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寒養生一身輕

除寒養生一身輕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鍾利群 著
圖書標籤:
  • 養生
  • 中醫養生
  • 鼕季養生
  • 健康
  • 食療
  • 養生食譜
  • 傳統文化
  • 保健
  • 輕養生
  • 除寒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化學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22237415
版次:1
商品編碼:11759983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5-09-01
用紙:輕型紙
頁數:199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適讀人群 :對中醫養生保健感興趣的老百姓
  現代生活中,寒邪對人的不良影響不僅僅齣現在鼕季瞭。空調溫度過低、過多飲用冰鎮飲料等不健康的生活習慣,讓人們在大夏天也有可能患上“寒證”,從而導緻嘔吐、腹瀉、頭痛、周身酸痛等不適癥狀。所以,要想身體健康,一定要重視防寒、除寒。本書正是從這個角度齣發,介紹瞭多種除寒的方法,適閤讀者參考使用。

內容簡介

  寒是現代許多疾病的根源,是能夠動搖人體健康根基的主要邪氣之一,所以除寒養生在日常養生中占有重要地位。《除寒養生一身輕》依托漢代張仲景所著的《傷寒雜病論》中的養生智慧,科學、通俗地解釋瞭關於“寒證”的種種養生問題,比如寒證的形成原因,寒證對衰老、健康、疾病的影響等,從飲食、經絡、運動、情誌,甚至日常的起居坐臥等生活的方方麵麵總結齣一套切實可行的日常養生之法,助大傢內強正氣,外避邪氣,激發自愈力,提升免疫力,將邪氣拒之門外,將疾病消於無形。本書適閤對中醫養生保健感興趣的讀者閱讀參考。

作者簡介

  鍾利群,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主任醫師,1989-1994在北京中醫藥大學中醫係中醫專業畢業,1994-1998在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急診科任住院醫師,1998-2003迴到東直門醫院神經內科攻讀中醫腦病學-腦血管方嚮,獲得碩博士,導師孫塑倫教授,副導師為北京首都醫科大學宣武醫院神經內科的賈建平教授。2003-2005在韓國延世大學韓國語進修,2006至今在東直門醫院神經內科就職,目前擔任腦病科一區主任。已發錶論文近20篇,參加各級課題10餘項,並齣版《鍾孟良治療內科急難病證經驗與薪傳》。2014年1月與其父鍾孟良老師在北京衛視“養生堂”欄目主講“中醫不是慢郎中”節目。主要研究方嚮為:腦血管病的多血管病變的中西醫治療,眩暈,神經係統變性病。曾承擔“中藥新藥臨床評價研究技術平颱”、“參麥注射液對分水嶺梗死的內環境的調節及瘀毒的抑製作用”等重大科研項目的研究。

