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与新时代

荣格与新时代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澳] 大卫·戴西(David Tacey) 著,龚艺蕾 译
图书标签:
  • 荣格
  • 心理学
  • 新时代
  • 集体无意识
  • 原型
  • 象征
  • 神话
  • 自我实现
  • 精神成长
  • 分析心理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世界图书出版公司
ISBN:978751008076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52515
包装:平装
丛书名: “世图心理”冰山系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纯质纸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新时代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可能要在今后的几十年更加明显。不过,人们赤裸裸的灵性饥渴已经在风起云涌的各类灵性培训中显现。新时代时以反宗教的面目出现的,其核心却是宗教,它指向的是人的救赎。痛苦的现代人要喜悦,要宁静,要跨越,要光和爱,要众生一体。而荣格似乎是一个好的、现成的答案提供者。没有哪一位心理学家像他这样,将东西方的智慧融会贯通,没有哪一个高僧大德像他这样精通理论知识。然而,倘若荣格在世的话,他可能要给新时代,给卷入新时代灵性的人当头一棒。他提出的问题也是很多关注心灵的人共同的疑惑:
  何谓众生一体?当一个人进入一体性的融合、喜悦的海洋中,是否是对现世的逃避?
  当我们感到神性的火花在内在爆燃,这种无限性是否会将我们引向狂妄自大?
  上帝死后,你只能自己救赎自己。那么你是谁?你和他人是什么样的关系?

内容简介

  声势浩大的新时代运动在短短四十年的时间里席卷全球。众多新时代人士将荣格奉为他们的教父,对荣格学说中的“集体无意识”“原型”膜拜有加。作者在本书中指出,新时代在某些方面继承了荣格,而在另一些方面对荣格有着严重的歪曲。在作者看来,新时代是对父系式的、强调理性的西方文明的补偿,但仍处于“灵性幼稚园”阶段,未能深刻反省自身。

作者简介

  大卫·戴西(David Tacey),是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的副教授,讲授文学和深度心理学。他出生在墨尔本,深受土著人的文化、宗教和宇宙论的影响。取得博士学位之后,师从美国心理学家、荣格学者詹姆斯·希尔曼(James Hillman)。大卫·戴西对荣格及其心理学有着深入的研究。著有8本书,包括《灵性革命》(The Spirituality Revolution)、《如何读荣格》(How to Read Jung)、《重塑男人,荣格的灵性和社会变革》(Remaking Men: Jung, Spirituality and Social Change)。


目录

引言:渴望一个真正的新时代
通俗灵性的兴起
基督教与新时代
一个新的综合体系
一个无意义的大词
另一种灵性
女神、尘世及特质
恢复神圣的一体感
分离的现实
上帝死亡之后
荣格的名声及上师问题
荣格的激进和保守
粗矿中的黄金微粒
第一章 新时代的荣格
对荣格影响力的疑问
荣格与新时代的矛盾
荣格对神智学的回应
大众及专业人士眼中的荣格
作为预言家的荣格
对灵性智慧无可避免的曲解
正常自我的悲剧性无能
建立全新的自我,克服自我陶醉
转化需要空间
加强我们对他性的需求
自我和自性的混淆
荣格与新时代的相似性
影响或巧合?
第二章 海洋灵性及错误的完整性
流行的虚无神秘主义
宗教与病理学的重合
母亲原型出现的大背景
宇宙极乐、巅峰体验以及逃避痛苦
自我与精神融合的不可能
道成肉身、意义及苦难
完整性:对立面之间的动态交互作用
两种完整性
第三章 荣格、路西法和尼采
无意识的宗教生活
撒旦,无意识的原型情结
路西法式的个性化
高级意识与自大狂妄的混淆
荣格与尼采:路西法似的超人
大学回忆:荣格、尼采、叶芝以及野兽
创造新宗教的上师
作为集体情结的明星上师
第四章新时代的荣格式膨胀
让神为自我服务
流行引发的问题
接通神性
让荣格为你工作
原型将照顾我们
阴性特质及拒绝与龙对抗
新时代男性运动
对原型的理想化
新时代的策略:敌视自我
非道德性、解除责任和娱乐
正式进入新时代
托马斯·摩尔的宗教态度
第五章荣格、荣格原教旨主义及文化退行
追寻真理过程中的预言和科学
与不确定性共存
避免文化和个人的退行
荣格原教旨主义的要素
原教旨主义和荣格的保守主义
男神的蓝缎带,女神的粉缎带
美国心灵中的极权元素
父神的退化性恢复
永恒的原型和流变的原型意象
第六章美式扩张和无限的自我
对神的非神圣渴望
溶入神圣
溶入集体性
美国心灵和澳大利亚心灵
心理健康、界限和边界
惠特曼,一个美国人,一个宇宙
谁会害怕融合?
回归世界母亲的渴望
结论 完整性的选择
神与盖亚的未来婚姻
自我和灵魂的启示性相遇
编后记: 灵性的陷阱
编后记:灵性的陷阱


