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声乐教育丛书:声乐教程·合唱卷

高校声乐教育丛书:声乐教程·合唱卷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李文华 著
图书标签:
  • 声乐
  • 合唱
  • 音乐教育
  • 高等教育
  • 教材
  • 教学
  • 艺术
  • 音乐
  • 声乐教学
  • 合唱教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花城出版社
ISBN:978753607095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0650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1-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92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高校声乐教育丛书:声乐教程·合唱卷》是根据作者多年的合唱指挥经验编著而成的集合唱指挥理论、中外经典合唱曲目的一本合唱教程。《高校声乐教育丛书:声乐教程·合唱卷》分为两大篇,上篇是合唱知识与合唱技巧,作者用七个章节详细阐述了合唱的历史、体裁和发展趋势;合唱的协调和和谐要求;合唱声音的原则和唱法运用;合唱训练的内容与要求;合唱指挥的手势与挥拍技术;合唱的艺术处理与表现;合唱的排练。下篇是合唱曲目与排练演唱提示,分为无伴奏合唱作品、中国合唱作品和外国合唱作品三个部分,曲目涵盖古今中外,如中国近现代合唱作品、欧洲文艺复兴至现代时期的经典作品,还有众赞歌、尚松、经文歌、牧歌等。

作者简介

  李文华,星海音乐学院声乐本科毕业,华南师范大学声乐硕士研究生班毕业。现为星海音乐学院特聘副教授,男高音歌唱家,声乐教育家。曾获全国声乐大赛二等奖、省青年歌手大奖赛美声组第一名,全国优秀声乐指导奖。培养的学生参加省级、全国声乐比赛,屡获一等奖、金奖或银奖等。

目录

上篇合唱知识与合唱技巧第一章合唱艺术(3)一、西方合唱艺术概况(3)(一)合唱的产生(3)(二)合唱的发展(3)(三)西方合唱音乐体裁(9)二、中国合唱艺术的发展方向(11)(一)合唱歌曲创作的发展方向(11)(二)合唱训练的发展方向(11)(三)合唱表演的发展方向(12)三、合唱的特征与特点(14)第二章合唱的协调(15)一、合唱的和谐(15)(一)合唱的横向和谐(15)(二)合唱的纵向和谐(18)二、合唱的均衡(18)三、合唱的总体协调(20)(一)合唱音色(20)(二)合唱协调的基本因素(20)(三)合唱协调的要点(21)第三章合唱声音的原则与唱法的运用(22)一、合唱声音的总体原则(22)二、获得合唱共性的方法(22)三、合唱演唱方法的运用(23)第四章合唱基本训练(25)一、合唱呼吸与声音训练(25)(一)合唱呼吸训练(25)(二)合唱声音训练(25)二、合唱音准训练(26)(一)音准练习(26)(二)合唱内心听觉训练(27)三、合唱练声与和声训练(28)(一)单声部声音练习(28)(二)二部和声练习(29)(三)三部和声练习(35)(四)四部和声练习(39)第五章合唱指挥的手势与挥拍技术(56)一、合唱指挥的手势(56)(一)指挥手势(56)(二)指挥手势的要求(56)二、合唱指挥的挥拍技术(57)(一)指挥击拍动作要领(57)(二)指挥图式(58)(三)起拍与收拍(62)(四)左右手分工与配合(73)(五)合拍与分拍(74)(六)不同节奏的指挥方法(76)(七)不同力度的指挥方法(77)(八)不同速度的指挥方法(79)第六章合唱的艺术处理与表现(81)一、合唱表现的常用唱法(81)二、合唱的艺术对比手段(82)第七章合唱排练(83)一、基训(83)二、初排(83)三、细排(84)四、巩固(84)
