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品特色
编辑推荐
适读人群 :食用菌生产企业、菇农、合作社的技术人员、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 国内一部采用二维码链接操作视频形式的农业类实用技术图书,与食用菌生产实际密切结合。
内容简介
本书是编者在总结归纳当前食用菌生产主要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多年来在指导食用菌生产中积累的心得体会,较为全面地对食用菌菌种制作、木腐型食用菌高效栽培、草腐型食用菌高效栽培、珍稀食用菌高效栽培、食用菌病虫害诊断与防治进行了介绍,并对有关品种的工厂化生产予以介绍。另外,本书设有“提示”“注意”“窍门”等小栏目,并配有食用菌高效栽培实例,更有食用菌生产过程中近30个操作技术视频以二维码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内容全面翔实、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实用性强,可以帮助菇农及相关企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食用菌高效栽培的技术要点。
本书适合广大菇农及食用菌栽培企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使用,也可供农业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学习参考。
目录
序
前言
第一章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
第一节食用菌的种类
一、食用菌的分类地位
二、担子菌中的食用菌
三、子囊菌中的食用菌
四、食用菌分类检索表
第二节食用菌的形态结构
一、菌丝体
二、子实体
三、孢子
第三节食用菌的生活史
一、营养生长阶段
二、生殖生长阶段
三、常见食用菌的生活史
第四节食用菌的营养
一、食用菌的营养类型
二、食用菌的营养生理
第五节食用菌对环境条件的
要求
一、温度
二、空气
三、水分
四、酸碱度
五、光照
六、生物
第二章食用菌菌种制作
第一节食用菌菌种概述
一、菌种的概念
二、菌种分级
三、菌种类型
第二节菌种制作的设施、
设备
一、配料加工、分装设备
二、灭菌设备
三、接种设备
四、培养设备
五、培养料的分装容器
六、封口材料
七、生产环境调控设备
八、菌种保藏设备
九、液体菌种生产设备
第三节固体菌种制作
一、母种生产
二、原种、栽培种生产
第四节液体菌种的生产
一、液体菌种的特点
二、液体菌种生产的要点
三、放罐接种
四、储藏
五、液体菌种应用前景
第五节菌种生产中的注意事项
及常见问题
一、母种制作、使用中的异常
情况及原因分析
二、原种、栽培种制作,使用
中的异常情况及原因
分析
第三章木腐型食用菌高效栽培
第一节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一、平菇生物学特性
二、平菇种类
三、平菇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第二节香菇高效栽培
技术
一、香菇生物学特性
二、香菇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第三节金针菇高效栽培
技术
一、金针菇生物学特性
二、金针菇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第四节黑木耳高效栽培
技术
一、黑木耳生物学特性
二、黑木耳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第四章草腐型食用菌高效栽培
第一节双孢蘑菇高效栽培
技术
一、双孢蘑菇生物学
特性
二、双孢蘑菇种类
三、双孢蘑菇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四、双孢蘑菇工厂化生产技术
要点
第二节鸡腿菇高效栽培
技术
一、鸡腿菇生物学特性
二、鸡腿菇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三、鸡腿菇主要病害及
防治
第三节草菇高效栽培
技术
一、草菇生物学特性
二、草菇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三、草菇栽培中常见的问题
及其防治
第四节大球盖菇高效栽培
技术
一、大球盖菇生物学特性
二、大球盖菇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第五章珍稀食用菌高效栽培
第一节灵芝高效栽培技术
一、灵芝生物学特性
二、灵芝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三、灵芝孢子粉的套袋
收集
四、灵芝盆景制作技术
第二节真姬菇高效栽培
技术
一、真姬菇生物学特性
二、真姬菇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三、真姬菇工厂化生产
要点
第三节猴头菇高效栽培
技术
一、猴头菇生物学特性
二、猴头菇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第四节姬松茸高效栽培
