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镜像·权力的艺术:托马斯·杰斐逊传

历史的镜像·权力的艺术:托马斯·杰斐逊传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美] 乔恩·米查姆 著,贾冬妮,徐宁,唐辉 译
图书标签:
  • 托马斯·杰斐逊
  • 美国历史
  • 传记
  • 政治
  • 权力
  • 历史人物
  • 美国开国元勋
  • 启蒙运动
  • 美国革命
  • 政治哲学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信出版社 , 中信出版集团
ISBN:9787508650852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1113
品牌:中信出版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5-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466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一部权力使用指南
  对权力的深刻领悟对美国崛起的另一种理解

内容简介

  很少的一些人因为明白权力是用来做什么的,而被历史铭记。托马斯·杰斐逊正是其中之一。
  作为《独立宣言》起草人,路易斯安那购地案、刘易斯与克拉克远征的发起人,弗吉尼亚大学的创始人,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被誉为一位近乎天才的人物,通常被视为美国的缔造者和设计师。他学识渊博、待人和善,深谙权力和人性。杰斐逊生活和工作在一个一切都是未知的年代,他的大半生都在寻求自控和影响他人生活及命运的能力,而他的天才之处就在于:他既是哲学家,又是政治家,而且常常能同时扮演好两种角色。
  普利策奖得主乔恩·米查姆从浩如烟海的资料中,梳理、还原杰斐逊伟大的一生,及贯穿其一生的政治理念。他选择从政治视角解读、审视杰斐逊的身份和性格,认为在他身上,人们看到了人类所能经历的各种各样让人惊叹的可能性:渴求知识、创造的能力和亲友的爱;渴望取得成就,获得世界的赞赏、对权力的控制和让他人服从于一个人的远见。他的才能体现于他的全知全能,而他更伟大的政治遗产则在于他对思想和人类的领导力。最伟大的领袖既不是空想家,也不是独裁者。他们如杰斐逊一样,既畅言国家宏图伟业,又深谙权力之道,懂得达权知变。这就是权力的艺术。
  《权力的艺术》不仅是一部精彩的传记,更是一部权力使用指南,对美国崛起的另一种理解。

作者简介

  乔恩·米查姆,普利策奖得主、兰登书屋执行主编兼执行副总裁、《时代》杂志特约编辑。曾任《新闻周刊》编辑,并为《纽约时报》和《华盛顿邮报》等报刊撰稿。著有《美洲狮》、《富兰克林和温斯顿》等多部畅销巨著。

精彩书评

  ★作者解读了杰斐逊的伟大……虽然我对杰斐逊了解得不少,但我还是屡屡惊叹于米查姆在其作品中提供的新信息……(这本书)没有漏掉任何一个重要细节。
  ——乔伊斯·阿普尔比 美国历史学会前主席

  ★非同凡响。这不仅是一部精彩的传记,还是一部权力使用指南。乔恩·米查姆展示了杰斐逊如何巧妙地妥协和应变,正是这种能力让他成为划时代的领导人。
  ——沃尔特·艾萨克森,《史蒂夫·乔布斯传》作者

  ★这本书十分精彩,让我们前所未有地领略了托马斯·杰斐逊的政治天赋。书中引人入胜的文字,将杰斐逊生动地展现在眼前,仿佛他仍然和我们同在。
  ——多丽丝·卡恩斯·古德温,普利策奖得主、普利策奖评委

  ★乔恩·米查姆了解托马斯·杰斐逊。他的研究不但详尽,而且与时代同步,语言优美,见解深刻,不偏不倚,全面解读了杰斐逊……用一部书详尽地讲述他的一生绝非易事,但米查姆成功地全面展现了美国第三任总统的生平及其所在的时代。这是一部十分杰出的作品。
  ——安妮特·戈登-里德 普利策奖得主

  ★通过探析托马斯·杰斐逊的渴望进步和权力,乔恩·米查姆解读了杰斐逊身上的种种自相矛盾之处。杰斐逊试图巧妙地创造一个全新的世界,为此他孜孜不倦。书中对这位哲人和政治家的刻画扣人心弦,感人至深。
  ——斯泰西·希夫 普利策奖得主