下篇合唱曲目与排练演唱提示无伴奏合唱作品1.春游(混声三部无伴奏合唱)李叔同词曲(89)2.垦春泥(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田汉词贺绿汀曲(90)3.半个月亮爬上来(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新疆维吾尔族民歌蔡余文、扬嘉仁编合唱(92)4.茉莉花(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江苏民歌李文华编合唱(94)5.故乡之恋(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西藏昌都弦子高守信填词瞿希贤编曲(98)6.等你到天明(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新疆哈萨克民歌瞿希贤编合唱(102)7.蒙古人(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腾格尔词曲孟卫东编合唱(104)8.在银色的月光下(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塔塔尔族民歌王洛宾配歌黎英海改编(108)9.天路(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屈塬词印青曲李文华编合唱(112)10.牧歌(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东蒙民歌海默填词瞿希贤编合唱(116)11.沂蒙山歌(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山东民歌张以达编合唱纪清连改词配歌(119)12.椰寨情歌(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海南黎族民歌杨永词雷雨声、杨余燕编曲(122)13.羔羊经(四声部弥撒)〔法〕马肖曲(126)14.多么可爱哟,我的姑娘(三声部尚松)〔勃艮第〕班叔瓦曲(128)15.圣母玛利亚(四声部经文歌)〔英〕邓斯泰布尔曲(130)16.幽蓝的天空(女声无伴奏合唱)〔意〕帕莱斯特里那曲徐武冠译配(132)17.冷酷的阿玛利丽(五声部牧歌)〔意〕蒙特威尔弟曲(133)18.回声(双四声部无伴奏合唱)〔尼德兰〕拉索曲(138)19.山岭夜色(女声无伴奏合唱)〔匈〕Z�笨麓镆狼�(142)20.金色的浮云(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俄〕莱蒙托夫词〔俄〕柴可夫斯基曲陈良配歌李达译词(146)21.树木和鲜花(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佚名词〔法〕圣桑曲J�辈祭吃�尔德整理洪川译词徐武冠配歌(148)22.我的眼泪(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英〕J�北茨谔厍�洪川译词徐武冠配歌(151)23.黄昏之歌(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匈〕柯达依曲杨秉孙译词冯婉珍配歌(154)24.爱的使者(女声三部无伴奏合唱)〔匈〕柯达依曲(156)25.故乡的黄昏(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匈〕巴托克曲苏乔夫改编词盛茵译配(162)26.冬之旅(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俄〕普希金词〔苏联〕舍巴林曲薛范译配(165)27.她像那燕子(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加拿大民歌W�甭蹇吮嗪铣�洪川译词徐武冠配歌(168)28.深深的河(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美国黑人灵歌帕克罗特肖改编《歌曲》编辑部译配(172)29.