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是个名不见经传的电影人,跟明星也没有什么联系,想要拍一部自己的电影,你该怎么做?
如何将你的电影卖给全世界的观众?
哪些电影节值得参加?这些电影节该如何参加?
电影的海外发行,要注意哪些问题?
独立电影人如何生存?
如何对待盗版?
独立电影人真难做!
作为一个收入颇丰的独立电影人,洛伊德·考夫曼拍出了自己的独立电影,然后还将其变成百老汇的音乐剧、电视儿童动画、漫威漫画。他将自己40年的电影销售经验和盘托出,用风趣幽默的语言详细探讨了独立电影人电影发行的各个方面。另外,书中还收录了成功电影人的私家电影推广秘籍,包括大卫??柯南伯格【《变蝇人》(The Fly)、《欲望号快车》(Crash)、《暴力史》(A History of Violence)导演】、奥伦·佩利【《灵动:鬼影实录》(Paranormal Activity)导演】、泰德·霍普【《卧虎藏龙》(Crouching Tiger, Hidden Dragon)、《意外边缘》(In the Bedroom)、《你快乐吗?》(Happiness)制片人】、詹姆斯·冈【《银河护卫队》(Guardians of the Galaxy)、《撕裂人》(Slither)超级英雄(Super)导演和编辑】,以及乔纳斯·梅卡斯【美国先锋派电影教父】等。漫威漫画创始人斯坦·李作序推荐。
洛伊德·考夫曼,电影导演、制片人及纪录片制作人。他参与创立了美国知名的特罗马公司。公司运营之初时的运作成本只有300美元。为了缴付账单,他以兼职的身份参与了好莱坞的多部影片的拍摄工作,当中包括《洛奇》(Rocky)、《周末夜狂热 》(Saturday Night Fever)等。考夫曼毕业于耶鲁大学,与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为同级同学。他早年一心渴望涉足音乐舞台剧,却未能如愿。不过,他创立的特罗马公司凭借独树一帜的风格,依然让他收入颇丰且名扬四海。
马磊,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外国语言文学专业硕士,人人影视字幕组翻译、校对、剧集总监,曾参与翻译多部图书作品。
特别感谢
致 谢
斯坦·李序
引言 杰·雷诺为何恨你入骨
第1章 电影发行史:公元前10000年至今 001
凯伦·布莱克说:“不要轻言放弃!” 014
特别章1自制流程图 016
第2章 影院发行:我的首选发行方法 019
在影院上映的方法 028
一周试映 029
自我发行,需要是发明之母:雷敏妮和陈子翺访谈录 033
如何打赢对抗整个电影史的战斗:泰德·霍普访谈录 047
第3章 盗版真是好,盗版万岁! 055
通过开放版权销售电影:尼娜·佩利访谈录 059
洛伊德的“盗版梦”(不是约翰尼·德普那种海盗) 079
米老鼠给托马斯·杰斐逊当头一棒 083
如果特纳公司来电,请更换海报 085
阿姆斯特丹,该死的版权法! 088
先锋电影人——小小疯狂,却又成就不凡:乔纳斯·梅卡斯访谈录 093
不叫迪士尼也不姓皮克斯,如何销售自己的动画作品? 101
第4章 看我!看我!怎样让观众想看你的电影(一) 105
洛伊德日记,2010.6.15 106
一小时后 107
考夫曼医生的1.7秒定律 107
考夫曼医生让电影引人注目的独家秘方(1) 108
考夫曼医生让电影引人注目的独家秘方(2) 114
考夫曼医生让电影引人注目的独家秘方(3) 116
断背影人,一对科罗拉多电影人用恶俗片名惹怒互联网巨头 119
特别章2 弄巧成拙:五部被失败营销毁掉的好片 121
反方观点:这些决定可能只在当时才有意义 126
第5章 我说了看我!如何让观众想看你的电影(二),可以说是本书(在托马斯·杰斐逊和盗版那章之后)最重要的一章 129
第6章电影节生存指南 183
第7章 关于短片(和矮个子)的短篇 211
第8章 发行越多,麻烦越多 231
第9章 国外代理和其他杂事 261
附录A 洛伊德的电影节黄金指南 281
附录B 特罗马50年海报艺术展 288
附录C 展会宣传与销售指南 300
附录D 特罗马总裁在新闻发布会上呼吁网络中立 307
后 记 310
推荐序
