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专利术语手册(日英汉对照)

日本专利术语手册(日英汉对照)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仓内义朗 著
图书标签:
  • 专利
  • 日本专利
  • 术语
  • 日英对照
  • 技术翻译
  • 法律
  • 知识产权
  • 科技
  • 手册
  • 工具书
  • 日语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知识产权出版社
ISBN:9787513036443
版次:1
商品编码:11751726
包装:平装
开本:32开
出版时间:2015-07-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360
字数:416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是日中沟通、理解专利事务的较好工具。

内容简介

本书收集了在日本取得专利权以及侵权处理相关实务中的专利术语,以汉、日、英三种语言汇编而成,并有三种语言例句。每个专利术语下又列出相关下位的术语。 本书由日本长期从事专利事务的翻译机构组织编写,其内容的针对性较强。

作者简介

株式会社外文编译编译组,主要从事专利相关文献的翻译。李桂兰,该机构主要人员,具有中国专利代理人资格,长期从事中日专利事务。

目录

目 次 Contents 目 录
日本語              英文             中文
日本专利实务术语(中日英对照) 1
第1編 特許権取得の概要 An Overview of Patent Right Acquisition 获得专利权的概要 9
第1章 特許制度は何のためにあるのか Significance of the patent system 专利制度为何而存在 9
Ⅰ 特許制度 The patent system 专利制度 9
Ⅱ 特許法の目的 The purpose of Patent Act 专利法的目的 9
Ⅲ 特許権の取得 Acquisition of patent right 获得专利权 10
Ⅳ 発明の保護 protection of inventions发明的保护 11
Ⅴ 発明の利用 utilization of inventions 发明的利用 11
Ⅵ 発明の実施 working of an invention 发明的实施 11
Ⅶ 実用新案権 utility model right 实用新型专利权 12
第2章 特許法上の発明 Invention under the Patent Act 专利法上的发明 14
Ⅰ 発明 invention 发明 14
Ⅱ 発明の種類 Types of inventions 发明的种类 14
Ⅲ 発明をする to make an invention 产生发明 16
Ⅳ 技術に関係する用語 terms in technology 关于技术的用语 17
Ⅴ 開発 development 开发 18
Ⅵ 発明に基づく製品 the product is based on a invention 基于发明制品 19
Ⅶ 発明に関係するその他の用語 与发明有关的其他用语 19
Ⅸ 発明提案制度 Invention encouragement system 发明提案制度 21
Ⅹ 職務発明 invention in service /employee’s invention 职务发明 21
ⅩⅠ 知的財産権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知识产权 23
第3章 特許要件 Requirements for patentability 专利要件 23
Ⅰ 産業上の利用可能性 Industrial applicability 实用性 24
Ⅱ 特許を受けることができない発明 Unpatentable inventions 不能获得的专利 24
Ⅲ 発明の新規性 Novelty of invention 发明的新颖性 24
Ⅳ グレースピリオド grace period 宽限期 25
Ⅴ 新規性喪失の例外 Exceptions to lack of novelty 不丧失新颖性情况 26
Ⅵ 発明の進歩性 inventive step of the invention over the prior art 创造性 27
Ⅶ 先願主義 first to file system 先申请原则 28
Ⅷ 拡大された範囲の先願 prior application in enlarged scope of invention 先申请在扩大发明的范围 29
第4章 特許出願にあたって Preparation for a patent application 关于专利申请 30
Ⅰ 調査 search/inquiry/investigation 调查 30
Ⅱ 依頼 request 委托 32
Ⅲ 見積書 Estimate/quotation 报价 33
Ⅳ 手数料 fee 手续费 33
Ⅴ 弁理士 patent agent / patent attorney 专利代理人 34
Ⅵ 委任 entrust 委托 34
第5章 特許出願 Filing of a patent application 专利申请 35
Ⅰ 特許管理 patent management 专利管理 36
Ⅱ 特許出願 application for patent / patent application 专利申请 36
Ⅲ 冒認出願 misappropriated application 假冒 38
Ⅰ 書面主義 Principle of documentary proceeding 书面原则 39
Ⅱ 願書 Request 申请书 40
Ⅲ 特許明細書 Patent specification 专利说明书 41
Ⅳ 特許明細書の記載 Describing of patent specification 说明书的记载 41
Ⅴ 明細書の記載要件 Description requirements 说明书的记载要件 42
Ⅵ 実施可能要件 Enablement requirement 实施可能性的要件 42
Ⅶ 発明の名称 Title of the invention 发明的名称 43
Ⅷ 発明の詳細な説明 Detailed description of the invention 发明的详细说明 44
