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师自通学国画:花卉综合篇(第2版)

无师自通学国画:花卉综合篇(第2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郭大为 著
图书标签:
  • 国画
  • 花卉
  • 绘画
  • 艺术
  • 教学
  • 技法
  • 零基础
  • 自学
  • 文化
  • 绘画入门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人民邮电出版社
ISBN:9787115446664
版次:2
商品编码:12148478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7-02-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12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编辑推荐

本书颠覆了你对国画难以上手的刻板印象!范例超实用,步骤超细致,jue对适合零基础的读者拿来自学,读者学习以后一定能达到无师自通的效果。这本书更像是身边的一位老师,孜孜不倦地教导学生如何下笔,如何构图,如何克服“国画绝非易事”这样的恐惧心理,书中包含了非常精美的案例,排版方式也十分灵活。书中每个案例的讲解都细致到推荐用笔、用笔技法、调墨和设色技法,并配以图示说明,让你一目了然,即使是零基础的读者也一样学得会!

内容简介

本书是“无师自通学国画”系列中的一本。全书共分为17章,由浅入深地教你如何轻松掌握国画中各种花卉的绘制技巧。书中首先介绍了写意画的基本知识,包括常用工具、用笔和调墨技法;然后介绍了16种不同种类的花的画法,每种花卉后面都通过案例创作的方式让读者加以练习,提升读者的绘画能力。
本书内容丰富,语言通俗易懂,实用性强,适合喜欢画花卉的读者,国画培训班的学生,爱好国画的初、中级读者阅读,同时也可作为各地老年大学的学习教材。

作者简介

郭大为,宁夏隆德县人,师从宁夏zhu名画家秋琳,李根,现为宁夏美术家协会会员,现受聘与中原书画院专职画家,曾获得过2005年“任伯年杯”全国书画大展赛一等奖,2006年“走进郑州《海峡两岸》全国书画大展赛银奖,参加2008年宁夏自治区书画大展,获得铜奖。2011年作品《山村》入编《共和国儿女》大型历史文献,部分作品被单位和个人收藏。

目录

第1章 基础入门 
1.1 常用工具 
笔 
墨 
纸 
砚 
颜料 
调水盘 
贮水盂 
镇纸 
1.2 如何用笔 
怎样握笔 
笔法的运用 
线条练习 
1.3 调墨技法 
五种浓度的墨色 
墨色的调和 
1.4 调色技法 
单色调和 
复色调和 

