个条款背后,都凝聚着血泪教训。它不仅仅告诉你“应该怎么做”,更重要的告诉你“不该怎么做”。这种前瞻性的风险规避思维,使得这本书的实用价值远超一本单纯的技术标准,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在耳边谆谆教诲,让人在施工前就能预判到可能出现的“坑”。

评分

坦白说,我对于这种技术规范的阅读体验通常是比较枯燥的,感觉像在啃一本厚厚的字典。但阅读这本规范时,我的体验却有了显著的改善。这可能归功于它在描述某些关键技术点时,使用了大量的图示和流程图。这些视觉化的辅助材料,极大地降低了理解复杂施工步骤的认知负担。比如,在描述土工膜的“褶皱控制”时,书中配了几幅非常清晰的剖面图,直观地展示了不同褶皱角度对张力的影响。这种“图文并茂”的处理方式,使得原本抽象的技术要求变得具体可感。它让我感觉到,编写者在努力打破技术标准文件普遍存在的“难懂、难用”的壁垒,力求让不同经验层次的工程人员都能快速上手,并准确理解其意图。这是一种对行业普及和技术落地负责任的态度,非常值得称赞。

评分

我最近在负责一个复杂山区的防渗改造项目,那里的水文地质条件极其苛刻,传统的防渗方案屡屡碰壁。当时我们小组正在为土工膜的长期抗蠕变性能而头疼,因为山区基础沉降风险较高。正是因为手边有这本规范,我们才找到了一丝突破口。规范中关于“基底处理与应力分散”的章节,专门针对了高沉降风险区域的加筋措施和特殊的垫层设计进行了推荐。这些建议并非空泛的理论,而是附带了具体的力学模型简述,帮助我们理解背后的原理,从而能够针对性地调整我们原有的设计方案。对我来说,这本书最大的价值在于它提供了一种解决“疑难杂症”的思路和工具箱。它不仅仅是告诉你应该达到什么标准,更是告诉你,当条件异常时,如何通过系统性的工程方法,来调整和优化方案,以达到规范所要求的最终目标。它激发了我从更深层次思考工程力学的应用。

评分

拿到这本号称是行业标准的规范,说实话,心里是既期待又有点忐忑。毕竟,水电工程的防渗可不是闹着玩的,稍微有点差池,那可就不是小事了。我翻开这本书,首先注意到的是它排版的严谨性,那种教科书式的规整和逻辑性,让人感觉这份规范是经过了无数次推敲和实践检验的。它不像有些标准那样,只是罗列一堆技术参数,而是试图构建一个完整的技术框架。比如,对于土工膜的材料选择和铺设工艺,我发现书中对不同地质条件下的应对策略都有详细的论述,这对于我们一线工程师来说,简直是雪中送炭。我特别关注了其中关于“耐久性评估”的那一章节,里面的测试方法和判定标准相当细致,完全可以看出编写者对长期运行风险的深刻理解。整本书给我的第一印象是:这是一份扎实、可信赖的行动指南,它不是用来束之高阁的,而是应该被工程人员时刻带在身边的工具书,确保每一个环节都能按照最严格的标准来执行,毕竟,水利工程的质量,关乎国计民生,容不得半点马虎。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