容斋随笔全鉴

容斋随笔全鉴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宋] 洪迈 著,蔡践 译
图书标签:
  • 清代文献
  • 笔记小说
  • 容斋随笔
  • 随笔集
  • 文学典籍
  • 清代文化
  • 社会风俗
  • 闲情逸致
  • 文学研究
  • 古籍善本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纺织出版社
ISBN:9787518022427
版次:1
商品编码:11863234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20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所著的读书笔记,历来享有很高的声誉,被诸多名人大家所推崇。内容涉猎广泛,如经史典故、诸子百家、诗词文瀚,以及医、卜、星、算等都有涉及,堪称是宋朝的百科全书。
  《容斋随笔全鉴》选取了《容斋随笔》中的精华部分,并佐以注释、译文等,以方便读者理解与阅读,让读者能够在中国古代文化的熏陶中,丰富自己的内涵。

内页插图

目录

一、容斋随笔
欧率更帖 / 2
浅妄书 / 3
文烦简有当 / 6
长歌之哀 / 7
张良无后 / 8
秦用他国人 / 10
忠恕违道 / 11
汉采众议 / 13
李太白 / 16
太白雪谗 / 17
三女后之贤 / 18
三传记事 / 19
张九龄作牛公碑 / 23
唐人告命 / 24
张浮休书 / 25
温公客位榜 / 27
李颀诗 / 28
马融皇甫规 / 29
为文矜夸过实 / 31
王文正公 / 32
南夷服诸葛 / 33
汉唐八相 / 34
晋之亡与秦隋异 / 36
上官桀 / 37
韩信周瑜 / 38
汉武赏功明白 / 40
李后主梁武帝 / 41
字省文 / 42
孔子欲伐齐 / 43
韩退之 / 45
狐突言词有味 / 47
孟子书百里奚 / 48
李习之论文 / 49
洛中盱江八贤 / 52
名世英宰 / 55
诸葛公 / 56
陶渊明 / 59
论韩公文 / 60
朋友之义 / 63
唐扬州之盛 / 64
唐书判 / 66
司空表圣诗 / 67
汉二帝治盗 / 69
唐诗戏语 / 70
曹操用人 / 72
古人重国体 / 74
谏说之难 / 76
孙膑减灶 / 80
唐诗人有名不显者 / 82
孔氏野史 / 83
连昌宫词 / 85
文章小伎 / 86
和诗当和意 / 88
真假皆妄 / 90
二、容斋续笔
颜鲁公 / 92
李建州 / 94
存亡大计 / 95
田宅契券取直 / 99
唐藩镇幕府 / 100
李卫公帖 / 102
岁旦饮酒 / 104
张于二廷尉 / 106
汉唐置邮 / 107
苏张说六国 / 109
太史慈 / 112
东坡明正 / 114
诗文当句对 / 115
周世宗 / 118
资治通鉴 / 120
田横吕布 / 122
买马牧马 / 124
后妃命数 / 126
严武不杀杜甫 / 128
朱温三事 / 130
戊为武 / 132
大义感人 / 133
彭越无罪 / 136
蜘蛛结网 / 138
孙权称至尊 / 139
三家七穆 / 141
曹参不荐士 / 143
民不畏死 / 144
唐帝称太上皇 / 146
妇人英烈 / 147
无用之用 / 152
东坡论庄子 / 154
民俗火葬 / 157
帝王训俭 / 159
陈涉不可轻 / 161
李林甫秦桧 / 163
书籍之厄 / 167
唐朝士俸微 / 169
周礼非周公书 / 170
三、容斋三笔
上元张灯 / 174
汉宣帝不用儒 / 175
刘项成败 / 176
无名杀臣下 / 178
介推寒食 / 180
魏收作史 / 182
东坡和陶诗 / 183
三竖子 / 185
宣告错误 / 187
孔子正名 / 189
缚鸡行 / 191
贤士隐居者 / 192
杜诗命意 / 196
韩苏文章譬喻 / 198
孙宣公谏封禅等 / 199
周武帝宣帝 / 204
节度使称太尉 / 205
唐贤启状 / 206
赦放债负 / 207
周玄豹相 / 209
君臣事迹屏风 / 211
河伯娶妇 / 212
老子之言 / 214
桃源行 / 215
汉文帝不用兵 / 217
东坡三诗 / 218
人当知足 / 220
渊明孤松 / 221
作文字要点检 / 222
神宗待文武臣 / 224
夫人宗女请受 / 225
杯水救车薪 / 226
颜鲁公戏吟 / 227
四、容斋四笔
孔庙位次 / 230
周三公布特置 / 231
云梦泽 / 232
诏令不可轻出 / 233
诸家经学兴废 / 234
鬼谷子书 / 238
韩公称李杜 / 239
李杜往来诗 / 240
吕子论学 / 242
陈翠说燕后 / 243
水旱祈祷 / 245
栾城和张安道诗 / 247
王荆公上书并诗 / 248
饶州风俗 / 251
徙木偾表 / 252
娑罗树 / 253
得意失意诗 / 256
莆田荔枝 / 257
欧阳公辞宫 / 258
誉人过实 / 260
书简循习 / 261
文字书简谨日 / 263
更衣 / 264
青莲居士 / 265
闽俗诡秘杀人 / 266
东坡诲葛延之 / 268
科举之弊不可革 / 269
经句全文对 / 271
汉重苏子卿 / 272
曹马能收人心 / 274
五、容斋五笔
天庆诸节 / 278
狐假虎威 / 279
徐章二先生教人 / 280
王安石弃地 / 282
张释之柳浑 / 283
唐曹因墓铭 / 285
人生五计 / 286
萧颖士风节 / 288
开元宫嫔 / 290
万事不可过 / 291
大言误国 / 292
贫富习常 / 294
汉武帝喜杀人者 / 295
琵琶行海棠诗 / 297
白居易出位 / 298
醉翁亭记酒经 / 300
何恙不已 / 302
韩公潮州表 / 303
绝句诗不贯穿 / 305
斯须之敬 / 307
参考文献 / 309

