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孩子学习条件好,为什么就不爱学习呢,为什么“屁股总像长了刺一样”好动、坐不住,下课漫天飞,上课左顾右盼,做什么都不专心……本书从情志、体质、睡眠以及家长反省等角度,帮助提升孩子的注意力,给父母60个妙招,帮助孩子提高注意力,使孩子学习成绩“步步高”。
想要让孩子注意力集中,父母应该着重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只有专注力提高了,孩子做事才不会因为被其他事物吸引而分心。《60个妙招帮你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中的60个提高专注力的方法,让父母在锻炼孩子注意力时变得轻松有效。
柴一兵,女,80后作者,资深媒体人,畅销书编辑,自由撰稿人,某文化公司审稿编辑,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致力于青少年心灵成长及家庭教育,曾出版多部家教类图书。、
第一章 认识:注意力到底是什么
1 细心观察,注意力好坏有标准 3
2 抓住注意力的特点,对症下药 8
3 注意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要靠后天培养 15
4 走出误区:注意力与智商无关 18
5 小小注意力,大大影响力 21
第二章 缘由:孩子为何注意力不集中
6 环境嘈杂,树欲静而风不止 29
7 负面情绪,似洪水决堤堵塞心门 32
8 缺乏兴趣,力有余而心不足 39
9 体质不佳,孩子身不由己 43
10 东想西想,压力挤走注意力 47
11 缤纷诱惑,注意力跟着耳目走 51
12 近墨者黑,孩子有样学样 55
13 认为读书无用,孩子有自己的“追求” 58
14 被动“提醒”,会使孩子失去主动性 63
第三章 反思:孩子注意力不集中,
家长应做“检讨”
15 少唠叨抱怨,多听孩子心声 69
16 少阻挠禁止,多支持孩子探索 73
17 少过度干涉,多给孩子空间 77
18 少给孩子脸色,多送微笑温暖 82
19 少在孩子面前争吵,多展现亲情 86
20 少批评指责,多鼓励赞赏 89
21 家长会不要成“批斗会” 95
22 少盲目攀比,多理解鼓励 99
23 少打骂体罚,多给孩子留自尊 103
24 少忽视放任,多细心关注 107
25 少大大咧咧,多以身作则 112
第四章 情志:解除“千千结”,提升注意力
26 受到老师批评时,要给孩子点自信 119
27 受到同学欺负时,要给孩子点勇敢 123
28 家长不要期望过高,给孩子点自由 126
29 杜绝家庭暴力,给孩子点温暖 130
30 控制网游,使孩子生活更充实 134
31 离异家长,多给孩子点关注 138
32 抵制诱惑,给孩子点延迟满足 141
第五章 兴趣:注意力的指路明灯
33 因材施教,顺从心性找注意力 147
34 准许尝试,别让分数阻挠兴趣 153
35 一同成长,做“好问”的家长 156
36 要孩子有持久兴趣,表扬、鼓励、激励不可少 160
37 全力以赴,毅力成就注意力 165
第六章 运动:运动能促进集中注意力
38 跳绳,躲避中的注意力 171
39 舞蹈,连贯中的注意力 174
40 游泳,呼吸中的注意力 179
41 轮滑,前进中的注意力 183
42 足球,追逐中的注意力 187
43 乒乓球,跟踪中的注意力 190
第七章 睡眠:睡不好,注意力会下降
44 不要熬夜,超负荷运转影响注意力 197
45 正确应对夜惊 200
46 正确应对夜游 205
47 正确应对噩梦 209
48 走出“打鼾是睡得香”的误区 213
49 正确应对内火 217
第八章 训练:方方面面助阵注意力提高
50 记忆训练,增强记忆力 225
51 联想训练,放飞风筝拉紧线 231
52 转移训练,利用代换效果集中注意力 236
53 形象训练,不枯燥的注意力 239
54 归类训练,凝聚注意力 244
55 歌诀训练,先容易上口,再容易上心 248
56 健脑训练,提升注意力的良药 252
57 目标训练,积极目标能提高注意力 255
58 凝神训练,集中注意力 260
59 清理训练,腾出空间,一心一意 265
60 重复训练,抓反复,反复抓 269
注意力,指一个人专心于某一事物、活动时的心理状态。注意力可以说是打开心灵的门户。门开得越大,孩子学到的东西就越多,而注意力不集中等于是关闭了心灵的门户,导致一切有用的知识信息都无法进入。你是否仔细观察过孩子?当周围有声响、动静、光线变化,或者有人活动时,孩子是继续做自己的事情,还是停下来去看呢?对于孩子来说,什么是注意力集中,什么是注意力不集中?这一章就针对有关注意力的含义、特点、评断标准等展开叙述,让家长先去了解什么是注意力,再去有的放矢地提高孩子的注意力。
1
细心观察,注意力好坏有标准
“丽丽的注意力分散情况很严重,班里总会有那么几个带着头不专心听讲的孩子,丽丽就是一个,真是拿她没办法。上课时好像完全没拿学习当回事儿,总是左顾右盼,不是玩自己的文具,就是和同学传传小纸条。她上课时和谁说话,谁就不能认真听课,肯定会影响其他同学的学习效果的。”老师对丽丽妈妈说。
“她在学校时原来是这个样子啊。可丽丽在家里看书时很认真,一两个小时都坐得住,不会分心。这孩子到底是注意力强还是注意力差呢?真是让人搞不懂了。”妈妈有些无奈地感叹。
回到家里,妈妈把正在玩玩具的丽丽叫过来训话:“老师为什么说你注意力不集中,上课的时候不专心?”
