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外国法制史(下册) [New History of Foreign Legal Systems]

新编外国法制史(下册) [New History of Foreign Legal Systems]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鸿钧,李红海 编
图书标签:
  • 法制史
  • 外国法制史
  • 法律史
  • 新编外国法制史
  • 下册
  • 法律
  • 历史
  • 外国法律
  • 法学
  • 教材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
ISBN:9787302390848
版次:1
商品编码:11664724
品牌:清华大学
包装:平装
外文名称:New History of Foreign Legal Systems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9
字数:582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新编外国法制史(下册)》为外国法律制度发展史方面的教材,时间从公元前2000年前的古代两河流域开始直至当代,穿越几千年;地域横跨亚非欧美数洲几十个国家,纵横数万里。内容涵盖古代两河流域、希伯来、印度、希腊和罗马的法律,中世纪的日耳曼法、教会法、封建法、庄园法、商人法以及后来的罗马法复兴;近代之后则按法系分类,欧陆包括法、德、俄、日等国法律的近代化,英美则包括英国和美国的各项主要法律制度;当代则主要讨论欧盟法的发展情况,最后还对伊斯兰法及非洲法也予以关照。
  《新编外国法制史(下册)》主要为高等院校法学院本科外法史教学之用,同时兼顾研究生和青年教师等;以法史学为主,兼顾部门法学(如宪法、民法和国际法等)。

精彩书评

  ★众所周知,世界不同文明、国家和民族的历史多种多样,因此,一部外法史教材无法全面涉及,只能选取在世界上影响较大的外国法制,但这绝不意味着其他法制并不重要。
  同时,世界不同地区的历史进程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已经进入所谓的“后工业”时期,而有些地区仍然处于氏族时代。在当代,许多地区都处于传统与现代相交叠的状态,除了国家法,还有跨国家法、超国家法和全球法。随着全球化的进程,法系也在相互融合与重组之中。因此,对世界历史进行任何人为的划分,无论是按照“文明演进”的历时性,还是注重跨国“法律家族”的区块性,无论是以国家为单位还是以跨国家共同体为单位,都无法反映世界法律格局的复杂性。但作为一部外法史教材,文明必须进行某种体系划分和历史切割。
  我们编撰这本外国法制史教材,从宏观上,借鉴了由嵘教授主编的教材体例,即采取“历史时间”加“法律区块”的划分方法,同时照顾到几个特例,如日本法、俄罗斯法和非洲的法。微观上,借鉴了百科全书的方式,各章相对独立,自成一体,撰稿人在观点、材料、方法和写作风格上,享有较高程度的自由。
  这部教材是一种尝试,是我们对外法史教学的一种奉献,我们希望在未来的修订中不断完善。
  ——高鸿钧 李红海

目录

第二十一章 英国普通法
第二十二章 衡平法
第二十三章 陪审制
第二十四章 令状制
第二十五章 律师会馆与法律职业
第二十六章 英国司法组织及其演变
第二十七章 英国宪政
第二十八章 美国宪法与宪政
第二十九章 美国司法体系与最高法院
第三十章 美国律师制度
第三十一章 判例法
第三十二章 对抗制
第三十三章 欧洲人权法
第三十四章 欧盟法的产生与发展
第三十五章 欧盟的宪政构架
第三十六章 欧盟法诸领域
第三十七章 《古兰经》与伊斯兰法
第三十八章 伊斯兰法的主要内容和特点
第三十九章 伊斯兰世界与西方:现代法律移植
第四十章 伊斯兰法现代化:自主改革
第四十一章 当代伊斯兰法复兴
第四十二章 非洲法
后记

