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体字回家:细说简化字失据

正体字回家:细说简化字失据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流沙河 著
图书标签:
  • 简体字
  • 繁体字
  • 汉字
  • 语言文字
  • 文化
  • 历史
  • 字体
  • 正字
  • 简化字
  • 传统文化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
ISBN:978751331754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76810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236

具体描述

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从音、形、意诸方面剖析简化字的无理、荒诞与霸道。
  对四百五十多个常用简化字失据的解析,准确有力、妙趣横生。
  识正体字,知传统文化,做温柔敦厚中国人
  流沙河先生晚年「说文解字」收官之作,彩印手稿珍藏本,原汁原味,见字如晤
  本书获2015腾讯·商报华文好书评委会特别奖

内容简介

  《正体字回家:细说简化字失据》是流沙河晚年说文解字系列的收官之作,从音、形、意诸方面剖析简化字的无理、荒诞与霸道,对四百五十多个常用简化字失据的解析,准确有力、妙趣横生。如果说《白鱼解字》意在解释汉字造字之妙及蕴含的人文特质;那么,《正体字回家》则直击简化字不成立的命门,阐述恢复正体字的深厚文化理由。此书形象生动,具有极强的可读性。

作者简介

  流沙河先生,诗人,编辑,学者。原名余勋坦,四川金堂人,生于一九三一年,幼习古文,做文言文,十七岁发表新文学作品。毕业于四川大学农业化学系,在一九五七年的“反右”运动中,因《草木篇》被毛泽东点名而落草,“劳动改造”二十年。一九七九年调回四川省文联,任《星星》诗刊编辑。一九八五年起专职写作,出版有《文字侦探》《流沙河诗话》《白鱼解字》《晚窗偷得读书灯》等著作多种。

内页插图

精彩书评

  ★如果你想知道简化字对中华文化的危害,一定不能错过流沙河先生这部正本清源、拨乱反正的力作。这部倾注他晚年全部心血的巨著,是学习汉字本义的优佳宝典。
  ——FT中文网专栏作家老愚

