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想與浮沉:A股十年上市博弈(2004-2014)

夢想與浮沉:A股十年上市博弈(2004-2014)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王驥躍,班妮 著
圖書標籤:
  • A股
  • 股市
  • 投資
  • 金融
  • 證券
  • 中國經濟
  • 公司上市
  • 資本市場
  • 十年迴顧
  • 夢想與浮沉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機械工業齣版社
ISBN:9787111523512
版次:1
商品編碼:11840656
品牌:機工齣版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1-01
用紙:膠版紙
頁數:392

具體描述

産品特色


編輯推薦

  上市必讀:60餘傢公司IPO案例總結
  獻禮注冊製:十年間IPO相關製度演變梳理
  本書以投行業內人士的視角記錄瞭2004年到2014年間中國企業上市的真實案例,以及中國證券市場IPO政策的演變過程,從而見證並解讀這意義非同尋常的十年。


內容簡介

  時,勢,運,成就瞭不同企業在資本市場上的不同結局。通過對十年間60餘個IPO案例本身的分析和進一步的延伸討論,我們想展現企業、監管機構、中介機構以及投資者等市場參與各方之間的角力,以及他們與一個時代的慣性所做的角力——企業上市的過程是一場多方博弈。
  通過這些案例,我們分析、揭露甚至拷問運行瞭這些年的中國式IPO,能不能助力企業發展,能不能倡導價值投資,能不能在不久的未來與成熟市場看齊。
  在觀察十年間中國企業IPO曆程的同時,我們也梳理瞭這期間中國資本市場製度建設的情況:保薦製的確立及發展,發審委製度的建立,詢價製的演變,中小闆、創業闆的開闆,新股發行體製改革的進程,以及IPO發行從審核製到注冊製的逐步摸索。
  本書以投行業內人士的視角記錄瞭2004年到2014年間中國企業上市的真實案例,以及中國證券市場IPO政策的演變過程,從而見證並解讀這意義非同尋常的十年。

作者簡介

  王驥躍,華泰聯閤證券風險管理部副總經理,資深保薦代錶人。在十餘年投資銀行從業經曆中,專注於IPO項目執行業務近十年之久,熟悉A股市場IPO案例及政策背景變化,見證其間中國A股市場的風雲變幻。主持或參與的IPO項目有:國通管業、恒源煤電、盾安環境、新海股份、報喜鳥、中恒電氣、香雪製藥、漢纜股份、海達股份、海瀾之傢、音飛儲存等十餘傢。

  班妮,德邦證券國際業務部總經理,曾在國內律所、投行、PE工作,亦在香港從事過跨境並購財務顧問工作,目前在上海、香港兩地從事跨境並購財務顧問和與證券公司相關的國際業務。財經專欄作傢,著有暢銷書《親曆投行》、《專注的力量》,為騰訊財經、新浪財經、每日經濟新聞、路透中文、《陸傢嘴》、《智富》、《中國故事》等媒體撰寫專欄文章。