目錄

第1章
寒為百病之源,揪因幫你從源頭避寒
《傷寒雜病論》課堂:寒為百邪之首,內因外患皆可促寒“行凶” /2
“飲食不節”是導緻內寒的首要因素 /3
衣著不夠保暖,寒邪易侵身 /6
環境不夠溫暖,寒邪傷你沒商量 /9
細節不夠關注,受寒悄無聲息 /12
壞情緒也是緻寒上身的邪惡分子 /15
運動不足,也會導緻體內“一片寒涼” /17
女人最容易受寒的幾個非常時期要牢記 /19
濫用苦寒藥,也易使身體“生”寒 /22
第2章
你正在遭受“寒病”的睏擾嗎?
《傷寒雜病論》課堂:六經辨證,讓所有寒象無處遁形 /26
“察顔觀色”可看齣寒邪侵擾的端倪 /28
舌象透露齣來的寒象 /30
骨關節疾病,都有“寒邪”在作怪 /33
那些愛“上火”的人,也在受著寒邪侵擾的罪 /34
明明沒吃很多卻很胖,可能是寒邪惹的禍 /38
冷嗎?感覺冷就有可能是寒證 /39
男女不孕不育,也跟寒邪有關 /42
腎虛,寒邪查一查,能找齣病因 /44
可以從很多疾病中找到“寒”的蛛絲馬跡 /46
第3章
衰老能夠通過“祛寒”來挽救
《傷寒雜病論》課堂:“道法自然”,祛邪扶正葆青春 /50
底氣不足,“飴糖人參湯”可救場 /52
人老眼疾多,“甘草菊杞湯”可恢復大眼神彩 /55
人老發枯落,“生薑牡蠣湯”可溫補生發 /57
皺紋,“芪術薑棗湯”+“乾浴”撫平歲月的痕跡 /60
腿腳不靈便,“當歸生薑羊肉湯”暖身更靈活 /63
覺少瞭說明你老瞭,“牛奶薑豉湯”暖身能助眠 /65
夜尿多,“肉桂烏雞粥”暖腎睡得安 /68
人老耳聾,“山藥聰耳湯”是“還聰湯” /71
第4章
“形寒體弱”顯“可憐”,暖養讓人更有精氣神
《傷寒雜病論》課堂:寒邪纏身傷陽氣,人難有活力 /76
懶言少語,“參薑豬肚湯”可祛寒添活力 /78
太怕冷,“參棗羊肉湯”益氣養血美容顔 /81
身體單薄,“生薑白術牛肉湯”暖身讓人更豐腴 /84
凍瘡,“薑湯”內服外用可防治 /87
手腳冰涼,“搓”+“泡”能讓人如圍“火爐” /89
遇寒麵蒼白,“枸杞山藥糊”還你好顔色 /92
第5章
人暖更漂亮,祛寒暖身讓女人成“花中之魁”
《傷寒雜病論》課堂:“百病之始生也,必先於皮毛”,祛寒可美容 /96
“參術湯”暖身除暗黃,讓美麗全麵升級 /97
“麻黃兩仁湯”祛寒調血脈,讓肌膚潤白如玉 /100
皮膚乾燥,“豬棗蜜”內服外用,最養肌膚 /103
“加味茯苓茶”暖身祛斑,讓大美無敵 /106
“阿膠芝麻糖”補身除寒,有效駐顔美膚 /108
瘀血緻婦女不美麗,“紅藍花酒”可除瘀靚容顔 /110
第6章
強壯脾和腎,祛寒暖身首要任務
《傷寒雜病論》課堂:強壯“先”“後”天,暖養纔能有效進行 /114
“苓術狗肉湯”溫腎壯陽,對抗腎陽虛證 /116
“薑附大骨湯”益腎助陽,解腰痛 /118
“參黃粥”健脾益腎,陽氣足則身體安 /122
“薯芋餅”益中暖身,常吃增添身體“正能量” /124
身體寒濕重,用蜀椒溫中除寒一身輕 /127
火力不足,“豬腎煨附子”補腎益陽火力旺 /130
第7章
《傷寒雜病論》中秘藏買得到的“偏方”
幫你祛寒防治常見病
《傷寒雜病論》課堂:“治病求本”,調和陰陽身暖病自愈 /134
蔥白祛風寒,是感冒“神藥” /135
寒襲頭痛,“麻黃細辛湯”可防可治 /138
陰寒凝滯緻胸痛,“薤白橘皮湯”溫通胸陽可止痛 /140
寒緻胃痛,“暖胃益氣粥”可暖胃止痛 /142
胃寒吐嘔,試試“椒橘豬肚湯”可防治 /144
寒瀉(寒痢)用“懷山薤薑粥”來幫忙,可媲美“瀉利停” /147
“桂枝蔥白粥”解錶祛寒,治冷咳 /149
風濕性關節炎,“桂附保健湯”最有效 /152
腎炎,用黃芪養生可提高生命質量 /155
寒濕型蕁麻疹,“麻術粥”可防治 /157
痛經用“艾葉蛋”可除寒解疼痛 /159
貧血,“仲景四物湯”為血液“貧睏戶”脫貧 /163
“柴鬍止帶湯”除寒理氣,治一切寒性帶下病 /166
陽痿,吳茱萸內服外用增強男子氣概 /169
濕瘡(寒濕腳氣),蜀椒外用可治愈 /172
第8章
經穴除寒,最經濟實用
《傷寒雜病論》課堂:六經辨證提示刺激六經經穴能除寒扶正 /176
灸百會,激發人體的陽氣 /177
擦熱督脈,給身體“充電”暖身 /179
灸灸五髒背俞穴,提升五髒之氣好暖身 /182
導引固腎陽(焐腎),讓身體如沐陽光 /185
循經推推“三陽經”,可燃起一身暖意 /187
用好腹部穴位,溫煦髒腑身安康 /192
附錄:仲景祛寒中藥一覽錶 /195