精彩书摘

  《新编外国法制史(下册)》:
  三、总结
  因此就陪审制的起源而言,可以且已经被考虑到因素包括以下几种:盎格鲁一撒克逊因素、加洛林一诺曼因素、斯堪的纳维亚因素、雅典一罗马因素。梅特兰还提到一点,即当时已经存在这样的习惯:在法庭上,如果法官提出,当事双方可以将自己的纠纷交由熟知情况的邻人进行裁断。这很可能也成为了陪审制起源的因素之一。
  如此众多的因素,甚至是英美和西方本土的法律史学家们也无法就陪审制的起源达成一致,因此要想将陪审制的起源准确定位于某一点是不现实也是不可能的。综合上述各家观点,笔者认为,讨论陪审制的起源问题,最好能够作如下考虑。
  首先,以上诸家提到了各种类型的陪审制,但多和今天我们所谓的陪审团有所差别。因此,中肯的说法可能是,并无任何关于陪审制的典型样板,但却存在于此相关的各种相关做法。即很多地方不同历史时期可能都存在通过邻人(或其他权威,邻人因知情而可能成为权威或值得信赖)来解决纠纷或解决其他问题(如了解国王在地方上的权益和查看地方官员是否忠于职守等)的做法,它们之间可能相互影响,并向其他地方进行了传播,然后在不同地方获得了不同的成长和发展,并有所变化,直至形成今天的格局。具体到英格兰的陪审制,我们已经看到,雅典罗马的时代就有民众作为法官进行裁判的做法,盎格鲁一撒克逊社会中也有由邻人对犯罪嫌疑人进行指控或对争议土地进行界定的做法,加洛林时代的法兰克也有为皇室利益进行宣誓调查的制度,斯堪的纳维亚人也有类似的做法……现有的证据无法判定究竟谁是最早的起源者,也很难准确告诉我们究竟是谁影响了谁,因此笔者宁愿相信相关的做法在当时欧洲多地(尤其是西欧和北欧)-无论是民间还是宫廷——已经存在,而其存在的原因可能只是因为它与其他纠纷解决方式(如宣誓、神明裁判和决斗)相比更理性、更有效因此也更值得信赖;我们无法排除此地做法可能对彼地产生了某种影响(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但目前无法证实。
  其次,在讨论陪审制的起源时,最好将控诉陪审团和民事陪审团加以区分。如前文所述,更多的证据已经表明,控诉陪审团起源于盎格鲁一撒克逊人的做法;而民事领域的陪审团则可能来源于加洛林的宫廷,然后被亨利二世引入了司法程序。也正因此,我们在讨论陪审制的起源时,盎格鲁一撒克逊因素和法兰克一诺曼因素可能要远大于其他因素。再者,由于控诉逐渐由专门的检控官接手,控诉陪审团的地位已无法与裁断陪审团相比,因此,就陪审制的起源而言,法兰克一诺曼因素可能还要大于盎格鲁一撒克逊因素——这可能也是布伦纳的观点为梅特兰所认可并成为正统的原因所在。正如特纳所总结的那样,在考察陪审团的起源时,最好将民事陪审团和刑事陪审团分别予以考察。理查德森和塞莱斯不认为亨利二世及其当代人认识到了两种陪审团之间的差别,但亨利却可能受到了两种不同制度的启发。何娜德的研究足以证明,控诉陪审团的起源来自于盎格鲁一撒克逊社会,其来源可能在于斯堪的纳维亚或者早期的英格兰制度;另外,占有之诉陪审团和地产权利诉讼陪审团则可能法兰克的王室宣誓调查制度或者盎格鲁一撒克逊社会的民众陪审团。但无论如何,都不影响亨利二世在将其转变为普通法制度的重要贡献。
  ……
环球风云:世界政治与经济格局的演变(1900-2000) 一部跨越世纪、洞察全球脉络的宏大叙事 本书聚焦于二十世纪风云变幻的百年历程,旨在系统梳理并深度剖析自1900年至2000年间,塑造现代世界的关键性政治事件、深刻的经济转型、以及由此催生的复杂社会文化思潮。我们不提供法律条文的解读,而是致力于展现权力如何运作,财富如何分配,以及人类文明在两大世界大战的硝烟与冷战的对峙中,如何艰难地走向新的秩序。 第一部分:帝国黄昏与世界大战(1900-1945) 本部分将详细考察“旧世界”——即以欧洲列强为主导的国际体系——在二十世纪初期的脆弱性与内在矛盾。我们首先探讨帝国主义的最后狂飙及其对全球资源的掠夺性扩张,分析德意志帝国崛起对既有权力平衡的冲击,以及“巴尔干火药桶”如何最终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战后,凡尔赛体系的建立与瓦解成为核心议题。我们深入分析了民族自决原则的理想与现实的脱节,以及巨额战争赔款如何催生了德国的复仇主义情绪。