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國學者硃劍心《金石學》姊妹篇
2.硃氏金石學研究未刊文稿首次集結齣版。
3.“我人研究斯學,其態度當為‘為金石而金石’。”
《金石學研究法》原書分緒論、訪求、發掘、整理、鑒定、考釋、著錄、欣賞、保存九章,其中緒論、訪求、著錄、欣賞、保存五章曾發錶於《真知學報》及《世界文化》,使讀者能見一斑而知全豹。《金石學研究法》主要收入近代金石學傢硃劍心有關金石、文物、書畫等方麵的文論,具有一定的學術價值。
硃劍心(1905—1967),名建新,以字行,浙江海寜人。現代金石學傢。1925年,畢業於上海國民大學。1926年,奉公赴日本、朝鮮考察。1928至1935年,任教於颱州、杭州、衢州等地。1936年,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輯,抗日戰爭爆發後隨館遷往香港,淪陷後返迴上海。1944年後在南京、上海任教,直至病逝。刊有《金石學》《孫過庭書譜箋證》《晚明小品選注》《樂府詩選注》《黃仲則詩選注》等。
這本被朋友們極力推薦的古籍整理入門讀物,光是翻開扉頁,那股撲麵而來的學術氣息就已經讓人心神安定。作者的行文風格極其嚴謹,絲毫沒有將枯燥的文獻考訂過程流於錶麵,而是深入到每一個細節。比如,在談到版本校勘時,書中詳細闡述瞭如何辨識不同抄本之間的細微差異,從筆畫的形態到避諱的處理,乃至墨色的深淺,都有獨到的見解和大量的實證案例支撐。我尤其欣賞其中對於“疑僞碑刻”的鑒彆方法論,作者不僅列舉瞭化學層麵的碳十四測年等現代技術手段的應用前景,更強調瞭結閤碑刻齣土環境、隸書/楷書的風格演變脈絡進行綜閤判斷的必要性。那種將傳統文獻學與現代科技分析有機結閤的視野,著實讓人耳目一新,感覺不僅僅是在學習一門技藝,更是在接觸一種嚴謹的、求真的思維模式。對於任何想要踏入曆史文獻深層研究領域的新手來說,這本書無疑是提供瞭一張極具操作性的“藏寶圖”,指引著我們如何避免被錶象迷惑,直抵曆史事實的核心。
評分我拿起這本關於古代書畫鑒賞的書,原本以為會是一本堆砌著曆代名傢名作圖錄的圖鑒,沒想到,它更像是一堂由頂級策展人親自授課的研討會實錄。作者對於“筆墨氣韻”這種抽象概念的拆解分析,簡直是教科書級彆的典範。他沒有停留在“綫條流暢”、“設色雅緻”這類空泛的贊美上,而是引入瞭宋代士大夫的哲學思想、元代文人的隱逸情結,甚至元代之後江南士紳階層的審美變遷,來解釋為什麼某一時期的人物的眼神會顯得那樣疏離,為什麼山水的結構會趨於內斂和寫意。最讓我震撼的是關於紙張和絹本老化過程的描述,那種對材料科學的洞察力,竟然能被巧妙地融入到對藝術作品精神內涵的解讀之中。讀完後,我再看博物館裏的作品,眼中看到的不再僅僅是畫麵,而是滲透在縴維紋理中的時代心跳和創作者的掙紮與歡愉。這本書,成功地將“美學”提升到瞭“文化史”的高度來審視。
評分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有一種獨特的、近乎散文詩的韻味,它探討的是古代園林藝術中的“意境營造”。作者似乎對時間有著超越常人的敏感,他花費瞭大量的篇幅去描述光綫在不同季節、不同時辰如何“雕刻”園林中的景物。比如,在描寫蘇州園林的漏窗時,他不僅僅描述瞭窗格的幾何美,而是將其比喻為“凝固的樂譜”,不同的花窗框定瞭不同的“背景音軌”,將室外的鬆濤、雨聲、鳥鳴,都納入瞭園主的審美體驗。書中大量使用瞭中國傳統美學中的“虛實相生”、“藏露得宜”等概念,但每一次引用都伴隨著一個具體的、可感知的園林實例,避免瞭晦澀難懂。讀完後,我仿佛能聞到那雨後青苔的濕潤氣息,感受到那份麯徑通幽處的寜靜。這本書與其說是一本理論著作,不如說是一本引導讀者進行深度冥想的導覽手冊。
評分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感非常強,讀起來有一種探案小說的代入感,盡管它的主題是關於清代中葉的海外貿易稅收製度變遷。作者沒有采用傳統編年體或者分類討論的模式,而是選擇瞭一條“聚焦個案”的路徑。通過對幾個關鍵商行——例如徽商在廣州的布局,以及早期福州口岸的特殊稅率調整——的深度剖析,層層剝繭地揭示瞭中央財政權力在地方執行過程中遇到的阻力與妥協。書中大量的原始海關檔案和地方衙門的往來公文被巧妙地引用,有時候隻是一句命令的修改,幾兩銀子的稅率浮動,背後就牽扯齣復雜的派係鬥爭和官場博弈。我尤其喜歡作者對於“灰色地帶”的探討,即那些未被明確寫入律法的隱性規則是如何影響實際的貿易流量和地方官員的收入的。這種微觀切入宏觀的寫作技巧,讓原本厚重的經濟史變得鮮活和引人入勝。
評分我發現這本書的論證邏輯是反嚮構建的,它沒有從宏大的哲學框架齣發,而是直接切入到社會風俗的細枝末節,以此來推導齣古代社會的價值取嚮。例如,作者詳細對比瞭唐代至宋代喪葬禮儀中“斂葬”與“焚化”的比例變化,並巧妙地將其與當時社會階層流動性的增強、宗族觀念的鬆動聯係起來。他甚至對不同地域齣土的冥器形製差異進行瞭細緻的統計分析,從陶俑的服飾、錶情的差異中,解讀齣當時普通民眾對於“來生”的想象力是如何從模仿現實世界,逐步走嚮更自由、更個人化的錶達。這種從“物”證齣發,重塑“心”史的寫作方法,給瞭我極大的啓發。它證明瞭研究曆史,並不一定非要緊盯帝王將相的史冊,那些埋藏在地下的、被忽略的日常物件,其實纔是窺見古人真實精神世界的最佳窗口。整本書的分析充滿瞭人類學的趣味和曆史學的嚴謹,讀起來非常過癮。
評分《金石學》的姊妹篇,還未及品讀,書的品像不錯。
評分還沒看,沒塑封,還算乾淨,看過再評價!
評分好書,印刷也很不錯,推薦。
評分在書店看上瞭這本書一直想買可惜太貴又不打摺,迴傢決定上京東看看,果然有摺扣。毫不猶豫的買下瞭,京東速度果然非常快的,從配貨到送貨也很具體,快遞非常好,很快收到書瞭。書的封套非常精緻推薦大傢購買。 打開書本,書裝幀精美,紙張很乾淨,文字排版看起來非常舒服非常的驚喜,讓人看得欲罷不能,每每捧起這本書的時候 似乎能夠感覺到作者毫無保留的把作品呈現在我麵前。
評分券越來越難搶
評分金石學的經典書籍,學習學習一下,資料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幫朋友買的,不錯,春節快遞也很給力!
評分金石學研究入門讀物,以往隻能看颱版,現在終於有大陸版瞭,可惜是簡體字,若能繁體更好!
評分很喜歡的書,學習金石學的入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