前言/序言



《荣格与新时代》 一、 时代洪流下的心灵探寻 二十世纪至今,人类社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巨变。两次世界大战的硝烟未散,科技革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全球,信息爆炸、全球化浪潮、价值观的多元化冲击着个体的心灵。在这样一个充满挑战与机遇的时代背景下,个体如何安顿身心?如何理解自身与外部世界的复杂关系?如何寻求生命意义的超越与实现? 《荣格与新时代》正是诞生于这样的时代语境,它不仅仅是一部对瑞士心理学家卡尔·荣格思想进行梳理与解读的作品,更是试图在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中,为迷失与困惑的个体提供一把理解心灵奥秘的钥匙。本书并非简单地罗列荣格的理论,而是将他的深刻洞见置于当代社会的脉络中进行审视,探讨其思想对于我们理解当下、应对未来所具有的独特价值。 我们正身处一个“新时代”的黎明。科技的发展让我们得以连接世界,却也可能让我们与真实的自我渐行渐远。消费主义的盛行,物质至上的观念,使得许多人追逐外在的成功,却忽视了内在的丰盈。传统信仰的式微,社会结构的变迁,让个体在追寻归属感与意义感时面临新的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渴望找到一种能够滋养心灵、指引方向的力量。 荣格,这位伟大的心理学家,他的思想如同一座深邃的宝库,蕴藏着关于人类心灵最本质的智慧。他提出的集体无意识、原型、意象、人格面具、阴影、阿尼玛与阿尼姆斯等概念,为我们理解人类共同的心灵遗产提供了崭新的视角。他关注的不是个体表层的行为模式,而是潜藏在深层心灵结构中的普遍动力。 本书将带领读者走进荣格那引人入胜的心灵世界,从他独特的心灵分析视角出发,审视我们所处的“新时代”。我们并非要将荣格的思想视为某种教条去奉行,而是要理解其方法论的普适性,以及其思想内核对于当下个体心灵困境的诊断与启示。 二、 荣格思想的深度解析与时代回应 《荣格与新时代》的核心在于,它不仅深入挖掘荣格心理学的精髓,更重要的是,它将这些精髓与我们当下面临的种种挑战和困惑进行对话。 1. 集体无意识与个体认同的危机: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各种思潮、价值观、生活方式如潮水般涌来,让个体在选择与定位时感到迷茫。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论,揭示了人类心灵深处共通的经验、模式和力量。这并非意味着我们要盲目地遵循某种集体意志,而是要认识到,在个体独特的经历之外,我们还共享着一个广阔而古老的心灵维度。 本书将探讨,如何在纷繁复杂的世界中,通过理解集体无意识的影响,重新找回个体的独立性与认同感。这包括辨识各种文化原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投射,以及如何避免被集体无意识中消极的力量所裹挟。我们并非孤立的个体,而是连接着人类历史与未来的“集体意识”的一部分。理解这一点,有助于我们在追求个性化的同时,不至于失去与更广阔人类经验的连接。 2. 原型的力量与现代生活的重塑: 荣格提出的原型,如智者、母亲、英雄、孩童等,是人类心灵的普遍模式。在现代社会,这些原型可能以隐晦或扭曲的方式存在。例如,过度的消费主义可能将“母亲”原型转化为对物质的无限占恋,而对“英雄”原型的盲目崇拜则可能导致个人在竞争中迷失自我。 《荣格与新时代》将解析这些原型在现代社会中的表现形式,并探讨如何有意识地去理解和整合它们。通过识别和拥抱内心的光明与阴影,个体可以更全面地认识自己,从而在事业、情感、人际关系等各个层面,找到更具创造性和有意义的表达方式。本书将引导读者去发现,那些看似古老的原型,恰恰是我们理解现代心理需求,构建健康心灵的重要工具。 3. 阴影的整合与人性完整的追求: 我们生活在一个倾向于“完美”和“光明”的社会。然而,荣格深刻地指出,人类的阴影——那些被我们压抑、否认的负面特质——同样是我们整体人格的一部分。在“新时代”的浮华之下,许多个体选择回避自身的阴影,导致心理问题的积累,甚至在集体层面引发冲突与对抗。 