  ★米查姆明智地选择从政治视角解读杰斐逊,评价他如何在理想和实用主义之间取得平衡,而同时又让他人服从己愿……更加细致入微,令人信服……
  ——《纽约时报》

  ★见解深刻,引人入胜……关于杰斐逊的书有很多,但描述如此生动的实为罕见……
  ——美联社

  ★研究深刻,注解翔实……行文明晰、解读精彩的典范。
  ——彭博社

  ★这是一部杰出的传记,揭开了杰斐逊被忽略的内心深处的强硬,正是这种力量让他取得了政治上的成功。
  ——《科克斯书评》

  ★(杰斐逊的)一生就是一部生动的建国史——一连串不可思议的事件,这些事似乎只有回头看才能发现其中的必然性。乔恩·米查姆是再合适不过的讲述者了……让人着迷。
  ——《西雅图时报》

  ★精彩……在这本书中,杰斐逊不仅仅是一个高尚的思想家,也是一个政治运营家,一个娴熟的实用主义者,在一个几乎和如今一样复杂的时代取得非凡成就的人。
  ——《芝加哥先驱报》

目录

序 世界之希望
第一部分 继位(从开始到1774年春)
第一章 幸运之子
第二章 什么决定了我的命运
第三章 革命的根源
第四章 诱惑和考验
第五章 充满欲望和否定的世界
第二部分 革命(1774年春至1776年夏)
第六章 惊心动魄
第七章 和平遥遥无期
第八章 大名鼎鼎的杰斐逊先生
第九章 人类历史事件的发展进程
第十章 责任的吸引力
第三部分 改革者和州长(1776年年末至1782年)
第十一章 自由的议程
第十二章 棘手的州长职务
第十三章 蒙蒂塞洛的英军
第十四章 超越死亡的炽热感情
第四部分 失意的议员(1782年年末至1784年年中)
第十五章 重返政治舞台
第十六章 一场为了赢得尊重的战斗
第十七章 消失的城市和终生的劝告
第五部分 世界是他的舞台(1785~1789年)
第十八章 浮华的欧陆
第十九章 知识的世界
第二十章 头脑和心灵
第二十一章 你觉得我们的新宪法怎么样
第二十二章 巴黎的条约
第六部分 首任国务卿(1789~1792年)
第二十三章 纽约的新职位
第二十四章 杰斐逊先生太讲民主了
第二十五章 两只斗鸡
第二十六章 最后的风暴
第七部分 反对党领袖(1793~1800年)
第二十七章 蛰居蒙蒂塞洛
第二十八章 就任副总统
第二十九章 邪巫的统治
第三十章 亚当斯对阵杰斐逊:第二回合
第三十一章 危急之秋
第八部分 美国总统(1801~1890年)
第三十二章 新秩序开始
第三十三章 踌躇满志的总统
第三十四章 胜利、丑闻与隐疾
第三十五章 有如神助
第三十六章 举国欢腾
第三十七章 黑暗大阴谋
第三十八章 这该死的禁运
第三十九章 告别终极权力
第九部分 蒙蒂塞洛之主(1890年至终)
第四十章 我的身体、头脑和日常生活
第四十一章 培养政治家、立法者和法官
第四十二章 联邦的丧钟
第四十三章 算了,医生,就这样吧
后 记 所有荣耀归于杰斐逊
作者摘记及致谢






