前言/序言

  在中华民族璀璨的古代文学典籍中,宋代的笔记留下了一抹非同寻常的色彩。而《容斋随笔》更是凭借其充实的内容以及精彩的评议而备受世人推崇,被历史学家誉为“宋代三大最有学术价值的笔记”之一。
  《容斋随笔》是南宋洪迈所著。出身于官宦之家的洪迈,自幼聪慧过人,博览群书,学识渊博,通晓六经文史,素有“知古莫如洪景卢”的美名。其父名皓,曾经奉命出使金国议和,后遭金人扣押十五年而不屈服,有着“宋朝苏武”的美名。在家庭环境的熏陶之下,洪迈也有着同样高尚的品格,被世人所称道。绍兴末年,洪迈也曾经奉命出使金国议和,因为不肯受屈而被扣留,几经辗转,后释放。洪迈一生多任文职,官至端明殿学士。除《容斋随笔》之外,还著有文集《野处类稿》、志怪笔记小说《夷坚志》,其编纂的《万首唐人绝句》等,都是至今流传的佳作。
  《容斋随笔》是我国笔记小品中难得一见的珍品,清代纪昀在负责《四库全书》的编纂时,将这部著作收录到了其中,并将其誉为南宋笔记作品之冠。
  《容斋随笔》全书分为了《随笔》《续笔》《三笔》《四笔》《五笔》五个部分。这部读书笔记耗费了作者近四十年的时间,行文自然流畅,整体安排并没有严格的时间顺序,也没有按照内容进行分类,十分灵活随性,完全是作者平日读书的札记,堪称是当时宋朝的百科全书。该书囊括了作者一生所阅览的书籍所得,涉及天文地理、民俗风情、帝王决策,文章句逗,奇闻逸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有效地填补了正史的疏漏,彰显了作者自身渊博的学识与独特的见解。明代李翰留下了“洪迈聚天下之书而遍阅之,搜悉异闻,考核经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札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虽诗词、文翰、历谶、卜医,钩纂不遗,从而评之”的评价。
  自《容斋随笔》成书以来,备受历代学者的关注,陆续收录它的丛书多达十多种,刻本、抄本散见各代。综合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的多个版本,大体上可以将其版本流传情况分为两个系统,分别以宋嘉定本和宋绍定本为源头。光绪九年,洪迈刊本依照会通馆活字本重校,两个系统最终走向合流。
  本书为精编选译版本,选取了《容斋随笔》中的精华部分,并佐以注释、译文等板块,其中译文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方便读者阅读和理解。由于编者能力有限,书中难免会有错讹疏漏,祈望读者批评指正。
  编译者
  2015年8月

