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2014)

中国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2014)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国家林业局科技发展中心(国家林业局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 编
图书标签:
  • 林业植物
  • 新品种
  • 植物育种
  • 授权品种
  • 中国林业
  • 园艺
  • 农业科技
  • 植物资源
  • 育种技术
  • 林木育种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林业出版社
ISBN:9787503879500
版次:1
商品编码:11681206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5-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78
字数:3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国家林业局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97年成立了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导小组及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2001年批准成立了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及5个分中心、2个分子测定实验室;2002年成立了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2005年以来,陆续建成了月季、一品红、牡丹、杏、竹子5个专业测试站,基本形成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机构体系框架。我国加入WTO以后,对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宣传,不断增强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并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有力推动了林业植物新品种权总量的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年底,共受理国内外林业植物新品种申请1515件,其中国内申请1273件,占总申请量的84%;国外申请242件,占16%。共授予植物新品种权827件,其中国内申请授权数量675件,占81.6%;国外申请授权数量152件,占18.4%。授权的植物种类中,观赏植物548件,占66.3%;林木180件,占21.8%;果树62件,占7.5%;木质藤本2件,占0.2%;竹子3件,占0.3%;其他占32件,占3.9%。其中2014年共受理国内外林业植物新品种申请254件,授权169件。这充分表明,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在大幅增加,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内页插图

目录

前言红五月小鱼鳞云乡恋勒斯布鲁斯(Lextebros)闪亮一品红奥斯芭热(Ausbrother)奥斯伦巴(Ausrumba)奥斯迪考茹(Ausdecorum)奥斯伯纳德(Ausbernard)奥斯波芮兹(Ausbreeze)奥斯莫曲特(Ausmerchant)奥斯薇薇德(Ausvivid)粉嘟嘟胭脂扣红莲舞天山霞光奥斯瑞米妮(Ausrimini)奥斯薇布兰(Ausvibrant)江淮1号杨花冠贞金冠贞东岳红霞东岳紫霞东岳彩霞中峰密枝中峰美姿中峰长绿鲁柽1号鲁柽3号盐松1号盐松2号新桉3号新桉4号新桉5号新桉6号金陵红冬北红奋勇粉溢紫玉云祥紫玉云霞娇菊娇姿娇艳花好月圆玉壶含笑甜甜转转四季春1号娇红2号墨红刘海墨玉鳞金钰御黄梦缘梦星梦紫森禾红丽替码明珠京华旭日京俊美京华朝霞京桂美京蕊黄京华墨冠京华晴雪京龙望月京墨洒金京雪飞虹京玉美京玉天成京云冠京云香京韵玫京紫知心京醉美小香妃蕉香山川飘香大彩蝶金衣漫舞森淼红缨森淼文冠果1号瑞雪1号醉金红黄金甲金添玉陕茶1号魁金金凯特福禄紫枫修机柏明丰2号南垂5号金玉桂花锦业楝心愿锦烨朴锦晔榉朱羽合欢玉蝶常山天骄闽平2号木麻黄粤501金幌中山杉9号宁农杞1号宁农杞2号御汤香妃中大一号红豆杉东岳佳人恨天高红星绢绒洛楸1号洛楸2号洛楸3号……