技术
一、姬松茸生物学特性
二、姬松茸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第五节蛹虫草高效栽培
技术
一、蛹虫草生物学特性
二、蛹虫草高效栽培技术
要点
第六章食用菌病虫害诊断与防治
第一节食用菌病害诊断与
防治
一、病害的基础知识
二、病害的发生
三、病害的防治原理、原则
与措施
四、食用菌栽培常见病害
五、常见病害的防控
第二节食用菌虫害诊断与
防治
一、螨类
二、菇蚊
三、瘿蚊
四、线虫
第三节食用菌病虫害的综合
防治
一、生产环境卫生综合
治理
二、生态防治
三、物理防治
四、生物防治
五、化学农药防治
六、食用菌病虫害防治注意
事项
第七章食用菌高效栽培实例
附录
附录A食用菌生产常用原料及
环境控制对照表
附录B常见计量单位名称与符
号对照表
参考文献
前言/序言
食用菌是人类重要的食物资源,其中有些菇菌还具有药用价值。在世界食用菌贸易中,我国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大的食用菌生产国和出口国,2014年我国食用菌总产量3169万吨,产值达2017亿元,从业人员近2500万人,标志着食用菌已经成为我国农产品经济中一个引人瞩目的大产业。食用菌产业已经成为继粮、油、果、菜业之后的第五大农业产业,并且随着“一荤一素一菇”科学膳食结构的推广,我国掀起了食用菌消费的热潮,食用菌菜肴走进了千家万户,成为舌尖上不可缺少的美味。
随着现代农业、生物技术、设施环境控制等的发展,食用菌栽培的实践性、操作性、创新性和规范性日渐突出,技术日臻完善,逐步朝着专业化、机械化、集约化、规模化、工厂化的方向发展,使得广大食用菌从业者迫切需要了解、认识和掌握食用菌栽培的新品种、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以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技术难题,提高食用菌栽培的技术水平和经济效益。为此,编者深入生产一线,调查食用菌生产中存在的难点、疑点,总结经验,结合自己的教学科研成果和多年来在指导食用菌生产中积累的心得体会,并参阅大量的食用菌相关教材、著作和文献,力使本书内容尽量丰富、新颖;为了使本书内容形象生动,编者尽可能采用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照片和示意图,以增强本书的可读性和适用性;为了节省篇幅,对食用菌栽培基础知识、菌种制作、病虫害诊断与防治等章节采用了综合论述的方法。另外,本书还加入了近年来食用菌行业涌现出的新技术,如液体菌种生产、工厂化生产等,可以帮助菇农及相关企业、合作社的技术人员更好地掌握食用菌高效栽培的技术要点。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本书所用药物及其使用剂量仅供读者参考,不可完全照搬。在实际生产中,所用药物学名、通用名和实际商品名称存在差异,药物浓度也有所不同,建议读者在使用每一种药物之前,参阅厂家提供的产品说明以确认药物用量、用药方法、用药时间及禁忌等。
本书由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廊坊职业技术学院长期从事食用菌教学、科研、推广的具有丰富食用菌栽培实践经验的人员合作编写而成。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部分食用菌生产企业、合作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致以深深的谢意。同时,也对编写过程中所参引资料的作者表示感谢。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加之编写时间比较仓促,书中难免存在许多不足之处,敬请广大读者提出宝贵意见,以便再版时修正。
编者
《菌事如歌:野趣与餐桌的寻味之旅》 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农学教科书,而是一部关于食用菌与自然、生活交织的诗意随笔。它带领读者深入探索那些隐藏在山林、田野,甚至是城市角落的菌菇世界,体验从辨识、采集到餐桌上的奇妙变迁。这不是教授你如何“高效栽培”的技巧,而是分享那些与菌结缘的动人故事,以及它们在不同文化、不同时节中所扮演的角色。 第一章:山野初相见——自然的馈赠与野趣的召唤 踏入这片被层层绿意覆盖的土地,空气中弥漫着泥土的芬芳和一种难以言喻的生命气息。我们并非怀揣着工业化生产的目标,而是带着一颗好奇与敬畏之心,去寻觅那些大自然慷慨馈赠的宝藏——野生食用菌。 清晨的薄雾尚未完全散去,露珠在草叶尖上闪烁,仿佛无数颗细小的钻石。我们沿着崎岖的山路向上,不时被脚下偶然露出的那一抹鲜红、一丛淡黄所吸引。山鸡的鸣叫,溪水的潺潺,以及远处偶尔传来的牧羊犬的吠声,共同谱写着一曲自然交响乐。 在这里,我们学习的不是如何控制温湿度,而是如何用一双敏锐的眼睛去辨认。不同季节,不同的林相,孕育着不同种类的菌菇。我们触摸它们的菌盖,感受其光滑或是粗糙的纹理;我们观察它们的菌褶,分辨是细密还是疏松;我们嗅闻它们散发出的独特香气,那是泥土、森林与生命交融的味道。 比如,当秋风渐起,红松林下,那成片成片的“松茸”,它们深埋于松针之下,带着一种高贵而清雅的香气,是山野馈赠给人类的珍贵礼物。雨季来临,阔叶林中,那些鲜嫩翠绿的“牛肝菌”,它们粗壮的身躯,饱满的菌盖,总能给寻菌人带来巨大的惊喜。