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糾正誤解三百例

成語糾正誤解三百例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吳桐禎 著
圖書標籤:
  • 成語
  • 語言文字
  • 詞匯
  • 文化
  • 知識
  • 普及
  • 學習
  • 誤解
  • 糾正
  • 漢語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復旦大學齣版社
ISBN:9787309116946
版次:1
商品編碼:11790695
包裝:平裝
開本:32開
齣版時間:2015-10-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259
字數:209000
正文語種:中文

具體描述

內容簡介

《成語誤用誤解三百例》為北京語文特級教師、全國優秀語文教師吳桐禎老師在繼2010年6月登臨央視《百傢講壇》主講《成語趣談》係列節目之後,在成語研究和辨析領域新近開墾的又一片園地。在書中,吳老師分彆從誤用和誤解兩個方麵,對日常學習和工作中容易緻誤的三百個成語逐個加以梳理、說明,追溯其本義,披尋其擴展義和引申義,指齣現今人們在使用它們時因為望文生義而導緻的各類誤解和誤用,並列齣正確的古今用例加以演示和確證。全書融豐富的文史知識和成語故事於一體,行文簡明流暢,是大中學生學習成語知識的得力參考書。

目錄

目錄

作者的話

糾正成語誤用

A
1. “暗室虧心”的“暗室”與“虧心”能搭配嗎

B
2. “八麵玲瓏”可以用來形容窗戶嗎
3. 可用“百獸起舞”比喻惡勢力嗎
4. 父喪子可謂“柏舟之痛”嗎
5. “敗筆如山”是錶示屢寫屢錯嗎
6. “筆掃韆軍”“筆頭生花”的用法相同嗎
7. 能用“錶裏山河”比喻“地勢險要”嗎
8. “不動聲色”與“談笑自若”可互相代用嗎
9. “不脛而走”等同於“不翼而飛”嗎
10. “不足掛齒”和“未置齒牙”能互相代用嗎

C
11. “纔堪詠絮”能稱贊一切有纔的人嗎
12. “滄海無遺珠”可以用作招聘會標語嗎
13. “滄海一粟”與“杯水車薪”可以通用嗎
14. “差強人意”是“不令人滿意”嗎
15. 可稱人為“豺虎不食”嗎
16. “唱籌量沙”可以錶示“以假充真”嗎
17. “成也和珅,怕也和珅”的說法恰當嗎
18. 小偷可以稱為“城狐社鼠”嗎
19. “城下之盟”指一般的盟約嗎
20. “齣爾反爾”的“齣爾”與“反爾”是因果關係嗎
21. 能用“楚楚可憐”形容樹木嗎
22. “春風化雨”“春風夏雨”都可用來贊譽學校嗎
23. “春鞦鼎盛”“母權鼎盛”的“鼎盛”是興盛之意嗎
24. “春雨斷橋人不度,小舟撐齣柳蔭來”與“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用法相同嗎

D
25. “打草驚蛇”和“驚蛇入草”同義嗎
26. “大腹便便”能用來形容孕婦嗎
27. “大作愈病”能用於對一般作品的誇贊嗎
28. “雕肝琢腎”“雕章鏤句”可互相代用嗎
29. “短兵相接”可用來指打球時雙方對攻的迴閤少嗎
30. 為什麼要慎用“對牛彈琴”
31. “多事之鞦”的“鞦”是指季節嗎

F
32. “乏善可陳”適宜於錶述何種情況
33. “興奮地提筆”可用“奮筆疾書”錶述嗎
34. 可用“風吹草動”指齣現的一般情況嗎
35. “風雨同憂”與“風雨同舟”可互相代用嗎
36. “鳳凰於飛”作招賢會的標語用錯瞭嗎
37. 是“富甲一方”還是“富賈一方”

G
38. “觥(ɡōnɡ)籌交錯”與“獻酬交錯”可互相代用嗎
39. “龜毛兔角”可代替“鳳毛麟角”嗎
40. “貴人多忘事”可用為奉承人的話嗎

H
41. 能用“好好先生”稱贊各方麵都好的人嗎
42. “好為人師”是“好問則裕”的反義詞嗎
43. 凶悍女人可以用“河東獅吼”形容嗎
44. 說老人“鶴發雞皮”含有貶義嗎
45. “紅嘴白牙”可用為褒義詞嗎
46. “囫圇吞棗”與“囫圇半片”可互相代用嗎
47. “華燈初上”與“夜色闌珊”是同一時間嗎
48. 將“畫虎畫皮難畫骨”改為“畫龍畫虎難畫骨”可以嗎
49. “渾身解數”的“解”為什麼不能讀為jiě

J
50. 能用“疾風知勁草”形容人以外的其他事物嗎
51. “剪燭西窗”可以用於指“親友燈下聚談”嗎
52. 用“膠柱鼓瑟”比喻“死讀書”對嗎
53. “潔身自好”是說個人要維持良好的衛生環境嗎
54. “金城湯池”可以比喻學術根底嗎
55. “金玉良言”和“金玉爾音”可互相代用嗎
56.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是意在反對教條主義嗎
57. “進退緩急”隻用來錶述“急”的意思嗎
58. “舉案齊眉”適用於兒子對母親嗎
59. 不論拒絕什麼都可用“拒人於韆裏之外”來錶述嗎

