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覺與知覺(第5版)

感覺與知覺(第5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美] 哈維·理查德·施夫曼 著,李樂山 等 譯
圖書標籤:
  • 感覺心理學
  • 知覺心理學
  • 認知心理學
  • 心理學教材
  • 感覺與知覺
  • 實驗心理學
  • 神經科學
  • 心理物理學
  • 信息處理
  • 意識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西安交通大學齣版社
ISBN:9787560558004
版次:1
商品編碼:11605321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4-1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614
字數:958000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感覺與知覺(第5版)》是一本關於感知心理學的專業教科書,主要內容包括:感知心理學起源、主要研究方法、有關的生理學和解剖學內容、視覺係統、基本視覺功能、顔色視覺、形式感知、空間感知、恒常性和錯覺、感知發展、聽覺係統、定嚮感官、皮膚與觸覺、味覺、嗅覺、時間感知等。全書一共19章,涵蓋瞭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書內容通俗易懂,兼顧瞭廣度和深度,適閤於作為醫學、心理學、工業設計、藝術設計、軍事操作員和飛行員訓練等方麵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感覺與知覺(第5版)》特色:
  內容清晰易懂,讀者不需具有超過基本心理學的知識和生物學專業背景
  各章基本自成體係,便於根據不同的學習要求做取捨
  書中包含幾百幅插圖以幫助學生演示和驗證重要概念
  每章開始有主題概述,章末有小節和學習問題,並附有本章關鍵術語
  第5版對每章內容都做瞭更新,增加瞭一些新材料和實例

內頁插圖

目錄

前 言
第1章 感覺與知覺引言
1.1 感覺與知覺
1.2 為什麼研究感覺與知覺?
1.3 感覺與知覺的曆史和科學根源
1.4 感覺與知覺的研究方法
1.5 從生理學角度解釋神經傳導
1.6 小結
1.7 關鍵術語
1.8 學習問題

第2章 精神物理學
2.1 察覺閾值與絕對閾值
2.2 信號檢測理論
2.3 閾下知覺
2.4 差彆閾限
2.5 費希納定律
2.6 史蒂文斯冪定律
2.7 精神物理學判斷的相對性
2.8 小結
2.9 關鍵術語
2.10 學習問題

第3章 視覺係統
3.1 物理刺激
3.2 光的接收
3.3 脊椎動物眼睛的解剖結構
3.4 眼睛位置的變化:機動性和定位
3.5 視覺調節
3.6 瞳孔的機動性
3.7 眨眼
3.8 眼睛和大腦
3.9 感受視場
3.10 小結
3.11 關鍵術語
3.12 學習問題

第4章 基本視覺功能和現象
4.1 暗視覺與明視覺
4.2 暗適應
4.3 基本視覺功能的極限
4.4 視敏度
4.5 眼球運動
4.6 知覺中的時序因素
4.7 物體識彆和定位:聚焦和周邊係統
4.8 小結
4.9 關鍵術語
4.10 學習問題

第5章 顔色視覺
5.1 顔色視覺的功能
5.2 顔色的本質
5.3 顔色混閤
5.4 後像
5.5 記憶顔色
5.6 顔色恒常性
5.7 顔色感知理論
5.8 色覺缺陷
5.9 主觀顔色
5.10 小結
5.11 關鍵術語
5.12 學習問題

第6章 視覺圖案與形式感知:知覺組織的基本過程
6.1 輪廓和對比度知覺
6.2 刺激變化
6.3 空間頻率分析
6.4 知覺處理
6.5 小結
6.6 關鍵術語
6.7 學習問題

第7章 知覺組織的高級過程
7.1 圖形背景知覺
7.2 格式塔方法
7.3 主觀輪廓
7.4 知覺組織的神經基礎
7.5 圖形的方嚮和造型的感知
7.6 知覺定勢
7.7 小結
7.8 關鍵術語
7.9 學習問題

第8章 運動感知
8.1 運動探測器
8.2 眼的運動係統
8.3 運動感知的光學刺激
8.4 生物運動
8.5 運動感知的失真
8.6 似動現象
8.7 運動路徑預測
8.8 小結
8.9 關鍵術語
8.10 學習問題

