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國藩:一個人的朝聖路

曾國藩:一個人的朝聖路 pdf epub mobi txt 電子書 下載 2025

文真明 著
圖書標籤:
  • 曾國藩
  • 晚清
  • 曆史
  • 人物傳記
  • 自強運動
  • 洋務運動
  • 士大夫
  • 政治
  • 軍事
  • 思想
想要找書就要到 靜思書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頁
你會得到大驚喜!!
齣版社: 華文齣版社
ISBN:9787507544503
版次:1
商品編碼:11953238
包裝:平裝
開本:16開
齣版時間:2016-06-01
用紙:輕型紙

具體描述

編輯推薦

  ★翻開本書,領略曾國藩“一日三省”和“聰明人行笨功夫”的精進方法論。

  ★毛澤東、蔣介石一緻推崇的晚清人。曾國藩不僅是個能辦大事的人,還是一個中國式的“教父”。

  ★曾國藩是一個連對手和敵人也對其肅然起敬的人物。

  ★本書充分展現瞭曾國藩打仗帶兵、為官做人的中國式哲學。說透中國特色的官場生存哲學和獨到的處世智慧。政商人士必讀!

  ★本書尤其關注曾國藩一生中幾個重大的轉摺點,層層講透他的關鍵細節和重要決定。

內容簡介

  近代以來,能與曾國藩比肩的人物實在是少之又少。曾國藩無論在做人治學方麵,還是在治軍為官方麵,都堪稱“聖人”。其對後人也産生瞭深遠的影響:毛澤東佩服他,蔣介石學習他,梁啓超推崇他,李鴻章繼承他……

  《曾國藩:一個人的朝聖路》一方麵講述瞭曾國藩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一生,另一方麵結閤曾國藩書信、日記等文字,對其心理活動和心路曆程進行瞭深刻的剖析。不難發現,曾國藩之所以能被後人推崇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為師為將為相一完人”的“聖人”,與其善於自我反省與自我批評有著莫大的關聯。在他的傢鄉流傳著這麼一句話,“大巧若拙曾國藩,聰明人行笨功夫”,而這笨功夫就是指不斷努力、不斷反省、不斷精進。

精彩書評

  予於近人,獨服曾文正,觀其收拾洪、楊一役,完美無缺,使以今日易其位,其能如彼之完滿乎?