精彩书摘

  杰斐逊说,选举成了“所有谈话的主题”。杰斐逊与伯尔选票相同,亚当斯紧随其后,选举成了众议院代表的竞赛,无人知晓前路几何。突然间,一轮全新的选举在众议院展开,16个州的代表每人要投出一票,赢得 票者当选总统。“危机影响空前深远……”2月第二个星期的《华盛顿联邦党报》 如此宣告。可能是伯尔当选吗?他承认视政治为“玩物与名利”,他会被心怀鬼胎的联邦党人选为总统,从他的民主共和党 同伴杰斐逊手中夺走总统宝座吗?又或者杰斐逊的政敌们会选出一位临时总统,拒绝将最高权力拱手让给杰斐逊和他的民主共和党人?
  在华盛顿沉重压抑的氛围中,似乎一切皆有可能。杰斐逊乐于散发一种不囿于政治的哲学家风度,却发现自己不得不奋力稳固选举地位,他要将美国从据称有君主制倾向的联邦党手中拯救出来。1776年,还是青年的他为了美国的自由而不顾一切,如今,25年过去,杰斐逊认为他所熟知和热爱的美利坚合众国可能要走到尽头了。1800年选举期间,爱国医生本杰明·拉什告诉杰斐逊:“听说某位国会议员哀叹我们脱离大英帝国,并诚挚希望我们重新回到它的治下。”
  这样的想法令杰斐逊胆战心惊。他坦承自己有责任维护1776年《独立宣言》所申明的原则。身为绝大多数选民的选择,如果他在总统选举中败北,那么这些年来美国人民一直是为了什么而抗争?危机四伏。来自马萨诸塞州的一位老革命友人埃尔布里奇·格里说,杰斐逊的反对者们已经开始从“分化思想转化为分化人民的行动了……这是他们煽动、酝酿内战的开端”。
  有流言称,刚获任首席大法官的国务卿约翰·马歇尔有可能击败杰斐逊,被任命为总统。当弗吉尼亚州州长詹姆斯·门罗被告知宾夕法尼亚州有22000人已“随时待命,准备在极端时期拿起武器”时,他说:“倘若联邦分裂了,就是这个原因造成的。”
  混乱是杰斐逊所深恶痛绝的,威胁着他热爱的和谐。
  最终,一场暴风雪袭击华盛顿之后,杰斐逊在众议院第36轮投票中险胜,成为美国历史上第三位总统。自此,造就美国独一无二的政治丰功伟绩的杰斐逊时代开始了。与这位蒙蒂塞洛的哲学大师相较,乔治·华盛顿、约翰·亚当斯、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不时被形容为更英明、更务实。然而,若以大权在握的时间为粗略的判断标准,杰斐逊当属美国共和体制前50年里最成功的政坛人物。1800~1840年的40年间的36年里,居美国总统要职的不是杰斐逊本人,就是自称“杰斐逊的拥护者”的人:詹姆斯·麦迪逊、詹姆斯·门罗、安德鲁·杰克逊以及马丁·范布伦。(约翰·昆西·亚当斯担任一届总统,属唯一例外。)这个未引起关注且未公开过的“杰斐逊家族”,在美国历史上可谓空前绝后。
  杰斐逊构想清晰,目标宏大—期盼民众政府在美国得以存续。他相信,民众受过良好教育,民智已开,他们的愿望定会实现。他的对手们对人民则缺乏信心,他们担心大部分美国公众可能无法担当自治的重任。而杰斐逊认为正是这批美国公众才是自由的救星,民族的灵魂,共和的希望。
  为实现目标,杰斐逊追求权力,一旦在手即施加影响,令现实屈从于其个人意志,按其心中蓝图重新加以塑造。最伟大的领袖既不是空想家,也不是独裁者。他们如杰斐逊一样,既畅言国家宏图伟业,又深谙权力之道,懂得达权知变。杰斐逊在整顿思想、打动人心方面的能力超群,激情澎湃的同时又不失踏实务实。为实现构想,他妥协退让,也相机变通。杰斐逊在特定时期,心甘情愿应时而动,使得他成为一个可遇不可求的历史人物。然而,在现实世界,身处那个时代,当杰斐逊被赋予国家安全的重任时,他大胆创新,灵活机变,堪称锐意改革的领导人。
  选择理想还是现实、高尚的目标还是无奈的妥协,美国一直都在挣扎。杰斐逊也是如此。和美国一样,在杰斐逊的内心和头脑中,是追求完美还是得过且过,是理智行事还是随心所欲,这种交战一直在上演。于他同于美国,这种矛盾是一场永无止境的斗争。杰斐逊的故事之所以能引起共鸣,主要是因为他代表了一种永恒的戏剧情节:在复杂的乱世当中,通过争夺国家的领导权实现伟大的变革。
  杰斐逊比任何一位早期的美国总统—无论是华盛顿还是亚当斯—都更加深信人性的可能性。他志存高远,但也明白,要让梦想成为现实,其捍卫者要足够强大和狡猾,能让历史为其所用。大体来说,就是哲学家的思考、政治家的操控。杰斐逊的天才之处就在于,他既是哲学家又是政治家,而且常常能同时扮演好两种角色。这就是权力的艺术。
  ……

