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不生病的孩子是妈妈最大的福气!
30年儿科临床经验的医生教你——
★7个养育误区 这样养育孩子,让孩子少生病、更健康。
★8个用药常识 这样给孩子用药,药效更好发挥,减少用药负担。
★9个突发意外 这样处理突发意外,关键时刻能救命。
★50多个常见病护理 这样护理生病的孩子,让孩子康复得更彻底。
当孩子出现发烧、感冒、咳嗽、中暑时,一书在手,帮你全面护理孩子,不再慌乱。
内容简介
《妈妈怎么做,孩子不生病 孩子生病了,妈妈这么做》一书主要介绍了一些育儿知识及孩子生病时的家庭护理。孩子发烧总不退?孩子咳嗽总是反复?孩子一上幼儿园就生病?孩子不好好吃饭……当孩子因为生病而难受得哭闹时,大多数妈妈都不知道怎么做。本书首度公开有30年临床经验的儿科医生的育儿诀窍,帮你快速分辨孩子的疾病,缓解孩子的身体不适,让孩子少生病、不生病。
作者简介
张玉柱,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儿科主任。河北省预防医学会儿童生长发育与疾病预防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委员,新生儿学科带头人,先后在省二院、北大妇儿医院进修深造,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于哮喘、癫痫、遗传代谢病及儿童生长发育方面的问题,有很高的造诣。
内页插图
目录
第一章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家庭医生孩子一生病,全家都六神无主
养娃是个技术活,每对父母都应学点医学知识
身为父母,了解孩子的身体构造很必要
孩子具有惊人的自愈力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
去看医生前,父母应该了解的问题
第二章 让孩子少生病的智慧为了孩子的发育,别用学步车让孩子学走路
孩子比大人少穿一件衣服会更舒服
孩子边吃边玩,怎么办
少让孩子吃反季节的蔬菜和水果
吐奶,是孩子在抗议
给孩子断奶的诀窍
睡前喝奶的孩子爱生病
如何让孩子在幼儿园少生病
第三章 孩子应该怎么用药给大人的药,不能给孩子吃
孩子不想吃药,怎么办
不同年龄段的孩子,要用不同的药物剂量
饭前服还是饭后服——药物的最佳服用时间
孩子必须输液时,妈妈要从4方面规避风险
抗生素如何使用才安全
警惕孩子被滥用激素
给孩子喂药的10个“不要”
第四章 孩子发烧了怎么办——小儿发热疾病防治孩子一发烧就吃药吗
输液、打针的背后——发烧为何总是反反复复
退烧不能指望用地塞米松速战速决
38.5℃以下的发烧,首选物理降温
3个月以上的孩子发烧,对乙酰氨基酚是首选药
美林退烧作用强,6个月以下的孩子不要用
幼儿急疹引起的发烧,护理是关键
高烧超过5天,可能是川崎病
孩子高烧“抽风”,父母三步走
第五章 孩子感冒、咳嗽老不好怎么办——小儿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感冒分两种——流感和普通感冒
孩子得了“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怎么办
4岁以下的孩子谨慎服用复方感冒药
孩子经常感冒,可以打“丙种球蛋白”吗
止咳先化痰,父母别盲目给孩子止咳
孩子长时间咳嗽就可能是百日咳
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可滴点生理盐水
春天腮腺炎作乱,妈妈巧应对
第六章 孩子积食、便秘了怎么办——小儿消化系统疾病防治
第七章 孩子长了湿疹怎么办——小儿常见皮肤疾病防治
第八章 孩子有了口腔溃疡、鼻炎怎么办——小儿常见五官疾病防治
第九章 孩子营养不良、尿床怎么办——小儿其他常见病防治
第十章 孩子遇到紧急情况怎么办——小儿意外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精彩书摘
输液、打针的背后——发烧为何总是反反复复
在不到一个半月的时间里,一个叫童童的3岁孩子已经来我们医院就诊三次了,而且他三次来就诊都是因为感冒发烧。童童第一次来就诊,是一个半月前,当时他高烧40℃不退,送到医院一检查是肺炎,在医院住院接受了一周的治疗才恢复健康。可没想到他回去后,才上了几天幼儿园,就又感冒发烧了,而且症状比上一次更严重,导致他在医院住了一个月才康复。他回家后没几天,赶上下了一场大雪,在他不依不饶的吵闹下,父母不得不带他出去打雪仗,结果第二天早上童童就又发烧了,不停咳嗽,还直流鼻涕,没办法,父母只能赶紧送他来医院,挂了我的号看病。
还好,童童这次的症状不算严重,我给他开了一点退烧药和感冒药,嘱咐回去让孩子多喝水,注意别着凉。最后,童童父母问了我一个问题:“为什么孩子每次感冒总是会反反复复地发烧?”