  ——毛澤東

  辛亥以前,曾閱曾文正全集一書……民國二年失敗以後,再將曾氏之書與鬍左諸集,悉心討究……實不愧為當世之名將。

  ——蔣介石

  雖不以善戰名,而能識拔賢將,規劃精嚴,無間可尋,大帥如此,實起事以來所未見也。

  ——石達開

目錄

第一章

崛起於草根之傢的韆古第一完人


中興名臣生於蠻荒之地 / 003

王侯將相本無種 / 005

曾氏宗族領袖地位奠立 / 007

好傢教成就好孩子 / 009

百方檢飭照後人 / 012

他的降生充滿神話色彩 / 014


第二章

齊傢有道,平天下自齊傢始


光大祖傳“八寶飯” / 021

勤儉治傢,樹傢風之先 / 025

齊傢是平天下第一要義 / 026

孝而不愚乃德之本 / 028

兄不必敏於弟,弟不必賢於兄 / 030

嘔心瀝血教導諸弟 / 035

窮養兒,富養女 / 037

可憐國藩父母心 / 042

傢訓高懸,長保傢風傳久遠 / 044


第三章

內聖外王,做最好的自己


“血誠”是立身基石 / 051

宦海沉浮要保持好名聲 / 055

處事當求穩慎,不可過急 / 058

官場如戰場,須謹言慎行 / 063

天下凡事要親身入局 / 067

藏巧於拙,用晦而明 / 069


第四章

臥薪嘗膽,此生要做大聖賢


做人的第一件事是立誌 / 075

要做聖賢先讀聖賢書 / 077

二十年奮鬥終中進士 / 079

韆金難買真知己 / 084

好師,好友,好榜樣 / 089

修身養性,研學硃子 / 093


第五章

潛伏官場,羽翼未豐時絕不妄動


欽點翰林無炭敬 / 099

十年七遷,連躍十級 / 104

嚴於律己是官場的護身符 / 107

思報國改名“國藩” / 109

錶忠心上疏直陳時弊 / 111

再上疏惹風波 / 116

親人亡故思返湘鄉 / 119

迴鄉省親待齣山 / 120


第六章

臨危受命,墨絰齣山招勇辦團練


興辦團練 / 129

首次齣山首次遇挫 / 132

受排擠招兵買馬 / 137

誰說書生不能治軍 / 140

湘軍規模初創成 / 143

治軍嚴明,打造曾傢軍 / 147

放權可以做大自己的事業 / 148


第七章

英雄要打脫牙齒和血吞


躊躇滿誌,血祭齣師 / 153

首戰嶽州,損兵摺將 / 156

連上兩奏摺自請治罪 / 158

重振旗鼓攻湘潭 / 160

靖港慘敗欲投水尋死 / 162

陷絕境眾人落井下石 / 164

左宗棠義激曾國藩 / 167

終於打瞭第一個勝仗 / 172

好漢打脫牙齒和血吞 / 175

水陸兩師會戰城陵磯 / 176

平定湖北風光無限 / 179


第八章

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屢敗屢戰勇氣佳 / 185

鹹魚翻身,攻占武昌 / 187

盛名之下要頭腦清醒 / 189

惡戰長江天險田傢鎮 / 191

九江石達開計勝曾國藩 / 194

曾國藩跌入人生榖底 / 198

塔死羅走,山窮水盡 / 201

東山再起,重建水師 / 204

堅如磐石挺難關 / 205

曾國藩等到瞭天國內訌這一天 / 207

奔父喪返鄉定居 / 210

韜光養晦,大徹大悟 / 212


第九章

再度齣山,血雨腥風九死一生


變圓通再度齣山 / 217

曾國藩遇到瞭新對手 / 220

重齣江湖失靠山 / 221

三河喋血,李續賓全軍覆沒 / 223

苦心栽培得意門生 / 226

曾國藩找到瞭太平軍的死穴 / 230

受重用署理兩江 / 233

鹹豐皇帝齣瞭道難題 / 236

駐守祁門,九死一生 / 238


第十章

百煉終成鋼,榮耀達巔峰


攻陷天京屏障安慶 / 245

天京陷落,太平天國滅亡 / 249

曾國藩為什麼要殺李秀成 / 253

終生榮耀到達極點 / 258

裁撤湘軍,功成身退得善終 / 261


第十一章

做聖人是一輩子的修行


接諭旨領軍鎮壓撚軍 / 265

剿撚無功受冷落 / 268

開啓洋務運動的先河 / 270

整飭革新再操勞 / 274

委麯求全處理“天津教案” / 278

中國留學事業奠基者 / 281

上海之行——生命最後一站 / 285

最後的囑托 / 287

大星隕落金陵城 / 290

是誰成就瞭“聖人”曾國藩 / 292

附錄一 曾國藩生平大事年錶 / 300

附錄二 曾國藩傳世語錄 / 306

附錄三 《曾國藩傢書》精選 / 309

附錄四 《冰鑒》原文 / 340

參考書目 / 346


精彩書摘

  好漢打脫牙齒和血吞

  靖港失敗後,曾國藩把自己關在長沙城外,七晝夜不與人說一句話,陷入深刻的反省與思考中。勝敗乃是兵傢常事,但此次失敗成為曾國藩“咬牙立誌”的關鍵一次。曾國藩後來說,他平生有“四大慚”,即四大恥辱,而靖港之敗是其一,他說:“甲寅年嶽州、靖港敗後,棲於高峰寺,為通省官紳所鄙夷”,但他經曆“此一磨摺”,後來纔有成功。他還說,他一生“打脫牙之時多矣,無一次不和血吞之”,靖港之敗亦是“打脫牙之時”。而“打脫牙和血吞”不是目的,“生平咬牙立誌,徐圖自強”纔是目的。

  曾國藩善於從失敗中總結教訓。他認識到,此次失敗,也在於水軍未經操練,軍紀不嚴。不但打敗仗時潰不成軍,即使彭玉麟統帥打湘潭取勝時,部下也大肆搶掠。

  湘軍始建之初,水陸師不僅缺乏實戰經驗,組織指揮係統上也未能做到層層節製。而臨陣作戰時,論膽量技勇,兵不如勇,論紀律則勇不如兵。因此曾國藩認識到,必須有得力人員協同管帶,加強文武官員的層層節製,纔能相互維係。過去,湘軍每營僅有一二紳士主持,故紀綱不密,維係不固。靖港之役,就錯在“但知輕進之利,不預為退步之地”。而水師之弊,在於沒有經戰陣之兵勇,全是招募船戶水手,編組成軍,訓練未滿一月就拉上前綫,故臨陣膽怯。因此,曾國藩此後很重視老兵的作用,水陸兵勇編組時,務須新老兵勇互相搭配。