前言/序言


好的,这是一本关于文艺复兴时期佛罗伦萨共和国兴衰与美第奇家族崛起的历史著作。 --- 书名:《黄金时代的阴影:美第奇家族与佛罗伦萨共和国的兴衰》 内容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十五世纪至十六世纪初,在欧洲文化与艺术的巅峰——佛罗伦萨共和国——所经历的一场深刻的政治与社会转型。它聚焦于一个核心议题:美第奇家族,这个原本出身于平民阶层的银行家族,如何通过金融实力、政治手腕和对艺术赞助的精妙运用,逐步架空共和体制,最终将一个独立的城邦国家转变为家族的私人领地。 第一部分:共和国的黎明与美第奇的崛起(约 1434 年前) 本部分首先勾勒出早期佛罗伦萨的政治版图。这座城市以其独特的行会制度、激烈的派系斗争以及对“自由”的执着追求而闻名于世。我们审视了阿尔比齐家族等传统贵族与新兴的商业寡头之间的权力角逐,以及城市宪法如何试图平衡这些冲突。 随后,叙事转向美第奇家族的早期发展。乔凡尼·迪·比奇·德·美第奇,作为家族奠基人,他深谙金融的力量,通过建立欧洲最稳健的银行体系,将美第奇家族的财富与佛罗伦萨的经济命脉紧密捆绑。他采取的“幕后操控”策略,即避免直接担任最高公职,而是通过影响关键的执政官(Signoria)成员,来确保家族利益,为后来的科西莫奠定了基础。这一阶段的重点在于,美第奇如何将经济上的成功转化为政治上的影响力,同时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公民”的外表。 第二部分:科西莫的统治与黄金时代的开启(1434 – 1464 年) 科西莫·德·美第奇,被后世誉为“国父”,他的统治标志着佛罗伦萨进入了其最辉煌的文化阶段。然而,这种辉煌的背后,是共和机构的逐渐空心化。本书详细分析了科西莫如何利用流放异己、重组选举委员会、以及对教会和民间贷款的控制,确立了事实上的独裁地位,尽管他从未佩戴王冠。 文化史部分是本书的亮点之一。我们探讨了美第奇家族对人文主义的狂热支持,特别是科西莫资助的柏拉图学院。马尔西里奥·菲奇诺、皮科·德拉·米兰多拉等思想巨匠的活动,如何重塑了欧洲的知识界。本书不满足于赞美这些艺术成就,而是深入剖析了赞助行为背后的政治逻辑:艺术不再是纯粹的美学追求,而是家族权力合法化、提升社会地位、并向竞争对手展示自身实力的工具。米开朗基罗、波提切利等大师的作品,被放置在权力斗争的语境下进行重新解读。 第三部分:洛伦佐的“平衡术”与潜在的裂痕(1469 – 1492 年) 洛伦佐·“伟大的”继承了科西莫的遗产,他将家族影响力推向了意大利半岛的顶峰。洛伦佐是一位卓越的诗人、外交家和商人,他成功地在教皇国、那不勒斯、米兰等强权之间维持了一种脆弱的“意大利平衡”。 然而,书中也详尽记载了美第奇统治下的内部矛盾。帕齐阴谋(The Pazzi Conspiracy)并非简单的家族仇杀,而是传统贵族对美第奇僭越行为的最后一次激烈反扑。作者细致还原了 1478 年复活节弥撒上的血腥场面,以及随后洛伦佐如何利用市民的恐惧和对共和自由被破坏的厌倦,进行了血腥而有效的镇压,从而巩固了其个人权力。这一事件暴露出,尽管美第奇统治带来了繁荣,但其合法性基础是建立在暴力和政治清洗之上的。 第四部分:危机、流放与萨伏纳罗拉的审判(1494 – 1512 年) 美第奇家族的衰落始于洛伦佐去世后的权力真空以及外部势力的干预。法国查理八世的入侵,彻底打破了意大利的权力均势。佛罗伦萨人民对美第奇家族的奢侈与政治压迫的反感达到了顶点,迫使皮耶罗·“不幸者”流亡。 流亡期间,多米尼克修道士吉罗拉莫·萨伏纳罗拉成为了这座城市的精神领袖。本书详细描绘了这位狂热的先知如何利用宗教狂热和对“世俗罪恶”(包括美第奇赞助的艺术)的谴责,在佛罗伦萨建立了短暂而严酷的“上帝之城”。我们分析了萨伏纳罗拉的失败:他过于理想化的神权政治无法适应现实的政治与经济需求,最终,他自己也成了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第五部分:回归与共和国的终结(1512 年后) 在西班牙军队的协助下,美第奇家族于 1512 年戏剧性地回归佛罗伦萨。然而,此时的“回归”已不再是科西莫时代的幕后操控,而是赤裸裸的武力占领。乔凡尼·德·美第奇成为教皇利奥十世,这使得佛罗伦萨的命运与梵蒂冈的政治利益深度捆绑。 本书的终章探讨了最后一位共和派的抵抗力量,以及美第奇家族最终如何通过世袭化,在亚历山德罗·德·美第奇和科西莫一世的统治下,彻底废除了共和宪章,将佛罗伦萨转型为托斯卡纳大公国。黄金时代的艺术遗产被保留了下来,但共和国的政治生命已然终结。 核心论点: 本书旨在证明,美第奇家族的成功并非简单的“开明专制”,而是一个精心设计的系统性工程——通过金融垄断、文化包装和政治暗箱操作,将一个曾经充满活力的城邦,平稳地、看似不流血地导向了家族世袭统治。它揭示了艺术赞助作为一种政治工具的强大效力,以及在权力更迭中,自由概念是如何被财富和美学光环所腐蚀和取代的。本书是一部关于权力如何从制度手中转移到精英家族手中的透彻研究。