20 世纪60 年代,还在耶鲁大学读书的洛伊德找到了我,那时我便与他相识。当时,许多才华横溢的年轻学生都把漫威漫画公司(Marvel Comics )当作是圣殿,洛伊德也是这些学生中的一员,他却与众不同。他有着一种强大的知识力量,对流行文化几近狂热,因此,1970 年我选择与他合作,根据我的故事《女巫之夜》(Night of the Witch)来改编剧本。那时洛伊德还从来没写过电影剧本,但我能看出来他创意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个性必将带来一部方方面面都绝佳至极的恐怖电影!事实证明我是对的。我们的剧本很快就被加农(Cannon )电影公司购买。加农电影公司是当时首屈一指的独立电影工作室,诞生了苏珊·萨兰登(Susan Sarandon )和彼得·博伊尔(Peter Boyle )等一系列影星。
自1970 年,发生了很多变化;洛伊德和他耶鲁大学的伙伴迈克尔·赫茨创立了特罗马(Troma )公司,并一举成为目前持续时间最长的独立电影工作室。洛伊德为电影中的超级英雄队伍带来了许多新面孔,比如毒魔托克希(Toxie ),以及我个人最爱的纽约杀人机器(Sgt. Kabukiman N.Y.P.D )。现在,洛伊德的作品已被证明给全世界的电影带来了开创性的影响。看看同时期的昆汀·塔伦蒂诺(Quentin Tarantino )、三池崇史(Takashi Miike )、彼得·杰克逊(Peter Jackson )、伊莱·罗斯(Eli Roth )、加斯帕·诺(Gaspar Noé )、詹姆斯·冈等,他们的作品都受到了《流氓太保》(Class of Nuke’Em High)、《傻密欧与朱丽叶》(Tromeo & Juliet)或是《毒魔复仇4》(Citizen Toxie)的影响。现在想想,也许我应该继续跟洛伊德合作。唯一的问题是,在我们激烈的头脑风暴过程中,每次只要洛伊德想要整晕我,就开始讲中文——这也是他众多的另类才能之一!
洛伊德和迈克尔·赫茨创立特罗马公司时,没有人预料到特罗马能够坚持到今天。多少电影公司纷纷成立,又随着数10 亿的制片资金一起匆匆消失,但特罗马以其超低预算的非主流电影仍然坚持到了现在。的确如洛伊德所说的那样,他就是电影业的疱疹——甩都甩不掉!
那么,为什么洛伊德能够坚持当电影导演这么久?他那扭曲错乱的脑袋里怎么还能够不断地冒出新的电影构思,或者说怎么才能做到不受外界的干扰?洛伊德近40 年的电影制作生涯中如何做到从不妥协?我们之中有谁能说自己可以像洛伊德一样,拍出完全独立的电影,然后又演变成百老汇音乐剧、电视儿童卡通、漫威漫画、动作人偶,等等?(好吧,其实我可以算是一个,但这里的重点是洛伊德,不是我。)在这部独一无二的巨著中,你将会找到答案。
洛伊德·考夫曼创造出了自己的品牌,才使得上述一切都成为可能。他还开创了一种革命性的新方法,在把自己的个人艺术奉献给广大观众的同时,秉承着独立电影和创业理想主义的精神。他是首先预见到新科技影响艺术销售和销售艺术的人之一,虽然可能有人觉得特罗马的作品大多盲目无品、色情暴力,但观众们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后,便会发现洛伊德个人作品的独特艺术。例如,毒魔复仇者在电影史上得到了自己应有的地位,与蜘蛛侠、杰里·刘易斯(Jerry Lewis)和黑武士达斯·维达(Darth Vader)并驾齐驱。
不管电影内容如何,在过去的36 年里,洛伊德似乎已经找到了成功销售电影的方法。这证明了销售自己的电影所需要的不只是才华,不只是努力,还需要独特的销售技巧——洛伊德发明的技巧成功地帮助特罗马与媒体巨头抗衡。真信徒们,这本书将告诉你洛伊德的方法和秘诀,好让你能够做到洛伊德和特罗马每天都在做的事情!准备好享受绝妙的旅程吧——本书充满了欢乐,能让你开怀大笑,但更重要的是,你会学到很多销售电影的知识。记住,洛伊德的电影中大多是270 公斤重的胖子排除炸弹般的腹泻、莎士比亚肌肉女同性恋、印度僵尸鸡、超人大小的丑陋怪物捏爆人头、人牛混种女、雌雄同体歌舞片,如果这样的电影都能卖得出去,那么任何人,尤其是你,当然也能卖出电影!对了,洛伊德,请代我向毒魔托克希和纽约杀人机器表达爱意,另外请把支票直接寄给我!
祝步步高升!