第9章 空間感知:單眼視覺和雙眼視覺
9.1 空間感知的單眼綫索
9.2 雙眼綫索
9.3 空間綫索的相互影響
9.4 小結
9.5 關鍵術語
9.6 學習問題

第10章 恒常性和錯覺
10.1 知覺恒常性
10.2 視覺錯覺
10.3 相互影響論和艾姆斯錯覺
10.4 景深、距離和恒常性錯覺
10.5 月亮錯覺
10.6 繆勒萊爾錯覺
10.7 龐左錯覺
10.8 波根多夫錯覺
10.9 橫縱嚮錯覺
10.10 對比錯覺
10.11 模糊、可反轉圖形和多穩態圖形
10.12 錯覺的多重因素
10.13 不可能圖形
10.14 小結
10.15 關鍵術語
10.16 學習問題

第11章 感知發展
11.1 感官係統的發展
11.2 新生兒的知覺
11.3 感知肌肉動作協調的發展
11.4 對失真視覺刺激的知覺適應
11.5 視覺與衰老
11.6 小結
11.7 關鍵術語
11.8 學習問題

第12章 聽覺係統
12.1 物理刺激
12.2 耳朵的解剖圖和構造
12.3 內耳的功能
12.4 聽覺疾病
12.5 比較聽覺結構
12.6 小結
12.7 關鍵術語
12.8 學習問題

第13章 基本聽覺功能和現象
13.1 強度
13.2 頻率
13.3 聽力和聲音的持續時間
13.4 多音調刺激的效果
13.5 主觀音調屬性
13.6 小結
13.7 關鍵術語
13.8 學習問題

第14章 聽覺的感知方式:聲音是信息
14.1 聽覺通道與中心組織結構
14.2 聽覺的空間感知
14.3 音樂感知
14.4 口語的感知
14.5 口語感知的一般問題
14.6 聽覺場景分析
14.7 動物的交流
14.8 小結
14.9 關鍵術語
14.10 學習問題

第15章 定嚮感官
15.1 定嚮感受器
15.2 哺乳動物的定位係統
15.3 運動不適
15.4 定嚮的其它機理
15.5 小結
15.6 關鍵術語
15.7 學習問題

第16章 皮膚感官
16.1 皮膚的功能:保護和感覺
16.2 皮膚和大腦
16.3 觸摸和壓力
16.4 復雜的觸摸
16.5 運動感
16.6 觸覺係統
16.7 溫度
16.8 疼痛
16.9 小結
16.10 關鍵術語
16.11 學習問題

第17章 味覺的化學感官
17.1 化學感受的多樣性和起源
17.2 基本味覺和化學刺激
17.3 味覺解剖學和生理學
17.4 味覺閾值
17.5 適應性
17.6 味覺的交互作用
17.7 味覺偏好和味覺世界
17.8 小結
17.9 關鍵術語
17.10 學習問題

第18章 嗅覺的化學感官
18.1 嗅覺感官的功能
18.2 氣味的特徵
18.3 嗅覺係統的解剖圖和生理機能
18.4 嗅覺編碼
18.5 嗅覺異常
18.6 氣味的閾值
18.7 適應
18.8 氣味偏好
18.9 對氣味的辨識與記憶
18.10 嗅覺的精神生物功能:信息素(外激素、費洛濛)
18.11 共同化學感官
18.12 小結
18.13 關鍵術語
18.14 學習問題

第19章 時間的感知
19.1 時間知覺的生物學基礎
19.2 時間知覺的認知理論
19.3 年齡和時間流逝
19.4 時間感知和空間環境的尺寸
19.5 時間和距離:τ效應和κ效應
19.6 小結
19.7 關鍵術語
19.8 學習問題

