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所著的讀書筆記,曆來享有很高的聲譽,被諸多名人大傢所推崇。內容涉獵廣泛,如經史典故、諸子百傢、詩詞文瀚,以及醫、蔔、星、算等都有涉及,堪稱是宋朝的百科全書。
《容齋隨筆全鑒》選取瞭《容齋隨筆》中的精華部分,並佐以注釋、譯文等,以方便讀者理解與閱讀,讓讀者能夠在中國古代文化的熏陶中,豐富自己的內涵。
內頁插圖
目錄
一、容齋隨筆
歐率更帖 / 2
淺妄書 / 3
文煩簡有當 / 6
長歌之哀 / 7
張良無後 / 8
秦用他國人 / 10
忠恕違道 / 11
漢采眾議 / 13
李太白 / 16
太白雪讒 / 17
三女後之賢 / 18
三傳記事 / 19
張九齡作牛公碑 / 23
唐人告命 / 24
張浮休書 / 25
溫公客位榜 / 27
李頎詩 / 28
馬融皇甫規 / 29
為文矜誇過實 / 31
王文正公 / 32
南夷服諸葛 / 33
漢唐八相 / 34
晉之亡與秦隋異 / 36
上官桀 / 37
韓信周瑜 / 38
漢武賞功明白 / 40
李後主梁武帝 / 41
字省文 / 42
孔子欲伐齊 / 43
韓退之 / 45
狐突言詞有味 / 47
孟子書百裏奚 / 48
李習之論文 / 49
洛中盱江八賢 / 52
名世英宰 / 55
諸葛公 / 56
陶淵明 / 59
論韓公文 / 60
朋友之義 / 63
唐揚州之盛 / 64
唐書判 / 66
司空錶聖詩 / 67
漢二帝治盜 / 69
唐詩戲語 / 70
曹操用人 / 72
古人重國體 / 74
諫說之難 / 76
孫臏減竈 / 80
唐詩人有名不顯者 / 82
孔氏野史 / 83
連昌宮詞 / 85
文章小伎 / 86
和詩當和意 / 88
真假皆妄 / 90
二、容齋續筆
顔魯公 / 92
李建州 / 94
存亡大計 / 95
田宅契券取直 / 99
唐藩鎮幕府 / 100
李衛公帖 / 102
歲旦飲酒 / 104
張於二廷尉 / 106
漢唐置郵 / 107
蘇張說六國 / 109
太史慈 / 112
東坡明正 / 114
詩文當句對 / 115
周世宗 / 118
資治通鑒 / 120
田橫呂布 / 122
買馬牧馬 / 124
後妃命數 / 126
嚴武不殺杜甫 / 128
硃溫三事 / 130
戊為武 / 132
大義感人 / 133
彭越無罪 / 136
蜘蛛結網 / 138
孫權稱至尊 / 139
三傢七穆 / 141
曹參不薦士 / 143
民不畏死 / 144
唐帝稱太上皇 / 146
婦人英烈 / 147
無用之用 / 152
東坡論莊子 / 154
民俗火葬 / 157
帝王訓儉 / 159
陳涉不可輕 / 161
李林甫秦檜 / 163
書籍之厄 / 167
唐朝士俸微 / 169
周禮非周公書 / 170
三、容齋三筆
上元張燈 / 174
漢宣帝不用儒 / 175
劉項成敗 / 176
無名殺臣下 / 178
介推寒食 / 180
魏收作史 / 182
東坡和陶詩 / 183
三竪子 / 185
宣告錯誤 / 187
孔子正名 / 189
縛雞行 / 191
賢士隱居者 / 192
杜詩命意 / 196
韓蘇文章譬喻 / 198
孫宣公諫封禪等 / 199
周武帝宣帝 / 204
節度使稱太尉 / 205
唐賢啓狀 / 206
赦放債負 / 207
周玄豹相 / 209
君臣事跡屏風 / 211
河伯娶婦 / 212
老子之言 / 214
桃源行 / 215
漢文帝不用兵 / 217
東坡三詩 / 218
人當知足 / 220
淵明孤鬆 / 221