目录

001·請来醜字考教授/001
002·半邊街上砍一刀/003
003·要修什麼怎樣整/005
004·土羊觸牆僚屌/007
005·女頭淋水龄無齒/009
006·踐踏國各一枝花/011
007·黨國二字要認清/013
008·所謂鬥爭你不懂/015
009·車無輪子戰失單/017
010·卫是英文产不生/019
011·廠中空了家中頭/021
012·愛已無心如何戀/023
013·一點一劃少不得/025
014·麻稈高粱樹人/027
015·聖心為怪又拉伕/029
016·歲星緩步夢眨眼/031
017·一日嫌舊踩高蹺/033
018·貓豬狗龍鼬/035
019·兒被砍頭孫失繫/037
020·兇屍消失火災存/039
021·縣區鄉字有道理/041
022·農有海蜃有刀/043
023·饞蟲吐絲日下看/045
024·臉面可食天降麥/047
025·類而無犬肩入顱/049
026·鄉愿有福鳥顧人/051
027·脑凶髮長請理發/053
028·鬍須有毛腫則重/055
029·見被籠頭貝砸殼/057
030·開關無門門口鬧/059
031·余非多餘喂非餵/061
032·一山南北分陰陽/063
033·寸日尺旦怎樣講/065
034·歷曆借力剷二星/067
035·風失神話鳥失爪/069
036·是人是馬都去欢/071
037·隹遭罕網鳥投羅/073
038·奮翅脫逃沒有鳥/075
039·鳥瞿人懼準准分/077
040·單翼難飛學算術/079
041·游遊周週各有用/081
042·不走為还寸走过/083
043· 舌有别达對了/085
044·從从叢丛鑿成凿/087
045·征戰徵婚大不同/089
046·復複成复衝沖冲/091
047·皇后在後彿非佛/093
048·坙本經線御非禦/095
049·蹤跡古蹟踐踩之/097
050·一勺二斤鼠逃躥/099
051·蹺躍畢倉有象形/101
052·万本殁字兵入室/103
053·躔不開刀纏開刀/105
054· 韱被滅耕長壽/107
055·絲木為樂鄭與關/109
056·婿成女性碍成得/111
057·指甲非叉只乃咫/113
058·筆笔書书畫劃界/115
059·刀劃槳划隶非隸/117
060·洗碗為盡丑不醜/119
061·對設業版尋量蓆/121
062·陀螺紡專導正道/123
063·采採樹葉爲馴象/125
064·爯魚草裙三隻手/127
065·异異弃棄糞供田/129
066·釁祭廚竈興打夯/131
067·輿是板車与與舉/133
068·轊手擊執銬腕/135
069·亂乃治絲隱非急/137
070·启啟数數敵厘釐/139
071·僉是集合霉黴分/141
072·殺非割木穀非谷/143
073·僕仆報審審獸跡/145
074·獵獸犧牛儀態美/147
075· 龜蛙黽竈大腹/149
076·盧非卜尸瘧癢醫/151
077·藥薑蘋蘭樹有葉/153
078·簡掉聲符失讀音(一)/155
079·簡掉聲符失讀音(二)/157
080·簡掉聲符失讀音(之三)/159
081·簡掉聲符失讀音(之四)/161
082·簡殘聲符讀音難(之一)/163
083·簡殘聲符讀音難(之二)/165
084·簡殘聲符讀音難(之三)/167
085·簡殘聲符讀音難(之四)/169
086·簡錯聲符音讀訛(之一)/171
087·簡錯聲符音讀訛(之二)/173
088·崖岸作廁豈澀潔/175
089·運動醞釀會會餐/177
090·這聲誇讚競可厭/179
091·艷麗構講製畫圖/181
092·望竊禼靈棗有刺/183
093·塗脣節婦歸掃臺/185
094·嚴辭極備淵肅範/187
095·東鄰戲劇虧壺蓋/189
096·幾几饑飢繼斷蝨/191
097·崑崙郵遞點電燈/193
098·兩隊蟎蟲蠱害人/195
099·獸號驚蝦偉傑慄/197
100·猶猷尤親熱弔喪/199
101· 煉鋼鐵築鞏礎/201
102·擁護憲法慶麒麟/203
103·識職幹乾干審錄/205
104·寧宁薴苧閻與閆/207
105·恒憶讒衊鬱以斃/209
106·墾嶺揹芻勝據寶/211
107·鐘轟錶聶綵繭踴/213
108·殲滅癰腫無積團/215
109·膠帶補網捨滬吳/217
110·聯盜羨氣竅裏/219
111·監鑑覽艦鹽鑰遲/221