本书将深入探讨阴影的本质,以及如何通过勇气和诚实,去认识、接纳并整合我们内心的阴影。这并非是要鼓励我们去做“坏事”,而是要理解,阴影本身并非邪恶,而是被压抑的生命能量。成功地整合阴影,能够释放被压抑的创造力,增强同理心,并最终走向更完整、更具弹性的自我。在充斥着“人设”与“伪装”的社交时代,对阴影的真诚面对,显得尤为珍贵。 4. 意象的语言与心灵的沟通: 梦境、神话、艺术作品,这些都是心灵无意识层面的意象语言。《荣格与新时代》将强调,在语言和逻辑思维之外,意象是连接我们内心深处更为直接的通道。现代社会过度强调理性与逻辑,使得我们对意象的感知力日渐衰退,从而与自身深层的心灵隔阂。 本书将引导读者学习如何解读和理解这些意象,将其视为心灵的“信使”。通过关注梦境、想象中的画面,以及艺术作品中的象征,我们可以捕捉到来自无意识的宝贵信息,从而更好地理解自己的情绪、渴望和冲突。在信息碎片化、沟通浅层化的时代,重新学习意象的语言,是重拾心灵深度沟通能力的重要途径。 5. 自性化进程与生命意义的实现: 荣格的自性化(Individuation)理论,是他心理学的核心目标——成为一个完整、独特且有意识的个体。这并非是追求个人主义的孤立,而是在充分认识并整合了内心所有面向后,实现与整体的和谐统一。在“新时代”追求“意义”成为许多人共同的课题,但很多人在物质的极大丰富中,反而感到空虚与迷失。 《荣格与新时代》将阐释,自性化进程是如何在我们有限的生命中,指引我们走向更深层的生命意义。这是一种内在的旅程,涉及到对自身潜能的探索,对生命目的的觉醒,以及最终与超越性的连接。本书将探讨,如何在日常生活的忙碌中,为自己的自性化进程留出空间,如何在面对人生起伏时,保持内心的定力与方向。 三、 谁将从《荣格与新时代》中受益? 本书并非为少数专业人士而作,而是面向所有在现代社会中,对自我成长、心灵探索有着深切渴望的读者。 对心理学感兴趣的普通读者: 如果你对理解人类行为、情绪和潜意识感到好奇,荣格的思想将为你打开一扇全新的窗口。本书将用清晰易懂的语言,介绍荣格的核心概念,并将其与你日常生活中的困惑相结合。 正在经历人生转折期的个体: 无论你是面临职业选择、情感挑战,还是对生活现状感到不满,本书提供的工具和视角,将帮助你更深入地认识自己,找到内心的力量,做出更明智的选择。 追求精神成长与生命意义的探索者: 如果你已经厌倦了表面的喧嚣,渴望挖掘生命更深层的意义,荣格的自性化理论将为你提供一条清晰的路径。本书将引导你踏上这场意义非凡的内在旅程。 教育者、心理咨询师、艺术家等相关从业者: 本书可以为你提供荣格思想在现代应用的新视角,丰富你的理论储备和实践方法。 《荣格与新时代》不仅仅是一本书,它更像是一次心灵的对话,一次关于如何在当下时代,活出更真实、更完整自我的深入探讨。它不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点燃你内在探索的火花,赋予你理解和驾驭自己心灵的能力。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让我们一起,在荣格的智慧中,找到属于自己的那片宁静与力量。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荣格与新时代》简直是引人入胜,让人一头扎进了一个我从未想象过的思想深渊。作者的笔触细腻且充满力量,将荣格那些晦涩难懂的概念,比如“集体无意识”、“原型”以及“曼陀罗”的象征意义,用一种近乎诗意的语言娓娓道来。我特别欣赏他没有将荣格仅仅描绘成一位高冷的心理学大师,而是展现了他作为一个人,如何与他那个时代的精神风暴进行搏斗和对话。阅读过程中,我时常停下来,反复咀嚼那些关于梦境解析和炼金术隐喻的段落。它迫使我审视自己内心深处那些未被命名的阴影和光芒。它不是一本教科书式的解读,更像是一场深刻的内心探险,引导读者去发现那些深埋在个人经验之下的普遍人性主题。读完之后,我感觉自己对“自我实现”的理解不再是扁平的口号,而是有了一个充满层次感和历史厚度的结构。这本书的价值在于,它成功地架起了一座桥梁,连接了古老的智慧和现代心灵的困惑,让人在迷雾中找到了通往内在秩序的地图。这本书无疑会成为我案头常备的参考书,每当心绪不宁时,都能从中汲取到安宁与洞察。

