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外國文學讀者 文藝類讀者 關注西語文學的讀者 巴托比是一群人,也是一種病毒,彌漫在文學世界裏,讓作傢難以下筆……
☆諾貝爾文學奬大熱人選、博爾赫斯與卡爾維諾的當下傳人、知名導演阿爾莫多瓦鍾愛的作傢之一恩裏剋?比拉-馬塔斯享譽世界的驚世奇作
內容簡介
巴托比,美國文學巨擘梅爾維爾筆下一位以“我寜願不”來拒絕一切的詭異角色,竟躍齣紙頁化身為一種病毒,彌漫在文學世界中,讓眾多作傢無法下筆。得上巴托比癥的人都無藥可治,而任何抵抗此病的舉動亦是徒勞。本書的敘述者是便是一位“巴托比”患者,他年輕時曾寫過一本小說,但因為某種心靈創傷,他拒絕再寫。直到某一天,他開始寫日記,記錄那些和他同病相憐的作傢封筆之謎。奇怪的是,他的日記裏看不見正文,隻有腳注,好像正文被某種不知名的病毒吞噬瞭……
作者簡介
恩裏剋·比拉-馬塔斯(Enrique Vila-Matas),是西班牙目前最重要的作傢之一。目前已經齣版瞭近三十部著作,體裁包括短篇、小說、隨筆和論文集。2000年之前,他的文學聲譽主要局限於西語世界、法國、意大利、葡萄牙和巴西等地。但隨著《巴托比癥候群》的成功,比拉-馬塔斯逐漸被其他語言國傢的讀者接納,影響力迅速擴大,他的作品已被翻譯十餘種語言在全球發行,並被媒體看作近年來諾貝爾文學奬的又一熱門人選。
2013年,法國重要的文學期刊《文學雜誌》將比拉-馬塔斯與諾貝爾奬獲得者莫言、愛麗斯·門羅、帕慕剋等諾貝爾文學奬得主一起並列為當今最具影響力的作傢之一。
比拉-馬塔斯還和波拉尼奧私交甚好,波拉尼奧甚至斷言:“在當今的西班牙文壇上,比拉-馬塔斯無人能及。”比拉-馬塔斯還被波拉尼奧以一個角色寫進瞭短篇集《地球上最後的夜晚》中。
西班牙著名導演阿爾莫多瓦也說過自己很鍾愛比拉-馬塔斯的小說。
蔡琬梅,女,颱灣政治大學法律係畢業,西班牙巴塞羅那自治大學翻譯碩士。
精彩書評
★這是一本探討作傢為何放棄寫作的小說。作者以黑色幽默,刻意交雜現實與虛幻,情節構思縝密、風格顛覆傳統,同時展現其博學多聞的寫作功力。
——《經濟學人》
★一本怪異、考驗讀者理解力,卻絕對不失趣味的作品。即便是文學大師如阿根廷的博爾赫斯或意大利的卡爾維諾,都能在其中找到親切的共鳴。
——《柯剋斯書評》
★此書帶來全新的閱讀感受,你絕對不會認為它平淡無奇。《巴托比》憑藉獨特的黑色幽默,為讀者創造精神上與智力上的滿足。
——美國《村聲雜誌》
★這本“非小說”式的小說,思路明晰且文筆幽默,是當代極具獨創性的作品。
——英國《衛報》
★作者大膽地以“幽靈書”的形式,漫步文學與非文學之間,翻閱那些被遺棄的文字與未完成的片段,大膽探討“幽靈書”這個主題。
——《紐約時報書評》
★作者重新發掘並塑造瞭梅爾維爾筆下這位總是說“不”的典型人物巴托比。透過他的筆墨,這些隱身在文學中且為數眾多的“巴托比”已形成一個奇怪教派,大膽預言文學之病,在新韆年之際聽來讓人倍覺警醒。
——西班牙《世界報》
★本書是一個文學畫廊,展示眾多文學名傢為何決定停筆、嚮虛無與沉默看齊的原因。
——西班牙《前鋒報》
精彩書摘
關於女人,我嚮來沒什麼好運氣。而對於疼痛不已的駝背問題,我也總是逆來順受,不怎麼抱怨。我最親近的傢人全都過世瞭,隻剩下我一個人可憐兮兮地在一間討人厭的公司上班。除瞭這些,我還稱得上幸福吧。而今天,1999年7月8日,我則是感到無比幸福,因為我開始寫下這本日記,一本同時也是筆記的日記。在每一頁日記的頁腳,都有我對於某段文字的批注,評論一些尚未問世,或者永遠不會問世的文本。透過這些頁腳的評論,我希望證明:自己有能力追蹤、剖析那些巴托比作傢的特質。
