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中国》丛书是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策划、中国社会科学院统筹实施的一个重点项目。该丛书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等单位的著名学者撰写,旨在从学术的角度系统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的基本内涵,研究和回答中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
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副局长吴尚之说,《理解中国》丛书是外国朋友了解中国的入门书,它是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是世界人民认识当代中国的一个重要载体。
该丛书紧紧围绕中国改革开放、中国道路、中国发展和中国当前改革问题,组织策划一批国外读者感兴趣的,有助于国外读者了解研究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研究性著作,能够更大发挥哲学社会科学图书在建构国家形象中的作用,对于增强中国国际学术话语权具有重要意义。
《理解中国》丛书目的是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立足中国立场,用好国际表达。为此,出版社邀请了中国一流专家学者,从不同学科和研究领域的角度,阐释中国道路、中国理论、中国制度、中国改革、中国发展、中国文化,通过深入浅出、高屋建瓴的语言对其进行准确和的阐述,希冀向世界建构历史的和当代的中国形象。
“四个全面”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在带领中国社会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征程中所做的战略构建,在未来五年乃至21世纪中期更长的历史跨度内,中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与政治改革创新都将围绕这一战略布局展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战略目标,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动力与规矩保障,全面从严治党则是为中国社会打造坚强领导核心的重大战略举措。这一战略新布局不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中国观”,更展示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
辛鸣,哲学博士,中共中央党校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领域为制度哲学、政党政治和社会发展。致力于以哲学视角研究社会变革和制度创新问题,重点关注中国共产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道路的战略创新诸问题,先后参与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党政领导干部政绩考评体系”等重大调研工作,长期主持 “领导干部看中国”系列年度调研以及中共党员干部理论学习辅导读物的组织编写工作。出版学术著作《制度论:关于制度哲学的理论建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成果》《道理:中国道路中国说》《特色与优势:中国政治发展之路》等4部,主编《中南海议题》《加入WTO后的中国:对策与选择》《日新:领导干部看中国》等著作20部。
导语 “四个全面”的战略新布局
第一章 战略愿景:中国梦
一 中国梦的丰富内涵
二 中国梦的基本道理
三 中国梦的世界意义
四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
五 中国梦的实践要求
第二章 战略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一 小康社会的理论源流
二 小康社会的内涵演变
三 “总体”不等于“全面”
四 全面小康的障碍与挑战
五 全面小康的文化发展
六 小康社会的政治优势
第三章 战略举措:全面深化改革
一 改革达成什么样的新共识
二 实现改革的转型
三 确立科学改革观
四 聚合改革正能量
五 政治体制改革的中国道路
第四章 战略保障:全面依法治国
一 国家治理的理论自觉
二 法治背后耸立着制度
三 法治中国的实践逻辑
四 核心要义背后的法治逻辑
第五章 战略支撑:全面从严治党
一 守住政党的生命线
二 坚持中国特色反腐倡廉道路
三 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
四 用信仰固本培元
第六章 战略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篇大文章
一 道路自信
二 理论自信
三 制度自信
四 文化自信
结语
参考文献
索引
刚拿到《中国战略新布局》这本书,翻开第一章就被深深吸引住了。作者对当今国际局势的分析,简直是入木三分,仿佛亲眼目睹了全球力量的角逐。他并没有简单地罗列堆砌数据,而是将复杂的宏观经济、地缘政治、科技发展等因素巧妙地编织在一起,勾勒出一幅清晰而深刻的战略版图。读到他关于“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论述时,我更是拍案叫绝。这不仅仅是一个经济概念,背后蕴含的是国家发展模式的根本性转变,是对全球价值链重塑的深刻洞察,更是对未来中国经济韧性和增长潜力的前瞻性布局。作者用详实的案例和数据支撑自己的观点,无论是对国内产业升级的分析,还是对国际贸易摩擦的解读,都显得逻辑严谨,见解独到。阅读过程就像与一位深谙天下事的智者对谈,受益匪浅。我尤其欣赏作者在分析中展现出的那种战略家的格局和历史观,他能看到短期波动背后的长期趋势,能在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抓住关键节点。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关于“中国战略”的书,更是一本关于如何理解世界、如何把握时代脉搏的书。