评分

这本书的视角非常独特,它没有将荣格视为一个孤立的心理学家,而是将他置于20世纪初剧烈变革的文化熔炉中进行考察。作者巧妙地探讨了荣格思想中那些既具有普世性,又与当时的神秘主义、宗教复兴思潮相互交织的复杂面向。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积极想象”这一技法时所展现出的严谨和审慎,他既肯定了其疗愈潜力,也警示了滥用的风险,这种成熟的批判性思维贯穿了全书。阅读体验是极其沉浸的,作者的遣词造句带着一种古典的韵味,但绝不老旧,反而赋予了主题一种历经时间考验的庄重感。它成功地让我体会到,真正的心理学探索,本质上是对“完整性”的不懈追求。这本书的魅力在于它的开放性——它不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提供了一套强大的工具箱,邀请读者亲自去挖掘和构建自己的意义系统。读完后,我感到自己拥有了一张更清晰的内心地图,可以更从容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无意识的突袭”。

评分

这本书给我的冲击力,与其说是一种知识的获取,不如说是一种精神上的“觉醒”。它不是那种读完会让人立刻跳起来欢呼的畅快淋漓,而是一种缓慢渗透、逐渐改变看世界的滤镜。作者在论述荣格与“新时代”思潮的关系时,展现出了一种惊人的平衡感——既不盲目吹捧,也不过度批判,而是冷静地分析了这种结合的必然性和潜在的风险。我特别赞赏作者对“原型”力量的描绘,那种宇宙性的、永恒不变的模式如何在个体生命中投射出或光明或黑暗的影像,读来让人不寒而栗又充满敬畏。行文间,那种对人类潜能的无限信任感透过字里行间流淌出来,让人不禁反思自己是否真正活出了那个深层自我所渴望的样子。这本书的语言风格是那种沉静而有力的类型,没有华丽的辞藻堆砌,但每一个词语都像是经过千锤百炼的,直击要害。它不仅是关于荣格的解读,更像是作者本人与读者进行的一场严肃而坦诚的哲学对话。

