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

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高文,左志丹 编
图书标签:
  • 汉代画像砖
  • 巴蜀文化
  • 考古发现
  • 历史研究
  • 砖雕艺术
  • 中国古代艺术
  • 文物
  • 四川历史
  • 巴蜀文明
  • 画像石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四川美术出版社
ISBN:9787541064708
版次:1
商品编码:11836587
包装:精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1-01
用纸:特种纸
页数:364
字数:160000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这部新编,不但在题材上丰富了以前所见的画像砖,在纪年砖上也填补了一些空白,同时也让我们看到一些新的艺术式样,让我们更为全面的了解四川汉代画像砖的面貌,为我国的汉画研究提供了新的材料,它的问世,必将受到文物界、艺术界同仁的首肯。

内容简介

  本画集主要介绍四川汉代画像砖。因四川汉代画像砖内容丰富,题材多样,制作精良,出土特多,驰名中外。所以本书收集了众多国营和民办博物馆、文物管理所,以及个人收藏爱好者手中的一大批新出土和未经出版过的汉代画像砖拓片和照片,其内容丰富,是一本值得收藏的图书。其增补新出土的资料将成为四川汉画研究的重要内容。

作者简介

  高文,山西省临汾市人。曾任四川省文化厅文物处处长、四川省文物指导委员会副主任。现为中国汉画学会副会长、中国文物学会理事、四川省文物鉴定委员会副主任、四川省收藏家协会副会长、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四川省钱币学会副会长。曾出版多部画像砖专著图书。

目录

(部分目录)
序言一
高 文
序言二
魏学峰
第一编 画像砖(方砖)
001 一、二牛犁田
002 二、收 割
003 三、放 鸭
004 四、粮 仓
005 五、舂碓入仓
006 六、市 集
007 七、市 集
008 八、市 集
009 九、市 集
010 十、狩 猎
011 一一、狩 猎
012 一二、狩猎归来(残)
013 一三、车马·狩猎
014 一四、传经讲学
015 一五、传经讲学
016 一六、传经讲授
017 一七、传经讲学
018 一八、养 老
019 一九、千 万
020 二〇、天帝出行 百兽率舞
021 二一、西王母(残)
022 二二、日·月神·高禖
023 二三、神禽异兽
024 二四、单 阙
025 二五、单 阙
026 二六、单 阙
027 二七、导 车
028 二八、四帷轺车
029 二九、施耳轺车
030 三〇、斧 车
031 三一、轺 车
032 三二、轺 车
033 三三、轺 车
034 三四、轺 车
035 三五、轺 车
036 三六、轺 车
037 三七、轺 车
038 三八、轺 车
039 三九、轺 车
040 四〇、车马出行
041 四一、车马出行
042 四二、车马出行
043 四三、车马出行
044 四四、车马出行
045 四五、车马出行
046 四六、车马出行
047 四七、车马出行(残)
048 四八、容 车
049 四九、棚 车
050 五〇、棚 车
051 五一、棚 车
052 五二、骑吏·伍伯
053 五三、二骑吏·二伍伯
054 五四、二骑吏·二伍伯
055 五五、二骑吏·四伍伯
056 五六、三骑吏
057 五七、四骑吏
058 五八、四骑吏
059 五九、马上建鼓
060 六〇、槃鼓舞
061 六一、宴饮观伎
062 六二、宴饮·庖厨
063 六三、宴 饮
064 六四、演 奏
065 六五、演 奏
066 六六、宴 舞
067 六七、廿四字砖(隶书)
068 六八、廿四字砖及跋文
069 六九、新发现的廿四字砖
070 七〇、蛟龙执斧
071 七一、羽 人(月)
072 七二、开荒种地
073 七三、蚩 尤
074 七四、五 金
075 七五、大泉五十(残)
076 七六、钱币纹
077 七七、钱币纹
第一编 附录一
魏晋南北朝画像砖
079 七八、轺 车
080 七九、双阙拜谒
081 八〇、三面羽人
082 八一、百 戏
083 八二、相扑戏
084 八三、妇人携子
085 八四、米 仓
086 八五、屠 猪
087 八六、出使图之一·出使别妻
088 八七、出使图之二·行进途中
089 八八、出使图之三·车临国门
090 八九、出使图之四·行进国门
091 九〇、出使图之五·入阙
092 九一、出使图之六·会见国君
第一编 附录二