二十五年前,當我還很年輕的時候,曾經齣版過一本短篇小說,探討愛情的不可能性。之後,因為一次創傷,我再也不曾提筆寫作瞭(至於這個創傷是什麼,請容我往後再詳細解釋)。當時,我是以非常極端的態度完全拒絕再寫作,我開始變成瞭一名“巴托比”。但也就是從那時候開始,我對於所謂“巴托比作傢”産生瞭研究的興趣。
我們都認識巴托比,他們是一群打從心底否定這個世界的人。“巴托比”這個名字,來自赫爾曼?梅爾維爾筆下一位在律師事務所工作的職員。故事裏,從來沒人見過巴托比先生閱讀,連報紙也沒有。他總是站在透著蒼白光綫的窗邊嚮外看,凝視許久。他背後立著一扇屏風,更後麵則是華爾街的一堵紅磚牆。他從來不喝啤酒,不喝茶,連咖啡或其他飲料也不喝。他甚至住在辦公室裏,哪兒也不去,連星期天也不例外。他從來不曾談論自己是誰,來自哪裏,或在這世上有沒有親人。每當有人問起他在哪裏齣生,請他聊一些關於自己的事,或者交代他去做一項工作,他總是這麼迴答:“我寜願不做。”
在文學世界裏,我追蹤這種難以分類的“巴托比癥狀”已經好長一段時間瞭。我研究病癥本身,也研究當代文學的弊端。那是一種本能的負麵情緒,也可能是受到“無”吸引的一種莫名情緒,讓某些作傢就是無法寫齣東西來,即使他們對於文學創作抱持著嚴謹的態度(或許就是這種嚴格的自我要求,反而使得他們無法真正提筆寫作)。有些作傢則是在完成一兩本書之後,就不再繼續寫作瞭,也有些作傢起初能夠非常順暢地按照進度下筆,但某一天,卻突然停滯,怎麼也寫不下去瞭。
之所以決定研究這股彌漫在文學裏的“不”和巴托比作傢們,其實是因為上星期二我恰好聽見一通老闆秘書接到的電話。當時,秘書好像對來電的人說:“巴托比先生正在開會。”
聽到這句話,我不禁偷偷笑瞭起來。實在很難想像巴托比先生竟然會跟某個人“開會”,比如,巴托比竟然置身於一個氣氛沉重的管理層會議,而且還如此“專心緻誌”地沉浸其中。不可思議。其實,想找齣這群具有“巴托比”個性的人,列齣一長串早已受到負麵思考浸染的作傢們,倒一點也不難。我打算做的就是在這本日記(或說這本筆記)的頁腳,寫下一篇又一篇的批注。
我會想起“巴托比”這個名字,應該是因為我偶然聽見瞭老闆的姓。他剛好有一個與“巴托比”諧音的姓。而且,這個誤打誤撞的巧閤來得正是時候,它突然推瞭我一把,讓我在長達二十五年的沉默之後,決定再次提筆寫作,探索這些知名作傢為何放棄創作的終極秘密。
於是,我便這麼一腳踏進瞭這個“不”的迷宮裏,漫步遊走於一條條藏身於當代文學潮流中的小徑。這股當代文學的潮流可謂十足惱人,卻又同時擁有莫名的吸引力,因為在這股潮流裏,隻有那麼一條“惟一”的小徑,正確指引瞭通往文學創作的真理。這股潮流在發問:“文學創作究竟是什麼?文學創作究竟在何方?”這股潮流逡巡在文學裏的“不可能性”周圍。韆年交替之際,文學雖不乏亮點,可前景黯淡無光,這股潮流也道齣瞭這其中蘊含的真相。
隻有試著解析這種負麵的衝動,隻有挑戰穿越這座“不”的迷宮,真實的文學纔會誕生。但所謂真實的文學究竟是什麼?辦公室的一位同事故意這麼問我,眼神中似乎閃著狡詐。“我不知道。”我誠實地告訴他。“要是知道的話,我早已提筆寫作瞭。”
我也不知道最後能否完成。現在的我隻願相信,惟有透過探索這座“不”的迷宮,纔能找到通往文學創作的道路。我隻想知道,我究竟能不能夠憑著自己的力量找到它。我將在這本日記的頁腳寫下對“隱形文本”的評論。不過,“隱形文本”並非代錶它們不存在。因為這篇看似鬼魅、若有似無的寫作,將注定在下一個韆年的文學中遊離不定,紛擾難休。
……
巴托比癥候群 epub pdf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巴托比癥候群 下載 epub mobi pdf txt 電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