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全部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文化自信,从阅读这套书开始!
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全部囊括!
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
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
全球限量6666套!!
“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宗教、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李敖(1935.4.25—)
字敖之,祖籍吉林省扶余县人,台湾作家、中国近代史学者、文化学者、历史学家、作家、时事批评家。台湾无党派人士,曾任台湾“立法委员”(又称民意代表)。其人意志如铁、斗志昂扬,活力无限,“以玩世来醒世,用骂世而救世”。因其文笔犀利,批判色彩浓厚,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故自诩为“中国白话文之一的人”,亦被西方传媒追捧为“中国近代杰出的批评家”。著有《北京法源寺》《李敖有话说》《红色11》《上山·上山·爱》等100多本著作。
王安石集
导读 / 002
卷一?古诗一 / 003
卷二?古诗二 / 013
卷三?古诗三 / 023
卷四?古诗四 / 034
卷五?古诗五 / 045
卷六?古诗六 / 053
卷七?古诗七 / 064
卷八?古诗八 / 076
卷九?古诗九 / 085
卷十?古诗十 / 097
卷十一?古诗十一 / 108
卷十二?古诗十二 / 121
卷十三?古诗十三 / 133
卷十四?律诗一 / 144
卷十五?律诗二 / 157
卷十六?律诗三 / 170
卷十七?律诗四 / 183
卷十八?律诗五 / 195
卷十九?律诗六 / 208
卷二十?律诗七 / 220
卷二十一?律诗八 / 233
卷二十二?律诗九 / 245
卷二十三?律诗十 / 257
卷二十四?律诗十一 / 269
卷二十五?律诗十二 / 281
卷二十六?律诗十三 / 294
卷二十七?律诗十四 / 310
卷二十八?律诗十五 / 326
卷二十九?律诗十六 / 342
卷三十?律诗十七 / 358
卷三十一?律诗十八 / 374
卷三十二?律诗十九 / 392
卷三十三?律诗二十 / 407
卷三十四?律诗二十一 / 423
卷三十五?挽辞 / 440
卷三十六?集句 / 453
卷三十七?集句·词 / 467
卷三十八?四言诗·古赋·乐章·上梁文·铭赞 / 477
卷三十九?书疏 / 486
上仁宗皇帝言事书 / 486
上时政疏 / 499
进戒疏 / 500
卷四十?奏状 / 502
乞免就试状 / 502
辞集贤校理状四 / 503
辞同修起居注状七 / 505
再辞同修起居注状五 / 508
辞赴阙状三 / 511
辞知江宁府状 / 512
举陈枢充钱谷职司状 / 513
欣会亭
数家邻水竹,一坞共云林。晚食静适己,独谣欣会心。移床随漫兴,操策取幽寻。未爱神锥汝,犹怜妙斫琴。
东皋
起伏晴云径,纵横暖水陂。草长流翠碧,花远没黄鹂。楚制从人笑,吴吟得自怡。东皋兴不浅,游走及芳时。
岁晚
月映林塘澹,风含笑语凉。俯窥怜绿净,小立伫幽香。携幼寻新的,扶衰坐野航。延缘久未已,岁晚惜流光。
半山春晚即事
春风取花去,酬我以清阴。翳翳陂路静,交交园屋深。床敷每小息,杖屦或幽寻。惟有北山鸟,经过遗好音。
欹眠
翠幕卷东冈,欹眠月半床。松声悲永夜,荷气馥初凉。清话非无寄,幽期故不忘。扁舟亦在眼,终自懒衣裳。
露坐
露坐看沟月,飘然风度荷。珠跳散作点,金涌合成波。老失芳岁易,静知良夜多。陵秋久不寐,吾乐岂弦歌。
山行
