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中醫防治標準(草案)

糖尿病中醫防治標準(草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仝小林 編
圖書標籤:
  • 糖尿病
  • 中醫
  • 防治
  • 中醫藥
  • 草案
  • 臨床
  • 指南
  • 健康
  • 養生
  • 內分泌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科學齣版社
ISBN:9787030420152
版次:1
商品編碼:11556821
包裝:平裝
開本:大16開
齣版時間:2014-10-01
頁數:14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糖尿病中醫防治標準(草案)》對糖尿病及其各種並發癥的定義、診斷標準及處理原則等進行瞭係統闡述,為醫生能迅速處理並解答病人提齣的各種問題提供瞭方便,有助於基層醫務人員及糖尿病人對相關知識的學習。在編寫過程中,采用“證據、共識、臨床驗證”相結閤的方法,來確定標準中的條文與條款。對文獻資料進行評價所得齣的證據等級,僅作為依據之一,名老中醫評審與專傢的共識也是重要參考依據,以臨床驗證的結果作為檢驗條款的重要依據,並根據臨床驗證的反饋結果進行補充、修改或完善。《糖尿病中醫防治標準(草案)》突齣中醫特色,展示瞭中醫藥在糖尿病領域的新研究成果。

目錄

目  錄
前言
引言 1
第1部分 糖尿病前期 3
第2部分 糖尿病 8
第3部分 糖尿病腎髒疾病 19
第4部分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 30
第5部分 糖尿病周圍神經病變 39
第6部分 糖尿病勃起功能障礙 47
第7部分 糖尿病胃腸病 56
第8部分 糖尿病泌汗異常 67
第9部分 糖尿病神經源性膀胱 73
第10部分 糖尿病閤並心髒病 79
第11部分 糖尿病閤並腦血管病 87
第12部分 糖尿病足 97
第13部分 代謝綜閤徵 108
第14部分 糖尿病閤並骨質疏鬆 114
第15部分 糖尿病閤並皮膚病 120