前言/序言


探索中国林业植物的授权新品种:一份详尽的指南 本书旨在为读者呈现中国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的最新、最全面、最权威的介绍。它不仅是一份名录,更是一部关于创新、发展与守护的宏大叙事,深入挖掘了中国在林业植物育种领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的前景。本书的编撰,汇集了国内顶尖的林业专家、育种学家、植物学家以及相关管理部门的智慧与心血,力求以严谨的科学态度、清晰的逻辑结构、生动的语言表达,为广大读者提供一份不可多得的参考宝典。 一、 历史的回响与时代的召唤:中国林业植物育种的初心与使命 本书的开篇,将追溯中国林业植物育种的历史脉络。从古代朴素的选育经验,到近现代科学育种的萌芽,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系统性的研究与发展,中国林业植物育种经历了怎样的变革与跨越?是什么样的历史使命感,驱使一代又一代的科研工作者,投身于这片充满挑战却又意义非凡的土地?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问题,通过梳理重要的历史节点、代表性的人物和突破性的技术,展现中国林业植物育种的初心与使命,为理解当下新品种的诞生奠定坚实的背景。 二、 授权新品种的科学基石:理论、方法与技术 新品种的诞生,绝非偶然,而是建立在深厚的科学理论和精湛的技术手段之上。本书将系统介绍当前中国林业植物新品种授权所依据的关键科学理论,包括遗传学、进化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基础学科的最新进展。同时,将详细阐述育种方法论,包括传统的杂交育种、辐射诱变育种、组织培养等技术,以及现代基因组学、生物信息学、分子标记辅助育种、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的应用。我们将揭示这些技术如何被巧妙地运用,以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精准选育出具有优良性状的林业新品种。例如,如何通过分子标记技术,在早期阶段就筛选出带有目标基因的后代,从而节省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基因编辑技术又如何为我们打开了创造全新性状的大门?本书将用生动的案例和深入的解析,一一呈现。 三、 2014年度授权新品种的亮点解读:多样性与价值的集中体现 本书的核心内容,将围绕2014年度在中国林业植物授权的新品种展开。我们将对这些品种进行分类梳理,涵盖乔木、灌木、藤本、草本等各类植物。在对每个品种进行介绍时,本书将力求做到详尽细致,包含以下几个关键维度: 品种名称与来源: 明确品种的正式名称,以及其亲本来源、选育单位、选育过程等信息,追溯其血脉。 主要优良性状: 重点突出该品种的核心优势,例如: 生长特性: 更加速生、抗逆性强(抗旱、抗寒、抗病虫害)、适应性广(耐盐碱、耐贫瘠)等。 经济价值: 优质的木材(纹理美观、强度高、易加工)、高产的果实(产量高、品质优、营养价值高)、特殊用途(药用、香料、纤维、观赏、绿化美化)等。 生态功能: 固碳能力强、水源涵养能力佳、水土保持效果显著、生物多样性支持能力突出等。 抗病虫害能力: 对特定病虫害具有天然的抗性,可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降低环境污染。 形态特征: 独特的树冠形态、叶片颜色、花色、果实形状等,满足不同的观赏和绿化需求。 适宜种植区域与栽培技术要点: 提供该品种最适宜的生长环境条件,以及关键的栽培管理要领,包括播种、移栽、施肥、灌溉、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帮助生产者更好地掌握种植技术,提高成活率和产量。 应用前景与推广价值: 分析该品种在林业生产、生态修复、乡村振兴、休闲旅游等领域的潜在应用价值,评估其市场前景和推广潜力。 本书将挑选具有代表性和创新性的品种进行重点剖析,例如,可能包含: 速生丰产的用材树种新品种: 它们如何在保证木材品质的同时,大幅缩短生长周期,满足日益增长的木材需求? 具有特殊经济用途的新品种: 例如,能够生产高价值精油的芳香植物,或是具有独特营养成分的药食同源植物,它们的出现将为农民带来新的增收途径。 适应极端环境的生态修复新品种: 在荒漠化、盐碱化、矿山废弃地等恶劣环境下,这些新品种将如何发挥重要作用,修复生态,改善环境? 观赏价值极高、适应城市绿化的彩叶或特色花卉新品种: 它们将为城市景观增添何种色彩,提升城市宜居度? 四、 授权管理与知识产权保护:规范化发展与创新激励 新品种的授权管理,是中国林业植物育种工作的重要环节,它既是鼓励创新的机制,也是保障育种者权益、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法律保障。本书将对“中国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2014)”的管理体系进行详细介绍,包括: 授权的法律法规依据: 阐述《植物新品种保护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授权的程序、条件和标准。 授权审查与鉴定过程: 深入解析新品种的申请、提交、初审、实地考察、品种特性鉴定、DNA指纹库比对等一系列严谨的审查流程,确保授权品种的真实性和先进性。 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要性: 强调植物新品种权作为一种知识产权,其保护对于激励育种创新、促进技术进步、规范市场秩序的重大意义。 如何申请和获得授权: 为有意进行林业植物育种的科研人员、企业和个人提供指导,介绍申请流程、所需材料以及注意事项。 五、 挑战与展望:中国林业植物新品种的未来之路 在呈现辉煌成就的同时,本书也将客观分析当前中国林业植物育种工作面临的挑战,例如: 育种研发投入与人才队伍建设: 如何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吸引和培养更多优秀的育种人才? 生物技术前沿的应用与突破: 如何更有效地将基因组学、合成生物学等前沿技术融入育种实践? 新品种的转化与推广: 如何打通科研成果与市场应用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新品种的推广和产业化? 应对气候变化与生物安全挑战: 如何利用新品种培育,提升林业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保障生物安全? 最后,本书将以充满信心的笔触,展望中国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的未来发展。我们将描绘一幅图景: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高附加值、多功能的林业新品种将不断涌现,为中国林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我们期待,中国将成为世界林业育种领域的重要力量,为全球的绿色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本书的读者群将十分广泛,包括但不限于: 林业科研人员和育种专家: 了解最新育种成果,获取宝贵的理论和技术参考。 林业生产者和农业技术推广人员: 掌握新品种的特性和栽培要点,指导生产实践,提高经济效益。 林业企业和种苗繁育单位: 寻找合作机会,了解市场需求,规划产品开发。 高等院校师生: 作为教学和科研的必备参考资料,提升专业素养。 关心林业发展、热爱自然科学的社会公众: 了解中国在林业科技领域的进步,认识林业新品种的重要价值。 总之,《中国林业植物授权新品种(2014)》将是一部集科学性、前沿性、实用性、权威性于一体的著作,它将为理解中国林业植物育种的现状与未来,提供一条清晰而深刻的认知路径。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学者,我非常关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展示了国家在林业植物新品种培育上的投入与成果。它不仅仅是品种的记录,更是一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宣言,展示了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国家级的战略资源。书中对品种命名规范和知识产权保护流程的侧面提及,让我看到了科研背后的严肃性与复杂性。这种将科学发现与法律保护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比单纯的物种介绍更具深度和现实意义,它提醒着读者,每一个优良新品种的背后,都凝结着数年的心血和法律框架的支撑。