出写清浅景,归穿苍翠阴。平头均楚制,长耳嗣吴吟。暮岭已佳色,寒泉仍好音。谁同此真意,倦鸟亦幽寻。
题雱祠堂
在宝公塔院。
斯文实有寄,天岂偶生才。一日凤鸟去,千秋梁木摧。烟留衰草恨,风造暮林哀。岂谓登临处,飘然独往来。
定林
漱甘凉病齿,坐旷息烦襟。因脱水边屦,就敷岩上衾。但留云对宿,仍值月相寻。真乐非无寄,悲虫亦好音。
送张甥赴青州幕
人情每期费,之子适予心。老饯城东陌,悲分岁暮襟。少留班露草,遂往隔云林。未觉青丘远,因风嗣好音。
送张宣义之官越幕 二首
一
会稽游宦乡,海物错句章。土润箭萌美,水甘茶串香。今君诚暂屈,他日恐难忘。唯有西兴渡,灵胥或怒张。
二
谁谓贵公子,乃如寒士家。真宜举敦朴,已自胜浮华。洲荻藏迷子,溪篁拥若耶。相望只在眼,音问莫言赊。
送赞善张轩民西归
柴荆雀有罗,公子数经过。邂逅相知晚,从容所得多。百忧生暮齿,一笑隔沧波。早晚西州路,遥听下坂坷。
送邓监簿南归
不见骊塘路,茫然四十春。长为异乡客,每忆故时人。水阅公三世,云浮我一身。濠梁送归处,握手但悲辛。
秋夜 二首
一
客卧书颠倒,虫鸣坐寂寥。残灯生暗晕,重露集寒条。真乐闲尤见,深禅静更超。此怀无与晤,拥鼻一长谣。
二
幔逗长风细,窗留半月斜。浮烟暝绿草,泫露冷黄花。独曳缘云策,仍寻度水槎。归时参夜半,邻犬静中哗。
即事
径暖草如积,山晴花更繁。纵横一川水,高下数家村。静憩鸡鸣午,荒寻犬吠昏。归来向人说,疑是武陵源。
昼寝
井迳从芜漫,青藜亦倦扶。百年唯有且,万事总无如。弃置蕉中鹿,驱除屋上乌。独眠窗日午,往往梦华胥。
过故居
泝筏开新屋,扶舆绕故园。事遗心独寄,路翳目空存。野果寒林寂,蛮花午簟温。难忘旧时处,欲宿愧桑门。
雁
北去还为客,南来岂是归。倦投空渚泊,饥帖冷云飞。垣栅鸡长暖,沟池鹜自肥。怜渠不知此,更堕野人机。
与道原过西庄遂游宝乘 二首
一
桑杨一作麻已零落,藻荇亦一作复消沉。园宅在人境,岁时伤我心。强穿西一作南埭路,共望北山岑。欲觅一作与道人语,跨鞍聊一寻。
二
亲朋会合少,时序感伤多。胜践聊为乐,清谈可当歌。微风淡水竹,净日暖烟萝。兴极犹难尽,当如薄暮何。
送陶氏妇兼寄纯甫
云结川原暗,风连草木萎。遥瞻季行役,正对女伤悲。梦事中千变,生涯老百罹。更惭无道力,临路涕交颐。
自府中归寄西庵行详
意衰难自力,扶路便思还。强逐萧骚水,遥看惨淡山。行寻香草遍,归漾晚云间。西崦分明见,幽人不可攀。
赠上元宰梁之仪承议
梁多留诗,在江宁僧舍。
白下有贤宰,能歌如紫芝。民欺自不忍,县治本无为。风月谁同赏,江山我亦思。粉墙侵醉墨,怊怅绿苔滋。
赠殊胜院简道人
早悟耆山善,今为洛社豪。有生常寂寞,所得是风骚。露夕吟逾苦,云秋思共高。此怀差自适,千社一牛毛。
怀吴显道
南郭红亭冷,西山白道曛。江光凌翠气,洲色乱黄云。岁暮谁邀客,情亲故忆君。天涯独惆怅,归鸟黑纷纷。
静照堂
任公蹲会稽,海上得招提。净观堂新构,幽寻客屡携。飞檐出风雨,洒翰落虹霓。投老黄尘陌,东看路恐迷。
重游草堂次韵 三首
一
垣屋荒葛藟,野殿冷檀沉。鹤有思颙意,鹰无恋遁心。禅房闭深竹,斋钵度遥岑。寂寞黄尘里,金身倚一寻。
二
僧残尚食少,佛古但泥多。寒守三衣法,饥传一钵歌。宽闲每迸竹,危朽漫牵萝。怊怅庭前柏,西来意若何。
三
野寺真兰若,山僧老病多。疏钟挟谷响,悲梵入樵歌。水映茅篁竹,云埋茑女萝。拂尘书所见,因得拟阴何。
题齐安寺山亭
此山无踯躅,故国有杨梅。怅望心常折,殷勤手自栽。暮年逢火改,晴日对花开。万里乌塘路,春风自往来。
自白门归望定林有寄
蹇驴愁石路,余亦倦跻攀。不见道人久,忽然芳岁残。朝随云暂出,暮与鸟争还。杳杳青松壑,知公在两间。
宿定林示无外
天女穿林至,姮娥度陇来。欲归今晼晚,相值且徘徊。谁谓我忘老,如闻虫造哀。邻衾亦不寐,共尽白云杯。
宿北山示行详上人
都城羁旅日,独许上人贤。谁为孤峰下,还来宴坐边。是身犹梦幻,何物可攀缘。坐对青灯落,松风咽夜泉。
独饭