要弄懂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先弄懂“发烧是什么?”这个医学常识。许多人以为发烧是一种疾病,把烧退了就能把病治好。这种认知真是大错特错。发烧不是什么疾病,它不过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是人体在调动免疫系统对抗疾病的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症状,可见发烧并非完全是坏事。可能引起发烧的疾病有很多,但体温的高低与疾病的严重程度不一定成正比。因为每个人的体质不同,体温调节的敏感度也会不同,有的人只是患了一点儿小感冒就会发高烧,有些人即使被病毒或细菌等其他病原体严重感染了,体温也未必会升到很高。
给孩子吃退烧药,只是缓解了发烧这一个症状,并不能治疗引起发烧的感染本身,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治标不治本”,要想彻底治愈疾病,需要针对造成感染的病原体本身来用药。即便是一个普通的感冒,患儿反复发烧3~4天也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往往是吃了退烧药就能退烧,过了几小时后体温又升了上去,这是正常现象。
而且,对于免疫功能正常的孩子来说,得了普通感冒其实不用特意使用药物来“治本”的,事实上,没有药物可以用来“治本”,因为人体内的免疫系统完全可以把普通感冒病毒从身体里清除出去。但大家都知道,斗争都是需要过程的,瞬间决出胜负的事只可能出现在武侠小说中,因此我们的免疫系统和普通感冒病毒做斗争也需要有一个“知己知彼”的准备过程,不可能一看到病毒进入身体就迅速把它清剿,而是要先花1~2天的时间试探一下敌人的虚实,然后再花1~2天的时间准备自己的武器——产生特异性的抗体,有针对性地把病毒清剿,所以普通感冒常常会有3~4天的反复发烧。
此外,不仅是免疫系统与普通感冒病毒作战需要时间,将病毒赶走后免疫系统还需要清理战场(即咳出呼吸道分泌物以及修复受损的呼吸道黏膜),这也需要时间,而且比作战需要的时间更长,因此孩子患普通感冒后咳嗽两周左右也是正常现象,父母也没必要对此太过担心。
感冒引起的鼻塞、流涕,可滴点生理盐水
“大夫,我家孩子鼻子不通气还流鼻涕,都哭闹了好几天了,您给开点感冒药吧。”一天早上,我刚到办公室,就有一位妇女抱着一个半岁左右的孩子走了进来。
“孩子多大了?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有几天了?吃药了吗?”我一边用体温计给孩子量体温,一边询问道。
“孩子七个月了,三天前开始有点流鼻涕,但我们没怎么在意,没想到这两天严重了,孩子总是又哭又闹的,我怕再拖下去会更严重,所以想来买点感冒药。”孩子的妈妈一边哄着哭闹的孩子一边回答。
“除了鼻塞、流鼻涕,还有别的症状吗?”
