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推荐
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与零壹融资租赁研究中心在《中国融资租赁行业2014年度报告》的基础上,继续推出了《中国融资租赁行业2015年度报告》。重点阐述了2014年的整个行业发展和变化,行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的发展及变化,以及对2014年行业热点问题的分析解读。
内容简介
《中国融资租赁行业2015年度报告》是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与零壹融资租赁研究中心继续2014年度报告后推出的又一年度报告,总结和回顾了2014年行业各方面变化,对行业面临的各种外部环境及新兴探索进行展望,解读及分析行业当下面临的难点及热点问题——法律问题“营改增”税收问题、资产交易问题、跨境融资问题等,并通过行业领先公司案例呈现当前多样化的创新和探索。
作者简介
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China Financial Leasing 30 Forum, CFL30),于2011年12月5日在北京成立。论坛由来自内资、外资、金融三大板块融资租赁公司的专业高级管理人士组成,旨在超脱于现有的行业格局,搭建一个行业交流和研究平台,开展有关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重大问题的深入研究,积极探索有中国特色的融资租赁发展路径,并组织进行业界高层的广泛交流,邀请政策和学术界精英广泛参与,整合国际、国内和学界、业界资源,促进不同监管下的融资租赁板块协调,凝聚共识。同时,牵头组织行业外部高层沟通,推动融资租赁环境建设和政策完善,塑造良好的行业形象,建立健康的行业规则。论坛由李思明、丛林联合召集,李思明、丛林、刘小勇、万钧、王佳林、高克勤共同发起,《一财经日报》联合发起。成立至今,论坛已成功举办多次行业研讨和交流活动,话题主要围绕行业热点,与学术研究员所专家学者、设计相关行业(会计、法律、税收、债券、评级等等)的专业人士一起交流信息,同时邀请主管部门及监管机构参与讨论。
零壹融资租赁研究中心,是零壹公司旗下新锐研究机构,专注于融资租赁前沿研究。零壹公司是专业的互联网金融和资产金融服务机构,旗下拥有零壹研究院、零壹财经及互联网理财用户服务平台爱有财等业务版块。零壹研究院以数据和案例为基础,进行前沿理论和实务研究,已出版十余种专业书籍,包括:《互联网金融:框架与实践》《中国P2P借贷服务行业白皮书》系列、《中国众筹服务行业白皮书》系列、《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年度报告》系列、《互联网理财资产供给》等。零壹研究院数据中心已建成国内P2P借贷、众筹融资等互联网金融细分领域行业数据库,形成了可动态量化分析的数据产品。零壹财经(01caijing.com)是国内一家专注于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垂直媒体。爱有财(iyoucai.com)为互联网理财用户提供社交化、智能化的决策服务。
目录
CONTENST 目录
第1章行业概况
1.12014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概况
1.1.1行业规模持续高速增长
1.1.2三类公司发展不平衡,新进公司增长乏力
1.1.3行业政策环境进一步完善
1.1.4各路资本争相涌入
1.1.5北、上、广、天津领跑
1.1.6助力航空、装备制造业、农业等领域产业结构调整
1.2不同类别融资租赁公司的发展现状
1.2.1金融租赁公司发展现状
1.2.2内资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现状
1.2.3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发展现状
1.3商务部2014年中国融资租赁业发展报告
1.3.1行业规模分析
1.3.2行业结构分析
1.3.3行业经营状况分析
1.3.4行业风险分析
1.4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存在的问题
1.4.1税收问题
1.4.2租赁物登记问题
1.4.3监管面临的问题
1.4.4融资渠道单一
1.4.5业务模式单一,亟须专业化转型
1.4.6行业人才缺乏
1.4.7新版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的冲击
1.5国际融资租赁行业发展概况
1.5.1世界租赁发展概述
1.5.2世界租赁市场主体发展概况:北美洲、欧洲、亚洲
1.5.3其他区域发展概况:南美洲、非洲、澳大利亚/新西兰
1.5.4各国租赁渗透率
第2章法律
2.12014年中国融资租赁法律环境的主要变化
2.2融资租赁案件的发生与审理情况
2.2.1融资租赁案件历年的发生与审理情况
2.2.22014年可检索融资租赁民事裁判文书审理情况分析
2.32014年融资租赁案件争议焦点及法律适用
2.3.1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认定
