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中国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倾心审校注释
市场上yi套名家注释版《王阳明全集》
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的《王阳明全集》
本套全集以1934年商务印书馆的《王文成公全书》为底本,同时参考了上海古籍出版社和浙江古籍出版社的《王阳明全集》。为了让读者阅读方便,本全集依据文体之不同,将原来分散于不同编章的内容重新做了编排,分为五册:第yi册:语录(《传习录》),书信;第二册:序、记、说,杂著;第三册:奏疏,公移;第四册:诗、赋,墓志、祭文等;第五册:年谱,世德纪。同时,我们邀请了当代中国新儒家代表人物陈明教授做审校,对其中的关键文字做了注释,是目前市场上第yi套名家注释版《王阳明全集》,我们希望让每个中国人都读得懂《王阳明全集》。
王阳明,原名王守仁(1472-1531),字伯安,自号阳明子,浙江余姚人。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心学”流派的重要代表人物,深谙儒家、道家、佛家之精妙,乃“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官至南京兵部尚书、南京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等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封为新建侯。他创立了以“良知”为本体,以“知行合一”为实践工夫,以“致良知”为实践目标,与程朱理学分庭抗礼的“阳明心学”。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
寄冯雪湖二首
竿竹谁隐扶桑东?白眉之叟今庞公。隔湖闻鸡谢墅接,渡海有鹤蓬山通。卤田经岁苦秋雨,浪痕半壁惊湖风。歌声屋低似金石,点也此意当能同。
海岸西头湖水东,他年簑笠拟从公。钓沙碧海群鸥借,樵径青云一鸟通 。席有春阳堪坐雪,门垂五柳好吟风。于今犹是天涯梦,怅望青霄月色同。
诸用文归用子美韵为别
一别烟云岁月深,天涯相见二毛侵。孤帆江上亲朋意,樽酒灯前故国心。冷雪晴林还作雨,鸟声幽谷自成吟。饮余莫上峰头望,烟树迷茫思不禁。
题王实夫画
随处山泉着草庐,底须松竹掩柴扉。天涯游子何曾出?画里孤帆未是归。小酉诸峰开夕照,虎溪春寺入烟霏。他年还向辰阳望,却忆题诗在翠微。
赠潘给事
五月沧浪濯足归,正堪荷叶制初衣。甲非乙是君休问,酉水辰山志未违。沙鸟不须疑雀舫,江云先为扫鱼矶。武陵溪壑犹深僻,莫更移家入翠微。
与沅陵郭掌教
记得春眠寺阁云,松林水鹤日为群。诸生问业冲星入,稚子拈香静夜焚。世事暗随江草换,道情曾许碧山闻。别来点瑟还谁鼓?怅望烟花此送君。
别族太叔克彰
情深宗族谊同方,消息那堪别后荒。江上相逢疑未定,天涯独去意重伤。身闲最觉湖山静,家近殊闻草木香。云路莫嗟迟发轫,世涂崎曲尽羊肠。
登凭虚阁和石少宰韵
山阁新春负一登,酒边孤兴晚堪乘。松间鸣瑟惊栖鹤,竹里茶烟起定僧。望远每来成久坐,伤时有涕恨无能。峰头见说连阊阖,几欲排云尚未曾。
登阅江楼
绝顶楼荒旧有名,高皇曾此驻龙旌。险存道德虚天堑,守在蛮夷岂石城。山色古今余王气,江流天地变秋声。登临授简谁能赋?千古新亭一怆情!
狮子山
残暑须还一雨清,高峰极目快新晴。海门潮落江声急,吴苑秋深树脚明。烽火正防胡骑入,羽书愁见朔云横。百年未有涓埃报,白发今朝又几茎?
