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日日精進一天一條常讀常新
更多精彩,點擊進入品牌店查閱>>
內容簡介
《稻盛和夫語錄100條》是日本經營之聖稻盛和夫的經營哲學100條語錄,包括如何度過美好的人生、如何具備積極的思考方式、如何提高自身能力、如何創建美好企業,其中特彆強調每個人都是企業的經營者,要特彆注重打造精誠閤作的團隊,在現場發現問題並解決問題,使企業員工和社會都受益。此外,《稻盛和夫語錄100條》特彆強調瞭六項精進、經營十二條、會計七原則等在企業經營中的重要性。《稻盛和夫語錄100條》言簡意賅,啓迪思想,發人深省。
作者簡介
稻盛和夫,1932年齣生於日本鹿兒島。畢業於鹿兒島大學工學部。1959年創辦京都陶瓷株式會社(現日本京瓷株式會社)。1984年創辦第二電電株式會社(現名KDDI,目前在日本是僅次於NTT的第二大通信公司)。這兩傢企業都進入過世界500強。2010年齣任日本航空株式會社會長,僅僅一年就讓破産重建的日航大幅度扭虧為盈,並創造瞭日航曆史上的利潤。這個利潤也是當年全世界航空企業中的利潤。現任京瓷和日航名譽會長,KDDI高顧問。1983年創辦盛和塾,嚮企業傢塾生義務傳授經營哲學。現在全世界的盛和塾塾生已超過9000人。1984年創立“稻盛財團”,同年創設“京都奬”,被譽為“亞洲諾貝爾奬”。
曹岫雲(譯者),江蘇無锡人。企業經營者。現任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京瓷阿美巴管理顧問(上海)有限公司副董事長。著作《稻盛和夫的成功方程式》由中日兩種文字齣版。翻譯稻盛和夫《活法》、《乾法》等十四部著作。翻譯最近六年來稻盛來華講演所有文稿。
目錄
作者簡介
譯者簡介
推薦序 稻盛哲學從哪裏來
前言
第一部分 為瞭度過美好的人生
001 敬天愛人
第1章 人生方程式(成功方程式)
002 人生方程式(成功方程式)
第2章 人生的目的和意義
003 人生的意義在於磨煉靈魂
004 因果必報不必躁
005 “心想事成”是宇宙的法則
006 心不喚物物不至
007 描繪理想
008 以純潔的心靈來描繪願望
009 一直思考到“看見結果”為止
010 動機至善,私心瞭無
011 與“宇宙的意誌”相協調
第3章 具備正確的思維方式
012 以“作為人,何謂正確?”進行判斷
013 愛、真誠及和諧之心
014 把利他之心作為判斷基準
015 戒除私心纔能正確判斷
016 要把事物簡單化
017 要如實觀察
018 擁有美好的心靈
019 保持謙虛、坦誠之心
020 常抱感動之心
021 小善乃大惡,大善似無情
022 要剋製“三毒
023 人格=性格+哲學
024 兼備事物的兩極
025 大膽與細心兼備
第4章 懷抱熱情,踏實努力,持之以恒
第5章 能力一定會提高
第6章 明確事業的目的和意義
第7章 人人都是經營者
第8章 打造激情四射的團隊
第9章 光明正大地追求利潤
第10章 現場有神靈
第11章 不斷創新
第12章 六項精進
第13章 經營十二條
第14章 會計七原則
關於盛和塾
精彩書摘
《稻盛和夫語錄100條》:
無論多麼偉大的事業,都隻有通過踏踏實實的努力、一步一步積纍纔能成功。在人生中要做成大事,一田氣就想到達目的地,那樣便利的方法並不存在。
但是,踏實的工作要期持續並不簡單,我們常常會想:“這樣的工作長期持續下去能成何事?這樣做下去不是完全沒有進步嗎?”在這種時候,要把這種質樸的工作繼續下去,“喜歡工作”就很重要。俗話說。“有情人相會,韆裏等同一裏”。想與心上人相會,走上韆裏也不會覺得辛苦,仿佛就像一裏、隻要喜歡這項工作,即使旁人看來非常辛勞,但本人卻不覺其苦。
我們都是因為喜愛這項事業纔會聚到一起的夥伴。在日常工作中,有時我們會感覺辛苦和為難。讓我們迴憶起剛進公司時的心情吧!讓我們踏踏實實、精益求精、努力工作吧!這樣做一定能促使我們健康地成長在每天辛勤的勞動中,我們中有人會意外收到來自客戶的鼓勵和贊賞來自客戶的激勵和感謝之詞,應該成為我們拼命工作、持續奮進的原動力。
……
前言/序言
稻盛哲學從哪裏來
2012年10月23日,在日本航空重新上市後的一次記者招待會上,有人嚮稻盛提齣一個問題:“京瓷哲學在多大程度上受到瞭佛教的影響?還有,在佛教並不普及的美國等國傢,京瓷哲學能否適用?”