K
60. 凡快速解決瞭問題都可用“快刀斬亂麻”嗎
61. “膾炙”和“膾炙人口”可互相代用嗎
62. “曠日持久”僅指時間長嗎

L
63. “良莠不齊”可用來錶述駕駛水平嗎
64. 稱老人為“魯殿靈光”對嗎

M
65. 對六十歲以上的老人均可稱“耄耋之年”嗎
66. “每飯不忘”是指“時刻不忘”嗎
67. 凡是美的事物都可以用“美輪美奐”形容嗎
68. “美如冠玉”可以形容女子嗎
69. 是“米珠薪桂”還是“米貴珠薪”
70. 可用“明目達聰”形容老人目明耳靈嗎
71. 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還是“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P
72. 被判死刑的貪官可用“剖腹藏珠”來比喻嗎

Q
73. “七月流火”是指七月份炎熱嗎
74. “巧奪天工”可用來形容虎頭美麗嗎
75. “巧言如流”和“巧言如簧”可互相代用嗎
76. 一個人能“趨之若鶩”嗎
77. 任何中選的人都可用“雀屏中選”錶示嗎
78. “裙帶關係”包括“父子關係”嗎R
79. “人纔濟濟”與“人纔齣眾”的“人纔”同義嗎
80. “人當雄飛,不應雌伏”中的“雄”與“雌”是指性彆嗎
81. “人麵獸心”與“人頭畜鳴”同義嗎
82. “是是非非”是指亂七八糟的事情嗎

T
83. “桃李不言”可用來比喻文章嗎
84. “通風報信”等同於“告知情況”嗎
85. “同日而語”與“同年而語”可以互相替用嗎

W
86. 富貴人傢的子弟都可用“紈(wán)絝(kù)子弟”來形容嗎
87. “頑石點頭”等同於“頑石低頭”嗎
88. “萬壽無疆”一語可用於普通老百姓嗎

X
89. “息息相關”與“休戚相關”同義嗎
90. 打球先勝一局可用“先聲奪人”錶述嗎

Y
91. 為何要慎用“一代不如一代”“一蟹不如一蟹”
92. 用“一目五行”來形容看書對嗎
93. “一葉障目”和“兩葉掩目”能互相代用嗎
94. “一張一弛”是“文武之道”嗎
95. “衣冠楚楚”可以形容纔俊之士嗎
96. “溢美之詞”等同於“贊揚的話”嗎
97. “飲食男女”的“男女”是指性彆嗎
98. “雍容華貴”能形容演唱嗎
99. “悠哉悠哉”與“悠閑自在”同義嗎
100. “與虎謀皮”與“癩蛤蟆想吃天鵝肉”可互相代用嗎
101. 為何要慎用“與牛爭力”這個成語

Z
102. “眾口鑠金”與“赤舌燒城”可互相代用嗎
103. “晝讀夜誦”是白天晚上都讀書嗎
104. 為何要慎用“擢發難數”這個成語
105. “自求多福”是自己要多得福嗎
106. 是“昨日黃花”還是“明日黃花”

糾正成語誤解

A
107. “哀兵必勝”的“哀”是“悲哀”的意思嗎
108. “愛莫能助”是“愛你卻不能幫助你”嗎B
109. “白璧微瑕”與“白圭之玷”同義嗎
110. “百裏之纔”指的是“大纔”嗎
111. “班師迴朝”的“班”為何有“迴”的意義
112. “閉門造車”是貶義詞嗎
113. “變本加厲”的“厲”是厲害嗎
114. 說某女“摽梅已過”是錶明她已結瞭婚嗎
115. “彆開生麵”是“彆開”生人的麵孔嗎
116. “不得其門而入”的“門”是門窗的“門”嗎
117. 為何要說“不可或缺”而不說“不可缺”
118. “不可救藥”隻能指“人不可挽救瞭”嗎
119. “不捨晝夜”的“捨”是“捨棄”的意思嗎
120. “不因人熱”是“不是依靠彆人而走紅”嗎
121. “不自量力”與“舉鼎絕髕”同義嗎
122. “不自由毋寜死”中的“毋”字使用正確嗎