游清凉寺三首
春寻载酒本无期,乘兴还嫌马足迟。古寺共怜春草没,远山偏与夕阳宜。雨晴涧竹消苍粉,风暖岩花落紫蕤。昏黑更须凌绝顶,高怀想见少陵诗。
积雨山行已后期,更堪多病益迟迟。风尘渐觉初心负,丘壑真与野性宜。绿树阴层新作盖,紫兰香细尚余蕤。辋川图画能如许,绝是无声亦有诗。
不顾尚书此日期,欲为花外板舆迟。繁丝急管人人醉 ,竹径松堂处处宜。双树暗芳春寂寞,五峰晴秀晚羲蕤。暮钟杳杳催归骑,惆怅烟光不尽诗。
寄张东所次前韵
远趋君命忽中违,此意年来识者稀。黄绮曾为炎祚出 ,子陵终向富春归 。江船一话千年阔,尘梦今惊四十非!何日孤帆过天目,海门春浪扫渔矶。
别余缙子绅
不须买棹往来频,我亦携家向海滨。但得青山随鹿豕 ,未论黄阁画麒麟。丧心疾已千年痼,起死方存六籍真。归向兰溪溪上问,桃花春水正迷津。
送刘伯光
五月茅茨静竹扉,论心方洽忽辞归。沧江独棹冲新暑,白发高堂恋夕晖。谩道《六经》皆注脚,还谁一语悟真机?相知若问年来意,已傍西湖买钓矶。
冬夜偶书
百事支离力不禁,一官栖息病相侵。星辰魏阙江湖迥,松柏茅茨岁月深。欲倚黄精消白发,由来空谷有余音。曲肱已醒浮云梦,荷蒉休疑击磬心。
寄潘南山
秋风吹散锦溪云,一笑南山雨后新。诗妙尽从言外得,《易》微谁见画前真?登山脚健何妨老,留客情深不计贫。朱吕月林传故事,他年还许上西邻。
送胡廷尉
钟陵雪后市灯残,箫鼓江船发晓寒。山水总怜南国好,才猷须济朔方艰。彩衣得侍仙舟远,春色行应故里看。别去中宵瞻北极,五云飞处是长安。
与郭子全
相别翻怜相见时,碧桃开尽桂花枝。光阴如许成虚掷,世故摧人总不知。云路不须朱绂去,归帆且得彩衣随。岚山风景濂溪近,此去还应自得师。
次栾子仁韵送别四首
子仁归,以四诗请用其韵答之,言亦有过者,盖因子仁之病而药之,病已则去其药。
从来尼父欲无言,须信无言已跃然。悟到鸢鱼飞跃处,工夫原不在陈编。
操持存养本非禅,矫枉宁知已过偏。此去好从根脚起,竿头百尺未须前。
野夫非不爱吟诗,才欲吟诗即乱思。未会性情涵咏地,《二南》还合是淫辞 。
道听涂传影响前,可怜绝学遂多年。正须闭口林间坐,莫道青山不解言。
……
阳明学问题略说(代序)
陈明
在近年的国学热中,阳明学的热度是比较高的,不仅学界有很多的研究著作,民间也有很多的粉丝拥趸。确实,他这个人立德、立功、立言都有比较大的成就,加上在日本影响很大,又有蒋中正等大人物作见证,于是其著作一路飘红,甚至成为各种主题培训班的教材。
但古来圣贤皆寂寞,阳明真正的知音应该不会很多。
我觉得,把阳明其学放在宋明思想的结构框架中去理解思考,把阳明其人放在某种时代背景去体会敬仰,也许有助于求得对阳明其人其学较大程度的理解,有助于从对其人其学的理解中更好地拓展视野提升境界。
牟宗三先生把宋明理学分为五峰蕺山、象山阳明与伊川朱子三系,并视五峰、蕺山与象山、阳明两系为儒学之正宗,而伊川朱子系为儒学之歧出。这是从他所谓道德的形上学出发所做的儒门内部之判教。从思想史和社会史角度看,各种思想的发生发展与影响意义才是更重要的。简单说,朱子建立的理本论,将作为经验世界的道德之理作为最高范畴,所谓没有天地万物之前毕竟先有是理,从而使《易传》中“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的生命之天被解构放逐,道德成为人性,结果就是世界板结、生命偏枯、灵性无存、缺乏英雄——“平时袖手谈心性,临危一死报君王”。
阳明生于官宦之家,天资聪颖,一开始也是遵循朱子格物之学学为圣人,以乃父官衙里的竹子为对象连“格”七天,无所得入,一头栽倒在地。正是断绝这一理路之后,出入佛老经年,阳明“居易处困”中于龙场悟道:“圣人之学,心学也”。其为学宗旨后来被概括为四句教:“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以心为本,使人的个体性、主体性得到彰显和确立,而个体性和主体性的彰显和确立又使得人的感性生命得到释放的空间,人的自由意志得到足够的肯定。其意义无论是儒学内部还是思想史上都是至关重要的。明代社会私人生活领域的发育、阳明人生的辉煌以及阳明后学的发达和流荡都与此有关,都是这一点的证明。
根本的原因,阳明学是作为朱子学的反对者出场的,而不是作为其替代者出场的,即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以对对方缺陷的弥补为合法性依据。从儒家内部来说,其要害则在于,阳明所创之心学虽然强调灵明一点,但却不能上遂于天,从大哉乾元的生物之心建构起性与情、人与物、仁与义的均衡关系,而终于只是寄托一己之肉身,以为宇宙之中心,不仅只是在经验性的情感、意识里打转,并作为万物尺度,其所构筑的生活世界与孔子所体会提点的世界图景相去之远已不可以道里计矣!换言之,心学之失不在主人心重体悟,而在失却天之信仰,一味向内而无所依托,终流于禅而同于物。
例如,作为龙场悟道主要内容的格物新解,主要是向内反转,由“于物上寻理”转为“在心头正念”,而与格物原本的于物上感悟天地生物之仁、物我一体之理进而正心诚意成己成物之意失之交臂——他是知道《大学》和《中庸》的内在关系的,曾说“子思括《大学》一书之义为《中庸》首章”,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他蔽于心而不知天。失却了由天地生物之心而来的绝对的仁为标准,知善知恶的良知、为善去恶的致良知都因为只是经验中事而变得十分脆弱。