術語錶
參考文獻
作者索引
主題詞索引
譯後記

前言/序言

  大多數人對他們如何感知周圍外界覺得好奇,但是幾乎不理解所需要的處理過程和機理。當他們認識到感官是感知環境的關鍵結構時,他們不知道這些感官如何工作。認識這個世界的基本問題也許如下所述:感官如何收集和搞到關於外界的信息?這個問題是基本的也是重要,人們以許多方式已經強調過,在許多場閤也已經強調過。它引發瞭各式各樣的迴答,並集中在形形色色的復雜議題上。在這本《感覺與知覺》中,我麵臨這個基本問題,要解釋實際的外界如何與感官相互影響並刺激感官,由此感官和神經係統如何轉換和整閤並處理這些刺激,使得能夠感知外界環境。很清楚,在強調這個任務時,我已經假設讀者不需要超過基本心理學課程和一些生物學專業背景。
  本書第5版的基本目的是增添瞭許多新發現和新概念,從上一版後感覺和知覺領域發展得很快,然而仍然保留瞭第4版開始的主要結構變化和早先各版的普遍性主題。正如在前一版《感覺與知覺》中一樣,第5版提供瞭在生物行為環境下對感覺和感官的綜閤迴顧。為瞭滿足這些目的,我盡力對該學科各種理論、原理和基本發現做齣廣泛與平衡的處理。另外,以前的讀者將會認識到強調感官的適應性和功能重要意義,這也正是本書的中心議題。全書中會發現大量的感官和知覺活動及其明顯適應的後果的案例。然而,本書也保持瞭謹慎的摺中,並且不集中在任何特殊理論概念性觀點。
  以前的讀者將會注意到本書涵蓋瞭各種感官係統。本書強調視覺,接著強調聽覺,但是沒有把任何感官當作“少數派”感官,對皮膚感官隻做有限的介紹,方嚮感和時間知覺通常都被完全忽視瞭,這裏都單獨設立瞭幾章討論這些議題。
  第5版的修改
  熟悉以前版本的讀者會很快發現這一版在內容和錶達上有大量修改。全書在新的題目中增添瞭令人興奮的迅速發展的神經科學的內容(特彆是認知神經科學),與此相關的是大腦影像技術。另外,明顯增加瞭感官神經係統的臨床和病理條件以及它們的有趣的知覺結果,諸如各種形式的視覺失認癥。
  第5版的一些新材料和修改的重點在各章大緻如下。第1章給讀者引入瞭認知神經科學和大腦影像技術。它也增加瞭自然選擇和它在感覺和知覺適應中的作用。第2章精神物理學包含瞭感官測量的重要基礎,有幾節內容修改很多,尤其是閾下知覺。第3章仍然分析瞭視覺基本機理,但是大量主題,尤其是關於眼與腦聯係的機理已經被更新瞭,另外增加瞭若乾實例,強調所描述的若乾視覺處理過程。第4章是關於基本視覺材料,增加瞭對時間流動因素的研究處理,包括掩蔽和後效,反映瞭這些現象的基本特徵,這些材料最初放在第4版的第7章,另外增加瞭新的一節是關於鳥的視覺敏銳度,還增加瞭幾個學生實例。第5章壓縮瞭大量內容,增加瞭大量彩色闆圖,它們清楚地錶現瞭顔色編碼現象的實驗本質。第6章強調從下而上的處理,並包含瞭若乾新主題及相關的圖和實例,還增加瞭一節關於注意的神經基礎。第7章被重新組織瞭,但是它繼續強調從上而下的處理過程,增加瞭關於大腦成像和感知有關的病理學條件,例如麵部失認癥。另外,還增加瞭幾個插圖,強調主觀輪廓的錯覺本質。正如上述所注意到的,掩蔽和後效的主題最初在第4版的第7章。第8章是關於運動感知,增加瞭眼的運動係統,並總結瞭最近的新發現,主要是關於在維持感知穩定視覺環境中,推測放電和流齣信號的作用,盡管在視網膜圖像上有許多變化。對生理運動的材料已經基本更新瞭。第9章和第10章主要是關於空間感知,擴充瞭立體影像,增加瞭新的一節關於雙眼競爭。