  在指揮係統方麵,重要的變化是增加統領一級。過去,湘軍陸師的編製最高為營一級,由曾國藩直接統轄調遣。營以上設立統領,統率二營或數營。陸師以羅澤南、塔齊布等為統領,水師以楊嶽斌、彭玉麟等為統領,由統領指揮營官,曾國藩則指揮統領。這樣,在湘軍中便齣現瞭旅、團一級的編製,而在實戰中,指揮也確實靈便,兵力使用相對集中,比較能適應戰爭形勢的變化。在水師方麵,一方麵谘劄李孟群招募兩廣水勇一韆名,於五月抵達長沙;另外,谘調陳輝龍率廣東水師四百名前來參加湘軍水師。這支水師配用湖南舵工、水手,以利控製。尤其是在裝備上多加洋炮,現在隻來六百尊,不足分配。因此,曾國藩又奏請清廷讓兩廣總督購買夷炮數百尊解來長沙。長沙整軍後的湘軍水陸師,共計一萬五韆名左右,其戰鬥力遠較衡州齣師時強大。曾國藩還認識到,此次靖港之敗,也由於賞罰機製沒有建立起來。他感到,古人用兵,都是先明功罪,但今天多是患難之交,投奔大營來並非是為利祿驅使,因此所訂法條難於施行,所以“兩次緻敗,蓋由於此”。有鑒於此,這次他駐紮在長沙城南門外的妙高峰上整頓營務。規定:凡是臨陣脫逃的將領,不再錄用。湘鄉團練最早的組織者原湘鄉知縣硃孫詒,因在寜鄉、嶽州戰役中臨陣脫逃,被曾國藩斷然逐齣湘軍。曾國藩的弟弟曾國葆也在被裁之列。

  經過長沙整軍,湘軍實力大增。“規模重整,軍容復壯矣”。鹹豐帝的上諭又稱“肅清江麵之舉,仍藉此一軍,以資得力”。因此,湘軍士氣也受到鼓舞。六月,修造戰船的工作已經完成,廣東總兵陳輝龍也到達長沙,添造淺水拖罟二號,李孟群到廣西招募的水手一韆餘名也迴到長沙,與曾國藩所募水勇日夜操練。

  水陸兩師會戰城陵磯

  靖港之戰和湘潭之戰,讓曾國藩吸取瞭不少經驗,同時也得到瞭許多教訓,對湘軍進行瞭重新整頓,用有生氣的兵員代替素質較差的兵卒,同時賞功罰罪,使湘軍煥發齣原有的生機。恰巧在這個時候,曾國藩接到鹹豐帝的諭旨:“曾國藩添募水陸兵勇及新造、重修戰船,既據奏稱已可集事,則肅清江麵之舉,仍藉此一軍,以資得力。塔齊布膽識俱壯,堪膺剿賊之任。著駱秉章即飭統領弁(biàn)兵迅速齣境。曾國藩與該署提督共辦一事,尤應謀定後戰,務期確有把握,萬不可徒事孟浪,再緻挫失也。”

  於是,曾國藩便遵照鹹豐帝的命令,帶兵齣徵。

  經過曾國藩的整頓,湘軍的戰鬥力有瞭相當大的提高。加上曾國藩在打瞭兩次敗仗之後也摸索齣瞭一些用兵之道,所以此次齣徵可以說是非常的順心遂意。自鹹豐四年五月曾國藩帶兵從長沙齣徵以後,至七月一日,接連攻剋瞭常德、澧州,並再次攻占瞭嶽州城,曾國藩為此感到一些欣慰。這次勝利讓鹹豐帝也極為高興,他在上諭中稱:“此次剋復嶽州,大獲勝仗,湖南逆蹤業就肅清,江路已通,重湖無阻。即著塔齊布、曾國藩會督水陸兵勇,乘此聲威,迅速東下。力搗武漢賊巢,以冀蕩平群醜。”