前言/序言


《墨海寻源:汉字演变与文化脉络》 书名:《墨海寻源:汉字演变与文化脉络》 引言 文字,是文明的血脉,是历史的载体。自古至今,人类的智慧与情感,思想与技艺,无不通过这方寸之间的墨迹得以传承与延展。汉语,作为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其文字系统——汉字,更是承载了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从甲骨文的神秘符箓,到金文的庄重典雅;从篆书的飘逸灵动,到隶书的方正古朴;从楷书的端严规整,到行书的挥洒自如,汉字的演变轨迹,不仅是书写技法的革新,更是社会变革、思想变迁、文化交融的生动写照。 《墨海寻源:汉字演变与文化脉络》一书,正是这样一部旨在深入探索汉字发展演变历程,并追溯其背后深层文化意蕴的学术力作。本书不局限于单纯的字形变化,而是将汉字置于广阔的历史文化语境中进行考察,力求展现汉字作为一种活态文化的生命力,以及其在中国乃至东亚文明进程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 第一章:字载千秋——汉字的起源与早期形态 本章将带领读者回到汉字诞生的遥远年代。我们将从传说中的仓颉造字神话入手,追溯早期先民们对自然万象的观察与模拟,探讨象形、指事、会意、形声等汉字造字法的起源及其早期应用。甲骨文作为中国已知最早的成体系的成熟文字,将是本章的重点。我们将详细分析甲骨文的字形特点、书写材料(龟甲、兽骨)、刻写工具及其在商代社会生活(占卜、祭祀、战争、农业)中的实际运用。通过对甲骨文的解读,读者将得以窥见商代王室的活动,了解当时人们的信仰、生活习俗以及初步的社会结构。 金文,又称钟鼎文,是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其兴盛于商周时期,并持续至秦汉。本章将阐述金文的字形特点、书写风格及其在记录周代政治、军事、祭祀、宗法等重要事件中所发挥的作用。与甲骨文相比,金文的书写更为规范,字形也趋于稳定,这标志着汉字向着更成熟、更系统化的方向发展。我们将通过欣赏和解读代表性的金文作品,感受那个时代庄重、浑厚的文化气息。 第二章:形意流变——汉字书体演进的艺术与逻辑 汉字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并非一成不变,而是经历了多次重大的书体变革。本章将详细梳理汉字书体演变的主要脉络,从篆书(大篆、小篆)的笔画圆转、结构严谨,到隶书的“蚕头燕尾”、“一波三折”,再到楷书的方正严谨、结构清晰,以及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行书的自由挥洒。 我们将深入分析每一种书体的形成原因。例如,隶书的产生与秦朝统一文字、简化书写、提高行政效率的政治需求密切相关;楷书的成熟则反映了印刷术兴起后对规范化、便于识别字体的需求。同时,我们也将探讨不同书体在艺术上的审美特征。从篆书的古拙神秘,到隶书的古朴洒脱,再到楷书的端庄典雅,以及行书的灵动飘逸,每一种书体都凝聚着特定时代的审美情趣和书写者的艺术创造力。本书将通过大量图例,配合对典型字例的分析,使读者直观地感受汉字书体的演变之美,理解其背后的艺术逻辑和时代精神。 第三章:文心雕龙——汉字结构与意义的深度解析 汉字不仅是书写的符号,更是承载着丰富意义的文化单元。本章将聚焦于汉字内部的结构与意义,深入解析汉字的构造规律及其所蕴含的文化信息。我们将重点探讨形声字在汉字构成中的主导地位,分析声旁和形旁如何共同作用,揭示汉字的表音功能与表意功能。同时,也将对形声字的演变进行考察,探讨因语音变化、词义转移等因素导致的形声字结构和意义的变化。 此外,本章还将深入探讨象形字、指事字、会意字的构造特点及其文化内涵。通过对这些构字法的细致解读,读者将能够理解汉字如何模拟客观事物、表达抽象概念、组合意象来创造新的意义。例如,我们将分析“日”、“月”、“山”、“水”等象形字的演变,以及“休”(人靠树)、“明”(日+月)等会意字所蕴含的生活哲理。通过这种深度解析,读者将认识到汉字本身就蕴含着丰富的中国古代哲学思想、生活智慧和文化观念。 第四章:古道照颜色——汉字在经典文献中的生命力 汉字作为中华文化的载体,其生命力首先体现在代代相传的经典文献之中。《尚书》、《诗经》、《论语》、《道德经》等先秦诸子百家的经典,以及后世的史书、文学作品,都以汉字为媒介,将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道德伦理、审美情趣传承至今。本章将选取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领域的代表性文献,通过对其中汉字使用情况的考察,展现汉字在记录和传播文化知识、思想观念、文学艺术方面的强大生命力。 我们将分析经典文献中常用字、重要概念词的演变,以及这些词语在不同语境下的意义变化。例如,探讨“仁”、“礼”、“道”等核心概念在不同时期的解读与演变;分析《诗经》中描绘自然景物、抒发情感的生动词汇;解读《论语》中孔子及其弟子的话语方式和思想表达。通过对这些经典文献中汉字运用的细致梳理,读者将能够更深刻地理解汉字作为文化基因的传承作用,以及其在塑造民族精神、构建文化认同方面不可替代的价值。 第五章:字里乾坤——汉字与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伦理观、审美观 汉字并非孤立的符号系统,它深刻地渗透在中国古代的宇宙观、伦理观和审美观之中。本章将着重探讨汉字如何体现和反映这些深层的文化观念。 在宇宙观方面,我们将分析汉字中与天象、地貌、自然物相关的字词,探讨它们如何反映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阴阳五行”等朴素的自然哲学思想。例如,“天”、“地”、“风”、“雨”、“雷”、“电”等字的起源和意义,以及“乾”、“坤”、“阴”、“阳”等字的构成,都与古代的宇宙观念紧密相连。 在伦理观方面,我们将考察与家庭、社会、道德相关的汉字,如“孝”、“悌”、“忠”、“信”、“仁”、“义”、“礼”、“智”、“信”等,分析这些字词的构成方式和意义演变,以及它们如何承载和传承了中国古代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 在审美观方面,我们将分析汉字中与美学、艺术相关的词语,以及汉字本身的结构美、线条美。例如,我们将探讨“美”、“雅”、“韵”、“意”等字的构成和意义,以及不同书体所体现的中国传统审美情趣。同时,也将分析汉字在诗词歌赋、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中的运用,以及其所能传达的含蓄、意境深远的东方美学特点。 第六章:海内存知己——汉字在东亚文化圈的传播与影响 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表意文字系统,不仅在中国本土得到发展,更对周边国家和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构成了广阔的东亚文化圈。本章将探讨汉字在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的传播历史、受用情况及其本土化演变。 我们将分析汉字在这些地区如何成为官方文字、学术文字,以及如何融入当地的语言系统。例如,日本的假名文字(平假名、片假名)就是在汉字的基础上产生的;朝鲜半岛的谚文(韩文)虽然是表音文字,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受到汉字词汇和文化的影响。同时,我们也将考察这些地区在吸收汉字时所进行的本土化改造,例如,如何使用汉字来记录当地语言,以及在词汇、语法等方面形成的独特风格。 第七章:墨香新生——汉字在当代社会的挑战与机遇 进入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汉字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本章将探讨汉字在信息时代的应用问题,如计算机输入法的演进、数字媒体的传播等。我们将分析这些技术变革对汉字形态、书写方式以及传播效率带来的影响。 同时,本章也将讨论汉字文化传承的意义和途径。在多元文化交融的今天,如何让年轻一代认识和喜爱汉字,如何让汉字文化在新的时代背景下焕发新的生命力,是值得我们深入思考的问题。本书将通过对当代汉字研究、教育、推广等方面现状的梳理,展望汉字未来发展的可能性,强调汉字作为中华文明独特符号的永恒价值。 结语:千年回响,字为魂 《墨海寻源:汉字演变与文化脉络》并非一本简单的字典或文字学教材,它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文化旅行,一场关于汉字生命力的深度对话。从最初的萌芽,到形体的演变,再到意义的生成,直至文化内涵的积淀,汉字如同一条奔腾不息的河流,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情感,流淌过历史的每一个角落。 本书的编写,力求以严谨的学术态度,辅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让每一个热爱汉字、热爱中华文化的读者,都能在字里行间,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墨香,理解汉字那颗跳动不息的文化之“魂”。希望本书能成为一座连接古今的桥梁,带领读者走进汉字的世界,发现其无穷的魅力,体会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并从中获得启迪与感悟。