作文字要點檢 / 222
神宗待文武臣 / 224
夫人宗女請受 / 225
杯水救車薪 / 226
顔魯公戲吟 / 227
四、容齋四筆
孔廟位次 / 230
周三公布特置 / 231
雲夢澤 / 232
詔令不可輕齣 / 233
諸傢經學興廢 / 234
鬼榖子書 / 238
韓公稱李杜 / 239
李杜往來詩 / 240
呂子論學 / 242
陳翠說燕後 / 243
水旱祈禱 / 245
欒城和張安道詩 / 247
王荊公上書並詩 / 248
饒州風俗 / 251
徙木僨錶 / 252
娑羅樹 / 253
得意失意詩 / 256
莆田荔枝 / 257
歐陽公辭宮 / 258
譽人過實 / 260
書簡循習 / 261
文字書簡謹日 / 263
更衣 / 264
青蓮居士 / 265
閩俗詭秘殺人 / 266
東坡誨葛延之 / 268
科舉之弊不可革 / 269
經句全文對 / 271
漢重蘇子卿 / 272
曹馬能收人心 / 274
五、容齋五筆
天慶諸節 / 278
狐假虎威 / 279
徐章二先生教人 / 280
王安石棄地 / 282
張釋之柳渾 / 283
唐曹因墓銘 / 285
人生五計 / 286
蕭穎士風節 / 288
開元宮嬪 / 290
萬事不可過 / 291
大言誤國 / 292
貧富習常 / 294
漢武帝喜殺人者 / 295
琵琶行海棠詩 / 297
白居易齣位 / 298
醉翁亭記酒經 / 300
何恙不已 / 302
韓公潮州錶 / 303
絕句詩不貫穿 / 305
斯須之敬 / 307
參考文獻 / 309
前言/序言
在中華民族璀璨的古代文學典籍中,宋代的筆記留下瞭一抹非同尋常的色彩。而《容齋隨筆》更是憑藉其充實的內容以及精彩的評議而備受世人推崇,被曆史學傢譽為“宋代三大最有學術價值的筆記”之一。
《容齋隨筆》是南宋洪邁所著。齣身於官宦之傢的洪邁,自幼聰慧過人,博覽群書,學識淵博,通曉六經文史,素有“知古莫如洪景盧”的美名。其父名皓,曾經奉命齣使金國議和,後遭金人扣押十五年而不屈服,有著“宋朝蘇武”的美名。在傢庭環境的熏陶之下,洪邁也有著同樣高尚的品格,被世人所稱道。紹興末年,洪邁也曾經奉命齣使金國議和,因為不肯受屈而被扣留,幾經輾轉,後釋放。洪邁一生多任文職,官至端明殿學士。除《容齋隨筆》之外,還著有文集《野處類稿》、誌怪筆記小說《夷堅誌》,其編纂的《萬首唐人絕句》等,都是至今流傳的佳作。
《容齋隨筆》是我國筆記小品中難得一見的珍品,清代紀昀在負責《四庫全書》的編纂時,將這部著作收錄到瞭其中,並將其譽為南宋筆記作品之冠。
《容齋隨筆》全書分為瞭《隨筆》《續筆》《三筆》《四筆》《五筆》五個部分。這部讀書筆記耗費瞭作者近四十年的時間,行文自然流暢,整體安排並沒有嚴格的時間順序,也沒有按照內容進行分類,十分靈活隨性,完全是作者平日讀書的劄記,堪稱是當時宋朝的百科全書。該書囊括瞭作者一生所閱覽的書籍所得,涉及天文地理、民俗風情、帝王決策,文章句逗,奇聞逸事等多個方麵的內容,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有效地填補瞭正史的疏漏,彰顯瞭作者自身淵博的學識與獨特的見解。明代李翰留下瞭“洪邁聚天下之書而遍閱之,搜悉異聞,考核經史,捃拾典故,值言之最者必劄之,遇事之奇者必摘之,雖詩詞、文翰、曆讖、蔔醫,鈎纂不遺,從而評之”的評價。
自《容齋隨筆》成書以來,備受曆代學者的關注,陸續收錄它的叢書多達十多種,刻本、抄本散見各代。綜閤宋代、元代、明代和清代的多個版本,大體上可以將其版本流傳情況分為兩個係統,分彆以宋嘉定本和宋紹定本為源頭。光緒九年,洪邁刊本依照會通館活字本重校,兩個係統最終走嚮閤流。
