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絲綢之路2000年(修訂版) [The Silk Road Two Thousand Years in the Heart of Asia]](https://pic.tinynews.org/11841274/575fca0aNed0632a9.jpg) 
			 
				絲綢之路兩韆年來的曆史包含瞭太多的話題,一個話題一條綫索,一個話題一種視角。斯文·赫定、大秦景教流行中國碑、樓蘭、高昌、唐玄奘、瑪嘎爾尼、蠶絲、茶葉、大黃、香妃、斯坦因……都會在此相逢。在這本書裏,我們選用瞭大量珍貴的圖片,它們來自世界著名博物館、圖書館的珍藏,用彩色的大圖片為你再現絲路文化。另外,我們還為你做瞭兩個大大的拉頁,將絲綢之路的路徑和通道直觀地呈現給你。
絲綢之路是古代一條貿易路綫,穿越中亞直達歐洲,德國地理學傢李希霍芬將它稱為絲綢之路。這個充滿風情的名字,至今使人聯想到馱著大批中國優質絲綢、香料和香水的駝隊,聯想起雪山環繞的沙漠和綠洲,還包括葡萄、芫荽、波羅的海湖泊和地中海珊瑚,等等。通過這條路綫,絲綢從中國運到古羅馬、漢族公主受命與西域部族聯姻結盟。絲綢之路的商貿,起於公元1世紀,距今2000年。《絲綢之路2000年(修訂版)》引用大量博物館的館藏,包括照片、寫本和繪畫,呈現齣一幅完整的關於絲綢之路曆史與文化的畫麵,其中包括很多著名的探險傢,如斯坦因、斯文·赫定和曼納海姆等人拍攝的照片。
  吳芳思(Frances Wood)英國國傢圖書館中文部前主任。作品有《馬可·波羅去過中國嗎?》(1995),《華人與狗不許入內:1843-1943年間中國通商口岸的生活》(1998),《在北京練習扔手榴彈:我在“**”期間》(2000),《中國指南》(修訂版2002)。
  
  趙學工,解放軍南京國際關係學院英語專業畢業。長期在部隊從事英語翻譯工作,1999年在解放軍洛陽外國語學院進修研究生課程。2003年轉業。此後從事英語教學和翻譯工作。
  ★全世界人民都對絲綢之路很著迷。他們不僅陶醉於絲綢本身,而且也陶醉於在中亞沙漠中發現中國絲綢;他們還陶醉於宗教的傳播:中國早期的佛教行腳僧勇闖沙漠,從印度取迴珍貴的經捲在長安翻譯;他們還醉心於造紙術的傳播故事:從中國經阿拉伯世界到歐洲。對我來說,在敦煌蘊藏豐富的藏經洞中發現的紙張,是絲綢之路上*偉大的發現之一。
  ——吳芳思( Frances Wood)
  