“暂时还没有发现。”
“如果是这样,我觉得孩子太小了,不建议给孩子服用复方感冒药,你可以试着往孩子的鼻子里滴一点生理盐水,或许可以有所缓解,如果效果不好,你再来找我。”那位女士听后轻轻地点了点头,半信半疑地离开了。
一周后,这位妈妈抱着孩子专门来医院找我,一见到我就高兴地说:“大夫,真是谢谢您了,用了您的方法后,我家孩子鼻塞、流鼻涕的症状果然好转了,一片药都没吃病就好了,我今天特意带着孩子来谢谢您。”
在小儿感冒中,鼻塞、流鼻涕的症状很常见,孩子的鼻子被堵住了之后会十分难受,特别是在晚上,鼻塞常常使孩子憋醒。在这种情况下,把生理盐水滴到孩子的鼻孔里,不仅可以滋润孩子的鼻孔,还可以起到清洁鼻腔的作用,使鼻子恢复通气。
妈妈们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说的生理盐水并不是普通的盐水,而是医院用来输液的灭菌生理性氯化钠。使用时,先用灭菌的小滴管把盐水吸出来,然后滴一小滴到孩子的鼻孔里,一次一定不要滴入太多,否则会造成孩子鼻子的不适。也可以把生理盐水滴到灭菌的棉棒上,然后轻轻地塞进孩子的鼻孔里,刺激他的鼻子,让他打喷嚏,把堵在鼻子里的东西打出来,也可以使鼻塞得到缓解。当然,如果妈妈们嫌去医院里买生理盐水太麻烦的话,也可以去药店买生理性海水鼻腔喷雾剂,只是价格偏高。
其实,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的疾病,它从开始到结束会有一个发展的病程。感冒一开始表现出来的症状一般主要是鼻塞、流鼻涕或者嗓子沙哑,这是由于感冒病毒对鼻咽的局部产生了影响。随后,病毒进入身体,人体内的免疫系统会做出一系列的反应,体温的调节中枢会将体温上调,从而导致发烧,这种状况通常会持续3~5天。烧退后,有时还会出现咳嗽的症状,一般会持续两周左右。
生理盐水不仅可以用来治疗鼻塞,对咳嗽也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如果孩子咳嗽得厉害,影响了睡眠,可以选用生理盐水来做雾化吸入,以此保持孩子的呼吸道湿润,减少刺激引发的咳嗽。当然,对于大多数的家庭来说,雾化机的成本太高,使用起来也不方便。所以在家里,妈妈们可以充分地利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40%~50%之间,不要太湿,否则容易导致细菌、霉菌滋生。除此之外,还可以选择吸入水蒸气的方式来降低孩子气道的过度反应,但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使用自来水或矿泉水,而必须使用蒸馏水。
……
《宝贝无恙:守护孩子健康成长全攻略》 一、引言:当孩子的小咳嗽变成妈妈的大担忧 每一个新手父母都曾有过这样的时刻:看着怀里那个娇嫩的小生命,心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和无尽的爱。然而,当那一声清脆的咳嗽,或是一个小小的鼻涕,打破了这份宁静,父母的担忧便如潮水般涌来。孩子生病,对于一个家庭而言,不仅仅是身体上的不适,更是一场心灵上的考验。看着孩子因为不舒服而哭闹,那种无助和焦灼,是每一个曾经经历过的父母都能深刻体会的。 我们深知,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是父母生命的延续。他们的健康,牵动着全家人的心。面对孩子生病,很多妈妈会陷入困惑:该不该马上找医生?家里常备的药物够不够用?孩子这样吃是不是能好得快一些?到底应该怎么做,才能让孩子少受罪,快点好起来?这些问题,无数个夜晚,无数次地在妈妈的心头萦绕。 本书并非一本简单的育儿指南,它更像是一位经验丰富的知心好友,一位严谨细致的家庭保健顾问,一位充满智慧的育儿导师。我们希望通过这本书,为您提供一套系统、全面、实用且充满人文关怀的育儿解决方案,帮助您从容应对孩子生病时的各种状况,不仅关注疾病本身,更关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需求,最终实现“妈妈轻松,孩子健康”的美好愿景。 二、破解孩子生病的“为什么”:认知是第一步 在真正着手解决问题之前,了解问题的根源至关重要。孩子为什么会生病?常见的疾病有哪些?它们是如何发生的?只有对这些基本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我们才能更好地预防和应对。 孩子免疫系统的“新手挑战”:婴幼儿的免疫系统尚在发育完善中,就像一个初出茅庐的新兵,面对外界环境中形形色色的病原体(细菌、病毒等),往往显得力不从心。