前言/序言


《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 沉睡千年的历史回响,解码巴蜀古国的文明密码 在中国西南,古老的巴蜀大地,隐藏着一段波澜壮阔却又鲜为人知的历史。这片被群山环抱、江河纵横的土地,孕育了独树一帜的文明,而汉代画像砖,便是这文明在时光长河中留下的璀璨印记。它们曾静默于墓室的幽深,承载着墓主生前的荣耀与梦想,也记录着那个时代的社会生活、宗教信仰、艺术成就以及人们对宇宙自然的认知。如今,随着考古的深入,“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这部著作,如同拂去积尘的拂尘,将一批批沉睡千年的珍贵画像砖展现在世人面前,为我们打开了一扇窥探巴蜀古国辉煌过往的窗户。 本书并非泛泛而谈,而是聚焦于近些年来在巴蜀地区陆续发掘出土的、具有重要学术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的汉代画像砖。这些新发现的画像砖,以其数量之多、内容之丰富、技艺之精湛,极大地拓展了我们对巴蜀汉代画像砖的认识,也为重构巴蜀历史文化的面貌提供了更为翔实、生动的实物证据。它们如同一幅幅生动的历史画卷,穿越时空,向我们娓娓道来那个遥远时代的点点滴滴。 一、 图像的宇宙:巴蜀画像砖中的世界观与信仰 巴蜀汉代画像砖上的图像,不仅仅是简单的装饰,它们更是那个时代人们认识世界、解读宇宙、表达信仰的载体。本书将深入剖析这些图像所蕴含的丰富信息,带领读者走进巴蜀先民的心灵世界。 神话传说与宗教信仰的图景: 汉代,正值中国传统宗教思想逐渐成熟的时期,神仙方术、生死轮回等观念深入人心。在巴蜀画像砖上,我们看到了大量与神话传说相关的图像。例如,伏羲、女娲的创世神话,西王母的神国,日月星辰的运行,龙、凤、麒麟等瑞兽的描绘,以及各种姿态的神人,都在画面中栩栩如生。这些图像不仅反映了巴蜀地区受中原文化影响的痕迹,也体现了当地固有的宗教信仰与神话体系。本书将详细解读这些图像所象征的意义,分析它们与当时主流宗教思想的联系与区别,揭示巴蜀地区独具特色的信仰模式。 宇宙天象的观测与想象: 在那个科技不发达的年代,人们对浩瀚的星空充满了敬畏与好奇。画像砖上常常出现对日月星辰、二十八宿、十二生肖等的描绘,这反映了当时巴蜀地区对天象的细致观察和神秘想象。本书将考证这些图像所对应的天文学知识,以及它们在当时占卜、历法、祭祀等活动中的作用,展现巴蜀先民朴素而又深刻的宇宙观。 生死轮回的观念: 汉代画像砖最显著的特点之一就是大量反映了墓主生前的生活场景以及对死后世界的想象。书中将重点介绍那些描绘墓主出行、宴饮、奏乐、百戏等活动的图像,这些图像不仅是墓主身份地位的象征,更是他们对现世生活留恋的体现。同时,关于升仙、冥界、鬼神等图像的解读,将揭示当时巴蜀地区关于生死轮回的观念,以及人们希望在另一个世界获得永生或福祉的愿望。 二、 历史的镜子:巴蜀社会生活的全景展现 画像砖上的每一个人物、每一个场景,都是那个时代社会生活的真实写照。本书将通过对这些图像的细致梳理和深入分析,为我们呈现一幅生动立体的巴蜀社会生活画卷。 政治与军事的缩影: 画像砖中不乏描绘官吏升迁、仪仗队伍、军事征战等场景的图像。这些图像反映了汉代巴蜀地区的政治格局、社会等级以及军事活动。例如,表现官吏出行的画面,可以让我们了解当时的官僚体系和礼仪制度;而描绘战争场面的图像,则能让我们窥见当时的军事技术和作战方式。本书将结合史料,对这些图像进行考证,还原当时真实的社会面貌。 经济与生产的印记: 农业、渔猎、手工业等经济活动,也是画像砖中常见的题材。书中将展示那些描绘农耕场景、畜牧图景、狩猎队列、捕鱼场景,以及陶器、青铜器制作、纺织等场景的图像。这些图像为我们提供了了解汉代巴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生产方式以及人们生活来源的宝贵资料。 文化与艺术的繁荣: 画像砖本身就是汉代巴蜀地区高超艺术成就的体现。本书将重点分析画像砖的艺术风格、雕刻技法、题材选择以及构图布局。从精细入微的人物刻画,到气势磅礴的场景描绘,无不展现出当时工匠的卓越技艺和独特的审美情趣。此外,画像砖中描绘的音乐、舞蹈、杂技、百戏等表演场景,也反映了当时巴蜀地区丰富的文化生活和高度发达的艺术表演水平。 三、 技艺的巅峰:巴蜀画像砖的艺术特色与发展演变 巴蜀汉代画像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精湛的雕刻技艺,在中国汉代画像砖艺术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书将从艺术史的角度,对这些新发现的画像砖进行深入的梳理与分析。 鲜明的地域风格: 相较于中原地区汉代画像砖的风格,巴蜀画像砖呈现出更为鲜明的地域特色。