用户评价

评分

坦率地说,初读时我有些担心篇幅过长会导致阅读疲劳,但很快就被作者高超的叙事技巧所吸引。文字流畅而不失力度,即便是涉及复杂的法律条文或晦涩的哲学思辨,也能被清晰地梳理出来。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作者似乎拥有“穿墙术”,能轻易地进入被研究者的思想深处,探究其信念的源头。那种对核心价值观的追问,贯穿全书,使得人物形象血肉丰满,而非符号化的伟人。这本书的阅读体验,更像是在跟随一位博学的导师进行长期、系统的学术考察,每一步都有扎实的依据,每一步都指向更深层次的理解,让人意犹未尽。

评分

这部作品的重量,体现在它对“构建一个新世界”这一主题的全面审视上。它不仅仅关注政治舞台上的辉煌时刻,更着墨于在看似平静的幕后,思想是如何酝酿、如何冲突、最终如何被塑造成影响后世的制度框架的。作者的视角是宏大的,但细节的处理却又极其入微,比如对某个关键政策制定前夕,私人书信往来的深入分析,这些都极大地增强了历史的现场感。阅读时,我常常会停下来思考,在没有现代媒体和即时通讯的时代,信息的传播和共识的达成是多么艰难而又充满智慧的过程。这是一部需要静心品味的著作,每次重读都会有新的感悟。