Ⅸ 発明が解決しようとする課題 problems to be solved by the invention 发明想要解决的课题 45
Ⅹ 特許請求の範囲 Claims/scope of claims/patent claims 权利要求 46
ⅩⅠ 請求項 claim 权利要求 47
ⅩⅡ 開示 disclosure 公开 50
ⅩⅢ 図面 figure/drawing 图/附图 50
ⅩⅣ 要約書 Abstract 摘要 51
ⅩⅤ 発明の単一性 Unity of invention 发明的单一性 51
第7章 出願公開 Public disclosure (laying-open) of an application 申请公开 52
Ⅰ 出願公開 Laying open of applications 申请公开 52
Ⅱ 出願公開の効果 Effect of the laying open of application 申请公开的效果 55
Ⅲ 補償金 compensation 补偿金 55
Ⅳ 情報提供 offer of information/information statement/provision of information 情报提供 56
第8章 特殊な特許出願 Special patent applications 特殊的专利申请 57
Ⅰ 特許出願に基づく優先権 priority claim based on patent application 基于专利申请优先权 58
Ⅱ 特許出願の分割 Division of patent application 专利申请的分割 58
Ⅲ 出願の変更 Conversion of application 申请的变更 60
Ⅳ 外国語による特許出願 Patent application in foreign language 外文专利申请 62
第9章 出願審査の請求 Request for examination 请求审查 63
Ⅰ 出願審査の請求 request for examination 请求审查 64
Ⅱ 審査請求をする To make a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请求实质审查 64
第10章 審査 Examination 审查 66
Ⅰ 方式審査 formality check/formality examination 形式审查 66
Ⅱ 実体審査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实质审查 68
Ⅲ 早期審査 Accelerated examination 加快审查 68
Ⅳ 優先審査 Preferential examination 优先审查 70
Ⅴ 特許審査ハイウエイ Patent Prosecution Highway (PPH) 专利审查高速路 70
Ⅵ 拒絶理由通知 notice of reasons for refusal/office action驳回理由通知?审查意见通知 71
Ⅶ 意見書 a statement of argument 意见陈述书 76
Ⅷ 意見書を提出する機会 opportunity to submit a statement of arguments 提交意见陈述书的机会 77
Ⅸ 明細書又は図面の補正 amendment of description or drawings说明书或附图的补正 77
Ⅹ 明細書等の補正の時期及び内容 Timing and contents of amendment to the specification,etc. 说明书等的修改的时期和内容 83
ⅩⅠ 審査官との面接 interview to an examiner 审查员的会见 87
ⅩⅡ 補正の却下 dismissal of amendment/declinement of an amendment 驳回补正 87
ⅩⅢ 拒絶査定 Decision of final rejection 驳回审定 88
ⅩⅣ 特許査定 Decision to grant a patent 授予专利权的决定 90
ⅩⅤ 付与後異議 Post-grant opposition 授权后异议 91
第11章 特許権 Patent right 专利权 92
Ⅰ 特許権 Patent right 专利权 93
Ⅱ 特許権の成立 Establishment of a patent right 专利权的建立/专利权的授予 93
Ⅲ 特許証 Patent certificate/letters patent 专利证书 95
Ⅳ 特許原簿 Patent register 专利总帐簿 97
Ⅴ 存続期間 Duration/term(of patent right) 有效期间 98
Ⅵ 特許公報 Patent journal/patent gazette 专利公报 98
第12章 特許権の効力 Effects of a patent right 专利权的效力 99
Ⅰ 特許権の効力 Effects of patent right 专利权的效力 99
Ⅱ 特許権の効力が及ばない範囲 limits of patent right 专利权效力不涉及的范围 100
Ⅲ 先使用による通常実施権 Non-exclusive license based on prior use 基于在先使用的一般实施权 101
Ⅳ 特許ライセンス契約 Patent license agreement 专利许可合同 101
Ⅴ 通常実施権許諾契約 Non-exclusive license agreement 一般实施许可合同 103
Ⅵ 専用実施権許諾契約 exclusive license agreement 独占或排他实施许可合同 104
Ⅶ 強制実施権 non-voluntary license 强制性的实施许可 104
Ⅷ 譲渡契約 assignment agreement 转让合同 106
Ⅸ 特許権の譲渡 transfer of the patent right 专利权的转让 108
第13章 特許発明の技術的範囲Technical scope of the patented invention发明的技术范围 108
Ⅰ 特許発明の技術的範囲 technical scope of patented invention 发明的技术范围 109
Ⅱ 特許発明 patented invention 专利发明 110
Ⅲ 利用発明 Dependent invention 利用发明 110
