紡織材料學(第4版)

紡織材料學(第4版)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姚穆 編
圖書標籤:
  • 紡織材料
  • 紡織學
  • 材料科學
  • 縴維工程
  • 高分子材料
  • 服裝設計
  • 紡織技術
  • 材料工程
  • 應用科學
  • 工程技術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中國紡織齣版社
ISBN:9787518010288
版次:1
商品編碼:11606360
包裝:平裝
叢書名: “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404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紡織材料學(第4版)》是“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寶規劃教材中的一種。書中介紹瞭紡織縴維、紗綫、織物的分類、形態、結構以及它們的力學、熱學、電磁學、光學等性能和織物服用性能,並分析瞭各種性能的主要特徵指標、測試方法及影響因素。
  《紡織材料學(第4版)》主要作為高等紡織院校紡織工程、非織造材料與工程、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等專業的專業基礎課程教材,也可供其他相關專業師生、紡織企業和科研院所的工程技術人員及營銷人員參閱。

作者簡介

  姚穆,紡織材料學傢和紡織教育傢,中國工程院院士,人體著裝舒適性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曾任陝西省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西安工程大學(原西北紡織工學院、西安工程科技學院)名譽校長,教授,博士生導師、渭南師範學院名譽教授[、蘇州大學紡織與服裝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等職位。姚穆院士在多重加工變形長絲仿毛産品開發應用中有創新,研製成功多種紡織測試儀器,組織製定多項測試標準,為豐富我國紡織原料、軍服麵料更新換代及紡織人纔的培養做齣瞭突齣貢獻。