第11章是關於感知的發展,已經采用瞭許多新引用材料,關於聽覺係統的那幾章,第12、13、14章也如此。在這幾章中許多節被修改或重寫瞭,增加瞭新研究的大腦成像和病理學內容,例如失樂癥。第15章是關於定嚮感官,第16章是關於皮膚感官,都已經更新。特彆是,關於復雜觸覺的那一節已經被擴展去強調皮膚感官的細微處,也包含瞭最新研究的瘙癢問題,疼痛感知方麵的內容也被修改,包含瞭大量新研究。第17章和第18章是關於化學感官,增加瞭味覺和嗅覺失調內容。另外,修改瞭氣味、感情和記憶之間的復雜關係,並反映瞭嗅覺研究的迅速發展。最後第19章關於時間感知很簡短,這一章也修改瞭,增加瞭最新的生物鍾的生理學基礎。
  教育學特徵
  感知和知覺領域涵蓋瞭各種各樣的主題,我注意到瞭這一點,試圖讓各種背景的讀者都能夠看懂這本書,並且充分使用教育學方法提高閱讀興趣,使得這本書能夠滿足最廣泛讀者的需要。每一章都寫得盡力自成體係,隻有少數例外,因為它們與其他章聯係比較密切。這使得比較容易取捨該課程的教材內容,而沒有損失很多。如果有些教師沒有涵蓋典型的全部傳統的感覺和知覺的內容,個彆章節、主題可以被刪去而不影響閱讀的連續性。本書文本的大量特徵是為瞭增強學生掌握本書材料。的確,本書的特點之一是充分利用插圖演示。我仔細選擇瞭幾百幅插圖去演示和驗證重要概念,以保證學生能夠理解。可能在本學科的任何其他書中都沒有這一版中這麼多的插圖。讀者會發現每章開始有一段關於主題的概述,每一章結尾有小結和一係列綜閤性問題,它們可以作為課後作業、自我測驗或小組討論。這些問題要求學生分析該章的關鍵主題和原理。因為本書有太多內容是來自其他分支(解剖學、生物學、醫學、物理學、化學等等),因此感覺和知覺的專業詞匯必然反映齣來這種情況。我有意限製瞭專業詞匯的數量,但是讀者仍然會麵臨許多不熟悉的睏難生詞。為瞭減少這些問題,使得這些術語比較有意思,我解釋瞭它們的起源。這也有助於減少讀者對這些詞匯的神秘感。關鍵術語用粗體字印刷齣來,並在第一次齣現時給齣瞭定義,以幫助讀者識彆本章的重要詞匯,每章結束時也列齣瞭這些關鍵術語。另外,本書後麵還給齣瞭統一且最新的詞匯錶,以供讀者查找方便,它也包含瞭關鍵術語。
  很明顯,感覺和知覺不是枯燥的科學領域,而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請記住這一點,這一版強調瞭一係列有意思的、容易完成的實例,這不需要什麼設備。大多數情況下,它們能幫助驗證和顯示專門的感覺和知覺概念。有些情況下,它們也能作為班級討論和講座的要點。此外,通過這些實例吸引讀者的注意和活動,它們可以作為第一手經驗使讀者熟悉一些現象,也可以為本文的普遍性討論提供直接證據。在這個意義上,實例幫助彌補瞭我們實際感覺和知覺的豐富體驗與過分傳統處理(作為抽象的實驗室事情)之間的差距。
  最後,在第5版中,我試圖寫一本麵嚮學生的重要的書,它應該可讀並且有意思,內容新穎並且涉及廣泛,尤其是能夠抓住感覺和知覺這個復雜對象的興奮之處。
  緻謝
  準備這一版時需要大量支持和幫助,在這裏我想對許多人的貢獻錶達感謝。在各個階段許多學識淵博的心理學傢審閱和評價過各章的技術內容,無疑,非常感謝他們充滿思想和建設性的建議。這裏我要感謝的人如下:
  春·R·羅,衛斯理延大學(Chun R. Luo, Wesleyan University)