本書為精編選譯版本,選取瞭《容齋隨筆》中的精華部分,並佐以注釋、譯文等闆塊,其中譯文以直譯為主,意譯為輔,方便讀者閱讀和理解。由於編者能力有限,書中難免會有錯訛疏漏,祈望讀者批評指正。
編譯者
2015年8月
《容齋隨筆全鑒》——一部包羅萬象的文史百科全書 《容齋隨筆全鑒》並非一部敘事性的文學作品,而是一部以宋代洪邁《容齋隨筆》為基礎,加以詳盡考證、補充、解讀的集大成之作。它如同一座宏偉的文史殿堂,囊括瞭經史、子集、詩文、傳說、風俗、考據等諸多領域,將古代中國的智慧、經驗與趣聞軼事,以一種嚴謹而不失趣味的方式呈現給讀者。本書的編纂,旨在還原《容齋隨筆》的真實麵貌,填補其曆史研究的空白,為廣大文史愛好者、學者提供一部全麵、權威的參考資料。 一、 溯源與精煉:洪邁《容齋隨筆》的價值 要理解《容齋隨筆全鑒》,首先必須迴溯其源頭——南宋洪邁所著的《容齋隨筆》。洪邁(1117—1184),字景盧,饒州鄱陽(今江西波陽)人,南宋名臣、史學傢、文學傢。他一生博覽群書,學識淵博,所著《容齋隨筆》是他晚年集腋成裘的力作,內容廣泛,涉及天文、地理、經史、子集、詩文、書畫、醫學、音韻、風俗、名物、辨析考證等方方麵麵。 《容齋隨筆》以隨筆的形式,記述作者在讀書、觀察、與人交流中所遇到的種種問題、發生的思考、進行的考證。其特點在於“隨筆”二字,沒有固定的體例,也沒有宏大的敘事框架,更像是作者在浩如煙海的知識海洋中隨手拾起的珍珠,加以點綴與闡釋。然而,正是這種看似零散的記錄,卻展現齣洪邁深厚的學養和敏銳的洞察力。他對前人著作的質疑,對史料的辨析,對事物細緻入微的觀察,都閃爍著理性的光芒。 《容齋隨筆》的價值體現在多個方麵: 史料的補充與糾謬: 洪邁在書中引用瞭大量當時的史書、筆記、方誌,並對其進行辨析,糾正瞭前人的錯誤,為後人研究曆史提供瞭寶貴的資料。 文化的集成與傳播: 書中記錄瞭許多已經失傳的文獻、典故、傳說、風俗,對於我們瞭解宋代及以前的文化具有重要的意義。 思想的啓迪與啓發: 洪邁的許多觀點,雖然後來被證明不盡準確,但其探究精神、質疑態度,至今仍具有啓發性。 語言的魅力與精煉: 洪邁文筆簡練,語言生動,許多篇章都堪稱佳作,體現瞭宋代散文的成就。 然而,《容齋隨筆》雖有諸多優點,但由於年代久遠,版本流傳、字句訛誤、典故難解等問題也隨之而來。因此,對《容齋隨筆》進行係統的整理、注釋、考訂,顯得尤為重要。《容齋隨筆全鑒》正是應運而生,承載著這一使命。 二、《容齋隨筆全鑒》的結構與內容 《容齋隨筆全鑒》並非簡單地復製《容齋隨筆》,而是對其進行瞭深度挖掘和係統化。其結構大緻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一) 原文校勘與精讀: 這是《容齋隨筆全鑒》的基礎工程。編纂者對市麵上流傳的各種《容齋隨筆》版本進行搜集、比對,力求找齣最可靠、最接近原貌的文本。每一個字、每一個詞的校勘,都經過嚴謹的研究和論證。在校勘的基礎上,會對原文進行精讀,力求理解其字麵意思和深層含義。 版本溯源: 追溯《容齋隨筆》不同版本的源流,分析其異同,明確以哪個版本為主。 字句考證: 對原文中可能存在的錯字、彆字、通假字進行考證,並給齣閤理的解釋。 斷句與標點: 結閤對文章的理解,對原文進行準確的斷句和標點,使其更易於閱讀。 (二) 詳盡注釋與解讀: 《容齋隨筆》中涉及的典故、人物、事件、製度、名物等,對於現代讀者來說,往往存在理解上的障礙。《容齋隨筆全鑒》提供瞭極其詳盡的注釋,力圖掃清一切閱讀障礙。 典故齣處: 對文中引用的典故,追溯其原始齣處,並對典故的含義進行解釋。例如,書中提到某個曆史事件,會詳細說明事件的起因、經過、結果,以及相關人物。 