Ⅳ 判定 advisory opinion on the technical scope of a patented invention 判定 111
第14章 審判制度 Trial system 审判制度、复审制度 112
Ⅰ 拒絶査定不服審判 Trial against an examiner's decision of refusal 复审 114
Ⅱ 特許無効審判 Trial for invalidation of a patent 专利无效宣告 116
Ⅲ 中用権 non-exclusive license due to the working of the invention prior to the registration of the request for a trial for patent invalidation 中用权 122
Ⅳ 訂正審判 correction trial 订正审判 122
Ⅴ 予告登録 announcement of registration 登记预告 124
Ⅵ 審決取消訴訟 suit to cancel a trial decision 撤销复审决定诉讼 124
Ⅶ 行政不服審査法に基づく異議申し立て objection 根据行政复议法提出的异议申请 126
第2編 特許権侵害訴訟 Patent Infringement Suit 专利权侵权诉讼 127
第1章 特許権の侵害 Infringement of the patent right 专利权的侵权 127
Ⅰ 特許侵害訴訟 patent infringement suit 专利侵权诉讼 127
Ⅱ 特許権侵害の態様 the form of patent infringement 专利侵权的形态 131
Ⅲ 消尽説 theory of exhaustion 用尽学说 132
Ⅳ 特許権侵害訴訟の要件事実 专利侵权诉讼的要件事实 133
Ⅴ 損害賠償 Damages 损害赔偿 134
Ⅵ 損害賠償請求権 Right to claim damages 损害赔偿请求权 135
Ⅶ 損害賠償請求の消滅時効 Extinctive prescription for the right to damages 损害赔偿请求的失效时效 136
Ⅷ 不当利得返還請求権 Right to claim restitution of unjust enrichment 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 137
Ⅸ 特許侵害訴訟における弁理士の役 Patent attorney's service in a patent infringement suit 专利侵权诉讼中的专利代理人的作用 137
第2章 侵害事実の発見と警告 Discovery of infringement and warning against infringement 侵权事实的发现和警告 138
Ⅰ 侵害事実の発見 Discovery of infringement 侵权事实的发现 139
Ⅱ 侵害の警告 warning to infringement 侵害的警告 139
Ⅲ 警告後の交渉 Negotiations after the warning 警告后的交涉 143
Ⅳ 訴訟の回避 Avoiding a suit 诉讼的避免 144
第3章 特許侵害訴訟の手続き Procedures for patent infringement suit 专利侵权诉讼的程序 145
Ⅰ 特許侵害訴訟における裁判管轄 Jurisdiction in a patent infringement suit 专利侵权诉讼的裁判管辖 145
Ⅱ 被告 defendant 被告 147
Ⅲ 裁判における審理の進め方 Trial procedures 裁判中审理的推进 147
Ⅳ インカメラ手続 in-camera proceeding 不公开审理 148
Ⅴ 争点整理 Clarification of issues 争论点的整理 149
Ⅵ 文言侵害 Literal infringement 文义侵权 150
Ⅶ 均等論 doctrine of equivalent 等同原则 150
Ⅷ 禁反言 estoppel 禁制反悔 151
Ⅸ 審理の進行スケジュール Schedule of trial proceedings 审理的进行日程 152
Ⅹ 被告の対応 Action of the defendant 被告的应对 153
ⅩⅠ 自白と自白の擬制 Admission and constructive admission 坦白和坦白假设 154
ⅩⅡ 弁理士作成の鑑定書 Expert opinion prepared by a patent attorney 专利代理人制成的鉴定书 154
ⅩⅢ 侵害論と損害論 Examination for infringement and examination for damages 侵害讨论和损害讨论 154
ⅩⅣ 控訴と上告 appeal 上诉 157
ⅩⅤ 無効理由と権利の濫用 grounds for invalidation andabuse of right 无效理由和权利滥用 157
第4章 特許侵害訴訟と無効審判 Patent infringement litigation and invalidation trial 专利侵权诉讼和无效宣告 158
Ⅰ 特許侵害訴訟と無効審判 patent litigation andinvalidation trial of patent 专利侵权诉讼和无效审判 158
Ⅱ 主張の制限 Restriction of assertions 主张的限制 159
第3編 外国への特許出願 Foreign Patent Applications 向外国申请专利 161
第1章 パリ条約 the Paris Convention 巴黎公约 161
第2章 特許協力条約 Patent Cooperation Treaty 专利合作条约 163
Ⅰ 国際特許出願 international patent application 国际专利申请 163
Ⅱ 国際調査 international search 国际检索 167
Ⅲ 国際公開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 国际公开 168
Ⅳ 国際予備審査 international preliminary examination 国际初步审查 168

