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80234
版次:1
商品编码:1164290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丛书
外文名称:Internet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Series:Adolescent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Self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
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丛书:青少年网络交往与自我 [Internet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Series:Adolescent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内容简介
《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丛书:青少年网络交往与自我》从网络交往与自我的关系切入,尝试通过系统的实证研究,探讨中国文化背景下青少年网络交往的特点以及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利用实验研究,考察网络交往中的现实自我和网络自我的关系;采用事件相关电位(ERP)技术,探讨网络交往中现实自我和网络自我的脑电差异。希望能有益于深化网络交往与自我的研究,丰富网络心理学的理论,为青少年健全人格的发展和培育提供指导和借鉴。
作者简介
平凡,女,理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政治传播学院)讲师。2000-2004年就读于武汉理工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获工学学士学位;2005-2008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理学硕士学位(专业为心理发展与教育):2008-2011年就读于华中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获理学博士学位(专业为心理发展与教育):2011年至今在华中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流动站从事博士后工作。近年来主要从事青少年网络心理、自我心理、思想政治教育心理学等方面的研究。主持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1项,先后参与国家、教育部级课题10项,在CSSCI来源期刊上发表多篇相关研究论文,2010年获第十三届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学术论文三等奖。
目录
本书导读
序言
第一章 网络交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网络交往的概述
第二节 网络交往理论观点
第三节 网络交往的研究现状
第二章 自我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第一节 自我概念
第二节 自我意识
第三节 自我参照效应
第四节 自我的脑机制研究
第三章 网络交往的特点与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第一节 网络交往问卷编制
第二节 青少年网络交往的特点
第三节 青少年网络交往的影响因素研究
第四章 网络交往与自我的实验研究
第一节 不同交往方式中的自我研究
第二节 网络交往中自我参照效应实验研究
第三节 网络交往中自我的ERP研究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精彩书摘
《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丛书:青少年网络交往与自我》:
文化差异
Jiang等人(Jiang,Yifan,Bruijn,&Angeli;,2009)对两组不同文化(中国和英国)的网络交流用户在自我表现用词和交流风格上的差异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发现,相比于英国参与者,中国参与者更容易赢得较多的社会关怀和支持。在网络吸引力方面,中国参与者更容易获得自己社会团员的认同,也更愿意与自己的团员进行交流。研究者的认为,在东方文化中,人们的自我认识是建立在相互依存的基础之上。也就是说,通过将自己与亲人、朋友和同事之间的关系进行联系来认识自我。东方文化的沟通方式强调的是间接、模糊和意会,东方人更喜欢自我批评,以此维持与他人的和谐关系。与此相反,在西方文化中,自我认识具有较多的独立性,他们通常根据自己内在的想法和感受来表现自己,其沟通方式相对而言是比较直接、鲁莽和明确无误的,西方人的个人价值是通过对自己的奋斗目标的追求和实现以及对个人能力的确认来完成的。所以,用户的文化背景影响到网络的沟通风格和方式,东方文化的网络沟通表现出强烈的对背景的敏感性,而西方文化的网络沟通相对而言强调的是意义本身的含义,用社会学家霍尔的概念来讲,东方文化的网络沟通是高情景的网络沟通,西方文化的网络沟通是低情景的网络沟通(彭凯平,刘钰,曹春梅,张伟,2011)。
(二)网络交往与自我表露
Erikson提出在亲密能力获得之前必须获得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感在某种程度上使得个人的自我认同与他人相融合。有了自我认同感,就不会害怕在亲密关系中丧失自我。如果由于害怕丧失自我而避免亲密,那么个体就会体验到深深的孤立感和随之而来的自我专注,那就是孤独。尽管Erikson并没有使用“孤独感”或“自我表露”,但他似乎已提出了自我表露导致自我认同的确立,从而使得亲密发展,避免了孤独发生的因果关系(蒋索,邹泓,2008)。
自我表露就是目标人(将个人信息与其进行交流的人)了解有关自己的信息过程(Jourard&Lasakow;,1958)。Sermat和Smyth(1973)认为,自我表露的缺乏导致孤独感,其研究中四分之三的被试报告孤独感的产生是由于“没有与某个人交谈个人重要的,秘密的事件的机会”。Gordon等人(1980)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自我表露水平与孤独呈负相关。Solano(1982)对大学生的研究发现,对于男生和女生而言,孤独与缺乏对异性朋友的亲密表露有显著的线性关系,并且,女生的孤独感与缺乏同性朋友的自我表露有关。李林英(2004)研究发现,去心理咨询室求助的大学孤独感水平很高,但是自我表露程度很低。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中的“自我表露”指在虚拟空间里向对方提供有关个人信息的过程。现有研究比较一致地认为(McKenna,2002a,2002b):“自我表露”是促使虚拟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重要因素,并且自我表露行为是网络成瘾的预测因素(黄桂梅,张敏强,2009)。
研究者发现,网络交往中的自我表露研究多集中在如下几个方面:
网络情境中的隐私与自我表露
这类研究主要探讨网络环境中隐私和自我表露既相互冲突,又相容并存的独特现象。网络中的自我表露是自相矛盾的,匿名和物理距离也许提高了一定背景下的自我表露水平(如在个人交流和在线调查当中),但在商业网站中,由于关系到个人隐私,考虑到个人信息被怎样使用,人们的自我表露程度就不会提高,态度也不会那么积极(AaronBen-Zeev,2003)。现在个人信息隐私已经成为最重要的网络问题之一。
……
前言/序言
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丛书:青少年网络交往与自我 [Internet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Series:Adolescent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丛书:青少年网络交往与自我 [Internet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Series:Adolescent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
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丛书:青少年网络交往与自我 [Internet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Series:Adolescent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mobi pdf epub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青少年网络心理研究丛书:青少年网络交往与自我 [Internet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Series:Adolescent Online Communication and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