稻盛迴答說,我的哲學是在研究精密陶瓷的過程中産生的,並不是在當瞭僧人之後纔構建哲學的。
我認為,說清楚稻盛哲學是從哪裏來的,這不僅能夠澄清誤解或增加知識,更重要的是:理解稻盛哲學産生的過程,理解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裏來的,懂得“心純見真”的道理,我們就可以破除神秘感,就有信心更好地實踐稻盛哲學,在生活、工作、經營中取得更大的進步。
第一,稻盛哲學是從佛教思想中來的嗎
稻盛的父母信佛,稻盛在五六歲時就有過“隱蔽念佛”的體驗,並從此學會瞭感謝,終生實踐。
稻盛13歲患肺結核時,讀到瞭佛教色彩濃厚的《生命的實相》這本書,初步理解瞭“思念造因”、“心中描繪的事物,會作為現象呈現”。躺在病床上,拼命努力在內心描畫善念,並覺悟到瞭“為社會、為世人作奉獻”是善念的最高境界。
後來,稻盛有緣同京都圓福寺長老西片擔雪相識,當遭遇挫摺、感覺煩悶時,時常得到西片禪師的點撥。稻盛65歲時又在圓福寺剃度齣傢。
綜上所述,稻盛的確受到過佛教思想的熏陶和影響。
盡管如此,卻並不能說稻盛哲學來自佛教。
第二,稻盛哲學是從日本文化中來的嗎
稻盛從小敬仰明治維新的英傑西鄉隆盛,稻盛創辦京瓷時就將西鄉的“敬天愛人”作為社訓。同時,稻盛又贊賞另一位明治維新的英傑大久保利通冷靜明澈、注重規則、不講情麵的風格。
另外,日本近代思想傢中村天風和安岡正篤也對稻盛産生過重要影響。中村的“積極哲學”,安岡介紹的《瞭凡四訓》,都豐富瞭稻盛哲學的內涵。
日本著名企業傢鬆下幸之助的“水庫經營”曾給予稻盛強烈的思想衝擊,而本田宗一郎“在經營中學經營”的主張,稻盛也深以為然。
在稻盛的著作中,我們還可以看到二宮尊德、福澤諭吉等曆史人物的影響。
但所有這些並不足以說明稻盛哲學來源於日本文化。
第三,稻盛哲學是從中國聖賢思想中來的嗎
在稻盛的著作和講演中,中國聖賢思想的影響隨處可見。《易經》、孔子、孟子、老子、《菜根譚》、《呻吟語》、陽明哲學等經典中的格言警句,稻盛不僅經常引用,而且貫徹實行。
特彆是,《瞭凡四訓》的精髓,就是命運法則和因果報應法則交織構成人生,而運用因果報應法則,持續不斷地想好事、做好事就能改變命運的走嚮。這一思想對稻盛的人生産生瞭深刻的影響。他不但自己一輩子踐行這一思想,而且經常給盛和塾的企業傢們分享。而在市民講演中,在談及自己的人生觀時,稻盛幾乎每次都要提到袁瞭凡的故事。
然而,稻盛哲學來自中國傳統文化的說法也不夠正確。因為在學習中國的古代典籍之前,就是二十四五歲在鬆風工業打工時,稻盛已經開始構建他的哲學。
那麼,稻盛哲學究竟是從哪裏來的呢?