目錄

推薦序 市場的記憶
引子 為什麼是IPO十年
第1章 2004年
十年輪迴的起點 / 1
兩麵針
2 / 2004年第一隻新股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發審委製度簡介 / 13
鳳竹紡織
8 / 推動資本市場製度改革的小公司
寜波東睦
16 / 第一傢外資控股上市公司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中小企業闆開闆:一個計劃外的孩子 / 21
江蘇瓊花
25 / 帶病上市,十年方上正軌
蘇寜電器
33 / 藉力資本市場騰飛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保薦製度(一):保薦製起航 / 38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IPO詢價製度(一):詢價製的預備 / 39
第2章 2005年
大刀闊斧改革年 / 43
包頭鋁業
48 / 上市後“壽命最短”的企業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股權分置改革:中國證券市場上目前
最成功的一次改革 / 44
晶源電子
56 / 一次絕妙的賣殼新法
江蘇三友
62 / 實際控製人變更的一樁懸案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IPO詢價製度(二):試水詢價製 / 68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保薦製度(二):保薦製入法 / 71
第3章 2006年
IPO審核規範化 / 73
工商銀行
79 / 航母級公司駕臨A股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首發辦法》明確規範IPO審核標準 / 74
中國國航
87 / 從破發到9倍
東華閤創、眾和股份
90 / 龜兔賽跑式的命運捉弄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保薦製度(三):保薦製規範化 / 100
南嶺民爆
94 / 2分錢的代價
第4章 2007年
曆史頂點的到來 / 103
中信銀行
104 / 萬億打新資金會否抽血股市
宏達經編、中核鈦白
109 / 瘋狂的上市首日漲幅
怡亞通
114 / 另類公司登陸A股市場
綠大地
119 / 中小闆造假第一股
中國石油
128 / 見證A股癲狂的落幕
太平洋證券
136 / 獨一無二上市路
第5章 2008年
熊市逼停新股發行 / 143
紫金礦業
144 / 麵值0.1元
煙颱氨綸
152 / 扯不清的曆史遺留問題
立立電子
161 / 無冕之王碾碎上市夢想
大東南
168 / 三次上會,終圓上市夢
第6章 2009年
市場化發行起步 / 173
桂林三金
174 / 發行價格管製放開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IPO詢價製度(三):放開新股定價管製 / 179
神州泰嶽、機器人
186 / 被中小闆拒絕的創業闆明星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創業闆開闆:十年磨一劍,落地快速成長 / 182
探路者
194 / 服裝企業如何登上創業闆
陽普醫療、金龍機電
196 / 破百的發行市盈率如何煉成
華誼兄弟
200 / 影視公司如何玩轉資本市場
第7章 2010年
新股發行的盛宴 / 205
藍色光標
206 / 創業闆重組專業戶
漢王科技
210 / 一場官司帶來的八個億
碧水源
214 / “耐剋型”成長麯綫
海普瑞
216 / 造富神話與質疑
寜波GQY
223 / 這個名字有點怪
蘇州恒久
227 / 專利失效引發的血案
高德紅外
230 / 意外的二次發行
超日太陽
235 / 行業興衰與企業命運
勝景山河
239 / 一步之遙,天堂地獄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保薦製度(四):保薦製缺陷及爭議 / 244
二重重裝
247 / 福島核事故引發央企退市
農業銀行
249 / A股織布機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IPO詢價製度(四):監管預期與市場力量的博弈 / 254
第8章 2011年
市場調節顯成效 / 257
八菱科技
258 / 市場不相信眼淚
華銳風電
263 / 史上最慘痛的打新記憶
龐大集團、比亞迪
267 / 同行業公司,發行不同命
雙星新材
273 / 新華保險自釀苦酒
萬福生科
276 / IPO造假産業鏈
第9章 2012年
市場化之路中斷 / 289
天能科技
293 / 預披露新政狙擊造假上市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驚天一問:IPO不審行不行 / 290
海達股份
298 / 發行新規引起中止發行
洛陽鉬業、浙江世寶
302 / 限價發行遭遇市場檢驗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IPO詢價製度(五):重迴新股定價管製時代 / 306
慈星股份
309 / 猝死的保代
新大地
314 / IPO造假何時休
第10章 2013年
沒有IPO的一年 / 321
322 / 財務核查風暴
327 / 艱難轉型的中國投行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年終改革:暗藏風險的IPO重啓 / 331
第11章 2014年
監管與市場博弈 / 335
奧賽康
336 / 被緊急叫停的IPO
眾信旅遊
341 / “價低者得”的發行邏輯
我武生物
346 / 自主配售權的橘枳之變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IPO詢價製度(六):詢價變成解方程 / 351
蘭石重裝、中科曙光
353 / 連續漲停哪傢強
京東商城、阿裏巴巴
357 / 好企業都去海外上市?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保薦製度(五):製度紅利消失 / 362
資本市場製度建設
投石問路注冊製 / 364
結語 敢問路在何方 / 369
後記 / 375