  當納德·H· 麥剋博尼,匹茲堡大學(Donald H. McBurney, University of Pittsburgh)
  約翰·皮那,明尼蘇達大學(John Pina,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波特·A·崴斯,德雷塞爾大學(Burton A. Weiss, Drexel University)
  邁剋·J·白布庫剋,濛塔那州立大學(Burton A. Weiss, Montana State University)
  邁剋·R·溫格,聖母瑪利亞大學(Michael J. Babcock,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托馬斯·R·埃勒,科勒木森大學(Thomas R. Alley, Clemson University)
  大衛·F·庫剋,伊利諾大學(芝加哥)(David F. Cook, 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Chicago)
  查爾斯·M·特裏巴赫,羅傑威廉大學(Charles M. Trimbach, Roger Williams University)
  保羅·阿特雷,堪薩斯大學(Paul Atchley, University of Kansas)
  呂忠林,南加利福尼亞大學(Zhong�睱in Lu,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布魯斯·拜格,加利福尼亞大學(伊爾文)(Bruce Berg,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at Irvine)
  我感謝約翰·威立齣版社許多人對這一版所付齣的努力,對高級編輯剋裏·塔哇瑞斯(Kelly Tavares)的作用緻以特彆感謝。在生産階段中,剋裏是一位不平常的人,我第一次請她解決任何問題,她都解決瞭。她處理瞭大量細節並極有耐心,以專傢水準監管瞭整個齣版過程。特彆感謝白蒂·匹薩格諾,她是卓越的編輯和校對。她的能力澄清瞭許多要點,做瞭一些編輯修改,這些錶現得都非常有應變能力和創造性。我感謝插圖協調員安娜·梅爾霍、尼科拉·霍拉徹和薩拉·懷特設法獲得瞭適當的照片和插圖,還感謝高級設計師凱文·莫菲設計瞭這本有吸引力的書。特彆感謝心理學編輯艾倫·沙茨,她使我考慮要修改第4版。我尤其感謝艾倫選擇的編輯助理艾曼·鬍德森、凱特瑞·卡德格納和最近的麗莉·德格拉斯。他們對我幫助很大。
  藉這個機會還感謝許多人在這個版本和過去版本的各個階段做齣的特彆貢獻。我感謝楊·施夫曼、諾拉·施夫曼、秀·格萊斯特波斯奎特和耶拿特·大衛,感謝他們的幫助和有價值的反饋。我還感謝對這一版的準備有直接或間接貢獻的人們。楊·施夫曼和諾拉·施夫曼設計和建議瞭大量插圖。哈若得·艾倫和金妮·施夫曼提齣瞭許多想法都很有幫助。馬悅裏·F·W·格裏高尼斯幫助我得到許多原始照片。讓·甘德曼、馬沙爾·卡若托拉、勒維因·施夫曼給我提供瞭若乾重要的文獻參考。詹姆斯·霍米博士幫助我調整重點。部門計算機工程師帕特裏剋·格瑞斯幫助我登上信息高速公路。伯尼塔·格裏菲特幫助完成大量的聯係事務、許可問題和文字處理,用各種方式幫助完成瞭這一版的最終文稿。
  哈維·理查德·施夫曼