评分《中国战略新布局》的这部分内容,让我对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了全新的认识。作者没有停留在宏观的政策阐述,而是通过具体的区域案例,生动地展现了中国如何在不同发展阶段,根据各地实际情况,制定差异化的发展策略。从东部沿海的转型升级,到中西部地区的崛起,再到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每一个区域的发展都凝聚着国家战略的深思熟虑。作者特别强调了“因地制宜”和“分类指导”的重要性,以及如何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促进要素流动,来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共同富裕。他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分析,也让我看到了未来中国发展的巨大潜力,如何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实现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均衡发展,是实现更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课题。这本书让我认识到,中国的区域发展战略,并非一成不变,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和完善,充满了智慧和活力。
评分《中国战略新布局》这本书给我带来的冲击,在于作者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反思。他不仅仅关注中国的内部发展,更将目光投向了广阔的国际舞台。在关于“大国博弈”的章节中,作者以一种超然的视角,分析了当前国际秩序的演变,以及中国在其中扮演的角色。他并没有简单地将国际关系理解为零和博弈,而是强调了合作与共赢的可能性,同时也清晰地指出了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尊严方面,中国必须采取的坚定立场。作者在分析过程中,对历史的回顾和对现实的洞察相结合,使得他对中国外交战略的解读显得尤为深刻。读到他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论述时,我被其所描绘的全球愿景所打动,这不仅仅是一种理想主义的表达,更是作者对中国未来在国际社会中扮演更具建设性角色的期许。这本书让我对中国的国际地位和未来发展方向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坚信,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离不开中国发挥积极作用。
评分这本书中的某些观点,确实让我产生了许多思考,尤其是在关于“文化自信”与“文明互鉴”的探讨部分。作者并没有将文化自信简单地理解为一种自我欣赏,而是将其上升到了国家软实力建设的高度,并深入分析了如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有效地传播和推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他强调,真正的文化自信,是建立在对自身文化深刻理解和尊重的基础上,同时也要以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其他优秀文明成果。作者对中国文化在全球传播过程中面临的挑战,例如刻板印象、文化误读等,都进行了坦诚的分析,并提出了一些极具建设性的解决方案。他认为,要提升中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必须注重传播方式的创新,运用现代化的传播手段,讲好中国故事。同时,他所倡导的“文明互鉴”,也让我看到了中国在文化交流中,不仅仅是输出者,更是学习者和贡献者,这种开放包容的态度,无疑是构建和谐世界的重要基石。
评分读完《中国战略新布局》的这部分内容,我最大的感受是作者对中国在全球科技竞争中的定位有着极其敏锐的观察。他深入剖析了当前科技领域面临的挑战与机遇,特别是对人工智能、半导体、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的战略意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作者并没有回避中国在某些关键技术上的短板,反而以一种务实的态度,指出了突破现有瓶颈的可能路径,以及如何通过开放合作、自主创新等方式,实现科技实力的跨越式发展。其中关于“科技自立自强”的论述,不再是简单的口号,而是落到了具体的产业政策、研发投入、人才培养等层面,让读者对国家在科技领域的决心和规划有了更直观的认识。他对于“卡脖子”技术的分析,既有深度又有广度,让我对科技竞争的复杂性和重要性有了全新的理解。这本书让我认识到,科技竞争早已不是单纯的技术较量,而是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经济安全乃至文明形态的层面。作者的分析,既有战略的高度,又不失操作的细节,为理解中国科技发展的未来走向提供了一个非常有价值的视角。
评分哈恩棒会会再一次买的真好啊
评分非常好的简明读本,学习常备
评分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呵呵哈哈哈哈哈哈哈,看看吧
评分这本书真的错,还会来买。
评分在京东买东西太多,每次看都有大几十个待评论,所以统一打一个。凡是有这个评论的表示产品都符合预期,没有什么可吐槽的,总体满意。
评分2017年度中国好书,央视评选,买来学习一下
评分书很好 喜欢 是想要的 有帮助
评分很满意,买书只选京东,品相好物流快。
评分不是我买的,不清楚如何。还没来得及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