评分

说实话,刚翻开这书的时候,我还有点担心,毕竟荣格理论的复杂性是出了名的,怕又是一本晦涩难懂的学术著作。但出乎意料的是,这本书的叙事节奏极其流畅,作者似乎深谙如何将深奥的哲学探讨融入到引人入胜的故事线中。他巧妙地穿插了许多历史背景和文化案例,使得荣格的思想不再是孤立的理论体系,而是与人类文明的脉络紧密相连。我尤其喜欢他对“阴影”概念的探讨,那种直面人性黑暗面的勇气和深刻的洞察力,读来令人震撼。作者的文字如同手术刀般精准,剖开了许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心理现象背后的深层结构,却又保持着一种令人心安的客观性。这本书的结构设计也非常精妙,层层递进,从基础概念的梳理到高阶整合的讨论,逻辑链条清晰有力,几乎没有产生阅读障碍。对于任何一个对人类心灵疆域感兴趣的探索者来说,这都是一本必不可少的指南,它不仅解释了“是什么”,更阐释了“为什么会如此”,极大地拓宽了我对“心智”这一概念的边界认知。

评分

这是一次智力上的马拉松,我必须承认,读完这本巨著需要相当的专注力和毅力,但所获得的回报是成倍的。作者对荣格生平经历的梳理,尤其是他与弗洛伊德决裂后的那段“面对内心的十年”,写得尤其精彩,充满了戏剧张力和深刻的心理斗争。这本书的论述深度远超一般科普读物,它直接切入了现代文明中“意义危机”的核心。作者非常擅长运用对比手法,将荣格的深度心理学与当代碎片化的精神追求进行碰撞和对照,从而凸显出传统心理学深层结构的弥足珍贵。我发现,每读完一个章节,我都会不自觉地去回顾自己的过往经历,那些曾经模糊不清的感受和直觉,在荣格的原型框架下,突然间被赋予了清晰的标签和意义。这本书的行文结构严谨,仿佛一座精密的瑞士钟表,每一个齿轮都咬合得天衣无缝,共同驱动着对“人何以为人”这个终极问题的探索。它不是让人“知道”更多,而是让人“成为”更多。

评分

何谓众生一体?当一个人进入一体性的融合、喜悦的海洋中,是否是对现世的逃避?

评分

好书

评分

当我们感到神性的火花在内在爆燃,这种无限性是否会将我们引向狂妄自大?

评分

上帝死后,你只能自己救赎自己。那么你是谁?你和他人是什么样的关系?

评分

还不错

评分

新时代对中国的巨大影响可能要在今后的几十年更加明显。不过,人们赤裸裸的灵性饥渴已经在风起云涌的各类灵性培训中显现。新时代时以反宗教的面目出现的,其核心却是宗教,它指向的是人的救赎。痛苦的现代人要喜悦,要宁静,要超越,要光和爱,要众生一体。而荣格似乎是一个最好的、现成的答案提供者。没有哪一位心理学家像他这样,将东西方的智慧融会贯通,没有哪一个高僧大德像他这样精通理论知识。然而,倘若荣格在世的话,他可能要给新时代,给卷入新时代灵性的人当头一棒。他提出的问题也是很多关注心灵的人共同的疑惑:

评分

何谓众生一体?当一个人进入一体性的融合、喜悦的海洋中,是否是对现世的逃避?

评分

何谓众生一体?当一个人进入一体性的融合、喜悦的海洋中,是否是对现世的逃避?

评分

当我们感到神性的火花在内在爆燃,这种无限性是否会将我们引向狂妄自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