《容斋随笔全鉴》——一部包罗万象的文史百科全书 《容斋随笔全鉴》并非一部叙事性的文学作品,而是一部以宋代洪迈《容斋随笔》为基础,加以详尽考证、补充、解读的集大成之作。它如同一座宏伟的文史殿堂,囊括了经史、子集、诗文、传说、风俗、考据等诸多领域,将古代中国的智慧、经验与趣闻轶事,以一种严谨而不失趣味的方式呈现给读者。本书的编纂,旨在还原《容斋随笔》的真实面貌,填补其历史研究的空白,为广大文史爱好者、学者提供一部全面、权威的参考资料。 一、 溯源与精炼:洪迈《容斋随笔》的价值 要理解《容斋随笔全鉴》,首先必须回溯其源头——南宋洪迈所著的《容斋随笔》。洪迈(1117—1184),字景卢,饶州鄱阳(今江西波阳)人,南宋名臣、史学家、文学家。他一生博览群书,学识渊博,所著《容斋随笔》是他晚年集腋成裘的力作,内容广泛,涉及天文、地理、经史、子集、诗文、书画、医学、音韵、风俗、名物、辨析考证等方方面面。 《容斋随笔》以随笔的形式,记述作者在读书、观察、与人交流中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发生的思考、进行的考证。其特点在于“随笔”二字,没有固定的体例,也没有宏大的叙事框架,更像是作者在浩如烟海的知识海洋中随手拾起的珍珠,加以点缀与阐释。然而,正是这种看似零散的记录,却展现出洪迈深厚的学养和敏锐的洞察力。他对前人著作的质疑,对史料的辨析,对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都闪烁着理性的光芒。 《容斋随笔》的价值体现在多个方面: 史料的补充与纠谬: 洪迈在书中引用了大量当时的史书、笔记、方志,并对其进行辨析,纠正了前人的错误,为后人研究历史提供了宝贵的资料。 文化的集成与传播: 书中记录了许多已经失传的文献、典故、传说、风俗,对于我们了解宋代及以前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思想的启迪与启发: 洪迈的许多观点,虽然后来被证明不尽准确,但其探究精神、质疑态度,至今仍具有启发性。 语言的魅力与精炼: 洪迈文笔简练,语言生动,许多篇章都堪称佳作,体现了宋代散文的成就。 然而,《容斋随笔》虽有诸多优点,但由于年代久远,版本流传、字句讹误、典故难解等问题也随之而来。因此,对《容斋随笔》进行系统的整理、注释、考订,显得尤为重要。《容斋随笔全鉴》正是应运而生,承载着这一使命。 二、《容斋随笔全鉴》的结构与内容 《容斋随笔全鉴》并非简单地复制《容斋随笔》,而是对其进行了深度挖掘和系统化。其结构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一) 原文校勘与精读: 这是《容斋随笔全鉴》的基础工程。编纂者对市面上流传的各种《容斋随笔》版本进行搜集、比对,力求找出最可靠、最接近原貌的文本。每一个字、每一个词的校勘,都经过严谨的研究和论证。在校勘的基础上,会对原文进行精读,力求理解其字面意思和深层含义。 版本溯源: 追溯《容斋随笔》不同版本的源流,分析其异同,明确以哪个版本为主。 字句考证: 对原文中可能存在的错字、别字、通假字进行考证,并给出合理的解释。 断句与标点: 结合对文章的理解,对原文进行准确的断句和标点,使其更易于阅读。 (二) 详尽注释与解读: 《容斋随笔》中涉及的典故、人物、事件、制度、名物等,对于现代读者来说,往往存在理解上的障碍。《容斋随笔全鉴》提供了极其详尽的注释,力图扫清一切阅读障碍。 典故出处: 对文中引用的典故,追溯其原始出处,并对典故的含义进行解释。例如,书中提到某个历史事件,会详细说明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以及相关人物。 