随后,我们将笔触转向1929年的“大萧条”,探究其对全球经济的毁灭性影响,以及各国为应对危机所采取的截然不同的政策选择——从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到欧洲的法西斯主义兴起。 最后,本卷聚焦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进程及其带来的全球性后果。我们将审视轴心国的扩张逻辑、同盟国的联合抗击,并细致描绘技术进步(如空中力量和原子能的运用)在战争中的决定性作用。重点分析了战争对亚洲和非洲殖民地人民独立意识的激发,为后续的非殖民化浪潮埋下伏笔。 第二部分:冷战的对峙与两极格局(1945-1989) 二战的结束并非和平的开始,而是意识形态对抗的新纪元——冷战的序幕。本书的第二部分将核心内容置于美苏两大超级大国及其各自的联盟体系之间。我们将详细解析“铁幕”的形成,从杜鲁门主义到马歇尔计划,再到北约和华约的军事对峙。 本章特别关注冷战如何在局部热点地区爆发,例如朝鲜战争、柏林危机以及古巴导弹危机。这些事件不仅考验着大国之间的政治智慧,更在技术竞赛(太空竞赛)和军备竞赛(核威慑)中,深刻地重塑了全球的战略地理。 同时,我们不会忽视两大阵营内部的社会与文化变迁。在西方,战后繁荣带来的消费主义文化与反主流文化的兴起形成了有趣的张力。在东方,计划经济模式的优缺点及其对人民生活的影响被客观呈现。此外,第三世界国家在不结盟运动中的努力和挣扎,展现了新兴国家在两极框架下寻求自主发展道路的艰难探索。 第三部分:全球化加速与新秩序的曙光(1989-2000) 本书的收官部分,集中探讨了二十世纪末期一系列颠覆性的事件,这些事件终结了冷战,并为全球化时代的全面展开奠定了基础。 我们详细分析了苏联体制的结构性衰败,以及戈尔巴乔夫的改革政策如何意外地加速了东欧剧变和苏维埃联盟的解体。柏林墙的倒塌不仅是地理上的统一,更象征着一种政治哲学的胜利,尽管这种胜利也带来了新的地区冲突和民族主义的抬头(例如巴尔干半岛的战火)。 在经济层面,我们考察了信息技术革命如何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重塑了国际贸易和金融体系。跨国公司的崛起、全球供应链的形成,以及世界贸易组织(WTO)的建立,标志着市场力量超越了国家主权的界限。本章还探讨了冷战结束后,国际社会在人权干预、环境治理等新兴全球性问题上所展现出的复杂合作与分歧。 结论:二十世纪的遗产 在全书的总结部分,我们将对整个世纪的重大主题进行提炼与反思。从工业化带来的物质富裕到两次世界大战的空前破坏,从意识形态的激烈交锋到信息时代的初步降临,二十世纪是人类经验中最具戏剧性、最富矛盾性的一百年。本书力图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深入且不带偏见的视角,理解这个世纪如何塑造了我们今日所处的复杂世界。本书是理解当代国际关系、经济格局以及社会思潮的不可或缺的基石读物。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语言风格和论述方式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作者善于运用严谨的学术语言,但又不失生动的表达,使得晦涩的法律史知识变得易于理解。它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史实,而是充满逻辑性的分析和判断,引导读者进行独立思考。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于不同法学家的思想贡献和争议的介绍,这使得历史人物不再是僵硬的符号,而是鲜活的思想者。它鼓励读者去探究不同观点的合理性,并形成自己的见解。书中对于英美法系和欧陆法系在法律渊源、法律推理、程序规则等方面的详细对比,让我对两种主要法系的差异与共通之处有了更深的认识。这对于我理解国际法律交流和法律冲突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评分