第四,稻盛哲學的真正來源
稻盛哲學是在稻盛親身經曆的科學實驗過程中産生的,稻盛哲學來自虧本企業鬆風工業的簡陋實驗室。
稻盛大學畢業後進入鬆風工業,被安排在技術科,從事精密陶瓷的研究開發。由於排除瞭雜念、全身心投入研究,稻盛不斷獲得優秀的研究成果。僅僅一年,他就發明瞭鎂橄欖石這種精密陶瓷的新材料,並用它開發瞭電視機顯像管中必需的U形絕緣體,因而獲得瞭來自鬆下電器的大量訂單。
在這裏我們設問:
物質文明的進步來源於哪裏呢?
來源於科學技術。
科學技術的進步來源於哪裏呢?
來源於發明創造。
發明創造來源於哪裏呢?
來源於人的靈感。
人的靈感又來源於哪裏呢?
靈感,這種代錶人類最高智慧的閃光,它究竟是怎麼産生的呢?
這是一個哲學問題。
愛迪生說:創造發明來自99%的汗水和1%的靈感。
換句話說,創造發明主要來自勤奮。這當然是對的,沒有99%的汗水就不會有1%的靈感。
但是有瞭99%的汗水,就一定會産生寶貴的1%的靈感嗎?那也不一定。
稻盛認為,靈感不僅來源於勤奮,更來源於心靈的純粹。
科學實驗的本質在於追究事物包含的真理。
那麼,真理,即事物的真相怎樣纔能反映到人的心裏呢?
稻盛說:“從年輕時開始,我對自己就十分嚴格,要求自己集中高度的注意力。我原本是技術員,從事精密陶瓷的研究開發,每天都要反復做實驗。為瞭從實驗中發現真理,就必須冷靜地、細緻周密地觀察實驗中發生的現象。這些現象告訴我們真理,我們必須具備提煉這種真理的能力。我認真專注,死死盯住實驗中發生的現象,拼命去發現現象所要告訴我的真理。
“在用這種態度做實驗的過程中,我産生一種感覺,就是說,為瞭看破現象想要告訴我們的真理,那麼,映射齣這種真理的我們的心靈這麵鏡子必須純粹透明。如果我們心存雜念,或者持有某種先入觀念,那麼我們就不可能如實接受現象想要告訴我們的真理。”
這就是說:心純纔能見真。隻有心靈純粹,纔能看到彆人看不到的東西,看到自己過去沒看見的東西,包括技術訣竅、商業模式乃至經營哲學。
稻盛用他哲學傢的頭腦來描述他作為科學傢的感覺。這是其他科學傢,包括比稻盛的發明創造多很多的科學傢,都沒有達到的境界。
稻盛說:“在排除一切雜念,專注於一項研究的時候,我感覺某種人生觀在心裏萌動,並以此為基礎開始建立自己的哲學。我隱隱約約地意識到,這樣的人生觀或者說哲學是極其重要的東西。”
稻盛年輕時研究精密陶瓷,因為忽然來的靈感而使新材料、新産品的開發獲得成功。這樣的靈感凡是科學傢大概都有體驗吧。
如果把這種靈感稱為“科學的靈感”,那麼稻盛先生卻有雙重的靈感:首先是科學的靈感;除此之外,稻盛還感覺這種科學靈感其實與自身心靈的狀態密切相關。他意識到這種關聯極其重要。稻盛25歲時已經悟到瞭這一點。
就是說,隻有清澈純粹的心靈纔能看見事物的真相,看透事物的本質。這就是“哲學的靈感”,是更重大的靈感。
既然純粹的心靈有如此巨大的作用,那麼保持心靈的純粹狀態不就行瞭嗎?
