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汇集张锡纯临证应用龙骨、牡蛎的理、法、方、药、医案与医话,辑龙骨、牡蛎方剂41首,医案100余则,医案涉及内、外、妇、儿等50余种病证。可作为中医各家学说辅导参考用书,也适合临床、文献研究者对张锡纯使用的药物进行专题研究参考之用,更适合中医各科临床工作者、中医爱好者系统研究学习张锡纯用药经验之用。
第一章 药效与用法………………………………………………1
第一节 药性功效………………………………………………………1
一、龙骨………………………………………………………………………1
二、牡蛎………………………………………………………………………3
三、龙骨、牡蛎并用…………………………………………………………4
第二节 配伍……………………………………………………………6
第三节 禁忌……………………………………………………………8
第二章 方剂………………………………………………………10
安冲汤……………………………………………………………10
安魂汤……………………………………………………………10
保元寒降汤………………………………………………………11
补络补管汤………………………………………………………11
补偏汤……………………………………………………………12
参赭镇气汤………………………………………………………13
澄化汤……………………………………………………………14
从龙汤……………………………………………………………14
定心汤……………………………………………………………15
毒淋汤……………………………………………………………16
膏淋汤……………………………………………………………16
固冲汤……………………………………………………………17
既济汤……………………………………………………………17
加味左归饮………………………………………………………18
建瓴汤……………………………………………………………19
降冲方……………………………………………………………21
来复汤……………………………………………………………22
理血汤……………………………………………………………22
理郁升陷汤………………………………………………………23
龙蚝理痰汤………………………………………………………23
清带汤……………………………………………………………24
清带丸……………………………………………………………24
清肾汤……………………………………………………………25
十全育真汤………………………………………………………25
舒和汤……………………………………………………………28
薯蓣纳气汤………………………………………………………28
调气养神汤………………………………………………………28
息风汤……………………………………………………………29
消带汤……………………………………………………………30
消瘰丸……………………………………………………………31
消鼠疫结核方……………………………………………………32
醒脾升陷汤………………………………………………………32
镇冲降胃汤………………………………………………………33
镇肝息风汤………………………………………………………33
治疔方……………………………………………………………34
治遗精方…………………………………………………………35
治阴虚阳浮方……………………………………………………35
治元阳浮越方……………………………………………………35
资生通脉汤………………………………………………………36
滋阴固下汤………………………………………………………36
滋阴清降汤………………………………………………………37
第三章 医案………………………………………………………38
第一节 内科医案………………………………………………………38
伤寒………………………………………………………………38
温病………………………………………………………………40
咳嗽………………………………………………………………46
喘证………………………………………………………………47
心悸………………………………………………………………53
胸痹………………………………………………………………53
不寐………………………………………………………………55
神昏………………………………………………………………55
痫证………………………………………………………………58
呕吐………………………………………………………………58
腹痛………………………………………………………………59
腹胀………………………………………………………………59
泄泻………………………………………………………………59
痢疾………………………………………………………………60
癥瘕………………………………………………………………61
头痛………………………………………………………………61
眩晕………………………………………………………………68
中风………………………………………………………………70
水肿………………………………………………………………74
淋证………………………………………………………………74
白浊………………………………………………………………76
血证………………………………………………………………78
痰饮………………………………………………………………88
汗证………………………………………………………………89