某种意义上可以说阳明学即阳明其人。这种阳明人格是英雄豪杰式的,其特点用一个字概括就是“狂”。他有句诗“点也虽狂得我情”(《月夜二首?与诸生歌于天泉桥》),“吾与点”作为孔子向往的境界,表达的是一种大而化之的生命气象,光风霁月与物同体,阳明目之以狂而自相期许,岂止狂而已哉,已是由狂而妄、由狂而悖了!人们津津乐道的东乡平八郎的故事,实际证明的正是这点——这位佩戴“一生俯首拜阳明”腰牌的主人,正是作为浪速号舰长在甲午海战中崛起,然后由八国联军日本舰队司令渐次成为日本军神。
意志、情感、经验,对于一个文化来说是必不可少的,但却是不够的。对于一种人生来说,同样如此。阳明学某种意义上说好比一种没有方向性的兴奋剂,对于行动的决心和能力有巨大的激励作用,成就不世之功,至于是善是恶却很难提供保证。阳明自己就对弟子王畿将为学宗旨“四句教”演绎为“四无说”表示认同:“心体既是无善无恶,意亦是无善无恶,知亦是无善无恶,物亦是无善无恶”。阳明从百死千难中体察出来的“灵丹一粒”,药力很大,副作用也很大。正所谓高明易启流弊,最上乘的武功最容易走火入魔。怎么救治?记住一点:“释氏本心,吾儒本天。”
亲爱的读者诸君,你准备好了么?
是为序。
2014年11月
作为一名对中华传统文化,尤其是明清时期思想家研究颇感兴趣的业余爱好者,我一直对王阳明先生的“致良知”思想深感着迷。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语言上的障碍,导致对部分内容的理解不够透彻。这次偶然发现了《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诗赋.墓志.祭文》这本专著,让我眼前一亮,仿佛找到了通往王阳明先生内心世界的另一扇门。 一直以来,我们更多地接触到王阳明先生的哲学论述,比如《传习录》等。但诗赋、墓志、祭文这些文本形式,往往更能展现出一个人在特定情境下的真实情感和人生感悟。我非常好奇,这位影响了中国乃至东亚思想史的伟人,在面对亲情、友情、生死离别时,会有怎样的文字表达?他的诗歌里是否藏着不为人知的家国情怀?他的祭文里又是否流露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洞察? 这本简体注释版,特别是它所涵盖的诗赋、墓志、祭文这些内容,对我来说意义非凡。这意味着我不再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去查阅古籍,去辨析字词的含义,而是可以直接通过易于理解的简体中文,去感受王阳明先生的文采与胸襟。我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真实的王阳明,一个不仅有着深邃思想,更有丰富情感的智者。通过这些鲜活的文字,我相信我能更深切地体会到“心学”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
评分一直以来,王阳明先生的“心即理”、“知行合一”等思想,都是我精神世界里的一盏明灯。然而,在阅读过程中,我常常会因为其原文的古朴典雅而感到一丝疏离。这次偶然发现这本《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诗赋.墓志.祭文》,着实让我欣喜若狂。 这本书的选材非常有针对性,将王阳明先生在不同人生境遇下的创作,如诗赋、墓志、祭文等集结在一起,这为我提供了一个极好的切入点,来更深入地理解这位传奇人物的内心世界。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文字,最能直接反映其思想的深度和情感的温度。诗赋,无疑是情感最直接的表达;而墓志和祭文,则蕴含着对逝者的缅怀,以及对生者生命的体悟。 我尤其期待这本书能够展现出王阳明先生在日常生活中,在人情往来中的情感流露。他是否也会有诗酒唱和的雅兴?在亲友离世时,他又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悲伤与怀念?通过这些篇章,我希望能看到一个更加立体、更加鲜活的王阳明,不仅仅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圣贤,更是那个有着丰富情感,懂得爱恨情仇的普通人。简体注释版的特点,更是让我能够毫无障碍地沉浸其中,细细品味字里行间蕴含的智慧与温情。