斯坦·李
漫威漫画的创始人、美国漫画大师、
作品包括“蜘蛛侠”、“神奇四侠”、“X战警”、“绿巨人”、“钢铁侠”等
这本书的结构设计得相当巧妙,它似乎没有采用传统的理论-案例-总结的模式,而是更倾向于用一系列相互关联但又各自独立的“商业怪谈”来支撑其核心论点。我个人非常欣赏作者在案例选择上的大胆和跨界。他引用的不仅仅是电影,还涉及到一些看似毫不相关的领域,比如快消品营销和政治公关,这让我意识到,所谓的“内容变现”本质上是一套通用的社会心理操纵术。阅读过程中,我不断地在脑中与我过去看过的其他商业书籍进行对比,发现这本书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完全抛弃了“道德高地”,赤裸裸地展示了市场规则的残酷性。特别是关于如何利用社交媒体的“回音室效应”来放大作品的曝光度,那一段我反复阅读了三遍,里面提到的一些操作手法,如果用在其他产品线上,同样具有极强的实操性。这本书更像是一部现代商业社会学的田野调查报告,只不过它的田野就是那些光怪陆离的荧幕作品。
评分这本书的封面设计真是太抓人眼球了,那种略带嘲讽又充满自信的配色,一下子就吸引了我。我通常对这种“反传统”的书名持保留态度,毕竟“烂”这个字眼在艺术创作领域是挺敏感的。然而,正是这种直白的标题激发了我的好奇心——到底是什么样的理论或经验,能支撑起如此大胆的断言?我猜想,作者一定是在剖析那些表面上被奉为经典的“成功案例”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市场运作逻辑和观众心理学。也许这本书会深入探讨一个残酷的现实:内容质量是否真的如我们想象中那样,是决定一部作品能否被市场接受的唯一要素?我期待它能揭示那些在商业洪流中,如何利用包装、炒作乃至争议性话题来激活潜在消费群体的“黑科技”。这本书的价值可能并不在于教你拍出伟大的作品,而在于提供一套在商业世界中,将任何产品(无论好坏)推向市场的实用工具箱。我希望读完后,能对这个光怪陆离的娱乐产业有一个更清醒、更务实的认知,而不是停留在艺术至上的空想中。从排版和字体选择上也能看出,出版方是希望这本书能以一种轻松、易读的方式触达更广泛的读者群,而不是一本深奥的学术著作。
评分我花了整整一个下午才把这本书的前几章粗略地看了一遍,感觉它更像是一本“行业揭秘”而非一本励志手册。作者的叙事风格极其犀利,几乎没有温情脉脉的铺垫,直接切入商业竞争的核心。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他对“争议价值”的分析。他似乎在暗示,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平庸是最大的原罪,而争议,哪怕是负面的争议,都是一种宝贵的流量货币。我尤其关注他对“目标受众画像”的细致拆解,他描绘的那些“非典型观众”——那些寻求猎奇心理、习惯于在嘲笑中获得群体认同的群体——简直太真实了。这种对人性的洞察力,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和观察之上的,绝非纸上谈兵。这本书的语言充满了一种冷峻的商业幽默感,讽刺中带着一丝无奈,让人在捧腹大笑之余,又不得不正视其中的深刻逻辑。它没有提供“如何让电影变好”的指导,而是提供了“如何让电影被看见”的剧本。这种反向思维的构建,使得全书的逻辑链条异常坚固,让人无法轻易反驳。
评分这本书给我带来的最大冲击是思维模式上的颠覆。我原本以为,要让一部作品成功,核心在于不断打磨自身的“闪光点”。而这本书却提出了一个完全对立的观点:你不需要一个完美的钻石,你只需要一个足够大的、能被聚光灯照亮的石头。它不仅仅是关于电影的,它关于的是在任何竞争环境中如何最大化可见度的问题。作者用一系列令人瞠目结舌的案例,证明了“烂”本身也可以成为一种强大的营销标签,因为它自带话题性和讨论基础。全书行文流畅,逻辑自洽,虽然内容大胆,但作者的论证过程却异常严谨,如同在解剖一个精密的商业机器。我感觉自己阅读的不是一本畅销书指南,而是一份关于如何在信息过载时代打破沉默的“生存手册”。它成功地将商业的功利性与艺术的表达欲进行了冷酷的对撞,并清晰地指出了胜利的天平会倾向哪一方。
评分初翻这本书时,我曾担心它会变成一本充斥着八卦和廉价爆料的“小报”读物,但事实证明我的担忧是多余的。作者的文字功底深厚,即便是讨论最市侩的商业策略,也能保持一种克制且富有洞察力的笔调。他似乎非常擅长捕捉那些微妙的社会情绪波动,并懂得如何将这些情绪转化为购买力。我特别喜欢他对“预期管理”这部分的阐述。他剖析了如何通过故意压低预期,让观众在观看后产生一种“比想象中好一点”的错觉,从而在口碑传播上占据先机。这种细致入微的心理战术,远比那些鼓吹“真诚打动人心”的空泛之词来得有效得多。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的实用性极强,它似乎在对读者低语:“别管艺术了,我们来谈谈生存。”对于那些在创作领域感到迷茫,找不到出路的创作者来说,这本书可能是一剂猛药,让人瞬间清醒。
评分值得买!!!!!!!!!
评分非常满意!相当给力!一切OK!全五分!
评分挺好
评分很好笑的一本书,内容精彩万分
评分京东买的东西,一直都很满意啊~
评分不错不错,下一次还买!
评分正版好书,京东送货快
评分值得买!!!!!!!!!
评分发货速度快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