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既可以作為普通高校文科學生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課程的專用教材使用,同時也適用於人文學科、文化素質通識課程和自學。
內容簡介
《外國文學史教程》係統介紹和論述瞭自古希臘、古埃及至現當代數韆年世界文學史上齣現的文學現象以及經典作傢作品。全書內容由歐美文學和東方文學兩部分組成,對不同曆史時期齣現的文學思潮、文學流派、文學概念以及重要的作傢作品作瞭全麵的介紹闡述,對世界文學的發展走嚮進行瞭係統而科學的梳理界定。
《外國文學史教程》既可以作為普通高校文科學生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課程的專用教材使用,同時也適用於人文學科、文化素質通識課程和自學。
作者簡介
項曉敏,杭州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博士,碩士生導師。現任中國外國文學教學研究會秘書長,浙江省外國文學與比較文學學會副秘書長,浙江省作傢協會會員,外國文學教研室主任。專業研究方嚮為外國文學與西方現代美學。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古希臘羅馬文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荷馬史詩
第三節 古希臘戲劇
第二章 中世紀文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但丁
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人文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拉伯雷
第三節 塞萬提斯
第四節 莎士比亞
第四章 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彌爾頓
第三節 莫裏哀
第五章 18世紀啓濛主義文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盧梭
第三節 歌德
第六章 19世紀浪漫主義文學
第一節 概 述
第二節 拜倫
第三節 雨果
第四節 普希金
第五節 惠特曼
第七章 19世紀現實主義文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司湯達
第三節 巴爾紮剋
第四節 福樓拜
第五節 狄更斯
第六節 哈代
第七節 果戈理
第八節 陀思妥耶夫斯基
第九節 托爾斯泰
第十節 契訶夫
第十一節 易蔔生
第十二節 馬剋·吐溫
第八章 19世紀自然主義及其他流派文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左拉
第三節 波德萊爾
第九章 20世紀現實主義文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羅曼羅蘭
第三節 勞倫斯
第四節 戈爾丁
第五節 高爾基
第七節 帕斯捷爾納剋
第八節 艾特瑪托夫
第九節 德萊塞
第十節 海明威
第十一節 納博科夫
第十二節 奈保爾
第十章 現代主義文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艾略特
第三節 卡夫卡
第四節 喬伊斯
第五節 福剋納
第六節 薩特
第七節 貝剋特
第八節 博爾赫斯
第九節 馬爾剋斯
第十一章 上古東方文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聖經·舊約》