本书将详细阐述这些地域特色,例如,人物造型的粗犷有力、线条的流畅生动、构图的饱满充实,以及对细节的夸张处理等。这些特色不仅是巴蜀地区自然环境和民族性格的体现,也反映了当地艺术家独特的创作理念。 多元的艺术表现手法: 画像砖的雕刻技法多种多样,包括阴线刻、阳线刻、压地隐起等。本书将通过对具体画像砖的个案分析,展示这些技法的运用,并探讨不同技法所带来的视觉效果。同时,书中还将分析画像砖的色彩运用(尽管许多画像砖的色彩已脱落,但通过考古发现的残留痕迹,仍可推测其原有色彩),以及画面布局的匠心独运,展现当时艺术创作的多元性。 时代的烙印与传承: 汉代画像砖艺术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演变。本书将通过对比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画像砖,梳理巴蜀汉代画像砖艺术的发展脉络,分析其受到的其他艺术思潮的影响,以及它对后世艺术产生的启示。这些新发现的画像砖,将为我们认识巴蜀汉代画像砖艺术的演变提供更加丰富和精确的实证。 四、 历史的钥匙:新发现的价值与研究前景 “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一书的出版,无疑是汉代画像砖研究领域的一件大事。它不仅汇集了最新的考古成果,更凝聚了学者们深厚的学术功底和严谨的研究态度。 重塑历史的视野: 这些新发现的画像砖,如同散落在历史长河中的珍宝,它们的出现,为我们重塑巴蜀汉代历史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它们让我们得以从更广阔的视角、更微观的细节,去理解巴蜀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宗教、艺术和社会生活,纠正以往可能存在的偏见或误读。 学术研究的基石: 本书所收录的画像砖,不仅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也为未来的学术研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对这些图像的深入解读,我们可以进一步探讨巴蜀地区与中原地区的文化交流,巴蜀文化的独特性与融合性,汉代社会思想的变化,以及汉代画像砖艺术的演变规律等重要课题。 公众认知的启迪: 对于普通读者而言,本书则是一扇通往古老巴蜀文明的窗口。它以生动形象的图像和深入浅出的解读,将那些沉睡千年的历史故事和艺术瑰宝呈现在读者面前,激发人们对历史文化的兴趣,增进对中华文明多样性的认识。 结语 “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不仅仅是一部图录,更是一部充满智慧与发现的历史叙事。它带领我们跨越两千年的时空,与巴蜀的先民对话,聆听他们生命的故事,感受他们精神的世界。这些画像砖,是逝去的文明留下的最珍贵的礼物,它们在沉默中诉说着历史的沧桑,在雕刻中展现着艺术的永恒。翻开这本书,你将与那些沉睡千年的历史回响不期而遇,一同解码巴蜀古国那段辉煌而神秘的文明密码。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价值,绝对超乎我的想象。我原以为会是一本偏学术性的专业书籍,可能会有些晦涩难懂,但读起来却意外地引人入胜。作者的叙述方式非常生动,他没有仅仅堆砌史料和学术理论,而是将那些冰冷的考古发现,通过故事化的语言,变得有血有肉,充满了生命力。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画像砖上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内容的解读,那些古代人民对鬼神世界的想象,对生命轮回的理解,都通过这些精美的图像得到了生动的展现。书中对一些模糊不清的图像,作者并没有妄下结论,而是提出了几种可能的解释,并引用了大量的旁证材料,这种严谨的研究态度令人钦佩。我尤其对书中对画像砖上动物纹样的研究印象深刻,那些龙、凤、虎、鹤等瑞兽,它们在古代人民心中究竟代表着什么?作者对此进行了深入的探讨,让我对这些常见的纹样有了全新的认识。书中还对画像砖的分布和墓葬习俗进行了关联分析,这为理解汉代社会结构和丧葬文化提供了新的视角。整本书的排版设计也十分用心,图片质量很高,色彩还原度好,使得那些画像砖上的细节都能清晰地呈现在读者眼前。阅读过程中,我感觉自己就像是在一个巨大的博物馆里,与那些沉默的画像砖进行着一场跨越千年的对话。这本书不仅是一次知识的获取,更是一次精神的洗礼,让我对汉代文明的博大精深有了更深刻的体悟。