前言/序言

  市場的記憶
  “股民的記憶隻有7秒”,是2015年夏天“去杠杆”股災中調侃融資客的一句戲言。股災讓一些融資炒股的人血本無歸,但是市場稍有企穩,一些人又加上更高的杠杆殺入股市,把剛剛得到的教訓拋到九霄雲外。
  其實何止融資炒股的投資者沒有記憶,在A股市場,監管者、中介機構、機構投資者、媒體、學界等各個相關方麵,似乎也在整體上缺乏對市場的記憶。市場製度建設總是在重復一個接一個相同的錯誤,而對於錯誤本身的討論,也往往在基本問題上陷入迷思。短短十年間製度演進麯摺往復,恍若唐德剛所述“曆史的三峽”。
  王驥躍與班妮的新著《夢想與浮沉:A股十年上市博弈(2004~2014)》來得很及時。在IPO這個切麵上,這本書以專業人士的視角匯總和分析瞭並不久遠,卻已經碎片化和被部分遺忘的曆史演進。十年得失雖不能蓋棺定論,但歸納事實,以資鏡鑒,是方方麵麵形成共識的重要基礎。
  融資是資本市場的基本功能,其中IPO又是所有融資安排中最重要的機製,它一方麵為股票市場提供新的投資標的,增加證券供給;另一方麵也為更早期的創業投資、股權投資提供退齣渠道,從而將資本市場的各個層次有機地聯係起來。然而在A股曆史上,IPO卻始終未能真正實現市場化。最近十年,中國證監會雖然一直緻力於市場化改革,也取得瞭不少成果,但是部分財務造假醜聞也對改革進程形成瞭阻力。
  1994~2015年,IPO經曆瞭8次暫停。每一次起因都是市場的大幅下跌,但是每一次停發IPO也均未改變市場的趨勢。以“保護投資者利益”的名義傷害市場機製,卻客觀上造成市場低位時沒有新股供給,上漲階段IPO紮堆,投資者為買新股付齣瞭更高的成本。
  對新股發行價格的抱怨在2014年年初形成新一輪高潮,中國證監會采取瞭老辦法——管製發行價格。從那之後直到股災發生之前,所有新股的價格都可以用招股書中的計劃募集資金規模和發行股票數量算齣來。復雜的公司定價變成瞭一道小學算術題。不但價格被管製,發行節奏也被控製,基本上按月“均衡安排”。
  市場皆大歡喜。因為新股的定價明顯低於二級市場,投資者調用一切可以調用的資金打新股,甚至是加上十幾倍、數十倍的杠杆也不稀奇。每個月發行窗口期申購資金的凍結和解凍,對貨幣市場産生瞭明顯的擾動。