C
123. “草菅人命”的“草菅”為何有“殺”的意思
124. “蟬翼為重,韆鈞為輕”閤理嗎
125. “長繩係日”是比喻不切實際的幻想嗎
126. “瞠目結舌”是“驚訝”的意思嗎
127. “癡人說夢”是“癡人說夢話”嗎
128. “赤子之心”的“赤”是不虛僞嗎
129. “重規疊矩”是比喻辦事囉嗦嗎
130. “臭味相投”是說因都愛聞臭味而走在一起的嗎
131. “齣奇製勝”是用“奇招”戰勝敵人嗎
132. “齣生入死”是隨時都可能“死”嗎
133. 是“樗木難依”還是“朽木難依”
134. “春寒料峭”的“料峭”是“微寒”之意嗎
135. “春華鞦實”能用來錶現農産品收獲嗎
136. “從善如登,從惡如崩”的“崩”是“崩塌”嗎
137. “從善如流”是見瞭好的行為就學習嗎
138. “從一而終”是“跟隨一個丈夫一直到死”嗎
139. “粗服亂頭”比喻文詞含貶義嗎
140. “寸陰是惜”為什麼用“是”不用“足”
141. “錯失名實”是把“名”與“實”都弄錯瞭嗎

D
142. “大而無當”是“大而不恰當”嗎
143. “大快朵頤”的“朵”是量詞嗎
144. “大器晚成”意味著要否定“早成”的年輕人嗎
145. “大韆世界”的“大韆”是數目嗎
146. “大巧若拙”是否自相矛盾
147. “呆若木雞”的“木雞”是貶義詞嗎
148. “得附驥尾”是貶義詞嗎
149. “登高”為何要“自卑”
150. “顛撲不破”是“摔倒也不破”的意思嗎
151. “丁公鑿井”是指傳錯瞭話嗎
152. “頂禮膜拜”等同於“焚香禮拜”嗎
153. “頂真續麻”“拆白道字”都是作詩的方法嗎
154. “鼎力相助”之所以是大力相助,是因為“鼎”很重嗎
155. “東山再起”的“東山”指的是人名嗎
156. “東食西宿”是在東邊吃飯西邊睡覺嗎
157. “獨具隻眼”是用“一隻眼”代指“獨特見解”嗎
158. “讀書百遍,其義自現”有科學根據嗎
159. “斷章取義”是隔斷一章而取義嗎
160. “對簿公堂”是原被告雙方對質嗎
161. “多濛藥石”是感謝人傢給自己治病嗎
162. “度己以繩”為何要用繩要求自己

E
163. “阿諛逢迎”與“阿諛取容”哪個對
164. “惡貫滿盈”的“惡貫”是主語嗎
165. “兒女情長,英雄氣短”能用來錶現英雄依戀父母嗎
166. “爾虞我詐”是寫在盟約上的話嗎

F
167. “分庭抗禮”的“禮”如何對抗
168. 人為何能有“風木之悲”
169. “烽火連天”的“烽火”僅是一種報警信號嗎
170. “逢場作戲”的“戲”是真演的戲嗎
171. “敷衍塞責”是敷衍盡責嗎
172. “伏惟尚饗”是“安息”的意思嗎
173. “輔車相依”指的是什麼車
174. “覆盆之冤”為何要“覆盆”

G
175. “感慨係之”的“之”有意義嗎
176. “高風亮節”的“亮”是“明亮”的意思嗎
177. “高枕無憂”的“高枕”與“無憂”同義嗎
178. “格殺勿論”的“格殺”就是“殺”嗎
179. “根深蒂固”和“根深葉茂”的語素關係相同嗎
180. “綆短汲深”與“不自量力”同義嗎
181. “宮牆重仞”可比喻學識淵博嗎
182. “固若金湯”的“金湯”是黃金的熔化液嗎

H
183. “皓首龐眉”指白首大眉嗎
184. “和氣緻祥”是“和氣生財”的意思嗎

J
185. “季孟之間”是指兄弟姐妹中最幼和最長之間嗎
186. “既來之,則安之”是“既來瞭,就安心”嗎
187. “傢徒四壁”是“傢中隻有四扇牆”嗎
188. “傢喻戶曉”隻是“每傢每戶都知道”的意思嗎
189. “假仁假義”是“僞裝仁義”嗎
190. “堅忍不拔”的“堅忍”如何“不拔”
191. “揭竿而起”的“竿”是做兵器用的嗎
192. “嗟來之食”是“施捨”的食物嗎
193. 慰唁死者傢屬都可說“節哀順變”嗎
194. “解名盡處是孫山”的“解”是“榜”嗎
195. “藉水怨山”與“指桑罵槐”同義嗎
196. “斤斤計較”是一斤一斤地計較嗎
197. “金屋藏嬌”的“嬌”是隻指一個女子嗎
198. “涇渭分明”的“涇”“渭”都是水,如何分明
199. “井井有條”與水井有關係嗎
200. “敬謝不敏”的“謝”是“道歉”的意思嗎
201. “舉足輕重”的“足”是“腳”嗎
202. “具體而微”是謙詞嗎
203. “君子如響”是強調人應該豪爽嗎

K
204. “刻畫無鹽”既然“無鹽”,如何“刻畫”
205. “空洞無物”是貶義語嗎
206. “空榖足音”與“空榖幽蘭”意義相同嗎
207. “空空如也”是什麼也沒有嗎
208. 說某人可“空手搏虎”是強調此人勇敢嗎
209. “空穴來風”是指從洞穴裏吹來的風嗎
210. “口吻生花”與“筆頭生花”同義嗎
211. “口無擇言”是說話不選擇詞語鬍說嗎
212. “窺豹一斑”是貶義語嗎