科學的靈感或許可以解決某個特定的問題,而“哲學的靈感”或稱開悟,不僅可以讓科學靈感接二連三,而且關聯所有人的心靈和生活。
如果把某個科學靈感稱作“小悟”,那麼這種哲學靈感堪稱“大悟”。可以說,這樣的開悟達至瞭“真我”的境界,也就是天人閤一的境界。
稻盛和所有科學傢、企業傢,包括那些卓越的大科學傢、大企業傢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同時還是一位思想傢和哲學傢。他更深刻地洞察人的心靈,更深刻地理解純粹的心靈對於人生和工作有多麼重要。他緊緊抓住與科學的靈感同時産生的哲學靈感,針對自己這方麵的切身感受,注入瞭深刻的思考,他把自己科學實驗的經驗和經營企業的經驗提升到哲學的高度,成為普遍適用的原理原則。這是前無古人的事。稻盛又善於用普通員工都能理解的、樸實的語言錶達他的哲學思想,因而能讓全體員工共同擁有、共同實踐。
可以說,後來稻盛判斷事物的基準、京瓷的經營理念、京瓷哲學78條,乃至阿米巴經營模式等,都是稻盛的純粹心靈的産物。
進一步講,京瓷的成功、KDDI的成功、拯救日本航空的成功,稻盛事業人生的一切成功,都是稻盛的純粹心靈的産物。
純化心靈、提升心性這件事,我們每個人都可以做。“非不能也,是不為也”,我們學習和實踐稻盛哲學,就是要純化心靈、提升心性。隻要持續這種努力,擁有一顆純粹的心靈,我們就可以嚮稻盛靠攏,我們也可以發現真理,可以推進工作,拓展經營,使事業成功,使人生幸福,使社會進步。如果人有來世,還可以開拓來世的起點和前程。
曹岫雲
稻盛和夫(北京)管理顧問有限公司董事長
《稻盛和夫語錄100條》圖書簡介 稻盛和夫,這位被譽為“經營之聖”的傳奇人物,以其獨特的經營哲學和人生智慧,影響瞭無數創業者和職場人士。他的思想深邃而樸實,邏輯嚴謹而充滿人情味,既是指導企業走嚮卓越的行動指南,也是塑造個人品格、實現人生價值的寶貴財富。《稻盛和夫語錄100條》精選瞭稻盛先生百餘條經典語錄,這些話語凝聚瞭他一生智慧的精華,涵蓋瞭經營、人生、哲學等多個層麵,為讀者提供瞭一扇深入瞭解稻盛和夫思想的窗口,也為我們在紛繁復雜的世界中找到前行的方嚮。 本書並非簡單羅列語句,而是試圖通過這些精煉的語錄,展現稻盛先生核心的經營理念和人生哲學。他強調的“利他之心”是如何貫穿於企業經營的始終,如何讓企業在追求利潤的同時,也能為社會做齣貢獻;他提齣的“敬天愛人”是如何成為他個人和企業立身處世的根本準則,如何在逆境中保持初心,在順境中不忘感恩;他對“活法”的深刻洞察,又如何指引我們如何在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保持內心的寜靜與堅定。 關於經營之道:從“敬天愛人”到“六項精進”,實業報國的偉大實踐 稻盛和夫先生的經營哲學,可以用“穩健”、“務實”、“利他”和“持續”這幾個關鍵詞來概括。他深信,經營的本質是“利他”,是為社會、為顧客、為員工創造價值。隻有懷揣著一顆利他的心,企業纔能獲得真正的、可持續的生命力。 在本書所收錄的語錄中,你會看到他對“敬天愛人”的反復強調。這不僅僅是一種口號,更是他身體力行的經營實踐。他認為,天地自然有其運行的規律,我們應該順應天道,以一顆真誠、善良的心去對待他人。在經營中,這意味著要誠實守信,不欺不詐,用優質的産品和服務贏得客戶的信賴。同時,也要關愛員工,將他們視為企業最重要的財富,共同為實現企業的願景而努力。 “六項精進”是稻盛先生提齣的另一項極其重要的經營原則,它包括“付齣不亞於任何人的努力”、“收入要得到閤理增長”、“不貪圖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活在當下,盡力而為”、“擁有不屈不撓的精神”、“保持積極樂觀的態度”。這六項精進,看似簡單,實則蘊含著深刻的智慧。它們要求經營者和員工,以極緻的勤奮和專注投入工作,不被眼前的利益所誘惑,不放棄任何一個追求進步的機會,始終保持積極的心態去麵對挑戰。 稻盛先生曾用“作為人,何謂正確?”來拷問自己和他人,這句看似簡單的話語,卻道齣瞭他經營哲學中最核心的價值導嚮。他認為,企業經營的最終目的,不僅僅是追求經濟效益,更是要成為對社會有貢獻的企業,成為讓人們尊敬的企業。他一手創辦的京瓷和KDDI,正是這種理念的生動寫照。京瓷以其高品質的陶瓷産品,在電子産業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KDDI則通過不斷創新,為日本社會提供瞭便捷高效的通信服務。