  曾國藩見水師接連獲勝,便帶領手下戰將陳輝龍到瞭嶽州。這時太平軍雖然屢次遭到失敗,但仍盤踞在城陵磯下遊一帶,又在漢口布置瞭數韆隻戰船,連繳數十裏。

  城陵磯在嶽州和武昌兩地之間,處於川湘交界之地,自古以來都是兵傢必爭之地。當時太平軍的鞦官又正丞相擔任城陵磯的守衛,而攻打城陵磯的清軍水師,有一部分歸曾國藩直接訓練和掌握。另有山東登州鎮總兵陳輝龍也統領著一營的清軍水師,廣西保升道員褚汝航統領的另外有一營清軍水師,由廣西保升同知夏鑾統領的清軍水師一營,廣西升用道員李孟群統領的一營,加起來共有四韆多名水師兵勇。其中李孟群營有廣西水勇一韆名,陳輝龍營有四百多名的廣東水兵,剩下的以湖南人居多。這些人大多歸曾國藩管製。這批水兵雖然船多械足,但在經過瞭幾次戰鬥之後,軍隊之中驕傲的情緒逐漸滋生。曾國藩進攻的步伐非常緩慢。因為他的大部隊還沒有到達嶽州,他在等待時機。塔齊布也提齣瞭類似的看法。但陳輝龍因為自四月下旬到達這一帶後,便因船炮不齊、糧餉不足坐等瞭兩三個月,待到啓程後,又因為風大而耽擱住瞭。他特彆著急,想快點兒把太平軍斬盡殺絕。褚汝航、夏鑾也都慫恿曾國藩齣兵,並且要求一同前往。曾國藩覺得陳輝龍已經在水師營中乾瞭四十多年,經驗極其豐富,一定是瞅準瞭進攻的最佳時機。況且褚汝航他們也是多次建立戰功的名將,每次都善於把握時機。

  七月十六日辰刻,陳輝龍、褚汝航、夏鑾分彆帶領各自的清軍水師嚮城陵磯進發。這時李孟群還未到達嶽州,但他的前隊廣慶水兵也跟隨著陳輝龍的部隊。左營彭玉麟、右營楊載福也準備好進行援助。這時還風平浪靜,等到瞭城陵磯時,恰好與太平軍遭遇。陳輝龍等一起嚮太平軍發起進攻,槍炮齊發,轟斃瞭數十人,燒毀瞭太平軍數隻戰船。這時風勢已大,廣東提標水師右營遊擊沙鎮邦,對水師最忌諱的事情全然不顧,乘風追擊。陳輝龍見風勢愈大,打算插旗收隊;又害怕遊擊沙鎮邦的炮船有危險,便又督催拖罟(gǔ)趕往救護。沒想到船太大,竟在漩渦激流中擱淺。兩廣兵勇也被風吹得七零八落,互相擁擠。太平軍的戰船就在這時候突然殺過來,將他們重重包圍。廣東弁(biàn)兵的戰船以及廣西何越王廷的船隻,欲前去救護,又因風力太盛,互相擁擠在瞭一起,無法使用槍炮。當太平軍的船隻逼近時,兵勇陷入重圍,進退不得,被殺害瞭許多,餘下的都跳水得以逃生。陳輝龍、沙鎮邦都陣亡瞭。褚汝航見陳輝龍情況危急,齣於情義,便趕去相救。無奈太平軍的兵力越來越強大,清軍漸漸有些支撐不住。褚汝航赤手空拳殺瞭幾名太平軍,夏鑾也與太平軍進行正麵交鋒,均被重創,落水殉難。廣東署韆總何若灃、廣西候選府經曆唐嶫,一同遇害。這時提督陸營雖帶領部隊到達瞭城陵磯,但無法渡過港口,也就無法前去救援。清軍水師大敗,死傷無數,還損失瞭幾員大將。

  水師的失利讓鹹豐帝非常惱火,嚴厲斥責瞭曾國藩。據稱,鹹豐帝看完奏摺以後,感到非常憤怒,他指責“曾國藩係在水路督戰,於陳輝龍齣隊時,不能詳慎調度,可見水上一軍,毫無節製。即治以貽誤之罪,亦復何辭?”“唯曾國藩前經革職,此時亦不必交部嚴議。仍責令督飭水師將弁(biàn)奮力攻剿,斷不可因一挫之後,遂觀望不前。”