精彩書摘

引 言
糖尿病(DM)屬於中醫“脾癉”、“消渴病”等範疇。
“消渴”是從《黃帝內經》時代就明確提齣的,其特徵是因“渴”而“消”。它所涉及的疾病範圍,不單是糖尿病,可能還包括瞭甲狀腺功能亢進和尿崩癥等。“消渴病”是由唐代的甄立言提齣來的,它的特點是“尿甜”。但無論古代或近代中醫在臨證時都主要是根據“消渴”的癥狀來辨證論治而不是依據“尿甜”。所以,“消渴”和“消渴病”在臨床實際操作層麵上是一緻的,都是糖尿病中癥狀錶現比較典型的那一部分。而現代糖尿病,有兩個80%值得注意:80%以上患者肥胖;80%以上患者沒有明顯的“三多一少”,也就是說,沒有明顯的“消渴”,這和過去有很大不同。“消渴”和糖尿病之間有交叉,也有區彆。所以,“消渴病”不能和糖尿病劃等號。
仝小林教授在多年理論與臨床實踐的基礎上將肥胖2型糖尿病分為實胖和虛胖,認為早期雖無明顯的“三多一少”癥狀,但其臨床癥狀可歸結為“鬱”,而“鬱”的病理因素各不相同。DM為食、鬱、痰、濕、熱、瘀交織為患。其病機演變基本按鬱、熱、虛、損四個階段發展。
“鬱”的階段代錶疾病的早期。肥胖2型糖尿病多是由於飲食不節或過食肥甘而緻食鬱,食鬱中焦有礙脾胃升降,脾主運化,肝主疏泄,脾胃氣滯,肝疏泄不及形成肝脾氣鬱,鬱久化熱;肝脾氣鬱,中焦氣滯,氣機升降受阻,水液代謝失常,運化不健,則水濕不化,津液不布,為濕為痰;肝失疏泄,氣機不暢,血行艱澀受阻,也可為痰為濕。故以食鬱為先導,形成食、氣、痰、濕、熱、血六鬱。實胖型患者的病機多是以食鬱為先導的六鬱,且六鬱相兼為病;虛胖型患者其病機以脾虛胃鬱為根本;而瘦型患者其病機多是以肝鬱為主。把“鬱”做為糖尿病前期的主要病機特徵也符閤糖尿病的發病特點,這一階段相當於糖耐量受損期,以胰島素抵抗為主,胰島分泌尚可代償。多數患者沒有明顯的消渴癥狀,但多有多食少動的生活習慣,體重多超重。治療上多以基礎治療為主,即改變不良的飲食及生活習慣,采取適當運動鍛煉,有效的強化生活方式乾預能大大減少個體發生2型糖尿病的危險。
“熱”的階段代錶疾病的發生。鬱久化熱,究其髒腑不外胃熱、肝熱,亦可兼肺熱、腸熱,錶現為消榖善飢(胃熱)、易怒口苦(肝熱)、大渴引飲(肺熱)、便秘(腸熱)。此期雖可耗氣傷陰,有氣陰不足的錶現,但決非矛盾的主要方麵,所以治療上應本著氣由熱損、津由熱耗的思想,以大力清熱為法,少佐養陰生津之味,熱清而氣陰自復。肝胃鬱熱證在這一階段最為常見,患者多有形體肥胖、麵紅、口苦口乾、大便乾結、舌紅苔黃等錶現,治法上以清瀉肝胃鬱熱為主。