這兩傢企業的成功,都離不開稻盛先生堅守“利他”和“正確”的經營之道。 本書中的語錄,將引領讀者深入理解稻盛先生如何將這些抽象的理念,轉化為具體可行的經營策略。例如,他對“成本意識”的重視,他如何通過“現場主義”去瞭解實際情況,他如何鼓勵員工“從小事做起,做好每一件小事”。這些細節之處,無不體現著他對經營的熱情與執著,以及他對企業可持續發展的深刻洞察。 關於人生智慧:從“活法”到“心靈哲學”,洞察生命真諦 稻盛和夫先生的人生哲學,同樣充滿瞭智慧和啓迪。他認為,人生並非偶然,而是有著其內在的規律和意義。他將自己的人生經曆,升華為一套深刻的“心靈哲學”,引導人們如何在復雜的人生旅途中,找到內心的平靜與力量。 “活法”是稻盛先生探討人生主題時,一個反復齣現的詞匯。他強調,我們每個人都應該思考,自己應該如何活著,如何度過自己的人生。他鼓勵人們要“燃燒自己的人生”,要用積極的態度去麵對生活中的一切。這並非鼓勵人們盲目拼搏,而是要求我們以專注和熱情,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中去,從中找到成就感和幸福感。 本書中的語錄,將會深入解析稻盛先生關於“努力”、“成功”、“失敗”、“感恩”、“付齣”、“利他”等人生重要課題的看法。他認為,成功並非憑空而來,而是源於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對機會的把握。同時,他也深刻理解失敗是人生中不可避免的一部分,關鍵在於我們如何從中學習,如何保持不屈不撓的精神。 “感恩”是稻盛先生人生哲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他認為,我們應該對生活中的一切保持感恩之心,感恩他人,感恩社會,感恩給予我們的一切。隻有懷揣著感恩之心,我們纔能更加珍惜當下,纔能更好地與他人和諧相處。 他對“心靈”的重視,更是值得我們深思。他認為,一個人的成功與否,最終取決於其內心的力量。強大的內心,能夠幫助我們剋服睏難,戰勝挫摺,實現自己的目標。他鼓勵人們要修煉自己的心靈,要不斷提升自己的品格,要將“利他”的意識融入到自己的思維方式中。 本書將通過稻盛先生的語錄,帶領讀者去感受他如何看待“夢想”、“信念”、“責任”、“擔當”、“幸福”等人生關鍵詞。例如,他如何理解“責任”,如何看待“擔當”,以及他對於“幸福”的獨特見解。這些思想的碰撞,將為讀者提供深刻的人生啓示,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意義,更好地規劃自己的人生。 本書的價值與意義:一麵明鏡,一座燈塔 《稻盛和夫語錄100條》絕不僅僅是一本簡單的語錄集,它更是一麵照見自我、反思人生的明鏡,一座指引方嚮、點亮前路的燈塔。 對於創業者而言,本書將是他們寶貴的經營指南。稻盛先生的經營智慧,源於他近六十年的創業曆程,充滿瞭實踐的檢驗和智慧的沉澱。這些語錄將幫助他們理解如何建立正確的經營理念,如何剋服創業過程中的種種睏難,如何帶領企業走嚮成功。 對於職場人士而言,本書將是他們提升自我、實現職業價值的良師益友。稻盛先生關於“努力”、“付齣”、“責任”等觀念,將激勵他們在工作中不斷進取,成為一名優秀的職業人。同時,他關於“利他”、“感恩”的人生智慧,也將幫助他們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實現工作與生活的平衡。 對於所有渴望提升人生境界、尋求內心平靜的人而言,本書將提供深刻的精神滋養。稻盛先生的人生哲學,並非高高在上,而是貼近生活,易於理解。他的思想,能夠幫助我們清理內心的雜念,找到生命的真諦,實現個人價值的最大化。 閱讀本書,就如同與一位睿智的長者進行瞭一次深刻的對話。他的話語,時而如春風化雨,潤物無聲;時而如驚濤拍岸,振聾發聵。它們會觸動你的心靈,激發你的思考,引導你做齣正確的選擇。 讓我們一起走進稻盛和夫先生的思想世界,從這精選的100條語錄中,汲取智慧的力量,感悟人生的真諦,開啓屬於我們自己的精彩人生。這本書,是為每一個渴望成長、追求卓越的你而準備的。它將陪伴你,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斷前行,不斷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