2.3.2融资租赁合同的效力
2.3.3承租人逾期支付租金
2.3.4融资租赁合同解约的情况
2.3.5因租赁物引起的纠纷
2.3.6融资租赁合同中的担保问题
2.3.7从上海地区400多个仲裁案件中总结融资租赁公司的共性问题
2.4融资租赁司法解释评析
2.4.1融资租赁立法状况
2.4.2司法解释的制定背景
2.4.3司法解释的先进之处
2.4.4司法解释的保守或不合理之处
2.4.5司法解释不完善的原因及待完善之处
2.52014年融资租赁纠纷典型案例解析
2.5.1案例一:外资租赁公司是否能以不动产作为租赁物进行融资租赁交易
2.5.2案例二:租赁物无法特定化时的融资租赁法律关系认定
2.5.3案例三:租赁物不明确导致融资租赁法律关系被否定
2.5.4案例四:不动产融资租赁合同中租赁物未过户是否影响融资租赁合同的效力及对融资租赁法律关系的认定
2.5.5案例五:承租人擅自处分租赁物侵害出租人权益的案例
2.5.6案例六:“善意取得”辨伪典型案例
2.5.7案例七:出租人的物权和债权在同一诉讼程序中如何得到实现
2.5.8案例八:物债择一的诉讼困局——兼议行使取回权是否需要评估租赁物价值
2.5.9案例九:强制执行公证制度在融资租赁交易中的实际运用情况
2.5.10案例十:融资租赁合同担保问题
2.6融资租赁物登记问题发展现状
2.6.1我国融资租赁物权登记现状及问题
2.6.2各方对推动融资租赁物权登记所作的尝试
2.7“互联网+融资租赁”的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2.7.1“互联网+融资租赁”业务模式
2.7.2“互联网+融资租赁”的法律问题
2.8业界建言融资租赁法律政策
第3章监管与政策
3.12014年融资租赁监管政策主要变化
3.2三类融资租赁公司监管概述
3.3不同地区融资租赁政策对比
3.3.1区域规划政策
3.3.2业务领域政策
3.3.3财税补贴政策
3.3.4保税区政策
3.3.5人才引进政策
3.3.6法律环境
3.3.7行业组织
3.3.8跨境融资政策
3.3.9其他地区实行的融资租赁政策
3.3.10天津、上海、深圳的竞赛
3.4业界建言融资租赁监管政策
第4章税收——“营改增”进展及面临的问题
4.1融资租赁“营改增”最新政策介绍
4.1.1增值额的确认原理
4.1.2即征即退原理
4.1.3会计处理原理
4.2直租业务会计处理案例分析
4.3回租业务会计处理案例分析
4.4增值税纳税申报表
4.5各地区融资租赁“营改增”政策实施细则
4.5.1福建省相关规定
4.5.2山东省相关规定
4.5.3上海市相关规定
4.6融资租赁“营改增”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
4.7业界建言融资租赁税收政策
第5章会计——国际租赁会计准则最新进展
5.12014年国际租赁会计准则(征求意见稿)的最新进展
5.1.1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的最新动态
5.1.2关于ED2租赁定义的反馈意见
5.1.3新准则下的会计处理
5.2国际租赁会计准则修订对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可能产生的影响
5.3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应如何应对国际租赁会计准则的修订
第6章融资租赁资产二级市场的发展
6.1融资租赁资产二级市场发展概貌
6.22014年重大融资租赁资产交易案例及模式介绍
6.2.1传统渠道:资产证券化、资产支持票据、信托等
6.2.2借道互联网金融
6.3融资租赁P2P交易模式
6.3.1融资租赁P2P交易平台基本介绍
6.3.2交易模式介绍
6.3.3资金流转方式介绍
6.3.4融资租赁资产P2P交易数据
6.3.5典型融资租赁P2P平台对比
第7章融资租赁跨境融资
7.1跨境融资的主要方式及相关案例——以前海合作区及上海自贸区为例
7.1.1前海与上海自贸区
7.1.2跨境人民币贷款模式
7.2重点领域跨境融资政策及典型案例第8章理事案例
8.1渤海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8.2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8.3海通恒信国际租赁有限公司
8.4民生金融租赁股份有限公司
8.5农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
8.6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8.7浙江汇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
8.8中建投租赁有限责任公司
附录
附录1:2014年中国融资租赁行业大事记
附录2:中国融资租赁三十人论坛理事访谈录
丛林:金融租赁:实体经济的源头活水
李思明:农机、新能源和PPP将带给融资租赁新机会
刘卫东:融资租赁跑马圈地时代已终结
刘小勇:中国租赁业步入国际化发展快车道
万钧:P2P有望成融资租赁业主要金主
俞雄伟:租赁业应有产业转型思维和互联网思维
周巍:全球经济下的自贸区与中国租赁业发展
附录3:金融租赁公司名录
附录4:内资试点融资租赁公司名录
附录5:外资融资租赁公司名录