第2章 牡丹花 
2.1 花头的画法 
初放 
全放 
花苞 
2.2 叶子的画法 
2.3 花枝的画法 
2.4 绝壁藏国色 

第3章 白玉兰 
3.1 花头的画法 
花苞 
开放 
3.2 一树清雪 

第4章 虞美人 
4.1 花头的画法 
全开 
花苞 
4.2 叶子的画法 
4.3 花梗的画法 
4.4 满园春 

第5章 桃花 
5.1 花头的画法 
初放 
全放 
5.2 叶子的画法 
5.3 桃花又见一年春 

第6章 紫藤花 
6.1 花头的画法 
6.2 叶子的画法 
6.3 蓝调 

第7章 鸢尾花 
7.1 花头的画法 
正面 
侧面 
花苞 
7.2 叶子的画法 
7.3 蝶恋花 

第8章 萱花 
8.1 花头的画法 
侧面勾染法 
正面点染法 
花苞 
8.2 叶片的画法 
8.3 花梗的画法 
8.4 忘忧 

第9章 绣球花 
9.1 花头的画法 
9.2 叶子的画法 
9.3 花梗的画法 
9.4 粉彩簇香 

第10章 牵牛花 
10.1 花头的画法 
花苞 
开放 
10.2 叶子的画法 
10.3 花梗的画法 
10.4 晨曲 

第11章 秋葵花 
11.1 花头的画法 
侧面 
正面 
11.2 叶子的画法 
11.3 花梗的画法 
11.4 秋意 

第12章 玉簪花 
12.1 花头的画法 
12.2 叶子的画法 
12.3 玉簪花影 

第13章 秋海棠 
13.1 花头的画法 
单个花头 
组合花头 
13.2 叶子的画法 
13.3 花梗的画法 
13.4 红霞 

第14章 鸡冠花 
14.1 花头的画法 
14.2 叶子的画法 
14.3 红冠图 

第15章 菊花 
15.1 花头的画法 
勾染法 
点画法 
15.2 叶子的画法 
15.3 秋果累累 

第16章 水仙花 
16.1 花头的画法 
侧面 
花苞 
16.2 花梗的画法 
16.3 花根的画法 
16.4 叶子的画法 
16.5 寒香 

第17章 梅花 
17.1 花头的画法 
白梅--勾画 
红梅--点画 
17.2 梅干的画法 
17.3 梅枝的画法 
17.4 红梅寒石图
《花之语:笔墨下的缤纷世界》 引言: 花,自古以来便是东方绘画中永恒的主题,它们以其千姿百态的形态、绚烂多姿的色彩,以及所蕴含的丰富象征意义,牵动着文人墨客的无尽情思。从清雅脱俗的兰、竹、梅、菊“四君子”,到热情奔放的牡丹、娇艳欲纯的桃花,再到素雅宁静的荷花、高洁傲骨的梅花……每一朵花,都仿佛是大自然精心雕琢的艺术品,承载着生命的活力与情感的寄托。本书《花之语:笔墨下的缤纷世界》并非一本简单的绘画教程,它更像是一次与花的深度对话,一次对东方美学精神的探寻。我们将一同走进花的海洋,用笔墨去捕捉它们瞬息万变的姿态,去体悟它们内在的灵魂,去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花之境”。 第一篇:意境的铺陈——国画花卉的哲学与美学 在挥毫泼墨之前,理解国画花卉背后的文化底蕴至关重要。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花鸟画,并非对物象的简单复制,而是寄寓了创作者的情感、理想与审美追求。 “画中有诗,诗中有画”: 国画花卉追求的是“写意”,而非“写实”。它强调的是抓住物象的神韵,而非细枝末节的描摹。一朵花的盛开、枯萎,都可能映射着人生的起伏、时光的流转。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笔墨的浓淡、枯湿,线条的刚柔、婉转,来传达花卉的生命力与情感张力。 象征与寓意: 不同的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承载着不同的象征意义。例如,牡丹象征富贵吉祥,莲花象征君子之德,梅花象征坚韧不拔,菊花象征高洁隐逸。了解这些寓意,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表现花卉的精神内核,赋予作品更深层次的内涵。我们将深入剖析常见花卉的象征意义,并探讨如何在画面中巧妙地运用它们。 阴阳五行与色彩的哲学: 中国传统艺术与哲学紧密相连。在国画花卉中,色彩的选择与运用也遵循着一定的哲学思想。五色的搭配、虚实的处理,都蕴含着对宇宙和谐与生命律动的理解。我们将解读色彩在国画花卉中的运用法则,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冷暖、对比来营造画面的氛围与情绪。 笔墨的语言: 笔墨是中国画的灵魂。不同的笔法,如勾、皴、擦、染,能表现出花卉不同的质感、肌理和神态。中锋、侧锋、逆锋的运用,干笔、湿笔的搭配,都构成了丰富的笔墨语汇。我们将详细介绍基础的笔法,以及它们在表现花卉不同部分(如花瓣、叶片、枝干)时的效果。 第二篇:笔尖的律动——写意花卉的技法探索 在有了理论的铺垫后,我们将进入实践阶段,用手中的画笔,将心中对花的感受付诸纸上。本篇将聚焦于写意花卉的多种技法,从基础入门到进阶变化。 基础笔法与点触: 点: 点是构成花卉最基本的元素。通过不同大小、形状、浓淡的点,可以表现花蕊、花瓣的细节,以及叶片的脉络。我们将学习“圆点”、“扁点”、“侧点”、“顺点”等多种点法的运用,以及如何通过点的排列组合来表现花卉的繁密或疏朗。 线: 线是勾勒花卉轮廓、表现枝干姿态的重要手段。勾勒花瓣的“游丝描”、“粗笔描”与表现枝干的“折带皴”、“盘折皴”各有其妙用。我们将练习不同线条的力度、速度与走向,以赋予花卉生命感和动势。 花瓣的绘制: 点染法: 以点为基础,通过色彩的浓淡、晕染,表现花瓣的层次感和体积感。例如,绘制牡丹时,可以用点染法表现其厚重、饱满的花瓣;绘制桃花时,则可以用淡雅的点染表现其娇嫩欲滴。 勾染法: 先用线条勾勒出花瓣的轮廓,再用墨或色层层晕染,逐渐丰富花瓣的色彩与质感。这种方法常用于表现质感更强的花卉,如莲花。 破墨法: 在未干的墨色上再点染色彩,或在未干的色上再点墨,形成墨色与色彩相互渗透、交融的效果,使花瓣更具立体感和生命力。 