  不過,雖然話是這麼說的,此次水師在城陵磯打瞭敗仗,指揮不力的曾國藩應負很大一部分責任。他的指揮不力並不是沒有原因,首先是沒有足夠豐富的水師作戰的經驗;其次是對手下的將領過於依賴,認為他們畢竟也統帶瞭幾十年的水師,從心理上認為他們在具體作戰方麵一定勝於自己,所以在駕馭時不免放任瞭他們。

  不過,曾國藩由此也得到瞭不少的好處,首先就是這些清軍水師統領戰歿後,他便依靠水師一統天下;其次就是他認識到在任何時候能依靠的人隻有自己。並且陸軍最終攻剋瞭城陵磯,所以鹹豐帝也沒有過於責備。

  平定湖北風光無限

  鹹豐四年七月中下旬,清軍在攻下城陵磯之後,乘勝追擊,湘軍水師沿江掃清瞭太平軍的殘部,攻占瞭蒲圻,接著乘機攻占瞭沿江的重要港口,在距武昌六十裏的金口安營紮寨。塔齊布、羅澤南率領的陸軍,在八月下旬,攻下瞭武昌遠郊的紙坊。曾國藩準備進攻武漢。長江、漢水把武漢分割成瞭三部分,其中數武昌的位置最為重要,攻打武漢,實為攻打武昌。

  共有兩萬名太平軍駐守在武昌,擁有幾韆隻船艦,並且還在武昌城外修築瞭堅固的防禦工程。但是這些船艦都是由民船改裝而成,並不適閤作戰。而且武器裝備簡陋,用的都是土炮,也缺乏有經驗的將領。再加上太平軍已兩次遭到慘敗,信心極其不足。

  而湘軍的情況則與之恰好相反,總兵力在兩萬左右,武器裝備也甚為精良,而水師雖在城陵磯慘敗,但陸軍卻獲大勝,並最終攻下瞭城陵磯。曾國藩此時也是信心十足,增加瞭水師的兵力,使船艦更加堅不可摧。

  根據雙方的特點,結閤武漢三鎮的形勢,曾國藩製訂瞭水師作戰的詳細計劃,采用瞭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的軍事戰略。他派水師清理江麵,把太平軍與武漢三鎮的通路給切斷瞭,再與陸軍聯閤,用炮火嚮太平軍的營壘發起進攻;陸軍的絕大多數力量來攻擊武昌,魁玉帶領的湖北兵圍攻漢陽。

  8月21日,水陸兩軍同時嚮太平軍發起進攻。水師共分兩路,他們發揮火力優勢,將太平軍的五百多艘船艦擊毀燒盡;塔齊布率領的陸軍將洪山攻下,使位於武昌南麵重要高地和“陸路匯總之處”得到控製。羅澤南率領的軍隊也在同一天將花園營壘攻下。這時,守城的太平軍混亂極瞭,許多人紛紛棄城逃跑。第二天,清軍水師又擊毀瞭數百隻船艦,攻下瞭武昌和漢陽城外太平軍的所有大小營壘。黃再興大為吃驚,不敢戀戰,第三天淩晨便棄城齣逃。漢陽守軍也在同一天棄城東走。第四天,水師又乘機對未撤離的漢水太平軍船隊進行圍攻,數韆隻船艦,有的被燒毀,有的被擊沉,無一能夠幸免於難。

  短短的四天中,湘軍中隻有二百多人傷亡,卻一舉將武漢重鎮攻下,使太平軍損失瞭兩韆多艘船艦,數韆名士兵。代價微,戰績巨,實齣乎意料。如此大勝,使整個滿漢統治階級甚受鼓舞。這次勝利,從武漢三鎮擄掠瞭大量財物,許多湘軍將領和士兵得以加官晉級,更以為太平軍已是日薄西山,沒有幾天活頭兒瞭,他們便把從軍作戰當作風險小而又可以名利雙收的捷徑。所以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新的戰役中,圖謀更大的收獲。

  曾國藩也信心倍增,他辭謝瞭署理湖北巡撫的任命,全心全意帶領軍隊東下,並製訂瞭從三路進軍的計劃,他準備先破田傢鎮,再進攻九江。三路軍馬先後在9月上、中旬發動進攻。在長江北岸,魁玉、楊昌泗帶領的綠營軍為主力,但這一軍隊素質較低,太平軍把他們堵在瞭蘄州一帶,動彈不得。塔齊布、羅澤南率領的兩軍是南路湘軍的主力,分彆嚮興國和大冶兩地進犯,既使東進沒有瞭障礙,又使武昌南麵的防禦工事得到鞏固。接著兩軍嚮半壁山和富池口分頭進逼。中路的水師偶爾與太平軍的艦隊戰上幾個迴閤,不分上下。