“虛”的階段代錶疾病的發展。這一期是臨床最常見的階段,病機也最為復雜。燥熱既久,壯火食氣,燥熱傷陰,氣陰兩傷為始,進而陰損及陽,陰陽兩虛。這一階段雖以各種不足為其矛盾主要方麵,錶現為肺胃津傷、肺脾氣虛、氣陰兩虛、肝腎陰虛、脾腎陽虛等多種證型,但多虛實夾雜,可夾熱、夾痰、夾濕、夾瘀等。燥熱傷陰,火因水竭而益烈,水因火烈而益乾,故肺胃肝腎陰虛多與肺燥胃熱俱現;水榖精微不歸正化,注於脈中,成痰成濁;由脾運不健漸緻脾氣虧虛,水飲失運,聚而生濕;瘀則貫穿疾病始終,氣鬱氣滯可以緻瘀,燥熱內灼可以緻瘀,津虧可以緻瘀,陰虛可以緻瘀,氣虛可以緻瘀,陽虛寒凝也可緻瘀,臨床患者多首先錶現為舌下靜脈的瘀滯,甚至瘀點、瘀斑。這些熱、痰、濕、瘀既是糖尿病的病理産物,也是促使糖尿病進一步發展的重要因素,可以說這一期是糖尿病的極期,臨床常錶現為虛實夾雜,治療尤須著力辨清主次,當虛實兩顧,靈活用藥。
“損”的階段代錶疾病的終末。這一階段相當於糖尿病的慢性並發癥期,或因虛極而髒腑受損,或因久病入絡,絡瘀脈損而成,結閤糖尿病的現代研究,這一時期的根本在於絡損(微血管病變)、脈損(大血管病變),以此為基礎導緻髒腑器官的損傷。其病機多從氣血津精虧損,髒腑功能衰敗立論。自祝諶予提齣糖尿病的瘀血病機,呂仁和教授提齣糖尿病腎病的微型癥瘕學說,瘀血病機已經成為糖尿病中醫研究的重要方麵。瘀血內阻,使髒腑器官功能失調,機體正氣益虛,體內各種代謝失衡,從而促進糖尿病各種並發癥的發生發展。糖尿病隨著病情發展,緻瘀因素越來越多,瘀血越來越重,因此隻有在盡可能消除各種緻瘀因素的基礎上(或益氣,或滋陰,或溫陽,或清熱),加用蟲類活血通絡之品纔是有效的辦法。總之,這一階段之關鍵是要抓住瘀血病機,把握絡瘀脈損的病理改變,同時結閤各種慢性並發癥自身的特點靈活辨治。
“鬱、熱、虛、損”四個階段,因鬱而熱,熱耗而虛,由虛及損,希望能為糖尿病的中醫臨床提供一條辨治思路,但還需靈活把握辨證施治的原則,視虛實之輕重,權衡補虛與瀉實。辨證必須首先分清目前疾病主要處在哪個階段,嚮哪個階段發展,然後標本兼治,既病防變,未病先治。糖尿病自身的病理特點決定瞭絡瘀貫穿病程的始終,所以不能到瞭損的階段,絡瘀已著,纔開始活血通絡,應從早期即開始應用活血通絡的治法,對於減輕高血糖的損傷,延緩並發癥的齣現,具有較高的臨床價值。
第1部分 糖尿病前期
1 範圍
本部分規定瞭糖尿病前期的診斷、辨證和治療。
本部分適用於糖尿病前期的診斷和治療。
2 術語和定義
下列術語和定義適用於本部分。
2.1 糖尿病前期 pre-diabetes
糖尿病前期是指由血糖調節正常發展為糖調節受損(IGR,impaired glucose regulation),血糖升高但尚未達到糖尿病診斷標準。包括空腹血糖受損(IFG, impaired fasting glucose)、糖耐量受損(IGT,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二者可單獨或閤並齣現。糖尿病前期屬於中醫“脾癉”等範疇。
2.2 脾癉 spleen-heat
“脾癉”一詞齣於《素問?奇病論》,是病證名,指過食肥甘厚味而緻濕熱內生,蘊結於脾的一種病證。其主癥為口甘,肥胖,舌苔厚膩,口吐濁唾涎沫。此外尚可見口中黏膩不爽、胸悶脘痞、不思飲食等癥狀。脾癉進一步發展可轉為消渴病,很類似於現代醫學糖尿病前期。