这套《新编外国法制史(下册)》确实是一本沉甸甸的学术著作,翻开它,就像走进了一座巨大的思想宝库。我尤其被其梳理古今、贯通东西的宏大叙事所吸引。它并没有将历史简单地线性罗列,而是巧妙地将不同法系、不同时代的思想火花串联起来,让读者能够清晰地看到法律制度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轨迹,以及它们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无论是罗马法的辉煌,还是普通法系的精巧,亦或是大陆法系的严谨,书中都以详实的史料和深刻的分析,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更难得的是,作者在论述时,并没有拘泥于枯燥的条文解释,而是着重探讨了法律制度背后的社会、政治、经济以及文化根源。这种“以史为鉴,理解当下”的视角,让我对现代法律体系的形成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也引发了我对法律在社会发展中所扮演角色的深刻反思。书中的一些案例分析更是令人拍案叫绝,将抽象的法理知识具象化,使我仿佛置身于历史的现场,亲历那些影响深远的法律变革。

评分

作为一名对法学理论颇感兴趣的读者,我发现《新编外国法制史(下册)》的价值在于其深度和广度。它不仅仅是一本教科书,更像是一部法学思想史的百科全书。书中对于法学思想流派的梳理,如自然法、实证法、历史法学等的产生、发展及其相互影响,都进行了深入浅出的阐述。作者能够将这些抽象的理论概念,与具体的法律制度和历史事件巧妙地结合起来,使得理论不再是空中楼阁,而是扎根于历史土壤的活生生的思想。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近代以来法律思潮如何影响立法和司法实践的论述,它让我们看到了理论与实践之间动态的互动关系。同时,书中对不同国家在法律改革过程中遇到的挑战以及解决路径的分析,也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它鼓励读者跳出单一的视角,去理解法律的多样性与复杂性。

评分

这部《新编外国法制史(下册)》的出版,对于我们理解当下中国的法治建设无疑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书中对西方国家在不同历史时期如何应对社会变迁、解决法律难题的经验总结,能够为我们提供深刻的启示。我注意到,书中对于法律的现代化进程,以及不同文化背景下法律制度的适应性问题,都有着非常细致的探讨。例如,它分析了工业革命、启蒙运动等重大历史事件对法律体系带来的冲击,以及各国是如何通过改革来适应这些变化的。这些内容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到,法律并非一成不变的教条,而是不断发展的、与社会同呼吸共命运的有机体。书中对于民法、刑法、公法等不同法律部门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也提供了清晰的脉络。

评分

这本书带给我的惊喜远不止于此。它在对西方主要法系进行系统介绍的同时,还非常注重展现不同法系之间的碰撞与融合。我发现,许多看似独立的法律概念,实际上是在历史的交流与互鉴中逐渐形成的。作者通过对不同法系发展历程的对比研究,揭示了法律思想的传播、接受与本土化过程,这对于理解我们自身法律体系的借鉴意义以及如何应对全球化浪潮下的法律挑战,提供了宝贵的启示。书中对于中世纪欧洲法制演变,以及近代早期各国法律改革的论述,尤其精彩。它详细剖析了封建主义的瓦解、民族国家的兴起对法律产生的深远影响,以及理性主义思潮如何塑造了现代法律的基本原则。读完相关章节,我仿佛能感受到一股历史的洪流,裹挟着无数的思潮和变革,最终汇聚成如今我们所熟知的法律形态。这种宏观视野与微观分析的结合,使得本书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乏阅读的趣味性。

评分

挺好

评分

墨水太臭了

评分

指定学习资料,希望有用。

评分

这套丛书很棒。终于到手。慢慢看。

评分

指定学习资料,希望有用。

评分

可算是目前系统了解外国法制史的必读书目了

评分

可算是目前系统了解外国法制史的必读书目了

评分

挺好

评分

中青年学者以极大的诚意与努力进行的写作,大力推荐。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