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张大宁中医基础学》为国医大师张大宁图书系列之一,主要涵盖了专述国医大师张大宁学术思想及临床上研制近千余种方剂用法医理,将其中医肾病临床经验分案例和专病讲述,传承后人。系统,全面,本书可供临床医生使用,也可供喜爱中医者参考阅读。
目录
《国医大师临床研究》丛书序
陈序
继承好中医发展好中医
总前言
前言
绪论
第一章 阴阳五行学说
第一节 阴阳学说
第二节 五行学说
附 参考资料
第二章 脏象学说
第一节 五脏
附 心包络
附 命门
第二节 六腑
第三节 奇恒之腑
第四节 脏腑之间的关系
附 参考资料
第三章 气、血、津液
第一节 气
第二节 血
第三节 津液
第四节 气、血、津液之间的相互关系
附 参考资料
第四章 经络学说
第一节 经络的概念与经络学说的形成
第二节 经络系统的组成
第三节 十二经脉
第四节 奇经八脉
第五节 经络的生理与经络学说的应用
附 参考资料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
第一节 病因概说
第二节 六淫
第三节 疫疠、寄生虫、外伤
第四节 七情内伤
第五节 饮食、劳逸
第六节 痰饮、瘀血
第七节 发病原理
附 参考资料
第六章 病机
第一节 邪正盛衰
第二节 阴阳失调
第三节 升降失常
附 参考资料
第七章 防治原则
第一节 预防原则
第二节 治则
附 参考资料
精彩书摘
(一)肾的研究
1.肾和命门学说的研究
肾为“先天之本”,在中医脏腑学说中占有重要地位。《难经·三十六难》提出“左肾右命门”之后,肾与命门的关系受到历代医家的重视并进行了广泛、深入的探讨。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医家也就此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首先,将历代有关肾和命门的文献进行了系统、全面的整理。其次,对若干有争议的主要问题开展了学术讨论。其论点如下所述。
(1)命门学说的起源:“命门”一词始见于《素问,阴阳离合论》等篇,指出“命门”者,目也。显然与“命门”学说的含义迥然不同。而较一致的看法是“命门学说”起源于《难经》中“然两肾者,非皆肾也,其左者为肾,右者为命门。命门者,精神之所舍,原气所系也。男子以藏精,女子以系胞,故知肾者一也”。
(2)命门学说的形成:近代学者的考证认为,命门学说是由金元时期对“相火”机理的深入探讨,并将“相火”的生理病理与肾、命门联结起来,逐渐发展而形成命门学说。
(3)命门学说的发展:贾氏认为明代各医学家的争论,促使命门学说日趋成熟。对于命门学说的争鸣,陈氏归纳为“右肾说”、“肾间说”、“两肾说”和“功能说”四类。一般认为“命门”不是一个解剖实体,而是机体某些重要生理功能的总称。
2.肾阳虚证的研究
上海医科大学在20世纪50年代后期,发现了现代医学认为全然不同的六种疾病(支气管哮喘、无排卵型功能性子宫出血等),可以同样用补肾的方法提高疗效。面对“异病同治”的事实,对于不同的病而同样表现为肾阳虚证的患者从神经体液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观察,发现了一些共同的改变,其中最明显的是24小时尿17—羟类固醇值普遍低于正常,显示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为了进一步了解17—羟类固醇值低下的原因,对肾阳虚证患者又应用了下丘脑(血皮质醇昼夜节律测定)—垂体(甲呲酮试验)—肾上腺皮质(ACTH兴奋实验)轴(以下简称肾上腺轴),这三个层次的测定方法,对正常人、肾阴虚患者、肾阳虚患者进行对比观察,证明肾阳虚证患者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不同环节、不同程度功能紊乱,从而首次证明“肾阳虚证”有其物质基础。
……
前言/序言
张大宁中医基础学 epub pdf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张大宁中医基础学 下载 epub mobi pdf txt 电子书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