约书亚攻打耶利哥(混声四部无伴奏合唱)美国黑人灵歌克里斯迪编合唱陈凯译词徐武冠配歌(176)30.黄昏(混声四部合唱)〔俄〕波隆斯基词〔俄〕塔涅耶夫曲周枫译配(182)中国合唱作品31.感恩(混声四部合唱)正兴词王胜利曲李文华编合唱(185)32.阿拉木汗(混声四部合唱)新疆民歌谢功成编曲(188)33.灯碗碗开花在窗台(女声二部合唱)山西民歌张强、徐武冠编曲(190)34.黄水谣(混声四部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192)35.葡萄园夜曲(女声二部合唱)吴国平词陆在易曲(194)36.弯弯的月亮(混声四部合唱)李海鹰词施明新编合唱(196)37.我和我的祖国(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张藜词秦咏诚曲李文华编合唱(200)38.让世界都赞美你(领唱与混声合唱)吴善翎词朱良镇曲(205)39.向往西藏(混声四部合唱)邵永强词尚德义曲(208)40.和风东来(混声四部合唱)赖亚滨词甘霖曲李文华编合唱(212)41.渔阳鼙鼓动地来(男声四部合唱)韦瀚章词黄自曲(216)42.游子情思(混声四部合唱)邹凯生词陆在易曲(218)43.去一个美丽的地方(混声四部合唱)邵永强词尚德义曲(221)44.中国梦在你我心中何沐阳宋晓杰蒋平词何沐阳曲李文华编合唱(224)45.在太行山上(混声四部合唱)桂涛声词冼星海曲藏云飞编合唱(230)46.满江红(混声四部合唱)〔宋〕岳飞词古曲田丰编合唱(234)47.大江东去(混声四部合唱)苏轼词青主曲瞿希贤编合唱(236)48.嘎哦丽泰(混声四部合唱)哈萨克民歌杜鸣心改编(238)49.孟姜女(女声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中国民歌刘麟词王志信曲李文华编合唱(242)50.遥远的小渔村(混声四部合唱)秦庚云词杨庶正曲(247)51.天上有没有北大荒(混声四部合唱)朱海词王黎光曲瞿希贤编合唱(252)52.我像雪花天上来(混声四部合唱)晓光词徐沛东曲李文华编合唱(255)53.雨后彩虹(女声领唱与混声合唱)于之词陆在易曲(260)54.海韵(混声四部合唱)徐志摩词赵元任曲(266)55.怒吼吧!黄河(混声四部合唱)光未然词冼星海曲(272)56.娄山关(混声四部合唱)毛泽东词田丰曲(278)57.八骏赞(男高音领唱与混声合唱)那顺词色?恩克巴雅尔曲乌冬杰译(284)58.大漠之夜(混声四部合唱)邵永强词尚德义曲(290)59.香格里拉(混声四部合唱)黄志龙词边洛曲田地编合唱配伴奏(296)60.西部放歌(混声四部合唱)屈塬词印青曲李文华编合唱(301)61.在灿烂阳光下(混声四部合唱)集体词贺慈航执笔印青曲(306)外国合唱作品62.坚固保障歌(混声四部合唱)〔德〕马丁?路德词曲杨荫浏译(312)63.以马内利来临歌(混声四部合唱)拉丁圣歌托马斯赫尔莫编曲刘廷芳译(314)64.贝壳(混声三部合唱)〔日〕五十岚正路词〔日〕渡部节保曲吴晓枫译词徐武冠配歌(316)65.羔羊颂(混声四部合唱)〔意〕威尔弟曲(318)66.走进了山谷(男声三部合唱)〔美〕肯塔基民歌G�泵椎卤嗪铣�洪川译词徐武冠配歌(322)67.我亲爱的人头发亮又黑(混声四部合唱)〔美〕阿巴拉契亚尼歌S�鼻鸹�尔编合唱洪川译配徐武冠译配(324)68.春天来临(混声四部合唱)〔德〕海顿曲中央乐团合唱团译配(327)69.山峦沉寂(男声四部合唱)〔德〕歌德词〔匈〕李斯特曲周枫译配(332)70.俄耳甫斯和他的琉特琴(混声四部合唱)〔英〕莎士比亚词〔美〕W.抒曼曲杨周翰、洪川译词徐武冠配歌(334)71.黄昏中的樱花草(混声四部合唱)〔英〕本杰明?布里顿曲瑞奉译词琬珍配歌(336)72.茨冈(混声四部合唱)〔德〕海涅词〔德〕舒曼曲金帆译词金帆、文纲配歌(338)73.铁砧合唱(混声四部合唱)〔意〕威尔弟曲许易菊译词康荔配歌(344)74.天空晴朗,春风荡漾(混声四部合唱)〔德〕贝多芬曲徐武冠填词(346)75.音乐传播于四周(女中音领唱与混声四部合唱)〔德〕G�盕�焙嗟露�曲J�笨死�默编合唱洪川译词徐武冠配歌(348)76.秋日的私语(钢琴与混声合唱)〔法〕塞内维尔图森曲王健填词陈国权编合唱(354)77.雪花(混声四部合唱)〔英〕E�卑�尔加曲J�辈ㄒ蛱馗谋嗍⒔杂⒁肱洌�360)78.夜(混声四部合唱)〔俄〕柴可夫斯基词曲张光华译词张光华、徐武冠配歌(364)79.伏尔加船夫曲(混声四部合唱)俄罗斯民歌佚名译配(370)80.哈利路亚(混声四部合唱)〔德〕亨德尔曲(373)