用户评价

评分

第四段评价: 作为一个文字工作者,我对汉字有着天然的敏感。当我看到《正体字回家:细说简化字失据》这个书名时,内心激起了巨大的波澜。我工作中最常面对的就是文字,我深知每一个字都有其独特的结构美和文化底蕴。我迫切想知道,这本书是如何论证“简化字失据”的。这里的“失据”是否包含了对字义辨析的挑战?例如,一些简化字在意义上是否变得模糊,需要更多的语境来解释?或者,在某些专业领域,简化字是否带来了信息传递的障碍?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案例,来阐释这种“失据”是如何发生的,以及它对我们的阅读、写作、甚至是学术研究可能产生的影响。我也对书中可能涉及到的文化影响感到好奇。汉字不仅仅是记录语言的工具,更是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历史文化的载体。简化字是否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这种文化传承的功能?它是否影响了我们对古典文献的理解,或者削弱了我们对中华传统美学的感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深刻的洞见,引发我对自己职业以及文字本身更深层次的思考。

评分

第二段评价: 作为一个长期在海外生活的华人,每每回国,看到街头巷尾的简化字,总有一种疏离感。虽然我知道这是历史的进程,但内心深处总觉得缺少了什么。《正体字回家:细说简化字失据》这个书名,简直就是我心声的写照。我迫切希望这本书能解答我长久以来的困惑:简化字真的就“失据”了吗?这里的“失据”究竟是指哪些方面?是字义上的模糊,还是文化内涵的削弱?我希望作者能够提供详实可靠的论据,比如,对比简化前后的字形,分析它们在构字逻辑、文化寓意上的差异。我个人对书法艺术颇有研究,深知正体字在笔画、结构上的精妙之处,以及其所蕴含的东方美学。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着墨,比如,探讨简化字是否牺牲了汉字的书法美感,是否影响了我们对传统书画艺术的理解与欣赏。此外,我也很好奇,简化字在传播和教育上的效率,与它在文化传承上的“失据”之间,是否存在某种权衡或取舍。这本书是否能够引发我对于汉字未来的思考,甚至是对我们整个中华文化在当今世界格局下如何定位的深层反思,这让我充满期待。