《一念花開,四季安然》 引言 生命是一場漫長而溫柔的修行,而健康,則是這場修行中最寶貴的資糧。在這個瞬息萬變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外界的喧囂裹挾,忽略瞭內心深處的呼喚,忘記瞭與身體和諧共處之道。《一念花開,四季安然》並非一本傳統的養生指南,它更像是一場與自己的對話,一次對生命本源的迴歸。本書旨在帶領讀者穿越紛繁錶象,觸及身心深處的寜靜,領悟“一念”的強大力量,從而實現“花開”的喜悅,擁抱“四季安然”的自在人生。 第一篇:覺醒——傾聽身體的低語 許多時候,我們之所以感到疲憊、焦慮,甚至疾病纏身,並非因為我們做錯瞭什麼,而是因為我們停止瞭傾聽。身體,這個我們最熟悉的居所,卻常常被我們遺忘。它用各種信號提醒我們注意,但我們卻因為忙碌、因為麻木,而選擇性地忽視。 第一章:身體的語言 我們對身體的感知,往往停留在錶層。頭痛、失眠、消化不良,這些隻是冰山一角。本書將帶領讀者認識身體更深層次的語言,比如情緒的具象化錶現(例如,長期的壓抑可能導緻肩膀僵硬,焦慮可能引發胃部不適),以及環境因素對身體細微的長期影響。我們將學習如何辨彆那些被我們誤解的信號,例如,午後犯睏並非一定是缺覺,它可能是身體在告訴你,你的午餐結構需要調整,或者你的工作節奏過於緊綳。我們將深入探索身體的內在智慧,理解那些細微的不適,往往是身體發齣“我需要你關注”的信號。 第二章:情緒的漣漪 情緒,是連接我們內心世界與身體最直接的橋梁。負麵情緒如怨恨、恐懼、悲傷,長期積壓,會化為身體的病痛。本書並非倡導一味壓抑或放縱情緒,而是教導讀者如何與情緒共處,如何理解情緒背後的深層需求,並找到健康的情緒疏導方式。我們將學習識彆那些“習慣性”的情緒反應,分析它們産生的根源,並探索一些溫和且有效的方式來化解它們,比如通過正念練習,觀察情緒的來去,而不被其裹挾。我們也會探討積極情緒的培養,以及它們如何滋養我們的身體,讓生命散發齣勃勃生機。 第三章:感官的覺醒 我們的感官,是我們與世界互動的窗口,也是我們感受生命美好的媒介。然而,在快節奏的生活中,我們的感官往往變得遲鈍。本書鼓勵讀者重新喚醒沉睡的感官,通過細緻地品味食物、用心聆聽自然之聲、欣賞生活中被忽略的美好,來豐富我們的生命體驗,從而間接滋養身心。我們將學習如何放慢腳步,用“慢食”的方式去感受食物的 textures 和 flavors,如何閉上眼睛,去傾聽風的聲音、雨滴的鏇律,如何用心去觀察一朵花的綻放,一片葉的飄落。這種對感官的細膩關注,能夠幫助我們從浮躁中抽離,迴歸當下。 第二篇:轉化——“一念”的力量 “一念”,並非簡單的思緒,而是我們內心深處的信念、認知和意圖。一念可以改變我們看待世界的方式,進而影響我們的情緒、行為,乃至身體的健康。《一念花開,四季安然》的核心,便是探索“一念”如何成為我們轉化的強大工具。 第四章:信念的重塑 我們許多的限製,源於根深蒂固的負麵信念,例如“我總是生病”、“我無法改變現狀”等。本書將帶領讀者識彆並挑戰這些限製性信念,通過積極的自我對話和行為實踐,逐步重塑積極、賦能的信念係統。我們將學習如何運用肯定句,但更重要的是,我們將探索如何通過實際行動來印證新的信念,讓它們真正紮根於心。例如,如果你認為自己“不擅長運動”,我們可以從每天散步五分鍾開始,用實際的微小成功來瓦解舊的信念。 五章:認知的升級 認知,決定瞭我們如何理解和迴應外部世界。不良的認知模式,如災難化思維、非黑即白等,是造成焦慮和壓力的重要原因。本書將介紹一些簡單有效的認知調整方法,幫助讀者培養更具彈性和積極的思維模式。我們將學習區分“事實”與“解讀”,以及如何練習“認知重評”,即用更客觀、更積極的角度去解讀同一件事情。例如,麵對工作中的失誤,與其認定“我完蛋瞭”,不如將其看作“一次學習的機會”。 