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简介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答疑丛书:心脏瓣膜疾病专家解读237问》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成人中心的医生们,搜集平日医疗实践中患者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编写而成,从而填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建院60年来这方面的空白。全书文字尽量少使用专业术语,本着为患者答疑解惑的目的,采用问答形式,依据来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就医的流程安排问题次序,尽可能地贴近患者的就医体验。
作者简介
王巍,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系统管理委员会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4年8月毕业于北京医学院医学系后分配到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工作。历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和主任医师。师从我国著名心血管外科专家郭加强教授攻读博士研究生并获得医学博士学位。先后到日本兵库医科大学、美国田纳西大学医学院和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医学院进修学习和做博士后研究员。兼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第八届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第四届委员会常务委员及介入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心外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专家数据库专家,《中国循环杂志》常务编委,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评审专家。参与了卫生部医疗行业价格规范和移植规范的制定。“十一五”期间承担科技部“支撑计划”和“863”重大课题各一项。“十二五”期间承担“863”重大课题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2009年获中华医学二等奖一项,2010年获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一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2011年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一项,2014年获北京市科学进步三等奖一项,华夏医学科技奖三等奖一项。
专业特长:在瓣膜成形及替换、晚期心脏病、心衰、心脏移植、冠心病以及房颤射频消融等疾病的治疗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在国内较早参与心脏不停跳和小切口微创搭桥,较早开展了ECMO的应用与推广。全腔镜下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对伴有肺动脉高压的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具有丰富经验。
内页插图
目录
一、住院前问题
1.正常心脏的位置与外形如何?
2.正常心脏的内部结构如何?
3.正常心脏具有什么功能?
4.心脏瓣膜的结构和功能是怎样的?
5.什么是心脏瓣膜病?
6.什么叫心脏瓣膜狭窄,有什么后果?
7.什么叫心脏瓣膜关闭不全,有什么后果?
8.心脏瓣膜病该如何分型?
9.心脏瓣膜病的诊断是怎样做出的?
10.心脏瓣膜病会遗传吗?
11.心脏瓣膜病的病因有哪些,可以预防吗?
12.瓣膜性心脏病的常见症状有哪些?
13.什么叫心功能?如何分级?
14.什么叫心力衰竭?
15.心脏瓣膜病主要有哪些治疗方法?
16.心脏瓣膜病必须要手术治疗吗?
17.什么叫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
18.我国心脏瓣膜病发病情况如何?其中风湿性心脏病的发生率又如何?
19.人体心脏瓣膜中,哪个瓣膜容易得风湿性病变?
20.老年性风湿性心脏病有何特点?
21.高龄心脏瓣膜病患者有何特点,患者能承受心脏瓣膜手术吗?
22.风湿性瓣膜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有何特征?
23.什么叫退行性瓣膜性心脏病?
24.什么是感染性心内膜炎?
25.如何诊断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6.如何预防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7.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内科治疗原则是什么?
28.如何治疗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
29.感染性心内膜炎怎么治疗?
30.感染性心内膜炎应该何时手术?
31.感染性心内膜炎的手术危险性有哪些?
32.什么是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33.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常见原因有哪些?
34.主动脉瓣关闭不全的后果是什么?
35.主动脉瓣狭窄的原因和形成机制是什么?
36.主动脉瓣狭窄的后果是什么?
37.主动脉瓣狭窄的症状有哪些?
38.为什么主动脉瓣狭窄会有眼睛黑蒙、胸闷等症状?
39.什么是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需要手术吗?
40.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的疾病进程如何,平时该如何注意?
41.哪些原因可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
42.二尖瓣关闭不全的后果是什么?
43.二尖瓣狭窄的病因有哪些?
44.二尖瓣狭窄有哪些表现?
45.什么是三尖瓣关闭不全?
46.什么是联合瓣膜病变,有何特点?
47.什么叫心房颤动?
48.为什么有些心脏瓣膜病会合并心房颤动?