“我没有不专心啊。”丽丽反驳道。
“上课玩铅笔,和同学传纸条,还不算注意力不集中吗?”妈妈说。
“我是做了点和课堂无关的事情,但是老师讲的内容我都听进去了呀,没有影响学习嘛,看平常我写的作业和考试成绩就知道了。”丽丽接着解释。
“老师还说你影响其他同学听课,把他们也带坏了呢。”妈妈搜刮着脑海中老师对丽丽的评价,试图打败孩子的“狡辩”。
“那是他们能力不行,没有像我这样同时做很多事情、什么事还都能做好的能力。”丽丽不无自豪地说。
“那是老师说错了?”妈妈将信将疑。
“老师哪有妈妈你了解我呀,我平时在家里表现多好,从来没让你操心过我的注意力问题。”丽丽搂着妈妈说。
被丽丽这样变相地一夸,妈妈原本不满的情绪渐渐缓和了下来,“老师又不会读心术,她只要看你没有盯着课本、盯着老师,就会认为你走神了,你以后还是管好自己,免得再被批评,让同学笑话你。”
“知道啦。”丽丽说道。
孩子的心里话
老师真的是误会我了,把我这个天才儿童当成一般的孩子来看待了。妈妈也觉得老师说什么都是对的,如果我说的和老师说的不一样,她也会认为是我在撒谎。但谁都知道,老师也是人呀,是人就会犯错误,她说的话也不一定就是事实吧。
家长该怎么办
丽丽说自己的注意力没有问题,老师却说她的注意力是个大问题,妈妈当然是更相信老师的话了。这让丽丽有点被冤枉的感觉。究竟老师的话可不可信,还是丽丽被冤枉了呢?这里首先要声明的一点是:注意力的集中与否并不是老师和父母说了算,也不是孩子说了算。那到底有什么标准来衡量孩子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呢?
一、注意力的四种品质
注意力的四种品质即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和注意的转移,这是衡量一个人注意力好坏的标志。
1.注意的稳定性
注意的稳定性指的是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在某一特定的对象与活动上比较稳定地集中注意的能力。比如孩子在上课的时候,是否一直听着老师所讲的内容,是大部分时间处在“溜号”状态或者偶尔会出现“溜号”状态;知识断点比较多,但还是能从头至尾地听下来,即使做不到一字不漏,至少能抓住每个知识点。
2.注意的广度
注意的广度指的就是注意的范围,即一瞬间内所能清楚地觉察或认识的对象的数量有多少。研究表明,在一秒内,一般人可以注意到4~6相互间联系的字母,5~7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数字,3~4个相互间没有联系的几何图形。一般来说,孩子的注意广度要比成年人小,但是随着智力发育的成熟和有意识的训练,他的注意广度也会不断得到提高。
3.注意的分配性
注意的分配是指一个人在进行多项相近或完全不同的活动时把注意力平均分配到各个活动当中的能力。比如,孩子上课的时候,一边听课,一边做笔记;家长一边炒菜,一边听音乐。注意的分配常常受限于注意力的有限。孩子不可能对每件事情都加以同等的关注,顾此失彼是情有可原的。如果要求自己什么都注意,那最终可能是什么东西都注意不到。但是,在熟悉被注意的目标、目标较简单、目标之间联系紧密的情况下,孩子有可能可以同时注意一个或几个目标,并且不忽略任何一个目标。
4.注意的转移性
注意的转移指的是一个人能够自发地、有目的地、及时地将注意从一个对象调整到另一个对象。它是快速加工信息形成判断的基本能力保证。思维越灵活的人,转移注意力的能力就越强。比如,孩子计划7点看电视、8点写作业,如果他能在8点准时迅速地把注意力从看电视上转到写作业当中,不再关注电视里的节目,孩子的注意转移性就不错。注意力的转移和集中似乎是对立的,但实则是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孩子每天都在这两种状态下学习或生活,每天的课程一节接着一节,每一节课的内容都有所不同。如果在语文课上过于专心,下课时满脑子想的也都是语文的内容,那么上数学课时便无法让注意力转移到数学的内容上来,数学课的学习效果就会大打折扣。可见,拥有较强的适时转移注意力和集中注意力的能力对孩子提高学习成绩有多重要。
