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法律出版社法规中心 编
图书标签:
  • 建筑法
  • 建设工程
  • 施工合同
  • 法律法规
  • 最高人民法院
  • 司法解释
  • 工程建设
  • 法律
  • 法规
  • 合同纠纷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法律出版社
ISBN:978751186901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09440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7
字数: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经1997年11月1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8次会议通过;根据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0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的决定》修正。《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分总则、建筑许可、建筑工程发包与承包、建筑工程监理、建筑安全生产管理、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法律责任、附则8章85条,自1998年3月1日起施。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等法律规定,结合民事审判实际,就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的问题,制定《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目录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1)
(2011年4月22日修正)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21)
(2004年10月25日)

精彩书摘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
  第六十五条发包单位将工程发包给不具有相应资质条件的承包单位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将建筑工程肢解发包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
  超越本单位资质等级承揽工程的,责令停止违法行为,处以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未取得资质证书承揽工程的,予以取缔,并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
  以欺骗手段取得资质证书的,吊销资质证书,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六十六条建筑施工企业转让、出借资质证书或者以其他方式允许他人以本企业的名义承揽工程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对因该项承揽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建筑施工企业与使用本企业名义的单位或者个人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六十七条承包单位将承包的工程转包的,或者违反本法规定进行分包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承包单位有前款规定的违法行为的,对因转包工程或者违法分包的工程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造成的损失,与接受转包或者分包的单位承担连带赔偿责任。
  第六十八条在工程发包与承包中索贿、受贿、行贿,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不构成犯罪的,分别处以罚款,没收贿赂的财物,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给予处分。
  对在工程承包中行贿的承包单位,除依照前款规定处罚外,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
  第六十九条工程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串通,弄虚作假、降低工程质量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有违法所得的,予以没收;造成损失的,承担连带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工程监理单位转让监理业务的,责令改正,没收违法所得,可以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情节严重的,吊销资质证书。
  第七十条违反本法规定,涉及建筑主体或者承重结构变动的装修工程擅自施工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一条建筑施工企业违反本法规定,对建筑安全事故隐患不采取措施予以消除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建筑施工企业的管理人员违章指挥、强令职工冒险作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二条建设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要求建筑设计单位或者建筑施工企业违反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降低工程质量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三条建筑设计单位不按照建筑工程质量、安全标准进行设计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造成工程质量事故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没收违法所得,并处罚款;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四条建筑施工企业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的,使用不合格的建筑材料、建筑构配件和设备的,或者有其他不按照工程设计图纸或者施工技术标准施工的行为的,责令改正,处以罚款;情节严重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或者吊销资质证书;造成建筑工程质量不符合规定的质量标准的,负责返工、修理,并赔偿因此造成的损失;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七十五条建筑施工企业违反本法规定,不履行保修义务或者拖延履行保修义务的,责令改正,可以处以罚款,并对在保修期内因屋顶、墙面渗漏、开裂等质量缺陷造成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第七十六条本法规定的责令停业整顿、降低资质等级和吊销资质证书的行政处罚,由颁发资质证书的机关决定;其他行政处罚,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或者有关部门依照法律和国务院规定的职权范围决定。
  ……