前言/序言


探寻知识的边界:未被触及的广阔书海 世间典籍浩如烟海,每一本书都对应着一片特定的知识疆域。若我们暂且将目光从《日本专利术语手册(日英汉对照)》的精准与专业中抽离出来,面前便铺展开一片更为辽阔无垠的阅读天地。这片天地,包罗万象,涵盖了人类文明演进的各个侧面、科学探索的深度与广度,以及文化艺术的千姿百态。 我们不妨从人文社科领域开始这场探索。 一、 历史的沉思与文明的回响 想象一本深入剖析古罗马共和制衰亡的著作。它不会关注现代的知识产权法条,而是沉浸于格拉古兄弟的改革、马略夫的军事变革,以及恺撒与庞培的权力角逐。这本书会细致地解读西塞罗的演说,分析元老院的运作机制,并试图论证是什么样的社会结构性矛盾最终将一个伟大的共和国推向了帝国的怀抱。其语言风格必然是典雅而富有思辨性的,充满了对人类政治智慧和局限性的深刻洞察。 再转向东方文明的脉络。一本关于宋代文人阶层的精神世界的书籍,将成为我们的焦点。它描绘的不是技术标准,而是苏轼的豪放与孤独、李清照的婉约与哀愁。书中将详述理学(如朱熹或陆九渊的学说)如何影响了士大夫的道德伦理与日常生活,分析当时的茶道、香道、园林艺术如何成为精神寄托的载体。读者将在这本书中触摸到那个时代特有的精致、内敛与深沉的哲学思考。 二、 哲学思辨与人类的终极追问 在哲学领域,存在着无数与技术术语无关的宏大命题。一本专注于现象学方法论的专著,将引导读者进入胡塞尔或海德格尔的思想迷宫。它探讨的是“意识如何指向对象”、“存在”本身的意义,以及我们如何通过悬置自然态度来还原经验的本质。这些论述需要的是极高的抽象思维能力,与专利申请的实用性规范截然不同。 另一个引人入胜的方向是伦理学的当代困境。例如,一本探讨人工智能时代的道德责任归属的著作。这本书会超越具体的专利法律框架,深入探讨“自主性”的定义、算法偏见带来的社会不公,以及未来机器决策权的边界。它提出的问题是:“当自动驾驶汽车必须在两种损害中选择一个时,谁来承担伦理上的决策重负?” 三、 科学的边疆:超越应用的技术 即便在科学领域,也有大量内容与专利实务相去甚远。一本关于天体物理学的著作,将带领我们飞越太阳系,去探究暗物质和暗能量的最新观测证据。书中充斥着广义相对论的方程、宇宙微波背景辐射的图谱分析,以及对引力波探测的最新进展的描述。这里的关注点是宇宙的结构和起源,而非某项具体发明的保护范围。 在生命科学方面,一本详述表观遗传学的书籍将是绝佳的参照。它解释了DNA序列不变的情况下,基因表达如何受到环境、饮食和生活方式的调控。书中会深入讨论组蛋白修饰、DNA甲基化等复杂机制,揭示生命动态调控的奥秘,这与关注具体技术实现细节的专利文件有着本质的区别。 四、 艺术的激荡与审美的重塑 艺术领域更是远离了冰冷的法律术语。一本关于19世纪印象派画风的演变及其社会背景的研究,将是充满色彩和情感的。它分析莫奈如何捕捉光影的瞬间变化,雷诺阿如何描绘巴黎市民的闲暇生活,以及这种艺术革命如何挑战了学院派的僵化标准。