人物辨析: 对书中提及的历史人物,会补充其生平事迹、社会背景,并辨析其在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制度名物解读: 对古代的官制、礼仪、服饰、器物、建筑等,进行详细的介绍和说明,使读者能够清晰地认识这些内容。 方言民俗考究: 对书中涉及的古代方言、地方风俗、民间传说,进行考究和解释,展现古代社会的多元文化。 科学常识辨析: 即使是古代的科学常识,如天文、地理、医学等,也会进行现代科学的对照和说明,让读者理解古代人的认知水平。 (三) 补充与拓展: 《容斋随笔》虽然内容丰富,但毕竟是个人随笔,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容斋随笔全鉴》在保留原著精华的基础上,也进行有针对性的补充和拓展,以求内容的完整性和全面性。 相关史料补充: 对于《容斋随笔》中提及的某个事件或人物,如果存在其他相关的史料,会将其引入,进行更全面的展示。例如,洪迈在书中对某个历史事件的看法,可能会引用其他史书的记载,进行对比分析。 学术研究汇编: 汇集历代学者对《容斋随笔》的研究成果,摘录其重要的考证和评价,以供读者参考,了解学术界对本书的看法。 主题延伸探讨: 对于书中某个引起广泛兴趣的主题,如某个历史谜案、某个文化现象,可能会进行更深入的专题探讨,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分析。 图文结合: 在适当的地方配以相关的历史图片、地图、文物照片等,以增强阅读的直观性和趣味性。 (四) 附录与索引: 为了方便读者查阅和深入研究,《容斋随笔全鉴》还配备了详细的附录和索引。 人名、地名、书名索引: 方便读者快速查找文中提及的特定人名、地名、书名。 主题分类索引: 将内容按照主题进行分类,例如“天文地理”、“人物事迹”、“文化风俗”等,方便读者按需阅读。 年表: 整理书中涉及的重要历史事件的年表,帮助读者梳理历史脉络。 参考文献: 列出编纂过程中所参考的各类古籍、研究著作,体现编纂的严谨性。 三、 《容斋随笔全鉴》的阅读价值与意义 《容斋随笔全鉴》的价值,在于它不仅仅是一部古籍的整理本,而是一部集考据、注释、研究、补充于一体的文史百科全书。 对于学者而言: 本书提供了最权威、最全面的《容斋随笔》文本,以及最详尽的考证和研究资料,可以极大地节省研究时间,提高研究效率,为古代文史研究提供坚实的基础。 对于文史爱好者而言: 本书以一种易于理解的方式,将古代中国丰富多彩的文化、历史、思想呈现给读者,满足了读者对传统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极高的普及价值和阅读趣味。 对于传承与弘扬传统文化而言: 本书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挖掘和系统整理,有助于让更多的人了解、喜爱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 《容斋随笔全鉴》的编纂,是一项浩大的工程,它凝结了无数人的心血和智慧。它的问世,不仅是对洪迈《容斋随笔》的致敬,更是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次全面梳理和精彩呈现。它如同一扇窗,让读者得以窥见古代中国丰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感受那份古老而迷人的智慧。这部巨著,必将成为中国古代文史研究领域的重要里程碑,为后人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用户评价