第六章:意念的引導 意念,是驅動我們行動的內在力量。積極而清晰的意念,能夠引導我們做齣符閤健康和幸福的選擇。本書將探討如何明確自己的健康目標,並運用意念的力量去實現它們,而不僅僅是依靠意誌力。我們將學習“可視化”的技巧,將理想的健康狀態在心中清晰呈現,並用積極的語言鼓勵自己朝著這個方嚮前進。這並非神秘主義,而是通過大腦的神經可塑性,引導身心朝著我們期望的方嚮發展。 第三篇:綻放——“花開”的喜悅 當我們的身心開始轉化,“花開”的喜悅便會在生命中自然綻放。這份喜悅,並非外在的狂歡,而是內在的平和、滿足和充實。 第七章:生命的節奏 自然界有四季的輪替,人體同樣有其內在的生理節奏。本書將引導讀者去觀察和順應身體的自然節律,例如,順應日齣而作、日落而息,根據季節調整飲食和作息,從而達到身心的和諧。我們將學習如何理解“春生、夏長、鞦收、鼕藏”的養生智慧,並將其融入日常生活,讓生命之花在最適閤的時節綻放。例如,在春天,我們可以增加一些舒緩的運動,為身體注入活力;在鞦天,則可以適當進補,為身體儲備能量。 第八章:內在的滋養 真正的豐盈,源於內在的滋養。本書將介紹一些簡單而有效的方法,幫助讀者在日常生活中不斷滋養自己的心靈,例如,通過冥想、靜觀、感恩等練習,培養內心的平靜和喜悅。我們將探索一些適閤不同人群的冥想方法,從基礎的呼吸練習到更深入的身體掃描,讓讀者找到適閤自己的寜靜之道。感恩的練習,則是將目光從“缺失”轉嚮“擁有”,從而提升幸福感。 第九章:關係的和諧 人是社會性的生物,和諧的人際關係是身心健康的重要基石。本書將探討如何運用“一念”的力量,去化解人際衝突,建立更健康、更積極的社交模式,從而讓生命之花在愛的互動中更加絢爛。我們將學習如何傾聽,如何錶達,如何在關係中設定健康的界限。當我們能夠用更平和、更理解的態度去麵對他人時,我們的內心也會更加安寜。 第四篇:安然——“四季”的自在 “四季安然”,是生命理想的狀態——在任何境遇下,都能保持內心的平和與從容,都能感受到生命的內在力量。 第十章:從容的智慧 生活中的起伏在所難免。本書將提供一些應對挑戰、化解睏境的實用智慧,幫助讀者在逆境中保持堅韌,在順境中保持謙遜。我們將學習如何運用“正念”的理念,將注意力帶迴當下,專注於能夠掌控的事物,而不是被無法改變的過去或不確定的未來所睏擾。我們將探討“臣服”的真正含義,並非消極認命,而是接受現實,並在接納的基礎上做齣積極的調整。 第十一章:生命的韌性 健康並非一蹴而就,而是一個持續滋養和修復的過程。本書將強調培養生命韌性的重要性,讓讀者在麵對生活中的壓力和挑戰時,能夠更快地恢復,並從中獲得成長。我們將學習如何建立一個支持係統,無論是傢人、朋友,還是社群,都能為我們的身心健康提供堅實的後盾。同時,我們也需要培養自我療愈的能力,通過各種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身體和心靈不斷獲得修復和更新。 第十二章:自在的風景 當“一念”花開,“四季”自然安然。本書的結尾,將迴歸到生命的本真,鼓勵讀者在紛繁的世界中,找到屬於自己的那份寜靜與自在。這份自在,不是逃避,而是融入;不是無為,而是恰到好處。它是一種對生命本質的深刻理解,一種對自我價值的堅定認同,一種與萬物和諧共處的生命姿態。我們將認識到,真正的健康,是身心靈的全麵和諧,是一種能夠讓我們在生命旅途中,始終保持微笑、充滿力量的狀態。 結語 《一念花開,四季安然》是一本關於生命覺醒、自我轉化和內在成長的書。它不提供速成的秘方,而是邀請你踏上一段深刻而美好的旅程,去發現生命中最寶貴的財富——那個能夠與萬物和諧共處、充滿智慧與愛的自己。願這本書能成為你生命中一盞溫暖的燈,照亮你前行的道路,讓你在每一個“一念”之間,都感受到生命“花開”的喜悅,並在“四季”的流轉中,安然自在。

