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现在广东的早茶风靡全国各地,广东早茶其实是以品尝美味为主,以品茶为辅的一种品饮习俗的延伸。早茶中茶点之多,让人数不胜数,口味有甜有咸,人各取所好,非常随意,而每一份茶点都小巧精致,如虾饺、蛋挞、酥饼等都以色、香、味俱全而受到各层人士的欢迎。
《广式早茶 点心》介绍了纯正广式茶点的做法,让您也做出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的点心!
内容简介
《广式早茶 点心》包括各式正宗的广式早茶、点心的基本知识、厨具和所需材料、每种糕点的制作方法,涵盖糕类、饼类、包子类、饺子类、酥皮类等。读者只需按照书中的方法操作就可以做出各种营养价值高、款式新颖的点心,实用性强。
作者简介
犀文图书,曾出书多本,手头资源丰富。作品以烹饪菜谱、小手工艺、美容美发、养生、家装家饰家居类为主,以家庭的实用性、体例的科学性、内容的丰富性为特点,在生活经济图书领域颇有影响。
内页插图
目录
Part 1
基础知识
特色点心………………………… 7
制作工艺………………………… 8
主要材料和工具介绍…………… 9
Part 2
糕 类
腊味香芋糕……………………… 11
菊花马蹄糕……………………… 12
核桃马拉糕……………………… 13
椰汁煎年糕……………………… 14
香煎萝卜糕……………………… 15
香煎芋头糕……………………… 17
红糖蒸年糕……………………… 18
甘香黄金糕……………………… 19
香煎马蹄糕……………………… 20
脆皮萝卜糕……………………… 22
香滑南瓜糕……………………… 23
钵仔萝卜糕……………………… 24
XO 酱萝卜糕……………………… 25
清香玉米糕……………………… 26
清香百合糕……………………… 27
养发芝麻糕……………………… 28
枸杞红枣糕……………………… 30
千层咖啡糕……………………… 32
西米椰汁糕……………………… 33
班叶兰椰香糕…………………… 34
Part 3
饼 类
奶皇水晶饼……………………… 36
花生甜糯饼……………………… 38
松脆葱油饼……………………… 40
核桃酥饼………………………… 41
老婆饼…………………………… 42
莲蓉礼饼………………………… 44
蛋黄莲蓉饼……………………… 46
奶香莲蓉月饼…………………… 48
莲蓉酥月饼……………………… 50
乳香鸡仔饼……………………… 52
三色蟹柳饼……………………… 54
腐皮玉米饼……………………… 55
香麻韭菜饼……………………… 56
水晶虾饼………………………… 57
椰香饼…………………………… 58
冰皮莲蓉饼……………………… 59
番薯饼…………………………… 60
豆沙窝饼………………………… 61
香煎南瓜饼……………………… 62
精彩书摘
特色点心
中国饮食文化历史悠久,作为中式餐饮的一部分——中国点心,经过我国劳动
人民的长期实践,尤其是糕点师们的继承和发展,点心的品种越来越多,例如:包、
饺、糕、团、卷、饼、酥、条、冻、饭、粥等。广式早茶点心以岭南小吃为基础,并
广泛吸取四大古都的宫廷面点和西式糕饼技艺发展而成,品种很多,为全国点心种类
之冠。
广式早茶点心的主要特点是用料精博,品种繁多,款式新颖,口味清新多样,制
作精细,咸甜兼备,能适应四季节令和各方人士的需要。各款点心都讲究色泽和谐,
造型各异,相映成趣,令人百食不厌。
广式早茶点心具有广博的包容性。品种异常繁多,除了采用各种烹饪手段外,馅
料的选择也非常广泛,甜咸、荤素、各种食材均有。同时糅和了西点的一些技巧和特
色,在原料上也会选择某些西点原料,如巧克力、奶油等,口感总体较为清爽。
点心的品种、款式和风味是由皮、馅和技艺构成的。概括来说,广东的点心皮
有4大类23种;馅有3大类46种。糕点师们凭着高超的技艺,为这些不同的皮、馅进行
千变万化的组合和造型,制成各种各样的花式美点。在各类点心中,代表名品有:鲜
虾荷叶饭、绿茵白兔饺、虾饺、煎萝卜糕、马蹄糕、顺德伦教糕、皮蛋酥、冰肉千层
酥、酥皮莲蓉包、叉烧包、娥姐粉果、干蒸烧卖、咸水角、鸡仔饼等。在饼食中,
以粤式中秋月饼最为有名。月饼的制作有其独到之处,选料广泛,加工精细,皮薄馅
精。不但在国内市场上十分畅销,而且远销海外,如莲蓉月饼(莲香楼)、陶陶居上月
(陶陶居酒家)等。此外,老婆饼、成珠楼小凤饼也闻名遐迩。
一、传统工序比较繁杂,每一道工序都至关重要。