评分

我购买这本书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在我一直以来寻找的那个“方向”上,而这本书几乎完全满足了我对内容和呈现方式的期待。作者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不像某些现代散文那样,刻意追求辞藻的华丽或者情感的煽动,而是以一种朴实无华的语言,讲述着他对万事万物的理解。他的思考是深刻的,但表达却又是如此的易于接近。我特别喜欢他处理那些看似枯燥的历史事件或文化概念的方式,总是能从中挖掘出人性的光辉,或者揭示出事物的本质。阅读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就像是在与一位学养深厚的前辈对话,他用他的人生智慧,为我点亮前行的道路。这本书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一种精神的启迪,一种对生活更深层次的理解。

评分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它所承载的知识,更在于它所传递的那种精神。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我们似乎越来越缺乏静下心来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而这本书,就像一个宁静的港湾,让我可以暂时放下外界的喧嚣,与作者一同漫步在思绪的长河中。作者的笔调非常温和,但字里行间却充满了智慧的光芒。他以一种极其自然的姿态,分享他对生活、对自然、对人性的观察和感悟,没有说教,没有居高临下的姿态,仿佛是在与一位老友促膝长谈。我喜欢他那种对生活的热爱,对世事的好奇,以及那份超然物外的从容。读这本书,让我觉得自己也变得更加平和,更加能够欣赏生活中的点滴美好,更加能够以一种宽容的心态去面对人生的起伏。

评分

读完这本书,我的脑海里涌现出无数的画面和思绪,仿佛经历了一场心灵的洗礼。作者的文字就像涓涓细流,缓缓地渗透进我的内心,没有激烈的冲突,没有戏剧性的转折,却有着一种难以言喻的力量,让我不断地反思自己,审视生活。我尤其欣赏作者对细节的捕捉能力,那些看似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生活片段,却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比如,他描写一次偶然的相遇,几句简单的对话,却能让我品味出人情世故的复杂,世事变迁的无奈,以及生命中那些转瞬即逝的美好。这本书没有明确的主题,更像是一本作者随性的随笔,但恰恰是这种“随性”所展现出的广阔视野和深邃思考,才让我觉得如此震撼。它不是那种读完就忘的书,而是会在你日后的生活中,不经意间被某个片段所触动,然后重新想起书中某个观点,产生新的感悟。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就很吸引人,一种古朴而典雅的感觉扑面而来,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翻开第一页,扑面而来的是一种文字的厚重感,仿佛穿越了时空,直接与那位才华横溢的作者面对面。我特别喜欢它纸张的质感,不是那种光滑得有点“假”的现代纸,而是带着一点点粗糙,手指滑过,能感受到一种历史的温度。书中的排版也很用心,字里行间留白恰到好处,阅读起来一点都不会觉得拥挤,反而有一种舒展的舒适感。插图虽然不多,但每一幅都选得特别有讲究,寥寥几笔,却能勾勒出作者当时的心境或者描绘的场景,让文字的世界更加立体生动。我还在书的扉页上看到了装帧的说明,手工线装,感觉像是对待一件珍贵的艺术品一样。整体而言,从收到这本书开始,就觉得这是一次非常愉悦的体验,它不仅仅是一本书,更像是一份精心准备的礼物,充满了对读者的尊重和对内容的珍视。我迫不及待地想要沉浸其中,去感受作者的思想,去领略那个时代的风采。

评分

坦白说,这本书的阅读过程对我来说是一次不小的挑战,但我却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感。作者的学识渊博,涉猎极广,从历史掌故到诗词歌赋,从人生哲理到生活琐事,信手拈来,却又融会贯通,形成了他独特的思想体系。一开始,我可能会对某些典故感到陌生,对某些观点感到费解,但随着阅读的深入,我逐渐被作者的逻辑所吸引,被他严谨的推理所折服。这本书没有给我提供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我去思考,去探索,去寻找属于自己的答案。我常常会在读完一段后,停下来,对照自己的经历和认知,进行一番深入的剖析。这种自我对话的过程,让我对书中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对自身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评分

纸张不错,文学就需要细品。

评分

印刷清晰,配图精美。值得买。

评分

此用户未填写评价内容

评分

挺好的,绝对正品。

评分

希望能够有收获。

评分

阅微草堂笔记全鉴

评分

都脏了…捡剩下的吧…

评分

书不错

评分

孩子很喜欢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