用戶評價

評分

(評價四) 這本書的價值,在於它提供瞭一個全新的視角來審視我們與身體的關係。在信息爆炸的時代,我們常常被各種養生“潮流”所裹挾,一會兒是生酮飲食,一會兒又是代餐減肥,讓人眼花繚亂,無所適從。這本書卻迴歸瞭最本源的智慧,它告訴我們,真正的健康,源於對身體最基本的尊重和善待。作者在文中花瞭很大篇幅來探討“睡眠”的重要性,並給齣瞭非常實用的改善睡眠質量的方法,比如睡前避免使用電子産品、營造安靜舒適的睡眠環境、以及晚餐不宜過飽等。我以前一直認為自己隻是“有點失眠”,讀瞭這本書纔意識到,糟糕的睡眠對我身體的負麵影響是多麼巨大。我嘗試著調整瞭我的睡前習慣,並且效果齣乎意料的好。不僅僅是睡眠,書中關於“動靜結閤”的觀點也讓我受益匪淺。它強調瞭適度的運動能夠促進血液循環,增強身體機能,但同時也指齣,過度勞纍反而會損傷身體。這種辯證的觀點,讓我學會瞭如何在工作和生活中找到一個平衡點,既能保持身體的活力,又不至於讓身體透支。這本書的語言風格非常溫和,沒有絲毫的強迫性,它隻是靜靜地引導你,讓你自己去發現,去感受,去做齣改變。

評分

(評價二) 坦白說,起初是被書名吸引,以為會是一本關於如何對抗嚴寒、驅散體內“寒氣”的實用手冊。然而,深入閱讀後,我發現它所探討的“寒”並非僅僅指物理上的低溫,更包含瞭我們日常生活中可能積纍的各種“負能量”——比如長期熬夜帶來的疲憊、不健康的飲食習慣導緻的腸胃不適、以及精神壓力造成的焦慮與倦怠。這本書的獨特之處在於,它將這些看似分散的健康問題,巧妙地串聯起來,用一個宏大的視角去審視“養生”的本質。它強調的“一身輕”,是一種由內而外的輕鬆自在,是身體無負擔、心靈無壓力的狀態。作者在書中引用瞭大量古籍中的養生智慧,並結閤現代人的生活方式,給齣瞭切實可行的建議。我印象深刻的是關於“情緒養生”的部分,書中提到,很多身體的不適,其實都源於負麵情緒的堆積。如何通過調整心態、學會釋懷來達到“身輕”,這讓我耳目一新。我嘗試著將書中提到的幾個情緒調節方法運用到日常生活中,比如通過幾次深呼吸來緩解工作中的壓力,或者在感到煩躁時,主動轉移注意力去欣賞身邊的小美好。這種內在的調整,帶來的感受比任何食補藥膳都要來得直接和深刻。這本書不僅僅是一本關於身體健康的指南,更是一本關於如何活得更舒展、更自在的心靈地圖。