3 診斷
3.1 臨床錶現
3.1.1 癥狀
糖尿病前期一般臨床癥狀不典型,可錶現為食欲亢盛,腹部增大,腹脹,倦怠乏力等,多數患者在健康體檢或因其他疾病檢查時發現。
3.1.2 體徵
糖尿病前期多形體肥胖或超重,可錶現為腰臀圍比和體質指數異常升高,其他體徵不明顯。
3.2 理化檢查
3.2.1 IFG
空腹靜脈血漿血糖≥5.6mmol/L(100mg/dl)且<7.0mmol/L(126mg/dl);及負荷後2小時靜脈血漿血糖<7.8mmol/L(140mg/dl)。
3.2.2 IGT
負荷後2小時靜脈血漿血糖≥7.8mmol/L(140mg/dl),且<11.1mmol/L(200mg/dl),且空腹靜脈血漿血糖<7.0mmol/L(126mg/dl)。
3.2.3 OGTT
糖尿病前期人群均需進行OGTT(參見附錄A)。
4 辨證
4.1 中土(脾胃)壅滯證
腹型肥胖,脘腹脹滿,噯氣、矢氣頻頻,得噯氣、矢氣後脹滿緩解,大便量多,舌質淡紅,舌體胖大,苔白厚,脈滑。
4.2 肝鬱氣滯證
情緒抑鬱,喜太息,遇事易緊張,脅肋脹滿,舌淡苔薄白,脈弦。
4.3 脾虛痰濕證
形體肥胖,腹部增大,或見倦怠乏力,納呆便溏,口淡無味或黏膩,舌質淡有齒痕,苔薄白或膩,脈濡緩。
5 治療
5.1 治療原則
糖尿病前期重在早期預防,阻止疾病進一步發展為糖尿病。中土壅滯者治以行氣導滯,肝鬱氣滯者治以疏肝解鬱,脾虛痰濕者治以健脾化痰(中醫治療模式參見附錄B)。
5.2 分證論治
5.2.1 中土(脾胃)壅滯證
治法:行氣導滯。
方藥:厚樸三物湯(《金匱要略》)加減。厚樸、大黃、枳實。
加減:胸悶脘痞,痰涎量多加半夏、陳皮、橘紅;腹脹甚,大便秘結,加檳榔、二醜、萊菔子。
5.2.2 肝鬱氣滯證
治法:疏肝解鬱。
方藥:四逆散(《傷寒論》)加減。柴鬍、枳實、芍藥、炙甘草。
加減:納呆加焦三仙;抑鬱易怒加丹皮、赤芍;眠差加炒棗仁、五味子。
5.2.3 脾虛痰濕證
治法:健脾化痰。
方藥:六君子湯(《校注婦人良方》)加減。黨參、白術、茯苓、甘草、陳皮、半夏、荷葉、佩蘭。
加減:倦怠乏力加黃芪;食欲不振加焦三仙;口黏膩加薏苡仁、白蔻仁。
5.3 中成藥
中成藥的選用必須適閤該品種的證型,切忌盲目使用。建議選用無糖顆粒劑、膠囊劑、濃縮丸或片劑。
天芪降糖膠囊:用於糖尿病前期氣陰兩虛證,一次5粒,一日3次。
金芪降糖片:用於消渴病氣虛有熱證,糖尿病前期見氣虛有熱證候者也可以選用。飯前服,7~10粒,一日3次。
玉泉丸:用於消渴病的脾癉和消渴期,一次5g,一日4次。
5.4 針灸
耳針與體針可選用抑製食欲和減肥的穴位。針麯池、天樞、陰陵泉、豐隆、太衝,清熱導痰,消脂減肥。耳部王不留行子貼壓胃區、內分泌區、三焦區,飯前半小時按摩,可抑製食欲,協助減肥。
5.5 按摩
運腹通經,進行腹部按摩有利於減肥。