音乐理论与实践进阶:声乐演唱技巧与合唱指挥精要 丛书系列:《音乐教育与艺术实践前沿》 本册主题:《人声的奥秘:从独唱到群声的艺术化表达》 前言 本册聚焦于人声艺术的深度挖掘与群体协作的完美统一,旨在为高等音乐院校的师生提供一套系统、前沿且极具实践指导意义的学习资料。我们深知,声乐教育不仅仅关乎个体的发声技巧,更在于如何将个体声音融入到宏大的音乐叙事之中,尤其是在合唱这一集体艺术形式中实现声音的交融与升华。本书内容涵盖了从基础生理学理解到高级美学诠释的各个层面,旨在构建一个扎实、全面的声乐与合唱知识体系。 --- 第一部分:人声发声机制的深度解析与科学训练 本部分致力于解构人体的发声器官及其运作规律,为科学、健康的声乐学习奠定基石。 第一章:声带生理学与气息控制的生物力学基础 1. 呼吸系统的精细化管理: 深入探讨胸腹式联合呼吸的实际操作与肌肉协调。重点分析气息在支持高音、保持力度变化时的稳定性和延展性。不同呼吸模式(如慢速长音与快速爆发)下的膈肌与肋间肌群的激活策略。 2. 喉部的解剖与共鸣腔的优化: 详细图解喉部结构,包括声带闭合、拉伸的精确控制。探讨口腔、咽腔、鼻腔等共鸣腔体的空间构建与调控,解析如何利用共鸣“放大”而非“挤压”声音的科学原理。 3. 发声的物理学原理: 介绍声波的产生、传导与辐射规律。重点剖析基频(F0)与泛音列(Harmonics)的关系,以及如何通过精确调整发声位置来塑造音色(Timbre)。 第二章:科学的音准、音域拓展与嗓音保护 1. 听觉训练与内听觉的建立: 强调将外部听觉(耳朵听到的)与内部听觉(想象中的声音)进行同步。针对半音阶、大小调音程及复杂和弦的听觉辨识与快速修正技术。 2. 跨越换声区的平稳过渡: 针对美声唱法中的Passaggio(换声区)问题,提供基于气息支撑、喉位稳定及声带质量调节的具体练习方案,力求实现全音域的音色统一性(Covering/Mixing)。 3. 嗓音的健康与保养: 探讨声带的疲劳机制与恢复周期。介绍不同环境(干燥、寒冷)对声带的影响,并提供日常的嗓音热身、放松与冷却程序。关注声乐教师在识别和处理非病理性嗓音问题上的能力培养。 --- 第二部分:声乐演唱的艺术诠释与风格实践 本部分将理论转化为艺术实践,侧重于不同声乐体裁的风格把握与情感表达。 第三章:不同声部分类的技术特点与挑战 1. 女高音、女中音的技术细分: 针对花腔女高音的灵活性(Coloratura)与抒情女高音的连贯性要求,分析其核心技术差异。女中音在低音区的厚重感和中声区的穿透力的平衡。 2. 男高音、男中音的力度与色彩: 重点讨论男高音(尤其戏剧性男高音)在高音区(High B/C)的支撑与释放技巧。男中音如何通过色彩变化(如偏向男高音或男低音的倾向)适应不同角色。 3. 男低音的音域拓展与稳固性: 确保低音区的清晰度与穿透力,避免声音的“空洞化”。 第四章:艺术歌曲(Lied & Mélodie)的深度解读 1. 文本与音乐的融合: 分析德奥艺术歌曲(如舒伯特、舒曼)中诗歌的韵律结构与作曲家如何通过特定音型、和声预示文本含义。 2. 法语歌曲的语言处理: 聚焦法语的元音、鼻音的发声位置及其对声乐线条的影响,强调“歌唱的语言”与“口语的语言”之间的微妙平衡。 3. 俄语艺术歌曲的情感张力: 探讨斯拉夫民族音乐中特有的深沉与叙事性,以及如何通过声音的色彩变化来体现人物的内心冲突。 --- 第三部分:合唱指挥艺术与排练技巧 本部分完全聚焦于合唱领域,为指挥者提供从宏观构思到微观指导的全方位工具箱。 第五章:合唱音响的构建与和声的雕琢 1. 