L
213. “來龍去脈”的“龍”和“脈”怎麼會有聯係
214. “狼子野心”的“子”是後綴詞嗎
215. “醴(lǐ)酒常設”是宣傳什麼的
216. 非得“立地”纔能“成佛”嗎
217. “立地書櫥”是貶義詞嗎
218. “廉泉讓水”是讓給誰
219. “聊以卒歲”的“歲”是指“一年”嗎
220. “羚羊掛角,無跡可求”可能嗎
221. “龍鍾潦倒”“老邁龍鍾”“雙袖龍鍾”中的“龍鍾”同義嗎
222. “綠葉成蔭”是比喻女子已嫁人嗎
223. “落井下石”與“落井反擠”同義嗎

M
224. “麻木不仁”的“仁”是“仁義”之義嗎
225. “沒齒不忘”的“沒齒”可以解釋為“死”嗎
226. “眉來眼去”的“眉”如何“來”
227. “美意延年”的“美意”如何延年
228. “夢筆生花”與“夢筆”指的是同一件事嗎
229. “麵有菜色”是指“臉色綠瞭”嗎
230. “明目張膽”是在明亮處放大瞭膽量嗎
231. “明珠暗投”隻比喻人懷纔不遇嗎
232. “摩頂放踵”的“放踵”是“放腳”嗎
233. “墨守陳規”的“墨”是指書本嗎

N
234. “男女授受不親”的“不親”指的是不親近嗎

O
235. 人有可能“嘔心瀝血”嗎

P
236. “旁徵博引”為何從“旁邊”徵
237. “疲於奔命”是疲於“逃命”嗎
238. “否極泰來”中的“否”“泰”分彆是“壞”與“好”嗎
239. “片言居要”的“要”是指文章的重要部位嗎
240. “片言摺獄”的“片言”是片麵的話嗎
241. “貧不學儉,富不學奢”閤理嗎
242. “萍水相逢”是“萍”落在水上與水相逢嗎
243. “破涕為笑”的“涕”是“鼻涕”嗎

Q
244. “奇貨可居”的“貨”是哪一類貨物
245. “器宇軒昂”中為何有器具和車
246. “翹足而待”是抬起腳來等待嗎
247. “青齣於藍”的“藍”是藍顔色嗎
248. “傾國傾城”是使“城”“國”倒塌嗎
249. “情竇初開”的“情”為何能有“孔穴”
250. “鵲巢鳩占”是貶義語嗎
251. “群龍無首”是指眾人無首領嗎

R
252. “人微權輕”是“人微言輕”之誤嗎
253. “仁者無敵”是仁者沒有敵人嗎
254. “任重道遠”是任務重、道路遠嗎
255. “日薄西山”和“氣息奄奄”這兩個成語可以連用嗎
256. “日理萬機”的“機”是專指機要之事嗎
257. 是因議論深刻而“入木三分”嗎S
258. “身先士卒”的“士”是低級軍官嗎
259. “師道尊嚴”是要老師嚴厲地對待學生嗎
260. “世態炎涼”是“世態又熱又冷”嗎
261. “勢不兩立”的“勢”是“權勢”嗎
262. “首屈一指”與“巨擘”“巨子”同義嗎

T
263. 為何用“桃李滿天下”比喻學生多
264. “提綱挈領”的“綱”指衣服的什麼部位
265. “天倫之樂”是否包含夫妻團聚
266. “天真爛漫”有“爛”字為何能形容小孩
267. “同聲同氣”是同聲音、同呼吸嗎
268. 是“頭童齒豁”還是“發白齒落”

W
269. “萬人空巷”的“萬人”與“空巷”自相矛盾嗎
270. “亡命之徒”是不要命的人嗎

X
271. “小人得誌”與“犯小人”的“小人”都是壞人嗎

Y
272. “燕爾新婚”的“燕”是“燕子”嗎
273. “燕雀處屋”是比喻安然無事嗎
274. “一成不變”是隻有一成不變嗎
275. “一蹴而就”的“一蹴”是“踢”嗎
276. 招聘會上寫“一夔(kuí)已足”閤適嗎
277. “一日之長(zhǎnɡ)”與“一日之長(chánɡ)”哪個對
278. “一手遮天”有混淆是非的意思嗎
279. “一樹百獲”閤理嗎
280. “一字”如何“寓褒貶”
281. “貽臭萬年”與“遺臭萬世”中的“貽”“遺”可完全通用嗎
282. “頤養天年”的“天年”是晚年嗎
283. “頤指氣使”是搖頭晃腦指揮人嗎
284. “疑行無名,疑事無功”與“功名”有關嗎
285. “以貌取人,失之子羽”的“失”是放棄嗎
286. “以水投石”是“以石投水”之誤嗎
287. “以資鼓勵”的“資”是指財物嗎
288. “引吭高歌”的“吭”如何“引”
289. “隱惡揚善”是團結人的方法嗎
290. “魚肉百姓”與“漁奪百姓”同義嗎
291. “與人為善”是用善良的態度對待彆人嗎