书中会详细描绘颜料的调配、笔触的运用,以及沙龙体制的衰落。 或者,一本深入现代主义音乐结构分析的教材,将带我们进入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或斯特拉文斯基的节奏实验。它解析的是乐谱的内在逻辑、和声的革新以及如何通过打破传统调性来表达时代精神。对于一个非音乐专业的读者而言,这需要理解一套全新的符号系统和听觉体验。 五、 社会的肌理与文化的构建 最后,让我们回归到人类社会本身。一本关于城市人类学的田野调查报告,记录了某个全球性大都市边缘社区的日常生活。书中充满了对街头语言、非正式经济活动、移民群体内部的权力结构和文化适应过程的细致观察。作者使用民族志的方法,记录下最真实、最未经修饰的生活片段,其价值在于对“人”这一复杂主体的深度挖掘。 另一本可能涉及比较文学中的“翻译困境”的理论探讨,将分析不同语言世界观的碰撞,以及译者在文化中介过程中所承担的巨大责任。这本书讨论的是语言的内在张力、意义的不可完全传递性,以及文化身份的构建,这些都远远超出了任何特定技术或法律领域的规范范畴。 综上所述,图书的世界远不止于某一专业术语手册所能涵盖的范围。它囊括了人类对过去的反思(历史)、对未来的想象(科学)、对存在的探问(哲学)、对美的追求(艺术)以及对群体生活的理解(社会学)。这些领域构成了知识的广阔图景,每一个分支都邀请着读者进行深入的沉浸式探索。

用户评价

评分

作为一个对日本文化和科技发展都充满好奇心的普通读者,我一直想更深入地了解日本在科技创新方面的独特之处。但每次翻阅日文的科技新闻或者专利申请简报时,总是被那些陌生的术语弄得晕头转向。这本《日本专利术语手册(日英汉对照)》真的太棒了!它就像一个友好的向导,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帮助我理解那些看似高深莫测的科技术语。我特别喜欢它对一些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技术术语的解释,比如与家电、汽车、机器人等领域相关的专利描述。当我了解到“节能技术”(Setsuden-gijutsu)的具体实现方式,以及“人工智能”(Jinkōchinō)在日本专利中的具体应用时,我感觉自己对日本的科技实力有了更直观的认识。这本书的“日英汉对照”设计,让我即使不精通日文,也能通过英文或者中文找到大致的理解方向,这极大地降低了我的阅读门槛。我还会把书中一些有趣的术语记录下来,然后在日常生活中留意它们的应用,这让我的学习过程充满乐趣。这本书真的让我感受到了科技的魅力,也让我对日本的创新能力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评分