评分

第五段评价: 一直以来,我都对汉字的演变抱有浓厚的兴趣,特别是关于汉字简化的讨论,总让我觉得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历史与文化因素。《正体字回家:细说简化字失据》这个书名,一下子就击中了我的关注点,它仿佛在发出一种呼唤,希望我们能够重新审视那些被简化掉的汉字。我期待这本书能够详细地梳理汉字简化的历史脉络,探讨它背后的社会思潮和政治意图,但更重要的是,我希望它能深入分析简化字在具体应用中带来的“失据”现象。这里的“失据”可能体现在哪些方面?是字义的混淆,还是词汇的贫乏?我希望作者能够通过生动的例子,比如对比某些简化字与正体字在含义上的微妙差异,或者展示简化字在某些古籍中可能造成的理解困境,来论证“失据”的观点。此外,我也想了解,这种“失据”是否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和传播造成了实际的影响。汉字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其背后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和美学追求。我好奇的是,简化字在多大程度上削弱了这些文化价值,又是否影响了我们对传统艺术,如书法、绘画的理解?这本书能否提供一个契机,让我重新认识汉字,并思考如何在现代社会中更好地传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是我最想从这本书中获得的。

评分

第三段评价: 我是一名历史爱好者,对文字的演变史总是格外关注。《正体字回家:细说简化字失据》这个书名,立刻勾起了我的好奇心。它似乎在暗示着,汉字简化并非全然是进步,反而可能带来某种程度上的“失落”。我非常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探讨简化字的历史背景,包括当时社会的政治、文化思潮,以及推动简化字产生的具体因素。同时,我也想了解,在进行汉字简化的过程中,是否充分考虑了汉字本身作为一种表意文字的深层逻辑?那些被取消的偏旁部格,是否承载着重要的语义信息,而简化后是否造成了歧义的增加,或者与某些文化意象产生了断裂?我特别希望作者能够引用具体的历史文献和学者的观点,来佐证“失据”的论点,而不是仅仅停留在个人的感性判断上。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个相对客观的视角,去审视简化字的历史功过,并引发我们对文字作为文化载体这一重要角色的深刻认识,是我非常期待的。我想知道,在现代化进程中,我们是否真的能够找到一种平衡,既保持文字的易用性,又不至于割裂与历史的联系。

评分

第一段评价: 我一直对文字的演变和背后的历史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尤其是在接触到一些关于汉字简化过程的讨论后,内心更是充满了好奇与疑虑。《正体字回家:细说简化字失据》这个书名,一下子就抓住了我,那种“回家”的感觉,仿佛在呼唤着一种被遗忘的文化根源。我期待这本书能够深入浅出地剖析汉字简化背后的原因、过程以及它对我们传统文化传承所带来的影响。我想了解,在追求简洁高效的同时,我们是否在不经意间失去了什么?那些被“简化”掉的笔画,是否承载着古人的智慧、审美的追求,甚至是宇宙观的体现?这本书是否能够提供一些具体的例子,来印证“失据”这一说法?比如,某些简化字是否失去了原有的意义联想,或者让字词的辨析变得更加困难?我希望作者能够以严谨的态度,结合历史文献、语言学知识,甚至是民俗学的观察,来构建一个引人入胜的论述。我甚至希望书中能够穿插一些感性的描写,比如,通过诗词、书法作品等,来展现正体字的艺术魅力,让我们重新感受到汉字的温度与生命力。这本书是否能够启发我从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文字,重新审视它们与我们自身文化身份的联系,是这本书最让我期待的地方。

评分

太爱这本书了!非常好 强烈推荐!

评分

书的装帧不错,内容部分有同,有的也有争议,但是总体很值得读一读,正体字应该要回家。

评分

装潢很好发货也给快。

评分

我觉得没有解析好看

评分

让我对正体字有了一个更深的历史,返璞归真。

评分

强烈推荐此书,笔记的影印本,而且很清晰,非常好

评分

老先生的手写版,向坚持中国文化的老人致敬

评分

买了白鱼解字和这本,都是手稿版,其一为了珍藏~其二是和汉字树做个比较阅读

评分

零零散散地拜读过很多篇,终于集齐了。千寻脉络,正本归原。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