目錄

緒論
一、紡織材料的概念與範疇
二、紡織材料的分類
三、紡織産業的發展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一章 縴維結構基礎知識
第一節 縴維大分子結構
一、縴維大分子主鏈的化學組成及連接方式
二、側基與端基
三、大分子鏈的柔性
四、相對分子質量及其分布
第二節 縴維的凝聚態結構
一、縴維大分子間的作用力
二、縴維的凝聚態結構
第三節 縴維結構測試分析方法
一、顯微分析技術法
二、X射綫衍射法
三、紅外光譜分析法
四、核磁共振法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二章 紡織縴維的形態及基本性質
第一節 縴維的細度
一、縴維的細度指標
二、縴維的細度不勻及其指標
三、紡織縴維細度測量方法
四、縴維細度對縴維、紗綫及織物的影響
第二節 縴維的截麵形狀
一、縴維異形化
二、異形縴維的特徵與指標
第三節 縴維的長度
一、縴維長度分布與指標
二、紡織縴維長度測量方法
三、紡織縴維長度與工藝的關係
第四節 縴維的捲麯與轉麯
一、縴維的捲麯及錶徵
二、 縴維的轉麯及錶徵
第五節 縴維的吸濕性
一、縴維的吸濕平衡
二、縴維的吸濕指標
三、縴維的吸濕等溫綫
四、吸濕滯後現象
五、溫度對吸濕的影響
六、縴維結構與吸濕的關係
第六節 縴維的拉伸強度
一、縴維拉伸斷裂性能的基本指標
二、斷裂伸長率
三、縴維拉伸的初始模量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三章 植物縴維
第一節 種子縴維
一、棉縴維
二、木棉
第二節 韌皮縴維
一、韌皮縴維種類
二、韌皮縴維的初加工
三、韌皮縴維的化學組成
第三節 葉縴維
一、劍麻
二、蕉麻
三、菠蘿葉縴維
第四節 維管束縴維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四章 動物縴維
第一節 毛縴維
一、毛縴維的分類
二、毛縴維的分子結構
三、毛縴維的形態結構
四、毛縴維的品質特徵
五、毛縴維的初加工
六、用於毛紡工業的其他動物毛
七、改性羊毛
第二節 蠶絲
一、桑蠶絲
二、柞蠶絲
三、其他蠶絲
四、天然彩色蠶繭
五、絹紡原料
第三節 蜘蛛絲
一、蜘蛛絲的分類和形態
二、蜘蛛絲的組成和結構
三、蜘蛛絲的力學性能
四、蜘蛛絲的化學性能
五、蜘蛛絲的其他性能
六、蜘蛛絲的人工生産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五章 化學縴維
第一節 再生縴維
一、再生縴維素縴維
二、再生蛋白質縴維
三、其他再生縴維
第二節 半閤成縴維
一、醋酯縴維
二、聚乳酸縴維
第三節 閤成縴維
一、閤成縴維的種類
二、聚酰胺縴維
三、聚酯縴維
四、聚烯烴類縴維
五、高性能縴維
六、聚雜環縴維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六章 無機縴維
第一節 石棉
一、石棉縴維的種類
二、石棉縴維的結構
三、石棉縴維的性能
四、石棉縴維的主要用途
第二節 玻璃縴維
一、玻璃縴維的種類
二、玻璃縴維的組成
三、玻璃縴維的主要性能
四、玻璃縴維的主要用途
第三節 碳縴維
一、碳縴維的種類
二、碳縴維的結構
三、碳縴維的性能
四、碳縴維的主要用途
第四節 金屬縴維
一、金屬縴維的種類
二、金屬縴維的性能
三、金屬縴維的主要用途
第五節 新型無機縴維
一、碳化矽縴維
二、玄武岩縴維
三、硼縴維
四、氧化鋁縴維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七章 紗綫的分類與結構
第一節 紗綫的分類
一、按縴維原料組成分類
二、按紗綫結構分類
三、按紡紗係統分類
四、按紡紗方法分類
五、按紗的用途分類
第二節 紗綫的結構
一、紗綫的基本結構特徵
二、理想紗綫的加撚
三、常用紗綫與長絲紗的結構特徵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八章 紗綫的結構參數與性能指標
第一節 紗綫的細度指標
一、紗綫的公定迴潮率與公定重量
二、紗綫的細度指標
三、紗綫的綫密度偏差
四、紗綫的體積質量與直徑
第二節 常用紗綫的規格與品質特徵
一、紗綫原料及混紡品種、比例的標誌
二、棉型紗綫的主要品種、規格和用途
三、毛型紗綫的主要品種、規格和用途
四、化縴長絲主要品種、規格和用途
第三節 紗綫的細度均勻度
一、不勻率指標
二、紗綫不勻的檢測方法
三、波譜圖
四、長片段不勻和短片段不勻
第四節 紗綫的加撚指標與縴維的徑嚮轉移
一、紗綫的加撚指標
二、紗中縴維的徑嚮轉移
第五節 紗綫的疵點和毛羽
一、紗綫的疵點
二、紗綫的毛羽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九章 織物的組成、分類與結構
第一節 織物的組成、形成方法及其分類
一、織物按組成分類
二、織物按形成方法分類
第二節 機織物的結構
一、基礎織物組織
二、結構相的錶述
三、多嚮、多維及多層機織物
第三節 針織物的結構
一、緯編針織物的結構與織紋組織
二、經編針織物的結構與織紋組織
第四節 編結物
一、編結物的基本概念
二、四步法立體編結
三、兩步法立體編結
四、綜閤法立體編結
五、編結物的結構參數
第五節 非織造織物
一、非織造織物的定義和分類
二、非織造織物的結構
第六節 織物的基本參數
一、織物匹長、幅寬、厚度
二、織物的密度
三、織物的覆蓋係數、未充滿係數、孔隙率和透孔度
四、織物錶麵的平整度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章 紡織材料的基本力學性質
第一節 拉伸性質
一、拉伸斷裂性能的基本指標
二、紡織材料拉伸斷裂機理及主要影響因素
三、紡織材料的蠕變和鬆弛
四、紡織材料動態力學性能簡介
第二節 壓縮性質
一、紡織材料壓縮的基本規律
二、紡織材料在壓縮中的破壞
第三節 彎麯性質
一、縴維和紗綫的抗彎剛度
二、縴維和紗綫在彎麯時的破壞
第四節 剪切性質
一、縴維和紗綫的抗扭剛度
二、縴維和紗綫扭轉時的破壞
第五節 紡織材料的振動性質和聲學性質
一、紡織材料的機械振動
二、紡織材料的吸音性能
三、聲波在紡織縴維中的傳遞
第六節 錶麵摩擦性質
一、縴維摩擦的實驗結果
二、靜摩擦和動摩擦
三、錶麵狀態對摩擦的影響
四、縴維摩擦因數μ=FN的典型值
五、羊毛縴維間的摩擦與縮絨
第七節 力學疲勞性質
一、拉伸疲勞性質
二、彎麯疲勞性質
三、扭轉疲勞性質
第八節 侵徹性質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一章 紡織材料的熱學性質
第一節 比熱容與熱焓
一、比熱容
二、熱焓
第二節 導熱性質
一、縴維的導熱係數
二、縴維集閤體的導熱係數
第三節 熱轉變溫度
一、縴維材料的熱力學三態
二、熱轉變溫度
第四節 阻燃性
一、阻燃性的定性錶述
二、阻燃性的定量錶述
三、阻燃織物的阻燃性能要求
四、提高紡織材料阻燃性的途徑
五、常見縴維的燃燒特徵
第五節 熱變形性
一、熱收縮
二、熔孔性及熔滴性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二章 電學及磁學性能
第一節 紡織材料的介電性能
一、電介質與極化現象
二、電介質的介電常數
三、電介質的介電損耗因素
四、電介質的介電強度
五、影響介電性能的主要因素
第二節 紡織材料的導電性能
第三節 紡織材料的靜電
一、紡織材料的靜電現象
二、靜電産生的機理
三、錶徵織物抗靜電性能的相關指標
四、紡織品抗靜電的原理及方法
第四節 紡織材料的磁學性質
第五節 紡織材料防電磁輻射性能評價
一、電磁波的特性及電磁輻射的危害
二、紡織品防電磁輻射的評價指標及方法
三、紡織品防電磁輻射的方法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三章 紡織材料的光學性質
第一節 摺射率和雙摺射率
一、摺射率
二、雙摺射率
第二節 反射率、透射率和吸收率
一、反射、透射和吸收的基本規律
二、縴維反射光及其應用
第三節 衍射性質
第四節 紡織材料的吸收光譜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四章 紡織品的服用性能
第一節 紡織品的外觀性能
一、光澤
二、白度、色度與色牢度
三、摺皺迴復性和褶襇保持性
四、抗起球性與抗鈎絲性
五、懸垂性
六、織物抗起拱性
第二節 織物的手感
第三節 紡織品服用的耐用性
一、織物的頂破強度或脹破強度
二、抗紕裂強度
三、抗撕裂強度
四、織物耐磨性
五、織物的其他特種耐用性
第四節 織物的衛生安全性能
一、織物的服用舒適性
二、抑菌性、抗菌性、防臭性
三、紫外綫屏蔽率
四、紅外輻射性
五、輻射屏蔽性
思考題
參考文獻

第十五章 紡織材料的標準與管理
第一節 紡織材料標準的概況
一、按領域範圍製定的標準
二、按性質製定的標準
三、按形式區彆的標準
四、按功能區彆的標準
第二節 標準製定與管理的組織係統
一、國際和國外的管理組織
二、中國標準的管理組織
思考題
參考文獻

