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林业局对植物新品种保护工作十分重视,早在1997年成立了植物新品种保护领导小组及植物新品种保护办公室;2001年批准成立了植物新品种测试中心及5个分中心、2个分子测定实验室;2002年成立了植物新品种复审委员会;2005年以来,陆续建成了月季、一品红、牡丹、杏、竹子5个专业测试站,基本形成了植物新品种保护机构体系框架。我国加入WTO以后,对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形势需要,我们采取有效措施,加强林业植物新品种宣传,不断增强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意识,并制定有效的激励措施和扶持政策,有力推动了林业植物新品种权总量的快速增长。截至2014年年底,共受理国内外林业植物新品种申请1515件,其中国内申请1273件,占总申请量的84%;国外申请242件,占16%。共授予植物新品种权827件,其中国内申请授权数量675件,占81.6%;国外申请授权数量152件,占18.4%。授权的植物种类中,观赏植物548件,占66.3%;林木180件,占21.8%;果树62件,占7.5%;木质藤本2件,占0.2%;竹子3件,占0.3%;其他占32件,占3.9%。其中2014年共受理国内外林业植物新品种申请254件,授权169件。这充分表明,林业植物新品种权的申请和授权数量在大幅增加,林业植物新品种保护事业已经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作为一名长期关注生态修复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学者,我非常关注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资源的开发与保护问题。这本书无疑提供了一个极佳的案例,展示了国家在林业植物新品种培育上的投入与成果。它不仅仅是品种的记录,更是一种知识产权保护的宣言,展示了科研成果如何转化为国家级的战略资源。书中对品种命名规范和知识产权保护流程的侧面提及,让我看到了科研背后的严肃性与复杂性。这种将科学发现与法律保护相结合的叙事方式,比单纯的物种介绍更具深度和现实意义,它提醒着读者,每一个优良新品种的背后,都凝结着数年的心血和法律框架的支撑。
评分这本书的编纂质量,从其专业性和信息密度来看,绝对称得上是行业内的标杆之作。我特别注意到,它在数据呈现上极为严谨,引用和佐证都显得十分可靠,这对于做科研或者需要进行严格引用的专业人士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品质。相比于市面上一些浮于表面的园艺介绍册,这本书显然是下足了功夫进行深度调研和系统整理的。我个人认为,它更像是一部面向未来十年的植物资源发展蓝图的预演,它所展示的,是基于科学研究的、有计划的物种进化方向,而非随机的自然变异。这种前瞻性和权威性,使得它在众多同类书籍中脱颖而出,成为一个值得信赖的知识来源。
评分我最近在为我们一个历史文化主题公园的景观改造项目寻找具有独特观赏价值和地方特色的植物材料,所以这次挑选参考书时,目标非常明确,就是要找那些既有学术深度,又能提供实际应用参考的出版物。这本书的内容,从宏观的植物分类学脉络到微观的基因改良技术介绍,构建了一个非常扎实的知识体系。我尤其欣赏其中对于植物适应性和抗逆性方面的论述,虽然很多术语需要查阅,但其严谨的逻辑结构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新品种”这个概念的理解边界,不再仅仅停留在外观的改变,而是深入到了生命力与可持续性的层面。它为我们评估和选择未来的园林植物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更具前瞻性的评估框架,这比单纯的图谱展示要高明得多,真正做到了理论指导实践的深度。
评分坦白讲,我是一个对“新”事物充满好奇的园艺发烧友,对那些能带来视觉震撼的新奇花卉和树种总抱有极大的热情。读完这本书的前几章后,我最大的感受是,它提供了一种探索中国本土植物潜能的全新视角。它不是简单地罗列已有的品种,而是深入剖析了育种的方向和未来的趋势。书中对某些特定区域特有植物的遗传改良潜力分析,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启发,让我意识到我们脚下这片土地蕴含着多少尚未被充分发掘的宝藏。那些关于如何通过科学手段来增强植物的抗病性或延长花期的章节,虽然技术性较强,但那种“改造自然,服务于美学”的匠人精神,让我深受触动,感觉自己对“植物”的认知被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维度。
评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着实令人眼前一亮,封面那种深邃的墨绿色,让人联想到茂密的原始森林,质感上乘的纸张拿在手里沉甸甸的,透着一股专业书籍的庄重感。我特别喜欢它内页的排版,字体选择非常考究,既保证了阅读的舒适度,又没有牺牲信息的密度。图文的配比拿捏得恰到好处,那些彩色插图,色彩还原度极高,即便是对于我这种非专业人士来说,也能清晰地分辨出不同植物的细微特征。特别是对新近培育品种的那些细节描述,图注标注得极为清晰,能感受到编者在制图和校对上的巨大心力。虽然我主要关注的是园林绿化设计趋势,这本书的专业性让我感到既敬畏又兴奋,它无疑是植物学领域爱好者和业内人士案头必备的工具书,光是翻阅起来就是一种享受,那种对知识的尊重感,从书的每一个细节都能传递出来。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