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本现存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珍稀档案
由日本法政大学编辑出版;收录关于法政速成科设置有关法政速成科设置与办学进程中的相关史料;分校规与制度、典礼仪式、教员情况、留学生招募广告、课外活动情况、学生情况、其他相关记事与评论等七个方面完整地呈现了一百多年前的中日留学生教育和晚清国人向日本学习先进法政文化知识的面貌;史料全面、国内罕见。
二、近代中国与日本法政文化交流史之源头
法政速成科存在仅三年,吸引了晚清诸多科场名流、旧式私塾俊彦,如杨度、刘春霖、朱汝珍、夏同龢、张知本、朱执信等,为晚清民国培养了许许多多的政法精英,如汪兆铭、宋教仁、胡汉民、汤化龙,《猛回头》、《警世钟》的作者陈天华以及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七君子”之一的沈钧儒等,成为担当着中国近代化的杰出人才。
三、晚清政法才子的日本留学生活全记录
《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一书不仅记录了晚清学人的就学情况,如规章制度、开学及毕业典礼、讲座与考试等,还记录了宿舍开舍式,参观民间企业、政府公署等,谢恩会、演讲会、联欢会、团体旅行等留学生活点点滴滴。
《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为日本法政大学编辑出版的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史料特集的中文译作,是日方现存的关于“法政速成科”资料之大汇集,国内罕见。
日本东京法政大学于1905年针对清国留学生专门设立了法政速成科,该科存在仅三年,但对清末乃至近现代中国影响甚大,曾经在该速成科学习的政学两界精英,如宋教仁、汪兆铭、杨度、胡汉民、陈天华、沈钧儒、居正、汤化龙、蒲殿俊、刘春霖、朱汝珍、商衍鎏、程树德等,不胜枚举。当时担任教员者,如梅谦次郎(东京法政大学校长,“日本民法学之父”)、冈田朝太郎(东京帝国大学教授,刑法学专家,并曾主持清末刑法典的编纂工作)、美浓部达吉(日本公法学鼻祖,宪法学巨擘)等人,亦皆为日本法学名家。
作为日方资料的集大成者,本书以大学档案的形式全面保留了有关法政速成科设置与办学进程中的相关史料,分校规与制度、典礼仪式、教员情况、留学生招募广告、课外活动情况、学生情况、其他相关记事与评论等七个方面比较完整地呈现了一百多年前的中日留学生教育和晚清国人向日本学习先进法政文化知识的面貌。
日本法政大学(日文假名:ほうせいだいがく,英文:Hosei University),简称“法大”或“法政”,是本部设在日本东京都都心千代田区的一所著名私立大学。法政大学的成立可追溯至1880年成立的东京法学社,是日本较早的私立法律学校。该校曾于1904年成立清朝留学生法政速成科。许许多多速成科的毕业生,如汪兆铭、宋教仁、胡汉民,《猛回头》、《警世钟》的作者陈天华以及原较高人民法院院长、“七君子”之一的沈钧儒等,成为担当着中国近代化的杰出人才。
裴敬伟,任教于华中农业大学文法学院法学系。北京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博士。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学习期间曾在日本国士馆大学、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研究科研习环境法学。主要从事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
李贵连,北京大学法学院教授,华中科技大学法学院特聘教授,著名法律史学家。著作主要有:《沈家本传》《近代中国的法制与法学》《沈家本年谱长编》等。
孙家红,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助理研究员,中国法律史专业研究者。主要著述有:《清代的死刑监候》《明清讼师秘本八种汇刊》《孟森政论文集刊》等。
编者序:晚清立法与日本法律专家的聘请(李贵连)
卷首语
一 校规;制度
明治三十七年(一九〇四)
914 日法法律学校校规修订?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设置许可
915 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设置趣意书
916 法政速成科规则
917 法政速成科无休假
918 《法政大学沿革概要》中“法政速成科”
919 法政速成科规则
920 法政速成科规则修订
明治三十八年(一九〇五)
921 法政速成科规则修订
922 新设法政速成科银行讲习科
923 法政速成科银行讲习科开讲
924 法政速成科政治部开班
925 法政速成科法律部、政治部设置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〇六)
926 法政大学清国留学生宿舍章程
927 法政速成科补修科趣意书
928 法政速成科补修科规程
明治四十年(一九〇七)
929 清国留学生普通科设置