附 錄 A
(資料性附錄)
糖尿病及IGT/IFG的血糖診斷標準
(美國糖尿病學會 Standards of Medical Care in Diabetes-2010)

糖尿病前期(糖尿病的危險因素分類)
(1)FPG:5.6~6.9mmol/L(100~125mg/dl)(IFG);
(2)75g無水葡萄糖OGTT試驗2-h PG:7.8~11.0 mmol/L(IGT);
(3)HbA1C:5.7%~6.4%。

前言/序言


探尋健康之源,守護生命之光 這是一本緻力於探究人體健康奧秘,引領讀者走嚮身心和諧的指南。它將帶領我們深入瞭解生命的本質,以及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發掘和運用自身固有的健康潛能,從而達到預防疾病、促進康復的理想狀態。本書並非局限於某種特定疾病的治療方案,而是從一個更為宏觀和根本的層麵,闡釋瞭維護人體穩態、增強生命活力的普遍性原理。 第一部分:人體生命活動的精微調控——“氣血津液”的奧秘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一同走進中國傳統醫學的智慧殿堂,去領略“氣血津液”這一核心概念的深邃內涵。這不僅僅是抽象的理論,更是對生命物質基礎和能量流動的生動描繪。 氣的流轉與活力: 我們將詳細解析“氣”在人體中的多重角色。它不僅僅是呼吸的空氣,更是推動人體一切生理活動的動力。我們將探討氣的生成、運行、收藏,以及其在髒腑功能、營衛周流、抵禦外邪等方麵的關鍵作用。理解“氣滯”、“氣虛”、“氣逆”等不同狀態,將幫助我們洞察身體發齣的微妙信號,從而在問題萌芽階段便能及時調整。本書將通過詳實的闡述,揭示如何通過調整呼吸、適當運動、閤理膳食等方式,來充盈和暢通身體的“氣”,提升整體的活力與抗病能力。 血的滋養與運行: 血液,被譽為生命的“河流”,承載著氧氣、營養物質,滋養著全身的組織器官。我們將深入研究血的生成、運行、脈絡依存的關係。血的充盈與否,血的運行是否通暢,直接關係到身體的營養狀況和功能狀態。“血虛”、“血瘀”、“血熱”、“血寒”等不同病理錶現,都將在這部分得到細緻的解讀。本書將引導讀者理解如何通過飲食和生活習慣來鞏固血液的生成,保持其質的精純和量的充沛,以及如何通過促進血液循環,避免血瘀的形成,從而實現全身的有效滋養。 津液的濡潤與調控: 津液,包括汗、淚、唾、尿、關節液等,是身體內各種體液的總稱。它們不僅是血液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承擔著濡潤、滋養、排泄、調節體溫等 vital functions。我們將探討津液的生成、輸布、排泄,以及其在保持皮膚光澤、關節滑利、髒腑潤澤等方麵的不可或缺的作用。“津傷”、“痰飲”、“水腫”等與津液代謝失常相關的病癥,都將在此得到深入分析。本書將揭示如何通過閤理的飲水、適度的運動以及均衡的飲食,來維持津液的正常代謝,避免其生成過多或不足,從而保持身體的內外協調與平衡。 第二部分:髒腑的和諧共振——人體生命係統的運行密碼 在本章節,我們將聚焦於構成人體生命係統的核心——五髒六腑。它們並非孤立存在,而是相互關聯、相互製約,共同維係著人體的正常運轉。 心:君主之官,精神之所依: 心主血脈,又藏神。我們將深入探討心的生理功能,包括其推動血液運行、統攝脈絡、以及對精神情誌活動的影響。理解“心悸”、“失眠”、“健忘”、“焦慮”等與心相關的錶現,將幫助我們認識到情緒調控和精神安寜的重要性。本書將提供一係列溫和有效的方法,來調養心神,舒緩情誌,使心靈獲得真正的寜靜與力量。 肝:將軍之官,疏泄條達的保障: 肝主疏泄,藏血。我們將重點解析肝髒在調暢氣機、疏泄情誌、促進消化吸收、以及調節月經等方麵的關鍵作用。當肝的疏泄功能失常時,容易齣現“情誌不遂”、“腹脹”、“脅痛”、“女性月經不調”等問題。本書將教授如何通過調整生活規律、緩解壓力、以及適宜的飲食來維護肝的條達之性,讓情緒得以舒展,身體得以順暢。 脾:倉廩之官,氣血生化的源泉: 脾主運化,為“後天之本”。我們將細緻闡述脾在消化吸收食物、運化水榖精微、以及生成氣血方麵的核心地位。脾的虛弱會導緻“食欲不振”、“腹脹腹瀉”、“神疲乏力”、“肌肉萎黃”等一係列癥狀。本書將強調通過規律飲食、細嚼慢咽、以及選擇健脾益氣的食物來鞏固脾胃功能,為身體提供源源不斷的能量和物質支持。 肺:相傅之官,呼吸吐納的樞紐: 肺主呼吸,司氣息,又主治節。我們將探討肺在氣體交換、宣發肅降、抵禦外邪、以及調控水道等方麵的作用。肺的失調常錶現為“咳嗽”、“氣短”、“咳喘”、“鼻塞”等呼吸係統癥狀。本書將提供針對性的建議,例如避免空氣汙染、加強適度鍛煉、以及利用某些食物來潤肺止咳,從而保護我們的呼吸係統。 腎:先天之本,生命之根基: 腎藏精,主生長發育生殖,又主水。我們將深入瞭解腎精對生命過程的影響,包括其在生長發育、生殖能力、骨骼強健、以及水液代謝方麵的至關重要性。“腰膝酸軟”、“耳鳴健忘”、“脫發”、“夜尿頻多”等與腎功能減退相關的錶現,都將在此得到解讀。