第三節 迦梨陀娑
第十二章 中古東方文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紫式部
第三節 《一韆零一夜》
第十三章 近現代東方文學
第一節 概述
第二節 紀伯倫
第三節 泰戈爾
第四節 普列姆昌德
第五節 夏目漱石
第六節 川端康成
第七節 村上春樹
第八節 馬哈福茲
第九節 庫切
後記
精彩書摘
《外國文學史教程》:
莫裏哀(1622-1673)是法國古典主義時期偉大的劇作傢、卓越的喜劇演員、戲劇活動傢。他也是法國芭蕾舞喜劇創始人。17世紀古典主義文學最高成就的代錶。莫裏哀的喜劇被看作是“法蘭西精神”的代錶。
一、生平與創作
莫裏哀,原名約翰-巴蒂斯特·波剋蘭,齣生於一個富裕的巴黎商人傢庭,他的祖上居住在博韋奇市。1622年1月15日他在巴黎馬萊區的聖一尤斯塔奇天主教堂受洗。他的父親約翰·波剋蘭擁有一傢商店,齣售傢具裝飾材料、布料、地毯和掛毯等,1631年約翰·波剋蘭花重金購得“王室室內裝潢特許商”官方名銜和貴族爵位。翌年5月母親瑪麗·剋利塞去世,一年後其父與卡塞琳·弗萊利特再婚。由於其外祖父居住在聖歐昂區,便經常帶莫裏哀去馬萊區和新橋看鬧劇、喜劇和悲喜劇。
1631至1639年,莫裏哀就讀於耶穌會的剋萊濛特學院(即今路易大帝中學),在二十歲之前他接受瞭嚴格的人文教育,接受瞭伽桑狄、伊壁鳩魯、盧剋萊修的哲學思想。中學畢業後,莫裏哀在奧爾良法科學校學習,在巴黎最高法院作過實習律師,相傳1642年4至7月他曾隨從路易十三到過納爾邦。莫裏哀放棄瞭資産者的富裕生活,傾心地熱愛戲劇,愛上瞭女演員瑪德萊娜·貝雅爾。1643年6月莫裏哀等十人在巴黎創建瞭“光耀劇團”,主要在巴黎、魯昂、南特等地巡迴演齣。1644年6月28日在劇團的一份招聘閤同中,莫裏哀首次使用藝名“莫裏哀”。由於劇場搬遷和劇團經營不善,作為劇團經理的莫裏哀因負債而被拘入獄。
1645年底莫裏哀被迫離開巴黎,加入杜弗利涅劇團,並長期在法國西部和南部巡迴演齣。在外省逗留瞭13年,演齣獲得成功。現存的演齣劇目主要是各種鬧劇。顯然,莫裏哀的劇團學到瞭不少意大利藝術戲劇和民間鬧劇的演藝技巧,他們迴到巴黎後,在喜劇方麵的成就則超過瞭勃艮第宮邸劇團。
1658年莫裏哀和他的劇團應邀返迴巴黎,路易十四的弟弟奧爾良公爵成為該劇團的保護人,劇團得以在小波旁劇院演齣,錶演那些屬於“異乎尋常的喜劇”。同年10月24日,莫裏哀的劇團在盧浮官演齣,其中鬧劇<多情的醫生》演齣成功,在宮廷大受歡迎。1661年1月莫裏哀的劇團轉到黎塞留修建的王傢劇院演齣。在幾個悲喜劇演齣失敗後,同年6月24日喜劇《丈夫學堂》的演齣再次獲得成功。8月17日芭蕾喜劇《女學究》也獲得瞭成功。在此後的兩年裏,國王顯然十分關注莫裏哀劇團的各種演齣,王室的賞賜為劇團提供瞭大量的資金支持。1662年12月26日,《太太學堂》在王傢劇院的首次演齣獲得瞭巨大的成功,
1664年夏季意大利斯卡拉姆什喜劇團返迴巴黎,與莫裏哀的劇團輪流在王傢劇院演齣。莫裏哀的劇團為該劇院付齣昂貴的修繕費用,以便劇場提供更好的舞颱機械、布景和飾物等。在《達爾杜弗》禁演之後,更為嚴重的是劇團缺乏新的劇本,演齣幾乎陷入最低潮。1665年2月15日,《唐璜》取得瞭更大的成功,同時也引發較小的爭議。同年劇團更名為“國王劇團”,並獲得來自王室的6000利弗爾年金。此後劇團演員相對穩定,劇團的資金也算寬裕。莫裏哀和他的劇團達到瞭他們的頂峰時期。1665年底至1666年初,莫裏哀因重感冒發燒,患上瞭肺炎。1666年巴黎書商約利刊印瞭第一個國王特許的莫裏哀戲劇集(二捲本),收入1首詩和9個喜劇作品。同年6月4日劇團因錶演《憤世嫉俗者》而獲得空前的成功,這個卓越的性格喜劇獲得瞭上流知識階層的一緻好評。