评分

这本书绝对是我近期阅读过的最引人入胜的图书之一!《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以其丰富的图文资料和深入浅出的解读,成功地将我带入了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汉代巴蜀世界。作者在书中对画像砖上“神话题材”的解读,是我最为着迷的部分。那些关于神仙、鬼怪、祥瑞的描绘,不仅仅是简单的图像,更是古代人民对宇宙、生命和精神世界的理解和想象。我尤其被书中对画像砖上“宴饮”场景的描绘所吸引,那些人物的姿态,食物的摆放,酒器的样式,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我仿佛能闻到酒香,听到欢声笑语。作者在解读画像砖时,常常会与其他地区的画像砖进行对比,从而揭示出巴蜀画像砖的独特性和地域文化特征。我之前对汉代画像砖的了解,多集中在一些比较通俗的题材上,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画像砖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尤其是那些具有地方特色的神话传说和民俗风情。整本书的图片质量都非常高,印刷精美,能够清晰地展现画像砖上的每一个细节,配合作者的文字解读,仿佛置身其中,亲眼目睹了这些古代艺术品的魅力。

评分

《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这本书,就像是一扇通往遥远汉代巴蜀世界的窗户。我一直对这片神秘的土地充满好奇,而这本书为我打开了这扇窗。作者以一种极其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那些在新近考古发掘中重现天日的汉代画像砖。每一块砖,都仿佛是一个独立的叙事单元,承载着千年的故事。我特别被书中对画像砖上人物动作和表情的细致描摹所吸引,那些奔跑、跳跃、劳作、嬉戏的人物,他们的动态和神情,无不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时代的印记。作者在解读这些图像时,常常会引用当时的文献资料,将图像与文字相结合,使解读更加立体和准确。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画像砖上战争场面和军事装备的描绘的分析,这让我对汉代巴蜀地区的军事实力和战争形态有了初步的了解。书中还对画像砖上出现的乐舞百戏场景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这些生动的画面,让我仿佛能听到千年前的鼓乐齐鸣,看到古代人民载歌载舞的欢快景象。我之前对汉代画像砖的认识非常有限,多集中在一些常见的题材上,而这本书则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认知边界,让我看到了画像砖内容的多样性和丰富性。书中对于画像砖的社会功能和象征意义的探讨,也让我对画像砖的价值有了更深的理解。这本书的学术严谨性与可读性并存,是一本难得的佳作。