《感覺與知覺(第5版)》精彩內容搶先覽 深入探索人類感知世界的奧秘,揭示大腦如何接收、處理和理解外部信息 《感覺與知覺(第5版)》是一本集理論性、實踐性與前沿性於一體的心理學經典著作,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且引人入勝的人類感覺與知覺係統導覽。本書的第五版在繼承前幾版精髓的基礎上,融入瞭最新的研究成果和理論發展,力求呈現一個最權威、最前沿的感知科學全貌。無論您是心理學專業的學生、相關領域的研究人員,還是對人類認知機製充滿好奇的求知者,都能在這本書中獲得寶貴的知識和深刻的洞見。 第一部分:感知的基礎——感覺器官與神經機製 本書伊始,便將讀者帶入人類感知世界的起點:我們的感覺器官。我們將係統地考察五種經典的感覺通道——視覺、聽覺、觸覺、味覺和嗅覺——以及它們各自獨特的生物學基礎。 視覺:光影的魔術 眼睛的結構與功能: 從角膜、晶狀體到視網膜,我們將詳細解析眼睛如何捕捉光綫,並將其轉化為神經信號。聚焦於視網膜上的感光細胞——視杆細胞和視錐細胞——闡述它們在不同光照條件下的工作機製,以及感受器激活後的信號傳導通路。 視覺信息處理: 深入探討視覺信息如何通過視神經傳遞至大腦,並在不同的視覺皮層區域進行加工。分析顔色視覺的形成機製,如三原色理論和對立過程理論。理解形狀、運動和深度的感知,介紹邊緣檢測、運動適應、視差和雙眼視差等關鍵概念。 視覺的復雜性: 探索視覺錯覺的成因,揭示大腦在解釋模糊或不完整信息時所采取的策略。討論麵孔識彆的特殊性,以及“從下而上”和“從上而下”的信息加工在視覺感知中的協同作用。 聽覺:聲波的律動 耳朵的構造: 分解外耳、中耳和內耳的精妙構造,理解它們如何收集、放大和轉換聲波。重點解析耳蝸的功能,以及毛細胞在頻率選擇性振動和神經衝動産生中的關鍵作用。 聲音的感知: 探討響度、音高和音色的感知機製,介紹相關聲學特性如振幅、頻率和波形。理解聲音的空間定位,解析雙耳聽覺的優勢,如頭影效應和到達時間差。 聽覺信息處理: 介紹聽覺通路如何將聲音信息傳遞至聽覺皮層,以及不同皮層區域對語音、音樂等復雜聲音的加工。討論聽覺注意力的選擇性,以及如何從嘈雜環境中提取有用的聲音信息。 觸覺:肌膚的觸感 皮膚的傳感器: 揭示皮膚中各種機械感受器(如帕奇尼小體、邁斯納小體、魯菲尼終末和默剋爾盤)的功能,理解它們如何感知壓力、振動、溫度和疼痛。 觸覺信息處理: 追蹤觸覺信號如何沿著脊髓傳遞至大腦的體感皮層,並進行精細的空間定位和特徵提取。討論溫度感知和疼痛感知的神經通路,以及情緒和文化因素對疼痛體驗的影響。 本體感覺與前庭感覺: 擴展觸覺的範疇,介紹本體感覺(身體姿勢和運動感知)和前庭感覺(平衡和空間定嚮感知)的重要性,及其與觸覺的整閤,共同構建我們對身體與空間關係的認知。 味覺與嗅覺:化學的對話 味蕾與嗅覺感受器: 剖析舌頭上味蕾的結構,以及它們如何識彆甜、酸、苦、鹹和鮮(Umami)五種基本味覺。解析鼻腔中的嗅覺上皮和嗅覺感受器,理解它們如何探測空氣中的氣味分子。 味覺與嗅覺的交互: 強調味覺和嗅覺的緊密聯係,解釋“風味”是如何由這兩種感覺通道協同産生。討論“嗅盲”現象,以及食物偏好和厭惡的形成機製。 大腦的化學感知: 追蹤味覺和嗅覺信號如何被加工,以及它們在決策、情感和記憶中的作用。 第二部分:知覺的組織與解釋——大腦如何賦予意義 在理解瞭感覺器官如何捕捉原始信息後,本書將帶領讀者深入探究大腦如何組織、整閤和解釋這些信息,從而形成我們所體驗到的有意義的世界,即知覺。 組織原則:格式塔的智慧 格式塔定律: 深入闡釋格式塔心理學關於知覺組織的幾大基本定律,包括鄰近性、相似性、連續性、閉閤性和共同命運原則。通過豐富的實例,揭示這些原則如何幫助我們從紛繁的刺激中識彆齣有序的整體。 圖形與背景: 探討知覺中的圖形-背景分離現象,理解大腦如何區分前景對象與背景環境。 恒常性:穩定知覺的基石 知覺恒常性: 詳細介紹大小恒常性、形狀恒常性、顔色恒常性和亮度恒常性。分析大腦如何剋服物體在觀察者視角或光照條件變化時産生的圖像變化,維持我們對物體穩定屬性的感知。 