附錄
指標符號及單位
國際單位製詞頭(倍率代號)
參考文獻

精彩書摘

  5緒論
  一、紡織材料的概念與範疇
  紡織材料學是紡織工程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重點介紹紡織加工的原料、半成品和其各階段産品的結構、主要性能、設計及評價依據。各種性能具體的測試方法和檢測儀器的知識在紡織材料檢測技術課程中介紹。
  紡織材料隸屬於材料科學領域,包括紡織加工用的各種縴維原料和以紡織縴維加工成的各種産品,如一維形態為主的紗、綫、纜繩等;二維形態為主的網層、織物、絮片等;三維形態為主的服裝、編結物、器具及其增強復閤體等。這些産品可以作為最終産品由消費者直接使用,如內外衣、紗巾、鞋、帽等服用紡織品;被、帳、床單和椅罩、桌布等傢用紡織品;繩索、牽引用纜繩、露天篷蓋、武器中的炮衣等産業用紡織品。同時,這些産品也可以與其他材料復閤製造最終産品,如簾子布與橡膠結閤製造各種車輛的輪胎、作為縴維增強復閤材料的增強體與基質結閤製造各種機械設備和機械零件,從火車車廂、飛機殼體、風力發電設備的槳葉、公路和鐵路路基增強和反滲透的土工布、防彈車的防彈裝甲、火箭頭端的整流罩及噴火喉管、飛機的刹車盤、海水淡化的濾材、煙囪煙氣過濾的濾材等。紡織材料是工程材料的一個重要分支。
  二、紡織材料的分類
  紡織材料按形態分為紡織縴維、紗綫及其半成品、織物等。
  (一)紡織縴維(textile fibers)
  紡織縴維是截麵呈圓形或各種異形的、橫嚮尺寸較細、長度比細度大許多倍的、具有一定強度和韌性的(可撓麯的)細長物體。
  紡織縴維按材料類彆分為有機縴維和無機縴維。紡織縴維按材料來源分為天然縴維和化學縴維。天然縴維按原料來源分為植物縴維、動物縴維、礦物縴維,其中植物縴維,又按取得部位分為種子縴維(棉、木棉、椰殼等)、韌皮縴維(苧麻、亞麻、黃麻、漢麻即無毒大麻、檾麻、羅布麻等)、葉縴維(蕉麻、劍麻等)、維管束縴維(竹縴維等);動物縴維分為毛縴維(綿羊毛、山羊絨、駱駝毛絨、兔毛絨、羊駝毛、駱馬毛、貉毛絨、狐毛、貂毛、藏羚羊毛絨等)、分泌腺縴維(桑蠶絲、柞蠶絲、蓖麻蠶絲、天蠶絲、蜘蛛拖絲等);礦物縴維是天然無機化閤物縴維,主要有石棉(溫石棉、角閃石石棉、青石棉等);此外還有細菌縴維等。化學縴維按聚閤物來源分為有機再生縴維、有機閤成縴維和無機縴維。再生縴維可由天然高聚物溶解後紡絲製得,如縴維素縴維(黏膠縴維)、蛋白質縴維、甲殼素縴維等;天然高聚物化學改性後溶解紡絲製得的縴維,有人稱為半閤成縴維,如銅氨縴維、硝酯縴維(縴維素硝酸酯)、醋酯縴維(縴維素醋酸酯)等。有機閤成縴維是以石油、天然氣、煤、農副産品為原料人工閤成高聚物紡絲製得的縴維,按縱嚮形態分為長絲(filaments,連續長度數韆米甚至更長)、短縴維(staple fibres,又區分為棉型、中長型、毛型等);按聚閤物類型分為碳鏈縴維(聚烯烴、聚乙烯醇、含氯縴維、含氟縴維等)和雜鏈縴維(如聚酰胺、聚酯、聚丙烯腈、聚醚酯、聚氨酯、聚脲、聚甲醛、聚酰亞胺等)。無機縴維有玻璃縴維、碳縴維(由黏膠縴維、聚丙烯腈縴維、瀝青縴維等碳化而成)及石墨縴維、金屬縴維(銅、鎳、不銹鋼、鈦、鎢、銀等)、碳化矽縴維、玄武岩縴維等。化學縴維按加工過程分為初生絲、未拉伸絲、預取嚮絲、拉伸絲、全取嚮絲等;按縴維粗細分為粗綫密度、中綫密度、細綫密度、超細綫密度和納米縴維(靜電紡絲的有機縴維和無機的碳納米管等)等;按縴維截麵形態分為圓形、異形(三角、三葉、四葉、五葉、中空、偏心中空、多中空、橋形、H形、王字形等);按縴維成分分為單一成分縴維、多種成分縴維,其中多種成分縴維又可按特徵分為混抽縴維、復閤縴維(皮芯、海島、多層等)等。
  紡織材料學緒論紡織縴維中具有某些特殊功能(如超高強度、超高模量、耐高溫、耐燒蝕等)或某些應用性能(如防紫外、防電磁輻射、抑菌、抗菌、防臭、防蚊蟲等),有時也稱高性能縴維和功能縴維。
  (二)紗綫及其半成品
  紗綫是由紡織縴維平行伸直(或基本平行伸直)排列利用加撚或其他方法使縴維抱閤纏結形成連續的具有一定強度、韌性和可撓麯性的細長體。它們中較細的單股體稱為紗(yarns),多股撚閤體稱為綫(threads),很多股較粗的撚閤體或編結體稱為繩(cord,rope)或纜(cable,rope,hawser)。紗的半成品有粗紗、條(棉條、毛條、麻條等)、捲(棉捲等)。
  單一品種的紡織縴維製成紗綫稱為純紡紗綫;兩種或多種紡織縴維利用紡紗混閤方法製成的紗綫稱為混紡紗綫;兩種或多種純紡紗綫加撚並閤的紗、綫、纜稱為混並紗綫或復閤紗綫。
  紗綫按紡織縴維長度分為短縴維紗綫、長絲紗綫及兩者組成的復閤紗綫。
  短縴維紗綫按不同加工形成方法分為環錠紡紗綫、轉杯紡紗綫、噴氣紡紗綫、賽絡紡紗綫、平行紡紗綫、花式紗綫等。
  長絲紗綫按不同變形加工方法分為加彈長絲紗(又分為低彈長絲紗、中彈長絲紗、高彈長絲紗等)、空氣變形長絲紗、網絡長絲紗和復閤長絲紗(不同縴維品種、不同加工方法、不同特性長絲的復閤紗)等。
  (三)紡織品
  由紡織縴維和紗綫用一定方法穿插、交編、糾纏形成的厚度較薄、長及寬度很大、基本以二維為主的物體稱為紡織品(textiles)。其中有織物(fabrics)和非織造織物(nonwovens)。
  織物按結構及其形成方式不同分為機織物(weaving fabrics,也可稱為梭織物,它是由兩組或兩組以上紗綫用有梭織機或無梭織機編織成的織物)、針織物(knitting fabrics,它是由一組或多組紗綫用針織機鈎結成圈形互相串套編織成的織物,按織造方式的不同又可分為經編針織物和緯編針織物兩大類)、編結物(braiding fabrics,它是由多組紗綫用傾斜交編方法形成的織物)、非織造織物(non�瞱oven fabrics,它是開鬆鋪層的紡織縴維層片利用各種方式包括針刺、水刺、黏閤劑黏結、熱壓黏結、紗綫縫閤等使層片穩定所形成的織物;或是由平行均勻排列長絲用膜片黏托的片層形成的織物,也可稱為“無緯織物”或“無緯布”)和復閤織物(composited fabrics,它是用上述四類織物和膜片等之中的兩類或多類織物疊層復閤而成的織物,包括機織物與針織物並聯交織而成的織物,機織物、針織物或非織造織物與有機高聚物薄膜復閤的織物等)。
  織物按不同紡織縴維原料的種類分為棉織物、麻織物、毛織物、絲織物(絲綢)、化縴織物等純紡織物和兩種、兩種以上縴維混紡紗綫織製的混紡織物及兩種或兩種以上純紡紗綫織製的交織織物。
  織物也可按織紋組織分為許多種,如機織物中的平紋組織、斜紋組織、緞紋組織等織物;緯編針織物中的平針組織、羅紋組織、雙反麵組織、雙羅紋組織等織物;經編針織物中的經平組織、經緞組織等織物;編結物中的各種編結組織的織物等。
  紡織品按用途區分為服裝用紡織品、傢用紡織品和産業用紡織品三大類。
  三、紡織産業的發展
  紡織縴維作為原始的紡織材料,人類種植、畜養、采集、利用至少已有上萬年曆史。近200年來,紡織工業隨人口增長而迅速擴展,其總加工量增長瞭近45倍(圖1)。各種主要紡織縴維(不計麻類縴維、礦物縴維等)占世界紡織縴維總産量的比例也發生瞭明顯變化,天然縴維由100%降到37.81%,化學縴維從零增加到57.59%(圖2),2010年全球及中國紡織縴維生産形勢見錶1。
  紡織工業是我國經濟中的重要産業之一,它支撐著人民生活、國民經濟、人民就業、國際貿易等。1949年以來中國各種紡織材料的産量和經濟發展見錶2。
  圖1世界紡織縴維總産量的發展圖2世界紡織縴維總産量中各類縴維(不計麻縴維)的比例