叶片的描绘: “介”字形叶: 许多花卉的叶片都呈“介”字形,用笔要灵动,力求变化。我们将学习不同花卉叶片的典型画法,如柳叶、竹叶、荷叶等,并掌握其基本的用笔顺序与结构。 “攒”叶与“散”叶: 如何将零散的叶片巧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聚散有致的画面,是表现花卉生机的关键。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调整叶片的角度、大小、疏密来营造画面的层次感和呼吸感。 枝干与藤蔓的刻画: “铁线描”、“飞白描”: 绘制粗壮有力的枝干,需要笔力沉雄;描绘纤细缠绵的藤蔓,则需要笔势轻盈。我们将练习不同的线条表现枝干的质感与动态。 “折”、“弯”、“曲”: 枝干并非直来直往,而是充满着生命的弯曲与变化。学会表现枝干的自然走向,以及它们与花朵、叶片的呼应关系,是让画面生动起来的关键。 花蕊与细节的点睛: 花蕊是花卉的灵魂所在,一两点精妙的点睛之笔,便能立刻赋予整朵花以生命。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细小的笔触,点出花蕊的精巧与灵动。 第三篇:生命的绽放——典型花卉的写意之道 在掌握了基础技法后,我们将聚焦于几种具有代表性的花卉,深入探究它们的写意表现之道。每一种花卉都有其独特的性格与神韵,需要我们用心去体会,用笔去捕捉。 高洁傲骨的梅花: 梅花是中国传统绘画中重要的题材。我们将学习如何用苍劲的笔墨表现梅花干枯的枝干,用点染的方式勾勒出花瓣的含蓄与坚韧,以及如何在画面中营造出寒冬中一抹亮色的意境。 雍容华贵的牡丹: 牡丹被誉为“花中之王”,其繁盛与富丽是表现的重点。我们将学习如何用厚重的笔墨与色彩,表现牡丹层层叠叠的花瓣,以及如何通过构图来展现其雍容华贵的气度。 出淤泥而不染的莲花: 莲花象征着高洁的品格。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流畅的线条勾勒莲叶的舒展,用清雅的色彩描绘莲花的圣洁,以及如何在画面中表现出其“亭亭玉立”的姿态。 清雅脱俗的兰花: 兰花以其独特的清幽气质吸引着无数画家。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简练的线条表现兰叶的飘逸,如何用淡雅的墨色勾勒出兰花的淡雅风姿,以及如何通过留白来营造其空灵的意境。 含苞待放的桃花与迎春的杏花: 桃花与杏花代表着春天的生机与浪漫。我们将学习如何用明亮的色彩和灵动的笔触,表现它们娇嫩欲滴的花瓣,以及如何在画面中捕捉它们各自独特的韵味。 金秋的菊花: 菊花在秋天盛开,象征着高洁与隐逸。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笔墨表现菊花层叠的花瓣,以及如何通过色彩的搭配来营造其秋日的色彩。 其他花卉的探索: 除了上述经典花卉,我们还将涉及如月季、海棠、山茶花等多种花卉的写意表现,鼓励读者根据花卉的实际形态与内在气质,灵活运用所学技法,探索属于自己的绘画风格。 第四篇:意境的升华——构图、色彩与章法的融会贯通 一幅优秀的国画花卉作品,不仅在于笔墨的精湛,更在于整体意境的营造。构图、色彩与章法是提升作品艺术水平的关键。 构图的法则与变化: “计白当黑”: 留白是中国画重要的表现手法,它不仅能充实画面,更能营造出空间感和意境。我们将学习如何巧妙地运用留白,使画面呼吸,更有张力。 “疏密有致”: 画面元素的疏密关系直接影响着作品的节奏感和视觉效果。我们将探讨如何通过花、叶、枝的疏密安排,来引导观者的视线,突出主题。 “虚实相生”: 画面中的实景与虚景相互映衬,能增强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我们将学习如何在虚实之间寻找平衡,创造出引人入胜的艺术空间。 “散点透视”: 与西方绘画的焦点透视不同,中国画多采用散点透视,允许在同一画面中展现不同角度的景物。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散点透视来组织画面,表现花卉的不同姿态。 色彩的运用与搭配: 墨色的变化: 墨是色之母,掌握好墨色的浓淡、干湿变化,能极大地丰富画面的表现力。 色彩的冷暖与对比: 合理运用色彩的冷暖对比,可以营造出不同的情绪氛围,如暖色调的温馨、冷色调的宁静。 设色的原则: 在写意花卉中,设色并非简单地模仿自然,而是要服务于整体意境的表达。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提染”、“统染”、“点染”等技法,使色彩自然地融入画面。 章法的安排与题款、印章: 整体布局: 画面元素的整体布局,决定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我们将分析不同构图形式的优缺点,以及如何根据花卉的特点选择合适的构图。 题款的学问: 题款不仅是作品的署名,更是作者情感的延伸。我们将探讨题款的位置、字体、内容的选择,以及如何与画面和谐统一。 印章的运用: 印章是中国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能起到点缀画面的作用,更能体现作者的品味。我们将学习印章的尺寸、位置选择,以及如何让印章成为画面的有机组成部分。 结语: 《花之语:笔墨下的缤纷世界》并非要求读者成为技法大师,而是希望通过对国画花卉的深入学习,引导读者走进一个充满东方韵味的世界,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美,用自己的双手去创造美。绘画是一种修行,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愿本书能陪伴您,在笔墨的流转中,感受花的生命,品味生活的诗意,在属于自己的画卷上,描绘出独一无二的缤纷世界。