评分

《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这本书,简直就是一座活着的历史博物馆。它通过对新发现的汉代画像砖进行系统梳理和深入解读,为我们展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汉代巴蜀社会。作者在书中对画像砖上“社会生活”的描绘,进行了详尽的刻画,从家庭的日常起居,到节日的庆典,再到社会的交往,都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幅生动的画面。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画像砖上“历史事件”的解读,那些可能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重要事件的图像,通过作者的考证和分析,为我们揭示了隐藏在图像背后的历史信息。书中还对画像砖的“艺术价值”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分析了其造型、构图、线条、色彩等方面,展现了汉代画像砖的独特艺术魅力。我之所以如此喜爱这本书,是因为它不仅仅提供了大量的珍贵史料,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这些史料,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汉代巴蜀社会。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研究汉代画像砖,以及汉代巴蜀历史文化,无疑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评分

我必须说,《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是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发现”之书。它不仅展示了新近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更通过这些新发现,为我们揭示了许多过去鲜为人知的历史信息。作者在书中对画像砖上的“日常生活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从家庭的布置,到宴饮的细节,再到娱乐的活动,都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而鲜活的汉代社会。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画像砖上“劳动场景”的描写,那些 farmers tilling the fields, artisans working in workshops, and fishermen casting their nets, all speak to the industriousness and vitality of the people of that era. 作者在解读这些图像时,并没有局限于表面,而是深入挖掘其背后的文化含义和社会意义。书中还对画像砖的“艺术风格”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和分析,将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画像砖进行比较,揭示了其演变过程和地域特色。我之所以如此钟爱这本书,是因为它将学术研究与艺术欣赏完美地结合在了一起。它既是一本严谨的学术著作,又是一本精美的艺术画册,让我能够在汲取知识的同时,也领略到汉代画像砖的艺术魅力。

评分

这本书简直就是一部关于汉代巴蜀地区生活百科全书,我被深深地吸引住了。《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不仅展示了精美的画像砖艺术品,更重要的是,它通过这些艺术品,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生动鲜活的汉代社会图景。作者在书中对画像砖上人物的服饰和发饰进行了细致的研究,那些不同的装扮,不仅反映了当时的时尚潮流,更透露出人物的身份、地位和社会阶层。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画像砖上“农耕”场景的描绘,那些辛勤劳作的农民,他们使用的农具,以及种植的作物,都为我们了解汉代巴蜀地区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宝贵的资料。书中还对画像砖上出现的“狩猎”场景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那些猎人使用的弓箭、陷阱,以及被猎杀的动物,都充满了野性的力量和生存的智慧。我之所以如此喜爱这本书,是因为它将宏大的历史叙事,巧妙地融入到那些具体而微的画像砖细节之中。作者的解读,就如同一个经验丰富的导游,带领我穿越历史的长河,去感受那个时代的脉搏。书中关于画像砖的题材分类和内容分析,非常系统和全面,对于我这样对汉代历史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来说,简直就是一本不可多得的宝藏。

评分

读完《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我只有一个感觉:震撼!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画像砖的书,更是一部关于历史、艺术和文化的厚重著作。作者在书中对每一块画像砖的来龙去脉都进行了深入的考证,从出土的地点、墓葬的年代,到其象征意义和文化内涵,都进行了细致的阐述。我被书中描绘的那些汉代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深深吸引,那些生动的人物形象,那些奇幻的场景,都展现了古代人民丰富的想象力和精神世界。书中对画像砖上“车马出行”场景的解读,尤其让我印象深刻,那些精美的车舆、昂贵的马匹、以及随行的侍从,无不彰显着汉代贵族的权力和财富。作者还对画像砖上的“宴饮”和“歌舞”场景进行了生动的描绘,仿佛能听到悠扬的乐曲,看到曼妙的舞姿,感受到那个时代的繁华与热闹。我之前对汉代画像砖的了解仅限于一些零散的信息,而这本书则系统地梳理了新发现的画像砖,并对其进行了深入的解读,极大地丰富了我对汉代艺术和文化的认识。这本书的学术性和普及性相结合,既有严谨的学术研究,又不失生动有趣的叙述,让我在享受阅读乐趣的同时,也获得了丰富的知识。