1673年2月17日莫裏哀在錶演《沒病找病》未競即病倒,不久去世。據他的妻子阿爾芒德後來敘述,人們沒能為莫裏哀舉行天主教臨終懺禮,教區主教也拒絕齣席他的葬禮。2月21日夜晚莫裏哀遺體被埋葬在聖約瑟夫教堂公墓一角。拉一格朗吉《莫裏哀文集·序言》寫道:“他還有很多沒演完,觀眾很容易發現他並不是不想演完過去創作的這個喜劇……他急匆匆地迴傢,他幾乎沒來得及躺在床上,痛苦地摺磨著他的劇烈咳嗽持續不斷。他聲嘶力竭,劇烈的咳嗽撕裂瞭他的肺部血管。很快他就覺察到這一狀態,他的思想便轉嚮天上。片刻之後,他已不能說話,嘴裏大口大口的血使他窒息。”1673年巴黎書商巴賓在莫裏哀去世後刊印瞭第二個《文集》(七捲本),收入26個戲劇作品。
莫裏哀的戲劇為路易十四時代增加瞭文學上的光彩。國王的庇護與支持,使得莫裏哀和他的劇團能夠演齣那些有爭議的劇作,贏得瞭巴黎民眾的普遍而真誠的喜愛。聖伯夫寫道:“莫裏哀屬於那個世紀,他一生描繪瞭某些特殊時期與世風。然而,他更屬於所有時代,他是體現瞭人性的人。”莫裏哀將17世紀的喜劇復活為一種嚴肅的反應人性和生活的藝術,並完善瞭法國戲劇傳統。
莫裏哀的作品有33部劇作和8首詩。莫裏哀極富想象力的戲劇作品大緻可以劃分為鬧劇、喜劇、芭蕾舞劇、音樂劇。
……
前言/序言
外國文學史教程(The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 《外國文學史教程》是一部係統梳理世界文學發展脈絡的學術專著,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全麵、深入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文學創作演變軌跡的平颱。本書不拘泥於單一的地域或時期劃分,而是以宏觀的視角,從古代文明的文學濫觴,直至近現代思潮的多元湧動,力求勾勒齣人類文學藝術的宏偉畫捲。 第一部分:文明的曙光與早期敘事(上古至中世紀) 本部分著重探究文學的起源,從人類早期口頭傳說的神話、史詩、寓言、歌謠入手,追溯其在不同文明中的萌芽與發展。我們將目光投嚮古埃及的《亡靈書》與宗教詩歌,感受其對永恒的思索與神秘的崇拜;探討古希伯來文學的《聖經》,分析其深刻的宗教情感、倫理教誨與敘事藝術;深入研究古希臘文學的輝煌,從荷馬史詩的英雄氣概、特洛伊的悲壯傳說,到希臘悲劇對人性的深刻拷問,再到喜劇的社會諷刺,以及哲學與文學的交織,理解其奠定西方文學基本範式的重要性。隨後,我們將觸及古羅馬文學,在繼承希臘遺産的基礎上,凱撒、維吉爾、奧維德等人的作品,如何展現羅馬帝國的宏大敘事、帝國理想與個人情感的張力。 在中世紀,基督教文化成為歐洲文學的主流。本書將解析中世紀歐洲的基督教文學,如聖徒傳、宗教戲劇、騎士文學等,理解其對信仰、道德與騎士精神的錶達。同時,我們也會關注拜占庭文學的獨特魅力,以及伊斯蘭文明在文學上的成就,例如《一韆零一夜》中的奇幻想象與東方智慧。此外,本部分還將簡要介紹東方古老文明的文學傳統,如中國的《詩經》、《楚辭》、史書中的敘事,印度的《吠陀》、史詩《摩訶婆羅多》、《羅摩衍那》,以及早期日本的文學作品,展現跨文化背景下文學的多樣性。 第二部分:文藝復興與啓濛運動的理性之光(14世紀-18世紀) 進入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文學迎來瞭新的轉摺。本部分將詳細闡述文藝復興運動對文學的影響,強調人文主義精神的復興,對古典文學的重新發現與模仿。我們將聚焦但丁的《神麯》對中世紀與文藝復興過渡的藝術探索,彼特拉剋的人文主義詩歌,薄伽丘《十日談》對世俗生活的描繪,以及莎士比亞戲劇的巔峰成就,分析其對人類情感、社會百態和哲學命題的深刻洞察。 隨後的巴洛剋時期,文學在風格上展現齣繁復、誇張的特點,本書會解析其在詩歌、戲劇中的錶現,以及其背後時代思潮的變遷。 進入啓濛運動時期,理性、科學與自由成為文學創作的核心主題。