用户评价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虽然简约,却透露出一种东方韵味,让我对书中的内容充满了期待。我一直对国画中“线条”的运用非常感兴趣,因为它被认为是国画的骨骼。我希望这本书能够详细讲解国画中线条的种类和运用,比如勾线、皴法、擦染等等,以及它们在表现花卉不同质感和形态时的作用。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大量的线条练习范例,帮助我掌握各种线条的运用技巧,并且能够清晰地展示如何通过线条的变化来表现花卉的柔软、坚韧、娇嫩等不同的特点。我尤其期待书中能够讲解如何用线条来勾勒花瓣的层次感,如何用线条来表现叶片的脉络,以及如何用线条来塑造花卉的整体造型。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色彩”的讲解。国画的色彩运用非常独特,我希望书中能够详细讲解传统国画中常用的颜色,以及如何调配和运用这些颜色来表现花卉的色彩之美。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色彩搭配的案例,帮助我理解如何将不同的色彩巧妙地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画面。我还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花卉的解剖”的知识,比如花瓣的生长结构,叶片的构成等等,这些对于画出逼真的花卉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装帧设计给我一种沉静而典雅的感觉,很符合国画的审美。作为一名国画爱好者,我深知“笔墨”在国画中的核心地位。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有专门的章节来讲解“笔法”和“墨法”。我希望它能详细阐述各种基本笔法的运用,例如“中锋”、“侧锋”、“逆锋”,以及它们在表现花卉不同形态时所产生的不同效果。同时,我也希望书中能够深入讲解“墨法的变化”,包括“浓、淡、干、湿”的运用,如何通过墨色的层次来表现花卉的体积感、质感和立体感。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大量的范例,清晰地展示不同笔墨技巧所产生的具体效果,并且最好能有作者的亲自示范或者分解图。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运用“飞白”和“渴笔”来表现花卉的枯荣和生命力,以及如何运用“积墨”和“破墨”来增加画面的层次感和趣味性。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构图”的指导,不仅仅是简单的花卉组合,而是能够讲解如何通过构图来营造画面的意境和氛围,例如如何运用“留白”来增加画面的呼吸感,如何运用“分割线”来引导观者的视线。

评分

这本书的排版设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一页的内容都安排得井井有条,图文并茂,阅读起来非常舒适,不会感到信息量过载。我一直对国画中的“工笔”和“写意”两种画法都很有兴趣,但总觉得难以把握其中的精髓。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清晰地区分这两种画法的特点,并且分别讲解它们的技法。比如,在工笔花卉方面,我希望它能详细讲解如何使用工笔画的细笔勾勒,如何给花瓣着色,如何运用渲染来表现花卉的体积感和质感。而在写意花卉方面,我则希望它能讲解如何运用大写意的笔法,如何通过寥寥数笔来捕捉花卉的神韵,如何通过墨色的变化来表现花卉的生命力。我特别期待书中能够提供一些“错误示范”,或者说是“常见误区”,帮助我避免走弯路。比如,在勾勒花瓣时,有哪些地方容易画得僵硬,在用墨时,有哪些地方容易画得死板,这些经验对于初学者来说,往往比直接的教学更有价值。我还想知道,书中会不会涉及到一些花卉的“写意”处理,比如如何用写意的手法来表现牡丹的雍容华贵,如何用写意的手法来表现梅花的傲骨铮铮,这些都是我一直很想尝试但又无从下手的。总而言之,我希望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学习框架,让我能够从入门到进阶,逐步掌握国画花卉的创作技巧。