李敖先生的学识,简直就像一个取之不尽的宝藏,每次读他的书,都感觉像是在参加一场知识的盛宴。他博览群书,旁征博引,将古今中外的各种学问融会贯通,然后用他那独特的语言风格,将复杂的道理讲得清晰明了,又妙趣横生。我特别喜欢他那种“旁敲侧击”的叙事方式,不直接给你结论,而是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一个个犀利的点评,引导你去思考,去发现。这种阅读体验,比那种枯燥的说教式阅读要有趣得多,也更容易让人接受。我一直以来都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思潮非常感兴趣,而李敖先生恰恰在这方面有着极其深厚的造诣。他对王安石变法的解读,我深信会跳脱出传统的历史叙事,去探讨其背后的经济原理、社会动因,以及那些被制度和人性所羁绊的无奈。而“明夷待访录”和“信及录”,这两部分内容,也都是中国思想史和史学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李敖先生的视角,定会为我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我期待的,是他在这些内容中,能够展现出他对中国文化精髓的深刻理解,以及他对历史真相的不懈追求。
评分每次看到李敖先生的名字,总会想起他身上那种“反骨”的精神,以及那种嬉笑怒骂皆文章的独特风格。他评论起时弊来,总是那么直指人心,毫不留情,却又带着一种让人无法辩驳的逻辑力量。我特别欣赏他那种“以小见大”的功力,能够从一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中,挖掘出深刻的社会问题和历史根源。比如,他曾经谈到一些古代文人的生活细节,寥寥数语,便能勾勒出那个时代的风貌,以及知识分子在不同历史环境下的生存状态和精神困境。这种细致入微的观察和犀利的洞察力,是他的作品最吸引我的地方。我一直觉得,读李敖的书,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学习一种思考方式,一种敢于挑战权威、质疑陈规的独立精神。他就像一面镜子,照出我们自身的盲点和思维的局限。我对他精编的《王安石集》、《明夷待访录》、《信及录》充满期待,想知道他会如何解读王安石那些充满争议的改革措施,以及它们对后世产生的深远影响。我也想看看,在李敖的笔下,“明夷待访录”这样的哲学著作,会以怎样一种鲜活、易懂,又充满思辨性的方式呈现出来。至于“信及录”中的史料,我更相信李敖先生能够从中发掘出被掩盖的真相,或者提供全新的解读视角,让我们对历史有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我一直对李敖先生那种“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的追求深感钦佩。他从不畏惧权势,也从不迎合大众,而是始终坚持用自己的独立思考,去审视社会现象和历史事件。他的文字,就像一把锋利的解剖刀,将那些虚伪、陈腐的东西,一一剥开,展现在读者面前。我最欣赏他那种“刨根问底”的精神,他不满足于表面的答案,而是要深入到事物的本质,去探寻其最根本的原因。他对于中国古代思想史有着极深的造诣,他的解读往往能够超越时空的限制,将古代的思想与当今的社会现实联系起来,从而引发我们对当下问题的深刻反思。我一直对王安石的改革有着浓厚的兴趣,想了解他变法的初衷、具体措施,以及最终的成败得失。而“明夷待访录”和“信及录”,这两部分内容,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宝。我非常期待,李敖先生能够凭借他深厚的学养和犀利的视角,为我们解读这些经典,发掘出其中蕴含的智慧,并将其以一种更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方式呈现出来。我深信,通过李敖先生的解读,我们能够对中国古代的思想和历史,有一个更深刻、更全面的认识。