评分

我尤其欣赏这本书的学术态度,它拒绝简化历史,而是拥抱了历史人物的全部复杂性。那些关于个人道德与公共职责之间的矛盾点,作者并未回避,而是坦然地将其置于阳光之下,供读者评判。这种诚实的叙事,使得全书的论述极具力量。它不仅仅是关于“他做了什么”,更多的是关于“他为什么那样做,以及那样的选择带来了怎样的后果”。阅读这本书,就如同进行了一场关于人性、关于治理、关于远见卓识的深度研讨会,让人在合上书本之后,仍然久久不能平静,继续思考那个时代留给我们的深刻命题。

评分

这本书的叙事方式非常独特,它不仅仅是一部简单的生平记录,更像是一部关于“理想主义如何被现实塑造”的深度研究。我特别欣赏作者在处理其个人生活与公共责任之间的张力时所展现出的那种克制与洞察力。那些关于人际关系的描写,尤其是与同时代其他重量级人物的互动,处理得极其精妙,没有落入简单的褒贬,而是呈现出一种复杂的、立体的政治生态。读完后,你会对“权力的运作”有一个全新的理解,它不是冷冰冰的制度条文,而是充满人性博弈的艺术。那种对复杂局面的权衡取舍,对后世影响的深远预估,无不展现出卓越的战略眼光。这本书的份量,绝非市面上那些轻飘飘的“名人轶事”所能比拟。

评分

这部厚重的传记,如同缓缓拉开的历史长卷,将我们带回那个风云激荡的年代。作者以细腻入微的笔触,勾勒出一位充满矛盾与魅力的政治家形象。阅读过程中,我常常被那种深入骨髓的时代气息所感染,仿佛能亲耳听到那些关于自由、关于独立的辩论声,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内心深处的挣扎与理想主义的光芒。叙述的节奏把握得极佳,既有对宏大历史事件的冷静剖析,又不乏对人物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特别是对早期美国政治哲学的探讨,引人深思。每一次翻页,都像是在与历史对话,理解一个时代的基石是如何被这些先行者奠定的。那种对细节的执着和对史料的精准运用,使得整本书充满了扎实的信服力,让人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感受到一种智识上的愉悦。

评分

孙家突遭如此重大的变故,所受打击是可想而知的。不幸中的万幸,孙家新顶梁柱孙策并不是个庸碌无能的年轻人。他在继承了父亲家业的同时,也早已继承了父亲少年老成的气魄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评分

买了屯着,用完再说是不是好货~~~

评分

好书,京东的物流还是不错的

评分

印刷方面的问题是为了节约成本,字有点小,看着费眼睛。完全可以出上下册,把字搞大点。

评分

“历史的镜像”系列是中信出版集团的优质社科品牌,包括《西方将主宰多久》《梦游者》《权力的艺术》《欧洲》等10部作品,书系主旨是以史为镜,对人类过去得失进行总结,掌握国家和社会发展的脉络。7位作者包括著名历史学家伊恩•莫里斯、普利策奖得主乔恩·米查姆、英国皇家钦定历史教授克里斯托弗·克拉克、剑桥国际关系史专家布伦丹·西姆斯等,他们皆为领域内权威,作品专业严谨,但写作风格通俗易懂,贴近大众。不同于现在市场上众多以细节解读历史的作品,这套书中作品全部大胆地从宏观角度来探讨大历史问题,且多涵盖人类几百几千,甚至上万年的历史,但又不局限于介绍历史,整套书融合政治、文化、经济、军事、生物、心理、考古、人类学等学科,内容广博,能启发读者多元思考。

评分

美国第三任总统杰斐逊的传记。很值得一读。要了解美国历史,这些书还是需要看看的。

评分

终于等到活动价,果断入手。外壳有点破损,其他都好

评分

全新塑封好评全新塑封好评全新塑封好评

评分

厚厚一本,可以详细了解托马斯杰斐逊,但是对中信出版社的翻译质量心里没底……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