本書將倡導通過充足睡眠、避免過度勞纍、以及攝入滋補腎精的食物來固護腎氣,延緩衰老。 其他髒腑的協調: 除瞭五髒,六腑(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在消化、吸收、排泄、以及氣血津液的運行中也扮演著不可或缺的角色。我們將簡要闡述它們各自的功能,以及與五髒之間的緊密配閤,強調整體係統的和諧統一。 第三部分:外在環境與內在情誌——健康長壽的兩大要素 健康並非僅僅是身體內部機能的良好運作,更與我們所處的外部環境以及內心的情緒狀態息息相關。 “天人閤一”的智慧:順應四時,養生之道: 本部分將帶領讀者迴歸中國傳統哲學“天人閤一”的樸素思想。我們將詳細闡述一年四季(春生、夏長、鞦收、鼕藏)的自然規律,以及如何根據不同季節的氣候特點,調整起居作息、飲食偏好、以及運動方式,從而達到順應自然、趨利避害的目的。例如,春季宜養肝,夏季宜養心,鞦季宜養肺,鼕季宜養腎。瞭解並踐行這些原則,能夠幫助我們更好地適應環境變化,減少季節性疾病的發生。 情誌調適與身心安寜:七情與健康: 情緒對健康的影響不容忽視。本書將深入探討喜、怒、憂、思、悲、恐、驚這“七情”的正常與過度的錶現,以及它們如何通過影響氣血運行,進而損傷髒腑功能。例如,長期的憂愁可能傷肺,過度的憤怒可能傷肝。本書將提供切實可行的方法,來識彆、疏導和管理不良情緒,培養積極樂觀的心態,從而達到情誌安寜、身心和諧的境界。我們將探討冥想、太初、音樂療法、以及正念練習等多種途徑,幫助讀者構建強大的心理韌性。 起居有常,作息規律: 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健康的基礎。本書將強調規律的作息時間、充足的睡眠、以及適度的休息對於身體恢復和能量補充的重要性。我們將討論不同年齡段人群所需的睡眠時長,以及如何通過改善睡眠環境和睡前習慣來提高睡眠質量。 飲食有節,辨味養生: “藥食同源”,食物的屬性與人體健康息息相關。本書將引導讀者認識到閤理膳食的重要性,並提供辨證施食的原則。我們將介紹不同食物的性味歸經,以及如何根據自身體質和季節變化選擇閤適的食物。本書並非提供具體的食譜,而是側重於教會讀者辨彆食物的益處與禁忌,從而形成一種科學、健康的飲食觀,為身體提供最優質的“燃料”。 第四部分:未病先防,已病早調——健康主動權的掌握 本書的核心理念在於“未病先防,已病早調”。我們並非消極地等待疾病的侵襲,而是積極主動地去維護健康,並在疾病發生時,采取最恰當的乾預措施。 體質的認知與調養: 每個人的身體都擁有獨特的“體質”。本書將介紹中國傳統醫學中對於不同體質(如陽虛、陰虛、氣虛、血虛、痰濕、濕熱、血瘀、氣鬱等)的劃分,並闡述不同體質在健康和疾病方麵的易感性。瞭解自己的體質,能夠幫助我們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日常調養,預防與體質相關的疾病。 早期信號的識彆與應對: 身體在齣現問題時,往往會發齣一些微妙的信號。本書將幫助讀者學會識彆這些早期信號,例如口舌的變化、皮膚的異常、睡眠模式的改變、以及情緒的波動等,並提供相應的應對策略,將小恙扼殺在萌芽狀態。 健康生活方式的踐行: 本書將貫穿始終地強調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包括均衡飲食、適度運動、規律作息、情緒管理、以及保持良好的社會交往。這些看似簡單的習慣,卻是構築健康長城最堅實的基石。 康復與身心再平衡: 當身體齣現不適時,本書將提供一個更廣闊的視角來理解康復過程。它並非僅僅是消除癥狀,更是通過調整身體的內在平衡,激發自身的修復能力,最終達到身心的全麵復原。 結語: 《探尋健康之源,守護生命之光》是一本集智慧、實踐與關懷於一體的健康讀物。它將以深入淺齣的語言,帶領您走進一個更廣闊、更深刻的健康視野。在這裏,您將學會傾聽身體的聲音,理解生命的律動,並掌握守護自身健康的主動權。這不僅是一本書,更是一段通往身心和諧、生命活力的旅程。它將幫助您成為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點亮生命的光輝,享受充實而美好的生活。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關注健康生活方式的普通讀者,我對《糖尿病中醫防治標準(草案)》這本書的齣版感到非常欣喜。近些年,大傢對健康問題的關注度越來越高,尤其是像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更是成為瞭許多傢庭的“甜蜜負擔”。傳統中醫博大精深,其中蘊含的養生智慧一直令人稱道。我一直認為,中醫藥在調理身體、改善體質方麵具有獨特的優勢,如果能夠將其與現代醫學的認識相結閤,或許能為糖尿病的防治開闢新的道路。我希望這本書能像一位循循善誘的良師益友,用通俗易懂的語言,為我們揭示中醫在糖尿病防治方麵的奧秘,讓我們這些普通讀者也能從中獲益,學習到實用的養生保健方法。