评分李敖先生的文笔,向来以辛辣、精准、鞭辟入里著称,读他的著作,总有一种酣畅淋漓的快感。我之前读过他关于中国近代史的几本书,对那些被历史洪流掩埋的细节和人物,被他一一道来,仿佛穿越时空,亲历其境。他解读历史,绝不是简单地陈述史实,而是将其中的逻辑、人性的幽暗、政治的角力,剖析得体无完肤。每次读完,总会让人对既定的历史认知产生疑问,去主动思考“为什么会这样”。这种启发性的阅读体验,是许多其他历史读物所无法给予的。我一直很期待李敖先生能够对更广泛的领域进行解读,无论是文学、哲学,还是社会评论,他的视角都独树一帜,总能给人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他的知识储备之渊博,思维之敏锐,以及那种“我敢说”的勇气,都令人折服。我常常想象,他坐在书桌前,一杯浓茶,一支烟,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然后将那些闪光的思想,用他那独有的方式,呈现给读者。这本《李敖精编》,虽然我尚未有机会翻阅,但光是书名,就足以让人充满遐想。王安石的改革,明夷待访录的哲学思考,信及录的史料考证,这些都是极具分量的内容,而由李敖先生来梳理、解读,我深信定会呈现出别样的精彩。我期待的,不仅仅是知识的获取,更是思想的碰撞,是与这位伟大思想家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评分李敖先生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魅力,它既有学者的严谨,又有文人的风趣,更有社会评论家的犀利。他写历史,绝不是照本宣科,而是将历史人物和事件,置于一个更广阔的社会背景和人性维度去审视,从而揭示出那些隐藏在表象之下的真相。我曾读过他关于某个历史时期士大夫阶层的论述,他将他们的生活方式、思想观念、政治抱负,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我们能够亲眼看到那些人物在历史舞台上的一举一动。他能够将沉闷的历史话题,讲得如此引人入胜,这本身就是一种了不起的才华。我一直很想深入了解王安石这位在中国历史上极具争议的人物,他的改革究竟是功是过,其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复杂原因。而“明夷待访录”和“信及录”这两部分内容,也都是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经典,我很想知道李敖先生将如何解读这些经典,他会从中发掘出怎样的思想火花,或者提出怎样的独到见解。我相信,通过李敖先生的解读,这些经典的内容一定会焕发出新的生命力,让我们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我买了一整套,啊花了好多钱,这套还是挺值得拥有的,不过刚开始买什么没想那么多
评分非常好的书,优惠买的,物超所值。
评分到货很快 赶上活动价格合适 很方便
评分李敖先生博学多才,有自己独到的见解。推荐的书目、文章值得阅读。
评分加入购物车很久了,看着活动价格还不错就买了!
评分京东买书一如既往的靠谱。速度也很快。
评分国学的经典,李敖主编,静下心来慢慢品读
评分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科学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都是好书,买多了看不过来
评分了解中国文化精华,从阅读这套书开始!200部国学经典名著,30卷全部囊括!李敖耗时多年亲自点评批注!人生必读经典,书架必藏良品!“李敖主编国学精要”系列丛书由自称“五十年来,五百年内中国白话文写得好”的国学大师李敖主编,全书共30卷,遴选了中国历史上流传下来的200部古籍经典名著,从先秦至晚清,哲学、@、历史、文学、科学、艺术……几乎囊括了国学的全部精华。有了这部巨著,你可以上下古今,把千年精华尽收眼底;你可以纵横左右,把多样遗产罗列手边;你可以从古典中寻新义,从旧籍里找时潮;从深入浅出的文字里,了解古代的中国和现代的中国。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