评分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它的纸质和印刷质量非常出色。厚实的纸张,清晰的墨迹,甚至是彩页的饱和度都让我觉得物超所值。作为一个对细节有一定要求的人,这样的品质让我觉得这本书是真的用心在做。我主要关注的是书中的“综合”二字,它意味着不仅仅是单一花卉的讲解,而是可能包含了多种花卉的技巧融合。我猜想,书中可能不仅仅是教你画一朵花,更重要的是教你如何组合不同的花卉,如何安排构图,如何让画面达到一种和谐的意境。这对于我这种想要创作完整的国画作品的人来说,是非常关键的。我曾经尝试过学习国画,但总是卡在“临摹”阶段,无法做到“创作”,很多时候只是机械地模仿,缺乏自己的想法。我非常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构图的原理和方法,比如如何运用“黄金分割”或者“三分法”来安排花卉在画面中的位置,如何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来增加画面的空间感和层次感。我尤其对如何表现花卉的“神韵”很感兴趣,国画讲究“写意”,不仅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如何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花朵的生机和灵动,这是我一直想要学习的。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作者的经验和心得,比如在写意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把握好用笔的力度和速度,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干湿来表现花卉的不同质感。我还很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到一些经典的国画花卉作品,并通过这些作品来分析讲解其创作技法,这样能让我有一个更直观的理解。

评分

读完目录,我感觉到这本书的“综合”二字并非虚言,它似乎涵盖了花卉国画学习的各个方面。我一直觉得,学习国画不仅仅是技法的掌握,更重要的是“意境”的培养。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在这方面有所启发,比如如何通过花卉的组合来表达某种情感,如何通过笔墨的浓淡干湿来营造画面的氛围。我尤其想了解书中是否会讲解一些关于“花卉的象征意义”的内容。不同的花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着不同的寓意,比如牡丹象征富贵,梅花象征坚韧,兰花象征高洁。如果书中能够结合这些象征意义来讲解花卉的画法,那么创作出来的作品就会更有深度和内涵,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表面的描绘。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将这些象征意义融入画作的技巧,比如在构图上如何安排,在用笔用墨上如何体现。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写生”的指导。虽然临摹是学习国画的重要途径,但最终还是要回到写生,观察真实的自然。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如何进行花卉的写生,如何抓住花卉的形态和神韵,如何通过速写来积累素材。最后,我特别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不同风格”的赏析。比如,介绍几位不同时代、不同流派的花卉国画大师的作品,并分析他们的创作特点和技法,这样能让我对国画花卉的发展有一个更宏观的认识。

评分

这本书的定价让我觉得物超所值,印刷质量和内容排版都非常用心。我一直对国画的“水墨”运用非常着迷,它既可以浓墨重彩,也可以淡墨轻染,变化万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有专门的章节来深入讲解“水墨”的运用。我希望它能详细阐述如何通过控制墨的浓淡、干湿来表现花卉不同的质感和立体感,比如如何运用浓墨来表现花瓣的饱满,如何运用淡墨来表现叶片的柔嫩,如何运用干墨来表现花卉的枯萎。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大量的范例,清晰地展示不同水墨技巧所产生的具体效果,并且最好能有作者的亲自示范或者分解图。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讲解如何运用“渲染”和“晕染”来表现花卉的色彩和层次感,以及如何运用“拓印”等技法来增加画面的趣味性。此外,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光影”的讲解。虽然国画不强调写实的光影,但适当的光影处理可以大大增强画面的立体感和空间感。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如何通过墨色的浓淡来模拟光影,如何通过色彩的冷暖来表现光线的方向。我还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不同花卉的季节特征”的讲解,比如如何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夏天的热烈奔放,秋天的成熟丰硕,以及冬天的傲雪迎霜。

评分

这本书的厚度适中,我猜想内容应该会比较充实。我一直觉得,学习国画,尤其是花卉,不仅仅是技法的模仿,更重要的是“情感”的注入。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将情感融入花卉创作的指导。比如,如何通过笔墨的运用,来表达花卉的喜怒哀乐,如何通过色彩的选择,来烘托花卉的情绪。我希望作者能够分享一些将个人情感融入画作的经验,以及如何通过花卉的描绘来传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我尤其关注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关于“写意”的深入讲解。国画讲究“写意”,不仅仅是形似,更重要的是神似,如何通过寥寥数笔勾勒出花卉的神韵,这是我一直想要学习的。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如何通过写意的笔法,来表现花卉的生命力,如何通过写意的色彩,来营造画面的意境。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写意花卉的创作示范,并且详细讲解创作过程中作者的思考过程和用笔用墨的诀窍。我还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如何形成自己的画风”的建议。对于一个初学者来说,如何在临摹和学习的基础上,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是非常重要的。