音响设计的层次感: 探讨如何通过控制不同声部的音量、音色比例来塑造宏大、平衡的合唱音响(Choral Sound)。分析清晰度(Clarity)与丰满度(Fullness)之间的辩证关系。 2. 和声的精确处理: 详细讲解合唱中“纯音程”与“平均律”的张力。如何通过指挥的手势引导声部调整泛音,以实现完美的和弦纯净度,尤其在复杂的封闭和声中。 3. 合唱织体(Texture)的清晰化: 针对复调、主调、卡农等不同织体,设计相应的排练策略,确保对位声部的独立性与整体的统一性。 第六章:指挥技法的前沿应用与排练效率提升 1. 现代指挥手势的动态表达: 介绍基于身体语言(Body Language)的非语言沟通技巧,如何用肢体传达更细微的音乐指示(如“进行中的弱”、“突然的收紧”)。 2. 分声部排练的针对性策略: 针对性解决特定声部(如男高音的高音、女低音的穿透力)的技术瓶颈,而非简单地重复全场合唱。设计“技术诊断”与“艺术融入”的交替排练模式。 3. 合唱作品的风格研究与演绎: 深入分析文艺复兴时期(如帕莱斯特里那)的无伴奏合唱、巴洛克时期的复调结构以及近现代作品中对位法和自由和声的演绎准则,确保历史风格的准确性与音乐的现代生命力。 --- 结语 本书力求成为连接科学训练与艺术创造的桥梁,引导学习者不仅掌握“如何发声”,更领悟“为何发声”,最终实现个体技艺的精湛与集体艺术的辉煌。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大学音乐系的学生,我一直在寻找一本能够系统提升我合唱演唱能力和理论素养的教材。过去,我们课堂上使用的参考书,虽然内容翔实,但往往过于学术化,与实际演唱的结合不够紧密。而这本《高校声乐教育丛书:声乐教程·合唱卷》,则恰恰填补了这一空白。它以一种更加贴近教学实际的方式,将声乐理论与合唱实践巧妙地融合在一起。书中关于“发声在合唱中的应用”部分,不仅仅讲解了基础的发声技巧,更重要的是,它详细阐述了如何在合唱中保持统一的声部音色,如何通过共鸣腔体的调整来适应不同声部的要求,以及如何避免演唱中出现“挤、压、僵”等不自然的声音。我尤其欣赏书中关于“合唱中的呼吸技巧”的论述,它不仅仅是简单的气息支持,更强调了合唱中呼吸的同步性和规律性,对于解决演唱中气息不稳、乐句连接不流畅的问题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案。此外,书中关于“合唱发音与吐字”的讲解,也让我受益匪浅,它不仅仅停留在字词的清晰度上,更深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字词的发音来塑造音乐的表情和情感,如何让演唱更具感染力。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师,循循善诱地引导我们走向更专业的合唱演唱之路。

评分

这套“高校声乐教育丛书:声乐教程·合唱卷”简直是一场及时雨!作为一名热爱合唱,却在学习过程中总感觉缺乏系统指导的音乐爱好者,我常常陷入瓶颈。市面上的声乐书籍大多侧重独唱技巧,对于如何在合唱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如何与他人和谐共鸣,如何理解和演绎复调织体,总有些意犹未尽。当我翻开这本书,立刻被它扎实的理论基础和细致的实践指导所吸引。它没有空洞的理论说教,而是通过大量的实例分析,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合唱声部的划分、音准的控制、节奏的统一、以及气息的协调。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不同类型合唱作品(如混声、男声、女声合唱)的特点分析,以及如何根据作品风格调整演唱方式,提供了非常具体的方法。我曾经在练习某个高难度合唱段落时,总觉得声音不够集中,与整体脱节,这本书中的“声部融合与平衡”章节,通过对不同声部间音色、音量、咬字配合的讲解,让我恍然大悟,找到了解决问题的关键。而且,它还提到了合唱指挥与演唱者之间的沟通配合,这对于我理解合唱艺术的整体性非常有帮助,让我意识到合唱不仅仅是简单的声音叠加,而是一个精妙的整体。