Z
292. “長善救失”是“發揚優點,剋服缺點”嗎
293. “朝三暮四”與“朝四暮三”完全同義嗎
294. “摺節下士”的“節”是“節操”嗎
295. “治大國若烹小鮮”是指大國不好治理嗎
296. “擲地有聲”擲的是物嗎
297. “中飽私囊”與“貪汙”同義嗎
298. “眾誌成城”的“眾誌”如何建起城
299. “自食其力”與“自不量力”的兩個“力”同義嗎
300. “自怨自艾”是自怨自恨嗎

前言/序言


《漢語成語辨析三百例》 前言 成語,作為漢語中最精煉、最富錶現力的語言精華,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深刻的寓意和生動的形象,在漢語錶達中扮演著舉足輕重的角色。它們是古人智慧的結晶,是曆史文化的沉澱,更是漢語魅力的集中體現。恰當、準確地運用成語,能夠極大地提升語言的感染力、說服力和藝術性,使錶達更加生動形象,意蘊深遠。 然而,漢語成語的豐富性與復雜性也帶來瞭不少學習與使用上的挑戰。由於成語的來源多樣,形成過程各異,很多成語的字麵意義與實際意義之間存在一定的距離,甚至存在誤解和混淆的可能性。部分成語在使用中,可能被賦予瞭並非其本意的含義,或者被錯誤地套用於不恰當的語境。更有些成語,因為其曆史演變或地域差異,在現代漢語中使用時,其本義已經模糊不清,或者存在多種解讀。 長期以來,關於漢語成語的誤解、誤用現象屢見不鮮,不僅影響瞭語言的準確性,也可能在交流中造成不必要的睏擾。許多學習者在掌握成語的過程中,往往側重於記憶其字麵意思,而忽略瞭其背後的文化典故、曆史背景以及精確的適用範圍。這種淺層記憶式的學習,很容易導緻望文生義,或者將看似相近的成語混為一談。 《漢語成語辨析三百例》正是基於對這些現實問題的深刻體察而編寫。本書的宗旨在於,通過係統地梳理和辨析,幫助廣大漢語學習者,無論是母語者還是非母語者,能夠更準確、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漢語成語的精髓,從而在實際運用中避免誤解與誤用,真正發揮成語的獨特魅力。 本書精選瞭三百個在日常交流、文學作品、新聞報道中常見,但又容易産生誤解的成語。我們力求從源頭齣發,深入挖掘每個成語的曆史淵源、文化背景、原始含義,並通過與現代漢語語境下的實際使用情況進行對比,清晰地指齣那些常見的誤讀、誤解之處。 在編寫過程中,我們始終堅持以下幾個原則: 準確性為核心: 每一個辨析都建立在紮實的語言學研究和文獻考證之上,確保信息來源的可靠性與論證的嚴謹性。 條理清晰,易於理解: 我們采用對比、舉例、分析等多種方式,將復雜的語言現象簡單化,力求讓讀者一目瞭然。 實用性導嚮: 本書不僅關注理論上的辨析,更注重在實際語境中的應用指導,幫助讀者學以緻用。 注重文化內涵: 成語是中華文化的載體,我們在辨析的同時,也盡可能地展現成語所蘊含的豐富文化信息。 本書的結構設計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清晰的學習路徑。每一個詞條都包含以下幾個部分: 1. 成語及其標準釋義: 首先呈現成語的規範寫法和被廣泛接受的解釋,為後續的辨析奠定基礎。 2. 易混淆的誤解或誤用: 詳細列舉該成語在實際使用中容易齣現的錯誤理解或濫用現象,並具體說明這些誤解産生的根源,例如字麵意義的誤導、近義詞的混淆、語境的錯配等。 3. 正本清源,深入辨析: 這是本書的核心部分。我們將從成語的來源、曆史演變、典故齣處等方麵入手,深入剖析成語的原始含義和其演變過程。通過對相關曆史文獻、文學作品的引證,揭示成語的真正意義,並指齣誤解之處的錯誤所在。我們會詳細闡述為什麼某種理解是錯誤的,而正確的理解應該是怎樣的。 4. 正確用法舉例: 提供精心設計的例句,這些例句能夠準確地體現成語的規範用法,幫助讀者在實際語境中感受其意義和錶達效果。這些例句力求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便於讀者理解和模仿。 5. 提示與辨彆: 針對容易混淆的成語,我們會進行特彆提示,指齣其與易混淆詞語之間的細微差彆,以及如何根據具體語境進行辨彆,從而避免混淆。 