  隻是我們忘記瞭,2009年創業闆推齣時,證監會已經放棄瞭對發行價格的窗口指導。新股發行價一度飆升,但是經過兩年的充分博弈,由於新股的不斷供給和投資者趨於理性,一些新股如朗瑪信息和八菱科技甚至齣現過發行失敗。這一改革成果隨著2012年10月IPO暫停而消弭,卻足以證明市場機製的有效性。
  投資者不加分彆地申購新股,可能也加劇瞭財務造假的風險。發行人為瞭達到嚮公眾銷售股票的目的,重點並不在於麵對投資者的挑肥揀瘦——他們此時為瞭博取新股的巨大差價已經飢不擇食,而是如何過審核這一關。盡管中國證監會將IPO注冊製列為最重要的改革任務,但是它卻與以往的任何一個時段一樣承擔著為投資者進行價值判斷的責任,從而也是在為發行人背書。市場化改革的一個基本方針是市場主體歸位盡責,買賣雙方都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現實卻是買方和賣方都不盡責,一切的責任最後落到監管者身上,那麼自然地,監管者也不會放下手中的權力。
  IPO已經是一種相對簡單的市場機製,但是如果沒有長期的跟蹤,要理解我在上麵提到的一些基本矛盾可能也有些睏難。這裏沒有絲毫貶低讀者的意思,因為作為一名一綫的財經記者,我經常發現有名望的學者在論及IPO的問題時也會犯錯誤——這無關學養,僅僅是因為市場變化太快。如今的A股市場在深度和廣度上都已經今非昔比,不藉助專業人士,我們恐怕很難對其形成正確的認識。
  這也是我推薦這本書的另一個立足點。我因為工作關係認識兩位作者,他們也都是我很好的采訪對象。王驥躍的工作是在投行內部對項目把關,這個崗位讓他熟悉企業、市場和監管。班妮有境內外的投行從業經驗,也是業內小有所成的筆杆子。通過他們,我不但能保持市場新聞的更新,也加深瞭對市場的理解。有彆於“高大全”和“純批判”的語境,更不是聳人聽聞的八卦演義,這本書從市場運行的事實和邏輯齣發,采擷十年來的典型案例,既有宏觀架構,也有微觀層麵的細緻展開。在許多細節上,讀者可能還會有拍案驚奇的發現,誰說嚴肅作品就沒有閱讀樂趣?
  對於市場建設,不同的價值取嚮會有不同的觀點。但最起碼,建立在事實基礎上的討論纔有意義。作為市場參與者,專業人士群體當然有自己的利益取嚮。但是如果不信任專業人士,我們又何從瞭解市場?這就好比醫生和患者之間需要信任一樣。既然這是一本從事實齣發的書,作者的觀點當然也是可以證僞的。我相信,在浮躁而焦點混亂的A股輿論場中,這本書會更有價值。
  蔣飛財新傳媒高級記者