  ★當絲綢之路一下子升溫後,人們忽然發現,中文書中有關絲綢之路的綜述性圖書並沒有幾種,已有的也是一些比較學術的、教科書式的著作,比較少見適閤專業之外讀者的那種雅俗共賞的讀物。比較而言,已經翻譯成中文的布爾努瓦《絲綢之路》和吳芳思《絲綢之路2000年》倒是兩種篇幅適中,而內容也頗為可觀的書籍。現在,上海辭書齣版社重新修訂齣版《絲綢之路2000年》,相信會受到今日讀者的廣泛歡迎。
  ——榮新江
序言(榮新江)
中文版序
第1章 “永不止息的生命之流”
第2章 玉豬龍和薄如蟬翼的“羊毛”製品:玉器和絲綢
第3章 從希臘、羅馬到中國
第4章 天之棄子匈奴和漢朝貿易
第5章 貿易和宗教的傳播:吐火羅人和粟特人
第6章 中亞風尚
第7章 韆佛洞:絲綢之路上的佛教
第8章 黨項人、濛古人、聶斯脫利派傳教士和馬可·波羅
第9章 玫瑰花園:前往大明帝國和撒馬爾罕的旅行者
第10章 大角逐與絲綢之路
第11章 在亞洲冰冷的懷抱裏:絲綢之路上的探險者
第12章 戰利品和老虎內髒:狩獵和絲路理論
第13章 獲得樣品:奧裏爾·斯坦因
第14章 發掘結束:伯希和、馮·勒柯剋和華爾納
第15章 尕司令:20世紀30年代的絲路之行
跋今日絲綢之路
注釋與參考文獻
人名譯名對照錶
緻謝
譯後記
這本書的修訂版相較於舊版,無疑是加入瞭大量近年來的最新研究成果和考古發現,這使得它保持瞭極強的時效性和前沿性。我特地去對比瞭一下某些關鍵章節的更新點,發現作者對新的DNA分析技術在古代人群遷徙研究中的應用、以及對海上絲綢之路的新近航海記錄的解讀,都有著令人耳目一新的補充。這種“與時俱進”的態度,是學術著作保持生命力的關鍵。它不僅僅是對既有知識的梳理和重述,更是在現有認知框架下不斷拓展和修正,這對於每一個關注曆史研究動態的讀者來說,都是至關重要的信息增量。讀完之後,我感覺自己對“韆年變遷”這個概念有瞭更具體、更具象的把握,它不再是抽象的時間概念,而是由一個個新發現和新觀點構築起來的立體圖景。
評分這本書的裝幀和設計簡直是藝術品,封麵那帶著歲月痕跡的絲綢紋理,配上那燙金的標題,初見時就讓人心生敬畏。內頁的紙張質感也十分考究,拿在手裏沉甸甸的,仿佛捧著一本跨越韆年的史書。光是翻閱那些精心挑選的插圖和地圖,我就能感受到作者團隊在製作過程中付齣的巨大心血。那些描繪古城遺址、駱駝商隊以及異域風情的版畫和照片,每一張都仿佛在低語著曆史的秘密。裝幀的細節處理得極其到位,比如扉頁上那一句引人深思的題詞,以及精美的燙印工藝,都體現瞭齣版方對“絲綢之路”這一宏大主題的尊重。閱讀體驗的提升,很大程度上源於這種對實體美感的追求,它不僅僅是一本書,更像是一件可以陳列和珍藏的文物。我甚至花瞭好一陣子研究瞭目錄和索引的編排方式,那種清晰的脈絡感,預示著內容會是多麼的係統和全麵,讓人對即將展開的閱讀之旅充滿期待。
評分初讀幾章,那種撲麵而來的史詩感和敘事張力,立刻抓住瞭我的注意力。作者似乎有一種魔力,能將那些看似遙遠、冰冷的史料,轉化為一個個鮮活的場景和引人入勝的故事。他/她沒有停留在簡單的曆史事件羅列,而是巧妙地將經濟貿易、宗教傳播、文化交融這三條主綫編織得天衣無縫。比如,對粟特商人群體興衰的描述,不再是教科書上乾巴巴的幾句話,而是充滿瞭對他們如何在沙漠中建立起商業網絡、如何周鏇於不同帝國之間的細膩刻畫。我特彆欣賞作者對“人”的關注,那些商賈、僧侶、工匠的麵孔,透過文字變得立體起來,他們的決策、他們的冒險,構成瞭這條偉大商道最富有人情味的一麵。這種敘事手法,讓閱讀過程充滿瞭代入感和探索欲,仿佛自己也成瞭那漫漫黃沙中,隨行的一員。
評分閱讀過程中,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對於地域文化的縱深挖掘。絲綢之路絕非一條單一的、從東到西的直綫,而是一個龐大復雜的文化交匯網絡。這本書的精彩之處在於,它沒有將重點僅僅放在中原王朝與西方世界的互動上,而是花瞭大量的篇幅去描繪那些“中途站”的輝煌與變遷——比如中亞河中地區的城市文明,或者西域綠洲國傢的獨特信仰體係。作者在描述不同文化元素碰撞時所展現齣的敏銳洞察力令人印象深刻,比如佛教藝術如何吸收瞭希臘化雕塑的影響,又如何在傳入中國後發生本土化的轉變,這種層層遞進的文化解碼,讓人對人類文明的相互影響有瞭更宏大和多元的理解。它挑戰瞭那種將曆史簡單地視為“綫性進步”的傳統觀念,而是呈現瞭一個充滿活力和復雜性的文化熔爐。
評分這本書的學術嚴謹性與普及性達到瞭一個令人稱奇的平衡點。作為非專業人士,我原本擔心那些深入的考古發現和文獻考據會讓人望而卻步,但作者的筆法極為高明,他總能找到一個絕佳的切入點,將復雜的學術觀點,用清晰、引人入勝的語言闡釋齣來。更值得稱道的是,作者在論述過程中,對於不同學派觀點的引用和辨析,都處理得非常客觀和審慎,顯示齣紮實的學養和開放的研究態度。每一次提到某個地名的變遷,或者某種器物風格的演變,後麵總能看到詳盡的注釋和引文佐證,這極大地增強瞭內容的可靠性。對於想要深入瞭解絲路曆史脈絡的嚴肅讀者來說,它提供的深度是遠遠超齣一般科普讀物的範疇的,無疑是一部可以作為案頭參考的權威著作。
評分書的質量和物流都很給力!
評分一直在京東上買圖書,不錯
評分很好,是正品,內容很豐富很實用,多次購買很放心!
評分書還可以,趕上優惠,價格也還可以接受,不錯。
評分不錯,值得購買啊啊啊啊啊不錯,值得購買啊啊啊啊啊不錯,值得購買啊啊啊啊啊不錯,值得購買啊啊啊啊啊
評分物流很給力。
評分這書寫得很差,思維混亂,史料堆砌卻很單薄,很差很差
評分書還可以,趕上優惠,價格也還可以接受,不錯。
評分講述絲路史裏還算有趣的一本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