  田傢鎮、半壁山是太平軍的防守重鎮,湘軍東下九江也必須途經這裏。太平兵在田傢鎮設有重兵防守,並在那裏修築瞭堅固的土城;同時在半壁山派重兵防守;江麵上有兩道連接兩處的鐵鏈,小船和木排布置在江心,木排上設有木城,裏麵守有重兵。太平軍在這裏集結瞭大批兵力,大約有四萬人,並派燕王秦日綱前來親自率領。雖然太平軍兵力強盛,部署嚴密,但後方力量卻十分薄弱,秦日綱不敢主動攻擊,隻是一味地消極防禦,處境十分尷尬。

  綜閤雙方勢力以及形勢發展情況,曾國藩做齣瞭先以主力部隊進攻兵力較少的半壁山的決定。在上次防禦中,太平軍利用地形的險峻以及防禦工事的堅固來對付清軍,但這次他們變通瞭策略,轉而采取在營壘之外進行野戰的方法。

  10月1日,當羅澤南率領的軍隊行到半壁山前二三裏處時,太平軍便前去主動迎擊,駐紮在田傢鎮的大營也派軍隊渡江前去援助。經過一天大戰,太平軍死傷無數。而羅澤南率領的湘軍卻注意審時度勢,雖太平軍多次來營前求戰,羅澤南卻命令全軍休整,第四天纔與太平軍開戰。秦日綱雖然親自率領軍隊,但並不能挽迴敗局,反而死傷更多,以至於丟掉瞭半壁山大營。羅澤南與已攻占昌池口的塔齊布軍聯閤起來,收復瞭南岸;接著湘軍水師又在13日嚮太平軍大舉進攻,使太平軍的江邊防守被擊破,焚毀瞭數韆艘船隻。

  半壁山被破、江心鐵鏈也被清軍給摧毀瞭,駐紮在田傢鎮的太平軍一下子就失去瞭戰鬥的勇氣,加上蘄州的太平軍也聽到消息而撤退瞭,於是,太平軍隻好將田傢鎮主動放棄,沿江下撤。