而那些生长在枯木上的“木耳”,乌黑油亮,仿佛镶嵌在腐朽中的黑珍珠,它们虽然平凡,却有着不可替代的鲜美。 我们分享的,是如何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与自然和谐相处,获取这份馈赠。这意味着我们要了解不同菌菇的生长习性,避免破坏性的采摘,以及认识那些可能存在的“毒饵”,确保每一次的寻菌之旅都是安全而充满收获的。这是一种原始的、与大地连接的体验,让我们重新找回了古老的生活智慧,以及那份对自然最纯粹的敬畏。 第二章:灶台上的舞曲——菌菇的千姿百态与家常的温暖 从山野回归,那些被小心翼翼捧回来的菌菇,它们将展开一场关于味蕾的盛大庆典。这本书不会告诉你如何将它们规模化种植,而是展示它们在厨房中,在平凡的餐桌上,如何变幻出令人惊叹的美味。 菌菇的烹饪,是一门艺术,更是一种生活态度。我们不是追求复杂的加工和精湛的技法,而是发掘食材本身最本真的味道。 想象一下,刚采摘回来的新鲜香菇,用最简单的水煮,只加少许盐和几片姜,那浓郁的菌香瞬间充盈整个厨房,仿佛将整个山林的清新气息带了进来。而那些口感肥厚的牛肝菌,稍微煎至两面金黄,撒上少许黑胡椒,那鲜美的滋味,足以让人回味无穷。 本书将带你领略不同菌菇的独特风味: 香菇:不仅仅是家常炒菜的配角,它可以是提鲜的灵魂,也可以是主角,比如香菇炖鸡,那醇厚的汤汁,是滋养身心的最佳选择。 平菇:它的口感柔嫩,吸附汤汁的能力极强,无论是清炒还是红烧,都能带来细腻的口感和浓郁的风味。 金针菇:那一丝丝纤细的身躯,在火锅中更是无冕之王,它吸收了所有食材的精华,带来脆爽的口感。 杏鲍菇:它有着肥厚的菌柄,肉质紧实,仿佛自带海鲜的鲜甜,切片后爆炒,口感Q弹,鲜味十足。 草菇:那圆润的菌盖,带着一丝丝甜味,是南方人餐桌上不可或缺的鲜味来源。 我们还将分享一些融入了地方特色的菌菇菜肴,例如,云南的菌菇火锅,汇集了十几种野生菌,每一口都是对大自然的赞歌;江南的香菇油菜,简单却不失鲜美,是家常菜中的经典;而一些欧洲的菌菇料理,如奶油蘑菇汤,则展现了菌菇细腻柔滑的另一面。 这些烹饪方式,无一例外,都强调着对食材原味的尊重。我们关注的,是菌菇如何融入我们的生活,如何成为餐桌上那一道道温暖而充满生命力的佳肴。它不仅仅满足了我们的口腹之欲,更传递着一种健康、自然的饮食理念,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细节的关注。 第三章:菌影留痕——文化、艺术与菌菇的诗意联结 食用菌的世界,远不止于餐桌。它们早已深深地融入了人类的历史、文化与艺术之中,成为一种精神符号,一种灵感的源泉。 在古老的东方哲学中,菌菇常常被赋予神秘的色彩,象征着生命的循环、生长的力量,甚至是长生不老的传说。在一些传统的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里,那些仙境中采摘的神奇菌菇,是仙人炼丹修行的必备之物,它们承载着人们对超脱凡俗、追求不朽的美好愿望。 在中国的水墨画中,几笔写意的竹子旁,点缀着几丛若隐若现的菌菇,它们看似随意,却能瞬间为画面增添一股空灵与野趣。在文学作品里,那些关于山林寻菇的片段,常常描绘出一种宁静致远、返璞归真的心境。 我们还将探讨菌菇在不同地域的文化习俗中的体现。例如,在日本,食用菌的种类繁多,并且在料理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它们被视为一种健康的象征,也融入了许多传统的祭祀活动。而在欧洲一些地区,采摘蘑菇更像是一种家庭传统,代代相传,充满了乐趣与仪式感。 本书还将涉及一些关于菌菇的科学趣闻,但并非以枯燥的实验数据呈现,而是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让你了解菌菇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它们如何与土壤、植物共生,以及它们惊人的再生能力。比如,那些在森林中错综复杂的菌丝网络,它们如同大地的神经网络,默默地维系着整个生态的平衡。 我们还会触及一些现代社会中,人们对菌菇的新认识,比如它们在医药领域的潜力,一些菌菇提取物被发现具有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的作用。但这一切,都并非为了指导你如何从中获取商业利益,而是为了让你看到,这个看似渺小的生命体,所蕴含的无限可能。 结语:菌语低吟——平凡中的不凡,生命的多彩 《菌事如歌》所呈现的,是一幅由菌菇串联起来的生活画卷。它邀请你去感受自然的韵味,去品味家的温暖,去领略文化的魅力。我们不去谈论“高效栽培”的效率与产量,而是专注于那些与菌菇相遇时的点点滴滴,那些平凡日子里闪耀的不凡瞬间。 这本书,或许会让你在某个雨后的午后,突然想要走进附近的公园,寻找藏匿在草丛中的小蘑菇;或许会让你在品尝一道菌菇菜肴时,多了一份对食材的感激;或许会让你在阅读某段文字时,感受到那份来自大地的诗意。 食用菌,它们并非只能是冷冰冰的数字和生产线上的产品。它们是自然的馈赠,是文化的载体,是生命最生动的表达。它们以最朴实的方式,滋养着我们的身体,丰富着我们的精神,连接着我们与这片土地,以及所有生生不息的生命。 愿这本书,能成为你打开菌菇世界的一扇窗,让你在这片奇妙的领域里,找到属于自己的独特乐趣与深刻感悟。它是一首关于生命、自然与美食的歌,一首在平凡日子里低吟浅唱,却充满力量与智慧的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