1. 一般米要浸泡10 天左右,再淘清,淋透,滤去杂质,然后上磨,将米磨成米浆,
再榨干水分,还要上刨,就是将压干的米粉块刨成细粉。
2. 接下来是蒸,蒸粉的时候要用小簸箕一层层地加粉,蒸熟一层再加一层,待米
粉完全熟透后,便可上臼了,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舂年糕”。
3. 舂好以后,随即上板,便可搓条成型了。民间艺术工匠在糕团揉搓中,灵感突发,
仿造各种飞禽走兽,创造出十二生肖等多种米糕工艺品,神形逼真,栩栩如生,惹人喜爱。
二、现代工序相对简单。
1. 调粉:先将糯米粉、粘米粉、澄粉筛匀备用;锅烧热,将清水、椰汁、糖及生
油等所需材料煮溶。在筛匀的粉中倒入热浆,再加入所需材料,用木羹搅匀至全部爽
滑细腻均匀为止。
2. 入模:将调好的粉糊倒入模具,模具可根据需要选择正方形、长方形、六角形、
心形、梅花形等各种形状。
3. 蒸糕:用高压蒸汽或大蒸笼蒸熟,蒸糕时间应掌握好,蒸的时间长了会糊化,
气太足和时间太短会使蒸笼下部变硬。
4. 取糕:为了便于蒸糕取出,通常用一块与蒸板同样大小的木板盖在糕上,使糕
夹在蒸板与木板之间,同时翻转蒸板与木板,放在案台上,拿开蒸板,揭开底纸,使
糕面朝上,过风凉透冷却后,切成方块,便为成品。
三、注意事项。
1. 拌好糕浆倒进模具中,外表要平整、没有小水泡。若表面不平则浆太干、有小
水泡则太湿。
2. 蒸笼中的糯粉浆,约八分满即可,以免久蒸不熟或蒸时太满溢出。
3. 蒸年糕以中火为主,火力太强中间会突起,太小中心不易熟。
4. 为防锅中煮干,可放一只小碟子或瓦片在锅底。有水时小碟会叮咚作响,如果
沉寂就应立刻加入热水。
5. 15~20 分钟后用筷子或牙签插试,如果不粘筷就是已蒸熟了。
6. 从蒸板上取出蒸好的糕也要同上料一样,采取翻转轻敲退模的方法,以避免成
品松散破碎而影响成品美观与质量。制作工艺
前言/序言
早茶点心是在茶道中分量较小的精雅食物,是在茶的品饮过程中发
展起来的一类点心。早茶点心精细美观,口味多样,形小、量少、质优,
品种丰富,是佐茶食品的主体。
广式早茶点心是粤菜的一大重要组成部分,我国流行早茶点心的地
区很多,以广东最为出名。广东人喜饮茶,茶市有早、午、晚三市,其
中以早茶最为热闹。饮茶是广东人日常社交休闲的主要方式之一,多年
的历史文化,饮茶这种饮食习惯早已成为广东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
广式早茶点心拥有独特的风味和制作技巧,文明全国。因广东邻近
湖南、江西、福建、广西,而使粤菜包括粤式早茶点心都兼收并蓄,具
有丰富多彩的鲜明特色。各式各款的点心是广式早茶的主要特点,广式
早茶点心讲究清而不淡,鲜而不俗,嫩而不生,油而不腻。其中以糕点、
包子、酥最受欢迎,本书主要介绍六个分类,分别选用了典型易做的早
茶点心,图文并貌地讲解制作要领,让你能迅速掌握制作方法,轻松做
出美味、精致的早茶点心。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古代诗词鉴赏与创作的图书简介,与《广式早茶·点心》的烹饪主题完全无关。 --- 书名:《烟雨平生:宋词的流光与沉吟》 内容简介 引言:穿越千年,与宋词共饮一杯清茶 《烟雨平生:宋词的流光与沉吟》并非一本冰冷的学术专著,而是一部深情、细腻、充满温度的宋词赏析之作。它试图带领读者,放下现代生活的喧嚣与焦虑,重新走进那个词人与宋词共舞的时代。本书不只关注词牌、格律的严谨,更着力于探寻词背后那一份复杂、幽微、却又无比真实的人间情愫。 宋词,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的花朵,以其婉约的音韵、含蓄的意境,承载了那个时代士人的心绪、离别的哀愁、对江山的眷恋以及对市井生活的细致观察。本书旨在以平易近人的笔触,解构这些传世名篇,让读者领略宋词“别是一家”的独特魅力。 第一部分:雅士风骨——词人的精神世界 本部分聚焦于宋代几位核心词人的精神肖像与创作脉络。我们不仅仅是在阅读他们的词作,更是在追溯他们人生的轨迹,理解环境对创作的塑造。 苏轼:旷达背后的生命韧性 苏轼的词,是豪放派的旗帜,但其“横放竖收”的艺术手法背后,是怎样一次次的贬谪、一次次的失意与和解?本书将深入解析《念奴娇·赤壁怀古》中那股力挽狂澜的气势是如何从屡遭挫折的个体生命中淬炼而出。我们探讨东坡居士如何将对自然的体验、对哲学的思考融入到词的语言中,使之既有庙堂之高,亦有江湖之远。