母乳喂养的宝宝可以获得一部分来自母体的抗体,但随着月龄增长,这份“保护伞”会逐渐减弱,宝宝需要通过自身的接触和抵抗,逐步建立起强大的免疫屏障。 常见“敌人”的识别与分类:本书将系统介绍儿童常见的呼吸道感染(如感冒、流感、咽炎、支气管炎)、消化道疾病(如腹泻、呕吐、便秘)、皮肤问题(如湿疹、痱子、蚊虫叮咬)、耳鼻喉疾病(如中耳炎、鼻塞)等。我们将深入浅出地解析它们的病因、典型症状、发展过程,帮助您快速识别,区分轻重缓急。 天气变化与季节性疾病:春秋季的过敏、夏季的肠胃不适、冬季的呼吸道疾病,季节的更替总是伴随着一些特定的健康挑战。了解这些规律,能让您提前做好准备,在换季时为孩子提供更周全的防护。 过敏体质的“悄悄话”:有些孩子天生容易对某些物质过敏,这可能表现为皮肤瘙痒、呼吸道不适甚至消化不良。本书会指导您如何观察和判断孩子是否是过敏体质,以及如何通过调整饮食和环境来管理过敏反应。 三、预防胜于治疗:构建孩子的“健康城堡” “防患于未然”是养育健康宝宝的不二法门。当我们能够有效预防疾病的发生,孩子就能在更少病痛中茁壮成长。 科学喂养,筑牢第一道防线: 母乳喂养的“黄金秘籍”:如果您选择母乳喂养,我们将为您提供如何延长母乳喂养时间、母乳喂养的营养补充建议,以及如何处理母乳喂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 辅食添加的“智慧艺术”:随着宝宝长大,辅食添加是关键。本书将详细指导您如何循序渐进地添加辅食,确保营养均衡,同时避免引起消化不良或过敏。从米粉到蔬菜泥,从肉泥到豆制品,每一步都有科学的建议。 “百病不侵”的均衡膳食:对于大龄儿童,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至关重要。我们将为您提供针对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营养需求建议,如何搭配食物,如何鼓励孩子尝试健康食物,远离加工食品和垃圾食品。 环境营造,守护一方净土: 室内空气质量的管理: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温湿度适宜,定期清洁,避免二手烟和宠物毛发等致敏原,这些都是守护孩子呼吸道健康的关键。 居家卫生习惯的养成:从小培养孩子勤洗手、不乱摸、不咬指甲等良好卫生习惯,能大大降低感染的风险。 科学作息,精力充沛的秘密: 规律的睡眠:充足且高质量的睡眠是孩子身体修复和免疫力提升的重要保障。本书将提供不同年龄段孩子的睡眠需求建议,以及如何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睡眠习惯。 适度的运动:户外活动和室内运动不仅能增强体质,还能帮助孩子释放压力,保持愉快心情。我们将推荐适合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运动方式。 疫苗接种的“最佳时机”:疫苗是现代医学预防传染病最有效的手段之一。本书将提供国家推荐的儿童疫苗接种计划,并解答您关于疫苗安全、接种流程等方面的疑问,帮助您做出明智的选择。 四、当孩子发出“求救信号”:居家护理的智慧 即使做好了充分的预防,孩子偶尔还是会生病。这时,如何科学、及时、有效地进行居家护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信号解读师”:识别疾病的早期迹象: 体温异常的“温度计哲学”:如何正确测量体温?不同年龄段发烧的界限是什么?何时需要警惕高烧?本书将为您详细解读。 精神状态的“晴雨表”:孩子精神好不好,食欲怎么样,这是判断病情轻重的重要指标。我们将教您如何通过观察孩子的整体状态来评估病情。 咳嗽、鼻涕、呕吐、腹泻的“细致观察”:不同性质的咳嗽(干咳、湿咳)、鼻涕的颜色和性状、呕吐物和排泄物的特征,都可能包含着疾病的信息。 “家庭药箱”的科学管理: 必备药品清单:退烧药、止咳药、止泻药、鼻塞缓解剂……哪些是儿童家庭药箱的常备军?我们为您提供一份详细的清单,并强调不同药物的适用年龄和剂量。 正确用药的“禁忌症”:哪些药物不适合儿童?哪些药物不能与特定食物同服?如何避免药物的副作用?我们将为您一一解答。 非药物疗法的“温和力量”:温水、盐水、热敷、按摩……这些看似简单的方法,在很多时候都能起到很好的辅助治疗作用。 “营养师”的战场:生病期间的饮食调理: “易消化”原则:生病时,孩子的消化系统可能比较脆弱。我们将指导您如何准备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米粥、面条、蒸蛋羹、煮水果泥等。 “水分补充”的重要性:发烧、腹泻、呕吐都会导致身体水分流失。本书将强调及时补充水分的重要性,并推荐适合孩子的饮品。 “食欲不振”的应对策略:孩子没胃口怎么办?如何巧妙地鼓励孩子进食? “舒适度创造者”:让孩子安心养病: 营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保持室内安静,避免过度打扰,让孩子能安心休息。 安抚孩子的情绪:生病的孩子常常会感到不安、烦躁。用温和的语言、温柔的拥抱来安抚孩子,让他们感受到爱和安全感。 适当的娱乐和互动:当孩子精神稍有好转,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玩一些温和的游戏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让他们心情愉悦。 五、何时需要“专业的支援”:医生的“黄金搭档” 虽然我们强调居家护理的重要性,但及时寻求专业医疗帮助,是保障孩子健康的关键。 “报警信号”的识别: 高烧不退或反复发烧:哪些情况下的发烧需要立即就医? 呼吸困难或急促:当孩子出现呼吸不畅、鼻翼扇动、喘息等症状时,应立即就医。 精神萎靡,反应迟钝:如果孩子异常嗜睡,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可能是病情严重的信号。 持续呕吐或腹泻,伴有脱水迹象:如尿量明显减少、口唇干燥、眼窝凹陷等。 剧烈腹痛或局部疼痛:如果孩子出现无法忍受的腹痛,或指着某个部位疼痛,需要警惕。 皮疹伴有发烧或精神状态改变:某些皮疹可能提示着严重感染。 “就医前的准备”: 记录孩子的症状:在去看医生之前,仔细记录孩子的症状、发病时间、持续时间、用药情况等,这将有助于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 带好相关病历和检查报告:如果孩子之前有就医史,带上相关的病历和检查报告,能让医生更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情况。 “与医生有效沟通”的艺术: 清晰陈述病情: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向医生描述孩子的症状和您的担忧。 积极提问:不要害怕提问,关于孩子的病情、治疗方案、用药方法、注意事项等,都应该主动与医生沟通。 理解并遵从医嘱:医生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出专业的治疗建议,请认真理解并严格遵从。 六、特殊情况的应对:让爱心与智慧同行 除了常见的疾病,孩子在成长过程中还可能面临一些特殊情况,需要父母的特别关注和细致应对。 过敏反应的紧急处理:当孩子出现严重的过敏症状,如呼吸困难、面部水肿、荨麻疹等,应立即就医,并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 意外伤害的初步处理:跌倒、碰伤、烫伤、误食等意外情况,本书将指导您如何进行初步的处理,并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慢性疾病的管理:对于患有哮喘、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孩子,本书将提供一些日常管理的建议,以及如何与医生协作,帮助孩子更好地管理病情。 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孩子生病不仅影响身体,也可能影响情绪。关注孩子的情绪变化,给予及时的心理支持,是整体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七、结语:与孩子一同成长的幸福旅程 养育孩子,就像一场充满惊喜与挑战的旅程。生病,无疑是这场旅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雨”。但请相信,作为父母,您拥有无限的爱和智慧。 本书为您提供了一个全方位的育儿视角,让您在面对孩子生病时,不再感到孤立无援。我们希望,通过本书,您能够建立起坚实的育儿信心,掌握科学的育儿方法,成为孩子最坚实的后盾。 让每一个孩子都在充满爱与健康的怀抱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这是我们共同的心愿。愿这本书,成为您育儿路上最温暖的陪伴,最得力的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