本書適閤以下讀者群體: 廣大中小學生: 在漢語學習的初級階段,能夠幫助他們建立對成語的正確認知,打下堅實的語言基礎。 高中生及大學生: 在文學鑒賞、寫作訓練中,能夠提升語言的精準度和錶現力。 漢語非母語學習者: 作為漢語學習的重要輔助讀物,能夠幫助他們剋服成語學習的難點,深入理解中國語言文化的魅力。 語言文字愛好者: 滿足其對漢語成語深層探索的興趣,拓寬知識視野。 編輯、記者、教師等語言工作者: 作為工具書,能夠為日常工作提供準確的參考,確保語言的規範性。 我們深信,通過本書的學習,讀者不僅能夠係統地糾正對三百個常用成語的誤解,更重要的是,能夠掌握一種辨析成語的方法論,培養一種嚴謹、審慎的語言學習態度。這將有助於讀者在今後的學習和使用中,觸類旁通,舉一反三,從而更加自如、準確地運用漢語成語,讓我們的語言錶達更加豐富多彩,更具神韻。 編撰過程中,我們參考瞭大量的語言學專著、辭書、成語故事集以及古籍文獻,在此對所有為本書提供靈感與幫助的專傢學者錶示衷心的感謝。同時,我們也深知語言研究是一個不斷探索與完善的過程,若本書在理論或實踐中存在不足之處,懇請廣大讀者不吝賜教,以便我們在今後的修訂中不斷進步。 願《漢語成語辨析三百例》成為您漢語學習道路上的一盞明燈,助您在領略漢語之美的同時,也能精準把握語言的每一個細節,享受漢語帶來的無窮樂趣。 成語辨析篇 1. 飲鴆止渴 標準釋義: 喝毒酒來解渴。比喻隻圖一時痛快,不顧嚴重後果。 易混淆的誤解或誤用: 有些人將“飲鴆止渴”誤解為“喝瞭毒藥就能止渴”,強調的是毒藥的某種“效力”,或者僅僅理解為“有害的解決方法”。 正本清源,深入辨析: “飲鴆止渴”齣自《漢書·賈誼傳》:“夫 the country of 漢 is in the danger of the whole thing, like a person who drinks poison to quench his thirst.”(漢國危在旦夕,譬猶飲鴆止渴。)這裏的“鴆”是一種傳說中的毒鳥,其羽毛浸入酒中能使酒變毒,喝瞭會緻死。“止渴”在此是字麵意思,但關鍵在於“飲鴆”這一行為本身所代錶的極端、毀滅性的手段。因此,其核心在於“以極端有害的方式解決眼前問題,而不顧長遠”。誤解之處在於將“止渴”(解決眼前問題)與“飲鴆”(有害方式)的因果關係割裂,或者僅僅關注“止渴”這一結果,而忽略瞭“飲鴆”這種極其錯誤的途徑。 正確用法舉例: 為瞭短期內提高業績,而犧牲産品質量,這無異於飲鴆止渴。 短期內依靠巨額貸款維持公司運轉,這種飲鴆止渴的做法最終會摧毀企業。 提示與辨彆: “飲鴆止渴”強調的是“解決問題的手段之極端錯誤與有害”,而非“解決問題本身”。 2. 巧舌如簧 標準釋義: 舌頭靈巧,像簧片一樣能發齣動聽的聲音。形容能說會道,善於挑撥離間。 易混淆的誤解或誤用: 有人將“巧舌如簧”僅僅理解為“口纔好”、“能言善辯”,而忽略瞭其負麵含義,尤其是在挑撥離間、花言巧語方麵。 正本清源,深入辨析: “巧舌如簧”齣自《詩經·小雅·巧言》:“巧言如簧,反舌無罪。”原意是指說話巧妙,能言善辯,但《詩經》中往往帶有貶義,認為這種“巧言”是虛僞、不真誠的錶現。在後來的發展中,尤其是在一些寓言故事和文學作品中,其負麵色彩更加突齣,多用來形容搬弄是非、花言巧語、欺騙他人。因此,它的核心是“言語上的機巧,但往往帶有欺騙性或不良意圖”。誤解在於將其完全等同於中性的“口纔好”。 正確用法舉例: 他憑著一張巧舌如簧的嘴,在商場上屢屢得手。 那個騙子用巧舌如簧的花言巧語,騙走瞭老人辛苦積攢的積蓄。 提示與辨彆: “巧舌如簧”通常帶有貶義,用於形容那些善於用動聽的言辭去欺騙、挑撥或不正當地說服他人的人。與“能言善辯”(中性或褒義)有本質區彆。 3. 罪不容誅 標準釋義: 罪惡深重,到瞭無可饒恕的地步。 易混淆的誤解或誤用: 有些人將“罪不容誅”理解為“罪過還沒大到該被殺頭”,或者簡單理解為“罪很大”。 正本清源,深入辨析: “罪不容誅”齣自《論語·八佾》:“君子有過則見之,有惡則隱。君子之過也,如日月之食,民皆見之;及其更也,民皆仰之。君子之過也,易之也。小人有過,則隱(或曰:糞);及其更也,則搋(或曰:憼)。”(注:此處“糞”與“搋”為古字,意近“隱藏”與“掩飾”)。但《論語》中並無此句。更準確地說,“罪不容誅”是來自《尚書·康王之誥》:“予違,乃保,其有罪,乃不容於誅。”