……
二、住院中问题
三、出院后问题
前言/序言
心脏瓣膜疾病是心血管病之中的多发病种,治疗方法以外科治疗为主。全国每年的心脏瓣膜病手术数以万计,2013年仅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就完成3800例心脏瓣膜外科手术。近年来,随着介入技术的发展,心脏瓣膜外科的介入治疗方兴未艾,越来越多的瓣膜病患者得到救治。
众所周知,在医学领域存在着医生和患者的信息严重不对称。在与患者的接触中,我们的医护人员普遍感觉到近年来随着互联网医疗的普及,患者对于自身疾病都有一定程度的认识,比如患者常常可以提出“我的瓣膜是修复还是置换,用哪种方法好,我的瓣膜能修复吗,如果换瓣用哪种瓣膜好,我现在不手术可以吗?”等诸如此类的问题,甚至某些如“我的瓣膜除了做外科手术能否做微创或者介入治疗,两种方法的优缺点”等涉及学科前沿的问题也屡见不鲜,从中可见我们面对的患者所掌握的信息量越来越大。但限于网上医学知识来源的途径不一,患者往往似懂非懂,对我们的临床工作产生误解,意味着他们的问题不但不会减少,反而会越来越多,尤其是某些比较“较真”的患者,这就需要我们更加耐心的沟通。
然而限于外科工作的繁忙和每位医生的沟通方式不同,患者及家属的知识和理解能力也参差不齐,在极为有限的时间内的沟通效果往往不尽如人意,而且很多时候是效率低下的重复解释,这直接影响患者的就医体验,甚至导致医疗纠纷。心脏瓣膜病患者术后会遇到很多带有共性的问题,比如华法林服用过量或者不足、术后恢复的注意事项、哪些是常见的现象等,这些问题往往导致患者的困惑甚至是恐慌,由于各地医疗条件的限制却得不到及时的解答。患者理解医生临床工作的不易,所以常常问我们有没有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己编纂的科普书籍可以供心脏瓣膜病患者自我学习。
有鉴于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外科成人中心的医生们,搜集平日医疗实践中患者带有普遍性的问题,编写了这本手册,从而填补了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建院60年来这方面的空白。全书文字尽量少使用专业术语,本着为患者答疑解惑的目的,采用问答形式,依据来我院就医的流程安排问题次序,尽可能地贴近患者的就医体验。
本书主要涉及以下内容:
1.患者住院前需要掌握的心脏瓣膜病外科治疗的背景知识。
2.住院以后会遇到的问题。
3.出院后的常见问题,重点是华法林的相关知识和术后康复、复查。
本书定位于促进医患沟通的科普书籍,因此,切勿将书中的解答完全等同于真正的临床治疗。患者的问题总是很多,我们的解答难免挂一漏万,敬请广大患者和医务工作者批评指正。
《心海导航:心脏瓣膜疾病的深度解析与临床实践》 本书汇聚了国内顶尖心血管内科及心脏外科专家数十年临床经验与前沿研究成果,旨在为广大医生、研究人员、医学生以及对心脏瓣膜疾病有深入了解需求的读者,提供一本全面、权威、实用的参考指南。本书的创作初衷,是填补当前市面上在心脏瓣膜疾病领域,缺乏一本系统性、深度性、兼顾基础理论与临床实践的权威著作的空白。 内容概述: 本书共分为四个部分,层层递进,系统性地展现了心脏瓣膜疾病的方方面面。 第一部分:心脏瓣膜疾病的基石——基础理论与诊断方法 本部分将深入浅出地剖析心脏瓣膜的解剖生理基础,详细阐述瓣膜疾病的发病机制、危险因素及其在不同年龄段的特点。我们将回顾并更新心脏瓣膜疾病的最新分类标准和流行病学数据,为理解疾病提供宏观视角。 在诊断方法方面,本书将详细介绍包括但不限于: 心电图(ECG)与动态心电图(Holter): 阐述其在瓣膜病早期筛查、评估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合并症中的作用,并提供典型心电图表现解读。 胸部X线(CXR): 分析其在判断心脏大小、形态以及肺淤血等间接征象上的价值。 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phy): 作为瓣膜病诊断的金标准,本书将重点详述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和经食道超声心动图(TEE)的成像原理、操作要点、二维、三维及多普勒技术在瓣膜结构、功能、病变程度评估中的应用。特别会涵盖各类瓣膜病(二尖瓣、主动脉瓣、三尖瓣、肺动脉瓣)的超声特征,包括狭窄、反流的量化评估,以及腱索断裂、乳头肌功能障碍等并发症的识别。 心脏磁共振成像(CMR): 探讨CMR在评估瓣膜形态、容积、射血分数、心肌纤维化及监测治疗效果方面的独特优势。 心脏CT成像(CCT): 介绍CCT在评估瓣膜钙化、主动脉根部病变、冠状动脉狭窄以及术前规划中的作用。 心脏导管检查与心血管造影: 阐明其在评估瓣膜狭窄程度、反流程度、左心室功能以及冠状动脉病变确诊中的地位,特别是对于复杂病例和介入治疗前的评估。 新型诊断技术: 展望并介绍一些新兴的诊断技术,如功能性超声心动图(如应变成像)以及人工智能辅助诊断在瓣膜病领域的应用前景。 第二部分:步步为营——各类心脏瓣膜疾病的精准诊疗 本部分将系统性地聚焦于最常见的几种心脏瓣膜疾病,并结合最新的循证医学证据和临床指南,提供详尽的诊疗策略。 二尖瓣疾病: 二尖瓣狭窄(MS): 深入分析风湿性、退行性MS的病理生理,详细阐述MS的临床表现、诊断要点,以及药物治疗、介入治疗(球囊扩张术)和外科手术(瓣膜修复、置换)的适应症、禁忌症、术式选择与预后评估。 二尖瓣反流(MR): 区分原发性(退行性、风湿性、感染性等)和继发性(心肌病、冠心病等)MR,详述MR的危险因素、血流动力学改变,重点讲解MR的严重程度评估,并深入探讨外科手术(瓣膜修复、置换)和介入治疗(如MitraClip等)的策略与技术细节,包括不同修复技术的优劣、器械选择、术后管理等。 