评分

这本书的编纂质量,从其专业性和信息密度来看,绝对称得上是行业内的标杆之作。我特别注意到,它在数据呈现上极为严谨,引用和佐证都显得十分可靠,这对于做科研或者需要进行严格引用的专业人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相比于市面上一些浮于表面的园艺介绍册,这本书显然是下足了功夫进行深度调研和系统整理的。我个人认为,它更像是一部面向未来十年的植物资源发展蓝图的预演,它所展示的,是基于科学研究的、有计划的物种进化方向,而非随机的自然变异。这种前瞻性和权威性,使得它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知识来源。

评分

我最近在为我们一个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改造项目寻找具有独特观赏价值和地方特色的植物材料,所以这次挑选参考书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找那些既有学术深度,又能提供实际应用参考的出版物。这本书的内容,从宏观的植物分类学脉络到微观的基因改良技术介绍,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知识体系。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植物适应性和抗逆性方面的论述,虽然很多术语需要查阅,但其严谨的逻辑结构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新品种”这个概念的理解边界,不再仅仅停留在外观的改变,而是深入到了生命力与可持续性的层面。它为我们评估和选择未来的园林植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前瞻性的评估框架,这比单纯的图谱展示要高明得多,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深度。

评分

坦白讲,我是一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园艺发烧友,对那些能带来视觉震撼的新奇花卉和树种总抱有极大的热情。读完这本书的前几章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探索中国本土植物潜能的全新视角。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已有的品种,而是深入剖析了育种的方向和未来的趋势。书中对某些特定区域特有植物的遗传改良潜力分析,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蕴含着多少尚未被充分发掘的宝藏。那些关于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或延长花期的章节,虽然技术性较强,但那种“改造自然,服务于美学”的匠人精神,让我深受触动,感觉自己对“植物”的认知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邃的墨绿色,让人联想到茂密的原始森林,质感上乘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专业书籍的庄重感。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体选择非常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没有牺牲信息的密度。图文的配比拿捏得恰到好处,那些彩色插图,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也能清晰地分辨出不同植物的细微特征。特别是对新近培育品种的那些细节描述,图注标注得极为清晰,能感受到编者在制图和校对上的巨大心力。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园林绿化设计趋势,这本书的专业性让我感到既敬畏又兴奋,它无疑是植物学领域爱好者和业内人士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光是翻阅起来就是一种享受,那种对知识的尊重感,从书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传递出来。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