人物辨析: 對書中提及的曆史人物,會補充其生平事跡、社會背景,並辨析其在曆史上的地位和影響。 製度名物解讀: 對古代的官製、禮儀、服飾、器物、建築等,進行詳細的介紹和說明,使讀者能夠清晰地認識這些內容。 方言民俗考究: 對書中涉及的古代方言、地方風俗、民間傳說,進行考究和解釋,展現古代社會的多元文化。 科學常識辨析: 即使是古代的科學常識,如天文、地理、醫學等,也會進行現代科學的對照和說明,讓讀者理解古代人的認知水平。 (三) 補充與拓展: 《容齋隨筆》雖然內容豐富,但畢竟是個人隨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容齋隨筆全鑒》在保留原著精華的基礎上,也進行有針對性的補充和拓展,以求內容的完整性和全麵性。 相關史料補充: 對於《容齋隨筆》中提及的某個事件或人物,如果存在其他相關的史料,會將其引入,進行更全麵的展示。例如,洪邁在書中對某個曆史事件的看法,可能會引用其他史書的記載,進行對比分析。 學術研究匯編: 匯集曆代學者對《容齋隨筆》的研究成果,摘錄其重要的考證和評價,以供讀者參考,瞭解學術界對本書的看法。 主題延伸探討: 對於書中某個引起廣泛興趣的主題,如某個曆史謎案、某個文化現象,可能會進行更深入的專題探討,邀請相關領域的專傢進行分析。 圖文結閤: 在適當的地方配以相關的曆史圖片、地圖、文物照片等,以增強閱讀的直觀性和趣味性。 (四) 附錄與索引: 為瞭方便讀者查閱和深入研究,《容齋隨筆全鑒》還配備瞭詳細的附錄和索引。 人名、地名、書名索引: 方便讀者快速查找文中提及的特定人名、地名、書名。 主題分類索引: 將內容按照主題進行分類,例如“天文地理”、“人物事跡”、“文化風俗”等,方便讀者按需閱讀。 年錶: 整理書中涉及的重要曆史事件的年錶,幫助讀者梳理曆史脈絡。 參考文獻: 列齣編纂過程中所參考的各類古籍、研究著作,體現編纂的嚴謹性。 三、 《容齋隨筆全鑒》的閱讀價值與意義 《容齋隨筆全鑒》的價值,在於它不僅僅是一部古籍的整理本,而是一部集考據、注釋、研究、補充於一體的文史百科全書。 對於學者而言: 本書提供瞭最權威、最全麵的《容齋隨筆》文本,以及最詳盡的考證和研究資料,可以極大地節省研究時間,提高研究效率,為古代文史研究提供堅實的基礎。 對於文史愛好者而言: 本書以一種易於理解的方式,將古代中國豐富多彩的文化、曆史、思想呈現給讀者,滿足瞭讀者對傳統文化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具有極高的普及價值和閱讀趣味。 對於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而言: 本書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度挖掘和係統整理,有助於讓更多的人瞭解、喜愛和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具有重要的社會意義。 《容齋隨筆全鑒》的編纂,是一項浩大的工程,它凝結瞭無數人的心血和智慧。它的問世,不僅是對洪邁《容齋隨筆》的緻敬,更是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一次全麵梳理和精彩呈現。它如同一扇窗,讓讀者得以窺見古代中國豐富多彩的精神世界,感受那份古老而迷人的智慧。這部巨著,必將成為中國古代文史研究領域的重要裏程碑,為後人留下寶貴的精神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