主动脉瓣疾病: 主动脉瓣狭窄(AS): 详细阐述退行性钙化性AS、先天性AS、风湿性AS的病因、病理,以及AS的症状、体征和诊断。本书将着重分析无症状AS的监测策略,以及有症状AS、严重AS(包括低流量低梯度AS)的治疗选择,包括外科主动脉瓣置换术(SAVR)和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的适应症、技术操作、器械选择、围手术期管理及长期随访。 主动脉瓣反流(AR): 详细解读AR的病因(如主动脉瓣病变、主动脉根部扩张等),血流动力学影响,以及AR的诊断与治疗。外科手术(瓣膜修复、置换、主动脉根部置换)与介入技术的应用将得到深入探讨。 三尖瓣疾病: 三尖瓣狭窄(TS)与反流(TR): 尽管不如二尖瓣和主动脉瓣疾病常见,但本书将同样给予足够重视。重点讲解TS和TR的病因、血流动力学改变、诊断方法,以及其对右心功能的影响。针对TR,将深入探讨其手术治疗(包括与二尖瓣或主动脉瓣手术同期进行)以及近年来兴起的介入治疗(如TriClip等)的应用。 肺动脉瓣疾病: 肺动脉瓣狭窄(PS)与反流(PR): 阐述其先天性或继发性原因,对右室功能和肺循环的影响,以及诊断和治疗方法。 第三部分:精益求精——心脏瓣膜病的外科与介入治疗 本部分将聚焦于心脏瓣膜病治疗中最具挑战性和前沿性的外科与介入领域。 心脏瓣膜外科手术: 瓣膜修复与置换的原理与技术: 详细介绍各种瓣膜修复术(如二尖瓣缘对缘修复、腱索重建、瓣环缩窄等)和瓣膜置换术(机械瓣、生物瓣)的适应症、禁忌症、术前评估、术中关键技术、术后并发症防治以及长期管理。 微创外科技术: 重点介绍微创瓣膜手术(MICS)的理念、发展、适应症、技术要点、器械选择及其在改善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方面的优势。 复杂瓣膜病的外科处理: 讨论如合并冠心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的联合瓣膜手术,以及感染性心内膜炎、瓣膜假体功能障碍等复杂病例的外科策略。 心脏瓣膜介入治疗: 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R): 全面梳理TAVR的发展历程,详细介绍不同TAVR系统的操作流程、技术要点、器械选择、影像引导,以及针对不同患者(高危、中危、低危)的治疗策略。特别会关注TAVR的并发症管理(如瓣周漏、心律失常、血管并发症等)和长期随访。 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置换术(TMVR): 重点介绍MitraClip等缘对缘修复技术,阐述其适应症、操作流程、患者选择、术后管理及长期疗效。同时,对经导管二尖瓣置换术(TMVR)的最新进展和未来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经导管三尖瓣/肺动脉瓣介入治疗: 介绍TriClip等经导管三尖瓣修复技术,以及肺动脉瓣置换术(TPVR)的临床应用。 介入治疗的挑战与前沿: 探讨介入治疗的局限性、并发症处理、器械的不断改良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势,如可回收器械、新型输送系统、人工智能辅助导航等。 第四部分:与时俱进——心脏瓣膜病的长期管理与特殊人群 本部分关注心脏瓣膜病的整体管理,以及特殊人群的诊疗策略。 药物治疗与抗凝管理: 详细阐述瓣膜病患者的药物治疗原则,特别是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疗在机械瓣膜置换、TAVR术后以及瓣膜性房颤患者中的应用,包括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的选择与管理。 心力衰竭与瓣膜病: 探讨瓣膜病引起的心力衰竭的诊断、评估和治疗策略,包括药物治疗、器械治疗以及瓣膜修复/置换在心力衰竭管理中的作用。 感染性心内膜炎: 深入分析瓣膜病患者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危险因素、诊断、抗菌治疗、手术指征以及术后管理。 特殊人群的瓣膜病管理: 老年患者: 探讨老年瓣膜病患者的评估与治疗特点,包括多重用药、认知功能、功能状态等因素。 妊娠期女性: 详细阐述妊娠期瓣膜病患者的管理,包括风险评估、药物选择、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母婴安全。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瓣膜病: 讨论先天性心脏病患者瓣膜病变的特点、诊断与治疗策略。 运动与瓣膜病: 指导瓣膜病患者的运动康复与运动风险评估。 康复与随访: 强调瓣膜病患者出院后的康复计划、长期随访的重要性,包括复查、生活方式指导以及患者教育,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 前瞻性展望: 对心脏瓣膜病的研究方向、治疗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前瞻性预测,包括基因治疗、组织工程瓣膜、人工智能在瓣膜病管理中的应用等。 本书力求内容严谨,逻辑清晰,语言精准,配以大量精美的影像图、示意图和流程图,使其成为心脏瓣膜疾病领域不可或缺的工具书。我们相信,本书的出版将极大地促进相关领域的研究与临床实践水平的提升,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