我一直觉得,学习一门语言,尤其是像日语这样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语言,最难的不是日常会话,而是那些高度专业化的领域用语。在我开始接触日本的动漫和游戏周边设计领域时,就深刻体会到了这一点。许多关于设计理念、工艺流程、材料特性以及版权归属的日文描述,总是让我感到词不达意。直到我偶然发现了这本《日本专利术语手册(日英汉对照)》,我才意识到,原来我一直以来苦苦寻找的“桥梁”就在这里。它不仅仅是一本简单的词典,更像是一个细致的导览,帮助我理解那些在日本专利文件中常见的,但又在日常交流中极鲜为人知的术语。例如,在讨论某个设计专利的“创作性”时,书中对“新規性”(Shinkisei)等概念的解释,不仅提供了直接的英译和汉译,还点出了其在专利法律语境下的精确含义,这让我能够更准确地把握设计创新的关键点。我特别惊喜于它对一些抽象概念的阐释,例如“权利要求”(Kenkenshusei)的界定,这对于理解一项发明的保护范围至关重要。这本书的出现,让我在跨文化的设计交流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信心倍增。

评分

我是一名研究精密机械制造的工程师,工作中经常需要接触到日本在这一领域的最新技术论文和专利。过去,我常常需要依赖翻译软件,但这种方式效率低下,而且很多时候翻译出来的结果语意不清,甚至出现误导。这本书的出现,就像是给我送来了一把解锁日本精密机械领域技术秘密的金钥匙。书中的许多术语,比如关于材料科学的“耐磨性”(Naimosie)、“导热性”(Dōnetsusei)等,都有非常精准的日英汉对照解释。我印象特别深刻的是,书中对于一些描述机械结构特征的术语,例如“齿轮传动”(Shizen-sendō)的细分类型,以及“密封结构”(Fūgensekō)的各种形式,都给出了详尽的解释和示例,这对于我理解和改进现有的机械设计非常有启发。我还会经常查阅书中关于加工工艺的术语,例如“精密研磨”(Seimitsukenma)的各种技术参数描述,这帮助我更好地理解日本同行是如何实现超高精度制造的。这本书的实用性和专业性,让我能够更直接、更深入地理解日本在精密机械领域的前沿技术,从而为我的科研工作提供强大的支持。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简直是为我这种在日本摸爬滚打多年的专利从业者量身定做的救星!之前为了理解那些拗口的日文专利文件,我常常需要翻阅好几本不同语种的词典,效率低下不说,还常常因为对某个词的理解不到位而导致判断失误。这本书的“日英汉对照”设计,简直就是解决了我的燃眉之急。每次遇到不确定的日文术语,我都能快速地从书中找到对应的英文和中文解释,这不仅大大节省了我的时间,更重要的是,它让我对专利术语的理解更加精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一些专业性极强的技术术语的解释,通常会附带一些背景信息或者在不同语境下的使用示例,这对于我这种需要撰写和审查专利申请的人来说,简直是如获至宝。很多时候,仅仅是知道一个词的字面意思还不够,还需要了解它在专利领域内的具体含义和用法,这本书恰恰满足了这一点。我还会经常查阅那些在中文专利中不常用,但在日文和英文专利中却很普遍的术语,这帮助我拓宽了视野,也让我能够更好地与国际上的同行进行沟通交流。说实话,这本书已经成为我工作台上的常客,几乎每天都会翻阅,它让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都有了质的飞跃。

评分

作为一名法律系学生,我一直对知识产权法,特别是专利法有着浓厚的兴趣。在学习过程中,我发现英美法系的专利体系有着大量的文献和案例,但对于东亚地区,尤其是日本的专利体系,相关的中文资料相对有限,而直接阅读日文原版文献又存在语言障碍。这本书的出现,无疑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窗户。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框架,让我能够通过日英汉的对照,逐步理解日本专利法律体系中的核心术语。我尤其欣赏书中对于一些法律概念的解释,比如“抵触申请”(Tekisuru-shinsei)的处理,它不仅给出了字面翻译,还解释了这一概念在实际法律操作中的意义,这对于理解专利审查中的一些复杂情况非常有帮助。此外,书中对一些法律程序的描述,如“异议”(Igi)和“无效”(Mukai)的程序性术语,也让我受益匪浅,能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案例相结合。对于我这样希望深入研究国际专利法,特别是需要与日本相关的知识产权案件打交道的学生来说,这本书无疑是一本不可或缺的参考书。它帮助我跨越了语言的鸿沟,让我能够更自信地探索日本专利法的世界。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