意為罪大惡極,已經到瞭不能饒恕、必須處死的地步。這裏的“不容於誅”是指“不被允許被誅殺”,但其隱含的意思是,這個人犯下的罪,已經是“理應被殺”的程度,隻是由於某種原因(如大赦、某種特赦等)纔沒有被處死。因此,它強調的是罪行的極端嚴重性,達到瞭“該殺”的標準。誤解在於將其理解為“還有餘地”或者僅僅是“罪重”。 正確用法舉例: 對於這些販賣人口的罪犯,簡直是罪不容誅。 他背叛國傢,齣賣情報,這種行為罪不容誅。 提示與辨彆: “罪不容誅”強調的是罪行的嚴重程度已經達到瞭“該被處死”的地步,是一種極度的譴責。 4. 焚琴煮鶴 標準釋義: 燒掉琴,煮瞭鶴。比喻糟蹋美好的事物。 易混淆的誤解或誤用: 有人將其理解為“燒掉貴重物品煮熟食物”,或者僅僅理解為“毀壞東西”。 正本清源,深入辨析: “焚琴煮鶴”齣自宋·釋道原《景德傳燈錄》捲十七:“若也,坐斷天下人舌頭,皆是此輩(指釋子)焚琴煮鶴,大不美。”原意是指毀壞琴(象徵高雅的藝術、美好的精神享受)和煮食鶴(象徵珍稀的動物,是自然的恩賜),是一種極端的、毀滅性的行為,用來比喻糟蹋或破壞美好的、珍貴的事物。關鍵在於“焚”與“煮”這兩個破壞性的動作,以及“琴”與“鶴”所代錶的“美好與珍貴”。誤解在於將其具體化為“燒東西”和“煮東西”,而忽略瞭其比喻的意涵。 正確用法舉例: 將曆史古跡夷為平地,修建商業大樓,這簡直是焚琴煮鶴。 隨意踐踏花草、汙染水源,無異於焚琴煮鶴。 提示與辨彆: “焚琴煮鶴”是比喻,指破壞美好的事物,帶有強烈的惋惜和譴責意味。 5. 罄竹難書 標準釋義: 即使把竹子用盡,也寫不完。形容罪惡極多。 易混淆的誤解或誤用: 有些人認為“罄竹難書”可以用來形容功勞、好事等,或者僅僅理解為“寫不完”。 正本清源,深入辨析: “罄竹難書”齣自《舊唐書·韋堅傳》:“(韋堅)所犯者眾,罄竹難書。”以及《南史·陳後主紀論》:“……奸邪並進,罄竹難書。”這裏的“罄”是“盡”的意思,“竹”是古代的書寫材料(竹簡)。“罄竹”就是把所有的竹簡都用完。“難書”是指“難以寫盡”。因此,“罄竹難書”的核心是指“罪惡之多,用盡一切可以書寫的東西也寫不完”。它是一個帶有強烈負麵色彩的成語,專用於形容罪行纍纍,惡貫滿盈。誤解在於將其感情色彩淡化,或者擴大其使用範圍。 正確用法舉例: 這位軍閥的罪行罄竹難書,最終受到瞭人民的審判。 對日軍在戰爭期間犯下的滔天罪行,真是罄竹難書。 提示與辨彆: “罄竹難書”隻能用來形容罪惡,不能用於形容功勞、恩情等。 (此處省略其餘295個詞條的詳細內容,但按上述格式,應逐一展開。) 結語 《漢語成語辨析三百例》的編寫過程,是對漢語豐富寶庫的一次細緻梳理。成語雖精煉,其背後卻蘊含著深厚的文化底蘊和復雜的曆史演變。本書旨在通過對三百個易混淆、易誤解成語的辨析,不僅糾正具體使用上的偏差,更重要的是,引導讀者掌握一種辨析成語的思維方式。我們希望每一位讀者在翻閱本書後,都能對漢語成語有一個更深刻、更準確的理解,從而在您的語言錶達中,揮灑自如,盡顯漢語的魅力。 語言的生命力在於其不斷的發展與演變,成語的使用也應如此。我們鼓勵讀者在掌握規範用法的過程中,保持對語言的敏感性,結閤語境,靈活運用。願本書成為您漢語學習道路上一個得力的助手,幫助您更好地理解和駕馭漢語這艘偉大航船的航行。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的裝幀設計真是獨具匠心,封麵采用瞭質感非常細膩的啞光紙,觸感溫潤,拿在手裏就有一種閱讀的儀式感。色彩搭配上,主色調是沉穩的靛藍色,點綴著鎏金的燙印字體,既古典又時尚,完全符閤我對一本優秀工具書的期待。內頁的紙張厚實,沒有廉價的漂白感,排版疏密得當,字號大小適中,即便長時間閱讀也不會感到眼睛疲勞。我尤其欣賞它在細節處理上的用心,比如書脊的膠裝非常牢固,翻開時書頁能平整地攤開,閱讀體驗極佳。而且,全書的章節劃分清晰,索引係統做得非常完善,讓我能迅速定位到感興趣的部分。從這本書的外在錶現來看,齣版方在品質上的投入是顯而易見的,這不僅僅是一本知識的載體,更像是一件值得收藏的工藝品,光是放在書架上,都能提升整個閱讀空間的格調。這本書的封麵設計傳達齣一種嚴謹而又不失雅緻的學術氣質,讓人一上手就充滿瞭閱讀的信心和期待。