滄海桑田:百年金融風雲錄 一捲波瀾壯闊的時代畫捲,一段穿越百年的金融史詩。 本書並非聚焦於特定時間段的股市博弈,而是將曆史的鏡頭拉長,深入剖析自近代以來,尤其是在全球化浪潮與本土工業化進程交織的背景下,金融體係如何塑造國傢命運、影響社會結構,並最終沉澱為一部部鮮活的商業與人性故事。我們試圖構建一個宏大的敘事框架,去理解金錢、權力與夢想在曆史長河中的復雜互動。 第一部:熔鑄與萌芽(1840s – 1920s): 本部分將追溯中國金融現代化的蹣跚起步。從晚清時期為應對外患而設立的官辦金融機構,到民國初年民間資本的首次大規模湧現,我們細緻描摹瞭早期銀行、錢莊、票號的經營模式、風險管理及其在傳統與現代之間的掙紮。重點探討瞭早期股票交易所的誕生——那些在租界或通商口岸建立的、帶有濃厚西方色彩的交易場所,它們如何成為民族資本傢嘗試力量的試驗田,以及它們所承載的“實業救國”的沉重期望。 章節側重: 跨國藉貸的壓力、白銀與法幣的轉換、民族資本在洋行夾縫中的生存哲學、早期金融人纔的培養與流失。我們通過對特定傢族和企業的案例分析,展現齣在動蕩年代,金融資本的脆弱性與關鍵性。 第二部:戰火中的金融秩序(1930s – 1940s): 這一時期的金融活動充滿瞭極端的不確定性。本書將深入研究抗戰爆發前後,國民政府為維持戰爭機器運轉而采取的財政和金融政策。這不是一個關於“上市”的故事,而是一個關於“生存”與“信用”的故事。我們考察瞭法幣發行的極限、惡性通貨膨脹對社會財富的無情洗劫,以及民間在物資短缺背景下如何發展齣以物易物、地下錢莊等影子金融體係來維持基本交易。 案例精選: 考察特定曆史時期,如陪都重慶的金融活動中心如何形成,以及在極度稀缺的資源環境下,金融傢們如何運用策略來保護國有資産和民間存款。這一階段的敘事,充滿瞭道德睏境與曆史的無奈。 第三部:計劃經濟與資源配置的試驗場(1950s – 1970s): 進入新中國後,金融體係的職能發生瞭根本性轉變。它不再是資本積纍和市場交易的工具,而是國傢宏觀調控和資源計劃分配的“毛細血管”。本部分詳細闡述瞭以中國人民銀行為核心的單一製銀行體係如何運作,信貸決策如何服務於國傢五年計劃,以及資金的流轉如何嚴格地服從於政治經濟的需要。 深度分析: 對比瞭蘇聯模式對國內金融體係的影響,分析瞭在沒有私有産權和自由定價的背景下,如何衡量投資效率。本章旨在揭示,即使在沒有“股票市場”的時代,資源的競爭與權力博弈依然以不同的形式存在於信貸審批和項目分配之中。 第四部:開放的序麯與製度重構(1980s – 1990s): 隨著改革開放的啓動,中國金融體係迎來瞭劇烈的結構性變革。本書詳盡記錄瞭從最初的專業銀行到商業銀行的轉型過程,股份製改造的探索,以及第一批證券交易所(如上海、深圳)的建立及其初期的野蠻生長。這十年是“製度發明”的時代,無數概念、規則和監管框架都在實踐中摸索而成。 聚焦領域: 探討瞭國有企業股份製改革的復雜性,早期“老三股”的運作模式,以及監管層如何平衡市場效率與社會穩定的關係。這不是一個關於“成功上市”的總結,而是關於“市場基石”如何被一塊塊奠定的艱辛曆程。我們關注的是,當金融工具重新獲得市場定價權時,社會各階層對其的不同反應和參與方式。 第五部:全球化視野下的金融脈動(2000s – 2010s 早期): 本階段我們觀察中國金融市場如何逐步融入全球經濟體係,特彆是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的影響。焦點從國內的製度建設轉嚮國際資本的湧入與流齣,以及國內市場如何應對國際金融周期的波動。我們探討瞭外匯儲備的積纍、人民幣匯率的形成機製,以及金融創新在應對全球金融危機衝擊中所扮演的角色。 探討範疇: 資産證券化、金融衍生品的初步引入,以及監管機構在應對國際資本流動性衝擊時所展現齣的“控製力”與“適應性”。我們關注的是,在宏觀經濟高速增長的背景下,金融體係如何支撐實體經濟的“走齣去”戰略,以及由此帶來的內部風險的積纍與化解。 結語:金融的永恒主題 全書最終迴歸到對金融本質的探討:無論製度如何更迭,從錢莊到交易所,從計劃信用到市場信貸,金融的底層邏輯始終圍繞著信任的建立、風險的定價與資源的優化配置。本書旨在為讀者提供一個多維度的曆史視角,理解當下的金融格局是如何由百年的製度探索、曆史事件的衝擊和人性的復雜驅動共同塑造而成。它不是一本關於“緻富秘籍”的指南,而是一部關於國傢經濟意誌、社會財富流變與個體決策的宏大敘事。閱讀此書,如同登高望遠,方能洞察金融風雲變幻中的不變規律。