评分对于我这样一个对中国古典文学有着浓厚兴趣,但又深感古文功底不足的普通读者来说,这本《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诗赋.墓志.祭文》简直是一个福音。王阳明先生的哲学思想固然博大精深,但其部分著作确实存在一定的阅读门槛。然而,这次出版的这卷,将他的诗赋、墓志、祭文等文学性较强的作品集结,并附以简体注释,这无疑大大降低了我们普通读者接近和理解王阳明的距离。 我一直认为,文学作品是思想家情感世界的窗口。通过王阳明先生的诗词歌赋,我希望能感受到他更丰富的情感面向,体悟他在人生不同阶段的心路历程。是辞官归隐时的闲适,还是驰骋沙场时的豪情?是面对生死离别时的悲恸,还是对亲朋故旧的深情?而墓志和祭文,更是直接触及生命的本质,通过对他人生命的追思,或许能折射出王阳明先生自己对人生价值的深刻思考。 简体注释版的出现,更是解除了我最大的阅读障碍。那些晦涩的古词古句,在现代汉语的注释下,将变得清晰易懂,让我能够更专注于文本本身所传达的情感和思想。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我能与王阳明先生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灵魂对话,感受他的智慧,更感受到他作为一个鲜活个体的情感温度。这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伟人的了解,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一次深入的体验。
评分这本《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诗赋.墓志.祭文》的出现,对我来说简直是及时雨!作为一个一直对王阳明心学深感兴趣,但苦于古文阅读障碍的普通读者,我总是希望能找到更易于理解的王阳明著作。市面上确实有一些全集,但要么是古文原著,要么注释得过于专业,看得我云里雾里。而这套简体注释版,尤其是这本聚焦于诗赋、墓志、祭文的部分,让我眼前一亮。 诗歌、墓志、祭文,这些文本形式往往比论语、传习录之类的哲学著作更贴近生活,更有人情味。我一直觉得,要真正理解一个人的思想,除了他的理论著作,更应该看看他笔下的情感流露,看看他在生命的不同阶段留下的文字痕迹。王阳阳明先生的诗歌,我一直很好奇他是在怎样的心境下创作的?是龙场悟道时的激昂,还是平定宁王之乱后的感慨?而墓志和祭文,更是能让我们窥见他与亲友、同僚之间的深厚情谊,以及他对生死、人生的态度。这本书的出现,让我有机会从一个全新的角度去亲近这位伟大的思想家,去感受他有血有肉的另一面。 我最期待的,是它能够通过简体注释,将这些原本可能因为年代久远、语言差异而显得生涩的文字,变得鲜活起来。那些曾经只存在于书本上的名字,那些曾经只存在于历史记载的事件,通过王阳明先生自己的文字,或许能展现出更加真实、更加动人的细节。我希望在这本书里,我能读到他壮游山河时的豪情,也能读到他对父母师长的追思,更能读到他在困顿逆境中,依然坚守内心信念的决心。这不仅仅是对一位历史人物的了解,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对话,一种跨越时空的传承。
评分多年来,我一直对中国古代的散文和诗歌情有独钟,尤其对明清时期的文人雅士格外欣赏。王阳明先生作为一位集军事家、思想家、文学家于一身的传奇人物,我一直希望能更深入地了解他的文学成就。然而,面对原版古籍,往往会因为语言的隔阂而望而却步。这次偶然看到《王阳明全集 简体注释版 诗赋.墓志.祭文》,简直是瞌睡遇枕头! 我一直觉得,一个人的文学创作,是其内心世界最直接的映射。而诗赋、墓志、祭文这些文体,恰恰是最能触及情感、体悟人生的。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一窥王阳明先生在不同人生阶段的心境。他写给亲友的诗,是否充满了温情?他为故人写的墓志,又承载了怎样的哀思与评价?而他自己的祭文,又将如何阐述他对生死的豁达与哲思? 简体注释版的特点,更是让我看到了阅读的希望。这让我可以抛开对古文的恐惧,直接去领略王阳明先生的文采与意境。我希望通过这本书,我不仅能欣赏到优美的文字,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深厚情感和人生智慧。这对于我理解心学思想的实践性,以及感受中国传统士人的人格魅力,都将有着非凡的意义。我迫不及待地想翻开这本书,去探索这位伟大人物笔下,那些鲜为人知的文字世界。
评分京东物流没得说,速度很快,快递小哥服务态度也很好!还会从京东买书的。
评分看起来有点吃力。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很喜欢,在看
评分看起来有点吃力。
评分书的质量很好,很喜欢,在看
评分京东物流没得说,速度很快,快递小哥服务态度也很好!还会从京东买书的。
评分商品不错,这次一共买了三套类似的书,一套是线装书局的,一套是度阴山的,互相对照着看,经典的书要仔细看!
评分还不错,书页满意,但硬封面边角稍微变形
评分商品不错,这次一共买了三套类似的书,一套是线装书局的,一套是度阴山的,互相对照着看,经典的书要仔细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