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汇编(2016年修订版)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汇编(2016年修订版) pdf epub mobi txt 电子书 下载 2025

中国质检出版社 编
图书标签:
  • 计量
  • 检定
  • 国家计量体系
  • 计量标准
  • 技术规范
  • 质量控制
  • 2016年修订
  • 计量法
  • 计量检定规程
  • 专业技术
想要找书就要到 静思书屋
立刻按 ctrl+D收藏本页
你会得到大惊喜!!
出版社: 中国质检出版社
ISBN:9787502642655
版次:1
商品编码:11925429
包装:平装
开本:16开
出版时间:2016-04-01
用纸:胶版纸
页数:106
字数:158000
正文语种:中文

具体描述

内容简介

  截至2015年12月,我国发布、实施的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共95种,而其中的检定系统表框图,不仅能够查找到计量器具各等级的主要技术指标,还能一目了然地掌握检定系统表的具体运行方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汇编(2016年修订版)》将我国现行有效的95种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按编号的顺序汇集成册。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汇编(2016年修订版)》适合从事计量测试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及管理人员使用。

内页插图

目录

1.JJG 2001-1987 线纹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2.JJG 2002-1987 圆锥量规锥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3.JJG 2003-1987 铂铑10-铂热电偶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1)
JJG 2003-1987 铂铑30-铂铑6热电偶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2)
4.JJG 2004-1987 辐射测温仪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5.JJG 2005-1987 布氏硬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6.JJG 2006-1996 肖氏硬度(D标尺)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7.JJG 2007-2015 时间频率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8.JJG 2008-1987 射频电压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9.JJG 2009-1987射频与微波功率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10.JJG 2010-2010 射频与微波衰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11.JJG 2011-1987 射(高)频阻抗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12.JJG 2012-1987 3厘米阻抗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13.JJG 2013-1987 射频与微波相移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14.JJG 2014-1987 射频与微波噪声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15.JJG 2015-2013 脉冲波形参数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16.JJG 2016-2015 黏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17.JJG 2017-2005 水声声压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18.JJG 2018-1989 表面粗糙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19.JJG 2019-1989 平面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1)
JJG 2019-1989 平面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2)
20.JJG 2020-1989 273.1 5~903.89K(0~630.740C)温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21.JJG 2021-1989 磁通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22.JJG 2022-2009 真空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23.JJG 2023-1989 压力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24.JJG 2024-1989 容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25.JJG 2025-1989 显微硬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26.JJG 2026-1989 维氏硬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27.JJG 2027-1989 0.001~2.0特斯拉磁感应强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28.JJG 2028-1989 浸透射视觉密度(黑白密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29.JJG 2029-2006 色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30.JJG 2030-1989 色温度(分布温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31.JJG 2031-1989 曝光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32.JJG 2032-2005 光照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33.JJG 2033-1989 光亮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34.JJG 2034-2005 发光强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35.JJG 2035-1989 总光通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36.JJG 2036-1989 弱光光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37.JJG 2037-2015 空气声声压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38.JJG 2038-2004 听力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39.JJG 2039-1989 高准确度测量活度及光子发射率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40.JJG 2040-1989 医用放射性核素活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41.JJG 2041-1989 测量α、β表面污染的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42.JJG 2042-1989 液体闪烁放射性活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43.JJG 2043-2010 (60~250)kV X射线空气比释动能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44.JJG 2044 2010 γ7射线空气比释动能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45.JJG 2045 2010 力值(≤1 MN)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46.JJG 2046-1990 湿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47.JJG 2047-2006 扭矩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48.JJG 2048-2011 500 K~1000 K全辐照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49.JJG 2049-1990 橡胶国际硬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50.JJG 2050-1990 超声功率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51.JJG 2051-1990 直流电阻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52.JJG 2052-1990 磁感应强度(恒定弱磁场)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53.JJG 2053-2006 质量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54.JJG 2054-2015 振动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55.JJG 2055 1990 齿轮螺旋线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56.JJG 2056-1990 长度计量器具(量块部分)检定系统框图
57.JJG 2057-2006 平面角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58.JJG 2058-1990 燃烧热计量器具检定系统框图
59.JJG 2059-2014 电导率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60.JJG 2060 2014 pH(酸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61.JJG 2061-2015 基准试剂纯度计量器具检定系统表框图
……