前言/序言


《中国古代园林艺术概览》 内容提要 本书旨在系统梳理和深入剖析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发展脉络、审美特征及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园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不仅仅是供人游憩的物理空间,更是“天人合一”哲学思想的物化体现,是诗、画、建筑、文学等多种艺术形式的综合集成。本书将从历史分期、空间布局、造园手法、植物配置、意境营造等多个维度展开论述,力求为读者呈现一幅丰富而立体的中国古典园林全景图。 第一章 渊源与萌芽:中国园林的早期形态 本章追溯中国园林的起源,探讨先秦时期狩猎园、苑囿的雏形及其与早期礼制、祭祀活动的关系。重点分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所建的宫苑,如何初步体现出人工雕琢的痕迹,以及早期思想文化(如道家思想对自然模拟的初步倾向)对早期园林观念的影响。 第二章 汉魏晋的过渡与文人初兴 汉代宫苑(如未央宫、建章宫)的宏大尺度与皇家气派是本章的重点。随后,我们将考察魏晋时期社会动荡背景下,士大夫阶层对自然隐逸生活的向往如何逐渐渗透到园林实践中。山水诗的兴盛,为后世园林写意手法奠定了文学基础。 第三章 隋唐盛世:皇家园林的集大成与格局奠定 隋唐时期,国家统一强盛,标志着中国古代园林艺术进入鼎盛期。本章详述以洛阳、长安为代表的皇家园林(如大兴善寺、含元殿苑囿)的规划特点,探讨其受佛教造像艺术和外来文化影响的方面。唐代私家园林开始兴起,文人园的雏形显现,特别是对“叠山理水”技术的初步成熟的探讨。 第四章 宋代园林:雅致与市民文化的交融 宋代,经济繁荣,市民阶层崛起,对园林的需求更为多元化。本章着重分析两宋时期皇家园林(如艮岳的奢华与衰亡)的教训,以及文人园、私家园林的精致化趋势。南宋定都临安后,江南园林的特色开始鲜明,以“小中见大”的精巧布局为核心的造园理念初步形成。对宋代叠石技术的进步、花木种植的精细化管理进行详细阐述。 第五章 轴心突破:明清园林艺术的地域分流与高峰 明清时期是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成熟与定型期。本章将核心聚焦于南北两派的地域差异: 1. 北方官式园林(京派): 以北京的“三山五园”为代表,体现皇家威仪、中轴对称的恢宏气度,并严格遵循礼制规范。分析其在体量、色彩和建筑序列上的特点。 2. 江南私家园林(苏、徽派): 强调师法自然,以“移步换景”为核心手法,追求诗情画意与人居环境的完美结合。重点剖析拙政园、留园、网师园等代表作的空间序列设计、漏窗的艺术处理以及室内外空间的渗透关系。 第六章 造园的艺术手法与技术集成 本章深入技术层面,解析中国园林得以实现其美学追求的物质基础和设计原则: 1. 理水艺术: 水体在园林中的作用,明代汪铎的“活水”理论,曲折引流的技术。 2. 叠山艺术: 探究以周筑(太湖石)和以土堆(覆篑法)为主的筑山技艺,如何模拟自然山貌,实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境界。 3. 植物配置与花卉文化: 解析“花木喻志”的文化现象,如松竹梅的象征意义,以及不同季节花卉在园中时间的布局策略。 4. 建筑与文学的渗透: 亭、台、楼、阁、轩、榭的形制功能分析,匾额、楹联在点明园林主题和引导游览路线中的关键作用。 第七章 园林中的哲学意境与文化精神 本章探讨中国园林超越建筑学的精神层面。分析园林如何承载儒家的中庸、道家的自然、禅宗的空灵等东方哲学思想。探讨“借景”、“对景”、“框景”等手法背后所蕴含的观照内心、体悟自然的审美取向。园林作为文人精神的栖息地和情感的寄托之所,是古代知识分子抵抗世俗洪流的最后一方净土。 结语:古典园林在当代的价值与传承 总结中国古代园林艺术的独特贡献,探讨其在现代城市规划与人居环境设计中的借鉴意义,呼吁对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弘扬。 本书配有大量经典园林实例的平面图、意境图和详细的局部解析插图,旨在为建筑学、园林艺术史、美学及中国古典文化爱好者提供一本兼具学术深度与审美趣味的权威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我是一名对中国法律体系,尤其是涉及民事经济领域的法律,抱有浓厚兴趣的普通读者。虽然我并非直接从事建筑行业,但了解国家法律法规的运作方式,对理解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这次偶然的机会接触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让我对中国的建筑业法律体系有了更直观的认识。我之前对“建筑法”这个词仅限于一个笼统的概念,但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才了解到它涵盖了工程建设的诸多方面,从工程项目的管理、勘察、设计、施工到验收,都有明确的规定。而最高法的解释,更是将这些规定在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如何应用,进行了细致的阐释。我特别关注书中对于合同成立、履行、变更、解除等环节的法律规定,以及在发生纠纷时,法院会如何平衡双方的权利义务。虽然很多法律术语对于我来说仍然有些晦涩,但我能够感受到这部法规的严谨性和权威性。它让我看到了国家在规范建筑市场、保护各方合法权益方面所做的努力。阅读这本书,就像是在窥探一个庞大而精密的法律机器如何运转,从中能够学到很多关于公平、正义以及规则意识的深刻道理。