930 清国留学生普通科设置许可
931 《法政大学之过去及现在》(石原三郎)
二 典礼
明治三十七年(一九〇四)
932 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开学式
933 法政大学第二十回卒业证书授予式
934 法政速成科新学期开学
明治三十八年(一九〇五)
935 法政速成科卒业式
936 法政速成科新班开学式
937 法政速成科第一班卒业证书授予式
938 法政大学第二十一回卒业证书授予式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〇六)
939 法政速成科授业开始
940 法政速成科第二班卒业证书授予式
941 法政速成科第五班开讲
942 法政大学寄宿舍开舍式
943 法政速成科第三班卒业证书授予式
明治四十年(一九〇七)
944 法政速成科第四班卒业证书授予式
945 法政大学第二十三回卒业证书授予式
946 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补习科卒业式
明治四十一年(一九〇八)
947 法政速成科第五班卒业证书授予式
948 法政大学第二十四回卒业证书授予式
三 教员
明治三十七年(一九〇四)
949 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担任教员
950 法政速成科恳亲会
951 法政速成科教员会
明治三十八年(一九〇五)
952 《法政速成科讲义录》创刊
953 《法政速成科讲义录》发行
954 法政速成科试验
955 寺尾博士对清国留学生之演说
956 梅总理“法政速成科之雪冤”
957 法政速成科教员会
958 法政速成科教员会
959 法政速成科试验试题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〇六)
960 法政速成科教员会
961 法政速成科特别试验
962 法政速成科试验试题
963 法政速成科卒业试验、各学期特别试验以及补试
964 法政速成科第三班卒业试验试题
965 法政速成科职员以及担任教员
明治四十年(一九〇七)
966 法政速成科试验试题(四、五班政治部、法律部)
四 广告
明治三十七年(一九〇四)
967 法政大学学生募集
明治三十八年(一九〇五)
968 法政速成科讲义录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〇六)
969 汉文速成科讲义录
970 法政速成科第二届卒业仪式
971 法政大学募集
972 法政速成科第五班募集
973 杂志《东洋》创刊号
974 法政大学学生募集
明治四十年(一九〇七)
975 法政大学学生募集
976 法政大学清国留学生募集
977 法政大学学生募集
978 法政大学学生募集
明治四十一年(一九〇八)
979 法政大学学生募集
980 法政大学学生募集
五 课外活动
明治三十七年(一九〇四)
981 法政速成科学生参观民间企业
982 学生的庆祝宴会兼联欢会
明治三十八年(一九〇五)
983 学生忘年会
984 清国留学生参观监狱
985 法政速成科学生参观川越惩治场
986 法政速成科卒业谢恩会
987 法政速成科卒业生参观政府公署
988 法政速成科演讲会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〇六)
989 法政速成科演讲会
990 法政速成科演讲会
991 法政速成科演讲会
992 法政速成科卒业谢恩会
明治四十年(一九〇七)
993 清国留学生团体旅行
994 法政速成科演讲会
995 法政速成科卒业谢恩会
六 学生
明治三十七年(一九〇四)
996 新留学生
997 留学生增加
明治三十八年(一九〇五)
998 法政速成科第一班卒业生姓名
999 法政速成科试验成绩表
1000 卒业特别试验合格者
1001 试验答案“清国财政论策”(夏同龢)
1002 夏同龢之笔谈
1003 法政速成科第一学期特别及再试验合格者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六)
1004 第二、一学期修业生之优待生及优等生
1005 法政速成科第二班卒业生姓名
1006 法政速成科第二班追认卒业生姓名
1007 清国校友夏同龢
1008 法政速成科与北京进士馆
1009 清国校友罗杰之寄书
明治四十年(一九○七)
1010 法政速成科第三班卒业生姓名
1011 法政速成科第四班卒业生姓名
1012 法政速成科第四班追认卒业生姓名
1013 法政速成科补习科卒业生姓名
明治四十一年(一九○八)
1014 法政速成科第五班卒业生姓名
1015 法政速成科第五班补习科追认卒业生姓名
1016 留日法政大学学友会
昭和十六年(一九四一)
1017 法政大学同学会
1018 法政大学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卒业生履历
七 其他相关记事与评论
明治三十六年(一九〇三)
1019 日清间缔结关于留学生条约
明治三十七年(一九〇四)
1020 清国留学生管理规则
1021 杨公使之禀申
1022 新留学生派遣
明治三十八年(一九〇五)
1023 “清国留学生问题”(寺田勇吉)
1024 清国官费留学生