  錶12010年全球及中國紡織縴維生産形勢單位:萬噸縴維品種全球産量中國産量中國進口中國齣口中國加工天然縴維總計2826.97710.584343.94886.6921074.8408棉縴維2487.5665.00293.690.16958.53毛縴維小計119.9510.30320.65585.511325.4475 綿羊毛(摺洗淨毛)111.98.5320.615.10024.04 山羊絨(摺無毛絨)1.450.940.04080.26460.7162兔毛(淨毛)0.350.170.0010.14370.0273其他動物毛(淨毛)①6.250.6630.0040.0030.664蠶絲縴維小計15.4212.9050.46950.131413.2431桑蠶絲(生絲、絹絲)15.1412.730.46950.131413.0681柞蠶絲(生絲、絹絲)0.180.17——0.17其他蠶絲(生絲、絹絲)②0.100.005——0.005麻縴維小計204.1022.37629.13350.889350.6202苧麻(精乾麻)6.155.650.00010.07015.5800亞麻(打成麻)51.82.2414.21620.683615.5726黃麻(熟黃麻)62.50.0062.40630.00102.4113無毒大麻(漢麻)(精乾麻)7.04.360.00020.09544.2648槿麻(熟洋麻)22.46.50劍麻(麻縴維)38.13.46蕉麻(麻縴維)14.10.15其他麻(麻縴維)③2.050.0112.51070.039222.5915續錶縴維品種全球産量中國産量中國進口中國齣口中國加工再生縴維總計864.4181.6491.8919.29254.24黏膠縴維357.8169.5710.2419.29160.52醋酯縴維④482.311.7281.65—93.37其他再生縴維⑤24.30.35——0.35閤成縴維總計4984.262800.6773.682160.0912714.261聚酯縴維3729.62525.8030.81140.412416.20聚酰胺縴維402.41145.2020.0112.94152.27聚丙烯腈縴維197.8067.1319.640.4486.33聚乙烯醇縴維5.935.660.035—5.695聚丙烯縴維⑥599.8029.691.1672.39128.466聚氨酯縴維35.6326.691.883.8824.69其他有機閤成縴維⑦13.090.500.140.030.61人工無機縴維212.3978.660.8660.00466.116碳縴維3.630.120.860.000.980玻璃縴維⑧20275——65金屬縴維⑨0.150.050.006—0.05其他無機縴維⑩6.613.49—0.0040.086紡織縴維總計8888.023771.554510.3868186.0774109.4578附:其他有機閤成縴維 全球産量中國産量芳香聚酰胺縴維8.620.34聚酰亞胺縴維0.720.007聚苯硫醚縴維0.330.016聚氟乙烯縴維2.040.022超高分子量聚乙烯1.380.08小計13.090.465注①包括駱駝絨、犛牛絨、羊駝絨、狐絨、貂絨、烏蘇裏貉絨。
  ②包括蓖麻蠶絲、栗蠶絲、槲蠶絲。
  ③包括蓖麻、羅布麻、竹縴維(竹原縴維)。
  ④國産中大部分及進口主要用於香煙過濾嘴。
  ⑤包括海藻酸鈣縴維、甲殼素縴維、殼聚糖縴維、聚乳酸縴維、細菌縴維素縴維。
  ⑥包括膜裂縴維紗。
  ⑦聚對苯二甲酰對苯二胺縴維、聚間苯二甲酰間苯二胺縴維、聚全對位苯碸酰胺縴維、聚苯硫醚縴維、聚四氟乙烯膜裂縴維紗、聚四氟乙烯長絲、聚偏氟乙烯縴維、聚酰亞胺縴維、超高分子量高強度高模量聚乙烯縴維、聚對亞苯基苯並二唑縴維。
  ⑧玻璃縴維相當部分不經紡織加工直接使用。
  ⑨包括銅縴維、鎳縴維、不銹鋼縴維、金縴維、銀縴維。
  ⑩包括碳化矽縴維、玄武岩縴維、活性炭縴維。
  錶2中國紡織工業發展情況一覽
  指標1949年1952年1957年1965年1978年1980年1985年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06年2011年原棉産量(萬噸)44.44130.35164.00209.75216.70170.7424.51442.5476.8432.0571.4664.6639.9淨毛産量(萬噸)0.651.822.163.756.917.959.2011.9513.8514.6016.708.309.98生絲産量(萬噸)0.180.560.990.912.473.544.225.6611.347.3313.2514.1510.80苧麻、槿麻、
  亞麻産量(萬噸)—34.635.430.9111.4113.6159.491.4449.845.520.521.6512.50化縴産量(萬噸)0.00.00.025.0128.4645.0394.78165.42341.17694.001664.792025.493361.36棉型紗産量(萬噸)32.765.784.4130.0238.2292.6353.5462.6542.3657.01450.51722.242894.47毛綫産量(萬噸)0.180.200.571.103.785.7312.5923.8061.3842.3638.7040.2030.59棉布産量(億米)18.933.850.562.8110.3134.7146.7188.8260.2277.0484.4235.49619.82呢絨産量(億米)0.0540.0420.1820.4240.8891.0102.1822.9516.5392.7833.2964.4485.184絲織品産量(億米)0.500.651.453.426.117.5914.4917.1265.9137.4377.7482.176.18苧麻、亞麻布産量
  (萬米)18682542271125514062619898521779612907375003209769731工業生産服裝
  (億件)———3.856.739.4512.6731.7596.8595.4147.98170.02254.20紡織工業總産值
  (億元)—94.3143.6220.7529.1735.5710.32312.07035.07071.9620470.625016.8954786.50紡織工業總産值占
  工業總産值(%)—27.520.415.511.213.411.89.6614.559.568.1411.9511.62紡織工業利稅占
  全國財政收入(%)—3.85.79.89.814.56.893.115.276.274.06紡織服裝占全國
  消費品零售總值(%)—19.318.719.122.023.117.216.317.024.2紡織品齣口總額占
  全國齣口總額(%)—5.217.720.322.117.713.3823.925.5020.9015.4215.1813.38紡織服裝業職工
  總數(萬人)74.599.89200.17155.04311.21386.05585.0746.151243.411235.76978.9477.741026.38
  為保證環境的可持續發展,現在紡織工業正由大量依賴石油化工資源,轉嚮利用可再生、可降解、可循環的物質資源,其原材料更是擴及農、林、牧、漁、廢棄的許多領域。它的産品既滿足瞭服裝和傢用紡織品的消費,也嚮機械、電工材料、電子、土建、水利、農業、漁業、公路、水運、航空、航天等産業提供原材料及其增強體。因此,新型紡織原料包括高性能縴維、新功能縴維的開發和應用正在蓬勃發展,紡織材料在今後將會以更快的速度發展和提高。
  思考題
  1.紡織材料的範疇、縴維原料和産品分彆包括哪些?
  2.紡織縴維在天然縴維、再生縴維和閤成縴維中有哪些最常見的種類?
  3.紗綫及半成品有哪些種類?
  4.紡織品的種類按結構和形成方法分為哪幾類?
  5.紡織工業近半個世紀以來,其總加工量增長瞭多少倍?今後發展趨勢如何?
  6.紡織産品除用作服裝外還在哪些方麵有廣泛應用?
  參考文獻
  [1] 中國紡織工業協會.中國紡織工業發展報告[M].北京:中國紡織齣版社,2001~2013.
  [2] 中國紡織工業年鑒編委會.中國紡織工業年鑒[M].北京:中國紡織齣版社,1980~2000.
  [3] 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中國農業發展報告2006[M].北京:中國農業齣版社,2006.
  [4] 中國畜牧業年鑒編委會.中國畜牧業年鑒[M].北京:中國農業齣版社,2000~2012.
  [5] 中國棉花信息中心.2004/2005中國棉花年鑒[M].北京:中國統計齣版社,2007.
  [6] W S Simpson,G H Grawshaw.Wool:Science and Technology[M].The Textile Institution,Boca,Ratom,Boston,NewYork,Washaington:Woodhead Publishing Limiited(Cambridge England),2002.
  [7] 中國統計局工業交通統計司.中國工業經濟年鑒,2006[M].北京:中國統計齣版社,2006.第一章縴維結構基礎知識
  ……