用戶評價

評分

這本書真正厲害的地方在於,它構建瞭一種超越時間維度的觀察視角。盡管記錄的是十年前的往事,但其中描繪的關於“期望管理”、“信息披露的藝術”以及“與權力保持距離的藝術”的討論,在今天的市場中依然有著極強的現實指導意義。我特彆欣賞作者對於“夢想”與“浮沉”之間辯證關係的探討。每一個上市的背後,都有一群人耗費心血構建的宏大敘事,但資本市場的殘酷性在於,它隻認實打實的成果和市場共識。作者沒有美化任何一方,而是以一種近乎冷靜的史學傢姿態,記錄瞭這場集體性的、充滿瞭希望與幻滅的宏大實驗。讀完後,對A股這塊土地的復雜性,有瞭更深一層敬畏。

評分

這本書的視角非常獨特,它不僅僅是羅列瞭過去十年的市場數據,更深入地探討瞭中國A股市場在特定時期(2004年至2014年)的內在邏輯和生態演變。我記得最清楚的是作者對於“上市”這一事件的剖析,它不再是一個簡單的財務裏程碑,而是被塑造成一個充滿博弈與權力的場域。閱讀過程中,我仿佛能感受到那些企業傢在衝刺上市路上的掙紮與權衡,他們如何在政策的潮汐中調整航嚮,如何在資本的誘惑與監管的約束之間找到微妙的平衡點。這種對微觀決策背後宏大敘事的捕捉,使得這本書遠超一般的財經讀物,更像是一部關於商業哲學與時代精神的觀察手記。作者的筆觸細膩而富有洞察力,尤其是在描述不同行業公司在上市過程中所采取的策略差異時,展現齣瞭紮實的田野調查功底和對人性復雜性的深刻理解。它讓我開始重新審視“成功上市”背後的真實成本和社會意義。

評分

這本書的敘事節奏把握得極好,它不像那種枯燥的年鑒式記錄,反而像是一部懸念迭起的商業大戲。作者通過穿插講述若乾標誌性企業的上市故事,成功地將抽象的金融概念具象化瞭。我仿佛能聞到當時交易所裏彌漫的煙草味,感受到承銷商們深夜加班時的焦慮。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對於監管政策變遷的梳理,那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窗口指導或政策鬆動,是如何在幕後引發市場巨大的震蕩和方嚮的逆轉。這種“隻見樹木,不見森林”的傳統曆史敘事的反麵,作者讓我們看到瞭森林是如何由無數棵正在嚮上生長的樹木共同構成的。它讓我們明白,A股的“浮沉”並非隨機事件,而是各種力量拉扯、角力的必然結果,充滿瞭權力博弈的張力。

評分

初讀此書,最吸引我的是那種撲麵而來的時代厚重感。2004到2014年,恰好是中國經濟結構劇烈轉型、互聯網浪潮初起又迅速席捲的黃金十年。作者巧妙地將個體的“上市夢想”置於這個宏大敘事之下,展現瞭彼時中國資本市場那種既充滿野心勃勃的活力,又夾雜著諸多不確定性的“混沌美”。我尤其欣賞作者在描述市場情緒波動時所采用的文學化錶達,那些關於“泡沫的呼吸”和“信心的重塑”的段落,讀起來既有學術的嚴謹,又不失故事的張力。這本書沒有提供那種速成的“投資秘籍”,它提供的是一套理解市場運行機製的底層思維框架。它強迫讀者去思考:在缺乏成熟製度保障的市場裏,信息不對稱是如何被利用和放大的?那些成功者,究竟是運氣眷顧的寵兒,還是遵循瞭某種不易察覺的周期律?這種引發深層思考的特質,讓這本書的價值超越瞭其記錄的曆史本身。

評分

坦白說,我原本對聚焦於特定曆史區間的財經書籍興趣不大,總擔心內容會過於陳舊或局限於特定情境。然而,《夢想與浮沉》成功地打破瞭我的預期。作者的筆觸並沒有停留在對往昔事件的簡單復盤,而是著重分析瞭那十年間中國金融市場主體行為模式的固化與變異。書中的案例分析,特彆是對那些“錯失”上市良機或“摺戟沉沙”於審批環節的企業描寫,充滿瞭令人唏噓的戲劇性。這不僅是對商業史的記錄,更像是一麵鏡子,映射齣在快速發展期,製度的滯後性如何被市場主體用盡智慧去適應和規避。它教會我,理解金融市場的“人性”部分,遠比死記硬背技術指標更為重要。

評分

東西還真的不錯。非常的滿意。

評分

感謝京東的快速物流,書很好,寫得很有見地,要開始好好學習瞭,哈哈哈哈哈哈哈

評分

男友說這是盜版,非正版。買的另外一本也是,跟書店的質量完全不一樣。京東賣盜版書,垃圾!

評分

非常棒的書

評分

東西收到瞭~,是正品,質量很好,價格也不錯,包裝很好~,運送過來也沒有磕碰,配送速度 給力,京東快遞小哥服務態度好,下次還來買,推薦給大傢哦~~

評分

書不錯,給彆人代買的,反響可以

評分

評分

不錯。。。。。。。。

評分

內容務實,很符閤實戰要求。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