前言/序言


好的,以下是根据您的要求撰写的图书简介,内容围绕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汇编(2016年修订版)》不相关的其他主题展开,力求详实且自然: --- 《大地之脉:中国古代水利工程的智慧与传承》 书籍简介 本书深入剖析了自新石器时代至清末,中华文明发展历程中,水利工程所扮演的核心角色及其蕴含的非凡智慧。我们不再将水利视为单纯的工程技术,而是将其视为理解中国社会形态、政治结构乃至哲学思想的关键窗口。全书分为五大部分,力图构建一个宏大而精微的叙事框架,展现古代中国人如何与水共生,并最终驾驭江河的壮阔史诗。 第一部分:文明的摇篮与初期的水患治理 (史前至夏商) 本部分聚焦于中国早期文明的起源与水域环境的关联。通过对黄河中下游早期聚落遗址的考古发现进行梳理,我们探讨了原始人群面对洪水与干旱时的初步应对策略。重点分析了陶器纹饰中反映出的祭祀仪式与水文现象之间的联系,并初步引入了早期“禹治水”传说背后的历史真实性探讨。我们着重论述了早期灌溉技术的萌芽状态,如何从被动防御转向有目的的农业生产支持。此阶段的叙述,旨在说明水利思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基于长期观察与经验积累的产物。 第二部分:礼制确立与大江大河的初步规划 (西周至春秋战国) 随着周代“礼乐制度”的建立,水利工程的管理开始与国家权力紧密结合。本章详细考察了西周时期对河道巡视和维护的制度化尝试,虽然规模有限,但确立了“天子司农”的政治理念。春秋战国时期,诸侯争霸对粮食需求的激增,极大地推动了水利技术的发展。我们细致研究了都江堰、郑国渠等一系列划时代的工程。与传统观念不同,本书更侧重于分析这些工程背后的管理模式——它们如何组织劳动力、如何分配水权、以及如何将工程利益转化为政治资本。特别是对于都江堰“无坝引水”理念的剖析,将其提升到古代工程美学的哲学高度,探讨其如何体现“顺应自然”的道家思想。 第三部分:大一统帝国的水利系统构建与维护 (秦汉至隋唐) 秦汉帝国对国土的整合,要求建立一套统一高效的水利管理体系。本部分重点阐述了秦始皇时期对前代水系的连接与强化,特别是漕运系统的规划,如何支撑起庞大帝国的行政和军事运转。我们深入分析了汉代对水利工程的法律化管理,如《汉律》中关于水利设施损害的惩罚规定,体现了中央政府对水利命脉的绝对控制。隋唐两代,大运河的开凿和疏浚,被视为本部分的高潮。本书不仅描绘了工程的宏伟,更详细对比了南北方水文条件的差异,以及为保证运河通航所采取的复杂船闸技术的发展,揭示了运河系统如何成为支撑唐代社会繁荣的经济动脉。 第四部分:技术精进与区域水权的复杂博弈 (宋元明清) 宋代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进一步东移,对水资源的争夺日益激烈,水权纠纷成为地方治理的重要难题。本部分详细考察了宋代在水利设计中引入的精确测量工具和水文记录方法,例如对潮汐和季节性降雨的系统性统计。明清时期,针对江南地区的涝灾和海患,衍生出高度精细化的区域治理体系,包括圩田的修筑、海塘的加固以及复杂的排涝泵站的建立(如水车、龙骨车)。本书特别关注了这一时期民间水利组织的兴起,探讨了政府权力与地方士绅、农民在水利维护中的复杂互动关系,揭示了在水利管理中,技术可行性与社会可接受性之间的张力。 第五部分:传统智慧的反思与现代启示 在全书的总结部分,我们跳出单纯的技术叙述,转向对古代水利思想的哲学提炼。本书认为,中国古代水利体系的成功,不在于克服自然,而在于与自然形成动态的平衡,这与西方古典工程学中的“征服自然”理念形成鲜明对比。通过对历代水利官员(如贾思勰、苏轼、潘季驯)奏折和著作的深度解读,我们提炼出“因势利导”、“开源节流”、“寓禁于便”等核心思想。最后,本书探讨了这些蕴含千年经验的传统水利智慧,在当代面对气候变化和水资源短缺挑战时,如何为现代水土保持、流域管理和可持续发展提供宝贵的历史借鉴与启示。 本书配有大量珍贵的历史地图、工程示意图和古代文献复刻版插图,旨在为历史学者、水利工程师以及所有对中国传统文化感兴趣的读者,提供一份全面而深刻的参考读物。 ---

用户评价

评分

总而言之,这本《汇编》与其说是一本书,不如说是一部国家层面的“计量基础设施操作手册”。它的受众可能不会是大众读者,但对于任何需要与国家计量认证、标准比对、高精度测量溯源打交道的工程师、管理者和技术人员来说,它的地位无可替代。它以一种近乎冷峻的、高度提炼的方式,呈现了一个庞大而精密的国家技术支撑体系的内在逻辑。图表的专业性意味着你需要具备一定的专业背景才能完全驾驭其中的信息,但即便只是浏览其结构,也能让人对现代工业和科技发展背后那套无形的、精准的度量衡保障体系肃然起敬。它像是一张宏伟的、需要解码的电路图,告诉你电流(信息/标准)是如何在保障国家经济和安全的前提下,沿着预设的轨道稳定流动的。这是一部值得放在案头,时常翻阅,进行技术溯源和体系学习的权威性参考资料。