  攻剋城陵磯、平定湖北以後,曾國藩在以後的日子裏感到無限風光,自此以後,屢攻屢剋的他大有一鼓作氣將金陵拿下的攻勢。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一本不包含《曾國藩:一個人的朝聖路》內容的圖書簡介,聚焦於另一位曆史人物的生平與思想,力求詳實且具有人文色彩。 --- 《山河入夢:張居正的改革與時代重塑》 作者: [此處可填一個虛構的作者名,例如:陳子安] 齣版社: [此處可填一個虛構的齣版社名,例如:明清史學苑] 字數: 約1500字 --- 引言:權力的十字路口 大明王朝,自永樂遷都以來,已然步入一個漫長而沉重的中段。錶麵上,帝國依然保有洪武、永樂兩代開創的磅礴氣象,但內裏,積弊已深。皇權旁落、宦官乾政、邊防鬆弛、財政枯竭,如同纏繞巨龍的細繩,雖不緻命,卻步步緊逼。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走上曆史舞颱中央的,是一個來自湖廣荊州的寒門士人——張居正。 本書並非傳統意義上那種僅羅列生平事跡的傳記,而是一部深入剖析權力運作、製度重構與個人意誌如何碰撞的史詩。它試圖還原的,是一個在曆史洪流中,以非凡的魄力與近乎苛刻的自律,試圖力挽狂瀾的政治傢形象。 第一部:寒窗與韜晦——少年的鋒芒與等待 張居正的早年,是典型的明代士人奮鬥史。他聰慧早露,十歲入泮,被譽為“奇童”。然而,他的政治覺醒並非一蹴而就。在嘉靖一朝的漫長歲月中,他如同一個深諳韜晦之道的棋手,將自己的鋒芒小心翼翼地收斂起來,在翰林院的清冷書齋中,旁觀著朝堂的腐朽與皇帝的玄修。 這一部分著重描寫瞭他如何構建自己的思想體係——根植於程硃理學的堅實基礎,卻又深受王陽明心學中“緻良知”對個體實踐精神的影響。他深知,空談性理救不瞭國事,唯有躬親實踐,以“權變”應對“不易”。我們探討瞭他是如何在嚴嵩弄權時,巧妙地運用退讓與斡鏇,保存實力,等待時機。他並非不諳世事,而是將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對國傢政務的係統性學習中,為即將到來的政治風暴做最充分的知識儲備。 第二部:首輔的十年——自上而下的鐵腕重塑 萬曆初年,明神宗繼位,年幼的皇帝需要一個強有力的攝政者。張居正憑藉其深厚的資曆、清晰的政治遠見,以及與太後之間的微妙關係,登上瞭權力的頂峰。然而,首輔之位,從來不是安享清福的寶座。 本書的核心部分,細緻描繪瞭張居正推行的“萬曆新政”。這不僅僅是一係列零敲碎打的改革,而是一場針對大明王朝中下層結構、財政體係、乃至文化風氣的自上而下的全麵重塑。 財政的革新: 麵對國庫空虛的窘境,張居正果斷齣手,推行“考成法”。這不僅僅是提高瞭行政效率的工具,更是重塑官僚問責製的利器。我們詳細分析瞭考成法如何自下而上地將“惰政”與“冗員”暴露無遺,並探討瞭其在短期內帶來的財政盈餘,以及這種自上而下的強製性管理模式對傳統官僚心理造成的衝擊。 田土的清丈: 土地兼並是明中後期社會矛盾的根源。張居正力排眾議,推行全國性的田地清丈。這觸動瞭地方豪強、士紳乃至宗室的根本利益。本書還原瞭清丈過程中地方反彈的激烈程度,以及張居正如何運用政治手腕和法律威懾,確保瞭這一“與民爭利”實則“與紳爭利”的政策得以推行。 吏治的整頓與邊防的穩固: 他對冗官的清理、對朝臣的嚴厲約束,塑造瞭一個鐵腕的政治形象。同時,麵對北方的“俺答汗”威脅和南方的倭寇之患,他啓用戚繼光、李成梁等軍事人纔,進行瞭具有前瞻性的軍事部署,確保瞭邊境的相對安定。 第三部:權力的悖論——孤立的改革者與宿命的清算 張居正的改革,是極其成功的,但也是極其孤獨的。他以極高的效率和極端的嚴肅性治理國傢,得罪瞭幾乎所有特權階層——被裁撤的官員、被限製的勛貴、被觸動的士紳地主。他強大的個人權威,使他幾乎成為瞭淩駕於整個文官集團之上的“宰相皇帝”。 本書深入探討瞭權力帶來的悖論:一個依靠皇帝信任的改革者,一旦這份信任齣現裂痕,其製度的根基便會動搖。萬曆皇帝成年,張居正的地位開始受到挑戰。那些在他活著時噤若寒蟬的反對者,如同潮水般湧現。 張居正去世後,反對者立即發動瞭猛烈的清算。抄傢、奪爵、罷黜子弟,幾乎在兩年之內,他所有的政治遺産和個人榮譽被徹底摧毀。這一段落著重分析瞭清算背後的復雜動機:既有真正的思想分歧,更有對權力失衡的本能反彈,以及對改革者冷酷手段的長期怨恨。 結語:曆史的餘暉與反思 張居正的十年,被譽為“中興”的曙光,但很快,帝國再次滑嚮衰敗的深淵。他留下的“考成法”等工具,雖然在短期內被棄用,但其精神卻在後世的政治實踐中若隱若現。 《山河入夢》試圖迴答的問題是:一個偉大的改革者,其成功是否必然以其個人被曆史拋棄為代價?一個試圖依靠強力扭轉時代頹勢的個體,在麵對根深蒂固的製度慣性時,究竟能走多遠?本書旨在提供一個多維度的視角,去理解這位非凡的政治傢,他如何以一己之力,試圖為行將就木的大明王朝續寫一段輝煌,以及最終,他與他所處的時代所發生的無可避免的悲劇性衝突。 閱讀此書,如同走進一條深邃而幽暗的曆史隧道,看見一位孤獨的身影,用盡畢生的力氣,試圖點燃一盞照亮萬古長夜的燈火。然而,那光芒太過耀眼,終究也灼傷瞭自己,留給後世的,除瞭改革的藍圖,更是一聲聲沉重的嘆息。 ---

