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创新基础原理 1
第一节 创新的基本概念 1
一、我国历史早期“创新”的含义 1
二、“创新”的经济学起源 2
三、“技术创新”的起源与演变 4
四、关于创新概念的总结 4
第二节 创新的主要类型 5
一、依据技术创新的对象划分 5
二、依据创新模式 7
三、依据技术变化强度划分 7
四、其他划分 8
第三节 创新的源泉 8
一、第一个来源:意外事件 8
二、第二个来源:不协调事件 9
三、第三个来源:流程需求 10
四、第四个来源:产业与市场结构 10
五、第五个来源:人口变化 11
六、第六个来源:认知的变化 11
七、第七个来源:新知识 12
第四节 技术创新的意义 13
一、技术创新有利于一国经济的增长 13
二、技术创新是国家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13
三、技术创新推动一国产业结构升级 14
四、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经济效益 14
五、技术创新有助于提高企业竞争力 15
本章小结 15
思考题 15
阅读资料 15
参考文献 19
第二章 创新思维的基本原理 20
第一节 创新思维的内涵 20
一、思维与创新思维 20
二、创新思维的特征 21
三、创新思维的作用 23
第二节 创新思维方式 24
一、理论思维 24
二、多向思维 25
三、侧向思维 25
四、逆向思维 26
五、联想思维 27
六、形象思维 28
第三节 创新思维过程 28
一、准备阶段 29
二、酝酿阶段 29
三、顿悟阶段 29
四、验证阶段 30
第四节 创新思维障碍 30
一、习惯性思维障碍 31
二、直线型思维障碍 31
三、权威型思维障碍 32
四、从众型思维障碍 33
五、书本型思维障碍 34
六、偏执型思维障碍 34
七、惰性思维障碍 34
本章小结 35
思考题 35
阅读资料 36
参考文献 37
第三章 创新思维的训练与培养 38
第一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模式 38
一、问题模式 38
二、生成―探索模式 40
第二节 创新思维训练的基本类型 42
一、创新思维学习训练 43
二、创新思维习题训练 44
三、创新思维应用训练 46
四、创新思维综合训练 46
第三节 创新思维的培养 48
一、破除阻碍创新的思维枷锁 48
二、扩展创新的思维视角 51
三、激发创新思维潜能 52
四、营造创新思维环境 53
第四节 创新思维的主要方法 54
一、发散思维训练 55
二、逆向思维训练 55
三、求异思维训练 57
四、间接思维训练 58
五、形象思维训练 59
六、直觉思维训练 61
七、灵感思维训练 62
本章小结 64
思考题 64
阅读材料 65
参考文献 66
第四章 创新能力的基本原理 67
第一节 创新能力的内涵 67
一、创新能力的含义 68
二、创新能力与创造力 69
三、创新能力的特征 69
第二节 创新能力的构成和形成 71
一、创新能力的构成 71
二、创新能力形成的基本原理 74
三、创新能力形成的过程 77
第三节 创新能力的影响因素 79
一、创造性人格 79
二、动机 80
三、专业技术能力 80
四、鼓励创新的长效机制 81
五、开放的社会环境 81
第四节 创新思维与创新能力的关系 82
本章小结 83
思考题 84
阅读资料 84
参考文献 86
第五章 创新能力的训练与培养 87
第一节 创新技法训练 87
一、创新技法概述 87
二、主要的创新技法 88
三、其他创新技法 114
第二节 个人创新能力培养 116
一、学习能力的培养 116
二、记忆能力的培养 117
三、分析能力的培养 120
四、想象能力的培养 121
五、实践能力的培养 122
第三节 团队和组织创新能力构建 123
一、创新团队创新能力构建 123
二、创新组织整体创新能力构建 124
本章小结 125
思考题 125
阅读资料 126
参考文献 127
第六章 创新成果的应用推广与保护 128
第一节 创新成果的类型 128
一、创新成果的内涵 128
二、创新成果的类型 129
第二节 创新方案的提出与实施 130
一、创新方案的提出 130
二、创新方案的实施 134
第三节 创新成果实施方案的展示与推广 137
一、创新成果的展示及推广方式 137
二、创新成果推广中的管理措施 139
第四节 创新成果的保护 143
一、创新成果保护的背景及重要性 143
二、创新成果保护的措施建议 145
本章小结 153
思考题 154
阅读资料 154
参考文献 156