前言/序言

  《紡織材料學》(第3版)2009年齣版以來已經曆瞭5年,紡織縴維原料、紡織産品、紡織生産技術都經曆瞭重大創新與變革,學科專業設置也經曆瞭重大變化。為適應當前專業設置現狀及適當照顧專業設置即將麵臨的變革,為培養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高素質工程技術人纔服務,按照教育部關於“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國傢級規劃教材的要求,對《紡織材料學》(第3版)進行瞭修訂。
  本次修訂中考慮到紡織工程專業、非織造材料與工程專業、紡織材料與紡織品設計專業和各專業方嚮及新增試辦專業的要求;各校實施教學計劃中紡織材料學課程學時差彆較大的實際情況;各校畢業生適應社會需求中行業側重的不同等,教材中增擴部分選學內容,根據各班級情況而定。
  本教材修訂中得到教育部紡織工程專業教學指導委員會的支持和幫助,得到多所高等院校紡織院、係教師的指導和參與,並對編寫大綱、內容和初稿提齣意見及修改建議,在此錶示衷心感謝。
  本教材各章節參加編寫人員:
  緒論西安工程大學姚穆
  第一章西安工程大學陳美玉
  第二章內濛古工業大學武誌雲
  第三章大連工業大學吳堅
  第四章浙江理工大學鬍國樑
  第五章第一、第二節天津工業大學李亞濱
  第五章第三節浙江理工大學楊斌
  第六章西安工程大學姚穆
  第七章第一節新疆大學李惠軍
  第七章第二節南通大學石宏亮
  第八章東華大學王府梅
  第九章第一節武漢紡織大學徐衛林
  第九章第二節蘇州大學李棟高
  第九章第三節中原工學院楊紅英
  第九章第四節西安工程大學徐軍
  第九章第五節東華大學王妮
  第九章第六節青島大學馬建偉
  第十章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節西安工程大學楊建忠
  第十章第五、第六、第七、第八節東華大學顧伯洪
  第十一章西安工程大學張一心
  第十二章西安工程大學孫潤軍
  第十三章江南大學張海泉
  第十四章西安工程大學姚穆
  第十五章第一節浙江理工大學吳子嬰
  第十五章第二節紹興文理學院段亞峰
  全書由姚穆統稿,根據教育部對規劃教材的要求、紡織科技發展、專業課程結構體係、産業人纔要求形勢,對教材結構、體係、內容、文字、圖錶、符號提齣瞭審改意見。
  本書修訂過程中各章節執筆人參考瞭許多教材、專著、論文、標準、測試報告,引用瞭許多相關圖、錶、數據、資料及許多老師們多年的教學研究成果和科學研究成果,因而是集體智慧的結晶。在各章末集錄瞭這些文獻名稱,因限於篇幅,未列齣每一圖、錶、數據的頁碼,謹嚮各位作者錶示歉意和誠摯的感謝。
  本書在編寫過程中得到許多學校老師們的大力支持,並得到蘇州大學潘誌娟教授和西安工程大學許多同學,特彆是黃鑫鑫、黨旭艷、賈高鵬、陳琳、孫垂卿、杜瑞、陳偉態、馮燕等的支持,在此一並錶達衷心的感謝。
  由於三十多年來紡織縴維品種暴增,服裝用、傢用、産業用紡織品的性能、加工方法也齣現瞭極大的變化,當前,我國正在由全球紡織製造大國嚮紡織強國轉變,紡織行業正處於技術創新必須引領、産品質量必須優先的關鍵時期,教材必須為教育奠定基礎,本書在選材、論述等方麵存在許多缺點,加上時間緊張,還有許多考慮不周之處,熱忱歡迎讀者批評指正。
  編者2014年6月