二、孩子集中注意力时的表现
当孩子把注意集中在某个对象上时,不管是关注某个物品还是从事某项事情,都会伴随着一些特有的生理变化和表情动作。只要家长善于观察,就能根据这些表现来较为准确地判断出孩子是否正处于注意力高度集中的状态中。
1.感官朝向被注意的东西,产生适应性的活动
看的时候,举目凝视,视线几乎不会偏离目标;听的时候,侧耳倾听,会把耳朵转向声源的方向;沉浸于思考的时候,眼睛看着远方一样,目光呆滞。这里的举目凝视、侧耳倾听、呆视远方都是注意时会产生的适应性活动。
2.无关动作会停止
当孩子集中注意力时,他的外部动作常常表现为静止状态。比如,孩子在看动画片时,除了眼睛看着电视,其他肢体动作都像停止了一般,整个人坐在沙发上一动不动;孩子听故事,听得出了神,抬着头一动不动地望着讲故事的人,变得很安静。这些就是孩子在高度集中注意力时无关动作停止的表现。
3.呼吸变得轻缓
孩子在注意力集中时,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一般吸气的时间更加短促,而呼气的时间更加延长。甚至在全神贯注的状态下,常会发生呼吸暂时停止的情况,即“屏息”、“憋气”。比如在公开课上,孩子们都听得很专心,不管是出于要配合老师的目的,或者认真听课的目的,还是表现自己的目的,整个教室都处于一种高度集中注意力的状态中,几乎听不到其他无关的响声,甚至连自己的呼吸也觉察不到了。
4.其他现象
孩子在集中注意时,还会出现心跳加快、紧咬牙关、紧握拳头、蹙眉等现象。
三、孩子注意力分散时的表现
1.好动、坐不住
比如,孩子一会儿吵着要看动画,结果看了几分钟,电视还开着,孩子却背过身去玩玩具了,没过一会儿,孩子又满屋子乱跑,找寻新的乐趣。
2.心不在焉、想入非非
比如,家长在和孩子说话的时候,家长说的是A,孩子心里想的却是B,以至家长在询问A的内容时,孩子所答非所问,根本没有把家长的话传递到大脑里进行分析过。
3.粗心、马虎、差错多
比如,家长嘱咐孩子的什么事情,他一口一个地应允着,结果却错漏百出,完不成任务。家长让孩子去买酱油,他却带了一包盐回来,还说自己听到的就是这个。
4.拖沓、磨蹭
比如,孩子写作业之时,家长不加以提醒和催促,孩子就不动笔;甚至有时候家长再三提醒,孩子也磨磨蹭蹭的;就算是听了家长的话,开始继续写作业了,也常常消耗大把时间,完成少量任务,其间不是喝水、吃零食,就是上厕所、看电视,好像时间永远够用,不到最后一刻不用紧张起来一样。
……
这本书在跨文化和不同发展阶段的应用灵活性方面,也做得非常出色。它并没有固守于某一种单一的教育模式,而是广泛参考了东西方教育理念的精华。尤其值得称赞的是,书中专门辟出一个章节来讨论如何应对高敏感(HSP)儿童或具有轻微ADHD倾向的孩子的注意力挑战,提供了具体的情境化调整方案。这表明作者的视野非常开阔,考虑到了儿童群体的多样性。我有一个朋友的孩子,她一直为孩子对噪音的过度反应而苦恼,而书中关于“听觉脱敏”的渐进式练习,为她提供了实实在在的解决方案。此外,作者还非常前瞻性地探讨了“数字时代”下注意力分散的特殊性,给出了平衡屏幕时间和深度学习的实用建议。这种与时俱进、能够覆盖不同家庭背景和孩子特殊需求的广度与深度,使得这本书的价值远超一时的教育潮流,成为一本可以陪伴孩子度过成长关键期的长效参考书。