评分

我可以说,这本书彻底颠覆了我对汉代画像砖的固有印象。之前总觉得画像砖是比较朴实的民间艺术,但《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这本书,让我看到了它们背后蕴含的深刻文化内涵和精湛艺术造诣。作者在书中对于画像砖上建筑和器物细节的描绘,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考证。那些古代的房屋、车马、家具,虽然只是画面中的点缀,却勾勒出了当时社会生活的物质基础。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对画像砖上“出行”场景的解读,那些仪仗队、马车、以及随行的仆从,都展现了汉代贵族的出行排场和等级制度。作者还对画像砖上出现的各种神灵、异兽和祥瑞的图像进行了深入的分析,揭示了汉代人们的宇宙观和宗教信仰。书中关于画像砖纹饰的分类和演变的研究,也让我对汉代艺术风格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画像砖上“宴饮”场景的描写,那些人物的姿态、食物的摆放、以及酒器的样式,都充满了生活气息,让人垂涎欲滴。整本书的图片质量非常高,能够清晰地展现画像砖上的每一个细节,配合作者的文字解读,仿佛置身其中,亲眼目睹了这些古代艺术品的魅力。这是一本值得反复品读的书,每次阅读都会有新的发现和感悟。

评分

这是一本让人惊艳的书!我一直对汉代艺术,尤其是画像砖有着浓厚的兴趣,而《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这本书,简直就像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它不仅仅是一本图录,更像是一次穿越时空的旅行。作者在书中对每一块新发现的画像砖都进行了细致入微的梳理和解读,从砖的形制、纹饰,到图像内容,再到可能的历史背景,都做了深入的探讨。我尤其喜欢书中对画像砖上人物形象的刻画的分析,那些栩栩如生的人物,他们的服饰、发型、表情,无不透露出那个时代的生活气息和社会风貌。书中的考古发现部分,更是让人大开眼界,那些沉睡千年的瑰宝重见天日,通过作者的笔触,我仿佛也亲临了发掘现场,感受到了那一刻的激动与惊喜。书中对于画像砖上描绘的生产生活场景,例如农业耕作、狩猎捕鱼、宴饮出行、甚至杂技表演,都进行了详尽的考证和解读,这让我对汉代巴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书中还涉及到了画像砖的制作工艺,从泥料的选择、塑形、雕刻,到最后的烧制,都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我对古人的智慧和技艺赞叹不已。此外,书中对画像砖题材的分类和研究,也极大地拓宽了我对汉代画像砖的研究视野。一些过去可能被忽视的细节,在这本书中得到了系统的梳理和阐释。整本书的编排也非常合理,图片清晰精美,文字流畅易懂,既有学术的严谨性,又不失文学的感染力,读起来丝毫不会感到枯燥。这本书的出版,对于我们了解汉代巴蜀地区的历史文化,无疑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我强烈推荐给所有对中国古代艺术和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们。

评分

这本书的出现,对于我们研究汉代巴蜀地区无疑是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中国巴蜀新发现汉代画像砖》汇集了近年来在巴蜀地区考古发掘中出土的大量珍贵的汉代画像砖,并对这些画像砖的内容、风格、以及历史背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作者在书中对画像砖上出现的各种“人物形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从他们的服饰、发型、姿态,到他们的面部表情,都力图揭示其所蕴含的社会信息。我特别欣赏书中对画像砖上“神话动物”的解读,那些盘龙、衔璧的瑞兽,以及神人驾龙的场景,都反映了汉代人对宇宙、神灵和生命的理解。书中还对画像砖的“制作工艺”进行了详细的介绍,从泥料的选择,到雕刻的手法,再到烧制的火候,都力求还原古人的智慧和匠心。我之前对画像砖的了解,多集中在一些广为人知的题材上,而这本书则让我看到了许多以前未曾见过的新鲜内容,极大地拓展了我的视野。作者在解读画像砖时,常常会引用大量的史料和考古发现,将图像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得解读更具说服力和深度。整本书的图片质量都非常高,印刷精美,使得那些画像砖上的精细纹饰也能清晰可见。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