評分

初拿到這本《糖尿病中醫防治標準(草案)》,我的內心是充滿好奇與期待的。作為一名長期受糖尿病睏擾的患者,我深知規範化治療的重要性,也一直對中醫的獨特魅力抱有濃厚的興趣。過去,我嘗試過各種方法,其中不乏一些零散的中醫養生理念,但總感覺缺乏係統性和科學性,效果也參差不齊。因此,當我聽說有這樣一本旨在為糖尿病中醫防治提供標準的著作時,便迫不及待地想要一探究竟。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填補我在這方麵的認知空白,提供一套科學、可行、易於操作的防治方案,讓我能更從容地管理我的病情,提高生活質量。我尤其關注書中是否能詳細闡述中醫對糖尿病發病機製的認識,以及如何運用中醫理論指導具體的治療和調理過程。

評分

說實話,我被《糖尿病中醫防治標準(草案)》這個名字吸引瞭。雖然我不是醫學專業人士,也不是糖尿病患者,但“標準”二字讓我覺得這本書的內容是經過深思熟慮,具有一定權威性的。我對中醫一直抱有好感,認為它是一種溫和且注重整體調理的醫學體係。對於像糖尿病這樣的慢性病,我總覺得西醫的治療方案有時會比較“硬”,而中醫或許能從更根本的層麵,幫助身體恢復平衡。我希望這本書能夠嚮普通讀者介紹,中醫是如何看待糖尿病的,有沒有一些簡便易行的食療、運動或生活習慣的建議,能夠幫助我們預防或者更好地管理身體。

評分

這本書的書名《糖尿病中醫防治標準(草案)》給我留下瞭深刻的印象,也讓我對其中的內容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我是一名對傳統醫學充滿敬畏的讀者,一直認為中醫在慢性病的調理方麵有著其獨到之處。然而,關於糖尿病的中醫防治,我常常感到信息碎片化,缺乏一個權威的、成體係的指導。這本書的齣現,如同黑暗中的一束光,讓我看到瞭希望。我期待它能為我提供一個清晰的脈絡,讓我瞭解在中醫的視角下,糖尿病是如何被認識的,又有哪些切實有效的防治手段。我希望書中不僅僅是羅列一些方藥,更能夠深入淺齣地解釋其背後的中醫理論,讓我明白“為什麼”要這樣做,從而更好地理解和執行。

評分

《糖尿病中醫防治標準(草案)》這個書名,直觀地傳達瞭其緻力於規範化、科學化糖尿病中醫防治的意圖。作為一名醫學領域的研究者,我對這類能夠填補學科空白、提升臨床實踐水平的著作尤為關注。在我看來,將散落在各處的經驗和理論進行梳理、總結,並上升到“標準”的高度,是推動學科發展的重要一步。這本書的“草案”性質,也預示著其具有一定的開放性和前瞻性,允許在實踐中不斷完善。我期待這本書能夠為中醫治療糖尿病提供堅實的理論基礎和明確的操作指南,促進其在臨床上的廣泛應用,最終惠及更多患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