评分阅读过程中,我深切地感受到作者对于儿童主体性的尊重,这在许多育儿书中是比较缺乏的视角。这本书的核心理念似乎是“引导而非强迫”,它强调的是如何构建一个支持孩子内在驱动力的环境,而不是通过外部压力去“驯服”孩子的思维。例如,书中有一章专门讨论了如何识别孩子“走神”背后的真正需求——是疲惫、是信息过载,还是对当前任务的抗拒,而不是简单地贴上“不专心”的标签。这种深层次的共情和理解,让我在面对孩子暂时表现出的注意力不集中时,心态变得更加平和与包容。它教会了我如何与孩子进行有效的“元认知对话”,引导他们自己去觉察和管理自己的注意力资源,这是一种更高阶的教育智慧。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如同一个经验丰富、充满耐心的资深教育顾问在耳边细语,温柔而坚定地指引着方向,让我感觉自己不再是一个孤军奋战的家长,而是有了一个专业的伙伴同行。
评分这本书在实操层面的可操作性令人印象深刻,它真正做到了将理论“落地”。我特别喜欢它设置的那些“每日小任务”板块,它们不是那种耗时耗力的大型活动,而是巧妙地融入到日常生活的碎片时间中,比如在等待红灯时如何进行“五感专注练习”,或者在吃饭时如何进行“细节观察游戏”。每一个步骤都描述得极其细致,从家长的引导语到孩子可能出现的反应以及相应的应对策略,都考虑得面面俱到,真正体现了“手把手”的实用性。我尝试了其中关于“环境设置”的一条建议,仅仅是重新整理了孩子的学习角落,减少了视觉干扰源,效果就立竿见影。书中的评估工具也设计得非常人性化,它不是一个冰冷的打分系统,而是一个帮助家长自我反思和调整策略的参照系。这种细致入微、随时可用的指导,极大地降低了父母在执行过程中可能产生的焦虑和挫败感,让人觉得培养孩子的注意力不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而是一场充满乐趣的亲子探索之旅。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简直是艺术品,封面采用了沉稳的靛蓝色调,搭配着烫金的标题字体,散发出一种既专业又不失亲切感的阅读气息。拿到手里,能清晰地感受到纸张的厚度和纹理,那种略带粗粝却又光滑的触感,让人非常愿意去翻阅。我尤其欣赏它内页的排版布局,留白处理得非常得当,使得大段的文字阅读起来丝毫没有压迫感,每一个章节的标题都用了一种优雅的衬线字体突出显示,阅读引导性极强。而且,书中穿插的那些插图,无论是线条的勾勒还是色彩的运用,都透露出设计者对儿童心理的深刻理解,它们不是那种浮夸的卡通形象,而是更偏向于启发思考的象征性画面。装订工艺也十分扎实,即使是频繁翻阅也不会出现散页的担忧,这对于经常需要查阅的工具书来说,绝对是一个巨大的加分项。整体来看,这本书的实体品质已经超越了一般育儿书籍的范畴,更像是一件可以珍藏的阅读精品,光是放在书架上,都能提升整个空间的文化氛围,让人忍不住想立刻打开扉页,探索里面的知识宝库。
评分我发现这本书的理论基础构建得异常扎实,它并没有一味地堆砌那些零散的“小窍门”,而是深入浅出地探讨了注意力发展背后的神经科学原理和儿童心理学框架。作者引用的研究案例非常具有说服力,从皮层结构到执行功能的发展阶段,都有清晰的逻辑梳理。比如,它对“持续性注意力”和“选择性注意力”的区分和在不同年龄段的培养路径分析,就比我之前读过的许多泛泛而谈的书要精确得多。书中没有使用过多晦涩的专业术语,即便涉及复杂的理论,也会立刻通过生活化的场景进行类比解释,确保家长能够理解其核心要义,并将其内化为指导实践的方法论。这种将前沿的科学认知与家庭教育实践完美结合的叙事方式,极大地增强了我对书中所倡导方法的信任感。它提供的是一套完整的认知工具箱,而非临时的“创可贴”,让人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而不是仅仅告知“怎么做”,这才是真正有价值的深度教育读物。
评分不太满意,凑和吧
评分蒙童识字乐园(套装共3册好好好
评分3333333333333
评分有用
评分很好很实用
评分这次物流有点慢
评分蒙童识字乐园(套装共3册好好好
评分不太满意,凑和吧
评分故事编的还行,就是对策不实用,完全东拼西凑,很后悔买此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