《新材料的奇妙世界:從微觀結構到宏觀應用》 這是一本帶領讀者探索現代材料科學前沿的精彩著作,它將材料的奧秘從原子、分子層麵層層剝開,直至展現其在各個領域令人驚嘆的應用。本書並非一本枯燥的教科書,而是一次引人入勝的科學發現之旅,旨在激發讀者對物質世界的好奇心,並深刻理解材料在塑造我們現代生活中的核心作用。 材料的微觀尺度:原子、分子與結構的語言 本書的開篇,我們將一同潛入材料的微觀世界。你將瞭解到,構成萬物的基本單位——原子,是如何通過不同的化學鍵閤方式,形成韆變萬化的分子結構。我們將深入探討晶體結構、非晶結構等基本概念,理解原子排列的規則性或無序性如何決定材料的宏觀特性。本書將藉助先進的成像技術和模擬方法,讓你“看見”原子尺度的振動、位移,以及它們如何構築起堅固的金屬晶格、柔韌的高分子鏈,或是神秘的陶瓷網絡。 我們將詳細介紹不同材料類彆(如金屬、陶瓷、高分子、復閤材料)的基本構成單元和微觀結構特點。例如,金屬材料中自由電子的海洋如何賦予其優良的導電導熱性;陶瓷材料中離子鍵和共價鍵的緊密結閤如何帶來高硬度、耐高溫的特性;高分子材料中長鏈分子的纏繞和排列如何決定其彈性和韌性。理解瞭這些微觀根源,你將更能體會到材料性能的“為什麼”。 材料的宏觀特性:性能的科學解析 掌握瞭微觀結構的基礎,本書將繼續引導我們理解這些微觀特徵如何轉化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可感知的宏觀性能。我們將係統地解析材料的力學性能,包括強度、硬度、韌性、疲勞性等,並探究影響這些性能的關鍵因素,如晶粒尺寸、雜質含量、內部缺陷等。例如,你知道為什麼金屬可以彎麯而陶瓷卻容易碎裂嗎?本書將為你揭示其中的結構奧秘。 除瞭力學性能,我們還將深入探討材料的熱學、電學、磁學、光學以及化學性能。我們將瞭解材料的導熱機製,為何某些材料能夠隔熱保溫,而另一些則能高效導熱;我們將解析電荷在材料中的傳輸路徑,理解絕緣體、導體和半導體的本質區彆;我們將探索磁性材料的奇妙之處,以及光如何與材料相互作用,産生色彩、反射或透射。 新型材料的革命:突破與創新 本書的亮點之一在於其對前沿新型材料的深度介紹。我們將目光投嚮那些正在改變世界的材料,如高性能閤金、先進陶瓷、功能高分子、智能材料、納米材料以及生物材料等。 高性能閤金:瞭解鈦閤金、鎳基高溫閤金等是如何在航空航天、能源領域扮演關鍵角色的。 先進陶瓷:探索氧化鋁、氮化矽等陶瓷材料在電子、生物醫學領域的廣泛應用,以及其如何實現輕質高強。 功能高分子:揭示導電高分子、形狀記憶高分子、生物可降解高分子等如何賦予材料“智能”和“生命力”。 納米材料:進入原子和分子大小的尺度,探索納米材料如碳納米管、石墨烯、量子點等因尺寸效應而産生的獨特性質,以及它們在催化、傳感、儲能等領域的革命性潛力。 智能材料:學習那些能夠響應外界刺激(如溫度、光、電場)並改變自身性能的材料,它們是如何被設計來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 生物材料:關注那些與生物體兼容並能發揮特定功能的材料,瞭解它們在植入物、藥物輸送、組織工程等方麵的應用,以及如何實現人與材料的和諧共生。 材料的加工與應用:從實驗室到現實 僅僅瞭解材料的性能還不夠,本書還將帶你瞭解材料是如何被加工成我們所需的形狀和結構的。我們將介紹各種重要的材料製備和加工技術,包括熔煉、鑄造、鍛造、軋製、粉末冶金、高分子加工(如注塑、擠齣)、陶瓷成型以及先進的增材製造(3D打印)技術。本書將闡述不同的加工方法如何影響材料的微觀結構和最終性能,從而實現對材料性能的精確調控。 最後,本書將聚焦於材料在各個領域的實際應用。從我們衣食住行的方方麵麵,到尖端科技的突破,材料的身影無處不在。 航空航天:飛機、火箭、衛星的輕質高強結構材料,以及耐高溫材料。 汽車工業:輕量化材料的應用以提高燃油效率,以及耐磨、抗衝擊材料。 能源領域:太陽能電池材料、燃料電池材料、儲能材料(如電池材料)以及核能材料。 電子信息:半導體材料、導電材料、絕緣材料、顯示材料以及傳感材料。 生物醫學:人工關節、牙科材料、藥物載體、生物傳感器以及組織工程支架。 環境保護:吸附材料、催化材料以及可降解材料。 通過本書,你不僅能獲得關於材料的科學知識,更能培養一種“材料思維”,學會從材料的角度去理解和分析問題,洞察技術發展的趨勢,並激發你對未來材料創新的無限遐想。這是一本屬於所有對物質世界充滿好奇、對科技進步充滿熱情讀者的必讀之作。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封麵設計相當樸實,以一種較為沉穩的藍色為主調,書名“紡織材料學(第4版)”燙金處理,在燈光下泛著淡淡的光澤,顯得很有質感。我拿到這本書的時候,首先吸引我的就是它的厚度,沉甸甸的一本,拿在手裏就有一種“內容紮實”的預感。翻開第一頁,扉頁上的印刷非常清晰,紙張的觸感也很好,不是那種廉價的、容易泛黃的紙張,這讓我對閱讀體驗有瞭初步的信心。接著是目錄,目錄的排版很清晰,章節劃分也很細緻,從最基礎的縴維結構到各種性能的測試,再到新型功能性材料的開發,可以說覆蓋麵非常廣。我特彆注意到其中關於“生物基紡織材料”的章節,這在當前環保趨勢日益明顯的背景下,顯得尤為重要,也讓我對接下來的內容充滿瞭期待。雖然我還沒有深入閱讀,但單從這本書的裝幀和目錄結構來看,就足以證明其作為一本專業教材的嚴謹性和完整性。我猜想,這本書一定凝聚瞭編者們大量的研究成果和教學經驗,對紡織材料領域的研究生和本科生來說,絕對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參考書。我對書中對各種材料性能的深入剖析,以及它們在不同應用場景下的錶現,抱有濃厚的興趣。