評分

(評價一) 讀完這本書,我最大的感受是,原來健康的生活方式並非遙不可及,也無需多麼復雜的理論支撐。它就像一位循循善誘的長者,用樸實無華的語言,娓娓道來那些我們早已耳熟能詳卻常常忽略的生活智慧。書裏沒有那些讓人望而生畏的醫學術語,更多的是對日常飲食、起居作息的細緻描繪,以及如何通過調整這些最基本的生活習慣來達到身心平衡。我尤其喜歡其中關於“順應四時”的章節,詳細闡述瞭不同季節裏,身體會有怎樣的變化,我們又該如何通過飲食和起居來順應這些變化,從而達到“養生”的目的。這不僅僅是理論上的指導,更是一種生活態度的引領。它教會我,健康並非是與疾病的鬥爭,而是一種與身體和自然的和諧相處。讀完之後,我開始更留意自己的身體信號,嘗試著調整一日三餐,早睡早起,並且在天氣變化時,會更有意識地進行一些簡單的調養。這種潛移默化的改變,讓我感覺身體變得更加輕盈,精神也更加充沛。這本書並非是讓你立刻變成養生達人,而是為你打開瞭一扇門,讓你開始重新審視自己的生活,發現那些簡單卻有效的健康秘訣。它像一股清流,滌蕩瞭心頭那些關於健康的焦慮,讓我重新找迴瞭對生活的主動權。

評分

(評價三) 這是一本讓我感覺非常“接地氣”的書。它沒有高高在上的說教,也沒有復雜的理論推導,而是用一種鄰傢大姐般的親切感,分享瞭許多實實在在的生活經驗。我特彆喜歡書中關於“飲食有節”的討論,它並非是讓你忌口一切美味,而是教你如何辨彆食物的屬性,如何選擇適閤自己的食物,以及如何掌握進食的時機和分量。書裏提到的“食不過飽,飲不過量”這些簡單的道理,在快節奏的現代生活中,卻常常被我們忽略。我以前總覺得,多吃點纔能補充營養,現在纔明白,過多的攝入反而會給身體帶來負擔。書中的一些小貼士,比如飯前喝一杯溫水、細嚼慢咽、晚上七點後盡量不吃大餐等,都非常容易實踐,並且我已經開始在生活中嘗試。更重要的是,它讓我意識到,養生並非是成年人的專屬,而是從生活的點滴細節中,一點一滴積纍起來的。孩子放學迴傢,我會更注意為他準備營養均衡的餐食;父母年邁,我也會更留意他們的起居飲食,並與他們分享書中一些簡單的養生方法。這本書讓我感受到,健康是一種能力,一種可以被培養的能力,而它恰恰源於那些最樸素的生活習慣。

評分

(評價五) 在我看來,這本書更像是一位經驗豐富的“生活導航員”,它不是直接告訴你目的地在哪裏,而是為你規劃齣瞭一條最適閤你的航綫,讓你在人生的旅途中,能夠更平穩、更舒適地前行。我尤其欣賞書中關於“順應自然”的理念。它提醒我們,人類是大自然的一部分,我們的身體和生命活動,都應該遵循自然的規律。在讀到關於“節氣養生”的部分時,我纔真正理解瞭,為什麼在某些特定時期,我們會感覺到身體有些不適,而書中提供的對應調養方法,也恰好能夠幫助我們度過這段時期。比如,在進入鞦鼕季節時,書中會提示我們注意滋補,多食用一些溫熱的食物,並適當增加一些戶外活動,來增強身體的抵抗力。這種前瞻性的指導,讓我能夠提前做好準備,而不是等到身體齣現問題時,再去被動地應對。此外,書中還探討瞭“五行”與身體健康之間的關係,雖然篇幅不多,但卻為我打開瞭一個新的認知維度。它讓我明白,身體的各個髒器並非是孤立存在的,而是相互聯係、相互影響的。這種整體性的健康觀,讓我對自己的身體有瞭更深層次的理解。總而言之,這本書沒有提供什麼驚世駭俗的養生秘訣,但它所傳遞的,是一種返璞歸真的生活智慧,一種溫和而持久的健康力量。

評分

這幾天變天瞭,冷得難受。穿得比彆人都多,還是冷。我媽說我體質不好,買本養生書看看。貌似這個比較適閤我。

評分

剛剛收到,還沒看呢,看過後再來評價!

評分

評分

評分

很不錯的一本書

評分

這幾天變天瞭,冷得難受。穿得比彆人都多,還是冷。我媽說我體質不好,買本養生書看看。貌似這個比較適閤我。

評分

值得一看

評分

剛剛收到,還沒看呢,看過後再來評價!

評分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