附录6:中国融资租赁法律政策目录
附录7:中国融资租赁监管政策目录
附录8:中国融资租赁税收政策目录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跨越边界的金融脉络:全球供应链金融与中小企业发展新机遇 本书聚焦于全球视野下,供应链金融(Supply Chain Finance, SCF)的最新发展趋势、核心技术应用及其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SMEs)融资环境产生的深远影响。 它并非对特定年度国内特定行业的报告,而是深入剖析了驱动国际金融工具创新的关键动力,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贸易流程和信息流,重塑企业的资金周转效率和风险管理格局。 第一部分:全球供应链金融的理论基石与生态重塑 本部分首先构建了全球供应链金融的理论框架,将其定位为连接宏观经济稳定与微观企业活力的桥梁。我们详尽考察了 SCF 演进的历史脉络,从传统的应收账款保理(Factoring)和卖方信用(Seller Financing),发展到如今以技术驱动的数字化、嵌入式金融模式。 核心概念辨析: 深入区分了动态折扣(Dynamic Discounting)、反向保理(Reverse Factoring/Approved Payables)与应收账款融资(Accounts Receivable Financing)的内在机制、风险特征与适用场景。 价值链的重构: 分析了大型核心企业(Anchor Firms)在供应链金融生态中扮演的“信任中介”角色,以及如何利用其信用优势,向下游的中小供应商传导低成本资金。探讨了这种结构对整个供应链韧性和抗风险能力的影响。 监管环境的适应性: 比较了欧盟(如 MiFID II 的影响)、北美(UCC 改革与融资登记)以及亚洲新兴市场(如新加坡的金融科技监管沙盒)在规范和鼓励 SCF 创新方面的政策差异,揭示了不同司法管辖区对资产证券化、信息披露和消费者保护的侧重点。 第二部分:技术赋能:区块链、物联网与数据驱动的信任构建 本书将大量篇幅用于探讨支撑现代供应链金融高效运作的底层技术。我们认为,数据成为新的核心资产,而技术则是解锁这些资产价值的关键。 区块链在防欺诈中的应用: 详细阐述了分布式账本技术(DLT)如何解决传统贸易融资中的“双重融资”(Double Financing)难题。通过构建不可篡改的交易记录和智能合约(Smart Contracts),确保资产的唯一性和可信度。本书分析了特定试点项目中,DLT 如何简化跨国贸易的单证流转,并降低银行的尽职调查成本。 物联网(IoT)与资产可见性: 探讨了如何通过在运输工具、仓储设施乃至高价值货物中部署 IoT 传感器,实时监测货物流动、温度、湿度等关键参数。这种“资产在途”的实时可见性,极大地增强了抵押品的质量,使融资机构能够更精确地评估风险敞口。 人工智能(AI)与信用评分: 分析了大数据分析和机器学习模型如何超越传统的财务报表分析,利用交易频率、付款历史、客户评价、甚至社交媒体数据等“替代数据”(Alternative Data)来构建更精细化的中小企业信用画像,从而实现更快速、更普惠的信贷审批。 第三部分:全球中小企业融资困境与供应链金融的普惠性潜力 本书的核心论点之一是,供应链金融是解决全球SMEs普遍面临的“融资鸿沟”(Financing Gap)的有效工具之一,但其应用并非没有挑战。 融资障碍的全球共性: 系统梳理了中小企业在全球范围内融资难、融资贵的主要结构性原因,包括缺乏合格的抵押品、信息不对称、高昂的交易成本以及过度依赖传统银行间接融资渠道。 嵌入式金融的兴起: 重点分析了电商平台、ERP 服务商和行业垂直SaaS(软件即服务)公司如何将金融服务“嵌入”到日常的业务流程中。这种模式极大地降低了中小企业获取资金的摩擦成本,使其能够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金额”获得运营资本。 风险管理与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 讨论了供应链金融如何与环境、社会和治理(ESG)标准挂钩。例如,通过绿色供应链融资,激励供应商采用更环保的生产方式;或者通过确保供应链的稳定,间接促进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中的“体面工作和经济增长”。 第四部分:未来展望与战略部署 最后,本书展望了未来五年全球供应链金融的发展方向,并为企业和金融机构提供了战略性建议。 金融基础设施的标准化: 探讨了推动全球贸易数据和文件格式标准化的重要性,以及国际组织在促进跨国界供应链融资互操作性方面的努力。 人才与技能的重塑: 指出未来供应链金融的从业者需要具备跨学科能力,不仅精通金融风控,还需理解数据科学、法律合规和复杂物流管理。 对冲与波动性管理: 面对日益不确定的全球地缘政治和宏观经济环境,分析了供应链金融工具在管理汇率风险和原材料价格波动方面的潜力,以及如何通过结构化设计来增强供应链的弹性。 本书适合对象: 银行与金融机构的贸易金融部门负责人、大型企业采购与财务部门高管、供应链管理专业人士、金融科技领域的创新者、关注全球贸易和中小企业发展的经济学者与政策制定者。它提供的是一个宏大、前沿且技术驱动的视角,解析全球贸易的资金血脉是如何流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