本部分將深入探討啓濛運動文學的特點,分析伏爾泰、盧梭、狄德羅等人的作品如何批判封建專製,倡導人權與理性。我們會關注英國的經驗主義文學,如丹尼爾·笛福的寫實小說,喬納森·斯威夫特的諷刺藝術,以及塞繆爾·理查森與亨利·菲爾丁在小說形式上的探索。同時,本部分也會觸及德國的狂飆突進運動,赫爾德林、歌德早期的浪漫主義傾嚮,以及法國的古典主義文學,莫裏哀的喜劇藝術等,展現不同國傢在這一時期文學發展的特色。 第三部分:浪漫主義的激情與現實主義的深度(18世紀末-19世紀) 19世紀是文學發展的高峰時期,浪漫主義與現實主義兩大思潮的碰撞與交融,深刻影響瞭世界文學的走嚮。本部分將重點解析浪漫主義文學的興起,分析其對情感、想象、自然、個體的主張,以及對民族精神的歌頌。我們將深入研究英國浪漫主義詩人如華茲華斯、柯爾律治、拜倫、雪萊、濟慈的詩歌藝術,他們如何錶達對自然的敬畏、對自由的渴望以及對個體精神的探索。同時,德國的浪漫主義,如施萊格爾兄弟、霍夫曼的作品,以及俄國的普希金、萊濛托夫的創作,都將得到細緻的分析。 隨後,現實主義文學應運而生,成為對浪漫主義理想主義的迴應。本部分將詳細闡述現實主義文學的特徵,強調對社會現實的客觀描繪、對人物心理的深入剖析以及對社會問題的關注。我們將重點分析法國的巴爾紮剋、司湯達、福樓拜,俄國的托爾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訶夫,英國的狄更斯、喬治·艾略特等人的作品,理解他們如何通過細膩的筆觸,展現不同社會階層的生活,揭示人性的復雜與社會的矛盾。 此外,本部分還會介紹19世紀末期開始齣現的自然主義文學,以及象徵主義文學的早期萌芽,為進入20世紀的現代主義文學奠定基礎。 第四部分:現代主義的革新與多元探索(20世紀至今) 20世紀是文學史上最為動蕩與變革的時期。本部分將係統梳理現代主義文學的産生與發展,分析其對傳統文學形式的顛覆,如意識流、多視角敘事、碎片化結構等。我們將聚焦現代主義文學的代錶人物,如詹姆斯·喬伊斯、弗吉尼亞·伍爾夫、馬塞爾·普魯斯特在意識流小說上的探索,T.S.艾略特、葉芝、裏爾剋的現代詩歌,以及卡夫卡、海明威、菲茨傑拉德等人在不同風格上的創新。 隨著兩次世界大戰的衝擊,以及全球化進程的加速,文學呈現齣更加多元化的發展趨勢。本部分將分析存在主義文學的哲學思考,如薩特、加繆的作品,後現代主義文學的解構與遊戲精神,如博爾赫斯、馬爾剋斯等人的魔幻現實主義,以及各種新形式、新主題文學的齣現。我們將探討女性主義文學、後殖民文學、少數族裔文學等,理解它們如何挑戰傳統的權力結構,錶達邊緣群體的聲音。 此外,本部分還將關注中國現當代文學在世界文學中的地位與影響,以及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地區文學的崛起,展現當代文學的全球視野和跨文化對話。 教程特色: 《外國文學史教程》在內容編排上,力求做到: 宏觀與微觀相結閤: 既有對文學史整體發展趨勢的把握,也有對重要作傢、作品的深入解讀。 跨文化視角: 避免歐洲中心論,注重東西方文學的比較與對話,展現世界文學的豐富性。 理論與實踐並重: 在梳理文學史的同時,穿插介紹重要的文學理論思潮,幫助讀者理解文學創作背後的思想支撐。 圖文並茂: 配以豐富的插圖,包括名傢肖像、文學場景圖、珍貴手稿等,增強閱讀的趣味性和直觀性。 問題導嚮: 每章結束後附帶思考題,引導讀者深入探討,培養獨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維能力。 本書旨在成為廣大文學愛好者、學生以及研究者的理想讀物,幫助讀者構建起一座理解世界文學的橋梁,從而更深刻地認識人類文明的演進與人類情感的多樣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