评分

这本书的目录结构给我一种非常清晰且全面的感觉。我一直觉得学习国画,尤其是花卉,需要从基础入手,循序渐进。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非常详尽的基础知识,比如如何选择合适的毛笔,如何正确地执笔,如何调墨,以及如何练习基本的用笔技巧,例如点、线、面的运用。我尤其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提供一些基础笔法的练习范例,以及如何通过这些练习来培养手感和对笔墨的控制力。对于初学者来说,最头疼的可能就是不知道从何下手,而一个清晰、完善的基础教学部分,能够极大地降低学习门槛。我还对书中关于“色彩”的讲解非常期待。国画的色彩运用与西方绘画有很大的不同,我希望能了解传统国画中常用的颜色有哪些,它们的属性和调色方法,以及如何运用色彩来表现花卉的季节感和情绪。例如,如何用冷暖色调来表现春天的生机勃勃,如何用浓重色调来表现秋天的成熟丰硕。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色彩搭配的案例,帮助我更好地理解如何将色彩与墨色巧妙地结合,创造出既有传统韵味又不失现代感的画面。我还想知道,书中是否会涉及到一些花卉的“结构”讲解,比如花瓣的生长顺序,叶片的舒展方式,茎干的弯曲变化等等,这些对于画出逼真的花卉非常有帮助。

评分

这本书的标题“无师自通”着实吸引了我,对于没有机会跟随名师学习的人来说,这简直是一个福音。我一直对国画的花卉有着浓厚的兴趣,但总是不得其法。我希望这本书能够提供一个系统性的学习路径,让我能够一步步地掌握国画花卉的创作技巧。我尤其希望书中能够讲解如何“观察”花卉。在国画中,观察不仅仅是看其形态,更重要的是去体会其“神韵”,去感受其“生命力”。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如何观察花卉的方法,比如从哪些角度去观察,需要注意哪些细节,如何抓住花卉的独特之处。我希望书中能够讲解如何将观察所得转化为笔墨,如何用线条和色彩来表现花卉的生命力和情感。我对于书中关于“构图”的部分非常期待。我希望它不仅仅是教我如何画一朵花,更重要的是教我如何将不同的花卉组合在一起,如何安排画面,如何通过构图来表达我的想法和情感。我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经典构图的案例分析,让我能够从中学习到构图的精髓。我还希望书中能够提供一些关于“意境”的讲解。国画强调“意境”,我希望这本书能够帮助我理解如何通过花卉的描绘来营造一种独特的意境,比如宁静、悠远、生机勃勃等等。

评分

这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意思,虽然我还没开始翻阅,但单看那淡淡的水墨晕染和精美的插画,就觉得心情宁静。封面上那句“无师自通”吸引了我,要知道,我一直对国画有着浓厚的兴趣,但苦于没有时间和机会寻找名师指点,总是停留在“看客”的阶段。这次偶然间看到这本书,我仿佛看到了一个通往国画世界的捷径。我特别好奇“花卉综合篇”到底涵盖了哪些花卉,是常见的牡丹、梅花、兰竹,还是更具挑战性的荷花、菊花,抑或是那些在古画中经常出现的、具有特殊寓意的花卉?我设想,书中会不会有详细的步骤讲解,从最基础的笔触、墨色变化,到如何勾勒花瓣的层次感,再到如何运用色彩晕染出花朵的饱满与娇嫩?我希望它能提供一些不同于西方绘画的视角,比如如何理解“意”在画中的重要性,如何通过线条和墨色来表达花卉的生命力,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写实的层面。而且,“第2版”的字样也让我觉得这本书是经过市场检验的,可能在内容上有所优化和完善,这让我对它的实用性和专业性有了更高的期待。我打算先从最简单的花卉入手,慢慢摸索,希望能通过这本书,一步步培养自己的国画感觉,最终能画出属于自己的,带有个人风格的花卉作品。我尤其期待书中关于如何调色的部分,国画的色彩体系和油画、水彩有着很大的不同,如何运用传统的矿物质颜料和植物颜料,以及如何调出既有层次又不失古韵的色彩,一直是我非常困惑的地方。希望这本书能给我带来启发。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