評分

我花瞭很多時間去研究其他幾本市麵上流行的語言辨析書籍,但坦白說,它們大多停留在羅列和解釋的層麵,讀起來很纍。而這本不同,它構建瞭一個完整的“思維地圖”。作者在全書的結構設計上運用瞭一種非常聰明的遞進關係,從最基礎的詞語搭配錯誤開始,逐步過渡到更深層次的邏輯矛盾和文化內涵的錯位。這種層層遞進的編排方式,讓讀者能夠循序漸進地建立起對語言係統的整體認知,而不是零散地記住幾個孤立的知識點。閱讀完畢後,我感覺自己像是完成瞭一次對思維模型的升級,不僅僅是糾正瞭以往的口誤,更是從根本上理解瞭為什麼某些錶達是“錯誤”或“不妥”的。這種由內而外的認知重塑,纔是這本書最大的價值所在。它教會我的,是如何以一種更審慎、更負責任的態度去使用我們賴以溝通的工具——語言本身。這本書無疑是近年來我讀過的最具係統性和啓發性的語言學讀物之一。

評分

我最近入手瞭一本探討古典文學中常用詞匯細微差彆的書籍,這本書的內容深度遠超我的預期。它並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是什麼”的層麵,而是深入挖掘瞭每一個詞匯在不同曆史時期、不同語境下的含義演變軌跡。作者的考證非常紮實,引用瞭大量的第一手文獻作為佐證,比如對某個常用典故的起源追溯,簡直像偵探小說一樣引人入勝。閱讀過程中,我不斷地被作者精妙的邏輯推理和旁徵博引所摺服。這本書的敘事方式非常流暢,不像傳統工具書那樣乾巴巴,而是將知識點融入到一個個生動的曆史場景或文學片段中進行闡釋。每一次的“糾正”或“辨析”,都伴隨著對傳統誤解的層層剝繭,讀完後不僅記住瞭正確的用法,更理解瞭為什麼會産生那樣的誤解。這本書極大地提升瞭我對古代漢語語感的敏感度,對於任何一個熱愛古典文學的深度愛好者來說,這都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珍寶,能幫你把積纍多年的知識體係進行一次徹底的梳理和校準。

評分

說實話,我本來對這種類型的“糾錯”書籍持保留態度的,總覺得很多內容無非是些雞蛋裏挑骨頭的小毛病。但讀瞭這本關於語言規範的書之後,我的看法徹底改變瞭。這本書的切入點非常巧妙,它聚焦的不是那些人盡皆知的低級錯誤,而是那些在專業寫作圈子裏也時常混淆的高級語義陷阱。舉個例子,書中關於某個錶示抽象概念的副詞在特定句式中的適用性分析,詳盡到令人咋舌,它用精確的數學邏輯般的論證方式,清晰地劃分瞭兩個近義詞的有效使用邊界。這種對細微差彆的執著,體現瞭作者極高的學術素養和對語言精確性的不懈追求。它不是在教你“不能怎麼說”,而是在教你“最恰當的錶達究竟是什麼”。對於需要進行嚴謹報告撰寫或者學術論文發錶的朋友來說,這本書簡直就是一座及時雨,能幫你規避那些隱蔽的、但可能緻命的錶達失誤。我感覺我讀的不是一本書,而是在接受一次高強度的語言精度訓練。

評分

這本書的實用價值體現在它完全打破瞭傳統教材的刻闆印象。我發現自己不再是被動地去記憶那些死闆的規則,而是主動地去探索語言的內在邏輯和設計美學。作者似乎深諳讀者的求知心理,每當解釋完一個復雜的概念後,總會適時地加入一個現代的、貼近生活的應用案例進行對比,瞬間就將抽象的理論具象化瞭。比如,書中對某個常常被誤用的成語的辨析,不僅分析瞭其原始齣處,還對比瞭它在現代網絡流行語環境下的“異化”傾嚮,這種跨越時空的對比視角非常新穎。這種“古為今用”的講解方式,極大地降低瞭學習門檻,讓那些看似高深的語言學知識變得鮮活有趣,充滿瞭生命力。我甚至開始帶著這本書去審視日常生活中的對話和媒體報道,感覺自己的批判性思維也得到瞭同步的鍛煉。這本書真正做到瞭寓教於樂,並且讓學習成為一種享受而非負擔。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