1025 梅薰氏葬礼与清国留学生
1026 清国留学生之德育与宗教
1027 清国留学生激增
1028 各省出身清国留学生数
1029 清国留学生校别及在籍数
1030 清国留学生入学规程发布
1031 招收清国留学生学校规程公布
1032 清国留学生同盟罢课
1033 投稿“反对留学生管理规程之理由”(程家柽)
1034 清国留学生同盟罢课
1035 清国留学生管理
1036 论说“支那学生与文部省令”
1037 文部省清国留学生管理规程说明
1038 清国留学生同盟罢课事件
1039 清国留学生同盟罢课
明治三十九年(一九〇六)
1040 “清国留学生管理问题”(XY生)
1041 清国留学生同盟归国
1042 清国留学生纷扰问题
1043 日华学生会结成
1044 清国留学生同盟罢课事件
1045 关于明治三十八年文部省令第十九号第一条绍介书之答复要点
1046 学校学生校外管理相关回答
1047 清国留学生问题之解决
1048 清国留学生问题之完结
1049 新建法政大学寄宿舍
1050 杨公使之留学生谈
明治四十年(一九〇七)
1051 中国青年会设立
1052 清国留学生指定学校
明治四十一年(一九〇八)
1053 “对清教育政策之今昔”(樋口龙峡)
1054 清国留学生问题
1055 清国留学生减少
1056 清国新考试法
明治四十二年(一九〇九)
1057 “支那人教育之所见”(服部宇之吉)
明治四十三年(一九一〇)
1058 清国留学生会馆关闭
1059 清国留学生减少
1060 清国举行各国留学卒业生考试
解题 清国留日学生与法政速成科
附表
后记
当我看到《新民说: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这个书名时,我的脑海里立刻跳出了那个充满变革与探索的时代。我对于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群体,有着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和好奇心。他们是那个时代最敏锐的神经,也是最坚定的行动者。尤其是那些远赴重洋的留学生,他们不仅带回了先进的知识,更带回了新的思想和视野。这本书的书名,精准地指向了一个群体——清国留学生,以及一个特定的学习领域——法政速成科。这让我对书中所要讲述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猜想,这不仅仅是一份简单的学习经历记录,更是一份关于时代精神的画像。那些在异国他乡的学子们,他们是如何在短时间内,消化吸收西方先进的法政理念?他们的学习经历,又对他们日后的思想和行动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新民说”这个词,更是将这一学习过程升华,暗示着他们不仅是在学习知识,更是在为塑造新的国民素质,为中国的现代化转型奠定思想基础。我渴望在书中找到答案,了解他们如何在学习中挣扎、思考、进步,以及他们最终如何将所学知识,融入到改造中国社会的洪流之中。
评分“新民说”这个词,本身就蕴含着深刻的时代意义,它指向的是一种国家与国民的重塑,而《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更是将这一概念具体化,聚焦于一群肩负着“新民”使命的学子。我始终认为,真正的历史并非冰冷的史实堆砌,而是无数个体生命在时代浪潮中的鲜活记录。这本书,无疑为我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去审视那段复杂的近代史。法政速成科,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急切与使命感。在那个国力衰微、内忧外患的年代,改革与图强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而法政,作为现代国家运作的基石,自然成为无数有识之士关注的焦点。我迫切地想要知道,这些年轻的留学生们,他们当初怀揣着怎样的理想,踏上异国的土地?他们学习的法政知识,与当时中国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又是如何对接的?在速成班的学习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怎样的挑战,又获得了怎样的启发?是那些古老的东方哲学与西方理性思维的碰撞,让他们对“新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我期待这本书能够带我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感受他们求知若渴的眼神,倾听他们对国家未来的深沉思考,以及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逐渐将“救亡图存”的宏大叙事,内化为个人成长与实践的驱动力。