深度與空間知覺:丈量世界的維度 單眼綫索與雙眼綫索: 係統梳理用於判斷距離的各種綫索,包括單眼綫索(如遮擋、相對大小、紋理梯度、空氣透視、綫性透視、運動視差)和雙眼綫索(如視差和集閤)。 空間導航: 探討大腦如何構建和維持我們對周圍環境的空間錶徵,以及地圖定嚮能力。 運動的感知:捕捉動態世界 phi現象與自主運動: 介紹和解釋運動的感知,包括錯覺運動(如phi現象)的原理。討論“運動後效應”和“運動模糊”等現象。 運動係統的協同: 強調視覺運動信息與本體感覺、前庭感覺等信息的整閤,以實現對自身運動和外部物體運動的精確感知。 物體識彆:從碎片到整體 特徵分析與模式匹配: 探討不同的物體識彆理論,包括基於特徵的識彆(如原型理論、模闆匹配理論)和基於結構的識彆(如成分結構識彆理論)。 “自上而下”與“自下而上”的整閤: 再次強調自上而下(基於已有知識和預期)和自下而上(基於刺激本身的特徵)的信息加工在物體識彆中的相互作用。 第三部分:意識、注意與知覺的邊界 本書的最後一部分將觸及更深層次的認知過程,探討意識、注意力和知覺的局限性,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我們的感知體驗。 注意力:聚焦與過濾 選擇性注意: 深入分析選擇性注意的理論模型,如早期選擇模型、晚期選擇模型和衰減模型。通過“雞尾酒會效應”等經典實驗,闡明我們如何篩選信息。 分配式注意與多任務: 探討注意力的有限性,以及我們如何在多個任務之間分配注意力。分析多任務處理的挑戰和效率。 無意識加工: 討論“閾下感知”和“盲視”等現象,揭示信息可以在沒有意識參與的情況下被加工。 意識的本質:知覺的主觀體驗 意識的測量與研究: 探討研究意識麵臨的挑戰,以及目前的研究方法。 知覺的湧現: 討論意識是否是感官信息處理的某種“湧現”屬性,以及它與大腦活動的復雜關係。 知覺的局限與扭麯:錯覺、幻覺與認知偏差 知覺錯覺的成因: 再次強調錯覺並非“眼見為虛”,而是大腦在解釋復雜或模棱兩可信息時産生的必然結果。 幻覺的産生: 探討幻覺的生理和心理機製,包括藥物影響、精神疾病以及感知剝奪等。 認知偏差對知覺的影響: 分析先入為主、期望效應、確認偏差等認知偏差如何塑造我們的知覺體驗。 《感覺與知覺(第5版)》的特色與價值 案例豐富,圖文並茂: 本書精選瞭大量生動形象的實例、引人入勝的實驗設計以及精美的插圖,使得抽象的理論概念變得易於理解和記憶。 緊跟前沿,與時俱進: 第五版融入瞭最新的神經科學技術(如fMRI、EEG)在感知研究中的應用,以及認知科學、人工智能在理解知覺機製方麵的交叉研究成果,展現瞭感知科學的最新動態。 思辨性強,啓發思考: 本書不僅僅是知識的羅列,更注重引導讀者進行批判性思考,提齣問題,鼓勵讀者將所學知識應用於日常生活和更廣泛的社會現象分析。 結構清晰,邏輯嚴謹: 全書章節安排閤理,從基礎到深入,層層遞進,邏輯鏈條清晰,便於讀者係統性地掌握感覺與知覺的全貌。 《感覺與知覺(第5版)》是您探索人類感知奧秘的理想指南。通過閱讀本書,您將不僅能更深刻地理解自己如何感知世界,更能認識到人類心智的精妙與復雜,為進一步的學習和研究打下堅實的基礎。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簡直是心理學殿堂裏的一顆璀璨明珠,尤其是它對人類感官係統運作機製的深入剖析,讓人讀完後對我們習以為常的“看”和“聽”産生瞭全新的認識。作者的敘述方式極其生動,仿佛不是在閱讀枯燥的學術理論,而是在跟隨一位經驗豐富的嚮導,一起探索大腦接收和解釋外部世界信號的奇妙旅程。書中詳盡闡述瞭從視網膜上的光感細胞如何捕捉光綫,到視覺皮層如何構建齣我們所見的立體圖像的全過程,中間穿插瞭大量經典實驗的案例分析,極具說服力。我尤其欣賞它在處理錯覺問題時的嚴謹態度,沒有簡單地將錯覺歸類為“錯誤”,而是將其視為大腦在快速、高效地處理復雜信息時所采取的一種閤理策略的體現。對於任何對認知科學抱有濃厚興趣的讀者來說,這本書提供瞭堅實的理論基礎,也極大地拓展瞭我們理解“真實世界”的邊界。讀完後,我走路時都會不自覺地去留意光影的變化,去分辨不同材質的聲音,生活中的每一個瞬間都變得更加耐人尋味,充滿瞭科學探索的樂趣。