从“大江东去”的豪迈,到“十年生死两茫茫”的深情,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完整、立体、充满生命力的灵魂。 柳永:市井烟火中的缱绻与哀伤 柳永的出现,标志着词开始真正走进市民生活。他笔下的“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并非虚言。本书将细致剖析《雨霖铃》中那“执手相看泪眼,竟无一语”的瞬间定格,探讨他如何用最直白、最口语化的词句,捕捉到离别时人性的脆弱与不舍。我们还将考察柳永在科举道路上的坎坷,理解他为何将大量的笔墨投向了歌姬、酒楼、以及那些转瞬即逝的欢愉,那是对主流文人圈排斥的一种无声反抗,也是对生命本能欢愉的执着捕捉。 李清照:闺阁之外的惊雷与回响 李清照是婉约派的巅峰,但她的词作并非一成不变。本书将对比其早期的“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的闲适娇憨,与晚期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的国破家亡之痛。我们着重分析她如何在女性的视角下,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兴衰紧密结合,她的“易安体”如何通过对日常意象的精妙提炼,达到超越时代的共鸣。 第二部分:意象流转——宋词的感官世界 宋词的伟大,在于其强大的画面感和意境的营造。《烟雨平生》的第二部分,致力于剖析宋词中那些反复出现却又常读常新的经典意象,探究它们在不同词人笔下折射出的复杂光芒。 月与风:时空载体的情感投射 月亮在宋词中,绝非仅仅是夜空的点缀。从李白的“举头望明月”,到秦观的“月下笛声何处去了”,月亮承载了思乡、怀人、孤独甚至是对永恒的追问。本书将列举多篇词作,对比分析不同词人如何利用月光的阴晴圆缺,来暗示人物心境的起伏。风,则是动态的象征,它可能是“梧桐更兼细雨”的缠绵悱恻,也可能是“金风玉露一相逢”的偶然相遇。 酒与泪:欢愉与悲戚的交界线 酒在宋词中常常是麻痹现实的良药,也是放开情感的催化剂。我们探讨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的无奈与壮志未酬,也分析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对“以乐景写哀情”手法的推崇。泪水,是宋词中最直接的情感宣泄,但高明的词人往往将其化为“一江春水向东流”那样的形而上学的哀愁,让读者在共情的同时,感受到一种审美上的升华。 花与柳:刹那芳华的永恒挽歌 花开花谢,柳绿柳黄,是宋词中对时间流逝最直观的表达。无论是晏殊“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感伤,还是温庭筠“灞柳风雪”的别意,花和柳成为了寄托诗人短暂生命与美好事物逝去的载体。本书将详述宋词如何将对“物”的描写,转化为对“情”的咏叹,使自然景物与人的情感交融无间。 第三部分:格律之外——宋词的创作与赏析之道 理解宋词,不能脱离其音乐性。本部分将尝试以现代读者的视角,重新审视词体的特点及其审美价值,提供一套更贴近生活的鉴赏指南。 词牌的密码:从曲子到文学 词最初是依附于歌声的歌词,不同的词牌(如《蝶恋花》、《浣溪沙》、《水调歌头》)决定了句式的长短、平仄的韵脚,从而影响了词的情感基调。本书会选取几个最具代表性的词牌,解析它们在不同词人手中如何被“改造”和“丰富”,以适应表达的需要,让读者体会到格律的约束中蕴含的巨大创造力。 “赋、比、兴”在宋词中的新变 宋词继承了《诗经》的“赋比兴”传统,但将其运用得更加内敛和曲折。我们将分析词人如何巧妙地运用“比”和“兴”,以景物开头(兴),或以物喻情(比),使情感的表达更为含蓄。例如,如何通过对一池春水的描写,含蓄地表达对故人的思念,而非直白地诉说“我想你”。 结语:留声百年,共赏人间至美 《烟雨平生》的最终目的,是让宋词不再是书本上的古董,而是可以随时取用的精神食粮。它让我们明白,无论是高官厚禄的词客,还是浪迹天涯的游子,在面对爱别离、求不得、生离死别时,所流露出的情感,与我们千年后的体验并无二致。翻开此书,如同打开一扇通往宋代心灵世界的窗户,与那些伟大的灵魂,在烟雨迷蒙中,对饮,共沉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