虚损………………………………………………………………90
腿痛………………………………………………………………95
痿证………………………………………………………………96
奔豚………………………………………………………………96
脉弦硬……………………………………………………………98
第二节 妇科医案………………………………………………………98
月经量多…………………………………………………………98
月经淋漓不断……………………………………………………99
闭经……………………………………………………………100
崩漏……………………………………………………………102
带下病…………………………………………………………104
胎漏……………………………………………………………106
妊娠温病………………………………………………………106
滑胎……………………………………………………………108
产后血崩………………………………………………………109
产后下血………………………………………………………109
产后恶露不绝…………………………………………………111
产后泄泻………………………………………………………111
第三节 儿科医案……………………………………………………112
儿科伤寒………………………………………………………112
儿科惊风………………………………………………………113
儿科疹…………………………………………………………114
第四节 外科医案……………………………………………………115
疮疡……………………………………………………………115
瘰疬……………………………………………………………116
梅毒……………………………………………………………117
第五节 五官科医案…………………………………………………117
眼病……………………………………………………………117
牙痛……………………………………………………………118
第一章 药效与用法
第一节 药性功效
一、龙骨龙骨味淡,微辛,性平。质最黏涩,具有翕收之力(以舌舐之即吸舌不脱,有翕收之力可知),故能收敛元气、镇安精神、固涩滑脱。凡心中怔忡、多汗淋漓、吐血、衄血、二便下血、遗精白浊、大便滑泻、小便不禁、女子崩带,皆能治之。其性又善利痰,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其味微辛,收敛之中仍有开通之力,故《本经》谓其主泻利脓血,女子漏下,而又主癥瘕坚结也。龙齿与龙骨性相近,而又饶镇降之力,故《本经》谓主小儿、大人惊痫,癫疾狂走,心下结气,不能喘息也。龙之为物,历载于上古、中古各书,原可确信其有也。而西人则谓天地间决无此物,所谓龙骨者,乃山矿中之石类。诚如西人之说,则药肆所鬻之龙骨,何以宛有骨节,且有齿与角乎?愚尝与内炼诸道友谈及,而道友之内炼功深者,则谓两眉之间恒自见有阳光外现作金色,仿佛若龙。愚乃恍然悟会,古人所谓尸居龙见者,即此谓也。并悟天地间之所谓龙,原系天地间元阳之气,禀有元阳之灵,即有时得诸目睹,无非元阳之光外现也。然其光有象无质(此《易》所谓,在天成象),故龙之飞腾变化,莫可端倪,此《易》之乾卦论纯阳之天德,而取象于龙,使龙实有体质,仍藐然一物耳,岂可以仿天德哉?然气化之妙用,用 龙 骨 牡 蛎恒阴阳互相应求,龙之飞也,太空之阴云应之,与之化合而成雨;龙之潜也,地下之阴气应之,与之化合而成形(此《易》所谓,在地成形),所成之形名为龙骨,实乃龙身之模范也。迨阳气萌动上升,龙之元阳乘时飞去,而其化合所成之形质仍留地中,于是取以入药,最有翁收之力。凡人身阴阳将离,气血滑脱,神魂浮越之证,皆能愈之。以其原为真阴真阳之气化合而成,所以能使人身之阴阳互根,气血相恋,神魂安泰而不飞越也。如谓系他物之骨,久埋地中,得山陇之气化而为石性,若石蟹、石燕者,然而天地间何物之骨,有若是之巨者哉?徐灵胎曰:龙得天地元阳之气以生,藏时多,见时少,其性至动而能静,故其骨最黏涩,能收敛正气,凡心神耗散、肠胃滑脱之疾皆能已之。且敛正气而不敛邪气,所以仲景于伤寒之邪气未尽者亦用之。上所录徐氏议论极精微,所谓敛正气而不敛邪气,外感未尽亦可用之者,若仲景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诸方是也。愚于伤寒、温病,热实脉虚,心中怔忡,精神骚扰者,恒龙骨与萸肉、生石膏并用,即可随手奏效(有案载萸肉条下可参观)。至其谓龙为元阳之气所生,愚因之则别有会心,天地有元阳,人身亦有元阳,气海中之元气是也。此元气在太极为未判阴阳,包括为先天生生之气即无极也。由此阳气上升而生心,阳气下降而生肾,阴阳判而两仪立矣。心阳也,而中藏血液;肾阴也,而中藏相火,阴中有阳,阳中有阴,而四象成矣。龙为天地之元阳所生,是以元气将涣散者,重用龙骨即能敛住,此同气感应之妙用也。且元气之脱,多由肝经(肝系下与气海相连,故元气之上脱者必由肝经),因肝主疏泄也。夫肝之取象为青龙,亦与龙骨为同气,是以龙骨之性,既能入气海以固元气,更能入肝经以防其疏泄元气,此乃天生妙药,是以《本经》列之上品也。且为其能入肝敛戢肝木,愚于忽然中风肢体不遂之证,其脉甚弦硬者,知系肝火肝风内动,恒用龙骨同牡蛎加于所服药中以敛戢之,至脉象柔和其病自愈。三期七卷有镇肝息火汤,五期三卷有建瓴汤,皆重用龙骨,方后皆有验案可3第一章 药效与用法参观。
……