評分

作為一名對“材料科學”和“生物工程”交叉領域感興趣的研究生,我希望在《紡織材料學(第4版)》中找到關於“仿生紡織材料”、“智能響應材料”以及“生物可降解材料”的最新研究進展。書中關於“模擬生物結構在紡織材料設計中的應用”,例如模仿蜘蛛網的強度、荷葉的自清潔能力,以及蝴蝶翅膀的光學效應,都讓我耳目一新。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響應式紡織材料”,例如能夠根據溫度、濕度、pH值等外部刺激而改變自身性能的材料,以及“生物醫學紡織材料”,如用於傷口敷料、組織工程支架等的介紹。這些前沿性的內容,對我目前的科研項目非常有啓發。此外,書中對“生物可降解聚閤物”的閤成、性能以及在紡織品中的應用進行瞭深入探討,這與當前社會對可持續發展的要求高度契閤。這本書讓我對紡織材料科學的未來充滿瞭樂觀和期待。

評分

我是一名喜歡戶外運動的愛好者,對於服裝的“透氣性”、“防水性”、“保暖性”以及“輕便性”有著非常高的要求。當我拿到《紡織材料學(第4版)》這本書時,我最先翻閱的就是那些與戶外服裝材料相關的章節。書中對於“微孔薄膜技術”、“疏水整理劑”、“保暖填充材料”以及“高性能縴維”的介紹,讓我對戶外服裝的科技含量有瞭更深刻的認識。例如,書中詳細解釋瞭Gore-Tex等防水透氣膜的工作原理,以及各種羽絨和閤成保暖材料的蓬鬆度、導熱係數等指標對保暖性能的影響。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速乾麵料”和“防紫外綫麵料”的科學解釋,這讓我明白瞭為什麼某些運動服裝能夠讓我保持乾爽,以及在陽光下不易曬傷。這本書讓我能夠更好地理解市場上各種戶外服裝的性能差異,從而做齣更明智的選擇。它也激發瞭我對未來戶外服裝發展方嚮的思考,比如如何進一步提升材料的舒適度和功能性,同時兼顧環保需求。

評分

我最近正在研究一種新型的智能紡織品,需要瞭解其核心的材料構成和相關技術。偶然間看到瞭這本書,雖然我是一名在職的研發工程師,並非全職學生,但對於專業知識的深化和拓展,我始終保持著高度的熱情。初次接觸《紡織材料學(第4版)》,我的關注點自然落在瞭那些前沿性的材料介紹上。我尤其對書中關於“傳感材料”、“儲能材料”在紡織品中的應用部分産生瞭濃厚的興趣。書中詳細介紹瞭這些材料的微觀結構、宏觀性能以及它們是如何通過特定的織造或後整理工藝集成到紡織品中的。例如,書中對壓電縴維、熱電材料以及導電聚閤物在智能服裝中的應用原理進行瞭深入的闡述,這對我理解如何設計和製造能夠響應環境變化、監測生理信號,甚至為穿戴設備供電的紡織品提供瞭重要的理論基礎。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可穿戴生物傳感器”的章節,這讓我聯想到一些醫療監測領域的應用,比如通過織物來檢測汗液中的生物標記物,或者監測心率、體溫等。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麵,還很注重將理論與實際應用相結閤,通過大量的實例和圖錶,將復雜的科學原理變得更加易於理解。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在紡織品質量檢測領域工作的技術人員,我對材料的“力學性能”、“耐久性”以及“環保標準”等內容有著極高的關注度。在我閱讀《紡織材料學(第4版)》的過程中,關於“材料的拉伸強度”、“撕裂強度”、“耐磨性”以及“色牢度”等測試方法和評價標準的章節,對我來說簡直是寶藏。書中詳細介紹瞭各種測試儀器的工作原理、測試步驟以及如何解讀測試數據,這對於我日常工作中執行標準化的質量檢測至關重要。我特彆留意瞭書中關於“功能性紡織品”的耐用性評價,例如防水透氣麵料的防水度和透氣度測試,抗菌麵料的抗菌性能測試,以及防紫外綫麵料的UPF值測試。這些都是我工作中經常會遇到的檢測項目,書中提供的詳細說明和案例分析,讓我能夠更準確、更高效地完成檢測任務。此外,書中對“紡織品中有害物質的檢測”和“可迴收性”等環保議題的關注,也與當前行業的發展趨勢高度契閤,為我理解和應對日益嚴格的環保法規提供瞭重要的參考。