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对合唱的理解上升到了一个新的维度。以前,我总以为合唱就是大家一起把音唱准、把节奏唱齐就行了,殊不知,里面蕴含着如此丰富的学问。这本书,从最基础的发声原理,到复杂的声部协调,再到作品风格的把握,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如何处理音乐中的色彩变化”的章节,它不仅仅停留在“强弱、快慢”等表层描述,而是通过对不同音乐时期、不同作曲家作品的分析,教会我们如何去理解和表现音乐的细腻情感,如何通过声部的配合来营造出丰富多变的音乐色彩。例如,书中分析巴赫的赋格作品时,对于声部线条的独立性与整体性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通过音色的微调来凸显旋律的进行,让我耳目一新。此外,书中还提到了合唱作品的排练方法和艺术处理,包括如何抓住作品的灵魂,如何通过排练来统一演唱风格,以及如何培养听众的音乐审美。这些内容对于任何一位想要提升合唱艺术水平的演唱者或指挥者来说,都具有极高的参考价值。它不仅是一本声乐教程,更是一本关于合唱艺术的哲学思考。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们这类希望在音乐领域有所建树的从业者来说,无疑是重磅级的福音。它以一种非常前瞻性的视角,深入探讨了当代高校声乐教育的发展趋势,并将合唱艺术作为重要的组成部分进行系统性阐述。书中关于“现代合唱技术的创新与发展”章节,让我对合唱的未来有了更深的认识,它不仅仅是对传统技法的传承,更是对新技术的探索和应用,例如书中提到的声音的电子化处理,以及如何将多媒体技术融入合唱表演,都让我感受到了合唱艺术的勃勃生机。同时,书中对于“合唱指挥与演唱者之间的互动艺术”的论述,也达到了相当的高度,它不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更强调了指挥与演唱者之间情感的沟通和精神的共鸣,这种深度的探讨,对于提升合唱的艺术感染力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我特别欣赏书中关于“合唱作品的选材与改编”的分析,它教会我们如何根据合唱团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作品,以及如何对现有作品进行恰当的改编,以达到最佳的艺术效果。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教材,更是一部关于合唱艺术的百科全书,它为我提供了丰富的理论指导和实践参考,让我对未来的教学和研究充满了信心。

评分

对于一个长期在业余合唱团摸爬滚打多年的我来说,这本书的出现,无疑是解我燃眉之急。我常常在排练中遇到各种问题,比如声音互相干扰、高音上不去、低音出不来、合唱的整体效果总是不尽如人意。我尝试过很多方法,但效果都不明显。这本书的到来,就像一盏明灯,指引我找到了问题的症结所在。它在“声部连接与音色统一”部分,非常细致地讲解了不同声部之间的衔接技巧,以及如何通过调整共鸣和发声方式来达到音色的统一,这让我明白了为什么我们团的声音总是显得杂乱无章。更让我惊喜的是,书中还包含了大量的合唱作品分析,从各个角度剖析了作品的声部特点、音乐织体、以及演唱的难点,并给出了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我曾经为某个古典合唱作品中某个声部频繁出现的“换气”问题而困扰,书中关于“乐句中的呼吸处理”的讲解,让我意识到,正确的呼吸方式应该与音乐的乐句发展相契合,而不仅仅是简单的生理需求。这本书的语言通俗易懂,理论与实践结合得恰到好处,让我这个非专业人士也能够轻松理解并运用其中的方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