评分每当读到关于近代中国留学生的故事,我总会感到一种莫名的感动和振奋。《新民说: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这本书,更是让我有一种“挖到宝藏”的感觉。书名本身就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也点明了其核心内容——清国留学生,以及他们在法政速成科的学习经历。“新民说”的理念,更是将这一切赋予了深刻的时代意义,它象征着一种对国家与国民的重塑与革新。我非常好奇,在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这些年轻的学子们,是如何在异国他乡,在短时间内,系统地学习西方先进的法政知识?他们的学习方法是什么?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又遇到了哪些挑战?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如何将这些西方的理论,与中国当时的社会现实相结合,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开辟道路?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够为我呈现一幅生动而真实的画卷,让我得以近距离地观察这些留学生们的学习生活,感受他们的思考,他们的困惑,以及他们最终如何将所学化为报效祖国的力量。
评分阅读历史,于我而言,不仅仅是了解过去,更是试图理解“为何如此”。《新民说: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这本书,恰好触及了我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群体,特别是留学生群体的深切关注。书名中的“新民说”,本身就蕴含着一种现代化的追求,一种对国民素质提升的渴望,而“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则将这一概念落到了实处,聚焦于一群具体的人,在一个特定的学习经历中。我非常好奇,在那个急剧变革的时代,这些年轻人为何选择了法政作为学习的方向?“速成科”的设置,又反映了当时社会怎样的紧迫感?我想象着,他们如何在异国的课堂上,如何在陌生的文化环境中,理解和吸收那些全新的法律和政治思想。这本书,或许能为我揭示,他们在学习过程中,是如何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是如何在学习新知的同时,反思中国自身的弊端。我期待着,在书中看到他们求学的心路历程,看到他们思想的成长轨迹,看到他们如何从懵懂的学子,成长为肩负国家重任的改革者。这本书,对我而言,将是一次深入理解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知识分子群体所扮演角色的绝佳机会。
评分当我瞥见《新民说: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这个书名时,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便油然而生。我一直对近代中国知识分子,尤其是那些将目光投向海外的学子们,抱有深深的敬意与好奇。他们是时代浪潮中的弄潮儿,承载着国家民族的希望与未来。而“法政速成科”,这个听起来就充满紧迫感和使命感的词汇,更是让我对书中所述内容充满期待。我猜想,这本书不仅仅是简单地记录一群学生在异国学习的经历,更是在描绘一个时代的缩影。那些年轻的留学生们,在那个风云激动的年代,是如何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系统地学习西方先进的法政理论,并思考如何将这些知识运用到救亡图存的实践中?“新民说”的理念,更是点明了他们学习的目的——培养新一代的国民,重塑国家。我渴望在书中,能够深入到他们的学习细节中,感受他们在求知路上的艰辛与喜悦,看到他们思想的碰撞与升华,以及他们最终如何成为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力量。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像一把钥匙,能够打开通往那个时代智慧与勇气的殿堂。
评分提起近代史,我最感兴趣的莫过于知识分子的群体,以及他们为国家民族命运所做的努力。《新民说: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这本书的书名,立刻抓住了我的眼球。我一直认为,法政是现代国家的核心,而清末那些远赴重洋学习法政的留学生,无疑是那个时代最具有前瞻性和改革精神的一批人。书名中的“速成科”,更是透露出了一种紧迫感,仿佛他们在有限的时间里,肩负着重大的使命。我迫切地想知道,这些年轻人,他们是如何在异国他乡,面对着与中国截然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政治制度,进行学习和思考的?“新民说”的理念,又如何在他们的学习过程中得以体现和深化?我期待着,这本书能带我走进他们的课堂,了解他们的学习方法,感受他们之间的思想交流,以及他们如何将所学到的先进理念,与中国的现实相结合,为国家的变革贡献智慧。对我而言,这不仅仅是一本书,更是一扇窗,让我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探索精神和家国情怀。