評分

我是一名在紡織品生産一綫工作的車間管理人員,我的主要關注點是“材料的可加工性”、“生産效率”以及“成本控製”。《紡織材料學(第4版)》這本書中,我特彆關注那些關於“縴維生産工藝”、“紗綫成形技術”、“織物後整理”以及“新材料的大規模生産應用”的章節。書中對各種縴維的紡絲工藝,如熔融紡絲、乾法紡絲、濕法紡絲的原理和設備進行瞭詳細的介紹,這讓我能夠更直觀地理解不同縴維的生産難度和成本。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自動絡筒”、“高效織造”以及“智能化後整理”等技術的描述,這些都與我日常的生産管理息息相關,能夠幫助我更好地優化生産流程,提高生産效率。此外,書中對於“新型功能性材料的工業化生産挑戰”的分析,也為我指齣瞭未來生産技術發展可能麵臨的方嚮和需要剋服的睏難。這本書讓我能夠從更宏觀的視角去理解材料的生産過程,從而在實際工作中做齣更科學的決策。

評分

作為一名紡織設計專業的學生,我的學習重點在於材料的質感、外觀以及它們如何影響服裝的穿著舒適度和美觀度。因此,我在翻閱《紡織材料學(第4版)》時,會特彆關注那些與“縴維形態”、“紗綫結構”和“織物組織”相關的章節。《紡織材料學(第4版)》在這方麵做得相當齣色,它不僅僅是枯燥的化學公式和物理定律的堆砌,而是通過大量的圖片和示意圖,直觀地展示瞭不同縴維的截麵形狀、長度、錶麵形態,以及這些因素如何影響紗綫的粗細、撚度和蓬鬆度。我尤其喜歡書中關於“模擬天然縴維結構”的部分,瞭解瞭人造縴維如何模仿絲綢的光澤、羊毛的保暖性,以及棉的吸濕透氣性,這對於我在設計中選擇閤適的材料,或者在現有材料的基礎上進行改進,都提供瞭非常有價值的指導。同時,書中對不同織物組織,如平紋、斜紋、緞紋的結構解析,以及這些組織對織物垂墜感、挺括度、透氣性等性能的影響,也讓我對如何通過改變織物結構來達到特定的設計效果有瞭更深入的理解。這本書讓我意識到,即使是看似簡單的“布料”,其背後也蘊含著豐富的科學知識和技術工藝。

評分

我是一位對傳統紡織工藝非常感興趣的學習者,尤其關注那些能夠將古老智慧與現代科學相結閤的材料。當我看到《紡織材料學(第4版)》中包含“天然染料”、“天然縴維的性能優化”以及“傳統織造技術與現代材料的結閤”等章節時,我感到非常興奮。這本書沒有忽視那些曆史悠久的紡織材料,而是以一種科學嚴謹的態度,去解析它們為何能夠流傳至今,它們的化學成分、物理結構以及所蘊含的傳統加工工藝。例如,書中對植物染料的色彩成分、固色原理進行瞭深入的探討,這讓我能夠更科學地理解和傳承這些古老的染色技術。同時,它也介紹瞭如何通過現代科學手段,例如納米技術或生物工程,來提升天然縴維的性能,比如提高它們的耐磨性、抗皺性,或者賦予它們新的功能。我發現,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新材料”的書,更是一本能夠連接過去與未來的橋梁。它讓我看到瞭,即使在科技日新月異的今天,那些曆經歲月沉澱的傳統紡織材料和工藝,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價值和廣闊的發展前景。

評分

作為一名對紡織品“色彩”、“光澤”以及“觸感”等美學屬性特彆敏感的服裝設計師,我在《紡織材料學(第4版)》中尋找的是那些能夠為我的設計提供無限靈感的材料知識。《紡織材料學(第4版)》在這方麵同樣沒有讓我失望。書中關於“染料化學”、“色彩科學”以及“特殊整理效果”的章節,對我來說是極具價值的。我喜歡書中對不同染料種類及其對縴維的親和力、色澤錶現的詳細描述,這有助於我理解如何通過選擇閤適的染料來獲得理想的色彩效果。此外,書中關於“珠光效果”、“金屬光澤”、“仿麂皮觸感”等特殊整理效果的産生原理和工藝,也讓我對如何利用材料的錶麵處理來提升服裝的附加值有瞭更深的認識。我還在書中看到瞭關於“新型光學活性材料”和“變色材料”在紡織品中的應用介紹,這讓我對接下來的設計創作充滿瞭想象力。這本書讓我意識到,材料的科學屬性與藝術錶現力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聯係。

評分

我是一名在紡織品貿易領域工作多年的從業者,我需要瞭解各種紡織材料的“市場行情”、“應用領域”以及“未來發展趨勢”。《紡織材料學(第4版)》這本書為我提供瞭非常全麵的信息。《紡織材料學(第4版)》中關於“各類紡織縴維的産量與消費分析”、“不同功能性紡織品在各個應用領域(如服裝、傢紡、産業用紡織品)的市場份額”以及“新興材料的應用前景預測”等內容,都非常有價值。我特彆關注書中對“可持續性紡織品”和“可迴收材料”的市場分析,這與當前全球對環保的重視程度息息相關,也直接影響著我的産品選擇和市場定位。此外,書中對“産業用紡織品”的介紹,例如在航空航天、醫療、建築等領域的應用,也為我開拓新的業務方嚮提供瞭思路。這本書讓我能夠更準確地把握紡織材料市場的脈搏,從而在競爭激烈的市場中找到自己的優勢。

評分

實用。很全

評分

書不錯,是正版的要是不要運費就更好瞭,可惜瞭。好評送上

評分

3

評分

物流超快服務態度也好

評分

專業書籍,看看再說,書是正版,挺劃算

評分

書不錯,是正版的要是不要運費就更好瞭,可惜瞭。好評送上

評分

很好很實用的專業書籍

評分

紡織材料學內容還不錯

評分

購物在京東,快樂又輕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