评分

我是一位常年在一线从事建筑工程管理的普通技术人员,平时工作已经够忙碌的,很少有时间去深入研究那些复杂的法律条文。但是,作为一名职业从业者,我们必须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尤其是在合同签订和履行过程中,必须清楚自己的权利和义务。这本书的出现,可以说极大地减轻了我的负担。它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这两份重要的法律文件整合在一起,这极大地节省了我们查找资料的时间。内容上,我感觉它非常贴近实际工作。书中很多关于工程款支付、工程质量验收、工期延误处理的条文,都直接关系到我们日常工作的方方面面。特别是关于承包人义务、发包人义务的详细阐述,让我们能够更清晰地认识到自己在合同中的角色和需要承担的责任。我经常会把书中的相关条款,对照我们实际签订的合同,来检查合同条款是否存在法律风险,或者在遇到争议时,能够有据可依。这本书的优点在于,它没有堆砌过多的专业术语,虽然毕竟是法律文件,但相较于直接阅读原始法条,这本书的内容更容易被我们这些基层技术人员理解和接受。它让我们明白,法律并不是高高在上的,而是与我们的工作息息相关的。

评分

作为一名在房地产开发公司工作的法务人员,我手里经常需要处理大量的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相关的法律事务。过去,我们需要分别查找《建筑法》和最高法的司法解释,虽然这些文件都很重要,但整合在一起阅读和比较,可以更全面地理解法律在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中的适用。这本书恰好满足了这一需求。它将这两份核心文件放在一起,方便我们进行对照学习和研究。我特别关注书中关于合同无效的情形、工程质量鉴定和索赔的相关内容。这些都是我们日常工作中经常会遇到的焦点问题。这本书提供的法律依据非常充分,而且最高法的解释,很大程度上填补了《建筑法》的一些空白,使得法律适用更加具体化和可操作。例如,书中关于隐蔽工程的验收、工程款的优先受偿权等问题的论述,都为我们在制定合同条款、处理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的争议提供了重要的参考。通过阅读这本书,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法律的边界,从而在合同谈判、风险防范和纠纷解决方面,为公司提供更专业的法律支持。这本书的出版,无疑对我们这类法律从业者来说,是一个非常有价值的工具。

评分

这本书简直是为我这种经常需要和建筑公司打交道的人量身定做的!作为一名小业主,之前在装修房子的时候,因为合同条款没看仔细,跟施工队没少扯皮。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工程质量问题,还有延期付款的争议,每次都搞得焦头烂额。这本《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就好像是我的“护身符”。它把那些复杂的法律条文,用一种相对清晰的方式呈现出来,虽然有些地方还是需要仔细琢磨,但至少让我心里有底了。你知道吗,以前我对合同里那些“隐蔽工程”、“验收标准”之类的说法一知半解,这次看了这本书,才明白原来这些都有具体的规定,而且在出现纠纷时,这些就是重要的依据。这本书最让我欣慰的一点是,它不仅仅罗列了法律条文,还结合了最高法的一些司法解释,这就意味着它考虑到了实际操作中的各种情况,并且给出了处理的指导意见。这对于非法律专业人士来说,简直是福音。我之前也看过一些相关的网络文章,但总觉得不够系统,不够权威。而这本书,一个是国家法律,一个是最高法院的解释,权威性毋庸置疑。现在,我再跟施工队签合同,都会把这本书的内容作为参考,提问时也能更专业,不再像以前那样被动。

评分

这本法规汇编,对于任何从事建筑行业或者与之相关职业的专业人士而言,其价值不言而喻。作为一名刚入行的工程项目经理,我深切体会到,扎实的法律知识是项目顺利推进的基石。在实际工作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合同履行过程中各种各样的问题:比如关于工程变更的审批流程、关于工程款的支付节点、关于工程质量的鉴定标准,还有在发生不可抗力事件时如何界定责任等。这些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不仅会影响工程进度,更可能导致严重的经济纠纷,甚至法律诉讼。《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为我们提供了基本的法律框架和原则,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问题的解释,则是在这个框架下,对实践中频发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了更具体、更深入的法律解释和指引。这本书就像是一本“操作手册”,它不仅告诉你“是什么”,更告诉你“怎么做”,以及在遇到具体情况时,法院会如何考量和判决。我特别喜欢其中对“偷工减料”、“肢体性质量缺陷”等概念的界定,这对于我们在施工过程中进行质量把控,以及在验收时如何判断工程质量,提供了明确的标准。这本书的阅读体验,虽然不像小说那样轻松,但每一次翻阅,都能让我对行业内的法律风险有更深的认识,也更能游刃有余地处理各种合同纠纷。

评分

不错,书很不错。能够了解法律法规,增进法律素养

评分

发货迅速及时,售后服务很好,只要京东不卖假货,我就不上超市购物了,都在京东买了。

评分

还可以,急着用就买了

评分

不错

评分

公司法律法规学习用的,不错!

评分

速度非常快 过段时间再来评价

评分

非常好!!!下回还来购买!!!

评分

很好

评分

方便使用,休息休息休息下出现粗糙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