用戶評價

評分

作為一名長期關注曆史社科類書籍的讀者,我必須承認,這本書在人物塑造上的立體感是少有的。它沒有將焦點集中在歌頌或批判的二元對立上,而是呈現瞭一個有血有肉、充滿矛盾的個體。書中對決策失誤、個人痛苦以及環境壓力下的脆弱性描繪得尤為真實可信。這種對“不完美”的呈現,恰恰是其偉大之處。它讓我們看到,即便是那些被後世冠以“聖人”之名的人物,也曾被日常的瑣碎和巨大的道德睏境所煎熬。這種坦誠和剋製,使得整部作品的基調顯得異常穩健,充滿瞭人文的關懷。它引導讀者去思考的,不是“他是對是錯”,而是“在那樣的情況下,我們該如何選擇”。

評分

這本書的語言風格我極其欣賞,它既有古典的厚重感,又不失現代的流暢與銳利。作者在遣詞造句上顯示齣極高的文學素養,尤其是一些用於描述內心掙紮和哲學思辨的段落,讀起來簡直是一種享受。它沒有過度使用艱澀的術語來堆砌學者的架子,而是用一種近乎白描的手法,將復雜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巧妙地融入敘事之中。我注意到,作者在引用和詮釋某些經典論述時,總是能找到一個極佳的切入點,使之與人物的實際經曆産生強烈的共鳴。這種文學性和思想性的完美結閤,使得這本書的閱讀門檻並不高,但迴味卻極為悠長。每讀完一個章節,都忍不住會停下來,細細琢磨那些被反復錘煉的語句。

評分

這部作品的價值,遠遠超齣瞭單純的傳記範疇。它更像是一本關於如何麵對人生重大考驗的“指南”。作者通過對主人公不同人生階段的細緻梳理,巧妙地提煉齣瞭一套應對睏境的內在邏輯和方法論。無論是麵對傢庭變故、政壇風雲還是軍事上的巨大壓力,書中總能找到與之對應的精神支柱和行為模式。我特彆關注瞭書中關於自我反省和持續學習的那一部分,那種終生不輟的自我砥礪精神,在信息爆炸、變化加速的今天,顯得尤為珍貴和具有現實指導意義。這本書的份量很足,內容密度極高,讀完之後,會有一種精神上被洗禮和充盈的感覺,絕對是值得反復品讀的佳作。

評分

這部書的敘事手法極為精妙,仿佛不是在講述一個曆史人物的生平,而是在描摹一幅波瀾壯闊的人生畫捲。作者的筆觸細膩入微,對人物內心世界的挖掘更是達到瞭令人驚嘆的深度。我尤其欣賞作者如何將宏大的時代背景與個體命運緊密交織在一起。書中對那段風雲變幻的歲月的刻畫,那種身處曆史洪流中的掙紮與抉擇,讀來讓人感同身受。它不僅僅是曆史的迴響,更像是對人性深層結構的探索。每當我閤上書捲,那些鮮活的人物形象便會在腦海中浮現,他們的喜怒哀樂,他們的堅守與妥協,都像是昨日重現。這種沉浸式的閱讀體驗,是很多曆史傳記難以企及的。書中的大量細節考證紮實,但又不失文學的韻味,使得枯燥的史實變得引人入勝,真正做到瞭雅俗共賞。

評分

坦率地說,這本書的結構安排頗具匠心,它沒有采用傳統的時間綫索的平鋪直敘,而是像一個經驗豐富的老者在娓娓道來,時而深入剖析某個關鍵的轉摺點,時而又跳脫齣來審視整體的脈絡。這種非綫性的敘事,反而更能抓住讀者的心。每一次閱讀,似乎都能從中發現新的層次和理解。尤其是在論述其思想轉變和精神內核的部分,作者的分析角度極為新穎,既有對其時代局限性的深刻反思,也不乏對其超前智慧的由衷贊嘆。讀完整本書,我感覺自己不僅僅是瞭解瞭一個人,更是對中國傳統士大夫精神的一次全麵梳理和重新認識。那些關於“修身、齊傢、治國、平天下”的古老命題,在書中的演繹下煥發齣新的光彩,非常發人深省。

評分

對圖書質量非常滿意!

評分

物流很快,質量也很好,點贊

評分

不錯

評分

好書 是正品 很劃算 還會來迴購滴

評分

一般

評分

京東效率很高,訂單當天下午完成,晚上也能送貨,為中國的電商點贊!

評分

??????

評分

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不錯!

評分

一次不錯的購物

相關圖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