这本书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我对“失败”的看法。过去,我常常因为害怕犯错而不敢尝试新事物,但读了这本书之后,我意识到失败并非终点,而是通往成功的必经之路。作者以一种非常坦诚和鼓励的态度,分享了许多失败的案例,并深入分析了失败背后的原因。他强调,关键在于从失败中学习,从中提炼出宝贵的经验教训,并将其转化为下一次尝试的动力。书中关于“风险评估”和“机会成本”的讨论,让我更加理性地看待创新过程中的不确定性,并学会如何在风险与回报之间找到平衡。我特别欣赏作者关于“韧性”的论述,他指出,在充满挑战的创新旅途中,强大的心理素质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是必不可少的。通过书中提供的各种心理调适方法,我感觉自己变得更加从容和坚韧,面对困难时不再那么容易沮丧。这本书就像一位经验丰富的导师,在指引我前进的同时,也教会我如何在一个充满变数的环境中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
评分这不仅仅是一本关于“怎么想”的书,更是一本关于“怎么做”的指南。它巧妙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供了大量可操作的工具和方法,让我能够将脑海中那些零散的想法付诸实践。我特别喜欢其中关于“原型验证”和“最小可行产品(MVP)”的章节,这对于我正在尝试将一个新想法转化为实际项目的过程中,提供了极大的帮助。书中详细阐述了如何在一个迭代的过程中不断收集反馈,如何快速试错并从中学习,这对于避免资源浪费和提高成功率至关重要。作者还强调了“跨界整合”的重要性,鼓励读者跳出自己熟悉的领域,去汲取不同学科、不同行业的知识和经验,从中碰撞出新的火花。我尝试着将书中的“思维导图”工具运用到我的项目规划中,发现它不仅能帮助我梳理复杂的思路,还能激发我发现新的关联和可能性。书中的案例同样非常丰富,从科技巨头的创新战略到小型初创企业的生存之道,都展现了不同情境下的创新实践。它让我明白,创新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个持续学习、不断调整、勇于尝试的过程。
评分这本书简直是思维的催化剂!初读之下,我便被其中精妙的论述所吸引。作者并非简单地罗列那些陈词滥调的“创意秘诀”,而是深入剖析了思维的本质,将那些看似模糊的“灵感火花”拆解成可理解、可实践的逻辑框架。它让我意识到,创新并非遥不可及的天赋,而是可以通过系统性训练和方法论得以培养的技能。书中关于“发散性思维”和“收敛性思维”的探讨尤为深刻,我常常在生活中遇到瓶颈时,回想起作者提出的各种技巧,比如“头脑风暴”的变体练习,或是如何通过“类比推理”打破固有的认知模式。这些方法并非生搬硬套,而是融入了大量生动的案例,有来自科学领域的突破,也有商业市场上的颠覆式创新,甚至还有艺术创作上的独辟蹊径。我尤其欣赏作者对于“情境重塑”的强调,它提醒我,很多时候解决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找到一个全新的答案,而是用全新的视角去审视原有的问题。读完这本书,我感觉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都发生了微妙的变化,对那些曾经习以为常的事物,开始有了更多的好奇心和探索欲,这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进步。
评分这本书提供了一种看待“未来”的独特视角。它不仅仅停留在对现有科技或商业趋势的分析,而是更进一步地探讨了如何通过主动的创新思维去塑造未来。作者通过对历史发展规律的梳理,以及对未来可能性的畅想,为读者描绘了一个充满希望和机遇的未来图景。我尤其喜欢其中关于“趋势预测”和“场景构建”的讨论,这让我能够跳出当下的限制,去思考未来的可能性,并为之做好准备。书中分享的许多关于“颠覆性创新”的案例,都预示着未来社会可能发生的巨大变革,这既令人兴奋,也促使我反思自己如何在这样的变革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它让我意识到,创新不仅仅是关于解决现在的问题,更是关于创造未来,关于成为未来的一部分。这本书为我打开了一扇全新的视野,让我以更加前瞻和积极的心态去拥抱变化。
评分它让我对“问题”的定义有了全新的认识。过去,我常常将问题视为阻碍,而这本书则将问题视为创新的起点和机会。作者深入探讨了如何“定义问题”,如何从不同的角度审视问题,甚至如何“制造问题”来激发新的思考。我尤其对书中关于“用户画像”和“同理心设计”的章节印象深刻,它让我意识到,很多时候真正的创新来自于深刻理解用户的需求和痛点,并以此为基础去设计解决方案。书中分享的许多案例,都展示了如何通过对细微之处的洞察,最终实现重大的产品创新或服务升级。我尝试着将书中提到的“ SCAMPER ”创意技法应用到我日常的工作中,发现它能帮助我以一种更系统的方式去分析和改造现有事物,从而发现潜在的改进空间。这本书不仅仅是在教我如何解决问题,更是在教我如何发现问题,如何将问题转化为创新的驱动力。
评分?????????????????
评分差差差差差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
评分差差差差差
评分?????????????????
评分?????????????????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