评分

这次的“2016年修订版”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其内容的时效性和针对性。计量标准是随着科学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换代的,任何滞后的标准都可能导致测量结果的不可靠。因此,一本汇编的价值高度依赖于它更新的频率和深度。从这本书的细节来看,编纂者显然是紧密跟踪了国际计量学界的最新进展以及国内重大科技项目对高精度测量的需求。比如,在一些前沿领域,标准器的升级换代信息被巧妙地融入到流程图的节点说明中,这使得原本静态的图表拥有了动态的生命力。对于那些长期从事计量校准服务机构的负责人来说,这本书不光是查阅资料的工具,更像是一份战略规划指南——通过研究这些标准图谱的演进趋势,可以预判未来几年内哪些计量能力将成为市场刚需,从而提前布局人才培养和设备引进。它所承载的信息密度是惊人的,每一页的空白处似乎都写满了未曾言明的技术规范和监管意图,需要使用者带着批判和学习的态度去细细品味。

评分

翻阅此书,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其严苛的“体系化”思维。计量工作本质上就是建立信任链条,而这本《汇编》就是这个信任链条的蓝图。它没有采用传统的教科书叙事方式,而是完全采用了一种结构化的、模块化的展示。这迫使读者必须从一个系统管理的角度去理解计量工作,而不是孤立地看待某一个校准流程。比如,当你关注到某一特定计量器具的检定流程时,图谱会自然地引导你向上追溯到上一级的标准源,再向下看到它如何被用于下一级的比对和验证。这种层级间的相互制约和支持关系,在图示中展现得淋漓尽致。它揭示了计量系统的韧性所在——即便是某个环节出现波动,由于整个系统的冗余和多路径设计,整体的准确性仍能得到维持。对于希望建立或优化内部质量管理体系的企业来说,这本书提供的框架性参考,其指导价值远超任何商业咨询报告,因为它直接来源于国家的官方设定,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普适性。

评分

这本厚重的册子,拿到手里沉甸甸的,光是封面那严肃的字体和规整的排版,就让人感受到一种扑面而来的专业气息。我本以为它会是一本枯燥的工具书,毕竟“国家计量检定系统表框图汇编”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行政文件的味道。然而,当我翻开内页,那种直观的视觉冲击力还是挺强的。它不像我们平时看的那些文字堆砌的规范,而是用大量的图形、流程图和层级结构来展示复杂的计量溯源体系。那些密密麻麻的线条和方框,纵横交错,如同精密仪器的内部构造图,清晰地勾勒出了从最高计量标准到基层检定机构的层级关系和技术脉络。对于一个非计量专业背景的人来说,初看可能会觉得有些吃力,每一个图标、每一个箭头都代表着特定的技术层级和法规要求,需要一定的耐心去解读。但正是这种图示化的表达方式,将原本抽象的行政和技术框架具体化了,让人对国家计量体系的严密性和权威性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尤其是在查找特定计量标准或设备校准路径的时候,这种图表式的检索比翻阅长篇文字描述效率高出太多,它更像一张精心绘制的“权力地图”和“技术地图”的结合体,展现了国家质量基础设施(NQI)的骨架。

评分

说实话,我接触到这本《汇编》主要是因为工作上需要对接一些与标准件校准认证相关的事项,最初的期望也就是找到几张能用的流程图解。但深入研究后发现,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提供即时的操作指引。它更像是一部活的历史档案,记录着我国计量标准在特定时间点(2016年修订版)是如何组织和运行的。里面的每一个表格和框图,背后都凝结了无数计量专家的心血和多年的实践经验。我特别留意了不同专业领域——比如长度、质量、电磁学这些——计量标准在层级划分上的微妙差异。你会发现,虽然大框架是统一的,但针对高精度、高风险的计量项目,其溯源链条会显得尤为冗长和精细,这反映了国家在保障测量准确性上的层层设防。这本书的编排逻辑非常严谨,分类清晰,即便是涉及跨部门、跨行业的比对项目,也能迅速定位到相应的管理节点。对于需要进行量值传递验证或评估自身计量能力是否符合国家要求的企业而言,这本手册无疑是不可或缺的“对标尺”。它提供了一个清晰的参照系,让你知道自己的测量结果在整个国家体系中处于哪个位置,以及如何才能实现合规性的升级。

相关图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book.idnshop.cc All Rights Reserved. 静思书屋 版权所有