我是一名对中医理论有着濃厚兴趣的学生,目前正处于理论学习与临床实践的过渡阶段。在学习过程中,我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以理解的理论和复杂的临床辨证。偶然间得知了《张锡纯用龙骨牡蛎》这本书,张锡纯先生的名字,在我学习中医的过程中,早已如雷贯耳,他的学术思想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而“龙骨”和“牡蛎”这两个药物,在我初步的药理学习中,便已知其具有特殊的功效,例如重镇安神、收敛固涩等。我非常渴望能在这本书中,看到张老先生是如何深入地挖掘和阐释这两个药物的独特价值。是否会涉及到它们在治疗精神情志疾病、或是一些慢性消耗性疾病中的应用?张老先生在临床上是否会根据不同的证型,对这两个药物进行配伍上的灵活调整?我期待这本书能够为我提供一些具体的临床指导,让我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这些经典药物,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希望从中领略到张老先生那严谨的学术态度和精湛的医术。
评分对于那些热爱中医、渴望了解经典方剂背后故事的读者来说,一本好的中医著作,不应该仅仅是药性、病症的堆砌,更应该有灵魂,有温度。我听闻《张锡纯用龙骨牡蛎》这本书,虽然我还不曾翻阅,但“张锡纯”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种传奇色彩。他的一生,是为中医事业奉献的一生,他的学说,是无数临床实践凝练而成的精华。而“龙骨牡蛎”,这两个看似寻常的药物,却能在他的笔下绽放出别样的光彩。我猜想,书中一定不乏张老在临床中遇到的各种生动案例,他如何从细微之处洞察病情,如何巧妙地运用龙骨牡蛎来解决棘手的难题。这些鲜活的经验,对于我们这些虽然没有亲身经历过张老那个时代,但却依然敬仰他医术的后辈来说,无疑是宝贵的财富。我希望这本书能让我感受到张老那份严谨求实的治学态度,和他悬壶济世的仁爱之心。
评分我是一名有着多年临床经验的中医师,一直在临床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学习。近年来,对于一些久治不愈的疑难杂症,我越来越感受到中医药理论的博大精深,也越发地渴望汲取前人的智慧。张锡纯先生的医著,素来以其精炼的语言、深刻的见解和鲜明的临床特色而闻名。这本书《张锡纯用龙骨牡蛎》,虽然我尚未有机会通读,但仅凭其书名,我就能预想到其中蕴含的丰富临床经验和深刻理论。龙骨、牡蛎,这两个看似平淡无奇的药物,在中医的临床应用中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尤其是在治疗那些涉及神志不安、津液亏虚、出血不止等复杂病证时。我非常期待在这本书中,能够看到张老如何对这两个药物的药性、功效进行深入的阐释,更希望从中学习到他如何在复杂的病情中,精准地运用这一药对,达到出人意料的疗效。我想,这本书一定能为我当前的临床困惑提供新的思路和启发,让我在面对患者时,能有更多的信心和方法。
评分我是一名中医爱好者,虽然尚未能深入系统地学习中医,但对中医的古老智慧充满好奇与敬畏。在网络上和朋友那里,经常听到关于张锡纯先生的医名,据说他用药精当,疗效卓著,尤其擅长运用一些传统药物解决复杂病症。《张锡纯用龙骨牡蛎》这本书,光是名字就吸引了我,因为“龙骨”和“牡蛎”这两个药在我的初步了解中,是具有一定特殊性的,它们并非寻常的滋补品,而是有着更深层的药理作用。我很想知道,张锡纯老先生是如何看待和运用这两个药物的。是仅仅将其作为安神定惊、收敛固涩的药物,还是在其中发现了更广泛的适应症?这本书是否能为我这样对中医充满热情但基础尚浅的爱好者,提供一个清晰的入口,让我能够理解药物的精妙之处,以及它们在不同疾病中的运用逻辑?我期待这本书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具体的临床例子,将张老的智慧传递给我,让我对中医药的理解更上一层楼。
评分初次接触中医,常觉得古籍晦涩难懂,那些看似简单的方剂,背后却蕴藏着深奥的道理。偶然翻到这本《张锡纯用龙骨牡蛎》,虽然我还未深入细读,但光是书名就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张锡纯,这位近现代中医学大家,他的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一直是许多中医同仁推崇备至的。而“龙骨”、“牡蛎”,这两个寻常的药对,在他手中却能玩出怎样的乾坤?是仅仅是镇惊安神、收敛止血的寻常组合,还是另有玄机?我期待着在这本书中,能看到张老如何以其独到的视角,解读这两个经典药物的妙用,领略他化腐朽为神奇的医术。尤其对于我这样的初学者,能有一个明晰的指引,理解药物的性味归经,掌握配伍的要点,以及临床上针对不同病症的辨证施治,是多么重要。我希望这本书能像一位循循善诱的老师,带我一步步走进中医的殿堂,让我对这些古老的智慧有更直观、更深刻的认识。
评分印刷精美,看着很爽,学习中医一定要多读书,读好书,伤寒论太重要了。
评分不错可以不错可以不错可以不错
评分买东西,最大的成本其实是挑选的时间精力,这个真的好!
评分买了十本书 除了两本旧书 别的都还行
评分早就收到了的一本书,还没去细看,没有基础的人还是很难看懂啊
评分包装完好,知识量丰富,非常实用,谢谢!今后会常来哦!
评分很好,很给力!很好,很给力!
评分书籍内容不错,有参考价值。。配送小伙服务很好!
评分不错的成人书,,很涨知识,值得购买阅读,京东买书质量有保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