评分这本《新民说: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光是书名就透露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让我尚未翻开书页,就已经被深深吸引。我一直对近代的中国历史,特别是那个风云变幻、知识分子们怀揣救国理想远赴重洋的那段岁月,抱有浓厚的兴趣。清末时期,无论是实业救国还是科学救国,亦或是我今天要细细品味的法政启蒙,都是那个时代青年人探索国家出路的重要尝试。这本书,似乎就是为我这样对那个时代心怀探寻的人量身定做的。它不仅仅是一部记录,更像是一扇窗口,让我得以窥见那些年轻的灵魂,如何在异国他乡,面对截然不同的法律和政治体系,如何进行学习、思考,并最终将这些知识转化为报效祖国的力量。从书名中的“速成科”三个字,我便能想象到其中的紧迫感和使命感,那些留学生们,一定是带着满腔的热情和高度的自觉,在有限的时间里,力求汲取最多的养分,为即将到来的变革做好知识和理论上的储备。我期待在书中读到他们学习的细节,他们的困惑与顿悟,他们的生活点滴,以及他们之间思想的碰撞。那些在异乡的寒窗苦读,那些对国家命运的深切忧虑,一定能在作者的笔下,活灵活现地展现出来,让我仿佛置身其中,与他们一同感受那段不平凡的岁月。
评分我对历史类书籍的偏爱,很大程度上源于它们所能带来的“穿越感”。《新民说: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这本书,单看书名,就有一种强大的年代气息扑面而来。我脑海中立刻浮现出那个时代知识分子西行求法的画面,他们身负家国重任,在陌生的土地上,孜孜不倦地钻研那些新颖的学问。这本书似乎承载着一段被历史洪流稍稍掩盖的片段,关于一群年轻人,如何通过学习法政知识,来试图改变中国的命运。我非常好奇,在那个“速成科”的背后,究竟是怎样的课程设置,怎样的教学方式,能够让这些来自遥远东方的学子们,在相对短暂的时间内,掌握西方先进的法政理念?是那些严谨的课堂笔记,还是激烈的辩论沙龙?是老师的谆谆教诲,还是同学间的相互砥砺?这本书给我的预感是,它不会仅仅停留在宏观的国家层面,更会深入到个体的学习经历,展现他们作为“人”的真实状态,他们的喜怒哀乐,他们的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以及他们为了理想所付出的努力和牺牲。我期待着,通过这本书,能够更具体、更微观地理解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成长轨迹,以及他们为中国近代化进程所做的那些独特而宝贵的贡献。
评分在我看来,历史书籍的价值,往往在于它能够打开一扇扇尘封的记忆之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些曾经鲜活的生命。《新民说: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这本书名本身就足够吸引我。清末那段风云变幻的时期,知识分子的探索与挣扎,始终是我研究的重点。而“留学生”,特别是学习“法政”的留学生,更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代表着一种前瞻性的视野,一种对国家未来变革的深刻思考。我非常好奇,“法政速成科”这个设定,背后承载了怎样的时代诉求?那些年轻的学子们,在异国他乡,是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密集地学习那些能够塑造国家体系的知识?这本书,不仅仅是记录一次学习,更是记录一种精神,一种在困境中不懈求索的精神。我期待着,它能带我深入到这些留学生的学习生活细节中,了解他们的困惑,他们的坚持,以及他们在面对不同文化和制度时的思考。我希望在书中,能看到他们如何将西方的法政理念,与中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从而为中国的现代化发展,贡献他们独特的智慧和力量。
评分对于历史题材的书籍,我总是抱着一种“寻宝”的心态去阅读,总觉得在那些泛黄的纸页里,藏着无数被遗忘却又意义非凡的故事。《新民说:清国留学生法政速成科纪事》这本书,光从名字上就散发出一种浓厚的历史韵味,让我忍不住想要一探究竟。清末的中国,正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而留学生群体,无疑是这场变革中至关重要的一环。特别是法政速成科,这个名字本身就透着一股紧迫感和使命感。我想象着,在那段动荡的岁月里,一群充满理想的年轻人,是如何在异国的土地上,在相对有限的时间里,学习那些关乎国家命运的法政知识。这本书,或许能让我看到他们如何在异国他乡,面对着与国内截然不同的法律体系和政治制度,他们是如何吸收、理解、消化,并最终思考如何将这些学问运用到中国的现实中。我期待它能带来一种“近距离”的观察,去感受那些留学生们学习过程中的艰辛与收获,他们思维的碰撞,以及他们对国家前途的深深忧虑。这本书,就像一个时间的胶囊,封存着一段珍贵的集体记忆,而我,渴望透过这个胶囊,窥见那个时代的脉搏。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