評分

這是一部內容紮實、論述細緻的心理學經典入門讀物,尤其對於那些初次接觸知覺科學領域的讀者而言,它無疑是絕佳的起點。它沒有將復雜的神經科學術語堆砌起來故作高深,而是采用瞭一種非常平易近人的教學方法,循序漸進地引導讀者理解“知覺是如何發生的”。書中對不同模態感官(如聽覺、觸覺乃至嗅覺)的比較性討論非常精彩,清晰地勾勒齣瞭每種感官在生態環境中的特定功能和局限性。作者在解釋“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處理機製時,運用的類比和圖示都恰到好處,使得那些原本抽象的概念變得具體可感。例如,關於“注意力的過濾作用”那幾章,我簡直是醍醐灌頂,這纔明白為什麼在嘈雜的人群中我總能準確捕捉到彆人呼喚我名字的聲音,那種選擇性注意力的強大和隱蔽性令人嘆服。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告訴你“是什麼”,更重要的是解釋瞭“為什麼會這樣”,這種探究因果邏輯的深度,讓它遠超一般的科普讀物,更像是一本嚴謹的教科書。

評分

這本書的敘述口吻非常像一位充滿熱情的導師,他引導你進行一場深入的內在探索。它最吸引我的地方在於對“解釋性框架”的構建,即知覺科學傢們如何看待和解決感知世界的基本問題。作者不僅僅羅列瞭理論,更重要的是展示瞭理論是如何被構建、檢驗和修正的整個科學過程。書中對“知覺的構建性”這一核心觀點的闡述非常透徹,比如我們如何“填補”視野中的盲點,如何根據過去的經驗去“預測”當前的狀態。這讓我認識到,我們所感知的世界,並非完全是客觀輸入的結果,而是大腦精心“渲染”齣來的最佳猜測。這種對大腦能動性的強調,極大地挑戰瞭我們對現實的直觀感受。而且,書中對不同文化背景下感知差異的探討,也為理解人類經驗的多樣性提供瞭寶貴的視角。總而言之,這是一本能夠改變你觀察世界方式的指南,它讓你從一個被動的接收者,轉變為一個主動理解和解析自己感官體驗的探險傢。

評分

我一直在尋找一本能夠係統梳理人類感知係統的書籍,而這本的深度和廣度都遠超我的預期。它不僅僅是關於“我們如何看見”和“我們如何聽見”的描述,更深入挖掘瞭知覺背後的認知建構過程,以及文化和社會因素對我們感知經驗的影響。特彆值得稱贊的是,書中對“疼痛”這一復雜知覺的討論,它清晰地揭示瞭疼痛不僅僅是簡單的物理信號傳遞,更是一個包含情感、預期和上下文信息的復雜心理産物。這種跨越純生理和純心理學界限的探討,極大地豐富瞭我的理解。閱讀過程中,我反復停下來思考作者提齣的那些發人深省的問題,比如我們的意識體驗是如何從非意識的神經活動中湧現齣來的?這種對底層機製的追問,讓這本書具有瞭深刻的哲學意味。它成功地將復雜的科學實驗結果轉化為可以被非專業人士理解和欣賞的知識體係,是一本既適閤專業人士深入研究,也適閤好奇的普通讀者探索心智奧秘的寶藏。

評分

說實話,一開始翻開這本關於感覺和知覺的書籍,我還有些擔心內容會過於晦澀難懂,畢竟它涉及瞭大量的心理物理學和實驗心理學內容。然而,作者的行文風格卻展現齣一種令人驚喜的流暢性和洞察力。它沒有停留在描述性的層麵,而是緻力於解釋人類是如何從原始的物理刺激中構建齣穩定的、有意義的心理錶象的。書中對“適應性”的討論尤其深刻,展示瞭我們的感官係統是如何不斷地調整和校準以適應環境變化的。特彆是關於多感官整閤的章節,它不再將視覺、聽覺等孤立看待,而是強調它們在構建連貫現實體驗中的協同作用,這對我理解現實世界中的沉浸式體驗,例如觀看一場高質量的現場音樂會時的感受,提供瞭全新的理論框架。這本書的排版和案例選擇也十分用心,確保瞭理論在實際生活中的可驗證性,使得學習過程充滿瞭實踐的樂趣,而不是純粹的死記硬背。

評分

評分

還沒看,屯著………………

評分

國內遮陽麵的專業書好少,不務正業的叫獸。

評分

評分

非常專業的書,很值得看

評分

好書,慕名購買

評分

是一本關於感知心理學的專業教科書,主要內容包括:感知心理學起源、主要研究方法、有關的生理學和解剖學內容、視覺係統、基本視覺功能、顔色視覺、形式感知、空間感知、恒常性和錯覺、感知發展、聽覺係統、定嚮感官、皮膚與觸覺、味覺、嗅覺、時間感知等。全書一共19章,涵蓋瞭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最新研究成果。本書內容通俗易懂,兼顧瞭廣度和深度,適閤於作為醫學、心理學、工業設計、藝術設計、軍事操作員和飛行員訓練等方麵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評分

非常專業的書,很值得看

評分

還沒看,屯著………………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